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9400000008

第8章 荒诞的人:《西西弗神话》解读(3)

加缪以诗意化的语言描述道:“演员就这样经历了多少世纪,领悟了多少智者,模仿了他可能成为的人物和他切身体验的人物,再来与另一个荒诞人物会合,后者便是旅行者。他一如旅行者,取尽了某些东西之后,又不停地奔波。他是时间的旅行者,更有甚者,是受灵魂追逐的旅行者。”(页113—114)可以说,演员的处境就是生命本身的一种隐喻:在人生的舞台上,来了、又去了,繁华、荣耀、贫瘠、富饶,一切正在经历,一切又迅速归于平静。正如作家斯汤达的墓志铭:爱过,写过,生活过。日子就这样来去匆匆。想一想,哪个人不是如“旅行者”一样步履蹒跚地走?有哪个人能逃得掉这终极的归宿呢?

加缪笔下的演员却试图表达属于自己的观念。这是一个知道自己命运的人,他的使命就在于穷尽这种命运。在加缪看来,真正的演员信奉尼采的信念,“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活力”(页115),因此他至死不放弃艺术。关于荣耀,加缪强调说:“在所有的荣耀中,最不骗人的是眼见为实的荣耀。”(页113)这恰恰证明了荒诞的人的生活准则:从希望结束的地方起步,关注最确实的东西。在演员这里,生存的本然与现象已经没有界限。宗教为此把他们视为凶恶的敌人,“教会禁止演员们喜爱现时和普洛透斯式的胜利,因为都是对其教诲的全盘否定。永恒不是一场游戏。一种精神若疯狂到喜爱,戏剧胜于永恒,已经丧失了拯救”(页115)。普洛透斯,希腊神话中这个变幻无常的海神,如果说是教会天然的敌人的话,真正的演员却由衷地喜欢他。演员们没有那么多顾虑,而是满怀着激情去经历与穷尽,对于预先就知道的惩罚流露出轻蔑的表情。

正如加缪所说,“只要一点儿想象力,就足以觉出演员的命运意味着什么。正是在时间中他塑造和列举一个个人物,也还是在时间中他学习驾驭他的人物。他越体验不同的人物,就越与他的人物分离。时间一到就必须死在台上,死在上流社会。他体验的东西历历在目。他看得明明白白。他感受到了一生冒险所产生的令人心碎和不可替代的东西。他心知肚明,现在可以死了”(页116)。因此,对荣耀的穷尽,说到底是对美的穷尽,它试图实现另一种形态的永恒,即类似于日本樱花美的原型,“一种赞叹短暂、可怜、在历史上瞬息即逝的态度,这种美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今道友信:《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王永丽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页226。,却历久弥新。

显然,演员的处境涉及的是生活的意义问题。加缪从现实出发,对这个密切关系到人类良心的问题,给予了真诚而勇敢、独特而朴实的回答。在他看来,“上帝不在场”已经是一个直观的、经验的事实,其证明就是古往今来的眼泪和鲜血、压迫和不公、暧昧和焦虑,等等,一句话,就是卡利古拉所看到的“人终有一死,却并不幸福”的“真理”。与虚无遭逢的生存,由此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赤裸裸形态。因此,生活先于意义。正如加缪引用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在热爱生活的意义之前,应该首先热爱生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否认生存的意义与超验价值的必要性。在《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中,他说:“我一直坚持认为,这个世界并无超凡的意义。但我知道这世界上的某种东西是有意义的,那就是人,因为人是唯一提出了生而有意义的生灵。在这个世界上至少存在人的真理,而我们的任务是赋予这个世界以理智,同其命运抗争。”加缪:《致一位德国友人的信》,杨荣甲译,见柳鸣九、沈志明主编:《加缪全集》散文卷Ⅱ,页18。这样,人的虚无的存在状态与他对意义世界的要求,使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的人脱离了世界,站在了世界的对面。这种生活的断裂,这种加缪所命名的“荒诞”,是他对“上帝不在场”后人与世界之关系的基本判断。

17世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对人类处境的描述显然得到了加缪的认同:“让我们想象有一大群人披枷带锁,都被判了死刑,他们之中天天有一些人在其余人的眼前被处决,那些活下来的人就从他们同伴的境况里看到自身的境况,他们充满悲痛而又毫无希望地面面相觑,都在等待着轮到自己。这就是人类境况的缩影。”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页100。每个人,与舞台上的演员一样,都是终极意义上的死囚,所谓的差异仅仅是刑期的不同。死亡迫近之处,生命显得分外脆弱。可见,虽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人的形象,但对人的命运的感喟其实早已开始。在思想史上,帕斯卡尔第一个指出理性本身的内部矛盾及其界限,他说:“人的状况:变化无常,无聊,不安。”帕斯卡尔:《思想录》,页62。这种对人类处境的惶然,翻译成加缪的随笔式语言,就是所谓的荒诞,“是指非理性和非弄清楚不可的愿望之间的冲突,弄个水落石出的呼唤响彻人心的最深处。荒诞取决于人,也不多不少地取决于世界。荒诞是目前人与世界的唯一联系,把两者拴在一起,正如仇恨才能把世人锁住”(页80)。正是这种对人世的牵念,使得加缪在读出了演员身上的荣耀后,禁不住一阵阵心碎。

四西西弗:征服者的背影

据说,由于加缪的同名随笔,“西西弗神话”已成为法文中的谚语,借喻“永久无望又无用的人生状况”(页68)。实际上,这个在希腊神话中被诸神判罚的西西弗,早已因其“对诸神的蔑视,对死亡的憎恨,对生命的热爱”(页137)而被加缪塑造为一个“荒诞英雄”。

西西弗,一个现代人的隐喻

加缪以充满人性的自豪宣布道:“我让西西弗留在山下,让世人永远看得见他的负荷!然而西西弗却以否认诸神和推举岩石这一至高无上的忠诚来诲人警世。他也判定一切皆善。他觉得这个从此没有主子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抑非微不足道。那岩石的每个细粒,那黑暗笼罩的大山每道矿物的光芒,都成了他一人世界的组成部分。攀登山顶的奋斗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页139)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加缪与萨特产生了观念分歧。主张“存在先于本质”的萨特从存在主义立场出发,强调向着未来超越自身、超越世界。他从现代伦理悖论出发,嘲笑康德主张的要永远把人当成目的而非手段的伦理学说。萨特以一个战时的年轻人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徘徊在两种伦理行为之间的年轻人:去英国参加自由法国军队,还是和母亲一起待在家里。参加战争,就会使为了儿子活着的母亲陷入了无生趣之中,从而把她当成了手段;但是,如果选择和母亲待在一起,那些在前线的战友就有被当成手段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萨特主张“自由选择”,“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这就是说,去发明吧。没有任何普遍的道德准则能指点你应当怎样做: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天降标志”。借此,萨特以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名义大胆地搁置了一切超验判断:“一个存在主义者永远不会把人当作目的,因为人仍旧在形成中。”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页13—30。因此,在自由超越的名义下,为了“明天的人”,他宁愿牺牲“现在的人”。对这种似是而非的主张,这种以未来的名义拒绝“现在”的主张,加缪给予了坚决的反驳。加缪不愿意任何人为了明天而牺牲现在,他继承康德的启蒙思想,鲜明地指出:“人是他自身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假如他想成为什么,也是在人生中进行。”(页119)

从荒诞体验出发的加缪,不愿意任何人以任何名义践踏人的尊严。《西西弗神话》中的西西弗就是体现这一思想的“荒诞的人”。在他看来,征服是人对抗命运的一种方式,属于“要成为一个人”的个人的事业。征服者只有一种有用的行动,就是重新造就世界的行动,而不是重新造就人。“个体什么也做不成,却什么都办得到。在这种奇妙的预备役期间,你们明白我为什么既激励个体又贬压个体。其实,是世界把他贬压,是我把他解放。我把他的全部权利都全部给他了。”(页118)由于世界整体性的专横和意义同一性的武断遮蔽了个人的生存,所以,征服者要直面意义不在时的虚无,从而,“面对本质矛盾,我支持我的人性矛盾。我把我的明察置于否定它的东西中间。我在贬压人的东西面前激励人,于是我的自由、我的反抗和我的激情汇合在紧张、明智和过分的重复中”(页119)。

西西弗的伟大之处就是他在瞬间清醒地意识到人类精神的力量,于是坚定地尽其所能地生活,而不试图超越人本身:“征服者知道行动本身是无用的。只有一种有用的行动,那就是重造世人和大地。我永远重造不了世人。但应当装得‘煞有介事’。斗争的道路使我遇见肉体。哪怕受凌辱的肉体,也是我唯一可确定的东西。我只能靠眼见为实的东西生活。造物是我的故土。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又荒诞又无意义的努力。这就是我为什么站在斗争的一边。”(页118)就是在最狂热的时候,他也不会脱离今天的人的熔炉,始终清醒地感觉到他的权力和他的局限。征服者投身于大地的火焰,在他看来,这火焰可以与天国的芬芳相媲美。加缪笔下的征服者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延续,有的只是现在,只是荒诞的清醒和有限度的理性,因而穷尽现在的行动更加富有生命的激情。

在这一系列荒诞的人中,如果说唐璜属于认知型,演员属于聪明型,那么西西弗则属于精神型。不靠寄希望于渺茫的未来而忘情,是这位神祇痛苦的缘由。在小说《鼠疫》中,加缪亦曾细腻地描写过一个无辜孩童的死亡。孩子的痛苦虽微小却深邃,以至于天堂永恒的幸福都无法补偿。是的,这也是一种选择,但不是无谓的“自由选择”,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痛苦抉择。它没有高超惑人的口号,却更加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因为这里有着诗意的激情,有着痛彻骨髓的悲悯,有着对人类肉体的最真挚的关切与怜惜。因此,“荒诞人的信念看起来悲观之极,其实充满了一种人性自豪感”刘小枫:《拯救与逍遥》,页362。。这是因为,荒诞人的世界是一个执著的世界,“一个灼热而冰冷的、透明而有限的天地,在那里什么也干不好了,一切都定得死死的,过了这片天地,便是倾覆和虚无。荒诞这时可以决定同意在这片天地里生活,从中汲取自己的力量,对希望予以摒弃,对无慰藉的生活作固执的见证”(页102)。

荒诞世界中冰冷与温情的对峙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恰切的印证。古典时代正一去不返,曾经笼罩一切价值的宗教的存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无论是唐璜、演员,还是不懈地滚石上山的西西弗,其实都不过是现代人的隐喻。他们的挣扎,也无非是觉醒了的现代人无奈而豪壮的身影。用瑞士历史学家布克哈特的说法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通过发现世界发现了自己,而这一发现宣告了具有自我意识的现代人的诞生。在他看来,如果说自然美的发现是人性觉醒的标志的话,那么,“充分而明确地表明自然对于一个能感受的人的重要意义的是佩脱拉克——一个最早的真正现代人”,因为他不仅能欣赏山色的美丽,“而且完全能够把画境和大自然的实用价值区别开来”。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页294—295。这正是一双审美的眼睛,一双不断地寻找心灵慰藉的眼睛。也就是说,只有在审美意义上,体验荒诞的现代人才能够找到做人的根本,才能真正拥有担当荒诞的勇气。或许,这才是我们不断返回身去重读《西西弗神话》这部现代散文经典的真正原因。

同类推荐
  •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

    流失的国宝——世界著名博物馆

    本书用四十篇文章,分析了收藏在美、欧、日等国主要博物馆中的四十余件(组)文物。并将国外与国内、国外与国外、相关文物之间与单件文物自身被收藏的辗转过程,从而探索出前人未能解决的疑问。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闲话香港电影

    闲话香港电影

    本书乃《香港类型电影漫谈》的姊妹篇,试图以一种更平民化的视角来闲谈香港电影中的趣闻趣事。其中“香港电影与民生”就讲述了香港电影中涉及到衣、食、住、行、教、娱乐、平民、婚礼和葬礼这些民生的话题;而“闲话香港电影”则写得更加散,从文化、类型和手法等多个方面对香港电影继续进行探讨。接下来“闲话香港导演”和“闲话香港演员”这两个单元则更贴近大众,依次介绍了许多大众所熟悉的香港导演和演员,还深入剖析了香港“明星电影”的发展,分析了香港女演员之现状,以及内地演员在香港电影中的表现。
  • 世界著名宫殿(下)

    世界著名宫殿(下)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织在一起。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我很强我要刚

    我很强我要刚

    没啥说的,我就是要刚,谁不服,谁不服。不服!你来追我啊
  • 炎黄人间

    炎黄人间

    天地巨变,灵气复苏。四十年后,一艘来自万里之外海岛的冰船姗姗来迟,拥抱这早已面目全非的世界。练气士,武道家,超能力者。天道,人道。莫渊:“我要再续这人间。”
  • 灵时已至

    灵时已至

    因一次偶然间的拍摄任务,何琛耍了小聪明加入了老爹所在的考古队中,自此意外接一连二发生,刚击退了狼群,便又遇到了满天的死萤虫,刚弄清了神秘陵墓中的无头古尸,又进入更为神秘的忆洛公主王陵,重重机关,道道陷阱,每一步前进都有死亡伴随身边,十棺殉尸、巨蛇突袭,那暗黑羽玉制造幻境中,忆洛公主她们是真或是假?南滇的痋虫巫术、主墓室中的奇异藤蔓,这一切都是为了隐藏一个千年的族秘,而这千年的族秘到底是什么?这又会引发什么惊险的故事呢?这一切又跟看似互不相干的何琛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呢?那请听我慢慢道来。我一直认为好奇心是上天给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所以希望正长大的或已经长大的你们能够保留这一份礼物!
  • 回乡做食神

    回乡做食神

    很久很久以前,在古老家族间口口相传着一则预言,‘当恐怖大魔王从天而降时,有一个英俊潇洒的伟大吃货拯救了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以她之名定罪

    以她之名定罪

    文写废了不用看了谢谢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写什么了
  • 两千年不死

    两千年不死

    江晓活了两千年。第一世,她走过先秦的风土;第二世,她随着项羽逐鹿天下;第三世,她和汉武帝一起征战塞北;第四世,她成为枭雄曹操一生的挚友;第五世,她选择站在女帝武曌的身后;第六世,她……对于一个不会死的人,这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如今,当江晓再次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她的第三世。好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睡了几十年了,江晓的肚子现在有点饿……ps:看了NPC大佬的上下两千年,感慨颇多,于是准备动笔……有着不算低也不算高的历史水平,文风较为欢乐。为了贴合剧情,会对一些无关痛痒的历史做出修改。另外,这是变身不嫁的……新书《江羽有个师父》已开
  • 学神有点甜

    学神有点甜

    这是一本瞎扯的书这是一个作者放纵自我的故事
  • 律师大侦探

    律师大侦探

    我是一个律师大学的毕业生,但是我当过警察,可如今只是一个经营一间事务所,干着侦探兼律师的工作。(侦探+言情)
  • 婚迷不醒

    婚迷不醒

    五年前,他对她说,再相见,不成夫妻便成仁。她笑,说小子滚一边去。五年后,他强势回国,作为帝国继承者的他在新闻发布会说:媳妇,是不是我不回来,你都忘记你有个未婚夫了。旧爱不辞而别,剩斗士被迫相亲,恰家中大乱,他不离不弃陪伴在旁。同个屋檐,竹马当家。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孩子和他。习惯了他深夜守家,习惯了他当家庭煮夫,习惯多了个管家和抱枕。她不曾说爱,他想,等她习惯了自己,如此直到白发苍苍也是好的。一次盛宴,一切全乱。她别了新欢遇了旧爱,唯独容不下一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