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4100000018

第18章 姓名文化篇(二)(2)

他说:“明朝初年,湖南常德和湘西一带土司发生叛乱。新疆维吾尔有一位勇武善战的将军,叫哈八十,朱元璋就命他率领一支由维族和回族组成的军队前去平叛。这支军队不仅平息了常德、湘西的叛乱,而且平息了贵州、云南等地的叛乱,为明朝南方的安定立了大功。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哈八十为‘镇南定国将军’,赐姓‘翦’,意为‘翦除祸患有功’;又在常德赐封土地,哈八十的后代就在这块御封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了下来,翦伯赞就是那位哈将军的后裔。”

“他们是不是已有了很大变化?”赛福鼎问。

“尽管他们的语言变了,但从他们的习俗、服饰等,仍可以找到维族的特征。有机会你可以去那里看看。”毛泽东向赛福鼎建议说。[揣振宇:《万方乐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02—103页。]

“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

1950年3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接见新中国未来的大使们,并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毛泽东走到黄镇面前,好像想起了什么事,问道:“黄镇,你原来那个名字‘黄士元’不是很好吗,改它做什么?”黄镇答道:“我的脾气不好,需要时时提醒自己‘镇静’。”毛泽东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你也做个蔺相如吧。”[尹家民:《将军不辱使命》,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哈哈,大风起兮云飞扬”

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晚上,在北京饭店五楼,毛泽东在观看烟火。江青见到郁风过来,就介绍给毛泽东。据郁风回忆:“她介绍我的名字是上海伙伴们叫惯的‘大风’。于是,毛泽东一面和我握手,一面用湖南腔念了句:‘哈哈,大风起兮云飞扬!’”[李辉:《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51页。]

“先生当年做过西京王”

1950年深秋,毛泽东邀请邵力子和傅作义到中南海颐年堂作客。

毛泽东说:“今天我请二位来,就是为治理淮河的方案。听听你们的意见。”毛泽东又风趣地对邵力子说:“先生当年做过西京王。记得我们红军一到陕北,就听到老百姓美传先生是大禹治水。先生重视黄河水利,先后修建了泾惠和洛惠两大渠,还有龙门闸、风陵渡的工程,很浩大么!陕西的老百姓,至今仍在流传先生当年治水的故事。”[孙琴安:《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第188页。]

“我看拿什么都可以作姓”

20世纪5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游完泳上岸,和工作人员聊天。他问服务员李维信:“你贵姓啊?”李维信露出山东人所特有的那种纯朴的憨笑,站到毛泽东身边回答:“姓李。”“姓李的不少啊,赵钱孙李,赵匡胤、孙权、李世民。钱是谁呀?钱婆留还够不上人物。”李维信知道,这是毛泽东在讲历史上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有姓门的没有?有姓房子的没有?”毛泽东望着李维信问。李维信只是笑。没有说话。毛泽东又接着说:“我看拿什么都可以作姓。你姓什么呀?”毛泽东明知故问地扭头望望秘书罗光禄。“我姓罗。”罗光禄笑着答道。“你怎么还姓罗呢?”“我不姓罗姓什么?”“噢,你父亲姓罗你就姓罗,这就是传宗。”

毛泽东又望着李维信:“你家在哪里?”“临沂。”“山东人忠诚豪爽,也是传宗接代传下来的。你们那里打过一场大仗知道不知道?”李维信摇摇头。“不知道?你多大了?”“21岁。”“噢,那时还没有你呢!是历史上的一仗。历史上的事情我们不可能都经历,但是要学习,要懂。过几十年我们也成了历史,过几千年我们也成了古代史,那时的人们再看我们这些人和我们做的这些事,一定觉得很好笑吧……”[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325页。]

“‘南乔’留姓。‘北乔’用名”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因两个乔木都在北京工作,双方为了拥有“乔木”名字,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故特地召集他们,并欲为之断名。毛泽东先问“南乔”:原来用什么名字?“南乔”答:原名乔冠华。毛泽东说:这个名字很好,以后你就叫乔冠华,仍然姓乔。接着,毛泽东又转向自己的大秘书胡乔木:至于“北乔”你嘛,本来姓胡,可以恢复胡姓,以后就叫“胡乔木”好了。“南乔”留姓,“北乔”用名,实在是一种极佳的平衡![茆贵鸣:《乔冠华传:从清华才子到外交部长》,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转引《解放日报》2007年5月1日。]

“你们两个。一寸之差”

据荣高棠回忆:有一次,毛主席接见青年工作者时,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候。当走到刘道生和刘导生同志面前,毛主席用手指着他们俩说:“你们两个,一寸之差。”大家先是一愣,不知这话怎么讲。毛主席也忍着笑不吭气。马上有人悟过来,毛主席原来是指刘道生和刘导生两同志的名字中,只有“道”字和“导(導)”字相差一个“寸”字。大家哄然一笑,毛主席也跟着笑了起来。[徐新民:《在毛泽东身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不管你有几封信。不开封你就看不见信噢”

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问一个新来的卫士叫什么名字时,那卫士回答说:“封耀松。”毛泽东又问:“噢,那你是不是河南开封市那个‘封’?”封耀松回答说:“不是的,是一封信、两封信的封。”“不管你有几封信,不开封你就看不见信噢。那是一个字,懂了吗?”毛泽东哈哈大笑。[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259页。]

“会说话的木头才叫奇”

毛泽东见到一个新卫士,问他叫什么名字。

站在旁边的一位同志介绍说:“这是警卫连小通讯员张木奇。”

毛泽东问是哪几个字,并将自己的大手摊在张木奇面前,叫他写出来。

张木奇用右手食指在舌头上沾湿,就在毛泽东的左手上写。

毛泽东望着手心说:“弓长‘张’,木头的‘木’,大可‘奇’。噢,张木奇,对不对?”

张木奇点点头。

毛泽东笑着说:“说话么,会说话的木头才叫奇,对不对?”

毛泽东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张木奇也笑了。[许祖范等:《毛泽东幽默趣谈》,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5页。]

“罗长子在我身边,天塌下来,有他顶着”

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劳动节和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白天都要组织游行,晚上要开焰火晚会。节日前,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都要亲自召开会议,部署警卫工作。对行走路线、停车场。都要用扫雷器检查。游行队伍一旦有事如何疏散,值班电话谁看守,沿途设一些什么岗,制高点如何控制,他都要亲自检查。毛泽东的车到达和离开,都是由他开道。儿童上天安门献花。也是由他亲自带上去。毛泽东到场后,他就站在毛泽东身边,负责保卫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常常风趣地说:“罗长子在我身边,天塌下来,有他顶着。”“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黄瑶、张明哲:《罗瑞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352页。]

“廖世功是否贵本家”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接见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上海师范学院院长廖世承,当周恩来介绍了对方后,他问:“有一位廖世功,是不是贵本家?”廖世承答称:“是。”毛泽东说:“当年我们搞赴法勤工俭学时,他对我们的帮助很大。”[《毛泽东人际交往侧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

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1951年

对茅以升说:我们是本家

1951年元旦,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新年团拜聚餐上,茅以升和毛泽东同桌,周恩来把他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和他握手时,亲切地说:“我们是本家呐。”从此以后,每逢见到茅以升,毛泽东总要这样说,总要与他这个“本家”谈谈天。[游和平:《毛泽东和科学家的故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

“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杜鲁门,一块扔给麦克阿瑟。”

1951年2月的一天,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归来,向毛泽东述职。谈话间,毛泽东问道:“德怀呀,你的字是石穿?”

彭德怀点点头:“石穿。”

毛泽东笑道:“我有个乳名,你可知道?”彭德怀摇摇头。“我的乳名日‘石三伢子’。”

彭德怀疑惑地问:“我只知道毛泽民和毛泽覃是你的两个弟弟,却不知你还有两个哥哥?”

“我母亲生的头两个男孩子都未保住,我是她第三胎。为了保住我,外祖母领我给一块大石头磕头烧香,取名叫石三伢子。”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笑道,“你叫石穿,我叫石三伢子,我们同是两块石头嘛……”

“我岂敢与主席比。”彭德怀大手一摆道,“主席是宝石。我彭德怀只不过是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

“我也是石头嘛。”毛泽东一挥手道,“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杜鲁门。一块扔给麦克阿瑟……”[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25页。]

“二胡。拉拉唱唱”

1951年3月。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与文朋聚会。当他进入会场后,看到新闻署署长胡乔木正与出版署署长胡愈之笑谈,便迅速作出一联,请众人作对:“新闻胡、出版胡,二胡,拉拉唱唱。”后经上海《大公报》披露,但一直未有下联出现。[《党史文汇》1995年第9期。]

将“柴军武”改为“柴成文”

1951年6月6日,毛泽东指派驻朝使馆公使衔参赞柴军武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联络官,参加朝鲜停战谈判。并根据工作需要,将他的名字从“柴军”武改为“柴成文”。当晚,柴成文、毕季龙偕朝鲜人民军上校张春山前往开城,揭开了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朝鲜军事停战谈判的序幕。

毛泽东为柴成文改名,含意深远。他常说,外交工作是“武仗文打”,外交官是不穿军装的解放军。从“军武”到“成文”,正表现出建国初部分军队干部在新形势下的职业变化。[雷风行:《姓名与人生》,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247页。]

“就叫马——毛——姐吧”

1951年9月29日,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参加国庆的安徽代表团。在这个代表团里有一位小姑娘,是当年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英雄。

10月3日,毛泽东接见这位渡江小英雄时,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我只知道我姓马,在家里排行老三,别人都管我叫‘三姐’,我……没有名字。”

“噢!”毛泽东笑着把头一扬,侧身和陈毅说,“这么伟大的小英雄,没有名字怎么行?”逗得大家开怀畅笑起来。

第二天,毛泽东接她进中南海,对陈毅说:“她还没有名字呢!昨夜看戏回来,我斟酌了一下,今天就给她起个名字。”他停顿了一下,扬起手,掰着手指说道,“就叫马——毛——姐吧。马是你家的姓,名字第一个字就跟我的姓……好吧?”

马毛姐以后在合肥市炳辉子弟学校读了1年书。又被送到安徽省工农干部学校培养,后担任合肥麻纺厂团支书、车间主任,并先后被选为省政协委员、省妇联委员。[《港台信息报》1995年4月14日。]

问粟裕:“你是少数民族吧”

1951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和粟裕副总参谋长站在一起。这两位湖南同乡谈兴正浓。

毛泽东笑问粟裕:“你是少数民族吧?是不是苗族?”

粟裕答:“我们家乡少数民族很多,但我们家是汉族。”

粟裕家乡湖南省会同县,是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侗族占全县人口45.8%。在旧社会,由于受到民族压迫,当地许多少数民族居民自称汉族。粟裕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当时,他听家中人说,粟姓居民是汉族,所以一直认为自己是汉族。直到粟裕逝世以后,毛泽东提出的问题才得到了准确的答案。1986年1月,会同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侗族群众的要求,经过长期的调查识别,确认粟姓居民是由湖南省通道县迁来的侗族。按照党的民族政策和全国人口普查的有关文件。政府部门批准粟姓后裔全部恢复为侗族,粟裕的族属也相应改为侗族。[江林主编:《将军从这里升起》,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2页。]

“张一伯伯”

毛泽东邀请张有成和毛宇居上京相叙。

张有成是韶山冲木匠,人称张一木。意思是说,他是冲里首屈一指的木匠。他曾在1925年掩护过毛泽东。这天晚上,毛泽东设宴款待张有成一行。

饭前。他特地把女儿李敏、李讷叫来,向张有成等作了介绍。让女儿叫“张一伯伯”。李讷很好奇,问:“伯伯的名字叫张一吗?”毛泽东笑哈哈地说:“这位伯伯姓张。因为他的木匠手艺在我们家乡坐第一把交椅,才有这么个尊称。所以,你要向张一伯伯学习,读书、干事,都要创造第一流的成绩!”李讷懂事地说:“我向张一伯伯学习,在班上争取第一名!”[张步真、赵志超:《故园行》,海南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57~158页。]

1952年

“大公王。恭喜你收复失地了啊”

1952年1月1日,原《大公报》上海版与天津《进步日报》合并为《大公报》天津版。

这天,毛泽东在认真而细致地听取了报社老板王芸生的汇报之后,立即作出指示:《大公报》北迁天津,与《进步日报》合并,仍叫《大公报》;作为全国性报纸,分工报道国际新闻与财经政策。毛泽东见王芸生满脸笑容,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便接着风趣地说:“大公王,恭喜你收复失地了啊!”意思是说原天津《大公报》已改名《进步日报》,现在又得以恢复原名,王芸生便是收复了“失地”。[邵康:《毛泽东和党外朋友》,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我听懂了。霍去病的‘霍’”

1952年春,据毛泽东机要秘书高智第一次见毛泽东的回忆:

毛泽东在握住我的手后,接着便问我是哪里人,家里还有什么人,是否结婚,爱人的工作单位,爱人的名字。当我回答爱人的名字时,主席没听清,我便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霍”是霍去病的“霍”。主席笑着说:“啊,我听懂了,霍去病的‘霍’,我知道。”我接着解释“碧”字,并用右手把“王”、“白”、“石”3个字写在左手心里给主席看,他表示也明白了。最后我说“英”是英雄的“英”。主席微笑着说:“现在我全明白了,叫霍碧英!”[杨复沛、吴一虹主编:《从延安到中南海》,北京出版社1994年6月版,第310—311页。]

“高——智!你这个名字太厉害了”

毛泽东有次和机要秘书高智开玩笑。据高智回忆:

毛泽东在走路时,忽然停下来,回头望住我说:“高智。”“咋了?”我追上一步。毛泽东感叹地摇摇头:“高——智!你这个名字太厉害了。”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忙说:“高也高不过主席么。你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都高。”“太厉害,太厉害。”毛泽东还在感叹。“我以后改一改,改成同志的志。”“那也太厉害,太厉害。”“改成植树的植?”“不要改了,改哪个也厉害,终归是你厉害。”毛泽东说罢继续向前走去。[权延赤:《领袖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6页。]

“长江,这是中国的第一大江,这个名字好记”

1952年4月的一个上午,毛泽东出来散步。此刻,警卫战士陈长江正在中南海丰泽园后门站岗。毛泽东见到他,主动上前打招呼。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长江。”

“长江,这是中国的第一大江,这个名字好记。”毛泽东风趣地说。[孙雷、孙宝义:《毛泽东衍名艺术》,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158页。]

“又是这个谭老板”

同类推荐
  •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踏上世界寻宝之旅,叩开世界宝藏之门。世界文化宝藏的终极指南,踏足复活岛,飞到秘鲁上空,研究神秘的纳斯卡图案,展开一段紧凑的寻宝旅程现在开始阅读这些埋藏在山野、溪流、幽涧深处的宝藏,和它们背后曲折离奇的传说吧,感受他们神奇的魔力……
  • 中国圣贤启示录

    中国圣贤启示录

    20世纪初期,由于一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翻译出版,德国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布莱希特就是在这种气氛中接触中国古典文化的。流亡期间,布莱希特阅读了儒家、道家的部分经典著作,开始效仿中国古典哲学笔法,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陆续撰写了一系列小故事,假托老子、墨子之名,反映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是《中国圣贤启示录》,或名《易经故事》。本书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煌劫经的100周年(1908-2008年),我国西域与敦煌历史文物和文献的外流,其实已经远远地超过了100年。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险、考古学家们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国探险家、语史学家、东方学家和汉学家伯希和的西域敦煌探险,则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试对伯希和西域敦煌探险团在我国新疆和甘肃各站,特别是在敦煌从事考察和劫掠文物的史事,略作钩沉,以对《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的大历史背景作以介绍,以飨我国学术界。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旅游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旅游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 中国台湾文学史

    中国台湾文学史

    本书介绍了台湾文学的开创,移民文学和移民后代文学,台湾新文学运动,台湾现代派小说群的崛起,台湾通俗文学创作,台湾乡土文学的崛起等。
热门推荐
  • 曾经年少的我们早已不再辉煌

    曾经年少的我们早已不再辉煌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已经快三十岁了,已经转业8年了,已经步入忙碌的工作岗位中了,这个故事记录的一位无知少年从一个顽固不化的学生,成为一名cs电竞选手,到成为一名军人,再到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故事,当中有很多学生时代,有作为一名军人的荣誉,再到现在我作为一名警察的职责,那故事我们就从2001年的3月1日说起!随着时光让我们一起回到十五年前。
  • 卝城安澜

    卝城安澜

    架空,发生于安朝卝城的一则则故事。形似于微小说,这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谢谢。
  • 三国之第四帝国

    三国之第四帝国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你曾经忽略过的好汉。有经典的战役。也有不经典却很重要的战争。公元189年,永汉元年,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董卓从此控制了朝廷.自此天下大乱。所谓乱世出英雄,且看李腾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斩将夺城,建立丰功伟业,成为一代帝王。
  • 青春刀

    青春刀

    少年戴磊峰带着梦想踏入校园,本以为能金榜题名步入清华北大,不料卷进一场斗争,从此踏上黑道之路!兄弟四人,手握青春刀,热血江湖!你们看着吧,我现在是学校老大,明天就是整个城市的老大!
  • NPC入侵地球

    NPC入侵地球

    陈乐穿越进入游戏成为NPC,和他一起的还有数以千计的玩家们。然而他们神奇的发现,现在的时间居然是游戏正式开服的前一年。 而他们接到的第一个系统指令居然是……准备侵略地球?!……但是等等……地球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牛了?而且他们是个鬼的地球人!
  • 暗界之混沌至尊

    暗界之混沌至尊

    我曾是七剑剑主。我曾是人人所畏惧的冥王。远古动荡,我从我们的王座被拉了下来,甚至从历史中将我抹去。现在,我又回到了暗界,但是一万年后,这里的一切都改变了。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却是这个世界的混沌至尊。远古时期到底发生了,掌握世界的人都去哪了?(小冰子是新手作家,也是一个学生,所以只能每周周末更新,大家见谅。)
  • 岁月静好朝歌暮宴

    岁月静好朝歌暮宴

    战地女军医穿越成异世小道姑,飞升?!红尘欲海,岁月静好,朝歌暮宴,它不香吗?!
  • 启示者

    启示者

    这是一个遭受启示录而快消失殆尽的世界,幸存下来的人则生活在废墟下的地下世界。
  • 我的农家小生活

    我的农家小生活

    失业失恋后的郑阳,意外获得灵明双瞳,脑海中多出了一本农家要术,他的眼泪变成了神液,能医百病,能生仙田,于是他决定回家当神医,顺道开农场,作渔场,这里有绝美的食物,这里有秀美的山庄,这里有碧波荡漾的海岛,这里有各种萌蠢聪慧的动物……郑阳坐在桌子前,大声喊道:“媳妇,再来三斤辣根!”
  • 清风甚远

    清风甚远

    一个是一国公主,一个是前朝皇子,两个人在江南渡口相遇,却又在此诀别,一别七年,可否执手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