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57000000019

第19章 孩子有了口腔溃疡、鼻炎怎么办——小儿常见五官疾病防治(2)

这样的例子,其实在我们医院每年都会遇上几个。患病的大多是14岁以下的孩子,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快速成长发育期,如果患有慢性鼻炎又长期得不到治疗,就会因为鼻腔不畅通而影响呼吸,使夜间睡眠不好并张口呼吸,白天也会因鼻塞而情绪不佳,遇到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小一点的孩子在患了慢性鼻炎后,往往因不会擤鼻涕而淤积鼻道导致中耳腔发炎;大量的鼻涕如果向后抽吸而咽入腹腔,又会刺激胃黏膜引起食欲减退,引发多种疾病。此外,鼻腔不畅通会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进而使全身各系统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严重影响大脑的发育——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思维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就是人们常说的孩子“变傻”的现象。

总之,孩子患上鼻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面貌。

许多父母可能会说:我们不是医生,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孩子得的是鼻炎还是感冒。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父母对鼻炎没有足够的重视。孩子感冒后,大多数妈妈都会首选儿科,而不会到耳鼻喉科去检查,这样就容易忽视对鼻部疾病的检查。

如果父母对鼻炎有所了解,明确地知道各种鼻炎发病的症状。父母就能根据当时的发病症状进行初步的判断,及时带孩子到耳鼻喉科做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自然不会延误孩子治疗鼻炎的时机。

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注意为孩子预防鼻炎,预防鼻炎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孩子学会擤鼻涕的正确方法:分别堵住一侧鼻孔,一个一个地把鼻涕擤干净。许多父母习惯用手绢或纸巾捏着孩子的双鼻孔擤鼻涕,这样很容易造成鼻涕倒流进鼻窦,使细菌感染鼻窦,患上鼻窦炎。

其次,父母要让孩子多饮水,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时还要注意增设空气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使孩子的鼻分泌物软化,避免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

再次,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也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父母还要让孩子多去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和耐寒能力。

孩子流鼻血了,妈妈怎么办

有妈妈问我:“我的儿子现在18个月了,不知为什么他最近每隔十天半个月的就要流一次鼻血,而且常常是半夜睡着睡着就流起鼻血,这种情况大概从孩子15个月开始的。我婆婆说孩子可能是上火,就给孩子每天都熬绿豆汤喝,可孩子还是流鼻血。今天早上,孩子追着电动小汽车玩时摔了一跤,摔的时候鼻子磕到了小汽车上,流了好多鼻血,可把我吓坏了。我赶紧把纸巾塞进他的鼻孔里,让他仰起头,我婆婆用冲过凉水的手拍打孩子的后脖子,折腾了好半天,总算把血止住了,然后我就马上带着孩子来医院了。医生,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呢?”

我仔细检查了孩子的鼻腔、鼻咽部,发现鼻腔内有明显的创伤,又得知孩子平时喜欢抠鼻孔,再加上当时刚刚进入秋季,天气比较干燥,所以判断孩子就是普通的鼻出血——因为天气干燥引发的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孩子妈妈不太相信,于是在她的坚持下,孩子又做了进一步的鼻及鼻窦内窥镜检查、血常规检查,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妈妈才开始相信我的诊断。

流鼻血,医学用语是鼻出血,是指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一种儿童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在天气炎热或室内空气干燥时高发。

孩子之所以容易鼻出血,主要和鼻子本身的解剖结构有关,鼻中隔两侧的黏膜上有很多血管,特别是前下方有四条大血管的分支均在此交织成网,形成“易出血区”。而且孩子的鼻黏膜娇嫩,血管丰富且浅表,容易损伤导致出血,而许多孩子喜欢抠鼻孔,常常不小心抠破了娇嫩的鼻黏膜,引发出血。

一旦孩子出现流鼻血的现象,父母必须立刻为孩子止血,正确的止血方法如下。

1.如果孩子只是鼻子少量滴血,妈妈可以用冰袋或湿毛巾冷敷孩子的前额及颈部,或是让孩子用冷水及冰水漱口,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2.发现孩子流鼻血时,父母一定要赶紧使用压迫鼻翼法。

(1)用自己的拇指、食指紧捏孩子两侧鼻翼大概10~15分钟左右,如果是单侧鼻孔流血,也可以直接压迫出血的鼻孔。许多妈妈喜欢用纸巾堵塞孩子鼻孔来止血,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纸巾压力通常不够,往往达不到止血的效果,而且纸巾未经消毒,很容易诱发鼻腔感染。

(2)在捏住孩子鼻翼的同时,让孩子坐下,将头稍向前下倾,以便把嘴里的血吐出来。千万不要让孩子抬起头,因为当孩子抬高头时,血液会被不由地咽下去,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等,特别是出血量大时,还会发生误吸的可能。

3.如果采取捏住孩子鼻翼仍旧不能止血,或者是孩子的出血量大,并伴有脸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加快等症状,一定要立即送孩子去医院,请医生检查出血情况和出血原因,以便给予及时的治疗。另外,如果孩子经常流鼻血,父母也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看孩子是否存在有鼻炎、鼻腔异物、鼻腔鼻咽肿瘤或血液病等情况。

4.如果是因鼻黏膜干燥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好给孩子戴上口罩,以增加鼻腔的湿度和滋润,同时给孩子的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在我看来,预防孩子流鼻血才是最重要的,这要求父母做到:告诉孩子不要挖鼻孔,同时经常为孩子剪指甲,以防孩子挖鼻子时弄伤自己;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为了保持孩子鼻腔黏膜的湿润,可以选择喷雾剂或凡士林油膏涂抹;如果室内空气干燥,最好在孩子的房间里放一个加湿器,为了避免热蒸汽烫伤孩子,最好选用凉爽模式,同时要经常清洁加湿器,以防产生真菌。

孩子的中耳炎常是感冒引起的

6岁的男孩壮壮半个月前因为患重感冒来找我诊治过,谁知半个月后他妈妈找到我,说壮壮在吃了我开的感冒药后,开始变得有些迟钝、沉闷、安静,对大人的话也常常“充耳不闻”。

我心想:不可能啊,我没听说我开的哪种感冒冲剂会对脑神经有什么影响啊。我根据孩子妈妈说的情况,给孩子做了个仔细的检查,发现孩子确实对声音的反应比较迟钝,就想到这孩子不会是耳朵有什么问题吧。

我问孩子妈妈:“感冒时孩子流鼻涕,你都怎么给他擤鼻涕的啊?”

孩子妈妈被我问得莫名其妙,火冒三丈:“这关擤鼻涕什么事,你别想着逃避责任。”

我赶紧说:“这位妈妈,请你冷静一点,我也想尽快找出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根据你说的孩子变得迟钝、沉闷、安静这些情况,我觉得孩子可能是患了中耳炎,如果擤鼻涕方法不对,孩子是很容易患上中耳炎的。我建议你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做个详细的检查。”

最终,在护士和其他看病家属的劝说下,孩子妈妈带着孩子离开去耳鼻喉科了。

等她离开,我呼了口气,坐回椅子上,继续为下面的患儿诊治。

后来,孩子妈妈带着孩子跑过来跟我道歉,原来孩子去耳鼻喉科一检查,还真是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而诱发中耳炎的“罪魁祸首”正是之前的感冒。

中耳炎是儿童比较常患的一种疾病,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有统计数据称,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过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3次以上,而且很多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因为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在形态上不像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而是短、宽、平,且位置低。要知道咽鼓管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导管,还具有调节中耳腔的压力、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因此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鼻内黏膜受到刺激后,导致连接中耳、咽喉和鼻腔的咽鼓管肿胀,从而使内部通路变窄、积液排流能力降低,致病菌就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可见,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好方法。

因此,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在感冒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或孩子哭闹不安,牵拉耳郭、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看孩子是否患上了中耳炎。只要及时医治,中耳炎的危害并不严重。但若治疗不及时,孩子则有可能听力受损,并导致学习和说话能力发展的延缓。

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确也容易引发中耳炎。许多父母为孩子擤鼻涕时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用两手指捏住孩子两侧鼻翼,让孩子用力将鼻涕擤出。其实这种擤鼻涕的方法是错误的,它不但不能帮孩子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可能引发中耳炎——如果捏住孩子的两侧鼻孔用力擤鼻涕,压力就会迫使鼻腔中的鼻涕向鼻后流出,到达咽鼓管后反流至中耳内,从而诱发中耳炎。

因此,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让孩子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的鼻涕。如果孩子因为感冒鼻塞,导致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生理性盐水滴鼻或者生理性盐水鼻腔喷雾剂喷鼻,等鼻腔通气后再为孩子擤鼻涕。

扁桃体总发炎,可以手术切掉吗

小云朗才过完5岁的生日,就嚷嚷着嗓子疼,妈妈给他测了测体温——38.9℃,是有些高,就赶紧带着他来到我们医院儿科就诊。

在医院,小云朗又测了一次体温——39℃,我询问后得知,小云朗除了咽痛、发热、浑身无力这些症状,并没有流鼻涕、咳嗽、打喷嚏这些明显的感冒症状,因此我怀疑小云朗并不是患了感冒,而像是扁桃体炎。于是,我让小云朗张开嘴,果然发现他的扁桃体及舌腭弓、咽腭弓充血、水肿,扁桃体不明显肿大,但表面没有明显渗出物,从而确定小云朗是患上了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因为小云朗对青霉素过敏,我给他开了红霉素治疗,又开了退烧止痛药,用药两天后,小云朗的病情得到了好转。

结果没一个月,小云朗又因为扁桃体发炎来了我们医院,这次的情况还是和上次一样,所以我也是用了同样的药,小云朗也是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同类推荐
  •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让衰老的过程缓慢一点,让生命质量提高一些。一方面,需要老年医学工作者的探索研究;另一方面,需要老年人自己学习掌握一些科学知识,指导生活。朱志明教授是我国第一代老年医学家,由他和他的同事们经20余年的科学研究,完成世界上首次追访长寿老人时间最长的科学调查,探索出一些值得老年人借鉴的长寿经验。老年人若能按照专家们研究总结的科学长寿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健康幸福的晚年,同时,也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为社会做出贡献。
  • 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本书根据《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精辟论述,结合现代医学、营养学的理论详细阐述了养生的精髓。
  • 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就以这些国医推崇和总结的养生方法为线索,告诉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符合我们生命规律的生活习惯,从而给自己一个高质量的生命过程。追本溯源,破解国医养生的万古流芳之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一,在漫长的实践中,国医辈出,他们皆以仁者、仁心、仁术立世。
  • 便秘居家疗法

    便秘居家疗法

    本书详细讲解了便秘的饮食治疗、生活方式治疗、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内容,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便秘的防治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益生菌、肠道健康和便秘的关系,以及一些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家庭治疗方法。
  • 5分钟远离痛风

    5分钟远离痛风

    该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关痛风的常识、痛风对健康的威胁等知识,重点介绍了适合读者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痛风的简便方法,并对常见的痛风误区进行了科学的纠正。为了提高对此病的防治能力,本书提供了数种菜谱、汤谱、粥谱、药酒、药膳等食疗佳肴,助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治疗并预防痛风。本书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一本非物治疗、预防痛风的理想科普通俗读物,对痛风患者大有裨益,适用于痛风患者及其家庭使用,同时也有益于广大群众了解痛风和预防痛风。
热门推荐
  • 无别离

    无别离

    终究有一天,灵魂会累,倘若愿逝去,何处是归宿?谁触我心,敛我半世哀伤。谁吻我眸,融我半生冰霜。谁执我手,许我一世红妆。此生痴狂,何惧千年轮回缱绻。
  • 最强都市剑神

    最强都市剑神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霜寒十四州!天元界第一剑神至尊易天行,被敌人暗算渡劫失败,灵魂意外穿梭虚空,附身到地球一名普通少年身上,开始从走修仙路。剑神归来,一剑凌天,邪魔外道,一剑斩之……!
  • 红楼之甄费奋起

    红楼之甄费奋起

    甄费,甄士隐,清逸博学的隐士,同时也是红楼中炮灰一个,可是谁知道,有一天,让人给穿越了,还是一个现代大头兵,一个没怎么看过红楼,学识不过是高中的山村出身的大头兵给穿越了,最最要紧的是,这甄费同学的灵魂居然没有消散,还在这身体里,也就是说,两个灵魂,一个身体,这可怎么好!最现实的是,媳妇怎么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亡灵

    亡灵

    钱玉珠考上大学的时候,应该很兴奋的,但是她对死在隧道里的人毫不在意,就是幽灵用粉笔写的冤情,也不能吸引起她的兴趣……幽灵的传说让人们都惊惶恐栗,没有人去过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对它的蹂躏逆来顺受,这时候,一个柔弱的漂亮的女学生站了出来……
  • 重生之平凡幸福

    重生之平凡幸福

    苏夏怎么也没有想到和她在一起4年的男人最后居然会成了她妹妹的未婚夫,而她这个堂堂苏家大小姐,却变成了苏家见不得光的私生女,被赶出了苏家。没有家,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就连唯一属于自己的孩子也终是离她而去,心神崩溃的苏夏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未曾想到,她没死,一遭重生,回到了九岁那一年,不一样的选择,让她遇到了他。从此,她的一生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 霸道夺天

    霸道夺天

    天道无情,豪夺众生力量,圣人无义,弃众生而不顾。万物孕出不朽才俊,与天道巧取豪夺,乱天道阴阳,平世间万法,成就不朽神话。夺天是一门消耗体力的技术活,一般人难以胜任,所以,还是交给霸道的人吧。杨力长得斯斯文文,一场血雨将他逼上夺天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些年的树叶落幕

    那些年的树叶落幕

    生活。。。。。。。。。。。。。。。。。。
  • 豪门恩怨

    豪门恩怨

    宫如雪双眼无神的望着窗外,心里就像一片死水,致命的伤害,席卷而过,只留下无奈。对面沙发上坐着的男人,仍旧是英气逼人,可是脸上还是有掩饰不住的不耐。原来世界上的感情都是这么浅薄呢,一张纸就可以将两个人捆绑到一起,同样的一张纸,还可以让两个人瞬间就没有了任何关系。吴天君因为对其他人的感情而选择与宫如雪离婚,一切由此开始。
  • Sword Blades & Poppy Seed

    Sword Blades & Poppy Se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