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5200000004

第4章 常识的立场(3)

语言并非根植于客观事物,而是根植于主体。现代汉语中的“分子”标记不同于其他形式标记,在它的背后,隐含着使用者对事物的政治判断,这种判断通过语言思维而表现出来,因而并不遵循语言学家GZipf所提出的经济原则,即对立中的无标记项是为了节值、省力。它所遵循的原则可以称作“帽子”原则,即取决于人们将事物分类的知识型,这是因为当代中国人的认知机制,是建立在一种政治心理学上的,由于阶级斗争的影响,那些人们在政治上力求疏远的事物往往被认为是异类的和可憎的,反映到语言上,就是通过“分子”标记来区分敌我。这使得人们一度谈“分子”而色变,产生出语言学上所说的“标记效应”。当一个人被称为“分子”时,他就不仅是一个“政治人”,被取消了一切个人的特征,而且还是一个政治上的“危险分子”,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可以说,历次运动都是一场打倒“分子”的运动。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福柯谱系理论的显现,话语创造现实,权力通过“分子”话语的生产、积累、转换和流通过程,制造出各种阶级敌人之类“知识的对象”,从而使权力得以在压迫/反抗的结构式中顺利运转。

今天,许多“分子”称谓已经消失,但新的“分子”仍在不断产生,如走私分子、黑社会分子、盗版分子、盗猎分子、偷渡分子、绑架分子、不法分子、极端分子、异议分子、恐怖分子等。看来“分子”作为“人”的一种代用词,是很难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只要一个人被认为是异类,他似乎就不配再被称作“人”。“分子”的称谓意味着剥夺他的人格。即使在严谨的法律用语中,“分子”也都用来指有罪的“人”。据一篇未署名文章指出,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仍有40条59处使用了“犯罪分子”,19条24处使用了“首要分子”这样的政治用语,而不是使用“犯罪人”这样的法律用语。《从理性思维谈刑法中的“分子”改“人”》,《内蒙古地方志》2003年第3期。也就是说,今天一个人在被判有罪之前,虽然已经被称为“犯罪嫌疑人”,承认了他的人格,但有罪的“人”仍然被称作“分子”。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还指出,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是不称“分子”的,而是称为犯罪的外国人、间谍、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只有中国人犯罪才被称为“分子”。给人的印象是,洋人即使犯罪,在人格上似乎也要高国人一等。由此可见,在“分子”话语的使用上,国人的思维方式还依然停留在旧的知识型中,没有多少本质性的突破。

在现代中国,指称人的“分子”属于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类型。这个话语的产生与衍化,折射出中国的百年历史。最初,当“人”成为“分子”时,我们的先辈原本是为了表达倡导民主、反对专制的国民国家意识,以争取国人的权利和责任,反映了群的主体性的觉醒。但随后它却被用来表达政党出现后日益增强的阶级意识,成为互相攻诘的政治称谓,最终并成为人的政治身份标记,凸现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可以说,20世纪中国人的解放是始于“分子”,也是终于“分子”。其间的教训是深刻的。它表明国家或阶级群体意识的强化,最终必然会侵犯个人的人格。就这个意义而言,也许在我们的话语中,只有当所有“分子”都重新变为“人”时,我们才能说真正恢复了人的权利和尊严。

鲁迅:一个反权力的离群者

在尼采的遗稿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看到:一个权威在说话——谁在说话?——你们可以宽恕人的傲慢,假如它是尽可能地抬高这种权威,以便在权威之下尽可能少地感觉到羞辱的话。因此——是上帝在说话!

人需要上帝作为绝对的法令,而不需要上诉法院作为“绝对权威”——或者说,如果人相信理性的权威,他就需要一种统一的形而上学,凭此权威才是合逻辑的。

假定对上帝的信仰消失了,那么这一问题便会重新出现:“谁在说话?”——我的回答不是出于形而上学,而是出于动物生理学:是牧人本能在说话。它想成为主人,因此它会说:“你应如何如何!”——它将从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评价个体,它仇恨离群者——它把对一切个体的恨都转移到离群者身上。汪民安等:《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页502。

从尼采的话中,可以看到是权威在说话,首先是上帝的权威,然后是牧人的权威。牧人的形象来自希伯来的拯救思想,代表了一种俗世的统治。在福柯看来,这种“牧人权力”就是现代各种社会规训机构,它们支配着话语的生产和传播,使个人“通过意识与自我认识而束缚于他自己的认同”路易斯·麦克尼:《福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页136。。福柯的理论似乎表明,话语都是某种机构或集体霸权的产物。在现代有关知识人的各种话语中,我们同样面临着“谁在说话”的问题。然而恰恰是在这里,我们听到的不仅有“牧人”的声音,还有“离群者”的声音。

说到知识人,不能不提到鲁迅的阐释。鲁迅一生中谈论知识人的文字不少,但大都是牵涉具体的人事,从总体上谈及知识人功能和特征的,恐怕就是那篇被记录者题为“关于知识阶级”的讲演了。1927年10月3日,鲁迅从广州移居上海,马不停蹄地应邀作了许多演讲,这篇讲演就是10月25日在上海劳动大学所作。开头即说:

“知识阶级”一辞是爱罗先珂(VEroshenko)七八年前讲演“知识阶级及其使命”时提出的,他骂俄国的知识阶级,也骂中国的知识阶级,中国人于是也骂起知识阶级来了;后来便要打倒知识阶级,再利害一点甚至于要杀知识阶级了。知识就仿佛是罪恶,但是一方面虽有人骂知识阶级;一方面却又有人以此自豪:这种情形是中国所特有的,所谓俄国的知识阶级,其实与中国的不同,俄国当革命以前,社会上还欢迎知识阶级。为什么要欢迎呢?因为他确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苦痛告诉大众。他为什么能把平民的苦痛说出来?因为他与平民接近,或自身就是平民。

这话头起得有点意思,谁在骂知识阶级?谁在以此自豪?大概当时在场的人是知道的。不过,说到“打倒知识阶级”,我们也许就未必清楚了。其中透露出某种历史的消息,那就是在这篇讲演中,鲁迅隔着时空,与现代中国另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毛泽东完成了一场对话。

话得从两年前说起。1925年12月1日,时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兼《政治周报》主编的毛泽东,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革命》半月刊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后又经《中国青年》于次年转载,广为传播。该文将中国社会阶级划分为五大类:大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包括买办阶级、大地主、官僚、军阀和反动派智识阶级,其中反动派智识阶级指买办银行工商业高等员司,军阀政府高等事务员,政客,一部分东西洋留学生,一部分大学校专门学校的教授、学生,大律师等,他们是“极端的反革命派”。中产阶级主要是高等知识者,包括华商银行工商业从业员,大部分东西洋留学生,大部分大学校专门学校教授、学生和小律师等,其右翼邻于反革命,左翼是半反革命。小资产阶级包括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级,其中小知识阶级指小员司、小事务员、中学学生及中小学教员、小律师等,其中富裕人员都属于半反革命。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知识人都被划成了反革命或半反革命。尽管此文于1951年收入《毛泽东选集》时,以上内容全被删改,但毛泽东当时对知识人整体的看法,却为后来几十年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这篇文章在当时就激起很大反响,北伐军中部分人提出“打倒智识阶级”的口号,并在湘粤一带的墙上四处贴出标语,一时间引起知识界的传言和恐慌。时任《政治周报》编辑的共产党员李春涛随即在该刊发表《杀尽智识阶级的是谁?》,支持毛的观点,指出每个知识人都必须参加农工运动,若他们“开倒车去和军阀买办阶级土豪劣绅帮忙”,那就是甘愿为其殉葬,等于是被反动派所杀。一场争论由此爆发。1926年6月,《现代评论》首先发表牛荣声《开倒车》一文,认为假如把知识阶级打倒,这世界就不成其为世界了。1927年1月,该刊又发表张奚若《今日中国之所谓智识阶级》,继续予以辩驳,认为不存在一个具有“共同物质利益及共同物质人生观”的智识阶级,用不着张皇其辞地去打倒他。但该刊标榜自由主义观点,也发表相反意见,同年2月,该刊发表宇文《打倒智识阶级》,却主张把那些有闲的知识者送到疯人院、闲人院去,“使他们不至太贫困,不再打扰我们”。同年9月,《一般》杂志发表心如《从打倒智识阶级口号中所认识到的》,则认为今后的知识者必须民众化、劳动化,让他们“没有什么臭架子可摆”。直到1927年1月,梁启超在《给孩子们书》中还说:“现在南方只是工人世界,知识阶级四个字已成为反革命的代名词。”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鲁迅是否十分清楚,无从考知。但时在北京的鲁迅是看到了牛荣声的文章,并在1926年7月1日《马上支日记》里记录了这件事:“我对于报章,向来就不是博览家,然而这半年来,已经很遇见了些铭心绝品。远之,则如段祺瑞执政的《二感篇》,张之江督办的《整顿学风电》,陈源教授的《闲话》;近之,则如丁文江督办(?)的自称‘书呆子’演说,胡适之博士的英国庚款答问,牛荣声先生的‘开倒车’论(见《现代评论》七十八期),孙传芳督军的与刘海粟先生论美术书。但这些比起赤化源流考来,却又相去不可以道里计。”牛荣声此人寂寂无名,鲁迅将他夹在一堆政客名流中,语带讥诮,可见鲁迅是很反感他的言论的,并且可能还读过这方面的争论文章,所以在上海的演讲中才会拿此事来开头。

毛泽东与鲁迅从未谋过面,但两人之间却似乎有着一种奇特的关系。他们一个是从湖南韶山冲走出来的小知识者,一个是出身江浙没落士大夫家庭的大知识者。历史把两人置于同一时代,注定要让后人对他们的关系议论纷纷。余英时先生曾说,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否定意识的化身,其实鲁迅何尝不是如此,甚至更有资格当此称谓。毛一生于知识人中独独佩服鲁迅,早在《新民主主义论》里他就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在晚年他还说起:“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毛在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时,可能会回想起当年在北大受的屈辱,而鲁迅在谈知识阶级时,无疑也会联想起旧垒中各色人等的面孔。问题在于,要发现他们对知识人的某些共同看法,也许是容易的,但在一个更高的精神维度上,他们的心果真是相通的吗?

这里,得先澄清一个事实。关于“知识阶级”一词的来源,鲁迅的说法有误,爱罗先珂的演讲是在1922年,而这个词最早则是出现于五四前夕,有李大钊的《青年与乡村》可以作证:“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见《晨报》1919年2月20—23日。中国的民粹主义也是由此而发端,章太炎曾说:“自教育界发起智识阶级名称以后,隐然有城市乡村之分。”见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下),中华书局,1979年,页823。指的便是这件事。不过,鲁迅对此词本义的了解却是准确的,这个称谓原是指19世纪一批受过西方教育、反体制的俄罗斯平民知识人,他们最著名的主张就是“到民间去”。中国教育界引进这个俄文词,也就引进了俄国的民粹主义,当时知识人的目的,仍是在传播“现代的新文明”,以壮大民主与科学的影响。朱自清后来曾指出:“等到民国成立,理论上人民是主人,事实上是军阀争权。这时代的教员和学生意识着自己的主人身份,游离了统治的军阀;他们是在野,可是由于军阀政治的腐败,却渐渐获得了一种领导的地位。他们虽然还不能和民众打成一片,但是已经在渐渐的接近民众。五四运动划出了一个新时代。自由主义建筑在自由职业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教员是自由职业者,不是官,也不是候补的官。学生也可以选择多元的职业,不是只有做官一路。他们于是从统治阶级独立,不再是‘士’或所谓‘读书人’,而变成了‘知识分子’,集体的就是‘知识阶级’。”朱自清:《论气节》,载《知识与生活》第2期,1947年5月1日。可以说,现代知识人话语的产生,是当时学界中人借着十月革命的波及,向俄国寻来一种主体性的结果。而其中羼杂的民粹话语,也预设了后来知识人分化的因素。

五四以后,新文化人发生分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知识人话语。一部分自由主义者坚持主体性的诉求,主张通过知识人的参政议政,进行自上而下的宪政改良。1922年5月,胡适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代表自由主义知识人,提倡好政府主义,胡适后来所说“在变态的社会之中,没有可以代表民意的正式机关,那时代干预政治和主持正谊的责任必定落在智识阶级的肩膊上”《这一周》(短评),1923年1月。,可说是代表了这一派的观点。另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则认为,“知识阶级”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他们必须依附民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中共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申明,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对他们来说,知识者只是附属于各阶级的一个客体。1922年9月,中共旅欧支部在《少年》2号上发表《胡适等之政治主张与我们》,指斥“知识阶级历来是资本阶级的附庸”,而“共产党是劳动阶级的代表”。同一时期,国内的毛泽东、瞿秋白等人也都认为,胡适他们代表的“知识阶级”是“非革命的民主派”(毛泽东《外力、军阀与革命》),他们“智识阶级始终只是社会的喉舌,无论如何做不到主体”(瞿秋白《政治运动与智识阶级》)。在组织的话语中,知识阶级完全成为一个“他者”。于是,在20年代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左派知识人写文章贬斥知识阶级,自由主义知识人却以此自豪。毛的文章就是产生于这种思想背景。

同类推荐
  • 文论:文学评论经典

    文论:文学评论经典

    本书分为文学理论论著、诗词理论论著等两个部分,内容包括:《政治与文化论著——典论》、《第一部文学论著——文赋》、《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等。
  •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世间最浪漫的事都是免费的

    两个人在一起,相爱容易相处难,当激情褪去,怎样留住爱情与浪漫?长久的爱情,要的不是惊天动地、海誓山盟,而是柴米油盐点滴生活里的用心。用创意把两个人的平淡生活点石成金,让生活处处有惊喜:一起收集自然,收藏生活的点滴的美好;一起制作手工:首饰、瓷器、布偶、爱的礼物;一起养宠物,照顾它,给它爱;一起做个吃货,吃遍天下美食;一起去旅行,手牵手走遍各个角落;一起拍照,发现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美丽......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浪漫,好美妙的一个词语。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想当然地将浪漫理解为男女间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纯洁情感。而只有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才明白浪漫不止于男女之情,其实它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人生情怀。
  •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本书内容包括:民间组织与公共突发事件、SARS期间的中国NGO、农村公共卫生中的NGO、社会性别与社区健康促进等。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纯粹倾听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纯粹倾听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末日冲霄

    末日冲霄

    强族林立,一个没落的世家,一名不起眼的少年。如何凭借自己不屈的意志一步一步走向巅峰,俯视众生。
  • 胎咒

    胎咒

    在酒店值班遇上女鬼,不得已回去找能通灵的表妹,却被舅妈设计几乎丢了小命,一直在我身边出现的神秘人解救了我,还告诉我,其实我是个怪物,我身上种着胎咒,克死了身边的所有人,我是所有灾难的源头。他说,遇初,跟我吧,我不怕被你克。
  • 我不知你如此喜欢我

    我不知你如此喜欢我

    初九觉得林弋有可能是上天派来拯救她的贵人!林弋“良人!笨”初九“好白菜是不是让我给拱了?”林弋“……”
  • 明朝小和尚

    明朝小和尚

    一颗救人心,两手杀人剑重生之后成了一个小和尚唯一的苦恼就是不是生在大唐佛法盛行的时代这也就罢了,谁知道和尚都当不好只好转行做起了大买卖不能打家劫舍,不能偷人偷东西那只好偷心做大官人家说不负如来不负卿但是在他看来却是宁负如来不负卿
  • 金乌藏了个蛟

    金乌藏了个蛟

    他乃是天帝第九个儿子,真身为三足金乌,是掌管日升日落的六界第一上神玄琞,却对远古妖神蛟龙一族唯一的遗珠云瑶动了情,谁知那云谣犯了大错被罚抽去龙筋流放虚无之境直至灰飞烟灭,玄琞私自救下她一抹魂魄置于苍灵山中经日月天地灵气滋养千年重新出世,而后玄琞将她带到身边囚于他的仙府之中......这一世他们的故事将会是如何,且听我好好道来。
  • 盛世惊鸾:诡王毒宠医妃

    盛世惊鸾:诡王毒宠医妃

    雨夜黄昏,安府满门遇害,她仓皇而逃……为报家仇,她隐姓埋名。一根银针,她成为当今圣上亲封的‘妙医娘子’。…洞中偶遇,他对她一见倾心,几度背弃父命救她于危难。诡谲面纱之下,他究竟是何种身份?…倍受圣宠的九殿下、举世无双的凤千魅、看似玩世不恭的燕国侯三公子,谁才是她的命中良人?…且看妙医娘子如何一根银针谋盛世,报家仇,觅良缘,一世惊鸾一世锦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乱世妖娆之异能皇妃

    乱世妖娆之异能皇妃

    史上最蛋疼的穿越,莫过于我们伟大的女主掉进下水道里穿越了...她是21世纪顶级异能师,一出生便携带超强异能,世人视她为异类!被家人遗弃,孤独的活了下来!他是冥界阎君,掌管世人生死,唯独掌管不了她的生死,他许诺她未来,她说人鬼殊途...他是龙水国身受皇帝喜爱的王爷,将来的帝位十有八九非他莫属!他不惜一切要她,只因为知道她与众不同,想要占为己有...他是龙水国皇帝痛恨的傀儡太子,世人皆知他是废材,她助他破离奇大案,他为她绾三千青丝,他用生命来承诺她的一生,她却不能接受,她有不死之躯,他没有,和他在一起,只能换来生生世世的等待...群号:175053481
  • 女帝的养成

    女帝的养成

    女尊王朝,是否是世外桃源?一朝穿越,是因为被饭呛死?三个哥哥,世事艰难,是好是坏?先为苍生,后为情爱,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世人皆向往的世界,家世,才华,样貌,是悲是喜?是忧是乐?我,萧子悦都要走一遭,闯出我的一片天,守护我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