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06300000014

第14章

咳嗽第五十

发热蒸蒸咳嗽频。涕流鼻孔泪满睛。面浮眼肿双腮赤。此是天行麻毒侵。

发热蒸蒸咳声频。目肿面浮气上行。坐卧不安痰唾少。肺叶焦举热邪蒸。

麻症百声咳不歇。初热未出正相宜。不咳少咳皆不顺。启咳须要用陈皮。

正收收尽宜无咳。此时有咳须早医。清金泻肺为先务。若待危时悔已迟。

麻毒连绵上气咳。发作百声终不歇。胸高肩耸衄长流。摆手摇头泉下客。

天行麻疹。与伤寒相似。惟麻则喷嚏、鼻流清涕、眼胞肿、目泪汪汪之为异耳。但见此等症候。便是麻症。夫麻原发于心。心火内亢。则肺金受克。以致肺叶焦举。故有咳嗽。(朱曰 释麻证之咳嗽。要言不烦。)法当清金泻火。以加味人参白虎汤(见二十九条)去人参、甘草、糯米。加牛蒡子、连翘主之。有用白虎汤(见二十六条)去甘草、糯米。加牛蒡子、薄荷叶治之者。或以三味消毒散合泻白散二方俱去甘草治之。方中桑白皮。采取鲜者。多用为妙。热甚烦渴者。加知母、天花粉、石膏、黄芩之类。如咳甚者。以二母散或麦门冬汤。除去升麻、赤芍、甘草。或清肺汤去桔梗、甘草。加苏子。或秘本清肺汤去桔梗、甘草。或聂氏清肺饮去柴胡、陈皮、桔梗、甘草等方。随症而用之。然确宜清热透毒。不可止咳。故古人多用清扬饮子去甘草加连翘主之。慎勿用五味子及收敛等药。秘塞肺窍。令咳嗽终身不已。(朱曰 收敛等药。秘塞肺窍。切记勿用。)只宜清余热、消痰壅、而咳自止。贝母麦冬饮。除甘草、桔梗。加连翘、牛蒡子、黄连、黄芩之类。前后咳嗽。

俱可施用。夫麻有咳。则肺气疏通。毛窍开豁。而麻则易于出透。所以麻症初热未出之先。最喜咳嗽。(朱曰 麻有咳之故。不可不知。)多咳则为顺候。俚言所谓扑麻是也。麻疹出透。则心经火息。肺无克伐。而咳自止。(朱曰 麻出透自不咳。心火息而肺不受刑也。)正出之际。若无连声咳嗽。及少咳与不咳者。则腠理闭密。麻难透表。急于升发药中。多加留白陈皮。以启其咳。使毛窍开泄。腠理舒畅。(朱曰 加留白陈皮以启咳。即疏通腠理之意。)而麻自易出透矣。已出之后。

及将收收后。则又以无咳为佳。如麻已出而咳不止。身热作渴。烦躁不食。脉洪者。以古方黄连解毒汤(见三十五条)加生地黄、鲜骨皮治之。肺热如咳喘者。用生地黄散去陈皮。加黄芩、葶苈、桑白皮治之。喘甚者。加栝蒌霜、白芥子、苏子、莱菔子治之。出尽及收后微微咳嗽者。此余邪未尽。肺气未平也。不须服药。若欲治之。则以泻白散合三味消毒散。俱去甘草与服。如肺燥塞不利而咳者。以利金汤去陈皮、桔梗、甘草、生姜。加麦冬、牛蒡子、黄芩、桑白皮治之。麻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闭者。以除热清肺汤去赤芍、甘草。加黄连、黄芩、地骨皮、火麻仁、枳壳以清利之。或加大黄下之。如出尽及收后。咳嗽甚而仍不止者。是属瘀热。治宜清热降火。佐以消痰之品。以清咽滋肺汤去玉竹、桔梗、甘草。加黄连、枯黄芩。或聂氏清肺饮去陈皮、柴胡、桔梗、甘草。

加贝母、黄连主之。出尽收后。咳嗽不止而多痰者。以清咽滋肺汤去玉竹、麦冬、桔梗、甘草。加枳壳、茯苓、陈皮治之。或聂氏清肺饮去柴胡、桔梗、麦冬。加枳壳治之。若麻至五六日。而仍咳嗽气粗。外热不退。乃尚有余毒留于肺胃。宜用孟介石清肺饮。除僵蚕、柴胡、陈皮、桔梗、甘草。加地骨皮、桑白皮、葶苈治之。或以静远主人清肺饮。去桔梗、甘草。加石膏、黄芩治之。如麻后咳嗽。声音不清。不思饮食。眼目不清。唇口干燥者。以清肺消毒化痰汤去桔梗、甘草、治之。

若麻后气喘。咳嗽连声不住者。此乃毒流于肺经。肺中伏火。金虚叶焦。故咳嗽连声不住也。以秘本门冬清肺汤。或用骨皮清膈散。俱去桔梗、甘草、糯米治之。如体热者。亦以秘本门冬清肺汤。去甘草、桔梗、糯米。加黄连、黄芩、牛蒡子治之。咳嗽甚而气喘连声不住。甚至饮食呕水者。

此热毒乘肺而然也。亦以秘本门冬清肺汤去甘草、桔梗、糯米。加蜜炙枇杷叶治之。见血者。再加茅根、阿胶治之。如咳嗽有吐血者。以麦冬清肺汤去楂肉、桔梗。加生地黄主之。兼有呕水者。

亦以此方除楂肉、桔梗治之。如麻后咳嗽气急者。以枳壳前胡汤除甘草、桔梗。以苏子易苏梗。

加芥子、莱菔子、葶苈、栝蒌霜以治之。然亦有加沉香者。在麻后似亦无害。如麻后但气粗者。以聂氏清肺饮仍除柴胡、桔梗、甘草。加芥子、苏子、莱菔子、葶苈治之。如麻后咳嗽不止。内热不清。心神不宁。夜卧不安。以天真膏除黄 、白术、薏苡仁。加酒炒黄连、酒炒黄芩、辰砂主之。如麻后咳嗽失声发热者。以葶苈丸加地骨皮、天花粉、酒炒黄连、黄芩。水煎与服。麻后咳嗽、腹胀、喘急、烦躁、泄泻、声哑、唇青、口青者。以贾兰峰传方。除麻黄、陈皮、桔梗、甘草、白芍、加麦冬、骨皮、芥子治之。或不除白芍。更加柴胡亦可。此在麻后治法。变通在乎其人。然切不宜遽用白术等味。如麻后久咳不止。以生地黄、当归身、白茯苓、川贝母、桑白皮、杏仁、柿霜等味。以养血、凉血、清金。而咳自止。然竟有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合枳桔二陈汤。加栝蒌霜、杏仁治之者。虽曰无碍。反不若以前之七味治。药简而功捷也。如兼渴者。加麦冬、枳壳。兼喘者。加苏子、芥子治之。或更加葶苈、莱菔子亦可。其有感触风寒。咳嗽烦闷。呕逆清水。眼赤咽痛。口舌生疮者。以防风败毒散(见第五条)加生黄芩治之。如咳嗽气喘唇焦。热结在内。烦躁不宁。或口鼻出血。不拘前后。并宜以犀角解毒化痰汤。去赤芍、甘草。加麦冬、杏仁、葶苈治之。或用聂氏清肺饮。去陈皮、柴胡、淡竹叶、甘草、桔梗。加黄连、当归尾治之。收后如见此候。以加味人参白虎汤(见二十九条)去人参、甘草、糯米。加生地黄、地骨皮、黄芩以滋润之。倘或久咳不止。面浮目肿、胸高如龟、肩耸气喘、摇手摆头、口鼻出血、面色或青或赤、或白而枯、鼻燥昏闷者。皆不治之症也。(朱曰 不治之症加此。)三味消毒散 治咽喉疼痛。及麻疹已出未出。与未出匀。又治一切疮毒。并能凉膈消痰。

牛蒡子(炒研二两) 荆芥穗(二钱五分) 甘草(五钱) 研末。每用三钱。水煎服。

泻白散 治喘嗽。并脾肺经有热。目黄。口不吮乳。

桑白皮(蜜炙) 地骨皮(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糯米一百粒引。水煎。食后服。加人参、白茯苓、知母、黄芩。名加减泻白散。治肺炎喘嗽。

二母散 治麻后咳嗽甚。及肺热咳嗽。

知母 贝母(去心童便洗) 生姜一片引。水煎服。或为末。白水下一钱。

麦门冬汤 (即二十八条内葛根麦门冬散去人参、淡竹叶)。

麦冬(去心) 葛根 熟石膏(各一钱) 茯苓 赤芍药(酒炒各六分) 升麻(四分) 炙甘草(四分) 水煎服。

清肺汤 治麻后咳甚。

枯黄芩 贝母 桔梗(各七分) 防风 炙甘草(各四分) 水煎服。

秘本清肺汤 治不时咳嗽。寒热唾红。

黄芩 当归 麦冬 防风 赤茯苓 生地黄 连翘 苏叶 前胡 桔梗 甘草(各五分)桑白皮(一钱) 水煎服。

聂氏清肺饮 治麻后气粗咳嗽。

桑白皮(蜜炒) 地骨皮(去骨各五分) 麦冬(去心一钱五分) 天花粉 元参(各八分) 柴胡(六分) 桔梗 黄芩(酒炒) 川木通(去皮各三分) 熟石膏 生地黄(各一钱) 陈皮 生甘草(去皮各三分) 淡竹叶、灯心引。水煎。加羚羊角磨汁对服。

清扬饮子 麻疹主方。

西河柳(五钱) 麦冬 元参(各二钱) 牛蒡子(炒) 葛根(各一钱五分) 知母(蜜炒) 蝉蜕肚(洗去土) 薄荷叶 荆芥穗 甘草(各一钱)淡竹叶(三十片) 水煎服。

贝母麦冬饮贝母 麦冬 薄荷叶 元参 栝蒌仁 桔梗 甘草 水煎服。

生地黄散 治麻肺热喘咳。斑疹身热。口干心烦。

生地黄(一钱) 麦冬(五分) 杏仁 款冬花 陈皮(各八分) 水煎服。准绳有甘草。一书并有桔梗。

利金汤 治肺燥塞不利而咳。

贝母 茯苓 枳壳 陈皮 桔梗 甘草 生姜、白蜜引。

除热清肺汤 治麻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闭结。

石膏(三钱) 麦冬(去心一钱五分) 元参 生地黄 贝母 栝蒌根赤芍药(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温服。

清咽滋肺汤 治麻后余热。咳嗽声喑。

元参 牛蒡子 荆芥 贝母 麦冬 栝蒌根 马兜铃 明玉竹 桔梗(各八分) 甘草(四分) 水煎服。此方缪仲淳有薄荷。无马兜铃。

孟介石清肺饮熟石膏 生地黄(各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 淡竹叶(七分) 陈皮(七分) 元参 柴胡(各一钱) 当归尾 黄芩 知母(炒) 桔梗(各七分) 僵蚕(炒五只) 甘草(去皮三分) 灯心五十寸引。

静远主人清肺饮 治麻后传肺胃二经。咳喘急。

麦冬 牛蒡子 防风 茯苓 桑白皮 地骨皮 知母 桔梗 甘草 水煎服。

清肺消毒化痰汤牛蒡子 荆芥穗 防风 贝母(各五分) 连翘 黄芩 前胡 茯苓(各七分) 枳壳 桔梗(各一钱) 甘草(三分) 水煎。作十余次徐徐服。

秘本门冬清肺汤天冬 麦冬 知母 贝母 杏仁(去皮尖炒研) 石膏 骨皮 牛蒡子 款冬花 桑白皮 马兜铃 桔梗 甘草、糯米引。水煎服。

骨皮清膈散黄芩(二钱五分) 石膏(七分) 滑石(七分五厘) 地骨皮 当归 知母桑白皮 紫菀茸(蜜炒) 白茯苓 桔梗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引。水煎服。此方加人参、柴胡、白芍、白术、黄。(蜜炙各五分)。名人参清膈散。治肺热。鼻干涕唾稠粘。

麦冬清肺汤麦冬 知母 贝母 黄芩 杏仁 天花粉 枳壳 陈皮 丹皮 楂肉 桔梗 水煎服。

枳壳前胡汤枳壳 前胡 防风 赤茯苓 苏梗 桔梗 甘草 水煎服。气急者。以沉香磨水对服。

天真膏 治麻后咳嗽不止。内热不清。心神不宁。夜卧不安。或生疮疥。

生地黄 麦冬 元参 白茯苓 紫菀茸 知母 陈皮 桑白皮 沙参 生黄 薏苡仁枣仁 丹皮 茯神 当归身 白术 此方以生地、麦冬、元参、沙参、黄 、苡仁、炒白术为君。白茯苓、炒枣仁、茯神、当归、丹皮、陈皮、紫菀茸为臣。炒知母、桑白皮为佐。入砂锅内。

以长流水浸。用桑柴文武火煮两时之久。水减。再添水于内。取出去滓。将药水澄清。复入砂锅再熬。加蜜和成膏。以瓷 收贮。每用三匙。滚水调服。

葶苈丸 治麻出气喘。将成龟胸。

葶苈子(隔纸略炒) 汉防己 牵牛子(略炒) 杏仁(去皮尖油) 莱菔子 煎服。大便溏滑者。除牵牛。

贾兰峰传方黄连 黄芩 连翘 元参 知母 杏仁 干葛 麻黄 牛蒡子 陈皮 浓朴 白芍 桔梗甘草 水煎服。

枳桔二陈汤半夏(姜汁蒸三钱) 陈皮(去白) 白茯苓(各一钱) 甘草(五分) 枳壳 桔梗(各八分) 姜引。水煎服。

犀角解毒化痰汤 治麻后咳嗽气喘。唇焦结热。或烦躁不安。或口鼻出血。

犀角(磨汁) 丹皮 连翘 贝母 天花粉 薄荷 紫草茸 甘草梢(各一钱) 当归(八分) 牛蒡子(九分) 赤芍(六分) 生地黄(二钱) 黄连(五分) 淡竹叶(三十片) 水煎服。

气促发喘鼻扇胸高第五十一

气促原因肺未清。开口出纳喘候真。鼻扇痰鸣肺将绝。胸高必定归幽冥。

气促之症。多缘肺热不清所致。治法当分时候。若见于未出及正出之时。药宜疏托。以清热透肌汤(见二十五条)去甘草主之。如见于正收及收后。药宜降火及泻肺气。以清咽滋肺汤(见五十条)去玉竹、桔梗、甘草。加茯苓、陈皮以消痰。若开口而作出纳。胸胁高叠。起止不常不定。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我对不起您

    快穿之我对不起您

    妖界小公主珺玲,身为九尾妖猫的她,不小心犯了色戒,竟沾染了不该沾染的人,还生下来一只小的,,,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网游之墨莲花开也倾城

    网游之墨莲花开也倾城

    顾七七就是因为逃了一次家门,结果被哥哥到处找。好不容易躲开了,却正好有新boss出现还结识了大神但后来噗,【骗子】?我骗你什么了?【你骗了我感情】,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呢,看了看资料,顾七七在看看天,为什么传说中的大神是这样的呢??
  • 飞鸟与水

    飞鸟与水

    他,是这飞鸟,翱翔在自己的广袤天地。她,是小溪中的水,游荡在山野间,不知终处在何方。
  • 可可爱爱遇见你

    可可爱爱遇见你

    片段一:“嗯~我的小可爱呢,可爱多?”沉默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狗,按照日常操作,此时可爱多早该扑到床上,舔沉默的手和脸,蹭脑袋吵着叫他起来遛自己了。片段二:沉默惊讶地双手环抱住阎烙,灵魂质问:”可爱多,你是条狗你知道吗,漫画你也看得懂?你是怎么给我打开这个的。哥哥的漫画好看吗,听说狗看电视的,还没见过狗会看漫画的。“
  • 无敌天帝之法术

    无敌天帝之法术

    曾经的傲世斗帝,死亡重生后穿越到了一个普通的小生身上,后来他发现他有无限重生的力量!
  • 死誓

    死誓

    神秘消失的女童,到底是否真实存在?这是一起普通的绑架还是蓄意伤害?古老的玉石,七彩的风铃,毛绒的玩具……四个被命运抛弃的灵魂,上演着一段肮脏卑劣却又无奈的恩怨情仇。
  • 战力暴增十万倍

    战力暴增十万倍

    穿越为修行资质极差的小道士,而且开局就是地狱难度的塞外大漠地图,李不夺表示并不担心。前世打游戏做的小外挂上线。法术效果加强十万倍!只能搓出了小火星的火符变成了引发天灾的人造太阳。只能闪烁些许静电的雷咒化成了毁灭万物的恐怖雷劫。只能定住人五分钟的定身符化为了高达千米的五指山。“虽然我只是个练气的小道士,但是我这一符下去你可能会死。”
  • 牵手于夕阳之下

    牵手于夕阳之下

    一次意外的相遇,假戏真做,两人爱到入骨。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