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921300000002

第2章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

莫非道也。而可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後可常耳。今夫仁義禮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為義,而禮不可以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後在仁為仁,在義為義,在禮為禮,在智為智。彼皆不常,而道常不變,不可道之能常如此。

名可名,非常名。

道不可道,而況可得而名之乎?凡名皆其可道者也。名既立,則圓方曲直之不同,不可常矣。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自其無名,形而為天地,天地位而名始立矣。自其有名,播而為萬物,萬物育而名不可勝載矣。故無名者道之體,而有名者道之甩也。聖人體道以為天下用,入於衆有而常無,將以觀其妙也。體其至無而常有,將以觀其徼也。若夫行於其徼而不知其妙,則粗而不神矣。留於其妙而不知其繳,則精而不遍矣。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以形而言有無,則信兩矣。安知無運而為有,有復而為無,未嘗不一哉。其名雖異,其本則一,知本之一也,則玄矣。凡遠而無所至極者,其色又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極也。玄之又玄,衆妙之門。言玄則至矣,然猶有玄之心在焉。玄之又玄則盡矣,不可以有加矣,衆妙之所從出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聲音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天下以形名言美惡,其所謂美且善者,豈信美且善哉。彼不知有無、難易、長短、高下、聲音、前後之相生相奪,皆非其正也。方且自以為長,而有長於我者臨之,斯則短矣。方且自以為前,而有前於我者先之,斯則後矣。苟從其所美而信之,則失之遠矣。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當事而為,無為之之心;當教而言,無言之之意。夫是以出於長短之度,離於先後之數,非美非惡,非善非不善,而天下何足以知之。

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

萬物為我作,而我無所辭。我生之為之,而未嘗有,未嘗恃。至於成功,亦未嘗以自居也。此則無為不言之報,其為美且善也,豈復有惡與不善繼之哉。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聖人居於貧賤而無貧賤之憂,居於富貴而無富貴之累,此所謂不居也。我且不居,彼尚何從去哉,此則居之至也。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尚賢,則民恥於不若而至於爭。貴難得之貨,則民病於無有而至於盜。見可欲,則民患於不得而至於亂。雖然天下知三者之為息,而欲舉而廢之,則惑矣。聖人不然,未嘗不用賢也,獨不尚賢耳。未嘗棄難得之貨也,獨不貴之耳。未嘗去可欲也,獨不見之耳。夫是以賢者用而民不爭,難得之貨可欲之事畢效於前,而盜賊禍亂不起,是不亦虛其心而不害腹之實,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強也哉。今將舉賢而尚之,寶貨而貴之,街可欲以示之,則是心與腹皆實也。若舉而廢之,則是志與骨皆弱也。心與腹皆實,則民爭;志與骨皆弱,則無以立矣。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不以三者街之,則民不知所慕,澹乎其無欲,雖有智者,無所用巧矣。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即用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貴、不見,所謂為無為也。

道沖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似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夫道沖然至無耳,然以之適衆有,雖天地之大,山河之廣,無所不遍,以其無形,故似不盈者。淵兮深眇,吾知其為萬物宗也,而不敢正言之,故曰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人莫不有道也,而聖人能全之。挫其銳,恐其流於妄也。解其紛,恐其與物構也。不流於妄,不構於物,外患已去,而光生焉,又從而和之,恐其與物異也。光至潔也,塵至維也,雖塵無所不同,恐其棄萬物也。如是而後全,則湛然其常存矣,雖存而人莫之識,故曰似或存耳。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雖常存,終莫得而名之,然亦不可謂無也,故曰此豈帝之先耶。帝先矣而又先於帝,則莫或先之者矣。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無私,而聽萬物之自然,故萬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結芻以為狗,設之於祭祀,盡飾以奉之,夫豈愛之,時適然也。既事而棄之,行者踐之,夫豈惡之,亦適然也。聖人之於民亦然,特無以害之,則民全其性,死生得喪,吾無與焉。雖未嘗仁之,而仁亦大矣。天地之間,其獨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排之有橐與籥也,方其一動,氣之所及,無不靡也,不知者以為機巧極矣。然橐籥則何為哉?蓋亦虛而不屈,是以動而愈出耳。天地之問,其所以生殺萬物,雕刻衆形者,亦若是而已矣。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見其動而愈出,不知其為虛中之報也,故告之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之不窮也。

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至虛而猶有形,谷神則虛而無形也。虛而無形,尚無有生,安有死耶?謂之谷神,言其德也。謂之玄牝,言其功也。牝生萬物,而謂之玄焉,言見其生之而不見其所以生也。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玄牝之門,言萬物自是出也。天地根,言天地自是生也。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綿綿,微而不絕也。若存,存而不可見也。能如是,雖終日用之而不勞矣。

天長地久章第七

天長地久,

天地雖大而未離於形數,則其長久蓋有量矣。然老子之言長久極於天地,蓋以人所見者言之耳。若夫長久之至,則所謂天地始者是矣。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生物而不自生,立於萬物之外,故能長生。聖人後其身而先人,外其身而利人,處於衆入之表,故能先且存。如使天地與物競生,而聖人與人爭得,則天地亦一物耳,聖人亦一人耳,何以大過之哉。雖然,彼其無私,非以求成私也,而私以之成道,則固然耳。

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天以一生水。蓋道運而為善,猶氣運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二者皆自無而始成形,故其理同。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麗於形,則於道有問矣,故曰幾於道矣。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也,故曰上善。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一黃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地也。空虛靜默,深不可測,善淵也。利澤萬物,施而不求報,善仁也。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次爻流,善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也。遇物賦形,而不留於一,善能也。冬凝春伴,涸溢不失節,善時也。

夫惟不爭,故無尤。

有善而不免於人非者,以其爭也。水惟不爭,故兼七善而無尤。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如長保。

知盈之必溢,而以持固之,不若不盈之安也。知銳之又折,而以揣先之,不如揣之不可必恃也。若夫聖人有而不有,尚安有盈;循理而後行,尚安有銳。無盈則無所用持,而無銳則無所用揣矣。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四時之運,功成者去。天地尚然,而況於人乎?

載營魄章第十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魄之所以異於魂者,魄為物,魂為神也。《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魄為物,故雜而止;魂為神,故一而變。謂之營魄,言其止也。蓋道無所不在,其於人為性,而性之妙為神。言其純而未雜則謂之一,言其聚而未散則謂之樸,其歸皆道也,各從其實言之耳。聖人性定而神凝,不為物遷,雖以魄為舍,而神所欲行,魄無不從,則神常載魄矣。衆人以物役性,神昏而不治,則神聽於魄,耳目困以聲色,鼻口勞以臭味,魄所欲行而神從之,則魄常載神矣。故教之以抱神載魄,使兩者不相離,此固聖人所以修身之要。至於古之真人,深根固蒂,長生久視,其道亦由是也。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神不治則氣亂,強者好鬬,弱者喜畏,不自知也。神治則氣不妄作,喜怒各以其類,是之謂專氣,神虛之至也,氣實之始也。虛之極為柔,實之極為剛,純性而亡氣,是之謂致柔。嬰兒不知好惡,是以性全。性全而氣微,氣微而體柔,專氣致柔,能如嬰兒極矣。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聖人外不為魄所載,內不為氣所使,則其滌除塵垢盡矣。於是其神廓然,玄覽萬物,知其皆出於性,等觀淨穢,而無所瑕疵矣。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既以治身,又推其餘以及人。雖至於愛民治國,一以無心遇之。苟其有心,則愛民者適所以害之,治國者適所以亂之也。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天門者,治亂廢興所從出也。既以身任天下,方其開闔變會之間,衆人貴得而患失,則先事以徼福;聖人循理而知天命,則待唱而後和。《易》曰:先天而天弗違,非先天也;後天而奉天時,非後天也。言其先後常與天命會耳。不然先者必蚤,後者必莫,皆失之矣。故所謂能為雌者,亦不失時而已。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內以治身,外以治國,至於臨變,莫不有道也,非明白四達而能之乎?明白四達,心也,是心無所不知,然而未嘗有能知之心也。夫心一而已,苟又有知之者,則是二也。自一而二,蔽之所自生,而愚之所自始也。今夫鏡之於物,來而應之則已,矣,又安得知應物者乎?本則無有,而以意加之,此妄之源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其道既足以生畜萬物,又能不有不恃不宰,雖有大德,而物莫之知也,故曰玄德。

三十輻章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竭知盡物以為器,而器之用常在無有中。非有則無無以致其用#1,非無則有有以施其利#2,是以聖人常無以觀其妙,常有以觀其徹。知兩者之為一而不可分,則至矣。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視色聽音嘗味,其本皆出於性,方其有性而未有物也,至矣。及目綠五色,耳綠五音,口綠五味,奪於所綠而忘其本,則雖見而實盲,雖聞而實聾,雖嘗而實爽也。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視色聽音嘗味,皆與人同,至於馳騁田獵,未嘗不為,而難得之貨未嘗不用也。然人皆以為病,而聖人獨以為福,何也?聖人為腹而眾人為目,目責而不能受,腹受而未嘗責故也。彼物之自外至者也,此性之凝於內者也。

寵辱章第十三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古之達人,驚寵如驚辱,知寵之為辱先也;貴身如貴大患,知身之為患本也。是以遺寵而辱不及,亡心身而患不至。

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所謂寵辱非兩物也,辱生於寵而世不悟,以寵為上,而以辱為下者皆是也。若知辱生於寵,則寵顧為下矣。故古之達人,得寵若驚,失寵若驚,未嘗安寵而驚辱也。所謂若驚者,非實驚也,若驚而已。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貴之為言難也。有身大患之本,而世之士難於履大患,不難於有其身。故聖人因其難於履患,而教之以難於有身,知有身之為難,而大患去矣。性之於人,生不能加,死不能損,其大可以充塞天地,其精可以蹈水火、入金石,凡物莫能息也。然天下常息亡失本性,而惟身之為見,愛身之情篤,而物始能息之矣。生死疾病之變攻之於內,寵辱得失之交櫻之於外,未有一物而非患也。夫惟達人知性之無壞,而身之非實,忽然忘身,而天下之息盡去,然後可以涉世而無累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人之所以騖於權利、溺於富貴、犯難而不悔者,凡將以厚其身耳。今也祿之以天下,而重以身任之,則其忘身也至矣。如此而以天下予之,雖天下之大,不能患之矣。

視之不見章第十四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請,故復混而為一。

視之而見者,色也,所以見色者,不可見也。聽之而聞者,聲也。所以聞聲者,不可聞也。搏之而得者,觸也,所以得觸者,不可得也。此三者,雖有智者莫能詰也,要必混而歸於一,而後可爾。所謂一者,性也。三者,性之用也。人始有性而已,及其與物構,然後分裂四出,為視為聽為觸,日用而不知反其本,非復混而為一,則日遠矣。若推而廣之,則佛氏所謂六入皆然矣。《首楞嚴》有云:反流全一,六用不行。此之謂也。

其上不繳,其下不昧。

物之有形者,皆麗於陰陽,故上皦下昧,不可逃也。道雖在上而不皦,雖在下而不昧,不可以形數推也。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繩繩,運而不絕也。人見其運而不絕,則以為有物矣,不知其卒歸於無也。

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

狀,其著也。象,其微也。無狀之狀,無象之象,皆非無也。有無不可名,故謂之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道無所不在,故無前後可見。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古者,物之所從生也。有者物之今,則無者物之古也。執其所從生,則進退疾徐在我矣。

古之善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粗盡而微,微極而妙,妙極而玄,玄則無所不通,而深不可識矣。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

戒而後動曰豫,其所欲為,猶迫而後應,豫然若冬涉川適巡,如不得已也。

猶若畏四鄰,

疑而不行曰猶,其所不欲遲而難之,猶然如畏四鄰之見之也。

儼若容,

無所不敬,未嘗惰也。

渙若冰將釋,

知萬物之出於妄,未嘗有所留也。

敦兮其若樸,

人偽已盡,復其性也。

曠兮其若谷,

虛而無所不受也。

渾兮其若濁。

和其光,同其塵,不與物異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世俗之士以物汨性,則濁而不復清。枯槁之士以定滅性,則安而不復生。今知濁之亂性也,則靜之,靜之而徐自清矣。知滅性之非道也,則動之,動之而徐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所謂動者,亦若是耳。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生於極,濁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以盈也。

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物未有不弊者也。夫惟不盈,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致虛極章第十六

致虛極,守靜篤。

致虛不極,則有未亡也。守靜不篤,則動未亡也。丘山雖去,而微塵未盡,未為極與篤也。蓋致虛存虛,猶未離有,守靜存靜,猶陷於動,而況其他乎?不極不篤,而責虛靜之用,難矣。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極虛篤靜以觀萬物之變,然後不為變之所亂。知凡作之未有不復者也,苟吾方且與萬物皆作,則不足以知之矣。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萬物皆作於性,皆復於性,譬如華葉之生於根而歸於根,濤瀾之生於水而歸於水耳。

歸根日靜,

苟未能自復於性,雖止動息念以求靜,非靜也。故惟歸根,然後為靜。

靜曰復命,

命者,性之妙也。性猶可言,至於命則不可言矣。《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聖人之學道,必始於窮理,中於盡性,終於復命。仁義禮樂,聖人之所以接物也,而仁義禮樂之用,必有所以然者。不知其所以然,徇其名而為之,世俗之士也。知其所以然而後行之,君子也。此之謂窮理。雖然盡心以窮理而後得之,不求則不得也。事物日構於前,必求而後能應,則其為力也勞,而為功也少。聖人外不為物所蔽,其性湛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物至而能應,此之謂盡性。雖然,此吾性也,猶有物我之辨焉,則幾於妄矣。君之命日命,天之命曰命,以性接物,而不知其為我,是以寄之命也。此之謂復命。

復命日常,

方其作也,雖天地山河之大,未有不變壞。不常者惟復於性,而後湛然常存矣。

知常日明。

不以復性為明,則皆世俗之智,雖自謂明,而非明也。

不知常,妄作凶。

不知復性,則綠物而動,無作而非凶,雖得於一時,而失之遠矣。

知常容,

方迷於妄,則自是而非,彼物皆吾敵,吾何以容之?苟知其皆妄,則雖仇-憐,猶將哀而憐之,夫何所不容哉?

容乃公,

無所不容,則彼我之情盡,而尚誰私乎?

公乃王,

無所不公,則天下將往而歸之矣。

王乃天,

無所不懷#3雖天何以加之。

天乃道,

天猶有形,至於道則極矣,然而雖道外不能復進於此矣。

道乃久,沒身不殆。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

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不知其所以然,故亦知有之而已。

其次,親之譽之;

以仁義治天下,其德可懷,其功可見,故民得而親譽之。其名雖美,而厚薄自是始矣。

其次,畏之侮之。

以政齊民,民非不畏也,然力之所不及,則侮之矣。

信不足,有不信,

吾誠自信,則以道御天下足矣。唯不自信,而加以仁義,重以刑政,而民始不信矣。

猶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聖人自信有餘,其於言也,猶然貴之不輕出諸口,而民已信之矣。及其功成事遂,則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1無以致其用:『致』原作『故』,據寶顏本改。

#2有有:原本作『有無』,據寶顏本改。

#3無所不懷:『懷』原作『壞』,據寶顏本改。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侯夫人

    侯夫人

    林平县的县丞陈大柱家的二姑娘要跟京城里的贵人,永宁侯府的世子爷定亲了,等以后永宁侯爷一挂,她就要成为一品侯夫人了。林平县里无论有没有头脸人家的夫人无不酸溜溜的说,陈家那丫头真是走了狗屎运了!作为传说中的陈二姑娘,茵娘确实觉得自己有点路上捡钱撞大彩的感觉。其实原本跟永宁侯府结亲的是茵娘的姐姐燕娘,结果燕娘被林侯夫人接去京城住了半个月,燕娘挥一挥衣袖跟着皇帝进宫当宠妃去了。林侯夫人说,既然姐姐走了,那妹妹补上吧。于是,茵娘就这样成了人人羡慕的未来侯夫人。
  • 九州纪元录

    九州纪元录

    三灵降世,七星凌空,古老的预言竟一一浮现,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一段段难舍难分的儿女情愁,一道道骇人听闻的大陆秘闻,就此拉开序幕!
  • 凤逆苍穹:至尊轻狂小毒妃

    凤逆苍穹:至尊轻狂小毒妃

    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毒医陌云漓,一朝穿越到人人看不起的废材三小姐墨云漓身上,且看她如何耍姨母,虐渣男,斗白莲,凤逆苍穹!……“娘子,求扑到!”某男可怜兮兮地望着她。“滚!”“今日彼岸花旁,我陌云漓承诺,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灯火通明,人流如织,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谋倾天下,郡主追夫记

    谋倾天下,郡主追夫记

    第一次看到他时,她是安阳王府里最受宠的嫡小姐,他是开国将军府里最让世人夸赞的大少爷。看到他的第一眼,她就知道,这一辈子,这个少年走不出她的心了。然而,世事无常,十年后,她还是安阳王府里最受宠的嫡小姐,但是他已经成了谋逆叛反的罪臣之后,被流放西北。顾呈胤:“郡主身份高贵,顾某实在不能娶……”安阳:“顾呈胤,你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不然……不然,本郡主今天就强抢民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系统伴我长大

    系统伴我长大

    穿越重生灵气复苏,在十八岁时真正开启系统,完成各类任务,获得许多动漫角色的能力。在冰冷的社会也有许多温暖。(萌新写书多多体谅)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我不是合格的捉鬼人

    我不是合格的捉鬼人

    我叫白十一,现在还是一名学生,还有一个身份便是茅山第十八代传人,只不过,自我上任以来,没有见到过一只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刀剑神录

    刀剑神录

    许下婚约便遭遇劫杀,失踪十年,重返宗门杀出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