登陆注册
34190100000041

第41章 世纪风(3)

很长一段时间,习惯于以政治运动的方式去解决一切问题,如同中国人习惯于使筷子。这不,又突然冒出个两条道路大辩论,压根儿就不知资本主义为何物的农民,竟被斥之为热衷于走资本主义道路。西风压下去了东风浩浩荡荡吹起来了。到了1958年,共产风有之浮夸风有之瞎指挥风有之,举国熏熏然陶陶然中,升起了人民公社这面旗帜……

挂牌子,庆祝大会,农民军事化、车子化,挑灯夜战,移苗并丘,砸锅撤灶办食堂,上山砍树烧炭,遍地土高炉,墙头上的标语诗画,报纸上的卫星,田里的卫星……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是一瓶兑了水的茅台酒,比起合作社、高级社,那味道已经全变了。公社的头头脑脑由国家委任,农业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制定并层层分解下达,分配形式和分配水平也是由上级部门硬性规定的。这实质上在集体经济和农业生产中全部照搬了国营企业的指令性计划制度。农民们不啻成了一只只被捆得牢牢的粽子,一股脑儿扔进一口大锅里,一煮就是20年!

人民公社使我国农村经济长时间停滞不前,极大地延缓了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的历史进程。而且,强行变革生产关系,还导致了生产力的大滑坡。

三年困难时期,冷灶死灰的食堂,遍及中原的大饥馑,山道上背井离乡的人流,城市里沿街乞讨的农民,埋葬饿殍的炕席……

据有关统计数字透露,三年困难时期,我国总共饿死了3000余万人。鸡毛很快落地了,那落地的还有一曲没遍中国的沉郁哀歌……

不是所有的人都忘记了当年革命时对农民的许诺,不是所有的人都热昏了脑袋。在最高决策层,有识之士指出过******的荒谬,提出过三自一包。然而,他们不是在庐山上被当成仙人洞前涌动的乱云,就是在****中被视为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

******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1959年,在故园韶山,他以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挥毫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资本主义尾巴越割越短,农民的自由越来越少。到了****,连卖一只蛋的自由也完全被剥夺了。在西方世界从第二次浪潮向第三次浪潮冲击的强烈比照下,中国农村的极端贫困和中国城市的反复骚乱所构成的独特的景观,令全人类瞠目结舌。

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穿破小袄。30多年吃不饱,叫人咋说社会好?这是70年代初在安徽农村颇为流行的一首民谣。尽管报刊上一再宣传:贫下中农是农村三大革命的主力军。贫下中农对主力军的地位也丧失了热情。有农民说得形象极了:什么阶级斗争?就是一家有十个儿子,做父亲的老是唆使九个兄弟去欺负一个兄弟,九个兄弟象是得宠,但捧起破碗来一样吃糠咽菜。

农民开始动摇了。几乎是一粉碎******,在安徽、四川的边远乡村,一股潜流在地下涌动。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谨慎而又无畏地把田分了下去。而将这股潜流理直气壮地引向浩江大川的,是中国共产党内又一批顺应民心的有识之士。

有一个众口传颂的故事:万里同志主政安徽时,在一次地********会议上,有人向他汇报悄悄分田地的农户都获得了好收成。

万里当机立断,决定在全省大面积推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历史像走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土改时期,农民们欢天喜地。一些基层干部却提心吊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据说一位********每天清晨必怀揣收音机,收听《新闻联播》节目,一天,他突然听到一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严厉指责包产到户是资本主义复辟。他大惊失色地找到万里,万里说:报纸不种田,报纸不打粮,到了秋后农民没饭吃,可要来找我哩。别理那一套,我们照干……

1978年的中国农村,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中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创竟是以解决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打开突破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起李自成,比起洪秀全,我们到底前进了多少呢?

一个问题经常困扰一些年轻人;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不像苏联一样从政治体制开始,而从经济体制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不从城市开始,而从农村开始?这确是令人饶有兴趣的提问。

答案是严峻的:建国以后没清平几年,便开始了自己砸自己的锅碗瓢盆;十年****,终于将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噩梦醒来了,国门洞开了,别人并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亟待谁去解救;我们却折腾得连起码的生存条件几乎都丧失殆尽,多年来裤腰带勒得紧紧的农民尤甚。此时,比起要民主,比起反对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老百姓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而来之愈紧,挣之愈烈,农村改革有如决堤之水,在中国的先行也就势所必然了。

一切像农民尊重土地一样地尊重了农民,原野上的奇迹便出现了……

仅从最初推广生产责任制的三年来看,1981年,全国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提供的商品为115.5元,比1978年增长67.8。三年的增长幅度几乎等于过去的20年。1984年我国获得了空前的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量高达4200亿公斤。

世界的五分之一人口在中国,中国的五分之四人口在农村。再地大物博,被这庞大的人口一除,也就所剩无几了。

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大锅饭的分配方式,掩盖了有限的耕地与人口行为盲目化的尖锐矛盾。而解放了的生产力则是一柄锋光闪闪的刺刀,一下挑开了灰扑扑的遮布:有限的耕地是无情的,已经排挤,还将继续排挤出亿万过剩的劳力。

农民们的心上刚刚有了绿色的希望,如同他们的脸上刚刚有了红润之色。可中国人的希望难呵,甭说天灾人祸了,就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希望也被这人口的包楸给压得有几分惶惑……

什么是中国式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上如何消化这人口的沉重包袱。1982年,中国农村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涌现出的乡镇企业,是中国式农村发展道路继土地经营权改变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拓展。农民们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亦工亦农,在乡镇企业里消化了过剩的劳动力……

1985年,全国农村工业化人口达到4000多万。1987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9年的31.4%髙到了50.4%,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88年,全国农村工业化人口上升到9000多万。

其意义不仅在此。乡镇企业发展的密集,就需要有商品和信息的集散地。于是农村小城镇出现了。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像磁铁一样吸引着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为此人们常常为城市的人口膨胀和种种的城市病而头痛不已。在我国沿海地区,农村小城镇已经星罗棋布、密如河网,这表明从列宁起多少共产党人梦寐以求的城乡差别的消失,在今天第一次有了可能;并且,昭示出中国农村发展的辉煌前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广东省东莞市虽然走马灯般转着林林总总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可越转东莞越穷,一个劳动日几角钱,乃至几分钱,社会主义的好处始终在飘渺虚幻的蓬莱岛上。人们向往彼岸的灯红酒绿,几乎是削尖了脑袋往香港跑,当时的各级组织用了很大的精力来解决偷渡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东莞以乡镇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对外加工业,1978年与1987年相比,农村人均收人从193元提高到1039元,大大高于广东全省人均收人645元的水平。农民们不再为温饱而担忧,而且有了余钱,全市的农户盖起了款式讲究的新楼。有农民说:过去只认香港生活好,如今东莞山沟照样有黄金找!

在温州永嘉县的桥头镇,据说是1979年一个姓王的弹棉匠从江西买回一批处理纽扣,在镇上摆起了纽扣摊。谁料这一摆竟成了气候,一年以后,镇上卖纽扣的摊子发展到100多家。迄至今日,全镇已有了700多个纽扣店、摊,全国300多家纽扣厂生产的1700个品种的纽扣在这里都有销售。在上海等大都市转悠一星期不能完成的采购任务,在桥头镇只需要个把小时就可以如愿以偿。除市面上的5000多人外,镇上还有9000人在外搞采购买和销售,他们组成了遍布30个省、市、自治区的流通网络,每天从全国各地区汇到桥头镇的款子达10万元。近年来,纽扣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从这片土地上冒了出来。从这被誉为东方第一大纽扣市场的变迁里,我们看到的正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

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正在使中国农民变成商品的生产者。从千百年土地的束缚中站起来的农民,要求在商品经济的环节上和城市相流通、相结合,从而与城市一同构筑起商品经济的新秩序;腰杆硬了、视野变得开阔的8亿农民,要求理顺多年以来倒挂的农副产品价格,要求迅速扭转农村教育、卫生、科技落后及人才紧缺的状况,从而将大气磅礴地推动中国社会全方位、多层面的改革!

农民买钢琴、买飞机……

农民旅游……

农民办文化、科技夜校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从农村发展到农村的小城镇化,这是中国农村的伟大变迁。它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一个社会过程,还是一个农民民主意识日益觉醒的过程。过去,无论党中央说什么,《人民日报》登什么,没有用;而大队长或书记打个喷嚏,几乎全村的人都得感冒。今天,在承包了的土地和承包了的企业面前,人们的机会是均等的,选择是自由的,人们将能开始把握自己的命运……

一位著名记者、报告文学作家如是说:试想,若有人敢于站在摩托车方阵的滚滚洪流前挡道,并竭力嘶喊:停下,不准复辟资本主义!退回去,捍卫人民公社这面旗帜!谁会理睬他呢?倘若不躲开,他将会被碾成产粉!

第四集时代魂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公报,掀开了中国城市经济改革的大幕。

中国城市经济改革的实质,说到底就是要搞活企业,即将竞争机制引进企业。要造就一批懂业务、善管理的企业家。

改革不容易,与改革共命运的企业家们也不容易。

在中国,多少年来大抵靠大米、猪肉、中药材、丝绸出口创汇,闽东电机厂厂长陆东明居然将名不见经传的闽东电机产品打出国去,一向以丰田、松下、东芝、三菱咄咄逼人的日本人,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让他占领了香港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开拓之举。陆东明声名鹊起了,站在《新观察》的封面上爽朗地微笑。然而,不过一会儿,他又像一颗流星一样消失了,据说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

中国的改革得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否则,会常常演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了。

无独有偶,杭州湾边上那个曾被奉为改革明星的步鑫生,他和他企业的兴衰浮沉,也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索。一个不起眼的农村小裁缝,也许他身上不乏必要的心计和足够的胆量去抓取机会、运用机会,得以作早春先开的桃李。但是,传统小生产观念在他身上的积淀,并无多少质的改变,他还缺乏现代企业家的素质和现代的企业管理知识。

在改革的初期,像步鑫生这样的企业家还不少。他们活跃在集体经济体制出现哗哗松动而国营经济体制仍然固若金汤的时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国营经济调过头来,和他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开始了以活对活的竞争,他们中的多数人的凋谢速度,将不会慢于他们崛起的速度,这也将是可以理解的了。

难怪会出现陆东明、步鑫生。

我国近代以来出现的企业家本来就先天不足,不是受洋人的欺辱,就是遭受官僚资本的压迫。建国以后,我国经济结构里一点点可怜的民族资本主义成分,也在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被抹得干干净净。

在中国,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和容纳企业家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人们难以想起有企业家这个名词,就是想起了,同时想起的便是《子夜》中的吴荪甫,《上海的早晨》里的徐义德、朱延年,以及《日出》里的潘经理。企业家等同于资本家,它的同义词是尔虞我诈、为富不仁……

在旧的经济体制里其实是没有这个企业家概念的。通过指令性计划分配资金、物资和包销产品,再加上行政方式的管理,国家对国营经济实行了直接控制。国家如同一个大工厂,企业却成了车间。****后期,连大集体经济都纳人了全民的行列。石头里长不出绿草,这样的体制里也蹦不出企业家来,充其量只能产生抬头看路,埋头拉车的老黄牛式车间主任……

在改革的社会环境与心理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之时,在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日益严峻之后,仅靠拾遗补缺的机会不行,仅靠简单的放权让利也不行。中国的企业家们,不但有了成熟起来的可能性,而且有了必须具备现代素质和现代管理知识的紧迫性。

同类推荐
  •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诗学

    乾隆时期的诗学,主要围绕着对明代以来诗学的反思展开,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士人心态比较平和,所以当时的诗学比较注重审美和艺术的方面,到嘉庆、道光时期,清朝走向衰败,士人心态,由平和转向焦躁愤激,许多诗歌反映了现实。本书就是对乾隆时期诗学、乾隆嘉庆之际诗学、嘉庆道光时期诗学的研究。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在天边:此心安处是我乡

    在天边:此心安处是我乡

    本书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本书引用了苏轼的词句,文中所含情绪亦可用这一句词来概括。
  • 留水借山情愫浓

    留水借山情愫浓

    本书是作者近年所写散文的结集,共4章。“桑梓觅踪”回顾童年及少年时代艰难求学历程,尤其对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人间悲剧有十分真实的描写,读来唏嘘不已。“有缘三花”是老三届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那里有沸腾的校园,有……
  •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是一部情感随笔集。作者曾长期从事情感热线接听工作,听形形色色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悲哀,从而累积了大量素材。书中的故事温暖而真实,有的仅是人生瞬间的状态,有的是既有前言又有后语的“连续剧”,更多的则是情绪上的自然流露。作者并没有完全引用别人的故事,而是整理出一些对于情感与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希望可以带给读者一些启迪。
热门推荐
  • 幻死

    幻死

    我希望活着的意义,不是在想什么时候死,而是能够为自己准备些什么,在这个荒诞横生、悲凉涂满每个人骨子里的地方,吐一口唾沫都显得那么惊天动地。我叫胡安,我解读自己的名字为胡乱的安排自己,他们说这算得上一种精神上的崇高,可我现在崇高到已经走投无路,在这个跟末日没什么区别的地方,苦苦煎熬,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该怎么活。
  • 走上神位

    走上神位

    新书《英雄无敌之终极游侠》,希望大家能支持。下面有直通车,可以直接进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降虫群

    天降虫群

    突然出现的虫子让和平的世界变得不再和平,所有人都被迫适应这样的世界,有人痛苦,也有人乐在其中……
  • 禁谶公馆

    禁谶公馆

    一只修炼千年的猫妖和她的丈夫——一个皇室血统的吸血鬼在塵市开了一家公馆也可以说是旅店那里很偏僻来人却络绎不绝哦不可以说是妖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来到禁谶公馆诉说自己的生世与故事因为故事太多了能懒则懒的猫妖不愿意重诉一遍那就由我——韩谶来忠实地记载下来欢迎来到禁谶公馆请诉生
  • 总裁与喵小姐

    总裁与喵小姐

    因为绑架而相遇的两人擦出爱情的火花,高冷总裁变成温顺小绵羊,平凡的女孩被迫学习各种贵族礼仪。马航坠机失联温馨爱恋开花结果。”就算是杀人放火我都挡在你前面。“”别人不要你我要你。“”你只许对我一人笑。“”你是我的,别人不得染指。“”我永远都是你的守护神。“”你别哭,有我在,我是你的避湾港,我会给你一切的依靠。“”我允许你杀人放火,允许你伤害任何人,允许你变成嗜血狂魔,但是我不允许你不爱我。“
  • 请别为我哭泣

    请别为我哭泣

    麦子杰,一个曾豪情万丈的职场新人,一个苦苦追求又苦苦挣扎的年轻人,面对社会这个庞大而复杂的万花筒,他该何去何从?他爱过几个女人,却一个个离他而去,面对金钱,他视若粪土却又不择手段,他看透人性的奸诈与阴险,却身陷其中无力自拔,青春的暗夜里,谁在用柔情抚摸明天,又是谁的堕落撕裂心扉?烟花散尽时,谁的悲伤碎落成灰,又是谁,躲在夜的尽头泪流满面?黑夜里,我看不清你的脸,青春年少用什么挽回.....剥开层层疼痛,或许故事里有你,也有我。
  • 我的江湖我来讲

    我的江湖我来讲

    江湖,江湖是什么?什么是江湖?一束箫,一只狐,这就是墨箫的江湖一把剑,一叩头,这就是冷逸清的江湖一张弓,一支棒,这就是喻峰华的江湖一把琴,一只舞,这就是上官婉琴的江湖一个誓言,一个承诺,这就是水梦的江湖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担心武林人士的崛起会影响自己的皇位,于是暗自命令锦衣卫在武林中掀起风浪,想趁机控制武林。主人公竟然无意掉入朝廷的陷阱中,成为朝廷与武林斗争之间的牺牲品。
  • 神之无限战场

    神之无限战场

    夜一:我只是个普通人,但我希望可以活的更精彩一点
  • 追逐青春岁月

    追逐青春岁月

    一名普通的女生与一名不普通的男生的相遇的相遇,又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