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71600000006

第6章 自由法则(3)

社会秩序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先于书籍与法典的出现,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其模式遵循层次交叠和相互制衡的原理,如同肉体或石头的结构。我们在管理上所谓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是参照自然运行规律且深思熟虑后选择的一套结构形式。

世界在注视

世界锋利如刀——这是北美西北海岸流行的一句谚语。有些人认为他们的文化与大自然没有多大的差异,他们生活的社会在经济上仍然依赖着天然生态系统;那么,在他们看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人迹罕至的荒野世界是一所非同寻常的学校,经历过这种环境的人会成为顽强而幽默的教师。远道而来的人经常能在这里接触到无数的动物和植物。要想学识渊博就得学习各种民谣、谚语、传说、故事、习语、神话(还有技艺),因为这些记载了人们接触当地生态社区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体验。在野外,这一“空旷区域”里,实际行动最为重要。在这里,徒步行走是伟大的探险、最初的沉思,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行动,它对人类至关重要。徒步行走强调勇气和谦卑之间的平衡。野外远足,人们会发现哪里有食物,而且还会亲身感受到“自己也会是他人的盘中餐”——此语直言不讳地表明,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生态平衡”是休戚相关的;另一方面,它也告诫我们要保持警觉,有所防备。与此同时,我们还能获得特别的教益:一些特别的动物和植物,凭借它们实用与完美的价值,从未被沦为猎获的对象和出售的商品。

稍微回顾一下西方思想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展路径似乎出现过分叉的现象。西方思想史上标志性的人物有笛卡尔、牛顿、霍布斯(认为原始社会中的生命是“恶劣的、野蛮的、短暂的”——他们都是城镇居民),他们的思路完全排斥有机世界。他们用缺乏生机的机械装置和产品经济的模式取代了生生不息的有机世界。这些思想家极其仇视“紊乱”,就像他们的前辈,一百年前那些迫害女巫的检察官一样。

他们不仅不喜欢世界可能会像刀尖一样锋利,而且想从大自然中把刀刃拿走。西方世界的科学家—工程师—统治者,利用操纵生死的权力不断地做着愚蠢的修补工作;他们不仅未使人类感到世界更安全,反而使整个地球濒于崩溃的边缘。大多数人——采食者、农民或工匠——一直采取另一种思路。更确切地说,他们理解真实世界的游戏以及其中的种种苦难,认为不能简单地将世界描述为“腥牙血爪的自然世界”①,其中也有互谅互让、互利互惠的庆典场面。“我们所有的人都参加了北美印第安人的冬季盛宴!”我们每一个坐在餐桌边的人最终将成为这种盛宴的一部分,承认这一点不仅仅是“真实的”,而且这也使进食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并接受我们脆弱、短暂的个体生命成为圣餐的一部分。

世界在注视:人穿过草地或森林,所走过的路不可能不传出一丝丝信息。画眉疾驰而过,松鸡尖声鸣叫,甲虫在草地上爬行,这类信息会传递下去。每一种生物都知道,鹰什么时候在空中盘旋,人什么时候在地上行走。这种信息在自然环境中的传递是很迅捷的。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图像中,动物的图案呈现在神灵、佛陀或菩萨的画像上。大智文殊菩萨骑着一头狮子,大行普贤菩萨骑着一头大象,被称为“妙音天女”和“辩才天女”的萨拉斯瓦蒂女神骑着一只孔雀,湿婆神在蛇和公牛的陪伴下舒展身躯。有些菩萨在头冠或头发上佩戴一些小动物形象的饰物。在普世性的精神生态学②中,有人提出,其他动物的生态位③不仅体现在“热力学”(能量转化)方面,而且也呈现在精神方面。但是,它们的意识是否和人类完全一样仍是一个争①此句出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Tennyson)的代表作组诗《悼念》第五十六诗章(Canto56,InMemoriam)中的诗行“Tho‘Nature,redintoothandclaw”,借以描写野生世界。——译者注②精神生态学(spiritualecology)旨在从精神层面研究人类和谐、均衡、持续的发展,强调当前外部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反映了人们内心世界的生态危机。——译者注③生态位(ecologicalniche):亦即小生境,指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及其本身的生活习性。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区别于其他物种。生态平衡时,各个生物的生态位原则上不重合。

一旦重合,必然会通过物种间的竞争来削减生态位的重叠,直到平衡为止。斯奈德在原文中强调动物不仅具有能量转化生态位(thermodynamicniche)的特点,而且也具有精神生态位(spiritualniche)的特点。——译者注论未决的问题。为什么要以人类意识的独特性作为衡量其他生物的狭隘标准呢?“谁说‘心灵’指的是思想、意见、想法和观念?心灵指的是树木、篱笆、砖瓦和青草。”道元禅师(日本哲学家、日本禅宗曹洞宗创始人)幽默而隐晦地说道。

我们都具有非凡的转化能力。在神话故事中,这种能力体现为由动物变人、人变动物、动物变动物,甚至更神奇的变化。但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其本质特征一直是清晰的、稳定的。伊努皮克人(即“爱斯基摩人”)生活在白令海(这里指它的另一边),他们的动物偶像上通常有一个很小的人脸露出来,这种人脸有的缝在偶像的皮毛上,有的缝在羽毛下,有的刻在背部或胸部,有的甚至刻在眼睛里。这就是通常被人称为“精灵”的因纽雅①,而“精灵”恰好被视为那类生物的“本质特征”。尽管精灵会有一些幽默可爱、转瞬即逝的变化,但那张脸始终如一。如同在佛教中,选用一个坐在现象世界中间的人像来表现我们所处的境遇,他稳重坚强、和蔼可亲,并且在沉思冥想。

伊努皮克人使用各式各样的动物偶像来达到同样目的,每一个偶像上都隐藏着一张小小的人脸,这与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的傲慢行为有着天壤之别。他们正是用这一方式说明,每种生物都像我们人类一样是非凡的智慧精灵。而佛教的肖像画家把小动物的面孔隐藏在头发中,则在提醒我们,人类也是用原始荒野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的。

世界不仅在注视,而且也在倾听。任何对地松鼠、扑动或豪猪所说的粗鲁轻率的话,肯定会被它们觉察到。其他生物(来自于古老①因纽雅(inua):传说中的吃人精灵。——译者注生活方式的智者告诉我们)并不介意作为食物被宰杀和吃掉,但它们希望我们说“请”和“谢谢”,不愿意看到自己被浪费。反对不必要的滥杀生命之戒律肯定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施的。土著人在猎食杀生时,都带着谦恭和感恩之心。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相比之下,二十世纪美国肉品加工业,在对待动物的态度及做法上,是令人厌恶并且惨无人道的,为社会带来了无穷的祸害。

一个有道德的人生是喜欢思考、讲究礼节、富有品味的人生。在所有道德缺陷和人格缺点中,最恶劣的就是思想贫乏,包括各种各样的卑劣方式。对他者、对自然的所思所为表现得粗蛮无礼,就会减少生活的乐趣和种群间交流的机会,而这些对身体和精神的发展极其重要。理查德·纳尔逊主要从事印第安人生活方式的研究,他曾说道,一个阿萨巴斯卡族母亲可能会告诫她的女儿:“千万不要用手去指山!

那样做是粗野无礼的!”一个人不能浪费或漠视猎获的动物或采摘的植物,不能吹嘘或炫耀取得的成果,不能想当然地看待自己的技能。

精神贫乏以及粗鲁地拒绝完成互惠互利的交易,这些会导致浪费与淡漠。(这些原则对医生、艺术家和赌徒也特别适用。)或许我们不应该谈论(或书写)太多有关荒野世界的问题,因为引起对其他动物的关注可能会使它们陷入窘境。这种对动物的敏感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原初社会只留下少许“山水诗”。大自然书写是随着文明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就好像是一种对自然进行的收集和分类工作。中国山水诗大约在公元五○○年肇端于谢灵运的作品。此前中国已有一千五百年的诗歌历史(通常认为《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集——可能收集了此前五百多年的诗歌),其中有大量诗描写自然,但并非广泛意义上的山水风景;因为这些诗描写的是桑树、野菜、打谷脱粒、采食者以及农民的生活起居。到了谢灵运的时代,由于当时人与山水的关系已日益疏远,因而兴起了对自然的美化。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远古的先民不懂得欣赏自然景观,而是他们观赏的视角不同。

同样需要关注的是那些谈及自己的故事或诗歌。马尔科姆·马戈林是《加利福尼亚州当地新闻》(NewsfromNativeCalifornia)的一位出版商。他指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土著人不会轻易去叙述“自己的故事”。他们会说,他们的生活细节是很平常的,唯一不厌其烦的就是叙述他们的一些重要的梦,与精灵世界相遇的时刻及其各种变形情况。然而,有关他们生活的故事则讲述得非常简洁。他们谈论的是梦、省悟和医术。

回家

荒野世界的法则不仅需要慷慨大方,而且也需要乐观坚韧,这种坚韧能够忍受艰难困苦,体谅人性的脆弱,认同谦虚的品格。采摘蓝莓的捷径,追捕猎物的诀窍,选择捕鱼的佳处(“生气的人抓不着鱼”),以及知天懂海的本事——这些不是仅仅靠努力就能达到的。登山亦如此。一方面需要实际行动,需要很强的自我克制力;另一方面需要直觉指引,需要排除杂念。人只有达到了无的境界才能大彻大悟。阿尔瓦·努涅斯迷路后,在得克萨斯州沙漠中的一个坑里露宿了几晚,当时正值冬季,坑外北风呼啸。在这段经历后,阿尔瓦感觉自己真正达到了“无”的境界。(“要达到‘无’,你自己得一无所有。”诺德·巴克雷此刻大发感叹。)从那以后,他发现自己有治病的能力,并在西行途中治愈了一些生病的土著人。他的名声传到了他还尚未到达的地方。然而,当他一回到墨西哥,又成为一名文明的西班牙人时,他发现自己丧失了治病的能力——不仅丧失了治病的能力,而且也没有治病的“意愿”。这种“意愿”与治病的能力是统一的整体。正如他所说,城市里已有“真正的医生”,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要解决文明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分歧,我们必须首先从整体上着手。

有人也许会遭遇这样的境况,像阿尔瓦·努涅斯一样确实失去一切。

痛苦和危险的经历常常会改变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人类是大胆无畏的。

他们外出探险,力图去做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所以,有些人试图通过瑜伽苦修或僧院修行这种循序渐进的努力达到“无”的境界。有些人从旅行中获益良多,他们置身于遥远的地方,日复一日徒步走过茫茫雪原、崩落岩石、狭窄山路、湍急川流和谷底的丛林。还有一种更复杂的修行方式是维摩诘这位传奇的佛教居士亲身践行的。他倡导:置身尘世、直悟本源、众生皆无。诚如一藏佛语录所云:“空生慈悲。”

对那些想要直接探寻的人而言,当他们走进原始的殿堂,荒野成了一位残酷凶狠的老师,迅即将心智幼稚之人或粗心随意之人的外在之物一一剥除。这样做容易犯错,会将人推向极端。但实事求是地说,立志过这样的生活——简单朴素、适度冒险、乐观幽默、感恩图报、尽力工作、纵情娱乐、徒步旅行——这会让我们贴近真实存在的世界,把握世界的整体。

荒野文明之中的人很少外出探险。如果他们特意冒险,那也是为了精神上的追求而不是为了经济上的索取。归根结底,所有这类旅程都是为了整体的利益,而非出自个人的探求。许多土著人所表现的淡定尊严就是这一情况的真实体现。佛罗伦斯·艾登肖,一位还健在的(印第安)海达族老人,劳作持家,健康长寿。一位年轻女人类学家采访时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话条理清晰、举止端庄得体、态度不卑不亢。“怎样才能保持自尊呢?”艾登肖太太说,“穿戴得体,待在家里。”当然,这个“家”,你想要多大就有多大。

我们从荒野获得的经验教训转化为自由法则。我们能够欣赏人性的各种层面:闪光的智慧和性感的声音,社交的欲望和倔强暴躁的脾气;而且,我们应把自己看得与北美大陆分水岭地区的其他生物一样,没有贵贱高下之分。我们认同所有的生物是平等的,都是光着脚睡在同一片土地上;并且放弃永生的企求,不再与尘土对抗。我们赶走蚊虫,隔开恶兽,不怀憎恨。没有任何期待的念头,无论是警觉的和充分的、感激的和谨慎的、慷慨的和坦诚的。我们的心往往是在这样的时刻变得安静而澄明:在工作中小憩时,边擦去手上的油污,边看着天上的浮云。还有一种快乐,便是最终能坐下来和朋友一起喝咖啡。荒野要求我们了解地形地貌,向植物和鸟兽点头示好,走过小溪,跨越山脊,回家后聊一聊奇闻趣事。

在盛大的节日,如美国独立日、新年或万圣节,当小孩们安稳地待在床上时,我们会提起精神,打开音乐,世上还活着的男男女女都会放松自己,真正地狂野起来。因此,这就是“野性”最终的含义——神秘的内涵,最强烈的和最可怕的疯狂。那些为之准备好的人一定会前来参加,但请不要对那些涉世未深的人重复此事。

同类推荐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 有间文库:朝花夕拾

    有间文库: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初恋少女、女大学生……对作者来说,她们有的是与他交往过的,有的是他在书中读到的;有的是他听说的,有的是他想象的,她们都在作者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作者眼里,她们都是最诱人的谜,最美丽的诗,都是“但丁的女人”
  • 七点

    七点

    这是一部个人诗集,收录了年轻诗人一百多首诗歌,有现代诗,也有古体诗。按内容分为四辑:第一辑死亡与爱,描写诗人对生死、爱情的敏锐感受。第二辑生活予我,讲述诗人的人生经历,生活与成长的故事。第三辑囚徒之梦,纪念诗人的学生时代,面对高考的压力以及对文学的不懈追求。第四辑闺怨古体,模拟古诗词进行创作,虽韵律不一定和谐,但清新自然,抒发了个人的独特情感。诗人的作品总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虽然个别诗作有着青春期的迷茫和忧伤。
  • 立正

    立正

    其次,小小说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小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小”,因此有人称之为“螺丝壳里做道场”,也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些说法都集中体现了小小说的艺术特点,在于以滴水见太阳,以平常映照博大,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大的思想,给阅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提供另一种可能。
热门推荐
  • 丽芙备考日记

    丽芙备考日记

    毕业何去何从,一个95后老学姐的公考经历
  • 男主他成了一朵白莲花

    男主他成了一朵白莲花

    活不过十八岁的白月光鹿夏发誓让男主成为根正苗红的三好少年。于是两位大佬日常*鹿夏:“沈倦,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沈倦笑的一脸腼腆,害羞道:“我知道了。”众人惊呆,大佬你身后巷子的人还在那躺着!鹿夏:“我们要以理服人。”少年乖乖应到。众人瞪大眼镜,大佬你手起刀落的时候良心不会痛吗??鹿夏满意地看了看沈倦,正准备功成身退时。大佬把她压在墙上红着眼睛问道:“你要再离开我吗?”望着少年偏执的目光,鹿夏终于明白,狼崽子终究是狼崽子,养不熟的。他仍如书中描绘那般:阴郁偏执的性子永远改不了。
  • 异世无限动漫录

    异世无限动漫录

    当一个宅男获得一个二次元超级系统之后不断穿梭于各个动漫世界的他,在异界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旅程“鱼(美人)我要,熊掌(实力)我亦要,你能奈我何?”
  • 神自山中来

    神自山中来

    我是大草原上的牧羊人,牧羊是我的业余,最擅长宰羊羔,杀人如割羊。因受命于师尊遗志,来到外面的大陆。寻五行古剑,探秘天外……世间天才三千万,在我面前如废柴!天难料,红尘羁绊,执手清音,走向灯火阑珊处。 本书又名《神尊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堕为神

    堕为神

    已经历八次轮回的林黎迎来了他的最后一次轮回!有佳人相依,就是最完美的幸福吗?他所拯救与打压的究竟是正义,还是邪恶?无以为营,为己所争!宁入魔渊,不进神坛!林黎必须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去求得最终的永恒之境。【欢迎投票收藏】
  • 乾佳情话有点甜

    乾佳情话有点甜

    学生时代很美好。十七岁,顾依微遇见了唐洛黎。始于盛夏,终于盛夏。……"依微,你当初到底是为什么答应唐洛黎的告白的啊?""大概是因为他的那一句——让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好好照顾你。"
  • 神鬼说

    神鬼说

    我叫耿浩,因为一场车祸,世界变得不一样了……
  • 极品萌妻之总裁我要劫个色

    极品萌妻之总裁我要劫个色

    短短一天的时间,她从人生赢家变成了世界上最悲惨的娃。被渣男骗钱骗色骗感情,还当着她的面,娶了她曾经最好的朋友。哼!她江无忧可不是跌倒了就在哪里趴着的主儿!随便一抓,就找了个有权有势,颜值逆天的老公!某女:你好,我想劫个色!某总裁:嗯,没问题,你要简单粗暴的,还是要温柔浪漫的?就算是有某些特殊倾向,我都不会反抗的。某女:那——那个——我开玩笑的,你别当真啊!某总裁:不要说,我都懂!要不要这么配合!总裁,你的节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