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26700000016

第16章 弘一法师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5)

严格遵守净宗家风,老实念佛。持斋是吃素,不与众生结怨仇,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改恶修善,要由内心里去改。《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皆为印祖一生所提倡者。如何培德植福,依此而行,在生能消除业障,临终神志清楚,稳生安养。真心照教规去做,方不虚度此生,才是三宝弟子。

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世出世间一切法是无量因缘所生。法相中讲四缘,把无量无边的因缘归纳为四大类,即“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一切法无偶然而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熟读《了凡四训》即能真正认识因果。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遇到一点挫折即觉得冤枉,怨天尤人。应知人生恶多善少,故一生中违逆之事多,称心之事少。世间最重的业障所有经忏不能消的,念佛可以消掉。有人说:“我念佛不少年,何以业障消不掉?”这是念的不如法,第一心不真诚,第二念佛还夹杂,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单说明如下:

(一)因缘。这是二法相生成缘。如种稻,谷子是因,长成为稻是果。稻又可作为种子,因成果,果又成因,故又称为亲因缘。

(二)等无间缘。这是二法相让成缘,又称为次第缘。譬如排队买票,前人走一步,后边人跟一步,中间不可插队。此二者互相衔接必须相等,即同类之义,故称等无间缘。

(三)所缘缘。这是二法相待成缘。譬如娶妻之人称为丈夫,如其无妻,他就没有丈夫的资格。又如镜子前面有一件东西,镜中同时照见一件东西。若没有这件东西,镜中即无此件之相。此第一个缘字有攀缘之义,有能缘所缘,必先有所缘然后才有能缘,无所缘,能缘不起作用。

(四)增上缘。这是二法相助成缘。譬如单独一个稻种不能发芽生苗成稻,须有水土肥料日光灌溉帮助其生长,这些助缘谓之增上缘。

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垣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被烦恼缠绕的凡夫,假如没有贫穷疾病等苦,不见得是好去吃喝玩乐造罪业。苦人没有时间金钱,自然可以避免许多罪过。谁肯在得意时想到将来会堕落。得意时难免损人利己。俗语说:乐极生悲。视其损害他人的浅深接受果报,不只现世受报,死后堕落三途才是可悲。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我们学佛为什么得不到好处?工夫为什么不得力?即因为未由恭敬中求。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在课诵本或许多忏法中第一句是“一心恭敬”。一般人只是在口头上滑过而已,故毫无效果可言。内真诚则外恭敬,表里一如。佛法真实利益是消业障,业障一消,则烦恼、忧虑、牵挂、分别、妄想、乃至于身心疾病都没有了。增福慧,自己聪明伶俐,对人对事对物比过去看得清楚,一切作为做得很恰当,这是慧。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必须把业障消掉,障碍排除才行。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头。在《净土圣贤录》中读到张善和的往生记录,他过去生中修集善根非常深厚,到临终遇到善缘。但是这一生不幸作了一个屠夫,杀了不少牛。临命终时看见许多牛头人向他讨命债。果报现前,惟心志尚清楚,生大恐怖,大声呼救。恰好有一出家人路过其门,闻之,即燃一把香,令他急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念了几声之后,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了,他就走了。因为他的心真诚恳切,所以有这么大的效果。从此一公案亦可证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均能兑现。世间一切苦比不上三途,饿鬼畜生苦比不上地狱。《地藏本愿经》说,地狱之苦,说之不尽,如不往生西方,迟早地狱有分,不能不警惕,即使下品下生亦能证三不退。

末法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

善导大师讲,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如遇缘殊胜,即能上上品往生。我们今天的缘无比殊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如不能上三辈往生,真叫冤枉。现代的佛教典籍容易得到,《无量寿经》译本有五种,无人能遍读五种版本。《无量寿经》是会集,集五本之大成,比王龙舒、彭二林、魏源他们所会集的都圆满。此夏编会集本在台湾只印了三千余本,许多人未见过,道源老法师对五种译本未全读过,亦未见到夏编会集本。台中李老师九种本只见过五种,尚有四种未见过。今天我们把九种版本印成一册,此乃无比殊胜之缘。

现在我们所缺欠的是善根。善根是真正相信发愿,福德是真肯念佛。我的善根很薄,学佛之初不相信净土法门,老师虽然苦口相劝,我不好意思同他顶嘴而心里不服。后来经过研究《华严》《楞严》《大乘起信论》之后才相信净土是归宿。特别是《华严》,古德说,“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之导引”,这话说的一点不错。我劝人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要研究经论,有人还不相信,也不服气。他说:“法师叫我们不要研究经典,但是他自己曾经学了许多经典,他这是愚民政策。”其实他哪里晓得我的真意,我实在不愿意同学们再走我的冤枉路。我耗费了三四十年才回头,吃了亏上了当之后才找到这个法门。假如我老早听老师的话,一心专攻念佛法门,到今天无论走到哪里,人家会称呼我是阿弥陀佛。

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弘一法师在关房中摘录祖师大德的警句,用这一段文字作总结,意义非常深长。修行要各尽其分,根性利者可学教参禅,总不如念佛稳当,中下根性,学教参禅得益非常有限,不如老实念佛。出家人的本分是“远绍如来,近光大法”。在家人本分是“弘法利生,护持佛法”。僧团作到六和敬,佛菩萨必来护持。修行的态度无须要表现,工夫随其自然成就,无须与他人争胜,学愚,自觉一切不如人,自然不会贡高我慢,还要改过迁善,摄心念佛,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释德禅)

格言别录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

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自处超然,处入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以和气迎人,则乖渗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骼刻当矫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同类推荐
  • 观自在:星云说喻

    观自在:星云说喻

    本书是《人生的阶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二本书的合集。主要讲述了星云大师对个人修身,自我反省的一些主张与看法。星云大师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应对他人的行为言语,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一个审视与警醒。贤者深明包容的智慧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这番深入浅出的教导令人受益匪浅。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忘虚一梦

    忘虚一梦

    “别叫师姐,会分不清的。”“你又不是女子,让你干什么。”“别那么怂,挺直你的腰。”“胡说,小心暗算。”“我想群殴一个人。”“都说你很美,让你更有些许颜色也甚是不错。”
  • 凤求凰之引卿为妻

    凤求凰之引卿为妻

    穿越至此,就被他赠送‘白鱼’称号,算是他对她瞻仰后的敬意。流言蜚语,相传她暗慕他许久,求而不得,招数用尽。想她姚婴出自巫术世家,控蛊操痋,天赋异禀。驯化猛兽飞禽为己所用,岂会行那暗恋之事?都是想瞎了心,她也懒得解释。然而,那一直‘被暗恋’的人却不乐意了,“一直暗慕本公子却毫无行动,你得有表现,本公子才好配合啊。”也不知到底是谁在暗恋谁。***手段毒辣的古怪少女,孤高清傲的醉月公子。说好的暗慕呢?她不理、不问、不睬、不看,他恍若透明人。她只消看他一眼,他脑子里大戏唱起,连孩子名字都想好了!看他深情不覆的眼眸,若然回应,必引得天翻海啸,山崩川竭。***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双洁,双强,一生一世一双人)
  • 那些风和雨的漂泊

    那些风和雨的漂泊

    《那些风和雨的漂泊》一个忧郁者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回忆。文字很简单,故事却很真。这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黄金时代。(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平淡的日常小说又有几人能懂,或许这就是作者最独特的一面。后来重闻往事如耳边风不慌不乱。———魏十三
  • 隐婚夫妇,伯爵大人别太坏

    隐婚夫妇,伯爵大人别太坏

    “你、你要干嘛?”乔艾曼恐惧的看着步步逼近的男人。“造娃!”说完,不由分说的撤掉领带化身为狼扑倒某人……世人都知道夜伯爵心狠手辣,冷酷嗜血,却唯独对她百般无赖,宠之入骨……〔虐渣系列,两个萌娃,甜宠无虐一对一~〕
  • 丹药大亨

    丹药大亨

    落魄少年,偶得神奇炼丹术,从此开启逆袭人生,地下大佬,高官富贾,绝色美女,统统跪倒在白渺的牛仔裤旁,看着芸芸众生,白渺回首淡然说道,我只想低调生活。
  • 故事的始终

    故事的始终

    我......嫁给你......好吗?......抛弃二十七年的岁月,他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没有人知道,有时候,一个女人要用她的一生,来说这样一句简单的话......短篇小故事,全部在这篇小说里,欢迎收看于惜汐的故事生活。最初是在17k小说网创作的,现在搬到这里来发表,谢谢大家收看!
  • 仙神之上我无敌

    仙神之上我无敌

    这里没有花俏艳丽的魔法,也没有繁衍到巅峰的斗气,有的只是遍布天地之间的灵力……这是属于修炼者的世界!门卫王大龙每天做着同一匪夷所思的奇幻梦境,终于一朝穿越,来到这方修炼者为尊的世界。自此,王大龙展开他与众不同的道路:“我王大龙注定要成为仙神之上最强最无敌的存在,所以我身份尊贵,受不得半点委屈,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管你什么仙神妖魔鬼怪,不服就干!”
  • 青少年最想问的66个人生不等式

    青少年最想问的66个人生不等式

    本书采用辩证的手法,阐述生活中常见的66个人生不等式,这些不等式浓缩了人生百味,内容涉及人生各个方面,包括做人、做事、生活、说话等。
  • 御琴之绿绮

    御琴之绿绮

    二十年前,阿瑶之父与瞳笑之父御琴决斗,瞳笑之父趁对方眼疾打败之后痛下杀手毙命,夺走其阙月琴,后阿瑶之母月神创作出《柳怨》打败瞳笑父,杀其妻子,未料其幼子瞳笑存活。复仇之后月神战胜后带阿瑶隐居瑶琴岛,二十年之内无人挑战。二十年后,阿瑶十八成年,生日当天阿瑶与月神对御,成功通过御琴考验,月神让阿瑶进入大陆国度进行历练,并寻找神秘的上古琴谱。离渡之旁,柳絮纷飞,母女二人话别,阿瑶带领婢女剪秋踏上船坞,开始前往大陆寻找上古琴谱之旅……
  • 灭仙弑神

    灭仙弑神

    苏南,原是枫林宗一员无名之辈,他原本想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却不想六界纷争,将他卷入。从此,他走上了一条自强之路。灵兽,魔怪,仙道,凡间,每一个结界都被他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他不喜欢自己这样的状态,却又无奈,而且在这样的左右冲突中,他开始变得强大,变得复杂,最终攀上了气力与灵力结界的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