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14300000032

第32章

南史仿陈寿三国志体例

《宋书 武帝本纪》所载晋帝进爵、禅位诏策,无虑十余篇,《南史》只存九锡一策、登极告天一策,其余皆删,此盖仿陈寿《魏志》旧式也。汉献帝建安十八年,赐曹操魏公爵,封十郡,加九锡,既有策文,二十年进操爵为王,裴《注》中有献帝诏二道,及禅位曹丕时,袁宏《汉纪》有诏一道,裴《注》中又有手诏三道,而《寿志》一概不载,仅存九锡策一道、禅位策一道。《南史》删节《宋书》,亦只存九锡、禅位二策,固知仿《寿志》例也。

南北史子孙附传之例

传一人而其子孙皆附传内,此《史记》世家例也。至列传则各因其人之可传而传之,自不必及其后裔,间有父子祖孙各可传者,则牵连书之。如《前汉书》之于楚元王、(裔孙向、歆。)周勃、(子亚夫。)李广、(孙陵。)张汤、(子安世,孙延寿。)金日、(子安上。)疏广、(兄子受。)萧望之、(子育、咸、由。)翟方进、(子宣、义。)韦贤,(子玄成。)《后汉书》之于来歙、(曾孙历。)邓禹、(子训,孙骘。)寇恂、(曾孙荣。)耿、(弟国,子秉夔。)窦融、(弟固,曾孙宪,玄孙章。)马援、(子廖、防。)伏湛、(子隆。)梁统、(子竦,曾孙商,玄孙冀。)桓荣、(子郁,孙焉,曾孙鸾,玄孙典、彬。)班彪、(子固。)班超、(子勇。)杨震、(子秉、孙赐,曾孙彪,玄孙修。)荀淑、(子爽,孙悦。)陈实、(子纪。)《三国志》之于袁绍、(子谭、尚。)公孙度、(子康,孙渊。)曹真、(子爽。)荀、(子恽,孙。)钟繇、(子毓。)王朗、(子肃。)杜畿、(子恕、预。)胡质、(子威。)诸葛亮、(子乔、瞻。)张昭、(子承、休。)步骘、(子阐。)吕范、(子据。)朱恒、(子异。)陆逊、(子抗。)陆凯,(弟允。)代不过十余人。然《后汉书》,班彪与固为一传,班超与勇又为一传,一家父子尚各为传。《三国志》,诸葛瑾与诸葛恪父子也,而亦各为传。其以子孙附祖父传之例,沈约《宋书》已开其端,然如萧思话、萧惠开,徐羡之、徐湛之,谢弘微、谢庄,王弘、王僧达,范泰、范奕,王昙首、王僧绰,颜延之、颜峻,皆父子也,檀道济、檀韶、檀只,谢晦、谢瞻,皆兄弟也,犹皆各自为传,则以其事当各见,故不牵混,使阅者一览如也。若一人立传,而其子孙、兄弟、宗族不论有官无官,有事无事,一概附入,竟似代人作家谱,则自魏收始。收谓中原丧乱,谱牒遗逸,是以具书支派,然当时杨、陆操等已谓其过于繁碎,乃《南》、《北史》仿之而更有甚者。魏书一传数十人,尚只是元魏一朝之人,《南》、《北史》则并其子孙之仕于列朝者,俱附此一人之后。遂使一传之中,南朝则有仕于宋者,又有仕于齐、梁及陈者;北朝则有仕于魏者,又有仕于齐、周、隋者。每阅一传,即当检阅数朝之事,转觉眉目不清。且史虽分南北,而南北又分各朝,今既以子孙附祖父,则魏史内又有齐、周、隋之人,成何魏史乎?宋史内又有齐、梁、陈之人,成何宋史乎?又如褚渊、王俭为萧齐开国文臣之首,而渊附于宋代《褚裕之传》内,俭附于宋代《王昙首传》内,遂觉萧齐少此二人,刘宋又多此二人,此究是作史者之弄巧成拙,其后宋子京修《唐书》,反奉以为成例而踵行之,其意以为简括,而不知究非史法也。

案《南》、《北史》仿《魏书》子孙附传之例,亦稍有不同。《魏书》凡是某人之子孙尽附于其传后,如朱端子孟胤,及弟珍,珍弟腾,腾弟庆宾,庆宾子清,皆但有官位,毫无事迹。《北史》则删之,较为简净。《新唐书》仿之,又更有别择,必其子孙有事可传者附之,否则削而不书,尚不至如《魏书》、《北史》之代人作家谱也。

南史删宋书最多

《南》、《北史》大概就各朝正史量为删减,《魏书》、《宋书》所删较多,然《魏书》尚不过删十之二三,《宋书》则删十之五六。盖《宋书》本过于繁冗,凡诏诰、符檄、章表悉载全文,一字不遗,故不觉卷帙之多也。今就纪传所载,略摘于左。本纪,刘裕诛桓玄后,晋帝还都,进裕都督一诏、一策,裕论起义诸人一疏,讨司马休之一表。桓玄余党尽平,晋帝褒策一道。裕讨刘毅,符下荆州一檄,又请以侨人归土断一疏。讨司马休之,休之自诉一表。裕招韩延之一书,延之答裕一书。平洛阳后,进裕位相国,封十郡,加九锡,一诏、一策。裕西伐,过张良庙,令一道,克长安后,晋帝进裕爵为王,加封十郡,一诏。裕受宋公九锡之命,下令国中赦文一道。晋帝禅位,一诏、一策、一玺书。群臣劝裕,不许,太史令骆达陈符瑞一表。即位告天一策,御太极殿一诏,特存王导、谢安等祀一诏,追论战亡将士一诏,遣使巡方一诏,增百官俸一诏,改旧制从宽一诏,优复彭、沛三郡一诏,赦罪人一诏,置晋帝守陵户一诏,禁淫祠一诏,兴学校一诏,悉载全文,不减一字。《南史》惟载韩延之答裕一书,以见休之被伐之枉;及九锡文一,禅位策一,登极后告天策一,以见革易之典故,而其他概从删削。(太史令所奏祥瑞,《宋书》但括之云数十条,《南史》以《宋书》不载,反备载之,此亦好异之过。)至《宋书》列传,如《王弘传》载其辞爵一表,因旱求逊位一表,成粲与宏论彭城王不宜在外一书,宏自请彭城王入辅一疏,答诏一道。弘又请以相府事力全归彭城王一疏,答诏一道。其同伍犯法不罪士人,应罪奴仆一事,载弘创议一疏,江奥一议,孔默之一议,王淮之一议,谢元一议,何尚之一议,又弘折衷一议。(案弘为宋名相,其请彭城王入辅一事,足见其逊让。至议同伍坐罪之事,岂足为相业,而连篇累牍若此耶。)《徐羡之传》载其归政三表,文帝诛羡之等一诏。《傅亮传》载其《演慎》一篇。《谢晦传》载其起兵诉冤一疏,尚书符其罪状一道,晦檄京邑一道,再诉冤一表,被擒在道作《悲人道》一篇。《王微传》载其与江湛辞官一书二千余字,与王僧绰一书二千余字,答何偃一书二千余字,吊弟僧谦文一篇二千余字。《郑鲜之传》载其议滕恬父丧不返仕宦如故一书三千余字,弹刘毅一疏一千余字,谏北伐一表一千余字。《何承天传》载其谏北伐一表五千余字。《何尚之传》载其铸钱一议及沈演之一议,又袁淑止其致仕后再出一书。《谢炅运传》载其撰征赋一篇一万余字,《山居赋》一篇数万字,劝伐河北一疏二千字。《颜延之传》载其《庭诰》一篇四千余字。袁豹传载其讨蜀一檄。《沈攸之传》载萧道成罪状攸之一檄。《王僧达传》载其求守徐州一疏一千余字,请解职一疏二千余字。《孔炅符传》徙民一事,载江夏王一议、湘东王一议、沈怀文一议、王元谟一议、王升之一议。《颜竣传》铸钱一事,先载徐爰一议、沈庆之一议,江夏王一议,方载竣二议,又庾徽之劾竣一表。《顾觊之传》载其《定命论》三千余字。《周朗传》载其答羊希书二千余字,上言时政书三千余字。《吴喜传》载明帝数喜罪一书三千余字。《建平王宏传》载刘为宏诉冤一书二千余字。且不特此也,《邓琬传》虽无书疏,而专叙浓湖赭圻之战至一二万字,竟似演义小说,又如记功册籍,宜乎卷帙之多也。《南史》于此等处一概删削,有关系者则隐括数语存之,可谓简净,得史裁之正矣,宜乎宋子京谓其刊落酿词,过于旧书远甚也。

南史过求简净之失

《南史》有过求简净而失之者。《王镇恶传》,武帝谋讨刘毅,镇恶以百舸前驱,扬声刘兖州上,毅以为信然,不知见袭云云。所谓刘兖州者,何人耶?是时毅有疾,求遣其从弟兖州刺史刘藩为副,故武帝伪许之,而镇恶假其号以袭之也。《宋书》所载甚明,《南史》不先叙明,遂觉兖州句突无来历。此犹不过文字之小疵也。《谢晦传》,《宋书》载其被讨时自诉表云:“若臣等颇欲执权,不专为国,初废营阳,陛下在远,武皇之子尚有童稚,拥以号令,谁敢非之?而槊流三千,虚馆三月,奉迎銮驾,血心若斯,易为可鉴。只以王弘、王昙首等在陛下左右,不除臣等,罔得专权,所以交结才慝,成此乱阶。”此最为当日实情,《南史》虽摘叙数语,而未能明其本志之无他,此则但求简净,而未免太略而没其真也。当徐羡之、傅亮、谢晦受武帝顾命,立少帝义符,而义符失德,羡之等谋欲废立,而庐陵王义真以次当立,又轻动多过,不任四海,乃先奏废义真,然后废帝而迎文帝入嗣,其于谋国,非不忠也。文帝即位之次年,羡之等即上表归政,则亦非真欲久于其权,而别有异图者。其曰徐傅执权于内,檀、谢分镇于外,可以日久不败,此亦王华、王昙首等之诬词,而未必晦等之始念也。只以华、昙首等系文帝从龙之臣,急于柄用,而徐、傅、谢等受遗先帝,久任事权,不除去之,无由代其处,是以百方媒{木},劝帝以次剪除,然后已可得志。观于《王华传》谓华见羡之等秉权,日夜构之于帝,此可知三人之死,不死于文帝,而死于华及昙首等明矣。《宋书》于《亮传》载其《演慎》一篇,见其小心畏祸。《晦传载》其自诉二表,见其本志为国,此正作史者用意所在,而《南史》尽删之,未免徒求文字之净,而没其情事之实矣。惟羡之等废少帝而又弑之,并杀义真,此则威权太恣,杀人两兄而北面事之,岂有不败者?毋怪华、昙首等之得逞其构陷也。霍光不学无术,仅废昌邑王使之归国,羡之等不学无术,乃更甚于霍光。当时范泰已预烛其必败,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托,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则虽无华等之倾陷,亦岂有自全之理乎?

南史误处

《南史 宋后废帝纪》谓,孝武二十八子,明帝杀其十六,余皆帝杀之。今案《宋书》、《前废帝》、《明帝》、《后废帝》三本纪及《孝武诸子传》,孝武子新安王子鸾、南海王子师,则前废帝子业所杀也;明帝所杀者,前废帝子业、豫章王子尚、晋安王子勋、安陆王子绥、临海王子顼、邵陵王子元、永嘉王子仁、始安王子真、淮安王子孟、南平王子产、庐陵王子舆、松滋侯子房,东平王子嗣,又子趋、子期、子悦,皆未封而为明帝所杀;其余晋陵王子云、淮阳王子霄及未封之子深、子凤、子元、子衡、子况、子文、子雍皆早夭。是孝武诸子,为前废帝杀者二,明帝所杀者十六,殇者九。《南史 孝武子传》内又有齐敬王子羽,亦二岁而亡。是孝武诸子除前废帝及明帝所杀共十八人外,余十人皆夭死,并无为后废帝所杀者。《后废帝纪》内但有桂阳王休范、建平王景素举兵被杀之事,而非孝武子也。然则《南史》所云明帝杀十六,余皆后废帝所杀者,实缪悠之词。即以《南史》各纪传核对,亦无后废帝杀孝武子之事,此李延寿之误也。又《檀韶传》谓韶卒,子臻嗣位员外郎。案《宋书 韶传》韶卒,子绪嗣。臻则檀祗之子也,在《祗传》内。今以臻为韶子,亦误。

南史增齐书处

《南史》于《宋书》大概删十之三四,以《宋书》所载章表符檄,本多芜词也。于《齐》不惟不删,且大增补。今以两书相较,惟《豫章王嶷》及《竟陵王子良》二传多所删削,其他则各有所增,姑摘录于左。

《王俭传》,(增)齐高帝为相,俭请间于帝曰:“功高不赏。以公今日地位,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俭又言公若小复推迁,恐人情易变,七尺不能保。帝笑曰:“卿言不无理。”俭即曰:“当令褚公知之。”帝曰:“我当自往。”乃造渊,款言移晷,曰:“我梦应得官。”渊曰:“今授始尔,恐一二年间未容便移。”帝还告俭。俭曰:“褚是未达事理。”乃即令虞整作诏。及高帝为太尉,以至受禅,诏策皆出于俭。此正见俭倾心于齐高,为佐命功臣之处。更定衣服之制,引《汉书》及《魏都赋》,为藩国侍臣服貂之证。又引《晋典 劝进表》,定百僚致敬齐公之礼。引《春秋》曹世子来朝,定齐国世子之礼。及受禅改元应特举郊祭之礼,立春在上辛后仍应南郊之礼,皆援据有典。此正见俭深于礼学,为开国文臣之首。

《褚渊传》,(增)幼时父湛之有所爱牛堕井,湛之躬率左右救之,渊勿顾也。湛之殁,有两府宝物在渊生母郭氏处,嫡母吴氏求之,郭不与,渊再三请,乃从之。山阴公主见渊貌美,请于废帝,召以自侍,备见逼迫,渊终不移志。时淮北已属魏,江南无鳆鱼,一枚直数千钱,或有饷三十枚者,门生请卖之,可得十万钱,渊悉以与亲游啖之,少日而尽。后废帝时,袁粲知渊私于齐高,谓渊曰:“国家所倚,惟公与刘丹阳及粲耳。愿各自勉,无为竹帛所笑。”渊曰:“愿以鄙心寄公腹内。”然竟不能贞固。齐高功业日重,王俭议加九锡,齐高恐渊不同,任遐曰:“渊保妻子,爱性命,非有奇才,遐力能制之。”果无违异。

《张敬儿传》,(增)敬儿贫时,尝为襄阳城东吴泰家担水,通其婢。事发,逃空棺中,以盖加上,乃免。及建鹊尾军功,收籍吴氏家财数千万,并取所通婢为妾。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异界之邪龙

    异界之邪龙

    原先年轻美貌,气质上佳的绣娘是根本不屑于和这么一个街头混混扯闲篇的。可是时运不济,绣娘在江湖中刚刚要混出头的时候不小心被呛了一口水,差点沉入茫茫人海。这样,她便鬼使神差地和这个街头混混李自然莫名其妙地纠缠在了一起。
  • 慕太太,准你恃宠而骄

    慕太太,准你恃宠而骄

    一年前,作为落魄大小姐的洛依依为了夺回家产,费尽心思的抱住慕琰的金大腿,连哄带骗,死缠乱打,誓死不放手。一年后,作为影视天后的她,绯闻不断,唯独不待见已经爱她入骨的金大腿。助理:“总裁,洛小姐今晚会和海城第一金融大亨共用晚餐。”慕琰:“将我的个人财富公布出去,立即!马上!”助理一脸黑线:“说好的低调呢……”是夜,洛依依轻蔑的看着眼前那个爱恨交织的男人,“慕总,脸是个好东西,还是要一下比较好。”某人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 穿越乱世:绝恋重瞳

    穿越乱世:绝恋重瞳

    南唐后宫,善解人意、能歌善弹的婕妤;出使大宋,纵横捭阖、能言善辩的说客;大宋王朝,忍气吞声、妥协避让的“花蕊夫人”;宫廷政变,傲骨迎风、不为瓦全的贤妃……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我?究竟哪个“我”能够得到真爱?执着,原来竟是如此艰难!
  • 惜雪女王的小帅

    惜雪女王的小帅

    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位失去父母的韩流女天王惜雪与韩流天王张根硕的故事,这部小说主要围绕娱乐圈来诉说他们两人的爱情故事,文章基调还是比较舒服有趣,是一部充满青春色彩的爱情小说。
  • 宫女日常

    宫女日常

    她是傻,但不白,也不甜。她是江家庶女,身份低,还脾气坏。整天事儿精没有一件事能办妥。但偏偏,有康熙忍着她呢。他连大清江山都容得下,容一个小姑娘怕什么。
  • 次元沙盘

    次元沙盘

    在沙盘异界,出现了爱转眼睛的宇智波斑,喜欢说人好恐怖的黄猿大叔,把大骨熬成汤的奥特曼,还有一群沙雕玩家在不厌其烦的为世界的发展添砖加瓦。PS:中世纪生化危机,宇智波精灵,本书要素过多…二次元版饲养全人类。
  • 极道血帝

    极道血帝

    这是一个关于以修炼自身血液进化成为神为最终目标的血修们的故事。主角的先祖乃是太初大陆守护神,然而他们家族却仅剩主角一人了。经过悲催的轮回千世并且与体内封印的上古魔鬼纠缠不清,这一世,主角立志改变人生,改变宿命,他的起点,便是从学院一个毫无地位的旁听生开始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不想是主角

    我不想是主角

    穿越到异界的少年被一个古老的村子称为这个时代天赋最强的人,小说看多的他,第一念头就是:这个村子不可以留。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