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42000000015

第15章 电影市场与审查机制(15)

1952年私营制片机构国有化之后,全国电影制片厂全部是国营企业,这对电影主管部门的审查工作既是一个有利条件也是一个不利因素。有利的是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对电影制片厂的剧本、生产过程和完成片等实行全程严格审查和控制;不利的是为了避免经济损失,主管部门对制片厂已摄制完成的影片又不得不采取从宽审查的态度,尽量不查禁影片。

2.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生产与审查

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的创作与生产。1979年,胡耀邦提出要重视创作“革命历史、革命战争和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影片”。同年,聂荣臻也倡议要重视拍摄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根据他们的指示,1980年3月,文化部召开了“革命历史与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剧本创作座谈会”;5月,文化部下发了《关于重视对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创作和生产的通知》,要求电影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电影制片厂重视和抓紧有关题材剧本和影片的创作和生产。《文化部关于重视对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创作和生产的通知》,《文化工作文件资料汇编(四)》(1979—1980),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页114—115。

按《通知》的要求,1980年代初期,各制片厂先后拍摄了一批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如《西安事变》(西影,1981年出品)、《南昌起义》(上影,1981年出品)和《风雨下钟山》(八一,1982年出品)等。但是,由于拍摄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成本较高,当时这类影片在影片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1980年代中期,电影系统经济陷入困境以后,制片厂拍摄这类影片就更少了。这种现象引起了中央领导的不满。1986年5月,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时任广电部部长的艾知生曾透露:“革命历史题材也非常重要,中央最近专门强调要创作出一批影视作品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这是中央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后年是‘三大战役’胜利四十周年,我们一定要抓好重大题材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艾知生:《发展电影事业的几个问题》,《电影年鉴》1986年,第三部分页3。

然而,就在同一次会议上,时任电影局局长的石方禹却指出了拍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实际困难:“对于反映革命历史、革命战争和表现革命传统的题材,则放任自流,没有规划,没有提出指令性要求。我们被制片厂的经济困难吓坏了,因而知其当为而不为之。我们敢于下达反映现实生活的指令性任务,是因为这一类题材的制作成本一般要低一些,制片厂负担得起,而反映革命历史,特别是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制作成本要高得多,动辄数百万,我们唯恐下达指令性任务,一旦制片厂伸手要求经费资助,我们将无以应付,拿不出钱向制片厂投资拍摄这一类题材的影片。”

石方禹还代表电影局向有关部门提出两点要求:一、给制片厂和其他电影企业减免税额,让制片厂从目前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多积累资金以便投资于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制作;二、从电影行业每年上交的税利中回拨一定数目的款项给电影局,以便向制片厂下达反映革命战争和革命历史题材的指令性任务时,向制片厂进行投资。石方禹:《我对端正电影创作指导思想的认识》,《电影年鉴》1986年,第三部分页12。

1987年9月,中共有关部门同意了电影局的要求,设立了“摄制重大题材故事片资助基金”。“资助基金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发行成本中提取。提取比例暂定为每年国内电影发行收入与电影发行权费支出差额的1.5%。”资助基金用于对“每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耗资超过200万元,重大现实题材影片耗资超过150万元以上的部分予以资助”。详见《设立摄制重大题材故事片资助基金规定》(1987年9月11日),《电影法规汇编》,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页329—332。

同年,中央还批准成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丁峤担任,副组长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徐怀中担任,小组成员有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中央电视台、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影片和电视剧的创作;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进行宏观规划,加强统一协调;负责审查、通过重点剧目的剧本,审查节目。

对于什么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有关部门还做出了明确地规定: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前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2.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表现对象的作品;3.新中国成立后某些重大事件,如抗美援朝等。除此之外的革命历史题材不在领导小组的工作范围之内。

领导小组以中央书记处提出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为创作指导思想,即:1.为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再现历史的真实,在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中,用文艺形式塑造当时领导人的形象,原则上是允许的;2.严格把握历史的真实,不要拔高,为慎重起见,凡出现我党领导人形象的电影、电视和戏剧,在公演之前,一律须经中央领导同志审查;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般不要以文艺的形式出现;4.以各种文艺形式出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律讲普通话,不宜再用方言。

此后,凡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剧本均需经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方可投入拍摄。电影剧本的审查程序为:1.各电影制片厂正式审查通过;2.所在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审查通过;3.附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书面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查。电影双片审查程序为:1.电影制片厂审查通过;2.电影局审查通过;3.报领导小组审定。最后,凡出现中共领导人形象的影片,在公映前,还须经中央领导审查。以上材料详见李文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国电影报》1987年第23期。

自1987年以来,电影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强了对“重大题材”特别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的审查,另一方面又逐渐加强了对此类题材影片的资助力度,可谓双管齐下。到1989年建国40周年时,各厂摄制出了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献礼影片,如《巍巍昆仑》(八一)、《开国大典》(长春)和《百色起义》(广西)(广西)等。

3.电影分级制度

早在1981年,《人民日报》就刊载了一些介绍国外电影分级制度、建议国内也实行类似制度的文章。题为“‘儿童不宜’”的文章写道:

“美国把电影分为四级,除了不适于儿童的以外,还有一种GP级,意思就是儿童可以在大人的带领下去看。我访问美国时看的《星球大战》,就是列为GP级的。起初我有点奇怪:这部片子既没有黄色的东西,也没有渲染暴力,有什么不放心呢?后来一想,大概是因为片子里有一些奇形怪状的星球人,可能会使孩子有点害怕,有个大人在旁边陪看总好一些吧。香港似乎没有分得这样细,凡是色情片或恐怖片只是注明“儿童不宜”。不过美国也好,香港也好,实际上那种限制是靠不住的,不过是那么回事罢了。有时,“儿童不宜”倒反而成一种广告。

“不过,在广告上或售票处注明一下,使做父母的不要带孩子来看,总比不注明好。”王澈:《“儿童不宜”》,《人民日报》,1981年5月13日。

作者介绍了美国和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并认识到这种限制是靠不住的,有时候反倒成为一种广告。不过作者还是建议在影片广告或售票处注明“儿童不宜”字样,以保护儿童稚嫩的心灵。

不久后,《人民日报》又刊载了另一位作者写的《再谈“儿童不宜”》一文:

“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许多人曾呼吁要对某些有恐怖镜头的电影注明“儿童不宜”。不知何故,这个建议至今未被采纳。最近看了《神秘的大佛》,深感有重申这种要求的必要。

“你看,银幕上左一张、右一张狰狞可怖的怪面,一个个激烈搏杀的血淋淋镜头,再配上对神经有强烈刺激的音乐,不要说是孩子,就是一些大人也为之心悸。这种使人感到恐怖的电影,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多大的教益,不能不打个问号。

“记得五十年代曾放映电影《夜半歌声》,听说那张被硫酸腐蚀得可怕的脸曾吓坏过孩子。后来这部电影没有看到再上映了。现在,对类似的电影固然不必禁演,但加些限制,注明一下“儿童不宜”,总是必要的吧!”张何平:《再谈“儿童不宜”》,《人民日报》,1981年8月22日。

然而,舆论要求归舆论要求,1980年代初期,电影主管部门并未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也许电影主管部门担心的正是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一方面会鼓励制片厂拍摄更多的“儿童不宜”影片;另一方面又会为此类影片做广告吧!

1980年代中期,娱乐片大量出现,影片中表现男女情爱和性爱的场面逐渐增多,呼吁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声音再度响起。在《电影分“级”行不行?——向电影审查进一言》一文中,作者颖人写道:“最近,西影厂的《海滩》,在北京工人中放映,被不少人指责为‘教唆’片。这是因为影片中有长久的接吻镜头和晚上青年男女在草堆上‘相好’的镜头。我个人并不同意一有这类镜头,(不顾它在电影中的作用如何)就斥为‘教唆’。但是我也并不主张让少年儿童去看这类镜头……我是主张,文化部电影局在审查故事影片时,在‘通过’后,应该给该片分级。当然不一定像美国一样分得那样细,但至少应该分准不准电视台播映、准不准少年儿童观看,或者是否老少咸宜。这个‘级’不是指影片政治、艺术质量的高低,仅仅表明影片的放映范围。”颖人:《电影分“级”行不行?——向电影审查进一言》,《电影评介》1985年第9期,页3。

1987年,电影主管部门成立了电影法规起草小组,开始起草有关电影审查方面的法规。1988年,起草小组完成了《电影审查条例》修改稿,《电影通讯》1989年第1期全文刊载了这篇修改稿,供社会各界讨论,以广泛征求意见。

《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含有以下内容的电影,限制少年儿童(指十六周岁以下)观看:1.有强奸、盗窃、吸毒、贩毒、卖淫等情节。2.容易引起少年儿童恐怖的暴力、凶杀、打斗情节。3.表现性爱情节。4.表现社会畸形现象。”《电影审查条例》(修改稿),《电影通讯》1989年第1期,页4。电影主管部门拟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1989年4月,在《电影审查条例》(修改稿)未被正式批准发布前,广播电影电视部下发了《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决定从1989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通知》主要做了如下规定:第一,划定“少年儿童不宜观看”(以下简称“少儿不宜”)的影片的标准。1.凡有强奸、盗窃、吸毒、贩毒、卖淫等情节的影片;2.凡有容易引起少年儿童恐怖感的暴力、凶杀、打斗情节的影片;3.凡表现性爱及性行为情节的影片;4.凡表现社会畸形现象的影片。第二,凡经部、局审定为“少儿不宜”的进口及国产影片,均应在片头加印“少儿不宜”的字样,以示与成人片的区别。第三,放映(播放)“少儿不宜”影片的具体办法。1.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一切放映单位,均不许组织少儿专场放映;2.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不许租供中小学少儿观看;3.凡实行售票放映的放映单位,对少儿一律不售门票,不许少儿入场(售票、入场时需检验学生证或户口本等有关证件);4.不提供农村流动放映队放映;5.不得提供电视台播放。《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1989年4月),《电影年鉴》1990年,页45。

《通知》虽然声明了“对部分影片实行分级制度,决不意味着对影片审查标准的改变”。但这个声明却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以后,拍摄“少儿不宜”的影片,也就是“有强奸、盗窃、吸毒、贩毒、卖淫、暴力、凶杀、打斗、性爱及性行为”等情节的影片就有其法规依据了,这实际意味着电影审查标准的放宽。

电影主管部门之所以于1989年5月开始实行电影分级制度,一方面固然如《通知》中所宣称,是为了“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却是被电影行业经济困境所迫,以实行电影分级制度,放宽电影审查标准,拍摄“成人影片”来挽救整个中国电影行业。

综上所述,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大陆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电影经济形势严峻这一直接原因,市场因素逐渐对电影生产与电影审查发挥了重要影响。

这一时期,电影生产机构生产了许多粗制滥造的娱乐片。电影主管部门一方面鼓励生产机构拍摄娱乐片,对娱乐片的审查大开绿灯并实行了电影分级制度,向“市场”妥协;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电影剧本的审查,设立了“摄制重大题材故事片资助基金”,成立了“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采取种种措施保障“主旋律”影片的摄制。权力与市场从博弈逐渐走向了共存共荣的状态。

同类推荐
  • 艺术趣味

    艺术趣味

    本书是丰子恺撰写的一本以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对象的趣味性艺术读物,其中包括艺术趣味一书以及四篇选自艺术丛话的艺术文章。
  • 世界艺术设计(下)

    世界艺术设计(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西方建筑史

    西方建筑史

    在西方各种语言中,“建筑”一词均源于古希腊语。古希腊人把建筑师称为“architecton”,意思是“始创者”。在他们心目中,一切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以建筑为本——建筑是艺术与美学之源。建筑产生于人类征服自然的斗争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宗教信仰、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因素不断赋予建筑新的内容和形式,从原始的洞穴、巢居到今天的城市综合体便是这一过程的缩影。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深化与拓展。建筑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提供了物质空间环境,而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的,因此建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它时刻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背景,传达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不同的时代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意大利建筑师布鲁诺·赛维在他的《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埃及式=敬畏的时代,那时代的人致力于保护尸体,不然就不能求得复活;希腊式=优美的时代,象征热情激荡中的沉思安息;罗马式=武力与豪华的时代;早期基督教式=虔诚与爱的时代;哥特式=渴慕的时代;文艺复兴=雅致的时代;各种复兴式=回忆的时代。”我们要想全面地了解西方文明,了解西方历史,它的建筑艺术是不可不知的。
  •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本书是国内外舞蹈学研究领域首次对“手舞”进行的研究,作者提出了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的概念,试图通过确立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的基本样式性质的手形,并以此来剖析中国古典舞手舞的一般性规律,进而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脉络进行深入的研究。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隋唐盛景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隋唐盛景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热门推荐
  • 璞金三国

    璞金三国

    前世基友穿越至东汉,不巧的是一个穿越至南,一个穿越至北,还相互不知道。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的二人,不知在相识之日又会如何呢?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我理解的三国里没有庸才没有蠢材。
  • 余生都愿是你

    余生都愿是你

    即使我忘记了自我即使我变成了组织的机器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活下去的希望那就是,让你重新回到我身边
  • 重生之万物之神

    重生之万物之神

    他英俊潇洒,玉树凌风,他善良低调,对一切都那么的认真。他发誓要帮助这个世间,有情有义的男子许魁。当穿越无限空间。最后到达现代。当他和自己深深爱着的女子离开的时候,却苦苦等待了几百年。他痴情不变,他大气豪情。他专心一致。但是当面对阳光的时候,它用自己的努力给予了我们最美丽的每一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365天最适宜肝脏病的食疗食谱

    365天最适宜肝脏病的食疗食谱

    肝脏病是我国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主要包括急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症。对肝脏病患者的饮食要求,应该是在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损害的前提下,以富营养、易消化、易吸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为原则。因此,合理地安排肝脏病患者的饮食是十分重要的。历代医学专家都主张“药疗不如食疗”。只有从食物中合理地摄取各种营养成分,增强抵抗力,补充疾病消耗和供给修复受损组织器官所需要的物质,才可以满足病体对营养的需求。因此,本书收集了祖国各地具有治疗肝病作用的食谱365种、详细地介绍了每款食谱的科学烹饪方法及功效,具有制作简单、营养丰富的特点。让您在平常的每一天轻松地接受食疗,以确保身体健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奉天13号当铺

    奉天13号当铺

    我叫夏语菲,一个刚经历完高考的准大学生,在亲戚的建议下离家去往陌生的炎城上大学,谁知道这竟是这帮人十几年前就计划好的一个局。
  • 夏之溯源

    夏之溯源

    目睹一起凶杀案,惊恐侵蚀了穆子的心,这使她无法安心度日。而她的丈夫宫泽对她不闻不问,终日在外拈花惹草。与佐藤的相遇打破了生活的窘境。穆子将如何面对爱情的抉择?
  • 晶游世界之天下皆骑

    晶游世界之天下皆骑

    【晶卡系统更新完毕!】【阵营积分系统开启!】【必杀技引导解禁!】【排位序列刷新!】【多人杀戮开始!】【S1赛季:蜉蝣之战】【一梦鲲鹏三万里,回晓蜉蝣不知年。】【欢迎来到圣依洛斯】……【本书有特摄梗出现,但不影响观看。】【你会看到很多的影子……如果觉得有些熟悉的感觉,不要意外……欢迎互动!】【欢迎加入书友群:67853408(圣依洛斯之城),我好无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