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923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我不是“好”妈妈

我一直秉持这样一条信念:孩子就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孩子教育好了,就是我们对自己对家庭承担的最大的责任,同时也是对社会做出的最基本的贡献。

——题记

一个普通的家庭:而立之年的父亲赶上了国企职工集体下岗,母亲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一个普通的家长:因“三心(放心、省心、开心)二意(诚意、天意)”带孩子而孩子却蓬勃生长常被人称为“歪打正着”的“芋头娘”;

一个普通的孩子:与天下千千万万个孩子一样自然降生、自由生长、自主发展。(三自育儿经)

一份普通的生活:清晨,母亲与孩子一起挤公交,父亲做着小生意;傍晚,一家人围在一起共进晚餐,饭后到浏阳河边散步、周末去岳麓山爬山……日子虽然平淡,却也惬意快乐!

然而这种平淡和诗意的生活却因女儿的离开而有所缺失:2009年9月,初中毕业的女儿以意想不到却又是意料之中的优秀表现被新加坡政府录取为全额奖学金学生,小小年纪就带着期待和向往登上了赴异国他乡求学的飞机,与我们长期别离了……

图1 女儿在签约会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图2 全家和新加坡丹绒加东女校校长合影。

那一年同时被推荐参加考试的四大名校学生共有80名,最后录取的男女学生才各6名,考试的科目为数学(以逻辑推理题为主)、外语(笔试的阅读、作文及面试的口语)和智商测试题,全部由新方出题在通城大酒店全封闭测试,时间两个整天,第一天测试完后我们问女儿怎么样,女儿有点遗憾地说:“一般,20分钟要做60道智商题,我还有几个没做完。”一分钟做3道,基本上没有思考的余地了。但听女儿说“一般”,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女儿对自己要求很高,每次考完试都是说一般,结果却还可以。后来我们了解大家都没做完,他们可能是想在同样的时间、都不能做完的情况下,看谁的正确率高、速度快,他们其实是在选拔真正的优秀者啊!第二天下午所有的测试都完后有两个小时等待的时间,我们打电话给女儿问她在哪里,她说在旁边的图书馆看书,“其他同学呢?”“有的回去了。”女儿可能对自己比较有把握,一个人在静静地等待,我们考虑到考试是女儿自己的事,也都没有去送考,都是女儿自己一个人来去。下午5点多了,还没消息,我们又忍不住给女儿打个电话,关机!难道是女儿不好意思说没考上?我们也很焦急和纳闷。又过了一个小时,对话终于打通了,“录取了!刚才在开会交代注意事项。”女儿平静地说,真佩服她沉得住气。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既感到意外:因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女儿根本就没怎么认真复习过,只是找了一个口语外教练习了几天而已,又觉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女儿这几项都应该算是强项。后来我们分析发现,所谓的测试重点可能就是那60道智商题。

思念如抽丝。

女儿走后,我仍习惯性地6点20起床,做早餐,女儿床上的被子也还放着,但仍旧不能填补心里的空洞,我开始搜寻一切能找到女儿成长足迹的影子:女儿从一岁多开始的涂鸦、女儿的一句话作文、女儿的周岁手脚印……我一件一件将之扫描、打印,光画作就有1千多张,作文也有15万多字,从那些稚拙的线条和文字里看着女儿从一棵小苗慢慢长成一棵树,便萌发将女儿的成长经历写出来的念头。

其实,女儿是自己长成一棵树的。

作为母亲,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妈妈,常被人笑称为“芋头娘”,就是那种不怎么管小孩的人,女儿感冒了,也不给打针吃药,过几天感冒就自己好了;上学前的衣服几乎没买过新的,都是朋友、同事、亲戚家的小孩穿过的;吃饭时间到了,却没见着人;父母都出差了,7岁不到的女儿一个人在家用微波炉热饭吃;7岁多随我到北京出差时因要开会,女儿一个人游北京城;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女儿却连学校规定的补课都没去……然而就是这样的“芋头娘”经常被人有点羡慕地形容为“歪打正着”:女儿虽然没人“管”,各方面却都很优秀——身体健康(中学生校运会女子实心球第一名、学校篮球队队长)、品行端良(经常自愿参加营盘街社区环保队活动)、成绩优异(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学校年级前2%、中考6A生、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英语口语很好、还学习了日语过了二级),更重要的是女儿自立能力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自己一个人坐公交车回家)、学习向来不需父母督促、自己的生活也管理得井井有条、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比较有主见、较少受外界的影响、有着健康快乐的精神特质。

殊不知,我的所谓“歪打正着”,其实是建立在阅读各国先进教育理念基础上的,这种教育理念可能和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或相反,我始终认为在孩子的成长中,能考到好成绩固然很好,但第一名只有一个,高分数、好成绩并不代表一切。事实上,一些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问题常常被我们忽略,它们才是孩子未来的保障。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而我这个“芋头娘”看似不管,实则是集几大教育观于一体,秉持“让女儿自由行走”的“歪打正着”育儿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台湾诗人非马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打开笼门

让鸟儿飞走

把自由还给

鸟笼

打开笼门,飞走的鸟儿获得了自由,然而全诗的点睛之处在于,鸟儿获得自由的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

我从女儿刚学走路开始就让她自己独立行走,从不给她学步车,让她一步步地会爬、会走、会跳,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其实,孩子开始学习走路,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孩子渴望脱离大人的摆布,使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这世界,以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这不仅是孩子天天心里想把自己“变成”大人的一种向往,也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在力量。“独立”既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目标——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就具有发展生命的能力,也是孩子成长的必备条件——代表各项生理心理功能上的成熟。例如:能自己走路,能自由呼吸……更是一种大人对小孩的态度,即“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虽然开始可能会很慢很蠢,但那是一项神圣的工作!孩子正在学习呢!比如孩子系鞋带的动作很慢,母亲忍不住抢过来帮他系,这种行为其实很残忍,因为你不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而且,也剥夺了他的自尊。现在有的父母对子女呵护得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对孩子将来的规划越来越多,甚至日常生活都要严加管理,时时刻刻地看管、监视和提防,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这使得父母自己耗尽时间、心机和精力。“囚禁”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失去了自由。然而,结果却与愿望不相符。笼子里的鸟儿——孩子感叹:好没自由!父母这只鸟笼也概叹:活着真累啊!

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放手不管。父母如果什么事都撒手不管,给予孩子太多自由,效果并不一定很好。在给孩子自由的理念支持下,我采用的是“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政策——“有保护地放养”,既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追踪保护;既不是放任自流,又不是管得面面俱到。“有保护地放养”要求父母不断地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心态和能力,比如女儿在上学的第一天我到学校去接她回单位吃饭,边走边教她识路,怎么跟着大人一起过马路等,还告诉她以后妈妈不会去接她了,第二天,我还是不放心,等她放学后我悄悄跟在她后面,只见女儿和楼上姐姐一起有说有笑地走着,过马路时知道先左看,再右看,我这就放心了,等女儿回来后我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夸女儿真能干,能自己走回来了。以后再也没有去接送过她,放学回家也是自己一个人坐公共汽车(上学是和我一起走的)。那时女儿刚刚6岁。把孩子“放养”,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就得培养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及一个为自己生存负责的观念。要让孩子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才能达到目标。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应该尽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父母只是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向孩子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思路,但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结果。

给孩子自由并不是说孩子可以不遵守社会规则,随心所欲做任何事。孩子只有懂得让规则变成习惯,就不觉得是难忍的束缚,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由。帮助孩子独立的要诀,除“放手”之外,还应该有“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打开笼门,把自由还给“鸟儿”和“鸟笼”,也许当你打开笼门,鸟儿反倒愿意回来了。因为敞开的鸟笼已不是牢房,而成了一个温暖的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自认为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妈妈。

现在想想,曾被人“讥笑”的“歪打正着”育儿经其实是通过阅读吸收了各国育儿专家和教育家的经验和思想的:

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一本书是日本育儿学最高权威内滕寿七郎先生的集育儿之大成的代表著作《育儿须知》,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集“放心”之大成,许多为育儿所困惑的妈妈们读了该书就放下心来了,我很庆幸自己是其中的一个,我给自己定义为“三心(放心、省心、开心)妈妈”其实是受此书的影响。该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于1992年在大陆出版,它代表着目前日本育儿学的最高水平。阐述了妊娠时应注意的问题、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怎样使婴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各年龄层的育儿问题、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等等。准爸爸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孕期,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既期待又有点畏惧,是该书让我带着育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那么幼小的生命沟通。内滕寿七郎先生本身就是一名儿科医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体会,书中许多观点是一般儿科医生注意不到的问题。正是在这些大师的启迪和指点下,我尝试在女儿身上运用这些与众不同的育儿原理和良策妙方,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以致使人误认为我对女儿的教育是“歪打正着”,我很幸运女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阅读了此书。我应该永远感谢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由他们所传播的教育思想,最终会培养出无数个中国优秀儿童……我根本想不到,女儿也会是其中幸运的一个。我认为阅读这本书以后,父母可以少受烦恼。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这本书是父母幸福的源泉,更是儿童幸福的源泉。

其二是卢梭的《爱弥儿》。卢梭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我曾在学生时代读过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后来在湖南师大进修期间老师跟我们推荐了卢梭的另一部重要著作《爱弥儿》。那一年女儿刚刚出生。这本书写于1757年,在此书中,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对我的影响很深。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按照孩子的本性及其发展规律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从而培养身心健康、自食其力、心地善良的自然人。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我很庆幸从女儿出生开始就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教育观对她进行培养了。

书中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但我认为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因此我在女儿身上实施的是每个年龄段有所侧重的“生-生命、心-心灵、灵-灵魂”整体成长的全面教育观。

第三本对我有重要影响的书是20世纪英国声誉最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该书写于1926年。书中罗素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活力、勇敢、敏感以及智慧,主张教育通过培养和发展人类普遍需要的素质或普遍价值来实现理想的社会。阅读该书时是2000年,女儿正好上一年级,轰轰烈烈的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也正好启动。受此影响,我始终孜孜以求的是与“生命”、“成长”、“美好”、“快乐”、“幸福”相联系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断地在我的内心传承——既受我自己内心的鼓舞,又源源不断地鼓舞女儿;我希望女儿在生活中快乐而明智,对外部世界有兴趣;能克服种种阻力、蒙蔽,树立独立性,成就美好生活;具有同情心,树立生命意识;发展好奇心,形成真正的智慧,养成“观察的习惯、良好的自信心、耐心、勤勉”以及“虚心”、“勇敢”等品质;我尝试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对女儿的身体、感情和智力实施全面教育,在“自由、快乐的生命体验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予女儿个人发展的自由,关注女儿的生命成长状态,使女儿很好地养成这些品质,充分挖掘女儿的潜能。

十年后,事实证明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女儿内心充满着“生命、希望和喜悦”。

柏拉图曾经在他的《理想国》中对他心目中的未来的理想国家有过全面的描绘。在他所勾勒的那个理想国中,“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这一见解实在高明。我并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只是一个有10年教师经历和10多年教研员经历的普通教育工作者,但我热爱教育,从女儿在肚子里开始就将这个新生命当做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虽提不出什么独到的教育见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真知灼见”,但通过与大师的心灵对话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与反思我仍认为,“纸上的分数固然重要,但灵动的生命更重要。”这一理念永远都不会过时。在当下这个“以分数论成败”的体制下如果还能坚持一点体制外的东西,比如坚持以“维系和呵护生命、张扬和拓展生命、热爱和享受生命”为核心理念、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为成长纽带,以“生命科学、艺术文化、个性精神”为成长主线,围绕“生命意识、心理健康、身心发展、艺术成长、平等博爱、社会秩序、人际交往、多元文化、绿色生活”等生命成长主题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无疑对孩子的一生有好处,同样对提高孩子的成绩也不无裨益。

如果人人如此,那“天国”就要实现了。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快乐、幸福。

同类推荐
  •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运用、
  • 基础教育体制创新:杭州下城区的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体制创新:杭州下城区的实践研究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教育体制创新的背景及若干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从区域组织重组与效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与效益分析、教师制度改革与专业化发展等六个方面阐述下城区教育体制创新的实践。
  •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本书以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旨趣,介绍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的发展,探讨高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分析教师专业和专业发展、学生群体的学习过程,进而阐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管理,力图有机整合高等教育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名著之旅——谋略之旅

    从书的内容看,《六韬》中对骑兵有详细的论述,而骑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到战国时才兴起。书中提到多种铁制兵器,而我国历史上铁器的应用也始于战国时期。再如,书中所提到的“将军”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而国君因为灾凶而避正殿以及将相分职等等也都是战国以后的事情,这也说明《六韬》不可能是殷周之际的作品。
热门推荐
  • 虎圣

    虎圣

    人力能胜天,那一只白虎呢?混沌决能改变他么?称霸人界、仙界、神界还有圣界之后,虎战,又该何去何从?(处女作~~~多支持啊~~~)
  • 残家

    残家

    屈诚缙在高中时代发现父亲有了外遇。为了挽回这个家,他做出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行动,但却弄巧成拙,反而加速毁灭了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父母离异成为他难以摆脱的心理阴影,时刻伴随着他的生活,左右着他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命运之无法容忍的挽歌

    命运之无法容忍的挽歌

    在圣杯战争的平行世界,第七次圣杯战争悄然开始,这里是位于华国名为逐鹿市的战场。为了夺取号称万能之釜的许愿器圣杯,从世界各地而来的七名魔术师和各自召唤出来的Servant以逐鹿市为战场开展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被召唤出来的英灵中有身为神明化身的国王,有征服万族的帝王,有称为大地之子的魔术师,有纵横战场的英雄......而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背负着绝望高唱挽歌的亡者,还是醒觉了本心为爱战斗的凡人?
  • Tfboys浅夏余味

    Tfboys浅夏余味

    还记得那个夏天吗,我和你相识的那个夏天。风是柔软的,阳光是温暖的,洋溢着浅浅的夏味啊!
  • 爆宠顽劣小王妃

    爆宠顽劣小王妃

    “自打我入府以来啊,就独得王爷恩宠,我跟王爷说,一定要雨露均沾~可是王爷他非是不听呀!就宠我!就宠我!就宠我!都把我宠到天上和太阳肩并肩了!”乔子凡面不红心不跳,面对横刀夺爱的小三三,不要动刀,不要动剑,她动动小嘴儿就能把人气到尼姑庵!此话传到王爷耳朵里,某王爷勾唇坏笑:“阿凡回来,该洞房了!”一年前,她是帝王亲赐的王妃,大婚之日却被他以衣代人娶进了门!一年后,面对穷追不舍的某王爷,她一边跑一边心惊肉跳的开口:“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某王爷眸光温柔,嗓音低沉魅惑:“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
  • 葛冰动物童话:角斗兽

    葛冰动物童话:角斗兽

    皮皮在一个废弃的小火车站里,遇到一只茶杯狗。它把皮皮领到一节车厢里面,在这里皮皮发现了一头怪兽,而这节车厢竟然是连接另外一个空间……角斗城的时空转换器,那里科技发达,都是猿人。时空转换器启动了。……皮皮都会经历哪些神秘的危险呢………
  • 显识论

    显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迷爱的森林

    迷爱的森林

    七年之痒,男友的再三背叛,让她结束了那段曾经刻骨铭心的恋情。自此,钱婧蓝只爱钱,不信了真爱。初恋女友的离弃,让他的人生失去了爱情的动力。自此,高翊轩成了酒吧的常客,one-night-stand的拥护者。于是,两个不信了爱情的人,选择用‘只做不爱’的方式来温暖彼此空虚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