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42000000019

第19章 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4)

战后浪漫喜剧对爱情的含蓄表达与中国主流文化对情感、情欲表现的抑制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中国电影观念大多遵循“文以载道”的审美传统,一贯对电影的思想和意识表达有着较高的期待,比如20年代末武侠神怪片的被禁,30年代左翼与“软性电影”之争,孤岛时期影评界对民间故事片再度兴起的贬斥等等,在这样的总体氛围之下,战后浪漫喜剧有选择地汲取疯癫喜剧的元素,在情感和情欲表现上仍然追求含蓄、内敛、抑制的东方风格,这也是为适应中国电影本土文化环境的必然选择。

四电影工业格局的影响:不同风格的产生

从体制和区域的角度来观察,战后中国电影呈现出一个国营/民营、内地/香港的二元化格局。丁亚平把战后中国电影格局概括为国统区、香港、解放区三个地区和进步电影、官办电影、商业电影三种形态的相互交叉,参见丁亚平:《影像中国:1945—1949》,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本文作者认为,解放区电影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与国统区官办电影不同,但它在经营运作上也应当属于国营性质。从事故事片生产的国营厂主要有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它们资金比较充裕,通过战后接收物资的补充,在规模和生产能力上都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国泰影片公司、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片公司、大同电影企业公司则是战后民营电影的生力军,为中国电影撑起半壁江山。从地域上看,内地(主要是上海)与香港的电影活动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空间。从上世纪初开始,从上海取道香港回国的美国人布拉斯基,通过他在两地的电影活动让上海与香港发生了关联。此后,20年代黎民伟北上,30年代上半叶罗明佑主持的联华影业公司北迁,“孤岛”时期香港明星陈云裳转战上海等等,香港不断有电影人北上发展;另一方面,从30年代初“天一”公司南迁开始,内地电影人也数次南渡,给香港的电影事业补充了大量的创作人才。与此同时,在中国电影版图中,香港又有着相对独立和开放的发展空间,三四十年代曾招致内地批评和遏制的粤语电影、民间故事片,正说明香港电影有着与内地不同的市场动力,对电影的娱乐性具有更强的包容性。

在这种二元化的电影格局之下,战后浪漫喜剧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出自国营制片厂的作品包含更明确的国家意识,表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可,因此在形态上是正剧与喜剧的融合,主题的严肃性与喜剧的轻松愉快相互交织。《乘龙快婿》(“中电”二厂)开场的背景音乐便是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它既点出抗战胜利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暗示了国民政府为抗战所做出的努力。影片通过司徒和文蕙的和解,纠正了人们对“重庆人”(即国民政府官员)的偏见,重新肯定了国民政府的合法性。《还乡日记》和《街头巷尾》也是这样,虽然它们表现了战后生活的困难,多少触及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但最终都是以温馨浪漫的叙事和影调收尾:《还乡日记》结尾时,贪腐的接收大员和汉奸都被警察拘捕,受到了法律的惩罚;《街头巷尾》的结尾是警察主持了公道,他们没有轻易地给李仲明、朱老五安上“掉包党”的罪名,而是认真调查取证,最终,警方的调查使一对有情人的心事大白于天下,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显然,这种情节的设置表达了对国家权威的认可,具有很强的宣教特征。从喜剧风格而言,《乘龙快婿》略嫌笨重,文蕙的男孩儿性格表现得不够鲜明,眼镜这个小道具让人联想到《育婴奇谭》中的格兰特,进而追溯至美国早期谐星哈罗德·劳埃德的经典造型,但遗憾的是,它所带来的喜剧色彩并不十分突出。相比之下,《还乡日记》因为结尾时的喧闹倒颇有疯癫喜剧的特色。接收大员与汉奸因为一个女人而大打出手,在棍棒打闹之后,又接上一段投掷。其中,一个胡萝卜伴着炮弹呼啸声在银幕上穿梭而过,使互相的投掷变成一场游戏。正是这个“闹剧”段落的嵌入给影片后半部增加了浓厚的谐谑味道。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段落也暗合了男女主人公在片尾的情欲释放。《街头巷尾》的“同居”戏是该片喜剧色彩最浓厚的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影片在试映后,电影界座谈会的意见之一便是轻松的喜剧手法冲淡了严肃的主题。潘孑农:《舞台银幕六十年——潘孑农回忆录》,页197。

相比之下,民营公司的出品则少有上述影片的官方文化特征,特别是本文所列举的《假凤虚凰》和《太太万岁》两部影片,它们都是出自人文气息较为浓厚的文华影业公司。可以说,两部影片都把政治立场从官方移到了民间,影片内容也从社会议题转向了千姿百态的市井生活和心态刻画。它们以客观和同情的态度表现都市人的虚荣、功利、世故,在人物虚与委蛇的相处中捕捉心灵美好的瞬间。在《假凤虚凰》中,虽然男女都为生计苦恼,但社会议题只是通过应婚老者送来的一大口袋钱间接表现,婉转地嘲讽了当时的恶性通货膨胀。从类型风格上说,《假凤虚凰》全片的喜剧色彩更为浓厚,“三号”理发员形体动作夸张,理发员的职业习惯,比如说把香烟夹在耳朵上,像理发员那样把餐巾围在女伴的胸前等等噱头,全片节奏轻松流畅,具有明显的疯癫喜剧特征。

《太太万岁》更多地表达了编剧张爱玲的思想和趣味,通过陈思珍(蒋天流饰)写出了编剧最熟悉的都市生活“气息”,在都市人的身上写出“浮世的悲欢”。张爱玲:《〈太太万岁〉题记》,《大公报》,1947年12月3日。影片从陈思珍准备给婆婆祝寿写起,从她藏匿佣人张妈打碎的碗开始,影片的镜头就随着她一个又一个谎言的编造和戳穿而展开,其中,特写镜头的适当穿插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因此,影片风格极为细腻,余味悠长。从叙事结构上看,这部影片具有典型的疯癫喜剧主题,即主人公赢回自己的爱人。陈思珍凭自己的智慧帮助丈夫摆脱其他女人的敲诈,最终让丈夫回心转意。但在喜剧风格上,这部电影的疯癫喜剧特色并不像《假凤虚凰》那样明显,如果说勉强把它归到受疯癫喜剧影响的战后浪漫喜剧类型的话,那主要也是靠石挥在片中夸张的肢体表演。他瘦弱身体的扭动、夸张的声音给影片增加了动感。除此之外,如果从整体风格上看,应该说该影片更偏向于刘别谦式的“风尚喜剧”,细腻的情节以及同样场景重复出现的手法,充满兴味,体现出了典型的刘别谦喜剧的风韵。

《花外流莺》由香港凤凰影片公司出品。在《中国电影发展史》第2卷的“影片片目”中,此片被列为大中华影业公司的出品,但影片片头的出品方为香港凤凰影片公司,其中的缘由有待进一步考证。导演方沛霖是南下香港的上海影人,他曾在1936年拍摄著名的“软性电影”《化身姑娘》,尤其擅长拍摄歌舞片,他与“金嗓子”周璇数度合作,成为颇具票房号召力的一对黄金组合。关于方沛霖在商业片上的成就,参见周艺、饶曙光:《方沛霖:早期国产商业电影风向标》,《电影艺术》2010年第2期,页125—131。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香港较为宽松的电影商业环境,也是《花外流莺》不可或缺的创作条件。影片中,虽然丁求实也由于学费、物价上涨而苦恼,但它既没有推动影片的叙事发展,也不构成矛盾冲突的主线。影片前半段展示周璇的歌唱,后半段转变为一场追逐游戏,叙事由巧合和误会推动,影调变得更加轻快、流畅。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会游离纵向的叙事主线发展,在一些场景中铺陈开来,除周璇演唱段落外,还有喜剧段落,在厨房里,丁求实、沈传庆先后过来帮忙,不一会儿,后厨聚集起一大帮年轻人,说说笑笑,忙作一团。这样的表现手法是否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段落式展开方式的影响,值得深入的思考。总之,与“中电”和“文华”的作品相比,这部喜剧少有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的诉求,娱乐性更强,更为轻松。如果说,《还乡日记》、《街头巷尾》、《乘龙快婿》更接近卡普拉风格,那么,《花外流莺》可算是霍克斯型的,更专注于男女情感的分分合合。

从整体上看,中国战后浪漫喜剧在美国疯癫喜剧的影响之下,开创了融合思想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喜剧类型,为中国影坛带来了令人难忘的爽朗笑声。

市民阶层的兴起与1930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市场定位

王艳云王艳云,上海大学讲师。

19世纪中期以后,在近代的工商业发展和近代社会变革的推动下,我国固有的社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阶层体系逐渐解体,一种新型的社会群体——市民阶层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为社会结构的主体。这种变化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发达的近代上海尤其突出。市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一批适应市民消费口味的新式娱乐方式的发展,电影便是其中之一。正如有学者写到:“到20世纪30年代后,中小商人和一般市民阶层壮大,构成城市大众群体,商场游乐场、戏院影院乃至各类艺术形式都为之一变。”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1152。的确,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即中国电影的市场与文化取向逐步稳定的阶段,市民阶层是这一历史时期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和文化消费主体。中国电影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消费心理需求,生产出大量主要表现家庭、婚姻、住房、经济状况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这些经验对后来的中国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市民阶层的出现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看,上海的市民阶层由资本家、职员、产业工人和苦力四个层次组成。同上,页715。虽然说整个市民阶层是当时文化消费的主体,但就国产电影这一娱乐形式而言,它的主要消费群体却只有职员和产业工人这两部分。也就是说,真正能够成为上海影像消费者主体并影响上海影像生产的,是职员和产业工人这两个位于社会结构中层的群体,而资本家和苦力则不具备相应的功能。

对于资本家而言,近代上海的资本家主要由买办、进出口商和本地绅商三部分人员组成。作为上海近代工商业的领头羊,他们经济实力雄厚,思想开放,教育程度高,嗜好和消遣方式也趋向西方化。即以电影而言,面对外片与国片,前者自然成为资本家们的首选。这其中有着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国产电影自身的局限。中国电影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向西方电影学习、模仿和借鉴的过程。国产电影无论在制作水平上,还是影像效果,抑或演员的表演艺术上,都不能与外国影片相提并论。即在当时已有人指出:“大部分知识观众,看国产片不会感到满足,而养成非洋片不看的习惯,而令一部分知识稍次的观众,在被国片提高了解影片程度后,也感到看国片不满足,而去看洋片,于是国片所继续造成高级一点的观众,都升到洋电影院去,而自己只好常和低级观者厮混在一起。”白丁:《银城观感录》,《电影画报》第36期,1936年12月,页3。这样的观点对于国片来说或许过于苛刻,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第二个原因,则在于资本家方面。对于这个占据着社会上层的社会群体来说,看外国电影,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出入于由外国人投资的高档首轮影院,模仿着电影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和穿着打扮,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对西方现代生活的追求和想象,而且这种行为方式本身,就是对自己地位和身份的肯定。有鉴于此,资本家自然成为外国电影的忠实拥趸。至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国产影片,在这一群体眼中,只是他们浸淫于外国影片之余冷眼旁观的一个参照物,与他们追逐的象征精英身份的“外片”相对的一种大众产物,资本家对此不会有切身的体验与用心,自然也不会对上海影像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苦力主要指依靠体力劳动为生的劳动者,包括从事市内交通运输业及火车站、码头装卸工作者,如人力车夫、码头工人等。他们没有固定收入,总体上长期处于半失业状态,往往连最低的生活水平也难以维持,位于市民阶层的最底层。他们最通常的消遣是打牌、听评弹和看设在露天舞台上的流动戏班子的表演。卢汉超:《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页85。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成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奢侈享受。因此由于经济水平过于低下,苦力不具备对上海影像发生决定性作用的基本条件。

这样,上海市民群体所包含的四个社会层级中,处于顶端的资本家与处于底端的苦力,便被排除在了对国产片产生决定影响的群体之外。也就是说,当时的国产片,主要是与职员和产业工人构成的中下层市民产生紧密的联系。这些中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和消费心理,以及由他们构成的文化消费环境,就成为影响中国电影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所指的市民阶层,就主要定位在职员和产业工人上。

二市民阶层的消费分析

职员,通常指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机构中从事非体力劳动的服务人员,他们一般具有以某种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专业技能,从事于有组织的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工作。职员的大规模出现,主要缘于新式职业的刺激和现代教育制度的普及。开埠后的上海,逐渐出现了一批分布于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教育、行政机关等多种系统的新式职业,由此催生出如洋行雇员、大中学教师、商店营业员、市府职员、记者、工程师、书记员等多种现代职员岗位。而职员从事职业的不同,主要取决于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同的学历被纳入到不同的职业中。总体看来,尽管职员们的行业、工种等千差万别,但他们的平均收入还是要好过产业工人。据统计,抗战前,上海四行二局一般职员工资收入在100元以上,外资企业中的职员在200—400元之间,报纸主笔为200—400元,编辑为40—100元,中学教员约70—160元,小学教师为20—50元,少数达到70—100元,总体平均来看,职员工资在工人工资一倍以上。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页78。在当时的消费指数下,这样的收入水平使职员阶层有能力进行较多的文化娱乐活动。

同类推荐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楼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戏楼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艺术趣味

    艺术趣味

    本书是丰子恺撰写的一本以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对象的趣味性艺术读物,其中包括艺术趣味一书以及四篇选自艺术丛话的艺术文章。
  •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热门推荐
  • 秋野麦浪

    秋野麦浪

    邱晔出生在一个凉爽的秋夜,那天爸爸不在家,是邻居四岁的小哥哥王脉意外救了她们母女。此后,邱晔在老家呆到上小学的年纪,便来到爸爸工作的小城市上学,从此与王脉失去联系。上初中的时候,邱晔喜欢上班上一个很优秀的男孩子江野,可是两人大学才走到了一起。正当两人结婚当天,王脉出现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高跟鞋的面具

    高跟鞋的面具

    难忘初恋被抛弃被利用只求一人一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闺中密友:筝的有坑

    闺中密友:筝的有坑

    她们有个自的生活,有各自的喜怒哀乐,有各自的悲欢离合,她们从来没有去担心过有一天彼此的众叛亲离,不敢期待还能够在有一天一起喝口茶说过去的事情。每天晚上9点更新
  • 刁蛮小药凰

    刁蛮小药凰

    从末世而来的军医宁小药有一个秘密,她能听懂小动物说话~肥猫黑胖说:督师是好人,喵嘎!麻雀灰爷爷说:督师是好人,啾!小耗子油瓶也说:督师是好人,吱!黄鼠狼大仙更是说:你跟督师是天生的一对~所有的小萌物都跟宁小药说,督师,督师,督师!于是宁小药相信,这个叫楼子规的督师一定是个好人,至于跟她是不是天生的一对……肥猫黑胖给了宁小药一爪子,督师被你下旨押到刑场要凌迟处死了啊,你这个昏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吾从异世来:早安,我的教官大人

    吾从异世来:早安,我的教官大人

    稚子之心的大魔头死了,被自己养的狼崽子给咬死的。白仙仙表示,她真的很冤啊!但是,没想到自己死后竟然到了一个新世界。白仙仙表示,她很喜欢!“老大,这个王八蛋怎么办?”“灵魂给你当下酒菜,至于人,拿去喂小黑。”“老大,这只小鬼怎么办?。”“一会儿拿去当诱饵!”“老大……”“等等,别说话!”仙仙袅袅婷婷的走到一个男子身边,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无辜道:“帅哥,等人么?”
  • 卿公子

    卿公子

    第一次相见,她对他一见倾心,他却阴谋不断,她为了他,放弃高贵的身份,自愿在他身旁做奴。终他还是负了她。
  • 霸道校草宠甜心

    霸道校草宠甜心

    女孩高冷,遇到霸道校草之后,她的性格会因此改变吗,
  • 讷谿奏疏

    讷谿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丫鬟皇后闹君心

    丫鬟皇后闹君心

    她是一个丫鬟,阴错阳差,替嫁入宫,一入宫门深似海,她想逃,却为他的柔情所陷,然她终究还是丫鬟,身份早已注定命运。他是不可一世的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却独独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然她的出现带给他希望,他要永远将她绑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