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4800000054

第54章 质疑理性、反讽自我(1)

——张爱玲《传奇》与奇幻小说现代性本文曾在1997年10月纽约宾汉顿大学举行的美国东部亚洲年会上宣读,得益于耿德华(EdwardGunn)教授足资启发的讲评。此中文译改稿又得到《中外文学》两位匿名学者的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一、图解《传奇》:奇幻文类与“问题化”语言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1946年增订本的封面,令人好奇。作者解释:

封面是请炎樱设计的。借用了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图,画着个女人幽幽地在那里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妈,抱着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幕。可是栏杆外,很突兀地,有个比例不对的人形,像鬼魂出现似的,那是现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窥视。如果这画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我希望造成的气氛。张爱玲著,陈子善编:《沉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页22。

《传奇》1946年增订本封面

一种诡异“气氛”弥漫此图。一个古典时代的闺房,让婢女在一旁怀抱小儿,妇人自己在玩骨牌,神情专注自得。贵妇的背后,图的右方,一个现代女子倚在栏杆上,从外面探身入房,俯视着内景。但这个现代女子仅用数笔线条勾出其半身的外形,脸上一片空白,和古典图像细致的写实风格恰成对照,身体也不成比例。于是整个画面有趣而怪诞,弥漫着不安。

“传奇”作为一种文类,从唐代小说到明清戏剧,雅俗文学两方面都源远流长,内容包涵神怪世界、英雄业绩到日常男女的罗曼史。引起的问题是《传奇》与传统的“传奇”文类是怎样的关系?张氏自己并未明言,在1954年皇冠版《张爱玲小说集·自序》中说:“这里的故事,从某一个角度看来,可以说是传奇,其实像这一类的事也多得很。”张爱玲:《张爱玲小说集》(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68),页3。这表述也颇含糊,但“某一个角度”则是文类的“角度”,“传奇”照一般的理解是无“奇”不有,然而“像这一类的事也多得很”,又表示无非是日常男女的啼笑因缘。看来张氏以“传奇”命名多属循俗之举,却在文类的意义上有所保留,这从其他地方可得到印证。凡她提到“传奇性”或“传奇化”时,一般指“爱恨交织的故事”,具戏剧性效果张爱玲:《谈跳舞》,《流言》(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91),页196。,但又嫌之不足,如批评张恨水的社会言情小说“格调较低”,“一创作就容易‘三底门答尔’(sentimental),传奇化,幻想力跳不出这圈子去”张爱玲:《谈看书》,《张看》(台北:皇冠出版公司,1997),页188。。另一方面说到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太欠传奇化”,肯定这部文学杰作的好处是不煽情、高格调,但不够通俗及戏剧化,因此流传不广,含有惋惜之意。《忆胡适之》,《张看》,页152。这些说法互相补充,蕴涵着她的书写策略:“要低级趣味,非得从里面打出来”,即读者“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此外再多给他们一点别的”。《论写作》,《张看》,页236。因此以“传奇”命名,套用了一个文学熟语,好似坊间的流行小说。的确她的小说首先是讲故事,诉诸大众想象,但是她如何在平常中出“奇”制胜、以“幻想力”“跳”出“这圈子去”,就涉及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底子”上敷演其现代的“奇幻”(thefantastic)风格,也必须联系到她的“参差的对照”与“苍凉”的美学原则。

这幅《传奇》增订版的封面颇不寻常,似为这一文类作了某种图解。史书美指出,张氏的这段解释“突显了几个对比:作者/读者所观察的世界,现代人/传统人,空间外/空间内,而这对比因素的关系是‘不安’的、‘鬼魂’似的‘突兀’”史书美:《张爱玲的欲望街车——重读〈传奇〉》,《二十一世纪》,第24期(1994年8月),页126—127。。孟悦也认为张的“描述启动了一个画面内的对于‘奇幻’世界的双重判断和双重期冀。从而在‘室内’与‘栏外’、‘家常一幕’与‘鬼魂’、‘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了双重奇观”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载金宏达主编:《回望张爱玲——镜像缤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页147。。她们精彩地揭示了对比和视角的复杂性,然而皆从张氏的文本,即“张看”此图加以阐述。使我同样觉得好奇的是这一画面的“奇幻”视像语言,某些细节未能为张氏的文本所涵盖,且画面与文本之间也形成有趣的对比与多重视角。的确,这“现代”像一个“鬼魂”,但与“传统”造成形式上“不安”的对比,传统为何显得如此真切而温馨?“现代”为何出之抽象的勾勒?两者为何比例悬殊?这些对比令人联想到张氏的著名美学信条“参差的对照”,不仅因为形式上的问题涉及再现的领域,更值得注意的是图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在男性缺席中进行,另有一层“妇人性”的性别内涵。然而这“妇人性”并不是男女关系的简单颠覆,而如“大地之母”的比喻中,突显了女性的“生产”载体及其所承荷的坚忍与伟大、痛苦与欢欣。其中并未排斥男性的“生产”功能,但在强调女性的生产本体时,颠覆了男女之间的主次秩序。在文学再现上,张氏对于“妇人性”的语言指涉性质及其与历史文化的纠缠深具警觉,尤其她的奇幻小说常常是曲终不奏雅,更摆脱自设的言筌。事实上她的“妇人性”是一种来自“荒原”的“她者”的呼声,呼唤文明向自然的回归,颇似尼采所说的忘却“历史”而诉诸人性的“永恒回归”(eternalreturn)之意。

如果追溯到“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乃借自吴友如的《以永今夕》图,原刊于1891年6月《飞影阁画报》上。原图上方还有布片制成的风扇(可见在电扇引进之前上海人是怎样用人工取风凉的),更左边还有个婢女坐在小凳上在拉着打扇。这些都被删除了,屋子上方添加了一盏华丽的吊灯。此图由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设计,不消说是一种再创作,是俩人之间亲昵私语的产物,《以永今夕》。

那栏杆上的现代女子完全是新增的,颇似张氏的头影。由此看来,画里画外,犹如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曲,其中喃喃细语,涟漪荡漾,蕴涵女性的“奇幻”再现策略。

张爱玲的时间意识,即反映在她的写作理论与实践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及意义,其幽邃诡谲的程度,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可说是空谷传音。在1944年发表的《自己的文章》一文中,对于“在影子似的沉没下去”、“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的”时代,她表达出深刻的危机感,由此追求写作的“启示性”,但与大多数作家注重表现“人生的斗争”相左,她着眼于表现“人生的安稳”的一面,因其中蕴涵着永恒的“人性”,或“妇人性”。与这种“安稳”密切联系的是,她“求助于古老的记忆”,从中汲取灵感,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描写人类在一切时代之中生活下来的记忆。而以此给予周围的现实一个启示”。张爱玲:《自己的文章》,《流言》,页17—20。正如学者指出,张爱玲醉心于日常细节与碎片,其小说中苍凉、废墟处处在是,与“五四”以来的“宏伟叙事”绝缘参ReyChow,WomanandChineseModernity:ThePoliticsofReadingbetweenWestandEast(Minnesota: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91),pp.112120.BanWang,TheSublimeFigureofHistory:AestheticsandPoliticsinTwentiethCenturyChina(Stanford: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97),pp.9095.,但细看她的“人性”及“妇人性”的说法,更有关文明和性别的普世话语,并非“五四”所能涵盖。如果放到西方各种“现代性”理论中看,她的时间意识别树一帜。本文难以深入这一复杂问题,想指出一点是,“现代性”理论不外乎用作一种历史分期的价值尺规,首先建立在对于当下一刻的迷思上,即以历史必然进步的“线性史观”作为永恒价值,声称与过去断裂,且以未来作承诺。而张氏声称:“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在她对文明的未来的怀疑中,梦魇般出现的是那个“蛮荒世界”的意象,对于文明来说,既是原始,也是结局。但张氏并非彻底悲观,文明不尽是一个自我毁灭的反讽,在其“安稳”的“底子”上屹立着一位“得势的女人”,所谓在“将来的荒原下,断瓦颓垣里,只有蹦蹦戏花旦这样的女人,她能夷然地活下去,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里,到处是她的家”《张爱玲小说集》,页5—7。。这个“得势的女人”其实是一个象征指符,如在她的小说里反复出现的“苍凉的手势”,从“古老的记忆”中被抽象出来,改写了那个“倾国倾城”的寓言。天崩地裂,山河变色,已不能将责任推诿在她身上。她属于广大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一员,无法抗拒历史的播弄,甚或随波逐流,但同那个文明不表认同,无论它是“升华还是浮华”,在她眼中无非是“荒原”,而她自甘放逐于斯,凭着原始的欲望和狡黠生活下去。在这一意义上,她是“得势”的——不仅幸存于文明,且文明赖之获得救赎。

由此再来看再版《传奇》的封面,犹如投射在她的“记忆银幕”上的图景。这个具象的妇人无疑是“过去”的象征,看上去如此“安稳”。她的安稳不光缘自优裕的物质条件,也是由旧式家庭及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即所谓“有子万事足”,意味着她的地位及文明的延绵都得到保证。但这一安稳被一个现代女子的入侵而打破。读者被提醒这是一去不返的过去,一般来说,在“现代”的观照下,这样的旧式家庭与“封建”制度相联系,其安稳不值得艳羡,她或许是被怜悯的。但这个摩登女子表现得如此怪异而带来不安,这一“现代”的意义也同样暧昧不清,它的表现本身有问题。就人的身份而言,五官的辨认当然是最重要的。很明显,这一现代窥视表明作者的介入,而在表现其自我的现代干预中,由于五官的缺席,首先在她的身份上出现危机。事实上张爱玲自己就喜欢这么做,前一年出版的散文集《流言》的封面,是一个穿古装的女人,面部一片空白。封面是她自己设计的,这件古装是她自己穿过,从一张照片上剥落下来的。见唐文标:《张爱玲研究》(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76)。《张爱玲小照》及《张爱玲的封面设计》,另见此书《张爱玲自画像》,张氏穿时装,脸部也不具五官。

就本文“奇幻”的论题而言,我想强调的是,这一摩登女子的表现包括两层含义。它所体现的“现代”固然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照,却是“参差的对照”的表现形式,即为新版“传奇”作诠释的奇幻手法。此外更有一层含义是这一形式本身被问题化,带有作者对于形式的自觉批评的意识。正如张氏自述,这封面是借自“晚清的一张时装仕女图”,那么在改造此图时即表明形式的切入。有趣的是,《以永今夕》图原刊于1891年《飞影阁画报》,后来收入1909年出版的《吴友如墨宝》中,为《海上百艳图》之一。吴友如:《吴友如墨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三册,页20上。嗣后坊间出现各种“百美图”,描绘的是“十里洋场”新女性的日常风貌,包括她们穿洋裙、骑自行车、吃大菜等西化的生活方式。这些百美图出自流行画家之手,一时蔚成时尚。郑逸梅在《影坛旧闻——但杜宇和殷明珠》书中说到:“有一时期,坊间风行百美图,最早有吴友如的百美图,此后有沈泊尘的百美图,丁慕琴的百美图,继之即有杜宇的百美图。”这幅《以永今夕》图已经被重新生产和重新命名,经过一番略似现代化的改造,而张爱玲称之为“时装仕女图”,其中已包含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但她却不选那些渲染西化时尚的图画,偏偏看中这幅传统意味浓厚的《以永今夕》图。而且有意思的是封面对原作的改制,涉及处理“过去”的方式。左边的小婢及风扇都被拿掉,于是属于过去的“安稳”被提炼出来,加之以一盏精致的吊灯,更显得华丽了。

再来看这个摩登女子,虽然所象征的“现代”是暧昧的,但她的“鬼魂”般的窥视却是一种强迫的威胁,所谓“不安”来自于一种不合常理的不确定感,也来自隐私空间遭受破坏而引起的不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性具有某种外来的、无孔不入的、无可抵御的性质。而处于对比关系的传统和现代,在形式上前者与写实、主题分明的创作信念相联系,而后者则意味着某种抽象的、超现实的主观表现。那种夸张的比例实际上采用了照相的放大技术,像这样并置在同一画面中,则运用了电影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因此这个摩登女子既标明形式的现代性,也明确昭示作者在艺术上的操纵手腕。

通过奇幻想象所表现的不属天方夜谭、花妖狐精,梦幻仙境或超凡入圣的英雄传奇,而是现实中的人的生存形态,大多是现代都市日常生活中的人的异化和疏离状态,如《自己的文章》所说的,“人们还不能挣脱时代的梦魇”,“他对于周围的现实发生了一种奇异的感觉,疑心这是个荒唐的,古代的世界,阴暗而明亮的”。另在《忘不了的画》一文中也说:“文明人的驯良,守法之中,时而也会发现一种意想不到的,怯怯的荒寒。”张爱玲:《流言》,页175。所谓“周围的现实”也即现代的文明社会。就像《传奇》里的日常男女,在流于惰性的生活轨道上,突然发生心头的骚动,尽管常是轻微的,眼前的一切却变得陌生、荒诞而可怕起来,素来信奉的价值、未来的憧憬、莫名的斗争,在瞬间中崩塌,由是产生一种失所之感。或许正因为这种“奇异的感觉”发生在芸芸众生身上,其所质疑的并非某种学说或思想,而恰恰是最一般而深刻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现代性机制。

同类推荐
  •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本书是德国公使夫人伊丽莎白·冯·海靖在中国期间(1896年~1899年)所写的日记节选。本书在德国军事强占胶州湾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大背景下,详细描写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状。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章,依次介绍了海靖在北京、武昌等地公使生活,和当时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物。作者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隽永的文字,再现了晚清时中国的内忧外患,落后残败的现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 七里山塘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七里山塘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说到诗词里的苏州,除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要数七里山塘街的流风遗韵了。本书以苏州地方的诗文典故、人物事迹为中心,讲述古往今来苏州及苏州人的历史变迁、道德文章、诗意风情。
热门推荐
  • 峡谷相对论

    峡谷相对论

    比谁都强,不去打职业扬名立万,窝在这里当个小主播?”“给敌人减速,就等于给自己加速!”“当你有了个一个神队友,就等于对方多了一个猪队友。”“两边都在失误,等于两边都没失误。”
  • 古龙文集:天涯·明月·刀(上)

    古龙文集:天涯·明月·刀(上)

    本书接续《小李飞刀2:边城浪子》的故事。此时,傅红雪已成为天下知名的大侠。他与雁南飞约定一年后在凤凰集了结恩怨,没想到雁南飞却碰到凶险诡异之事。为了破解名震江湖的公子羽之追杀,为了忠实于好友的托孤,为了战胜自己内心的欲望和软弱,傅红雪又重新踏上了波涛诡秘的江湖厮杀之旅……
  • 阴谋之爱

    阴谋之爱

    唐婉目睹了秦青偷情,丈夫祁罗当场抓奸。当晚,秦青去世。半年后,祁罗追求唐婉。她差点被推下索桥,他问:“你差点死了,为什么还不从我?”她说:“就算死,也不。”当她吃了媚药后,她躺在他身下,他疯狂索取,而她辗转承欢。他狠狠蹂躏她,霸道的宣布:“你是我的女人,注定是我的。逃不掉。”她绝望的说:“到底你怎样才能放过我?”“是你杀了秦青吗?”她问。“不是,你信吗?”。“不信。”“那何必问?“因为,我已经爱上了你。这句话,她没有说。
  • 异卡界

    异卡界

    如果某一天你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被装在一个满是培养液的罐子里既不是穿越又不是重生的时候,不用惊慌也许你刚好完成了初醒进入了异卡界。附身流卡片的强悍,武器流卡片的诡异,元素流卡片的暴力等等只要你有足够的天赋总有一款流派适合你。
  • 探索未知-电磁学知识漫谈

    探索未知-电磁学知识漫谈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擎万钧

    擎万钧

    一支外来的落魄种族。一艘无敌的战舰。为这个年轻的星球带了一个大时代。大浪淘沙,纷繁乱世。而每一个人都会从渴望不平凡活向平凡。小人物的自我救赎。......自己一直想讲的故事。
  • 时光上的纷争

    时光上的纷争

    在四维世界中,覆灭一个文明最佳的办法就是在文明的摇篮阶段毁灭他。文明的接触是战争与毁灭。一场高维文明之间的战斗,薪火相传,文明永存。未来的一切,在过去便已经决定。纷争的背后寓意着强大。在一切还未开始,就已经存在的文明之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鹿晗之许你一世晗光

    鹿晗之许你一世晗光

    灯火阑珊我的蓦然回首漫天烟火你对我的承诺许你一鹿晗光愿你一生安然
  • 三道天师

    三道天师

    阴阳天师的生死之恋、奇怪的将星命格、万妖窟里的天行将军、流传万年的清灵五法、神秘的降头术、奇怪的巫蛊之术、玄妙的法修奥义、江湖八大门的传人秘密、真正的茅山术法、华夏真正的功夫传人、一切背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