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9400000013

第13章 《卡利古拉》:自我的边界与自由的困境(2)

但如果要探问构成这部巨著的无穷意义的原因,我们还得回到作家丰富与驳杂的身份上来。作为一个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小说《穷人》一发表就受到了当时俄国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的盛赞——别林斯基毫不犹豫地称赞陀思妥耶夫斯基掌握了“艺术的奥秘”,是“一位有天赋的艺术家”。在以后的岁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一连串作品兑现了这一善意而慷慨的预言。同时,作为哲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痴迷于哲学难题——回答和解决哲学问题——他不止一次在书信中以及借他的人物之口说出:必须先解决重要的思想问题。他的作品里也的确充满了各种堪称思想家的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梅什金公爵、斯塔夫罗金、伊万·卡拉马佐夫……他们拥有和维护着一系列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矛盾的哲理观点。但无论是小说家还是哲学家,这两个身份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足以全面指称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氏的无可替代在于他几乎完美地将这两者熔在了一体,即力图以文学的形式写作哲学,以思辨的笔触创作小说。

茨威格曾深刻地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是一种伟大传统的断根人,是真正的俄国人,是过渡人。他们心里是开始的混乱状态,还背负着克制和没有把握的重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哪个问题得到了回答,也没有一条道路平整了出来。”茨威格:《三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页106。这一点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几个主人公——尤其是伊万身上得到了极富意义的体现。伊万的思想形象与他的弟弟阿廖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宗教象征,阿廖沙,这位“城郊修道院里刚满20岁的见习修士”,具有宗教直觉,不但是兄弟们中唯独不和任何人对立的人,而且切实地将感受到的宗教精神贯彻进自己的日常行为。但必须指出的是,小说里的阿廖沙实际上只是一个“爱的化身”,一个象征性的精神符号,他的“行动”仅仅类似于东正教中“圣母”的悲悯而垂怜的目光,缺乏作为人的动感特征。因此,在这部巨著里,阿廖沙的形象还有着无可讳言的单薄之处。至于伊万,则显然复杂得多。

从话语的力度来看,伊万是一个雄辩的典型。他强大的说服才华的直接后果——借他的异母兄弟斯梅尔佳科夫之手完成了弑父行径——就是一个例证。再如,在小说末尾,即庭审弑父案即将开始之前,伊万与魔鬼(伊万的另一个自我)进行的那场滑稽而可怕的交谈,也都显示出他确实具有超强的“言说”能力。对伊万而言,理性中的“自明法则”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他对上帝的质疑与分析也自然隐含着对理性的信任:

亲爱的,我认定,既然我连这个道理都弄不懂,我哪里懂得有关上帝的事呢。因此我只好老老实实承认,我毫无能力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我的头脑是欧几里得式的世俗的头脑,因此我哪能解决来自非人间的问题呢。好阿廖沙,因此我也劝你永远别想这类问题,尤其是关于上帝的问题:有没有上帝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不是仅有三维空间概念的凡夫俗子的头脑所能解决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臧仲伦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页324。

伊万甚至进一步得出结论说:“假如有上帝,假如他真的创造了大地,那他也是按照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创造的,而他的头脑也与人类相同,仅拥有三维空间的概念。”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23。这个大胆的结论源于他对现实人生的思考。他向阿廖沙倾诉道,令他无法与上帝取得和解的主要原因是关于孩子们的受难问题。伊万提醒阿廖沙,孩子和大人完全不同,大人“偷吃了禁果,懂得了善与恶,变得‘跟上帝一样’”,“但孩子们什么也没吃,因此暂时还无任何罪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27。然而这个世界上却有人做着伤害和折磨孩子的荒唐事,而基督教宣称“在世界的终点,在永恒的太和到来之时,将会产生和出现某种至为宝贵的东西,它足以抚慰所有的心灵,消弭所用的愤懑,弥补人们的一切恶行和他们所流的全部鲜血,足以使我们不仅可以原谅,而且可以为人们所发生的一切辩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24。,也就是说残害孩子的凶手也终将被宽恕。伊万从自己肉眼的观察出发根本拒绝这一个所谓的永恒幸福,他宣称:

我根本拒绝接受那种所谓太和,这样的太和还抵不上仅仅一个孩子的眼泪。……你用什么,用什么来补偿这些眼泪呢?难道这补偿得了吗?莫非他们得到了报应就算了吗?……我不愿意人间出现太和,由于我爱人类我不愿意。我宁可固守在我那未得到补偿的痛苦中,固守在我那未曾消弭的愤怒中。要获得太和的代价太高了,我根本买不起这门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页338—339。

无疑,伊万在这里对超验上帝的反驳是有道理的。作为一个千古难题,神正论显然无法回应所有的现实苦难与人的精神困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反思上帝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可以借理性的名义为所欲为。伊万没有这么浅薄,他的真诚基于一种对生命的执著追问。伊万虽有名言“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允许的”,但这实际上并非他践行的生活原则。相反,他无时无刻不震惊于这一逻辑主义结论的可怕,从而彷徨无所之。正如作家本人曾指出的,“伊万·费奥多罗维奇是深刻的,这不是当代的无神论者,他们的无信仰只说明世界观的狭隘和才智的平庸呆板”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冯增义、徐振亚译,漓江出版社,1988年,页387。。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的无神论者”的迂执、刻板与缺乏人性从斯梅尔佳科夫的形象中得到了体现,而伊万的头脑远非那么简单。从俄罗斯文学的史迹来看,伊万是与“多余人”系列形象有内在的精神联系的。无论是普希金的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毕巧林(《当代英雄》)、赫尔岑的别里托夫(《谁之罪?》)、屠格涅夫的罗亭(《罗亭》),还是托尔斯泰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战争与和平》)、列文(《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以其不懈的精神探索姿态和迷人的思想深度闪耀于世界文学长廊之中。同样,基于这种“家族相似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伊万,这位被称为“彼得堡时代的漂泊者”的人物,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探索中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在我看来,伊万精神困境的根源在于混淆了“理性”与“理性主义”这两个概念。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明确指出:“令人识别善恶的知识之树上的果实,是来自自身的知识,也就是理性——这是往后一切时代的哲学的普遍原则。”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页44—45。为了获得这种囊括一切的知识,必须把思考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包括各种逻辑形式:归纳、演绎、分析、论证,以及计划、解释、判断、评估等等。这种知识的基础和知识本身以及取得它的手段通常都被称为理性。而对理性全然的信任,也就是那种将理性当作衡量一切存在的真伪标准与意义标准的态度就被称为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确立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却遗忘了基督教义理所教会我们的“谦卑”的艺术,忽略了“上帝”形象的多重面相。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伊万最终走向疯狂的生命结局不仅昭示出这一点,而且也暗示了作家痛苦思考之后的价值选择。

三个体自由及其困境

应该承认,重新拥有本真的生命状态、获得内在的精神信念是作家的终极关切。无论是对于加缪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一点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这两位作家都对上帝问题有过自己的思考。但必须指出的是,在西方思想的发展历程上,上帝的多层面的形象实际上是逐渐形成的。第一个层面是圣经中的上帝。这是一个以人的形象亲近人、爱人、引领人走向理想国的至善者,他为人类的利益四处奔走呼告。第二个层面是作为最高实体的上帝,形而上学的上帝,至高的存在,第一推动因。这个层面的上帝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作为最高实体的上帝,以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奥古斯丁的看法为代表,托马斯认为上帝是自然规律的超验根据和终极目的;其次是作为宇宙普遍法则的上帝,以笛卡儿的看法为代表。笛卡儿虽然不同意神是万物的推动因,但基于对上帝的虔诚仍然把“上帝”的意志解释为自然规律本身;最后是历史世界中的上帝,以黑格尔的看法为代表,在黑格尔这里,绝对理性即是上帝,“上帝”与世界历史同一。可见,“上帝”一词的内涵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面目全非。

透过历史的尘埃,“上帝”一次次地承载着他人的议论、阐述与评价。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伊万的问题恰恰在于没能区分清楚这个符号背后的不同涵义。换句话说,话语的混乱导致了思想的混乱——伊万以理性思辨的方式驱逐了形而上学的上帝,不幸却连《圣经》的上帝一起驱逐了。对此,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课外雅致生活-织成一网绝妙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

    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

    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主要内容有:这么多年、暮鼓晨钟、走进碑林、乡情、山喜鹊,尾巴长、老友、口红、温馨的港湾、卫士颂、我们一起去看海、做人不做仙、帐篷学校、我在另一个城市想你、这不是爱的故事、祝福中国、给妈妈许个愿等。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电视艺术(上)

    电视艺术(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60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热门推荐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薪商:就业的革命

    薪商:就业的革命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日趋恶劣的就业环境,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或者希望跳槽的职场新人,怎样才能实现找到高薪职位的梦想?著名职业咨询指导曹左先生告诉大家,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求职规划。合理的规划可以突出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使自我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即使在就业压力重重的今天,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要求,毕竟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吴小三的惊奇人生

    吴小三的惊奇人生

    东北搬杆子行业的大揭秘,探索民间那些奇闻怪事这面目。阅读精彩奇闻故事,丰富自己的人生。
  • 大师要还俗:娘子你别跑!

    大师要还俗:娘子你别跑!

    意外穿越,白莞莞惹上了俊美大师,一步一步扰乱了他的清修。大师古板严肃、不近女色,却总被这绝美尼姑惹的脸红心跳。自此便有欢喜禅言常挂嘴边: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莞莞,我皈依你了。等等,这还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吗?某日,沙弥跑到殿内“大师,那尼姑偷了两只鸡烤了吃了。”大师挑眉“无碍,许是姑娘许久未沾荤腥了。”次日,沙弥跑到殿内“大师,那尼姑又偷了两只鸡烤了吃了。”大师薄唇微勾“无碍,去添上几只吧!多添些,别不够吃了。”某日,大师在温泉内打坐,白莞莞以为里面没人忙脱了衣服跳到泉内,大师蓦然一怔起身看着她。白莞莞慌忙逃脱“大师对起,对不起大师。”某日,白莞莞走入大师的殿内,见桌上摆满了肉食饭菜,不由得问道“大师,你不用忌荤腥吗?”大师眸色有些不自然,淡淡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白莞莞咽下口中的菜,不由得看向大师,一脸怔住“大师,那你戒色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模范夫妇

    模范夫妇

    两个大佬喜结连理,互相“镇压。”一个明星和一个商界大佬的欢喜故事。
  • 我的歌

    我的歌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的故事。我说出我全部的故事,希望能有人共鸣。
  • 我是传奇之邪子扬

    我是传奇之邪子扬

    一刀,一剑,你们砍够了吗?!一拳,一脚,你们打够了吗?!一仙,一神,你们灭够了吗?!一级,二级,你们升够了吗?!废柴,天才,你们看够了吗?!这里没有升级打怪,没有丹药法宝,没有技能功法,没有仙术神通,没有惊才绝艳,没有运气如山………没有………没有…………就是没有………有………百分百创新,百分百原创,力求中国创造,起点首发!
  • 白头谣

    白头谣

    他和她,哪里还说得清,霜吹雪满头,便也算白首罢。
  • 花开花落重逢君

    花开花落重逢君

    她是一缕异界的魂被脱线神仙扔到异界她是凌家的九小姐却无父无母一袭白衣惊鸿似仙,当她遇到他,黑衣霸气侧漏那个一生守护她的人...
  • 老板无情,妾有意

    老板无情,妾有意

    三个孤儿,两段恋情,尤雨燕被男友、闺蜜双双背叛,心死之际又突逢变故,男友与好友双双命丧黄泉,留下遗腹子交与雨燕。多年后,一个总裁“你的爱值多少钱”“永远比你拥有的多一块钱,你永远都买不起!”一个白领“我愿做你孩子的父亲,给你结实的肩膀依靠”“我欠你的,还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