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43500000005

第5章 因避讳而生之讹异

第二十九因避讳改字而致误例

《后汉书刘表传》:“初表之结袁绍也,侍中从事邓义谏不听,义以疾退,终表世不仕,操以为侍中。”侍中从事,当作治中从事,章怀避唐讳,改治为持,校书者不达其旨,适其下有侍中之文,遂妄易持为侍。

《通鉴晋哀帝纪》,兴宁元年,司马纶骞注:“纶姓也。《姓谱》曰:《魏志》孙文端臣纶直。”《魏志》无纶直事,纶直事见《晋书宣帝纪》:“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将军纶直等苦谏,文懿皆杀之。”文懿即公孙渊,唐人避讳称其字,后人遂误懿为端,又将公孙复姓讹为单姓。

《南史隐逸传》:“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上渊字亦当为深,后人回改。《宋书》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甚显白。《南史》原文必与《宋书》同,但避讳改渊为深耳。后人校《南史》者不察,遂传写颠倒如此。

《宋史艺文志》易类,史文徽《易口诀义》六卷。《崇文总目》云“河南史证撰”;晁公武云“唐史证撰”;陈振孙云“避讳作证字”。则此志“徽”字当为“徵”之讹,徵为宋仁宗嫌名,因避讳改字而致误。

《崇文总目》总集类,有《正元制敕书奏》一卷,本作贞元,避宋仁宗嫌名作正,《通志艺文略》乃误作王元。

第三十因避讳缺笔而致误例

《诗小雅》:“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疧本作,与尘为韵。唐人避讳,缺笔为氏,遂误为疧。《小雅白华篇》:“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此疧字正从氏,与卑为韵。字缺笔,则与疧字混。

《续汉郡国志》,敦煌郡有拼泉。拼泉即渊泉,因避唐讳淵字,缺笔作,遂讹为拼。

《旧唐书穆宗纪》:“元和十五年,恒王房子孙改为汦王房。”恒王当是恒山愍王,汦王即愍王之讹,因避讳,民旁改氏而误汦。

《新唐书后妃则天皇后传》:“前锋左豹韬果毅成三朗,为唐之奇所杀。”

三朗幽州人,赠左监门将军,谥曰勇。《旧史》入《忠义传》,作成三郎。盖宋人避讳缺笔,书朗为,遂讹为郎。

两《唐书姚班传》称:班曾祖察,撰《汉书训纂》,班乃撰《汉书绍训》四十卷,以发明旧义。《汉书绍训》,《旧唐志》不载,《新唐志》作姚珽撰。珽或作庭,宋初避讳缺末笔作,后遂讹为班。据《旧书姚思廉传》:“思廉子处平,处平子璹、珽,别有传。”班传即珽传也。

第三十一因避讳改字而原义不明例

《说文》:“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声。”竹汀先生曰:“氐与民,音义俱别,依许例,当重出昬,云或作昬,民声。今附于昏下,疑非许氏本文。戴侗《六书故》云:‘唐本《说文》从民省,徐本从氐省。晃说之曰:因唐讳民,改为氏也。’然则《说文》元是昬字,从日民声,唐本以避讳减一笔,故云从民省。徐氏误认为氐省,氐下之训,亦徐所附益,又不敢辄增昬字,仍附民声于下,其非许元文,信矣。《汉隶字原》,昬皆从民,亦从昬。

民者冥也,与日冥之训相协。谓从氐省者,浅人穿凿傅会之说耳。”【乃和案:钱说见《十驾斋养新余录》上。】唐人作《五经文字》,其愍字下注云:缘庙讳偏旁准式省从氏,凡汦昏之类皆从氏。然段玉裁《说文》昏字注,则反对是说。

《梁书沈约传》:“贵则景魏萧曹。”景魏谓丙吉、魏相也。《许懋传》:“汤不应传外景至纣三十七世。”外景即外丙,思廉避唐讳,改外景。今本有回改为丙者,而景魏仍为景魏也。

《隋书高祖纪》:“文置文深之柱,非止尉佗之拜。”此用马援铜柱事。援字文渊,避讳改为深。

《魏书地形志》,平阳郡禽昌县注:“世祖禽赫连昌置。”《旧唐书》三九《地理志》:“襄陵,后魏擒盛县。”改昌为盛,史避后唐庄宗祖父国昌讳,而擒昌之意义不明矣。

《南史刘秀之传》:“时定人杀长吏科。”《宋书》人作民。民杀长吏谓部民杀官长也。《南史》避民字改为人,时议者谓“民杀长吏,会赦,宜以徙论”。秀之以为“民敬官长,比之父母,若遇赦而徙,便与悠悠杀人,曾无一异,宜长付尚方,穷其天命”。人、民义异,而文相混,义遂不明。

唐文明元年乾陵《述圣纪》,有云:“齐萌。”齐萌者,齐民也。即喋字,改世为云,避太宗讳。今《礼记曲礼篇》“葱处末”,当作渫。《玉藻篇》“为已卑”,当作偞。唐人刻石经,避讳改易本文,后来刊板者不能订正,遂相沿至今。

第三十二因避讳空字注家误作他人例

《南齐书柳世隆传》“辅国将军骁骑将军萧讳”,汲古阁本注鸾字。今以《宋书沈攸之传》考之,乃梁武帝父萧顺之,非齐明帝萧鸾也。

《北史周本纪》:“魏永熙三年十一月,遣仪同李讳与李弼、赵贵等,讨曹泥于灵州。讳引河水灌之。”“大统四年,开府李讳、念贤等为后军。”“及李讳等至长安。”《李弼传》:“陇西郡开国公李讳。”《王盟传》:“赵青雀之乱,盟与开府李讳辅太子出镇渭北。”皆谓李虎也。《本纪》:“天和六年,以大将军李讳为柱国。”此谓李昞也。校书须检元文,《周书》【汲古阁本】于李讳字皆改为虎,并天和六年李讳亦改为虎。《新唐书》称:“周闵帝受禅,虎已卒,乃追封唐国公。”安得至天和时犹在!且虎在西魏时,已为八柱国之一,岂待周天和中始授柱国乎!

第三十三因避讳空字后人连写遂脱一字例

《南、北史》于官名治书侍御史及治中从事,多脱去治字,今本有治字者,皆后人增入也。《四库全书通志》考证,于梁吴平《侯景传》及梁《伏曼容传》,均云:“治书侍御史,刊本沿唐讳,删治字,今据《梁书》增。”疑当时实系空而不书,后人连写,遂脱一字耳。

后晋天福八年,《义成军节度使匡翰碑》,匡翰,建瑭之长子也,碑于建字下,空文以避石敬瑭讳,此其例也。

《容斋三笔》卷十:“鄂州兴唐寺钟题志云:唐天祐二年铸,勒官阶姓名者两人,一曰金紫光禄大、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陈知新;一曰银青光禄大、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杨琮。大字之下,皆当有夫字,而悉削去。杨行密父名怤,怤与夫同音。是时行密据淮南,故将佐为之讳。”于夫字皆空而不书。其后建国曰吴,乃改大夫为大卿。因此疑避讳去人名一字者,亦多元本空字,特后人连写耳。

第三十四讳字旁注本字因而连入正文例

《史记郦生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索隐》引《管子》云:“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今本正文,皆作民人,盖唐人避太宗讳,民作人,后人于人旁注民,其后遂将民人二字连写,致衍人字。

《隋书高祖纪》:“开皇元年三月,和州刺史新义县公韩擒虎。”本文不当有虎字,盖后人于擒下注虎字,校刊时遂并虎字增入。汲古阁本无虎字,是也。又《北史》韩擒虎,亦但称韩擒。《南史》鲁广达、任忠、樊猛传,称隋将韩擒者,延寿本文也。瓣《陈本纪》及太子深、孔范、王颁传,作韩擒虎,皆后人旁注,因而连入。今本《鲁广达传》亦或有加虎字者,皆缘校书之人,不知当时史臣避讳,以意改易,又不能尽改也。

《通典食货篇》:“荆河豫州,厥土惟壤。”豫,唐代宗讳。代宗时改豫州为蔡州。杜佑于古豫州不得改为蔡州,又不得直称为豫州,于是用《禹贡》“荆河惟豫州”一语,称古豫州为荆河州,后人于荆河旁注豫字,抄书者遂并荆河豫三字连写,成此衍文。

晋孙盛著《晋阳秋》,《文选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李善注两引孙盛书,均作《晋阳春秋》。盖因阳字旁注春字,后遂连入正文。

又《新唐书艺文志》,有晋邓粲撰《晋阳秋》三十二卷,《旧唐志》及《宋志》均作《晋阳春秋》。

第三十五因避讳一人二史异名例

《汉书儒林传》,《春秋公羊》有严彭祖、颜安乐二家,《公羊》疏引《六艺论》云:“眭孟弟子庄彭祖及颜安乐。”彭祖本庄氏,史避讳追改。

《三国蜀志刘二牧传》:“并州杀刺史张益。”《后汉书灵帝纪》及《刘焉传》均作张懿,史避晋讳,改懿为益。

《隋书贺若弼传》:“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陈书》作鲁广达,《隋书》避讳去一字;蛮奴本名忠,亦避隋讳称其小字。

《通鉴》唐武德二年:“窦建德执逆党宇文智及孟景。”上年宇文化及谋逆,有鹰扬将孟秉同谋。景即秉,因避昞嫌名改。《通鉴》杂采诸书,故或景或秉。

《隋书》亦作孟秉。

《新唐书王敬武传》:“遣部将卢弘攻之。”《新五代史刘鄩传》作卢洪,宋人避讳改。

《新五代史周本纪》:“诏镇宁军节度李弘义。”《宋史》作洪义,云:“本名洪威,避周祖名改。”据此则本名弘威,改弘义,入宋又改名洪义也。因此知李业本弘义之弟,亦当名弘业,史家避讳,省一字耳。

又《罗绍威传》:“逐杀其帅乐彦贞。”《新、旧唐书》皆作彦祯,而此作贞者,宋人避仁宗讳改。

又《楚世家》:“与行军司马何景真等。”《通鉴》作敬真,史避宋讳改。

又《楚世家》:“拓跋常为仆射。”《通鉴》作拓跋恒,史作常,避真宗讳。

《辽史太宗纪》,天显十二年三月,晋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广,即《新五代史》之范延光,辽避讳改。

《辽史历象志》:“司天监马绩奏上乙未元历。”《新五代史》作马重绩,盖避晋出帝讳重贵,去一字。

《金史》六十《交聘表》,天德二年三月,宋参知政事余唐弼,《宋史》及《系年录》俱作余尧弼,盖《金史》臣避世宗父讳宗尧追改。

宋使辽诸臣,据《续通鉴长编》所载人名,每与《辽史》不同,其因避辽讳改者如下:

一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七月,贺国后生辰,龙图阁待制韩亿,以名犯北朝讳,权改名意。然《辽史》乃作韩翼,盖辽太祖阿保机汉名亿也。

二天圣八年,辽太平十年,八月,贺国后正旦,开封府判官侍御史张亿,《辽史》亦作张易。

三天圣九年,辽太平十一年,十月,贺国主正旦,西染院副使王克忠,《辽史》作克善,盖避辽圣宗宗真嫌名也。

四明道元年,辽重熙元年,贺国母生辰,内殿承制閤门祗候王德基,《辽史》作德本;贺国主生辰,客省副使王克基,《辽史》作克纂,盖辽道宗名洪基也。

《南史》与《宋、齐书》,《北史》与《魏、齐、周书》,亦多同人异名,皆因讳改。不明乎此,则欲检对二史难矣。略表其卷数如下:

褚叔度《宋书》五十二褚裕之《南史》二十八

谢景仁《宋书》五十二谢裕《南史》十九

张茂度《宋书》五十三张裕《南史》三十一

庾炳之《宋书》五十三庾仲文《南史》三十五

王敬弘《宋书》六十六王裕之《南史》二十四

王景文《宋书》八十五王彧《南史》二十三

宗炳《宋书》九十三宗少文《南史》七十五

褚渊《南齐书》二十三褚彦回《南史》二十八

薛渊《南齐书》三十薛深《南史》四十

孔稚珪《南齐书》四十八孔珪《南史》四十九

贾渊《南齐书》五十二贾希镜《南史》七十二

邓渊《魏书》二十四邓彦海《北史》二十一

长孙稚《魏书》二十五长孙幼《北史》二十二

刘昞《魏书》五十二刘延明《北史》三十四

李叔虎《魏书》七十二李叔彪《北史》四十五

侯渊《魏书》八十侯深《北史》四十九

张渊《魏书》九十一张深《北史》八十九

李稚廉《北齐书》四十三李幼廉《北史》三十三

张雕《北齐书》四十四张彫武《北史》八十一

郑孝穆《周书》三十五郑道邕《北史》三十五

郭儁《隋书》七十二郭世儁《北史》八十五

王充《隋书》八十五王世充《北史》七十九

裕、彧者宋讳,故《宋书》避之。邕者周讳,故《周书》避之。虎、炳、渊、世、稚者唐讳,故唐史臣避之。因所避不同,而二史称名遂异。

第三十六因避讳一人一史前后异名例

《汉书艺文志》,儒家有庄助四篇,纵横家有庄安一篇,赋有庄匆奇赋十一篇,严助赋三十五篇。师古曰:“上言庄匆奇,下言严助,史驳文。”盖庄为汉讳,故列传改作严助、严安、严匆奇。《志》之或庄或严,则录自《七略》,避改有未尽,或后人回改也。

《后汉书和帝纪》:“永元九年,越骑校尉赵世。”《西羌传》作赵代,《赵熹传》亦作赵代,盖章怀避唐讳改。《纪》作世,则唐以后人回改也。

《后汉书献帝纪》:“兴平二年,杀光禄勋邓泉。”《五行志》作邓渊,此作泉,章怀改。

《梁书》刘霁、刘杳、刘歊,昆弟三人,霁在《孝行传》,杳在《文学传》,歊在《处士传》。《霁、歊传》云:“祖乘民,宋冀州刺史。”《杳传》云:“祖乘人,宋冀州刺史。”或民或人,避唐讳改。

《南史文学传》:“贾希镜祖弼之,父匪之。”《王僧孺传》:“贾弼子匪之,匪之子长水校尉深。”希镜即深字。本名渊,史家避讳,或举其字,或易为深。

《新唐书许景先传》:“景先曾祖绪。”《裴寂传》附许世绪事,作世绪。此避太宗讳,去世字。

《新五代史韩逊传》:“天成四年李宾作乱。”《康福传》作李从宾,盖避后唐讳,犹杜重威避晋讳称杜威也。《通鉴》则作李匡宾。

《金史宗道传》:“承安二年为贺宋正旦使。”《交聘表》作崇道,盖避金世宗父睿宗讳,改宗为崇也。

第三十七因避讳一人数名例

《晋书罗尚传》:“乃使兵曹从事任锐伪降。”李特《载记》作任明,《华阳国志》八作任睿。睿为本名,晋人避元帝讳易之。锐取同音,明取同义也。

《梁书邓元起传》:“萧藻将至。”上云萧深藻,此云萧藻。本名渊藻,以避讳,或改为深,或省一字。

《北齐书后主纪》:“武平四年,杀侍中张彫虎。”《儒林传》作张雕,《北史儒林传》作张彫武,汲古阁本虎作唐,尤误。盖本名彫虎,避唐讳,或改或省也。

《隋书经籍志》:“《史记音义》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野民即徐广,避隋讳称其字,后又避唐讳,称为徐野人。

《新唐书姚崇传》:“崇字元之,始名元崇,以与突厥叱刺同名,改以字行,后避开元尊号,更今名。”是姚崇始名元崇,后名元之,最后名崇,皆有所避也。

《宋史刘廷让传》:“刘廷让字光乂。”《太祖纪》:“乾德二年十一月,江宁军【当作宁江军】节度使刘光义,出归州道以伐蜀”光义,即廷让也。《长编》亦作光义。《新五代史后蜀世家》作刘光乂。光义,廷让名,后避太宗讳,改以字行。《曹彬传》、《曹翰传》、《刘福传》又作光毅,皆避讳改。

唐李匡乂撰《资暇集》三卷,旧本或题李济翁撰,盖宋刻避太祖讳书其字;或作李乂,亦避讳省一字。《文献通考》一入杂家,引《书录解题》作李匡文;一入小说家,引《读书志》作李匡义。《陆游集》有此书跋,亦作李匡文。《野客丛书》作李正文。然《读书志》实作匡乂。《新唐书艺文志》有李匡文《两汉至唐年纪》一卷,注曰:“昭宗时宗正少卿。”盖即匡乂,因避讳一人数名也。

第三十八因避讳二人误为一人或一人误为二人例《新唐书昭宗纪》:“天复二年九月,武定军节度使拓跋思恭叛,附于王建。”《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作思敬。思敬为夏州节度思恭、保大节度思孝之弟。思孝致仕,以思敬为保大留后,遂升节度,又徙武定军。《新唐书党项传》:“思恭为定难节度使,卒,弟思谏代为节度。思孝为保大节度,以老,荐弟思敬为保大留后,俄为节度。”思恭为兄,思敬为弟,本是两人,宋人避讳,改敬为恭,遂与思恭二名相溷。并《新五代史李仁福传》夏州破黄巢之思恭,后人亦误为思敬矣。其实镇保大镇武定者乃思敬,而夏州破黄巢者自为思恭也。

南宋有两曾宏父。朱氏《曝书亭集》四三所引绍兴十三年知台州事者,乃曾纡之子,避光宗讳惇【《四库提要》误宁宗】,以字称宏父者也。与《石刻铺叙》之曾宏父,字幼卿,非一人。《南宋杂事诗》径题此书为曾惇撰,则又承朱之误者也。竹汀先生曰:朱氏考稽,号称精审,犹有此失,校书之难如此。

杨树达曰:“柳宗元有弟名宗玄,见柳著《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若如清讳,玄改为元,则二人同名矣。”今考《全唐文》乃作宗圆,粤雅堂本《韩柳年谱》则作宗糸。盖一则以玄不可作元,而改为圆;一则因玄写作,而刻本又误为糸也。

《柳河东集》九《陆文通墓表》注:“陆淳字元冲,避唐宪宗讳,赐名质。”今《通志艺文略》于淳著《集传春秋微旨》、《集传春秋辨疑》,题陆淳撰;于淳著《集传春秋纂例》,则题陆质撰,一若淳与质为二人者,应著明之。

《宋史侍其曙传》:“祥符二年,黎州夷人为乱,诏曙乘驿往招抚,其酋纳款杀牲为誓。曙按行盐井,夷人复叛。曙率部兵百馀,生擒首领三人,斩首数十级。”《蛮夷传》:“大中祥符元年,泸州言江安县夷人为乱,诏遣閤门祗候侍其旭乘传招抚。旭至,蛮人首罪,杀牲为誓。未几复叛,旭因追斩数十人,擒其首领三人。”此明一人一事,其易曙为旭,避英宗讳也。黎泸异州,音近讹也。

《南史范云传》:“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范泰传》:“泰,顺阳人。”泰为汪之孙,云为六世孙,而籍贯互异者,南乡即顺阳,梁代避讳改也。以《南史》之例言之,云亦当类叙于《泰传》之后,而今不然者,盖不知南乡本顺阳,故一族误为二族也。

第三十九因避讳一地误为二地或二地误为一地例

《金史》廿四《地理志》,蓟州县五,注:“旧又有永济县,大定二十七年,以永济务置,未详何年废。”据元至元七年孙庆瑜撰《丰闰县记》云:“金大定间改永济务为县,大安初避东海郡侯讳,更名曰丰闰。”《史》不知丰闰即永济之改名,而分而为二,乃以丰闰为泰和间置,又谓永济已废,而未得其年,皆误之甚也。

《元史刘秉忠传》:“其先瑞州人。”此辽金之瑞州,非宋之瑞州也。秉忠自曾祖以来,皆家邢州,足迹未抵江南。而江西之瑞州,本名筠州,宋末避理宗嫌名,始改筠为瑞,已在金南渡之后矣。《雍正江西通志》七一乃收秉忠入《人物》,何耶!

第四十因避讳一书误为二书例

《宋史艺文志》,经解类有颜师古《刊谬正俗》八卷,儒家类又有颜师古《纠谬正俗》八卷。此书本名《匡谬正俗》,宋人避讳,或改为刊,或改为纠,其实一书也。

又农家类,前有刘安靖《时镜新书》五卷,后又有刘靖《时鉴杂书》一卷。

注云:“杂一作新。”当亦宋人避讳,改镜为鉴,实一书也。

别集类,前有《廖光图诗集》二卷,后又有《廖正图诗》一卷。本名匡图,宋人避讳,或改为光,或改为正,其实一书也。

别集类有商璠《丹阳集》一卷,而总集类又有殷璠《丹阳集》一卷。宋人避讳,改殷为商,实一书也。

地理类,前有达奚弘通《西南海蕃行记》一卷,后又有达奚洪【一作通】《海外三十六国记》一卷。疑即一书,一作洪者,避讳改也。

又地理类,前有曹璠《国照》十卷,后又有曹璠《须知国镜》二卷。宋人避讳,往往改镜为照,疑亦一书也。

《崇文总目》道书类,有吴筠撰《真纲论》一卷,其后又有《元纲论》一卷。《东观馀论》校正《崇文总目》云:“此前已有所谓《真纲论》即此,盖避圣祖名也。”圣祖,即宋所谓始祖玄朗。一改玄为真,一改玄为元,其实一书也。

第四十一避讳改前代官名而遗却本名例

《通典》廿四《职官篇》:“大唐永徽初,以国讳改持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按隋以前皆曰治书侍御史。汉《孔彪碑》、晋《郛休碑》、苻秦《重修魏邓太尉祠碑》,皆有治书侍御史,其见诸史传者尤众。今因叙述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之故,乃先避讳写为持书,果为持书,又何所谓国讳!《金石萃编》四七《马周碑跋》,不考前史,仅据《通考》沿袭《通典》之文,谓魏晋以下,皆作持书,竟不知有治书之名,其去史实远矣。

《宋史》一六七《职官志》:“太原府、延安府、庆州、渭州、熙州、秦州,则兼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按《嘉泰会稽志》三云:“国初节度使,领马

步军都部署。英宗即位,避御名,改称都总管。其后守臣兼一路安抚使者,皆带马步军都总管。”以此推之,河东陕西诸路经略安抚使,皆置于仁宗朝,当为都部署。史称都总管者,据后来改名也。然其中实脱漏原名都部署一节。至史与碑刻,时有不同,倘无碑刻,则竟不知原名为都部署矣。

第四十二避讳改前代地名而遗却本名例

《元和郡县志》卅二:“金水县,本汉广汉郡之新都县地。东晋义熙末,立金泉戍。后魏平蜀,置金泉县,隶金泉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益州。武德元年,以避神尧讳,改为金水县,属简州。”按本由金渊县改为金水县,若本为金泉县,则何必改。今欲叙述改金渊为金水之由,乃先将渊字改为泉字,遂遗却本名矣。

《新五代史职方考》:“惠,南汉。

”按南汉析循州置祯州。宋天禧五年,避仁宗讳,始改祯州为惠州。今《新五代史》著惠不著祯,失纪实之体矣。惠为宋名,南汉时有祯无惠,今因避宋讳故,以宋时州名名南汉州,中间脱去南汉祯州历史五十余年,考地理沿革者,于何征之!且有惠无循,亦为脱漏。又潮州之程乡县,南汉尝立为敬州,此考亦应列入,乃并失之,皆因避讳故耳。

《宋史地理志》六:“梅州,本潮州程乡县,南汉置恭州,开宝四年改。”

据《九域志》九:“梅州伪汉敬州。”宋初削平群雄,州县皆仍故名,此敬州亦以犯讳改,若本恭州,则无庸改矣。《史志》作恭,乃当时史臣回避,后竟失于改正。王象之《舆地纪胜》一○二云:“伪汉刘氏割潮州之程乡县置敬州,皇朝以敬州犯翼祖讳,改名梅州。”此为得之。

又《宋史地理志》一:“滑州,太平兴国初,改武成军节度。”按本由义成军节度,避太宗讳改为武成。今《志》不书义成军,是直由滑州改也。此亦因避讳而脱漏义成一段历史。

又《宋史地理志》二:“中山府,太平兴国初,改定武军节度。”按本由义武军节度,避太宗讳改为定武。今《志》不书本义武军,似直由中山府改也,亦脱漏。

又《宋史地理志》三:“陕州大都督府,太平兴国初,改保平军。”按本由保义军节度,避太宗讳,改为保平。今《志》不书本保义军,似直由陕州大都督府改也,亦脱漏。

《册府元龟帝王部名讳门》:“唐穆宗讳【同于真宗】初名宥,元和七年,立为皇太子,始更之。十五年即位,改尝岳为镇岳,尝州为镇州,定州尝阳县为曲阳县,尝王房子孙为泜王房。”按《册府》成于宋人,同于真宗者,讳恒也。因是之故,恒岳、恒州、恒阳、恒王房,恒字均写为常。《册府》刻于明末,避明光宗讳常洛,又改常为尝。此本欲叙述唐人避讳改地名,乃先避宋讳,

又避明讳,而后避唐讳。甚矣古书之难读也!

同类推荐
  •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祝鹊

    祝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补诗品

    补诗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方考

    医方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全书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情节和奇谲瑰丽的场面,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其中姜子牙、李靖、哪吒、杨戬、雷震子、土行孙等形象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而究其实质,这其实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
热门推荐
  • 凤临九天:绝色轻狂

    凤临九天:绝色轻狂

    【不弃坑,可放心追】她,是国家最隐秘的龙组特工,无名无姓,生杀利剑。他,是扮猪吃老虎的绝代王爷,绝色风流,纵横驰骋。一朝穿越,她竟接了他的绣球,从此天上人间,唯我独尊。冷傲王妃: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鼾睡?铁血王爷:三千军不敌,便三万人,三十万!看一朝风起云涌,历一场倾城之恋。一生一世,一双人,足矣。
  • 重生命运转轮

    重生命运转轮

    女主上一世命运悲惨,最后心理扭曲,重活一世,不知不觉成为心理变态,与外表冰霜实为可爱萌男的男主相遇,一系列惊悚爆笑温馨的故事就此展开!
  • 为摇

    为摇

    一万年前,由于修炼者邪念所产生的天魔,天地被迫一分为二。一万年以后,当两个世界合二为一。面对实力更胜的天魔,和仇视这方天地的人。谁能像一万年前那样,力挽狂澜?再次一分为二?历经千年的磨练,定要这天,再也不被分开!
  •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国民阅读文库·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方面,人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生命需要鼓舞,心灵需要滋润。《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图书的故事极具启蒙意义,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开发孩子的潜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为孩子健康茁壮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愿孩子们拥有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
  • 洛魂纪

    洛魂纪

    人生就是不断的去选择,不断地去经历,万物如此,你亦如此,我亦如此。
  • 寒炙之子

    寒炙之子

    司马寒炙因为被小混混追,误入禁地,可怜的司马寒炙因此迷失方向,来到了异地……
  • 天之归

    天之归

    为了生计,也为了让自己的妹妹丫丫早点进入学校读书,刚刚来到大城市的叶天宇在亲人的帮助下当了一名普通的送水工。而颇懂事的妹妹丫丫也为了减轻哥哥的负担,在背着哥哥常常自己一人会收集一些废弃的生活垃圾去卖到废品回收站去换一些零钱来填补家用。而也正是妹妹丫丫的这一善举却在一次变卖生活废品时却牵出了一个惊天之谜!
  • 墨少你媳妇又又又乌鸦嘴了

    墨少你媳妇又又又乌鸦嘴了

    初次见面时,他从天而降而这一切的原因却是因为云朵朵那时灵时不灵的乌鸦嘴!!!“小姐姐,你做我女朋友好不好?”“不好”“嘤嘤嘤,小姐姐天使是不会拒绝别人的”男孩可怜巴巴地看着云朵朵“……”――――――第一次:“这位大婶你不知道穿太高根的鞋子容易崴脚吗?”本是好心提醒,却没想到那人刚走两步就崴脚了众人……云朵朵……这不关我的事!!!第二次:云朵朵站在大街上看着脸黑如墨的某人“我没想跑,我发誓,如果我想逃了,就掉下一个花盆”刚说完天上就掉下了一个花盆“砸到我哥头上!”云朵朵见有花盆落下赶紧补充了一句快砸到云朵朵的花盆猛地一下改变了方向,朝云轻言头上砸去云朵朵“……”真疼众人“……”这花盆是不是安了追踪器了??**********第一次写,不太熟练,如果有不好的地方请多多包含,谢谢!
  • 凤星倾城

    凤星倾城

    凤家嫡女,嫡系血脉,升修为,练丹药,抢城池,过着悠闲的日子。什么?你说血脉?凤家第一嫡系血脉我不怕什么?你说契约兽?饕餮知道吗?一口吞了你。什么?你说什么修为?大陆第一辅助,天音师了解一下。只不过凤倾城却早已经被某个糟老头子预定,只不过糟老头子时不时的还沉睡,看着身边的人都秀恩爱,凤倾城表示,我忍…
  • 九州之驭魔纵兽

    九州之驭魔纵兽

    手持九州神器,誓踏九州大陆。杀尽天下鬼魅,练尽至尊武魂。脚踏白羽紫灵兽,身披帝皇龙腾铠。进神魔道,入乱世尘。立秋,我入神道为你。天羽,我入神道为你。九州,我入魔道却为你!我要踏遍九州大陆的每一寸角落,我要平定九州大陆的每一颗人心。"花明!为何你还不走!你会死的!""我本就不被九州容,何惧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