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4800000052

第52章 现代文学的主体形成——以周瘦鹃《九华帐里》为中心(4)

然而,“帐”和“幕”的交叠与广泛流传的中国电影起源的神话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周瘦鹃本人可能是发明者之一。1900年代后期,当西式风格的电影院在上海出现时,他是最早去的电影观众之一。正如当时其他中国人一样,他也把电影看作是一种“影戏”。据周的说法,“影戏”的起源在汉代(206—24,B.C.)的著名故事中可以发现,汉武帝通过半透明的帷幕观看李夫人歌舞。这则轶事说,为了安慰他失去宠爱者的痛苦,巫师在一个房间里挂上幕布,并要求武帝保持一定的距离观看。晚上,李夫人的灵魂被巫师唤回,出现在幕布后面,她的身影由烛光榇出,一如她在世时那样轻歌曼舞。周瘦鹃:《谈影戏》,见《紫罗兰集》(上海:大东书局,1922),页13—14。更早一些的版本是《影戏话》,发表在《申报·自由谈》,1919年6月20日,第15版。尽管周瘦鹃的解释只具有历史的价值,但这里最重要的是他用一种电影的想象力去阅读历史,通过想象,日常生活中的词语也得以改变。正如发生在《九华帐里》一样,从“帐”当中产生了“幕”的意义。

1910年代中期,《礼拜六》和《游戏杂志》经常发表周瘦鹃在影戏馆所看的报告——“影戏小说”。差不多在周写下这篇情话的同时,他发表了名为《红颜知己》的中篇小说,其中男主角在记忆屏幕上回想起他的爱人:闭上眼睛之后,他在“雪白的布幕”上看见她美丽的身影,并听到她娇柔的声音;当他睁开双眼,影像随之消失,然而在他心中留下了三寸的照片。周瘦鹃:《红颜知己》(上海:中华图书馆,1917),页64。这段插曲完全依据看电影的经验,甚至她的声音也是从当时影戏院里试用的留声机发出来的。《九华帐里》没有看电影的描写,但叙述本身被框之以影戏的幕布;映在“布幕”上的被描述出来,而文本被图像化。由于“帐”和“幕”的通用,事实上床帐变成了布幕,在它的上面映现出作者在洞房花烛夜作剖心的自白。

《九华帐里》诉诸视觉想象,架构在内外两个空间之间,既向帐内的观众又向帐外的想象中的观众进行叙述。当周瘦鹃履行他的诺言,在《小说画报》上向他的朋友们展示他的“情话”之时,他制造了一幅狄德罗意义上的书写的“画布”。观看者是缺席的,但也是隐含着的。JayCaplan,FramedNarratives:Diderot’sGenealogyoftheBeholder(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85),p.16.在这里,所谓“观看者”的存在不仅因为周氏文本的视觉本质,而且因为有助于理解我在本文中所提出的复杂的“主体性”。在这个交点上,如果不仅仅将这篇小说看作周瘦鹃的爱情故事从悲剧向喜剧风格转变的一个信号,我们进而探索其男性的“肯定”语气,以及私人空间的美好及其合法性。鉴于中国小说中私人空间一向充斥着男性凝视的色情、感伤传统,那么从历史角度看,这篇小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不仅可以联系到性别角色的转化,还可以联系到中国文学中私人空间的合法性问题。

此一男性凝视的转变被现代技术及其意识形态合法化。从意识形态的层面来看,它浸润着民国初期关于国家和自我的理想;从技术的层面看,摄影和电影等现代物质文明给视觉结构带来了转变。当通过凝固过去的某个时刻来描述“画面”的时候,狄德罗将旁观者视为此画面的一个角色,而使他的叙述复杂化。如JayCaplan所解释的那样,狄德罗这样呈现观看者,乃基于“心理的理由”:对于画面中所描写的家庭悲剧来说,旁观者的功能在于补偿该家庭所遭受的痛苦。Ibid.,pp.2037。以《九华帐里》为例,观看者基于伦理的理由而存在,由于貌似中立的公众的在场,这一私人空间中的爱情话语就被涂上一层合法的色彩。尤其《九华帐里》这一“情话”可以追溯到他在1913年发表的即叫《情话》的短篇故事。它描写了一对年轻情人在公共场所相会且喃喃私语,却没有察觉到有人用相机偷拍下他们亲昵的情景。周瘦鹃:《情话》,《游戏杂志》,第5期(1913)。这故事读来像是个趣闻,但这个有趣的新闻式报道诡异地将光天化日之下的男女隐私——在当时为卫道士所抨击——正当化。而观看者扮演了目击者、偷窥者、更重要的是同情者的角色。周瘦鹃借故事中的观看者之口对照片加以描绘,同时他本人也就成为了同情的观看者。

这一情话的对话特征不仅根植于作为鸳蝴派期刊文化核心的以愉悦为宗旨的文学消费原则,还基于该派的集体风气。在说明中产阶级“爱的社群”(lovecommunity)怎样在18世纪的英国从文学的私人空间诞生出来的时候,哈贝马斯(JürgenHabermas)说道:“作为私人空间最内在核心的主体性是一向都已经以公众为导向的。”JürgenHabermas,TheStructuralTransformationofthePublicSphere:AnInquiryintoaCategoryofBourgeoisSociety.Trans.,ThomasBurgerwiththeAssistanceofFrederickLawrence(CambridgeandMass.:TheMITPress,1991),p.49.周的情话不只是游戏似的回应了他的朋友们的窥视好奇心,也是在履行其爱的诺言。它可能体现了“那种肯定比意识形态更有意义的从夫妻家庭的私人领域的经验中产生的人的自由、爱情和教养的观念”Ibid.,p.48。。

正如这一枕边情话所显示的,复杂的主体性出现了。在意识形态和技术的背景上,这一主体性,富于修辞而审美地,通过说服的诗学、语言的戏剧性和双重声音得到体现。《九华帐里》的后半部更多地谈论作者的家族史,“我在六岁时候,就变做了个孤儿”。于是周瘦鹃以痛楚的语调,叙述当年他父亲怎样去世,以及他守寡的母亲如何光靠它做针线活儿辛辛苦苦把四个孩子带大。这个家史的叙述特别令人撕心裂肺,但还不仅如此。他继续说:“阿父死时,恰是庚子年(笔者按:即1900年),北京城中闹得个沸反盈天,不想家忧国恨,竟罩在一个六岁小孩子的头上。”这个小男孩经受了历史灾难,既是受害者又是胜利者,在这样描写中一种悲剧的升华被有力地传达出来。使读者尤为震动的是“家忧国恨”竟如此无情地同时降落在他的头上,而这里事实上靠了语言修辞的手法。他的叙述听上去好像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和他的父亲的死是同时发生的,严格地说,在事实和小说之间存在着裂缝。据周的年谱,他父亲是在北京陷落22天之后弃世的。王智毅编:《周瘦鹃研究资料》,页20。这种戏剧化的同一性不仅和他混杂着感伤主义和爱国精神的叙述策略有关,还反映出他自己折射在记忆上屏幕上的童年创伤。和数个言及他父亲的死的不同版本相比,《九华帐里》的描写是最具戏剧性的。

周氏的童年记忆里聚蓄着集体的创伤经验。1900年国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成为国耻的象征,深深镌刻在中国人的心上。当这个“情话”被如此戏剧性地导向伤感的家国之恨,便体现出这篇小说不仅是说给他的新娘听的,其实他的洞房本身也被转化为公共空间。

现在叙述者更意识到公众的在场。为了唤醒集体的痛苦记忆,叙述中更绘声绘色地插入对他父亲死亡的具体描写。对作者而言,这也是一个检验他戏剧性修辞的关键时刻:

阿父临死,好似发了狂的一般,陡地从床上跳将下来,赶到外室直着嗓子仰天大呼道:“兄弟三个,英雄好汉!出兵打仗!”喊了这三句,才又回到床上。不多一刻,气绝了。

家庭痛史的叙述仍是充满表演性的修辞。比方在讲到冷酷的童年时期,叙述者发出孩童的声音,不消说字里行间经常出现如“眼泪”、“悲哀”或“痛苦”之类的字眼。尽管来自日常生活的情节,但其中的姿势和动作都被戏剧性地夸张了的,为的是煽起异常激烈的情感反应。当然把他父亲的死与庚子国耻相联系,更易于在情感上唤起集体的认同。小说过度地使用了副词,以加强劝说力量和戏剧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叙述者本人所扮演的角色,他似乎对于使用过度的表达方式从未有过犹豫。

对于作者赞扬其母的传统道德,现代读者会感到不舒服。她是一个难得的孝女贞妇,在它的母亲和丈夫病重的时候,它两次从胳膊上割下肉来,并将之作为药物煮给他们吃。因此新郎对新娘说:

从今以后,我们该当追想她的前事,力紧孝道,就在我们俩口儿的心窝之中,替她树一个孝女碑,造一座节妇坊,使她的晚景,常在春风化雨中呢。

同类推荐
  •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是200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浩,讲述了快乐是自己给予的,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理由和自由,这里所需要的不仅是智慧、环境,更需要方式、方法中的技巧与资本。本书收集的文章,语言像散文诗,内容充满时代感,且都富含生活内涵和底蕴,并富有诗情画意,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心灵鸡汤,也是当今图书市场上少有的另类读物。
  • 唐代小说史

    唐代小说史

    《唐代小说史》以时代为线索,系统地考察了唐代小说的兴起、繁荣和衰落,详尽地介绍了唐代前期、中期、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小说集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并在附录部分考察了唐代小说的文献情况及“诗笔”和“诗文小说”在唐代小说中的兴衰。该书资料扎实,考辨精审,论述精湛,是研究唐代小说的上乘之作。
  • 尖锐的信任丛书

    尖锐的信任丛书

    “丛书诗”是诗人臧棣倾力创作的第二波系列诗。本诗集收录的“丛书诗”,精选自诗人在2005年至2013年间写作的系列诗。以“丛书”之名后缀在诗的题名之中,诗人的意图是,在我们和世界的关联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感受力的偏差,我们对这个世界本身的想象能力和体悟能力,已严重退步。凭借强大的日常逻辑,我们善于从辩论的角度去看待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但从感知的角度去领悟我们和世界的相遇却极其匮乏。在人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在人介入历史的方式中,由于我们对身边的事物采取的漠视态度,人类自身的生存面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要改变这些,我们必须恢复诗的立言功能,通过重塑诗的感受力,通过“丛书”的方式来认真看待并尊重与我们共处的每一个事物,我们或许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知识,帮助我们重新感受世界。
  •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有一颗过分文艺的老灵魂,却梦想有一张青春不老的脸。曾在豆瓣网和时光网写作,多篇影评在网络备受好评,获得万千推荐率,形成个人独特创作风格,并逐渐被读者喜爱与支持,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另有个人博客,日记以生活散文、情感随笔居多,点击率曾一度跃居网易博客排行榜前列。现为《东方风情》影评专栏作家。近年来,多篇作品发表于《女友》《读者》《南腔北调》《矢量年华》等国内一线杂志。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电影世界驱魔人

    电影世界驱魔人

    一笔镇乾坤,两划伏妖魔。符纸烧得三界动,玄功破晓天下惊
  • 孤侠寻家

    孤侠寻家

    孤僻,沉默,永远是他的代名词,爱情,归属,才是他最终的渴望,修士,妖魔,无一能阻挡他寻家的脚步!
  • 九曲陌

    九曲陌

    千年来,颜陌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原则,立志做个无忧无虑的小花神。没想到,因一次酒醉惹了祸,被停了职。就此,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经历了被设计、被误解、被背叛以后,颜陌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信条——若想不被别人践踏,就得把别人死死地碾在脚底下。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终于成了六界敬畏的无极上神。可是从此,她再也没有笑过。她怀念那方小小的花神殿,怀念嬉笑怒骂的神储阁……怀念慷慨舍尾的丹朱,怀念相视莫逆的朔风,怀念赋予深情的白子柒……还有那相伴数千年却不得善终的小暻瑶。她自求碎元神,归虚妄。万年后,她终又踏上了轮回道……他们是否可以再续前缘,冰释前嫌,共同找出那只推波助澜的幕后黑手呢?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扑克牌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扑克牌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碎碎和念念

    碎碎和念念

    不疼的小故事,希望救赎。借此释放我的莫名其妙的疼痛。矫情或是幼稚,都是我在自说自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关于我在异界总是想着回去

    关于我在异界总是想着回去

    那个注定不平静的夜晚,她葬身在刀下。一个契机,她重新获得肉体,来到了传说中的异世界。铭刻在她的腰上的印记决定了她的命运。于是她决定了,不管使用怎样的手段,都一定要回到属于她的世界——即使站在人类的对立面。
  • 三国杀之卡牌世纪

    三国杀之卡牌世纪

    原本平凡到只会玩玩三国杀的穷小子杨逍洋,竟然穿越到了一个靠卡牌游戏决定一切的世界,不仅如此,那个卡牌的游戏规则居然个三国杀一模一样,就这样,一无所长的平凡人竟然成了炙手可热的英雄,可他不知道他所面临的究竟是一个新世纪,还是一个惊天的阴谋!
  • 火星人的爱情故事

    火星人的爱情故事

    来自火星的‘垦荒者’张白衣降临地球。在这看脸的时代,他依靠一张帅到惨绝人寰的脸,立志做一个坏人。坏人间的争霸太疯狂,异能者的出现让他压力山大,但这都不是事儿。在身边美女如云的时刻,张白衣淡淡的感慨一句:地球的女人真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