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36100000007

第7章

发热

凡发热必察其表里有无兼证。而后可穷其致热之因。其但发热而表里别无兼证者。此内伤发热。不在此例。所谓兼证者。以外兼头痛恶寒身疼腰痛等证。此邪在表者也。内兼烦渴胸腹痛不大便或下利等证。此邪在里者也。发热特其见端耳。必互勘明确。辨证方的。

凡发热必责重太阳者。以太阳属表。统司营卫。而为诸阳之主气。经云。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外邪之伤人。多由于卫之不固。故论外感病。必自太阳起。然太阳虽主表。而其根起于至阴。此实表里上下。互相呼应。故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以及三阴。皆互见发热证详列于后。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不即发热也。其恶寒正发热之机也。论中所称为太阳病者。即指此脉此证而言。他经皆仿此。

太阳中风。发热有汗。其脉浮缓。风则伤卫。宜桂枝以解肌。太阳伤寒。发热无汗。其脉浮紧。寒则伤营。宜麻黄以发汗。然桂枝证全在 热稀粥以助药力。取其 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至麻黄证始取大发其汗。此麻黄桂枝分治风寒。截然二法。不能混同施治。其或风寒两伤。营卫同病。经云。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大青龙汤主之。又云。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盖中风脉宜浮缓。而反见浮紧之脉。伤寒脉宜浮紧。而反见浮缓之脉。即易桂枝麻黄之成法。而主用大青龙汤大发其汗。此仲景治风寒之法。成方具在。而或谓仲景之法。详于风寒。略于温热。此大不然。仲景于风寒之外。特揭明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此其辨证最要之诀。所以与风寒异者。全在渴不恶寒四字。风寒发热。必兼恶寒。今不恶寒。此宜辨者也。风寒发热。口全不渴。必待传变之后。口始作渴。今病初起即渴。此又宜辨者也。又有所谓湿温者。经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似熏黄。又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此仲景但言湿不言温也。而以论中所列种种湿证。加以发热而渴不恶寒。则湿温之情状。自可比类而得。至于热病。仲景明云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此与温病同一口渴。而 病恶寒。温病不恶寒。又自有别。仲景处以人参白虎汤。则不惟有其法而并有其方矣。此太阳病初起发热辨证之大法。乃伤寒切实下手工夫。

有谓翕翕发热者。但表不里也。有谓蒸蒸发热者。自里而表也。太阳主表。其发热必兼头项强痛身疼痛等证。此皆太阳之部署。纯乎表者也。至阳明发热。则兼有烦满口渴等证。少阳发热。则兼有胸胁满痛口苦喜呕等证。而其脉皆主浮。太阳之脉。或浮缓。或浮紧。阳明之脉浮大。少阳之脉浮弦。若脉沉而不浮。三阴证中。亦互见发热证。其发热同而所以致热之因不同。不得以发热为邪在表。概从太阳发表例施治。

阳明发热。与太阳异者。经云。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盖始则恶寒发热。今恶寒自罢。虽汗出而热仍不解者。即转属阳明之候。当此时。无论风寒暑湿。所感不同。而同归火化。阳明病。仲景有发汗之禁。而治法宜分经府。其热虽甚而尚在于经者。宜以甘寒直撤其热。如经云。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也。其邪已入腑而犹汗出发热者。如经云。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又云。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是也。

少阳发热。仲景亦申发汗之禁。少阳病本主往来寒热。而亦有发热属少阳者。必兼胁下满心烦喜呕诸证。且其脉必弦。故经云。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又云。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盖胁痛呕渴。已明见少阳之半里证。虽发热表证未除。不得从太阳发表之例。而当以大小柴胡汤。半表半里治之也。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盖弦为少阳之定脉。细则邪不在表。仲景恐人以头痛发热。误为太阳证。故明指之曰此属少阳。而又申言之曰。少阳不可发汗。其所以辨其发热之属少阳者。前二条以证辨。此一条以脉辨也。

太阴发热者。其脉不浮而沉。而更兼吐利腹痛诸证。经云。病发热恶寒头痛身疼吐下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吐利本太阴病。利止复热者。

阴病转阳也。既已转阳。其脉当浮。故又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吐下之后。

津液已伤。复又往往口渴发热。故又曰。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主之。此与阳经之发热。治各不同也。

少阴病发热。最易与太阳牵混。故仲景于大青龙证。必辨其无少阴证者。方取大发其汗。

而又申言之曰。少阴病。脉沉细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又曰。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则少阴之不可发汗明矣。阴病必当转阳。故曰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盖太阳寒水之气。与少阴君火。相济为用。此之吐利。少阴为寒所抑。兹得阳热之气。

而其气还返于太阳。故反发热不死也。然何以辨其为少阴之发热也。经云。少阴之为病。脉沉细。但欲寐也。沉细为少阴之定脉。但欲寐为少阴之定证。且太阴病吐利。手足自温。此则手足逆冷。更加之以恶寒身蜷。其甚者厥冷无脉。又或咽痛烦躁便脓血种种危证。死生呼吸。盖因少阴肾藏。分发水火。为先天根本。故其病情寒热错杂。变幻不测有如此。至发热则阴寒之中。犹寓阳热之气。而强责少阴汗者。将其人之根本先拔。至于下厥上竭则难治矣。其有寒邪直犯少阴。而即发热者。如经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又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盖必以附子镇摄肾中真阳。俾根本先固。而后可以引邪外出。此于微发汗之中。而仍寓不发汗之义也。厥阴发热者。以其人厥与热之多少。辨病之进退。厥阴者。两阴交尽之名。然阴尽之中。实寓阳生之义。故其时阴阳不相顺接便为厥。厥热相等。其病可愈。厥多热少。此为病进。热多厥少。此为病退。所谓厥者。手足逆冷是也。逆甚而至于冷过肘膝。则不名曰逆冷而直名曰厥。此时正藉发热为一线生阳可续。故发热为病欲愈之机也。

故曰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又伤寒热少厥微。欲得食者。其病为愈。若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又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亦死。要知发热之后。

其脉必不沉而浮。乃为阴病转阳之真候。故曰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此又与少阴发热同一义也。

伤寒之脉。始终一以静为主。故经云。伤寒二三日。脉若静者为不传。若脉数急者为欲传也。

内经云。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是始热以脉静为易愈。而传变之后。又必以脉静为真愈之候。凡病之自表而里者。以太阳为始。病之由里而表者。以厥阴为始。太阳虽主表。而其脉连于风府。其根起于至阴。又与少阴为表里。仲景慎重不敢妄发其汗者以此。三阴病固不宜发汗。即三阳经发热。其致热之因。又不全属太阳。如病起发热。即兼口渴汗出大便闭等证。

此由阳明而太阳者也。又如病起发热。即兼喜呕胸胁满痛等证。此由少阳而太阳者也。皆不得借口于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概与发表也。

大约温热病起于阳明者居多。至湿温病。其邪伏于募原。募原属半表半里。故其发热每兼胸痞腹满烦渴不大便等证。加以骨节烦疼。舌胎如积粉。其病先犯少阳与太阴。

而内连于胃府。外溢于太阳。湿家本自易汗出。尤不可重发其汗也。至所谓异气者。非于六气之外。别具一气。盖六气本天地自然之令气。因其气之偏胜。而酿为厉气。故其病沿门传染。长幼相似。乃称曰疫。而治法仍不离乎六气之中也。

有病已愈而复又发热者。此名遗热。由于起居饮食之不慎。凡病后饮食。最宜清淡。使胃中津液渐复。邪气全尽。自然健啖。而世俗每饫肥鲜。兼之喜投补益。皆所不宜。故内经曰。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然其热之复发。亦有虚有实。故内经云。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至仲景食后劳复。以及大病瘥后。种种各法。载明论中。更不待他求矣。

恶寒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恶寒乃太阳病一定之证。始而恶寒。继且发热矣。

其恶寒与发热相兼。非如寒热往来之热时自热。寒时自寒也。所谓身大热而不欲去衣者此也。凡风寒客于营卫之中。而洒淅恶寒者。其脉必浮。浮为在表。故曰恶寒者表未解也。虽里证悉具。而表未解。不可攻里。必俟外解已。乃可攻也。若太阳病传入阳明者。则恶寒将自罢。即 汗出。而不恶寒。反恶热矣。此太阳病初起发热恶寒之大概也。恶寒属表者脉必浮。其有不浮而沉者阴病也。经云。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病在表。宜解表为主。发于阴者病在里。宜温里为主。若阴病而误发其汗。则阳亡之变。顷刻即至矣。阴病恶寒。以手足温者易治。手足逆冷者难治。故经云。少阴病恶寒而蜷。

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又曰。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又曰少阴病下利。若利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此其义也。

恶寒属表者。在未汗以前。是谓表实。若既发汗之后。当不恶寒矣。而反恶寒者。则又不属实而属虚。故经云。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盖以芍药甘草两和营卫。而必藉附子以温经。则同一恶寒。而未汗以前。与既汗以后。又各不同如此。

更有里热郁盛。致阳气不得宣泄。而外恶寒者。此即内经所谓诸病恶寒。皆属于火者是也。

辛温发表。大属非宜。而表阳被遏。其脉又多沉。与阴病相似。而又不可误于温里。其外显假寒。内实真热。一经误用。反掌生杀。其辨之之法。则不以脉辨而以证辨。盖风寒之邪。

未经入里。口中必和。此则口中先干。其舌上燥白如积粉。甚或兼黄黑色。胸膈痞满。不大便。或下利如深酱色。其兼厉气者。口中必有秽气。此即热甚阳郁之候。治宜宣发伏邪。使里气通而郁阳发。则恶寒自罢。反大热而烦渴矣。然热作之后。人皆信为热。而当恶寒时。鲜有识其为热者。不可不细心体认也。

又有背恶寒者。夫恶寒则一身皆恶。何以止称背恶寒。内经云。人身之阴阳。腹为阴。

背为阳。背者胸中之府。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阴寒之气盛。阳虚不足御之。则背为之恶寒。经云。少阴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论中口中和三字。最宜着眼。惟其口中和。故可放胆用附子。又或乘阴气不足阳气内陷入阴中。而不转行于背。

则背亦为之微恶寒。经云。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二者治法天渊。于何辨之。亦辨之于口之渴与不渴而已矣。

恶风

恶风与恶寒异。恶寒者。不待风而自寒。虽置之密室之中。帏帐之内。甚至覆被向火。

而犹不能禁其寒也。恶风者。风至斯恶。一居密室之中。帏帐之内。而即坦然自若矣。故恶寒者未有不恶风。而恶风者不必皆恶寒。恶风属表者。风邪客于卫也。经云。太阳病。发热汗出。

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又云。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此有风者必恶风也。而寒邪亦有恶风。以有汗无汗为辨。经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此太阳病初起风寒异治不易之定法。其有太阳病循经下入。其势未趋入阳明。而犹恋于太阳之表。致头痛已瘥。恶风仍在者。

如经云。太阳病。项背强囗囗囗囗。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又云。太阳病。项背强囗囗囗囗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则仍以有汗无汗为辨也。亦有太阳病其势径趋入少阳。而恶风证仍未罢者。经云。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是其里证已具。而恶风为表未解。故以半表半里治之也。盖恶寒有属于阳者。有属于阴者。恶风则主表而专属于阳。此皆治表之大略也。

其有发汗太过。致漏不止而恶风者。经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盖汗出既多。即召亡阳之变。故于桂枝汤中加附子以扶阳固卫。同一恶风。而前宜和卫以解肌。此宜固卫以实表。其治法又各不同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倾世少女:邪帝娇妻

    倾世少女:邪帝娇妻

    她,是炎蚩帝国众所皆知的胆小鬼,伍家的养女,不能修炼的废柴。被伍家安了一个逆女的罪名后赶出家族,所有修炼潜力全部爆发!!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具身体的逆天潜能才刚刚展露风华......她,伍物心对天发誓!待她羽翼丰满之时,就是那些想残害她的人的末日!!
  • 夫君个个都好坏

    夫君个个都好坏

    狗血般的穿越,成为柳家二少奶奶,“我是你的夫君,你说我干嘛?”男人低声呢喃,而第三日,她被千夫所指‘贱人’,她不明白,继续忍。第N日,她被指责红杏出墙,她忍无可忍,决定卷铺盖走人。顺便拐走大量的金银钱财。混蛋,还来招惹她做什么?!
  • 长生世子

    长生世子

    人生在世怎可不走走江湖?君不闻天下豪杰,是君之损失!今生的江湖乃是千年大世,有着百年不曾一败的吕战神,有早已隐居的白剑仙,亦有流水一剑斩万妖的青衣侠客。数名妖孽汇聚一世,百名天骄聚一堂,此等盛世,你可见过?且看世子殿下走遍江湖,经历红尘往事,步步走向巅峰!走进江湖,走尽江湖,方知你的好。为了你,我愿了却天下不平事。
  • 你好我的宝贝

    你好我的宝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多多关注;生长在温州农村的80后妈妈,一个再婚女人对以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是再婚后的生活往往没有像她想象那么简单幸福,最终这段美好向往的婚姻短短坚持三年就结束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王牌设计师

    重生之王牌设计师

    客户:请问大师,您这设计属于哪种风格?王小天:现代新概念颠覆传统隐喻及抽象实用主义。客户:这墙壁上五颜六色的是什么呢?王小天:你不要认为那是墙壁,你难道看不出来那就是毕加索笔下的杰作吗?毕加索你知道吗?三流大学毕业的苦逼设计师王小天,为汉代出土的神秘古书做复原图,意外重生,于是小小设计师要开始搅乱整个世界了……
  • 开局我在大唐摆地摊

    开局我在大唐摆地摊

    【新书《大唐:我战神的身份被公主曝光了》完全免费求支持】收刀不为江湖,为红颜。抽刀不为江湖,为兄弟。你有你的朋友,沈浪有沈浪的兄弟。在这个类似大唐的平行世界,不管你是谁。见了我和我的兄弟,必须叫一声爷!【新书起航,希望兄弟们多多支持。书迷群4099663】
  • 如果没有遇见你怎么办

    如果没有遇见你怎么办

    这个是我转载的,原创是鹿晗小说贴吧的橙夏king写的,并且得到的允许才转载的,全部都是虐文
  • 先生我姐姐说您是个女的

    先生我姐姐说您是个女的

    新人第一次写作,如有不足,请多多谅解!这是一个奇特的故事奇特到连作者都有些看不懂的一个……故事
  • 夕下

    夕下

    她本是个身在福中不知福且贪玩好耍的大小姐,为了追求新事物而耍小聪明,却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随着自己大胆天真的行为越来越猖狂时,开朗且小叛逆的她才发现后果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