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70400000008

第8章

中云若迷問而不迷答等者如止觀第一問云問前簡非併言非今顯是何故併言是答所言併是者皆非縛非脫故言併是通皆上求故輔行云有人云此中問答問前判是屬非文者不然若準彼為問應云前既是非俱非今那是非俱是準今答意意都不爾答意但答取三菩薩何曾復云是非俱是是故問中通云併非不云具非併非答中但云菩薩俱是不云九非俱是若準他意九非亦須俱是故也此即迷問而不迷答則求答意以設問也又如止觀第五破見假明位文末云問何不直明別圓入空破假而明三藏通教等入空位為輔行云此是止觀正文讀者尚暗或消文者唯云次第或修觀者別求圓融但觀答文義理自顯此亦求答意以設問也若迷答而不迷問等者如止觀序中問云教境名同相頓爾異(此問可解易為消釋是故名為而不迷問)次答云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漸次中六善惡各三無漏總中三凡十二不同從多為言故名不定(此答難見故名迷合)委細消釋具如輔行(云云)則研問文以成答者以由問中將同問異是故答中乃答十二不同也(云云)或問從答生者亦如序中問云此章同大乘同實相同名止觀何故名為辨差輔行云由前答異將異問同是故結云何故名為辨差故知此問從前答生也或孤然釋妨者如止觀第七破徧文末料簡云問瓔珞云第三觀初地現前今云何說或在八地或在初住答借義相成或借高成下故言八地或借下成高故言初住瓔珞明別教故言初地輔行云次問答者重釋妨也乃至云此一門答拾遺故來文亦非次或因答作並者如不思議境文初章安約十六番私料簡中云若爾煩惱亦是諸法之本元為治惑亦是觀初病身四大亦是事本元為治病亦是觀初何意不得亦通亦別今謂文中雖無並字此即因答作並名辭也又如妙玄第一云問用是化他亦不須自行權實答欲以自利利他故並宗亦應然欲以自行化他因果是故應取他也答化他因果不能致佛菩提是故不取並用他權實亦不能令他至極亦不應取答他宜須此是故取也此則文中顯有並字也或從答設難者如止觀第一問小乘亦是佛說何意言非若言非者不應言漸答既分大小小非所論今言漸者從微至著之漸耳小乘初後俱不知實相故非今漸也輔行云問小乘亦是等者重難前答以前問云初後俱淺是何觀相答小乘意非三止觀相也故今乃重難前答故云從答設難也或答順於問或答違於問者知止觀第九魔事境後料簡云問魔動竟好法後起為是法爾寒過春來邪答未必併然自有過難好法亦不發魔是惡緣所感善是心力所致釋論云釋迦往昔在惡世世無佛求法精進了不能得魔作婆羅門詭言有佛偈(云云)輔行次料簡中初問如文次答意者先違問答故云未必併然善惡緣別次引釋論即順問答雖順問答此成不定故不同於寒去春來魔若去已好法來者不必全爾是故不同又如止觀第一問集既有四苦果何二答惑隨於解集則有四解隨於惑但感二死此亦順問而答也又如止觀第二問云過去已去未來未至現在不住若離三世則無別心觀何等心答汝問非也若過去永滅未來未起現在不住云何諸聖人知三世心鬼神尚知自他三世云何佛法行人起斷滅見此亦違問而答也或答杜於問或答開問端者違即不順於問杜則蔽塞於問不通來難也如止觀第二問初觀破用合受名第二觀亦破用亦應言二諦邪答前觀已受二諦名後雖破用更從勝者受平等名也(此答乃是開下問端也)問第三觀亦破用何不更從勝受名答前兩觀有滯故更破更用第三觀無滯但從用受名不得一例(此答乃是杜塞來〔向〕也)。

九明舉例消文

中云如六度之文或語勢兼含應以教定之者如止觀明隨自意三昧歷諸善中明六度及對治助開中明六度為治又明六度攝法等其間或有語勢兼含是故應以四教定之使夫六度之文各成一教之類即三藏一類乃至圓教一類也故輔行云圓教亡三語似於通須簡同異使教相別通教但以能所財物為三別教約三亡於十界藥病授藥等三圓教約三亡於空假中三又若以能所財物之三而為所亡三教能亡觀行別者義亦可然通教即空而為能亡別雖緣中用空不別圓教即用不思議空即此正是亡於三諦乃至無著(智慧)亦須料簡六度既爾諦緣亦然故止觀第一約四諦顯是中明四教四諦又云總說名四諦別說名十二因緣亦開四種十二因緣又止觀禪定境中亦明因緣發相(云云)。

十明以教定法

中云隨其教體以立義宗者體謂四教之體格也亦體式也又體相也即當體之體耳或名偏意圓從體以定者即所依體也故止觀第二云諸經赴緣偏舉一法以示義端如首楞嚴偏舉止邊止具一切法不減少亦名秘密藏智度法華偏舉觀邊觀具一切法不減少涅槃舉三法具足法亦不多亦名秘密藏輔行釋云名偏意圓(云云)則是經論名雖偏舉於一意乃圓具一切體具融攝斯之謂矣輔行釋偏圓中大小俱名方便云豈以方便名同而令大小理一況復大中仍須簡擇乃至權實亦復如是是故方便種種不同如三藏教一向是小全是方便況三藏教復有初入名為方便故有體外體內等別具如疏文釋方便品不與淨名報恩方便品同如華嚴經有壽量品不與法華壽量品同故此即是隨其教體以立義宗也宗者本也要也又輔行云又婆沙中處處皆云法性實相及法身等如是等名與大乘同是故應須以義判屬所以四教俱空假中而隨教門所詮各別(云云)。

次明義體勢

文為二初標科次解釋文為十。

初明部體本

意中云如法華玄雖諸義之下皆立觀心等者通則七番共解五章第六謂之觀心即聞即行起精進心釋籤云隨聞一句攝事成理不待觀境方名修觀別則五重各釋之中如初釋名迹門十妙初境妙中十如十二因緣及四諦境皆列四科初正釋次判麤妙三開顯四觀心二諦三諦一諦無諦略而不說境妙既爾智妙已去存沒可知故釋籤云觀心乃是教行樞機仍且略點寄在諸說或存或沒非部正意故縱有施設託事附法或辨十觀列名而已又云今此正意論於教門是故觀法文相稍略又云意在教相故觀法存略耳是故今云然文本意明五重玄義出諸教上則教正觀傍也然今文云託事興觀義立觀心釋籤乃云託事附法如何會通應知託事名有通別通則或託事境之事或託法相之事今文從通是故但云託事興觀釋籤從別故分事法兩種之殊若託感應神通等事即是託於事境之事若託四諦五行等事即是託於法相之事或辨十觀乃是汎示約行之名耳三種觀法事理二觀下文當辨義立觀心者妙玄云隨諸事釋一一向心為觀觀慧彌成於事無乖如火益薪事理無失(法相差別名之為事觀心冥寂名之為理)即文字無文字不捨文字別有觀行須知此皆於其教門事相之上酙酌所以明其觀行故云義立耳以非從行唯於萬境觀一心故名為義立也教中則以權實本迹為主等者前十四品以權實為主故以五味八教以簡於權若不約於五味八教以簡焉知四味七教為權為麤醍醐圓頓為實為妙故釋籤云今文諸義凡一一科皆先約四教以判則三教為麤後一為妙次約五味以判則四味為麤(化儀四教在四味攝)醍醐為妙又釋籤解種種道云兩教因人別教教道五時八教故云種種又輔行云五時八教一期始終今皆開顯束入一乘輔行又解種種道云四時七教盈縮不同(云云)並以世界塵數以簡於迹者前十四品為迹門後十四品為本門迹門化城喻品但舉一三千大千世界塵數為喻本門壽量品乃舉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塵數為喻故玄文中凡論久近並以此等世界塵數以簡方知大通乃是近迹壽量久成名為遠本若本迹交互參雜不分權實疏(平聲呼)遠遺失莫辨是則無由以顯本迹二門待絕二妙今經既然昔教可解約教約部兼但對帶以此之類尋求可知矣若今止觀縱用諸教者即前所謂散引諸文該乎一代也意在十法以成妙觀者即前所謂雖有四教八教皆為顯於圓頓一實也為顯實理者即觀正也傍通諸教者即教傍也止觀約眼智顯體文後云如此解釋本於觀心實非讀經安置次比為避人嫌疑為增長信幸與修多羅合故引為證耳故云復為生信傍引諸經也又如偏圓文中云觀心往推法相應爾而人多不信今用涅槃五譬釋成此意(云云)。

次明觀教同異

中云既約法華應須八教者以無四時八教不能顯於醍醐圓妙故也文句記云若消諸教(諸經)其文稍通若釋法華無頓等八舉止失措又云今經於八為屬何邪若非超八之如是安為此經之所聞又云比竊讀者尚云天台唯藏等四一何昧哉一何昧哉(清涼觀師華嚴疏中以天台在古來約於四教例中之所攝屬)頓等四教是佛化儀者化物之儀式也藏等四教是佛化法者化物之法門也文句記云頓等是此宗判教之大綱藏等是一家釋義之綱目輔行云又此八教用各有意藏等四教是教門法式(法門體式)頓等四教是敷置引入(即是儀式)如來權巧善達物機頒宣藏等以為頓等(由說圓別等法門乃成頓漸等儀式)或開或合(開漸為四等如第七例中)宜盈宜縮(多少隨宜故華嚴宜圓別乃至般若宜通別圓又盈縮者如下文引妙玄約於十二部九部明之)名雖有八用必不俱(結示開合盈縮等意)依法起觀觀則有四者止觀偏圓中云為一實施三權權實相對則有四種止觀也止觀正行既有四種方便亦然故方便文初云若依漸次即有四種方便(云云)故二十五方便十乘觀行並通四種也漸既異別更加不定故觀則有六者輔行云頓人行解俱頓漸人解頓行漸不定解頓行或漸頓有人云是別者都不見文旨又云復應思擇漸初雖復知圓不同但中及十行中時長行遠略知此二已異別教故知此三知圓理同而行相小別開權顯實會藏等三者止觀偏圓中云諸佛即一大事出世元為圓頓一實止觀而施三權止觀權非本意意亦不在權外只開三權止觀而顯圓頓一實止觀故佛本意唯佛乘是者佛乘即是圓頓止觀事不獲已為實施權今既開三權顯於一實漸及不定元又知圓故佛本意唯一妙乘今方通暢吾祖既乃親承妙悟故說摩訶止觀妙行所以謂之今文隨教雖復若八若四本意唯為成一佛乘也諸家迷此將何以明一佛乘邪。

三明觀門準則

準者均也平也則者體也法也隨機逗物雖立四門教法體度(體謂體式度謂法度)無生為首者輔行云初依教門途轍大體一切且以無生為首故止觀破法徧初云然破法徧須依門經論說門不同或文字為門如大品明四十二字是也或觀行為門如釋論明修三三昧緣諸法實相是也或智慧為門如法華明其智慧門是也或理為門如大品明無生法無來無去是也依教門通觀依觀門通智依智門通理理若為門復通何處應知教等悉依於理能依既乃是門所依何得非門雖無所通徧通一切乃是妙門也餘三門置之今但說教門前三教四門破法不徧則不須說今說圓教四門皆能破徧復置三門且明空無生門無生門能通止觀到因到果又能顯無生使門光揚何者止觀是行無生門是教依教修行通至無生法忍因位具足淨名三十二菩薩各說入不二門皆是菩薩從門入位而無生為首(維摩經云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大品明阿字門所謂諸法初不生此證無生門通止觀到因其義可見(無生門通果今不具錄)亦如文句記釋阿若憍陳如中云所以釋陳如中教相約觀其義廣者以最初故若聞阿字解一切義下去諸聖雖隨事別論其觀行不出無生如頭陀抖擻乃至密行亦何出於智斷無生故下去文準此可知故止觀破徧中亦以無生為首故今略示大綱若於阿若權實始終不迷欲以圓觀消今經中五佛三周本迹流通無非無生之大體也則能兼識一代觀境故於名下略示方隅只如世人為子立號尚有所表況諸聖者豈應徒然若不爾者則唐設無生之名永無無生之旨大小混濫權實杳冥此一既然餘例準此若消法相為成行解等者意令學者臨文不可忘於圓頓佛乘正行之大體耳思之可見。

四明會異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魔幻神

    魔幻神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极品风流

    极品风流

    他是一个从草根奋斗成为亿万富豪的极品男人。在奋斗过程中,他凭自己的才品、智慧和毅力,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美女的芳心,艳遇不断,奇迹叠出,却也历尽艰辛和波折。
  • 向着崭新的蓝天

    向着崭新的蓝天

    铃木光子偶然加入了索尼旗下的偶像组合,不同年纪的少女因为梦想或其它原因集合在一起,团结,努力,奋斗的故事。(偏个人向,会出现乃木坂46,欅坂46等偶像团体。主要是写日向坂的故事,算是给自己看的故事吧)
  • 校花和我混社会

    校花和我混社会

    突然转来的校花竟然第一天来就开始对我发起疯狂的诱惑?在我愣住时,她竟然用舌尖舔我的脸?!那柔软的舌尖,那清纯的脸蛋,那芬芳的气息,那魔鬼的身材……让我陷入她的温柔中不能自拔!黑道王者被灭满门,新的内定接班人竟然是我?!我只是个软弱爱哭的高中生而已,为什么会被美女青睐,被大佬垂青?是因为我太软弱?还是因为……
  •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临济下虎丘禅系概述

    禅宗发展至南宋以后,五家禅中的沩仰、云门与法眼三家基本消亡了,独有临济与曹洞两家仍在弘传,且一直把法水沃溉到了清代。而在临济宗中,尽管大慧宗杲于当时声名显赫,然其法脉传过六代之后不幸消亡,而真正承嗣临济家风者独有虎丘绍隆一系禅了。
  • 无灵传

    无灵传

    本是女娲补天之时遗落的一块灵石碎片,一朝塑肉身得灵魂,拜于飘渺上神为师,终有一天成为真正的神,而那个人……
  • 千缕情殇

    千缕情殇

    携莹罗小扇,坐流仙河畔,女子忽笑:“你不是我的羁绊!”说着,白色倩影飞向了那个白色流苏的谪仙般的男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冤冤相报何时撩

    冤冤相报何时撩

    季沅被亲生母亲接到京城,转学到京城贵族私立学校。第一天就被人盯上了闻乐以为新来的转学生是一个呆萌小兔子认人欺负。后来闻乐发现,这是个祖宗啊。季沅没有想到有钱有权的闻乐是一个小偷。偷她的手帕偷她的小皮套....最后连她也偷走了...季沅发现她的小皮套丢了,第二天发现在闻乐身上,季沅超闻乐要小皮套。谁知闻乐说出“想要吗?想要拿好看的小皮套和我换。”后来闻乐收到超粉小皮套。闻乐照扎不误
  • 我有一颗灵珠

    我有一颗灵珠

    一个修仙门派的弟子身具五行废灵根,无法修炼,在门派之内处处受到欺压,绝境之中,他获得一枚灵珠,自此便开始了独一无二的修炼之路,一步步将欺侮过他的人踩在脚下,一步步踏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