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53000000014

第14章 灵感

本文提示

本文对灵感发生的原因、它的积累、转化、沉淀、灵感的激发、消失和再生等方面进行了试探。从而对灵感的不可知论观点进行了反辩。

人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某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疑难问题,因为某种原因,突然迎刃而解。对于这个迎刃而解时的感觉和思维,称之曰“灵感”。这是经验之谈,但究竟何谓“灵感”?关于灵感及其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尚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灵感和审美一样,是一种公认的、不需论证的客观存在,但同时又都是其在外延和内涵方面难以确定的命题。灵感的外延较之审美的外延广阔,所以它的内涵就较之狭窄。审美虽然现在也还有许多尚未取得一致的重大课题,但它已经拥有大批的美学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诸如鲍姆加通、黑格尔、笛卡尔、车尔尼雪夫斯基、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等,同时出现了大量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至少国际现代美学已经有了近150年的历史,我国的古典美学的实践和理论展现更可以追溯到晋代的顾恺之(346-407)。相比之下,灵感这位灵童,还被人们冷若冰霜置之一旁,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无人问津。

本文希冀对灵感的发生原因,它的转化、积累和沉淀,灵感的激发、消失和再生等方面试行探讨,同时,对灵感的不可知论认识提出反辩,以与同仁共勉。

当前,灵感的研究记录较为难觅,但它有几个不难理解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短暂性”,灵感都是在顷刻间发生、而且又在瞬间消失,具有白驹过隙的特点;第二,由灵感所产生的成果,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特点。无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自然科学领域抑或在实践上,或理论上都有数不胜数的例证;第三,在灵感运行过程中,思维格外清晰、条理格外分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类灵感”(类似灵感思维)思维中,有时也有思维清晰、条理分明的现象,但它不具成果的开拓性、创造性特征,这种思维属于思想集中或精力充沛的表现,它和灵感有着本质的区别;第四,具有客观性,同时又有辩证性特征。“客观性”是指灵感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注意:不是灵感本身的客观性)不是主观臆造的;而且存在的问题一定有解。“辩证性”是指灵感在进行时所表现的形式,即主观运作与客观内容的辩证性发展。不是灵感只靠自己本身就可解决问题。灵感的成果其所以具有创造性,正是潜含在这一部分之中。显然,在灵感运行时客观性和辩证性这两部分是高度统一、交织在一起的。第五,灵感是兴奋的宠儿。大量的灵感是在兴奋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也有在抑郁、悲观状态下的成功作品,但为数较少。对这种抑郁下的成功作品的思维,可以理解为“他类灵感”。第六,因为有了以上的一些特点,就衍生出另一个特点:灵感的不稳定性特征。

在下面的叙述中,将涉及这些特点。先谈灵感的发生。

谈及灵感,人们总会认为那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东西,由天而降,幻来影去,不可捉摸。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灵感是有它不可操控的一面,但也不是不可捉摸的缥缈影幻。笔者以为,灵感是可以认识的,虽然不可操控,但可培养,并促使它的降临。至于它能否常常伴随着你度过美好的时光,就要看你使下的气力、修得的仙功了。当然这里还有时间磨炼的需要。

灵感之所以在某时某地发生,有诸多的因素,可以简单归纳为显性的近因和隐性的远因两种。

近因即直接的起因,它是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可以体会得出来的思维,直接受到某种刺激而诱发。三杯浓酒下肚,一腔热血喷出;半曲快歌入耳,一首佳句出口;柳梢明日当空,腹中柔情似水。这个酒、曲、月都对灵感的激发来得直接。激发灵感的爆发,可能还有其他方式,但都以“直”为特征,所以,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暂此置笔,下文将和“灵感的激发”部分一并探讨。

灵感发生的另一个原因却容易被人们忽视,具有隐蔽性,这就是远因。它在灵感的发生过程中,起着背景性、根基性作用,也就是灵感发生的基础。一个物理学家的灵感,发生在物理学领域,诗人的灵感多发生在诗歌的国度。灵感不会发生在灵感人不熟悉的领域。领域对灵感起着控制作用,这个控制就是灵感的发生受其是否具有广阔、丰厚的专业知识的限制,这是灵感发生的基础。公元675年,王勃(650-676)赴南海探父,途中适逢滕王阁重建完工的宴会,王勃应邀出席。宴会交觞换觥,笔砚罗列,意气风发的王勃提笔道来,一口气写了774字的文章,这就是有名的《滕王阁序》。完成后,当即就引起轰动,至今仍照耀着我国千古文坛。这篇文章,借用骈文的形式,对仗用字,和谐遣情,一连用了40多个典故,既写实又夸张地描述了滕王阁所处的地势及其形制的华丽,也委婉地道出了个人的苦闷。朗朗上口,格外豪华。大量用典渲染和当场的庆典气氛十分协调,而巧妙的构思和华丽的辞藻是王勃灵感达到高潮的主观体现,可以说是滕王阁的物体存在和王勃丰厚的基础知识与智慧的灵感相结合而成就了这篇千古美文。

王勃在自己文思毫无准备的宴会上,纵横捭阖,凌空泼墨,全在他基础知识的广阔和深厚。基础性的远因对灵感的发生,较之临时受感官刺激对灵感激发的近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即使不是惟一的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广猎博取、充实知识是我们培育灵感的基本条件。

灵感一词的提出,始源于智力圈内理性思维的领域,而我们应注意另一个领域;在体力劳动中,同样存在灵感因素,为了区别,我们姑且称之为“悟感”。这种悟感渗透在劳动的全过程之中,在其中较高级的、带有智力因素的劳动中表现尤为明显。劳作反复操作之后,“巧”出现了,这是因为悟感的作用,也是灵感的萌芽。其所以称之为“悟感”,是因为它没有使用大量的、与本劳作有关的理论知识,也没有使用人们惯用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只是“熟后生巧”罢了,带有浓厚的感性色彩。比如学骑自行车,就有悟感潜在其中。这个“窍”就是“车子向哪边倒,车头就向哪边歪”,听起来不入辙,但客观上是这样。学骑的过程,就是掌握这个“窍”的过程。学会了,你问他“怎么学会的?”“为什么会了?”他不一定能答上来,这就是悟感的特征。悟感不同于灵感,首先它是感性的、自发的,其次它不必以广阔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盾;第三,它的成果不具发现性、创造性,只是劳作的重复。当然悟感和灵感也有许多共同点。悟感之中渗透着智力因素,车工、铣工、焊工都有不同分级,为什么?技术熟练程度不同,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生产的成品质量也不同,不待释言,“悟感”在其操作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悟感同灵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瞬时性,即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是心理特性的反映,不会因为操作的思想集中而有所改变,自然,产品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悟感属于初级的灵感,二者有一线灵犀的内在联系。都为创新欲望所驱使,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许多(不是全部)灵感的爆发常建立在悟感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实践的经验之上。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6?)在接任太史公(公元前108)之前就在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行走、研究、思考,为后来完成辉煌的《史记》作了感性、情感上的准备,当然也作了实践资料上的准备,只因本文是谈心理范畴的问题,不能多有所涉。公元726年,李白(701-762)离蜀东下,一直到742年入京前这段时间一直在徂徕(泰山南)、嵩山、剡中一带周游、考察;公元731年十九岁的杜甫(712-770)南下吴、越、即使应试(735)未中,也未阻止他736年继游齐、赵的实际。实际上,在长安十年困居期间也未中断他的实际考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正是这一时期体会的升华。被称为当代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设亭收事的《聊斋》以及《西厢记》等大都有类似的实践经历,他们可能采取这样那样的形式,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践”。

在人们具备了各种实践的经验和专业的理论基础之后,就进入了一个整理、思辨、归纳、演绎、重新认识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灵感爆发的集中时段。因为在这里,人们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经验知识中有许多矛盾、不足,也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这就要寻找其中的原因,要重新组合,重新认识,这就产生既有知识与智慧的碰撞,灵感正是碰撞的火花。杜甫写于748年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在无奈的感叹中回顾思索自己过去的历史,叙述了青年时代“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的自负,表白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回忆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辛酸,道致了对韦济的感激,也隐含着期望的落实,最终发生了“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悲鸣!这是灵感爆发的一鸣。从背景的分析上看,这首诗是诗人在去留矛盾的心境下写的,但从我们探讨灵感产生条件的角度上看,这是在总结、思索他的过去时与他自己智慧碰撞的火花,也可以说诗人在用总结过去,来为离京鸣理。

在叙述了显性近因的直接,隐性远因的基础、总结的思考这些灵感发生的因素之后,还有一个“天赋”的因素应该注意。天赋在灵感发生中位置不似近因、远因,思索这些因素来得重要,但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比如《咏鹅》一诗的作者骆宾王,作《咏鹅》时,年仅七岁;甘罗十二事秦相(吕不韦),《史记》有传;王弼(226-249)十多岁任尚书郎,《三国志》有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至理名言出自白居易(772-846)十六岁之笔。《三国演义》电视剧主题词作者杨慎(1488-1559)九岁时对客人提出“杨花乱飞,眼花错认雪花飞”的下联,脱口对出“竹影徐摇,身影误疑飞云过”的上联。凡此天赋,层出不穷。诗词的国度是灵感爆发的重要领域之一,而青少年在这一领域的才华以富于幻想,敢于想象见长;玲珑剔透,而带有缺少经验而又出奇制胜的特征;文思敏捷,也是一个特点。对对联极能考验人们的灵感,因为它具有现场观众拭目等待的挑战。是为天赋。

2008年12月26日《华商报》报导,九岁的印度小女孩M·拉维纳什利通过了国际“微软认证专家”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专家,打破了巴基斯坦小女孩“10岁专家”的记录。此事使人想起我国吴国桢教授。1923年20岁的吴国桢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教务长看到满脸稚气的吴国桢说道,“年轻人,你还没有成熟!”吴答:“先生,依照年龄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教务长听了后很高兴,立即录取。这些事例都说明青少年的灵感来得多么锐利!

成年人的灵感与青少年的不同,具有深沉,内容丰富,气势磅礴的特点。当然这与他们的丰富经历和广泛的阅历有关。少年巧,老年辣。内中都有天赋的因素。

为了使我们的灵感具有坚强的基础、智慧的灵巧和思考的火花,就必须进行长期的积累、观察、体会实际、更新时代观念、收集历史成果,对本专业的历史和现代结论尤应注意。灵感的发生,都有长期积累经验和积累知识的背景。晋初文学家左思(250-305),据晋书92卷记载,“勤学兼善”,为写《三都赋》,“门庭藩溷皆着纸,偶得一句,即使疏之。”“偶得一句”,即灵感的一句。“构思十年”,方始完成。张华(232-300)看到《三都赋》后,叹曰“班(固)张(衡)之流也”。优秀的成果,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浸透着知识积累的血汗。

在我们注重灵感产生基础的同时,也必须指出,那些临时突然出现的不期而遇的因素,对灵感的爆发所起的较为重要的引诱和激发作用。前面谈到灵感的发生的因素时,激发是条件之一的观点。李白的酒,鲁迅的烟,普希金的美女(龚察诺娃),石崇的钱;盛夏的荷叶,暮春的霭烟,残秋的枫叶,寒冬的雪毯,黄山的苍松,华山的巉岩……都是灵感的激发因素。抗战时期,于右任住在重庆市中区。某夏和郭沫若、复旦校长吴南轩在北碚议事。天气炎热,吴购西瓜解渴。于右任才思敏捷,笑道“游北温泉,吃西瓜,吴南轩作东”,要求郭的下联,郭沫若一时无着。其实,于右任本人也没有下联。事完返回,坐公共汽车,服务员喊道:“上清寺到了,请下车!”于右任立即说“到上清寺,请下车,于右任朝左”。以“上下左右”,对“东南西北”,十分工整,意趣盎然。一声平常的叫喊,一口普通的西瓜,立即引起了诗人的灵感,可谓点石成金。无独有偶,1953年钱三强(1913-1992)率中国科学考察团出国前开会,大家好不愉快!华罗庚(1910-1985)见到钱三强,脱口“三强韩赵魏”一句,隐喻中美苏三强。韩、赵、魏是公元前403年“三国分晋”后发展起来的战国七强中的三个。可下联没有,寂静了下来。一会儿,赵九章(1907-1968)(当代空间物理学家)来参加会议。华罗庚一见赵九章,立即说道“九章勾股弦”。“九章”指“九章算术”一书,该书是汉张苍,耿寿昌对公元前我国的算术经验总结。书中提出至今仍著名于世界的“勾三股四弦五”几何定理。勾股弦隐喻未来三强道路之曲折。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四个问题,一是华罗庚不仅数学史精通,而且中国历史也很精通,二是华罗庚的才华和天赋;三是气氛的欢快、愉悦,而我们的着眼点是第四,触景生情。三强,九章是激发华罗庚灵感的诱因,华罗庚的丰富知识是灵感的基础,韩、赵、魏、勾、股、弦是灵感的内容,可谓无懈可击。另一个例证是苏东坡与袁公济“踏雪寻梅”。袁见到茫茫大雪,说道“雪径人踪灭,请苏公猜谜,谜底是半句唐诗”;苏东坡尚在思考时,一群觅食山雀突然飞起,苏立即答到“鸟飞入高空,请袁公猜,谜底也是半句唐诗”,二人哈哈大笑!袁说,“不愧苏公才思敏捷”。原来他们的谜底合起来是杜甫的“一行白鹭上青天”,“鹭”字一人占一半,你的“一行白路”,我的“鸟上青天”。这里强调的是“突然性”,突然出现了飞雀,强调它对诗人灵感的激发因素。

灵感的发生与兴趣感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兴趣、责任感有浓有淡,淡处,轻风徐过;浓处,如饮酣醇,都影响着灵感的发生。如果兴趣和责任感一旦转为一个人的毕生为之努力的方向,他就可以为之付出生命。工人出身兵工专家吴运铎的一生就是一证。文化程度不到小学五年级的他,从工人成长为国家级兵工研究所所长,一生是在维修、制造兵器的无数灵感中渡过的,他也曾成为日本特工谋杀的对象,也在兵器实验中多次付出血的代价,可以说灵感陪伴着他的一生。灵感和兴趣是一对甜蜜的伴侣。

不能以为灵感是飘忽不定的云彩,来去无踪,它是可以转移,并可沉淀下来的。所谓转移、沉淀,就是对类同的事物,在多次出现灵感后,灵感的成果可由原来不稳定的出现,而逐步变成人们较稳定的成果。写字作画的人,经常迎接灵感。灵感到来时,写的某幅字,作的某组画确实非常好,灵感过去后再努力也写不出灵感来到时的字、画。这时,你就要对灵感的痕迹——作品去分析、寻找、总结这幅字(灵感的信息)“好”处何在?怎么写过来的?再按分析、总结出来的结论写下去。一、二、三百遍写下来,这些灵感时的字就慢慢地成为你的常手字——灵感转移了,沉淀了下来。这是一种“保存”灵感的方法。时下,有些人不去在寻找字的“好”处上下工夫,不去分析灵感成果的原因,一味提笔涂抹,这是得不到提高的。另一种转化、沉淀的方法是在古人的成果之中去寻找自己的灵感,这就是临帖、临画。古帖、古画中有无限的灵感信息。可以肯定,在临帖、临画的过程中,必然激起临摹者的灵感,这就可以如上所云,得以转化、沉淀下来。第三,制造、创造灵感的激发条件。除平常加强自己基础建设、接受必要的培训外,还可制作刺激条件。比如,当听到某段音乐时,能激起你的灵感,你就反复放这段音乐,在音乐激发下的某个时刻,灵感就会芳临。依赖灵感所产生的不稳定作品,经过多次重复就成为一个人的稳定艺技,稳定思维,此时就成为一个人的常识和稳定的技艺。

有一个客观证据,可以证明灵感转化沉淀的存在:普通的一位专业工作者,他经常对某些疑难问题,在发生灵感时而得到解决。而这些疑难,对专家来说,可就是常识了,这是二人沉淀知识不同的表现。当然,专家的常识不全是自己的灵感堆集,也有学来的知识。即使学来的知识中,也有灵感的记录,但在过去知识浅显阶段时,灵感肯定拜会过这位专家。此例也同时说明灵感是分层次的,悟感和灵感固然是两个较为明显的层次,即使在灵感内部也有级别区分,显然同一个专业里,专家们的灵感与普通人的灵感不是处在同一水平上。

灵感居于人们心理活动范畴。它的发生、发展、变化依赖于客观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尽管它对客观世界有能动的反作用,但终究不若客观存在有着独自的存在、运动、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说,灵感对客观现实有滞后性,但在某些具体事件,某些不同时间上,有着超前作用,而且较之一般的正常逻辑思维或形象思维更为超前。灵感成果的创造性,正是有超前性的体现。

灵感既然属于心理活动,就存在着两种可能,一种是正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种是不正确的,得出错误的结论。不是所有的灵感都会产生正确结论。托勒密和哥白尼都观察到太阳天天东出西没,他们都在寻找原因,托勒密说“太阳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的结论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完全相反的结论,他们当时都是一种假说。现代宇宙科学证明,托勒密的说法是错误的。也许有人怀疑这两个结论是否与灵感有关?我们认为,他们看到太阳东出西落的现象时,总得思索,不思索无以解释,更谈不上结论,只是托勒密的思索比较简单。思索的突破就是灵感的降临。思索的过程中蕴藏着灵感。

灵感不是永存的,但它又生生不息,就每次灵感而言,它是忽来忽去,而对一个人一生的灵感,它是不断变化的。童年、青年时的灵感,是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带有自发性、偶然性的特征。这时的创造性,表现“举一反三”上。而经过教育和生活积累的成年人灵感,就有按客观存在和发展去创造世界、揭示规律的特征,二者的灵感层次、级别不相同。可以说,随着年岁的增长,早年的灵感及其特征逐渐消失,而成熟人的灵感及其特征逐渐生长、发展和成熟。

纵观灵感,可以说灵感是不可创造的,但可以培养,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被动等待她的来临。

2007年完稿

2009年补充修改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广播电视学)》内容简介:1992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到电视台工作时的情景。那种好奇和自豪的神态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就在眼前,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对于人们都有一种神秘感,走进电视台,满眼都是一些专业设备,是在其它行业看不到的设备,而现在你再到电视台去看的话,除了一个演播室还有点神秘感以外,其他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你有奇异感了,因为电视台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就是你家里用的电脑。所以,作者在这本教材的扉页写道,“电视片制作——一种普及化了的大众传播工具”。
  •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主要的展现形式。印刷品设计和制作是平面设计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将设计思想通过印刷技术得以完美实现所必须掌握的必要基本专业技能。本书从印刷的历史,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以DM宣传单页、折页、宣传册、书籍装帧、包装模切品等印刷品设计项目案例作为实训练习,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了解印刷技术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懂得印前图文处理和印后加工的技术及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印刷技术再现设计效果的基本方法和工艺特征,能熟练地运用印刷媒体表达设计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印刷技术的完美表现。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 课外雅致生活-勃拉姆斯生平与作品鉴

    课外雅致生活-勃拉姆斯生平与作品鉴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好的时光在于你

    最好的时光在于你

    为了爱你,我义无反顾,为了救你,我身不由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从fate开始的无限之旅

    从fate开始的无限之旅

    生活在现代的,觉醒了魔眼的少年——第二天就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在那之后,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带有的,一直隐藏着的东西——解析并记录一切『神秘』的魔眼不知来源的各种术式连接着近乎无尽的魔力源。甚至,在机缘巧合下,他凭借魔眼获得了『亚瑟(旧剑)』的力量与记忆。就这样,他被卷入了fate系列的冬木市第五次圣杯战争。『圣杯战争』的最后,魔眼中隐藏的意识苏醒,告知了少年所有的一切——于是,他拥有了堪比『理想』的执着之物,少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探寻无数世界的旅途。
  • 全能魔法

    全能魔法

    西奥妮尝到了通晓各类介质魔法的甜头,便再也不能放手。然而,她又不敢将这件事告诉艾默里,为此内心饱受折磨。另一方面,有位曾被艾默里抓捕的血割者越狱了。他是否会前来向他二人复仇?西奥妮面临即将到来的魔法师资格考试,该如何一边准备考试,一边面对劲敌呢?她和艾默里的感情最终又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即将在《全能魔法》中揭晓。
  • 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任正非可以说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的楷模。本书深刻地分析了在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任正非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什么样的方法引导着华为的成长;分析了任正非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相信通过阅读本书,你不仅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而且将受益良多。"
  • 漫漫求道路

    漫漫求道路

    道,漫漫人生路吾独求。生,花花世界中吾遗世。
  • 佛说五蕴皆空经

    佛说五蕴皆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域征途

    星域征途

    未来某年,华国人发现并命名了“盘古星域”,星际大移民浪潮掀起。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在那片神奇广袤的大陆上仍然举步维艰,人类火种仿佛一吹即灭。两年前,怀揣梦想(脑子抽风)的习择参加志愿兵征召。两年后,习择因祸得福,一飞冲天!“我的征途在星域苍穹,拦路的管你两条腿还是四只手,通通贴到我军靴底下来!”
  •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胃肠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