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这时,在空中觅食的老鹰看见了这条响尾蛇,接着,便以闪电般的速度俯冲了下来。当这条响尾蛇蛇头发现敌情时,马上想逃走,可是蛇尾还缠在树杈上呢!就这样,这条蛇没来得及逃走,便成了老鹰口中的美食。
虽然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但蛇头和蛇尾因为争功引起争吵,并导致两败俱伤的下场,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即对责任的推脱,就是对感恩最大的漠视。
在小事上落实责任
在一次攀峰比赛上,一位勇者发誓要排除万难攀登成功。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出发了,然而,不到中途,他却辜负了大家的希望,放弃了。
回到地面,人们不解地问他原因时,所有人都震惊了——致使他放弃的原因竟是鞋中的一粒沙子!
之前,在数次长途跋涉中,恶劣的气候没有使他退缩;陡峭的山势没能阻碍他前进;难耐的孤寂没有磨去他坚定的信念;噬人的疲惫也没有使他畏惧……但那天攀登前,他的鞋里落入了一粒沙子。原本他有时间和机会把那粒沙子从鞋里倒出来的,可是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在我们这位勇士的眼中,这粒沙子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比起勇士的雄心壮志,一粒沙子的存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他越走下去那粒沙子越是磨脚,最后到了每走一步都伴随着锥心刺骨的疼痛的地步!这时,他才意识到这粒沙子的厉害。于是,他停下脚步准备清除沙粒,但惊异地发现脚早已被磨出了血泡!沙粒虽然被清除出去了,可是脚上的伤口却因感染而化脓。
最后,除了放弃,他别无选择。
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从不会忽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因为他明白:细节往往是制胜的关键,他希望能将每件事做到最好。
同窗不只是玩伴
从前,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是一对好朋友。后来,小男孩因为输血感染上了艾滋病,同伴们都远离了他,只有小女孩依然陪伴在他的身边。
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孩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有一个大城市的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她兴奋不已。于是,她带着男孩悄悄地踏上了去往那个城市的路。
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男孩的咳嗽多起来,从家里带来的药也快吃完了。这天夜里,男孩冷得直发抖,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女孩,他梦见200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女孩把自己的鞋塞到男孩的手上:“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我的臭鞋还在你手上,那么我肯定就在附近。”
两个人身上的钱差不多用完了,可离那个城市还很远。男孩的身体越来越弱,女孩不得不放弃计划,带着他又回到了家乡。女孩依旧常常去病房看男孩,他们有时还会玩装死游戏吓医生和护士。
有一天,他们又玩起装死的游戏。而这回,男孩却没有在医生为他摸脉时忽然睁开眼笑起来——他真的死了。
女孩抱着男孩的尸体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他找到治病的药。”
男孩的妈妈站在一旁泪如泉涌,她告诉女孩:“不,你找到了。你给了他一只鞋,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感到满足。”
学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同学,就是你成长路上一直陪伴你的人,让你在快乐时有人分享,孤单时不再害怕,迷茫时可以依靠。你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殿堂,慢慢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辈子的事情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师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的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刘绍棠先生所怀念的,正是他的小学老师。几十年后再次相见,早已成家立业的他在老师面前仍是学生身份,表达的仍是一如既往的尊敬。
感谢良师,教我做人
毛宇居是毛泽东在家乡念私塾时的一位老师。毛老师见毛泽东机敏过人,很是喜欢。
毛泽东也很敬重这位老师。1959年,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请韶山的老人吃饭,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
当毛泽东向他敬酒时,毛宇居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非常敬佩徐特立先生。1937年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表示尊敬和祝福。
更为难得的是,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老师,毛泽东也能正确对待,敬重有加。
张干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由于他维护旧的教育制度,引起学生不满,毛泽东带头发起了“驱张运动”,使张干不得不离开了学校。
解放初期,毛泽东了解张干离开学校后,没有在反动政府里做官,而是一直在其他学校教书。毛泽东在与朋友谈话时说,张干当时很年轻、很有能力,完全可以当上反动派的大官,他却老老实实教书,这说明他不错。
后来,毛泽东对张干从思想上和生活上都给予了热情的关怀和帮助。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历为的传统,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在老师面前都应该恭恭敬敬,他们的身份都是学生。
忍受朋友的不完美
花花是一个刚刚上大一的女孩子,第一次离家过集体生活,她很不习惯,尤其让她难以忍受的就是宿舍里的室友。
宿舍里一共四个人,花花觉得其中一个女孩穿衣服、买东西没有一点品位,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另外两个她也很看不惯:一个非常自私,只要求别人帮她做什么,很少替别人着想;另一个总是多管闲事,天天就像一个大妈一样,在别人的耳边唠唠叨叨。
因为花花对她的室友有偏见,所以,她们的相处并不和谐,经常闹一些小矛盾。终于有一天,花花觉得难以忍受了,就私下和管理人员说要换寝室。
第二学期,花花如愿以偿地换到了新的寝室。开始的时候她开心了很多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又发现问题了,上铺的女孩不爱干净,旁边的女孩不会说话,总是惹人生气。结果,在一个女孩持续两周没有做值日之后,花花又一次提出调换寝室。
经过反复几次的折腾,花花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令她满意的室友,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
大四的时候,她又一次提出换寝室的要求,但是很多学姐学妹都知道了她的“光荣事迹”,没有人愿意接受她。提起她,管理人员也很头疼。
美丽的四年时光就在花花的不断“乔迁”中流走了,等到毕业的时候,花花才悲哀地发现,原来她的身边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此时的她不得不独自一人遗憾地离开大学校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必须明白这个道理。完美并不存在,在生活中,朋友身上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很正常的,说不定这些缺点你也有。你需要用一颗宽容和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