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83300000020

第20章 长篇小说(1)

第一节概述

相比较诗歌、散文、速写、报告文学等短小、灵活、便捷的文学体裁而言,小说无疑是一件笨重的武器。它在短时效、近距离地反映急剧动荡的战争生活方面,不免有些滞后或力不从心。当我们翻检一部现代(武装斗争时期)军事文艺史时就会发现,军旅小说实在算不上一个特别活跃和发达的部门。这当然是受到战时我军文艺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小说自身的艺术规律以及印刷出版等等条件的多重制约。就前者而论,战时的军队还难以培养和产生出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就后者而论,小说和它的表现对象之间往往需要拉开适当的距离。因此之故,红军草创时期的军旅小说几成空白就不难理解,由新文化运动催发的中国现代小说大潮一时还无法波及这块特殊的领域,即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抗战小说—譬如姚雪垠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老舍的《火葬》、丁玲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等等,也多出自大后方或非军旅作家之手,和战争生活、军人情感等等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隔膜,艺术上也还比较粗糙。此一阶段,军旅小说中臻于成熟的作品大概只有孙犁的短篇《芦花荡》、《荷花淀》等少许篇什。在轰轰烈烈铁流千里的解放战争期间,以反映快捷取胜的战地通讯和报告文学仍然独领风骚,刘白羽带有相当浓郁的纪实色彩的《战火纷飞》、《无敌三勇士》等一组短篇是这个时期不可多得的军旅小说,而马烽、西戎的章回体长篇《吕梁英雄传》就更是一个特例。简捷说来,从我军创建到共和国成立(1927—1949),其间22年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斗争画卷还尚未来得及在现代军旅小说中得到稍具规模的艺术展开,它将丰富的矿藏和深厚的期望寄托于新中国。换言之,正是武装斗争历史的辉煌和现代军旅小说的暗淡二者之间的巨大失衡,构成了当代军旅小说蹒跚起步的现实基础和骤然腾飞的潜在张力。

一、长篇小说的“蓄势”与“两次浪潮”

共和国诞生伊始,刘白羽的中篇小说《火光在前》捷足先登发表于《人民文学》创刊号,无形中便具有厂新中国军旅小说开山之作的某些意味,因而格外为当时文坛所关注。随之逶迤而出的还有马加的《开不败的花朵》、柳青的《铜墙铁壁》、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陈登科的《活人塘》、石言的《柳堡的故事》等一批军旅题材小说。但是,它们并没有立刻帶来军旅小说园地的百花争艳。最直接的冲击因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再度成为全中国的焦点,战争也再度显示了它对文学体裁的严格选择,尽管一大批作家赶赴前线并且迅速收获了《三千里江山》(杨朔)、《东线》(寒风)、《突破临津江》(海默)、《上甘岭》(陆柱国)、《长空怒风》(魏巍、白艾)等颇有分量的中、长篇作品,但它们对于文坛乃至全社会的震撼力,仍然不如魏巍们的战地通讯(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未央们的战地诗歌(如《把枪给我吧》)来得深刻和广泛。当代军旅小说的真正繁荣,还在等待着一个更加安宁、稳定、祥和的生长环境。

朝鲜战争的结束和中国大陆边境剿匪的胜利使新生的共和国最终挣脱了战争的阴影而走进了和平的阳光之中。人们在欢呼胜利之余,在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共和国的建设之余,也常常不免沉浸于遐思:人民共和国这个巨大的奇迹何以诞生?她穿越了怎样的血雨腥风和万水千山?人民军队又是怎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在这中间都发生了哪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和人物?人们渴望详细地了解这一切。仅仅读那些精短的诗歌,散文、通讯和报告文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愿望了,他们急切地希望看到能够更高、更深、更广、更生动、更传神地描绘历史风云、反映战争生活、塑造英雄人物的文学作品。质言之,50年代中期的大陆中国已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旅小说的阅读期待与市场。另一方面,一个庞大的军旅小说家群也正在悄然地形成并逐渐地成熟。他们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一批有相当文学修养和创作经验的资深军旅作家,如刘白羽、魏巍等;二是一批担任过部队文化宣传或战斗团队领导职务的领导干部,如吴强、曲波等;三是一批新中国成立前后参军入伍的青年小知识分子,如徐怀中、王愿坚等。他们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首先都是战士,然后才是记者、宣传干事、宣传队员、文化干事、文化教员或者部长、政委,他们和人民军队一道成长,是战争的亲历者,是共和国的创造者,是******军事思想的实践者。此前他们中间还少有人写过小说,甚至缺乏文学和文化的准备,更不存当作家之念想。但是,刚刚逝去的炮火硝烟日夜在眼前闪现,无数战友的呐喊常常在耳畔喧腾,他们要倾诉——倾诉对历史巨变的沉思,倾诉对人民战争伟大胜利的感动,倾诉对前赴后继的革命先烈的怀念,倾诉对某一个冬夜行军途中的那一串火把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拿起了笔,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小说。50年代中后期相继发起的大规模的纪念建军30周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征文活动和大型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的广泛征稿,更给这些倾诉者们加油添柴、推波助澜,并且提供了更加开阔深入的原始素材和更加优良的写作环境。至此,人们的“倾听”热望和一支潜在的军旅作家的“倾诉”热情,完全形成了一种呼应,一种“同构”,为当代军旅小说大潮的汗漫而出做好了充分的“蓄势”。

1954年,杜鹏程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出版,立刻震动了全国文坛,被称之为是“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冯雪峰语)。它以高昂的激情、凝重的笔触和磅礴的气势展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把当代战争小说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它是新中国军旅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它甚至代表了当时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以它的出现为标志,宣告了军旅小说开始成为了当代军旅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的“主流”。汇人这一“主流”的重头战争长篇小说先后有孙犁的《风云初记》、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高云览的《小城春秋》等,以及中短篇小说《平原烈火》(徐光耀)、《五彩路》(胡奇)、《小英雄雨来》(管桦)、《黎明的河边》(峻青)、《党费》(王愿坚)等等。它们汹涌奔腾浩然作势,掀起了新中国军旅文学的第一个浪潮。稍后,时至五六十年代之交,围绕着“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又有一批优秀的战争小说蜂拥而至,其中长篇小说有冯德英的《苦菜花》、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刘流的《烈火金刚》、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雪克的《战斗的青春》、李晓明和韩安庆的《破晓记》、柳杞的《长城烟尘》、丁秋生的《源泉》、陆柱国的《踏平东海万顷浪》、柯岗的《逐鹿中原》等,以及中短篇小说《辛俊地》(管桦)、《小兵张嘎》(徐光耀)、《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王愿坚)、《百合花》(茹志鹃)、《长长的流水》(刘真)等等,它们共同掀起了新中国军旅文学的第二次浪潮。而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则是这两次浪潮中的波峰浪尖。

当然,所谓“两次浪潮”主要是从量的角度而言,究其实,它们不过是两个波次的平面展开,而并非质的纵深推进。作出这种判断,倒不仅仅因为后来的作品从成就到影响都还未超出此前的《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等,而更多的是关涉它们价值取向的同一性和强烈、鲜明而单一的时代特色以及由此带来的时代局限。它们成为一时的主流文学,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和当时激烈的社会情绪与高蹈的意识形态的严密契合。它们的基本主题是讴歌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普遍旋律是乐观的英雄主义加浪漫的理想主义。在风格基调上多受益于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的高亢与激昂,在情节结构方面则偏向于中国古典战争长篇小说的传奇与故事。相比较而言,对“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小说艺术营养的汲取与消化倒并不充分。在语言锤炼、意境营造、艺术感觉的开放和人物心理的掘进等诸多方面显得共性大而个性小,不少作品还不免粗糙和稚嫩。它们之所以风靡当时,首先是满足了人们急于了解革命历程的热情渴望;其次是表达了人们走出苦难之后对革命战争的感激心情;再次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适应了人们最一般的审美需求;最后,是相当一部分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等艺术样式搬上了银幕和舞台,极大限度地扩张了它们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领域。毫无疑问,它们是当代中国军旅小说的拓荒之作和奠基之作,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前17年”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而且远远逸出文学的范围,持久有力地导引了几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情感、信仰乃至行为规范。在新中国的精神历程上,打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然而,换一角度看,以一种更加文学的眼光、更加开放的世界性眼光——譬如反思战争、正视悲剧、开掘人性、铸造民族精神、解剖战争后遗症等尺度多方位多层面地审视这批作品时,就无可讳言地要承认它们的封闭性、狭隘性和单一性。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时代局限罢。

二、相对统一的美学特征

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当身带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普遍应用,以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性的拒斥,等等。这种种战争文化心理特征并没有在战后几十年中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军旅长篇小说,受战争文化心理的影响,而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美学特征。这一时期的军旅长篇小说,以其高扬的英雄主义主旋律、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基本奠定了我国当代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审美风范。

第一,高扬的英雄主义旋律。早在1953年,周扬就说过:“我们的作家为了突出地表现英雄人物的光辉品质,有意识地忽略他的一些不重要的缺点,使他在作品中成为群众向往的理想人物,这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的现实主义者必须同时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前17年”的军旅长篇小说中出现了大批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形成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创作基调和美学风范。智勇双全少剑波、孤胆英雄杨子荣和宁死不屈的江姐、许云峰、齐晓轩、华子良等无数高大的人物形象长久而神圣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综观“前17年”的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让英雄更加完美是作家和评论家共同遵循的法则。当然,英雄不见得就是伟人,他可以是指挥员、指导员,同样也可以是炊事员、普通战士、地下工作者、游击队员,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意志,英勇的斗争精神,即使写到他们的缺点,也大多只是行动鲁莽、遇事不冷静等近乎“可爱的缺点”,并且还会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逐渐改过。特殊的时代背景形成了读者对完美英雄形象的期待视野,也形成了作者对英雄人物不遗余力的尽情歌颂,社会整体的力量使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越来越脱离其人的品质而呈现出神的色彩,对英雄藐视困难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歌颂,使作家们忽视或有意回避了对战争苦难和残酷性的客观认知,使战争蒙上了一层浪漫、美好的面纱。然而,战争作为人类社会的非常态,它最会暴露人性中最原始、最深层、最复杂的种种欲望和要求,每一个人的灵魂在战争面前都会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文学也只有反映出了它的全部才可能拥有深厚持久的艺术魅力。

第二,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前17年”的大多军旅长篇小说作家都有意无意地追求最大的历史概括性,企图将时代风云和民族命运纳入笔端,从而把握住民族精神和历史风貌。这些作品,以宏大的斗争场景、壮阔的时代风云、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背景上,描绘民族的历史或现实生活,不论是《保卫延安》的宏伟结构,还是《红日》的阔大视野,不论是《红岩》的英雄群像,还是《红旗谱》的巨幅画卷,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历史画面浓缩在特定时间中,通过加强内在的密度而获得时间的张力;而在作品空间上,则选取了并置性的多重空间,以表现特定历史阶段中的总体面貌,最终获得了史诗性的恢弘与壮丽。

同类推荐
  • 东京大审判

    东京大审判

    以审判二战的日本战犯为题材的《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对28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东京审判》无论就故事的流畅度和书本的结构来讲,都十分精妙,而它对日本人的刻画也遵循了客观、人性化的描写,没有顺着偏激的民族主义的观念走向一味泄愤的地步。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 踏青的候鸟

    踏青的候鸟

    诗词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独白,是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的共振,其次才是面对读者。这是作者的首部诗集,酝酿了很久,终于面世了。全书分为守本天真、一念执着、红尘之上、微语人生四辑,时间跨度二十年,收集了作者中青年时期创作的249首诗词。在经济杠杆衡量一切的当下,他依然坚守初心,独留这份文学的单纯。
  • 八月天

    八月天

    本书是萧红所有诗歌、戏剧、书信的合集。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在小说、散文之外的另一个萧红,以此为参照,可更贴切地理解萧红留下来的那些经典之作。这些在萧红创作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体裁的作品,同样是萧红文学人生的重要注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作家萧红。
  • 民国国学文库:李后主词·苏辛词·周姜词

    民国国学文库:李后主词·苏辛词·周姜词

    《民国国学文库》丛书原名《学生国学文库》,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为突显其时代印记现易名为《民国国学文库》,奉献给广大国学爱好者。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49册,基本保留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因应时势有极少量的删节。原文部分,均选用通用、权威版本全文校核,参以校订者己见做了必要的校核和改订。为阅读的通顺、便利,未一一标注版本出处。注释根据原文的结构分别采用段后注、文后注,以便读者省览。
热门推荐
  • 倾城女主的全职欧巴

    倾城女主的全职欧巴

    一个是美玉无瑕的大明星,一个是神武奇才的救世主……当倾城女主遇见全职欧巴,他们的世界会擦出何种火花?御姐萝莉一边去,独爱这款女王范,且看神武奇才顾峰,如何在任务之余,拯救世界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倾城女主……而叶倾城又有着一段怎样匪夷所思的过往,才会引来守护者的追杀,这一切的未知到底从何说起,顾峰能守护自己的女主直到最后吗?谜底即将揭晓,尽在《倾城女主的全职欧巴》。
  • 逆战破九霄

    逆战破九霄

    九霄大陆,一个弃婴,身怀上古战体,在养父母的培养下,名动天下,不料在成人礼上,被养父母剥夺血脉,九死一生中,终获奇遇,隐姓埋名。且看从神坛跌落的他,如何再修神功,报仇雪恨,逆战九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朽战神之寂灭传

    不朽战神之寂灭传

    他本是豪门子弟,一夜之间风云骤变。血脉传承、守护秘密、救世责任压在了一个本可以悠闲一生的少年身上。正是这各种各样的责任成就了一支无敌的军队,促成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 斗罗大陆之龙圣斗罗

    斗罗大陆之龙圣斗罗

    我很喜欢写作,因为唐家三少而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希望大家喜欢这部小说,爱上斗罗大陆。谢谢!
  • 仙女下凡:抵抗魔界

    仙女下凡:抵抗魔界

    在仙界、魔界中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只要仙(魔)做出伟大的事,但不能做出一件对仙界(魔界)不利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神仙(神魔),而像这样的仙(魔)没有几个。其中有一个像这样的仙灵,仙灵乃掌管仙界的仙。她的灵魂是独有的彩色,她的头发也是彩色的,她从出世起就没有做错过仙界交给她的事,直到她107仙岁那仙魔年,她用她毕生的仙力来挽救这些仙。她这道,将自己毕生的仙力(魔力)弄完,将永生不能转世为仙(魔),除非你是神仙(魔仙)。但那些仙没有看到她转世,那些仙以为她做出对仙界不利的事……
  • 冥生传

    冥生传

    剑指苍天,泪水亦是火焰!云破雾散再把那一份铁血柔情相连。踏遍河山,让黑夜从此烂漫。星移斗转只愿那一份纯洁、天真不再改变。幼年丧母的古月被万云带上乾南山。她有了疼爱她的师父和一群师兄姐妹。好景不长,无忧、快乐的生活只持续了十年...得五圣器者得天下,白泽国国相盛复林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为夺圣器之一镇魔剑,反派杀上乾南山,天无门惨遭灭门,古月与万云等人背上拯救苍生的重任!他,是心怀天下、正义勇敢、武功极高的天无门大弟子。而他,是古月幼时救过的悲惨少年、后励志变强的反派盛复林的儿子。他们与她,又会产生怎样的爱恨纠葛?权力与欲望的冲击、正义与邪恶的对决...静看古月、万云等人如何扭转乾坤...
  • 曙年

    曙年

    爸爸妈妈的离开对雨诺造成了很大伤害,顾家人收留了她,她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她遇到了一个叫南柯旋的男孩儿,又经历了感情纠纷.......
  • 盛宠田妻:农门商女

    盛宠田妻:农门商女

    她是商界精英,一朝穿越,成为流落在外的高门贵女,还被逼替嫁,相公还是个文弱书生?某女淡定表示,不怕,大不了白手起家。可是……说好的书生呢,说好的文弱呢,这如狼似虎勤耕不怠的,她吃不消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