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65300000042

第42章 释、道、儒三教会通中的隋唐哲学(9)

重要的是,张载在“一两”学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仇必和而解”的命题。“仇必和而解”是张载对宇宙“太和”状态终极发展趋势的一种认识。因为在张载看来,“太和”固然是宇宙理想的存在状态,但问题在于:由于“气本之虚则湛无形,感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太和篇》)即当“太虚之气”

聚而为有形有象的万物时,由于各类事物本身蕴涵着阴阳两端(浮沉、升降、动静)之属性,于是就会发生对立与冲突。但这种对立与冲突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而最终会归于消解,这叫“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在张载看来,“和而解”带有宇宙发展或事物内部矛盾发展趋势上的必然性。正因为有这种必然性,宇宙才保持了持久的协调、和顺、和谐与平衡的状态。“仇必和而解”的命题,虽然本来是从宇宙“太和”状态的发展趋势上来说的,同时也是对社会人事种种现象发展过程的客观揭示,集中地体现了张载辩证的发展观,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思想。

事实上,任何矛盾冲突都不可能永远对立、斗争下去,斗争性是不能脱离同一性的。张载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了矛盾斗争的基本趋势不是“斗到底”而是“和而解”,这是很有见地的。“仇必和而解”这一提法不仅是对传统矛盾观的修正,同时也为化解社会矛盾确立了一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

张载以“气”论太虚、统有无、一体用、合内外,言气化、辩一两,从哲学思维上看,有着高于前人的深刻洞见,主要表现在:

第一,以气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本质,把古代元气论推向了气一元论阶段。

张载认为太虚不离气(太虚与气是统一的,不能理解为太虚的空间充满气),世界万物的有与无,不过是太虚之气聚与散的表现和结果,这就把汉代以来关于世界本原的混沌元气变成了自身同一的太虚之气。于是,气不仅具有物质原初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被看成天地万物的共同本质。气可以转化为种种有差别的事物,但是气又不同于某种具体的东西。气通过聚散的形式表现为气本体与个别存在物之间的转化,个体有生有灭,但气无生无灭、永恒存在。显然,张载的“太虚之气”已具有“物质一般”的含义,气与万物的关系,具有本质与现象关系的意味。这是一种本体论的思维路径,标志着古代历时悠久的元气论已走向宇宙本体论。

第二,太虚之气具有能动性,世界本质上充满着矛盾。按照元气论的说法,万物从混沌的无矛盾的元气中产生,元气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万物,这实际上是以“静”为宇宙的根本原理,万物产生之后,宇宙也才从静而入动。从老子到《易传》,也都主张“体”静而“用”动,此后程、朱等理学家也都把太极与阴阳分为两截,主张“阴阳动静”,而不承认“太极动静”。张载则跳出了这个思维模式,认为世界的本质即太虚之气本身,即包含着阴阳二端的矛盾(“一物两体,气也”),“气穄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太和篇》)有矛盾就有相互作用,从而使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他说:“天性,乾坤、阴阳也,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天地生万物,所受虽不同,皆无须臾之不感,所谓性即天道也。”(《乾称篇》)可见,在张载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充满矛盾的过程,这是具有深刻辩证思维的宇宙发展观。

第三,以气为实、有,已接近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高度。张载说:“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乾称篇》)又说:“太虚者天之实也”,“人须于虚中求出实”(《张子语录中》)。这就把气规定为“实”、“有”,已在本质上接近物质实在的观念,这对整个宋明哲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后王廷相明确提出气为“实有”,认为“气虽无形可见,却是实有之物”(《答何柏斋造化论》);“物虚实皆气,道极上下造化之实体也”(《慎言·道体》)。当然,“实”、“有”还主要是一种描述,没有达到哲学抽象的高度。此后,王夫之以“诚”改造、充实了“实有”的概念,才使之获得了哲学范畴的意义。

第四,在道气关系上,张载以气化为道的思想,把气看成道的实体,道(理)看成气化的过程和规律,体现了他对规律性与实体性合一的深刻理解。张载说: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太和篇》)这就否定了有一个独立于气之外的所谓“理”的世界。张载的关学遂与二程洛学在世界本原上发生分野和对立。

不过,张载的气本论尚有一些不成熟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他所说的“太虚之气”尚未完全摆脱具体物质结构的特性;他用气的聚散这一具体物质运动形式来说明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显然是不科学的。张载常把气譬为“升降飞扬”的“野马”(游气),在讲到气的运动特性时,说:“以人言之,喘息是刚柔相摩,气一出一入,上下相摩错也,于鼻息见之。人自鼻息相摩以荡于腹中,物既消烁,气复升腾。”(《横渠易说·系辞上》)这种“气”显然具有通常所说的极细微、易流动的直观特性,而尚未达到较高层次的物质抽象。其二,张载认为有一个本然之气的世界,另有一个具体形器的世界,从而把太虚之气与现象世界对立起来,认为本然之气比具体形器更根本。他认为“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尔”(《太和篇》),即本然之气是清通的,具体形器不过是气化之“糟粕”。具体地说就是:

“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散殊而可象为气,清通而不可象为神。”(《太和篇》)这些说法有把世界二重化的倾向。之所以存在上述缺陷,从理论思维上说,就在于张载并不懂得科学的抽象。科学的抽象是要在思维中把事物整体的某一本质的方面抽取出来,从感性具体上升为抽象的规定。而张载关于“气”本体的抽象则既没有完全从感性规定中超拔出来,同时又要把这种尚未彻底摆脱感性规定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质、本体,于是就必然把本体与具体形器对置起来,表现出世界二重化的倾向。气论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对世界本质作出更高的哲学抽象和规定,另一方面则要克服“形而上”的本然之气的倾向,从而在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中、在多样性的统一中把握世界的本质。张载的理论缺陷,后来被王夫之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

二、张载的心性论

张载在气论基础上建立了他的人性学说。他说:“合虚与气,有性之名。”

(《太和篇》)“虚与气”即太虚之气的本性以及气具有的属性。在张载看来,太虚之气具有的湛一本质,就是宇宙的本性。这一本性通过气禀存在于人就成为人的本性。张载把人根源于太虚的本性,叫“天地之性”。张载说:“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诚明篇》)是说太虚之气是万物统一的根源,不是人类所能够据为己有的。太虚之气聚而为气,气聚而为人之后,也就成为人的属性。人的属性既有得之于“湛一之气”的善的本性,又有因气凝聚而成形后具有的“攻取之性”,即“口腹于饮食,鼻舌于臭味”等自然属性。张载还提出一个“气质之性”的概念,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诚明篇》)即人禀气而成形之后,会出现“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等“气之偏”的现象,从而使人的“天地之性”受到影响而不能得其正,造成这种“气之偏”

的原因,就是因为人有“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无所偏颇,故是“善”的来源,这是人的“天性”;“气质之性”则有偏颇,是“恶”的来源,故君子不认为这是人的本性,“君子有弗性者焉”。也就是说,人虽具善性但在现实中不一定“成性”,只有通过“养其气,反之本而不偏”(《诚明篇》)的修养方可“成性”。所以张载特别强调人应努力反省自己,以德制气,以理制欲,不断克服“恶”,从而“反本”、“成性”,这个过程叫“变化气质”。他说:“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不尔皆为人之弊。”(《张子语录中》)又说:“性未成则善恶混,故亹亹而继善者斯为善矣。

恶尽去则善因以成,故舍曰善,而曰‘成之者性’。”(《诚明篇》)可见,张载承认人生来有两种基本的属性,即得之于“湛一之气”的善的本性和气聚成形后具有的“攻取之性”即人的自然属性。自然之性并非为恶,而是因“气之偏”所导致的“气质之性”才是人后天恶的来源。他说:“性于人无不善,系其善反不善反而已。”(《诚明篇》)张载认为人性“无不善”,但因“气质”则“性未成则善恶混”,只有通过“善反之”、“变化气质”的心性修养,才能“恶尽去则善因以成”。这样,张载以“太虚之气”既说明了善的本原,也说明了人行为中何以有恶的原因,最终的落脚点则是“成性”。“成性”说是张载人性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总之,张载的心性论,其核心就是“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宋史·张载传》)。

同类推荐
  •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康德谈人性与道德

    本书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所著,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本书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群星灿烂的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和此后发展的基本格局,并因此成为世界性的永恒研究焦点。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作者坚信人类思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以此项研究挑战了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相对注意倾向及其相关预设。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为延参法师讲禅理故事合集。延参法师在本书通过讲述一系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的禅理故事,解读生死、剖析名利、慎察处世、参悟苦乐与阐释幸福,以灵动的感悟将禅的智慧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要地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与风采,还充分体现了法师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个性以及深厚的禅宗底蕴。
热门推荐
  • 傻妞传

    傻妞传

    小武哥哥,你知道傻妞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你说、我听着,”是……是……
  • 莺声撩乱

    莺声撩乱

    上天终于垂青了她!虽然只是分配了一个无耻得令人发指的易容癖相公,但好歹也算解决人生重大问题了不是?可是、可是这个男人怎么能以欺负她为爱好,以刁难她为目标?
  • 豪门姻:前夫,还爱我吗

    豪门姻:前夫,还爱我吗

    度蜜月的时候,他和小情人甜蜜通话;她不介意,因为这场婚姻本来就是一纸合约;皇甫锡就算是个叱咤商场女总裁,但依旧和其他女人没什么不同,爱上一个人,会流泪,会心疼。可是伍少墨偏偏就不把她当一个普通女人,他们关系很微妙,既是青梅竹马,又是商业对手,甚至……
  • 《另类世子妃》

    《另类世子妃》

    这是我第一次写文,请大家不要太挑剔哈~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 三冈识略

    三冈识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吞噬魔珠

    吞噬魔珠

    一个身世不详的少年,在异能崛起的时空里,身怀吞噬魔珠。什么,你功法超强,我去,哥们有吞噬魔珠,根本用到功法。什么,你是修炼超快,我去,哥们只要吞噬一些力量,升级如同坐上火箭。什么,极品丹药,极品武器,我去,哥们魔珠空间中一堆,都没有地方放。
  • 尘迹

    尘迹

    修界乱年,群雄并起一个史上最爱干架的年轻侦探因追随他老大,被卷入巨大的谜团中而抽身不得。那扑朔迷离的千年古墓,那光怪陆离的远古森林,那惊心动魄的冥海之岛……这一切的源头到底在哪?面对不断来袭的神秘黑衣人,玄之又玄的九转玲珑宫,迷乱难解的千骨万毒窟……他和他的伙伴们又能否冲出重重险境,解开那上古之谜?
  • 我有无数大佬

    我有无数大佬

    穿越到仙侠世界。修炼是不可能修炼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修炼。写小说又不会。只能当当文抄公,怼怼系统。顺便召唤小说中的大佬出来保护自己这样子。
  •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总经理打理公司要懂的200条锦囊妙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成功,就会与成功更近。将成功的企业以及企业家的智慧与大家分享,让众多的总经理在打理公司的过程中走得更轻松、更踏实。本书深刻地剖析了总经理打理公司所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和管理金律,给总经理们提供了最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最具实战性的200条经验锦囊妙计。融深刻的哲理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于一体,总经理们可以在畅快淋漓地饱览公司发展经典实例的同时,学会让公司精于竞争的提升之道,掌握令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顽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