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22500000026

第26章 先打哪儿(1)

经过1947年至1948年冬季攻势,东北野战军已无小仗可打,只能在长春、沈阳、锦州3点上选择大战来打。此时,林彪的对手卫立煌是一员资格比陈诚更老的将领。

卫立煌总兵力此时为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杂牌部队,共计55万人。他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确保沈阳、锦州、长春,相机打通北宁线”的方针,在长、沈、锦3个地区集中了重兵,具体部署为:长春,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长官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10万军力驻守;沈阳及其卫星城市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地区,30万兵力,由卫立煌直接指挥;锦州、锦西,15万兵力,由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冀热辽边区司令范汉杰率领。

这三块都是硬骨头,到底从哪一块下口呢?林彪在双城指挥所里反复比较、思索。

此时,东北野战军当时已发展到12个步兵纵队36个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个坦克团,共70万人。加上地方部队33万人,总兵力达103万人。

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战略构想。先打哪儿?毛泽东与前线总指挥官林彪意见不同。是先打长春还是南下北宁线、先打锦州?毛泽东与林彪有着不同的意见与争议,且一争就争了好几个月。

1948年9月7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致电毛泽东主席,提出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野战军司、政、后分开,各专其责。周恩来代表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军区与野战军分开后,军区下辖1个二级军区(即冀察热辽军区)、12个三级军区、4所军事学校。军区所属各部总兵力达33万余人。

东北国民党军经过卫立煌重新整编,至1948年9月(辽沈战役前),共计14个军44个师(旅),14个特种兵团,加上地方部队,总兵力达55万余人。1948年10月间,第六十二军、第三十九军、第九十二军(实际只来1个师)及独立第九十五师调至葫芦岛,归第十七兵团指挥。此时东北国民党军为17个军51个师(旅),60余万人。

决战前夕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辽沈决战前,即于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西柏坡是一个小山村,滹沱河水从村前流过,沿河西上是太行山,顺流而下是华北大平原。抗日战争时期,西柏坡曾被誉为“抗日模范村”。

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1947年3月,刘少奇、朱德依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将离开陕北东渡黄河时,毛泽东对他们说:“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刘少奇到达晋察冀边区后问聂荣臻:“白毛女的故乡在哪里?”聂荣臻说:“这个传说出在平山,那里倒是个富饶的地方。它的位置在太行山与华北大平原衔接的地方。从抗战开始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好。不过,平山的面积很大,东靠石家庄,西与山西接壤,中间或靠东一些为合适。”

5月,朱德派他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旺臣,从平山县城沿滹沱河逐村勘察后,一致看中了西柏坡村。这里依山傍水,处在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能进能出,能攻能守。他们向刘少奇、朱德作了汇报。

6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作委员会进驻西柏坡村。7月12日,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彭真、康生、陈伯达6人正式成立工作委员会(对外称工校,校长为胡服,即刘少奇)。

在这之前,即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65名同志由城南庄到达西柏坡。5月27日,毛泽东又来到这里。五大书记会面后,中央前委、中央后委和中央工委自行撤销。为对外保密,称“劳动大学”,中央领导仍用过去的化名。

此时,毛泽东胸有宏略,情绪高昂,全身心地在关注全国战场的发展变化,决定与蒋介石展开决战,并且把首场决战放在东北。

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机关小食堂召开政治局会议。到会的有政治局委员7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4人。这是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会议检查了过去时期的工作,规定了今后时期的工作任务。在这次中央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根据过去两年作战的成绩和整个军事、政治形势,发出了“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号召。为此,会议提出了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歼敌500个旅,共歼敌750万人的宏伟目标,并规定了必须每年歼敌100个旅的任务。

他认为,由于军事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预计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把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副主席刘少奇在西柏坡

此时,与毛泽东心情相反,蒋介石坐在石头城里,愁思万缕,唉声叹气。一天他拄着手杖,披着那件避弹大氅,来到江边,低头沉思。这一阵局势更紧,洛阳、四平、周村等12个重要据点竟在一天之中同告失守,实在令人焦心,而这些失去的城镇中,四平、永吉、小丰满和洛阳且是有现代化永久防御工事的坚城;沭阳、涟水、阜宁是交通联络的中心据点;张店、周村是济南大城市的外围防线;永城是徐州外围的重要据点;莱芜、新泰、蒙阴是津浦路和胶济路交通干线的侧翼;延安与西安之间的甘泉、鄞县、中部、宜君等地在交通联络上都很重要,也都丢失了。

蒋介石望着长江,长叹一声,在警卫的护卫下来到中央训练团“训话”。一到会场,不待主席致词,就血脉贲张,声音颤抖,沉痛地说:“我们年年开会,月月开会,我不知道我们开会有什么用处!前方军事失利,各地行政腐败,再闹下去,我们明年今日能不能还在这里开会,都很难说。”

台下众官员大吃一惊。只见蒋介石眼都气红了,还在使劲地骂道:“如果你们再不改,不久之后,我就要做俘虏,你们也要做战犯,我们大家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你们为什么这样腐败颟顸,目无法纪!你们为什么不看看敌人?他们决定做什么,就全心全力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做,而你们又怎样呢?”蒋介石右拳在桌上擂鼓似的敲着:“我们的党员奉命去做一件工作时,就只听其自然,甚至什么都不做,只知道以权谋私!”蒋介石越讲越有气,忽感到周身乏力,天旋地转,连忙示意侍卫架着他回家了。

蒋介石回到卧室,浑身发冷,心头更加颓唐。他缓缓起立,怅望窗外,感到未来的战场态势,将是:华北要变成今日的东北和西北,华中变成今日的华北,而华南变为今日的中原,正如长江浪涛,后浪推前浪,一个新的战场展开,而另一个旧的战场就告消逝。今天的东北战场,是一个个孤岛在沉没;今天的华中战场是由面而分割为片,再由片缩小为点,形成孤岛,这景象眼看就要接踵南移,“分区作战”也难以固守,发展到最后,又将如何呢?越想越感到愁眉不展,越感到对前途失去信心。

面对着如此动荡的战局和疲倦不支的身体,蒋介石颇想到庐山换换环境,但又感到此时此地离开首都,是否合适?而庐山是否安全,也成问题,越想越烦,越想越气。宋美龄对此却不以为然,她说:“这个问题容易解决,不必怄气。美国总统在局势紧张时照样钓鱼打猎,你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反给人一个安定的印象。至于庐山是否安全,我看不大靠得住。长江洪水成灾,上山瞧了不舒服,再说是否会影响交通,也很难说。不如到莫干山去散散心。”蒋介石表示同意,于是就带着老婆、儿子前往杭州了。一路上,蒋介石沉言寡语,他突然感到近来自己老多了。正是:举目望去,乌云瘴气,展望未来,不堪设想。面对着眼下的败局,怎能不使他焦心如焚呢!

毛泽东“关门打狗”设想的提出

身居西柏坡的毛泽东,对东北决战,什么时间、打哪里,早在1948年2月7日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朱德、刘少奇的电报中就提出来了。毛泽东在电报中说:“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91页)

从毛泽东在电报中的提法来看,“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构想,当时还只是一种设想。毛泽东发这个电报的当时,东北我军的冬季攻势正在进行,攻占辽阳、鞍山、本溪、营口的战斗刚刚展开,沈阳、长春、锦州、四平、吉林等战略要地仍为国民党军固守,并且蒋介石新委任的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刚刚走马上任。

东北局势究竟朝何方发展?东北敌情有无变化?毛泽东从全国战局出发,预设了东北国民党军队今后动向的两种可能,据此提出了东北我军作战的两个方向。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构想,就是从这“两种可能”和“两个方向”出发进行战略思考和分析的必然结论。

东北国民党军队今后动向的第一种可能,是撤离东北。毛泽东在电报中明确指出:“蒋介石曾经考虑过全部撤退东北兵力至华北,后来又决定不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91页)蒋介石决定不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蒋介石自身来说,仍持控制东北的妄想,一方面是从政治利益考虑,另一方面是不甘心东北的失败。从蒋介石手下的将领来说,就是怕负丢失东北的责任。从全国战局来说,人民解放军也没有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或者说人民解放军给国民党军队的打击还没有达到迫使蒋介石从东北撤兵的程度。毛泽东在分析蒋介石决定不撤离东北时,当时主要是从军事方面考虑的,因此,毛泽东说:“这主要是因为南线我军尚未渡过长江及北线我军尚未给蒋军以更大打击的原故。”(《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91页)

正是从军事方面考虑,毛泽东进一步分析后便指出,如果东北我军在今后作战中再打几个大胜仗,如果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率领的晋察冀我军出平绥,出冀东,如果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渡江南进,在福建、浙江、江西诸省创建新的解放区,那么全国军事形势必将向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

这时候,“蒋军从东北撤退可能性就将突然增长”(《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91页)。毛泽东估计全国战局的改观为时不远,因此估计国民党从东北撤兵的时间可能在夏季,或更早一些。据此,毛泽东希望东北我军“准备应付上述可能的新形势”,“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91页)

东北国民党军队今后动向的第二种可能,是固守东北。毛泽东明确指出,“当然蒋军死钉在东北不撤退的可能性也有”。这种可能中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国民党军队暂时能与我军抗衡,能够固守东北;二是东北我军强大得使东北国民党军无法撤离东北,能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毛泽东在分析此种可能时,表现出了充分的自信,即排除了国民党军能够固守东北的可能性,而将东北我军能否强大得使东北国民党军无法撤出东北这个问题提到东北我军的面前。

依据东北国民党军队今后动向的两种可能,毛泽东提出了东北我军今后作战的两个方向。一是打抚顺、铁岭、法库之敌;一是打阜新、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昌黎、滦州等地之敌。”(《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91页)打抚顺、铁岭、法库之敌,是截断沈阳与长春的联系,孤立长春之敌,为消灭长春之敌创造条件。而打阜新、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昌黎、滦州等地之敌,是孤立锦州之敌,为歼灭锦州之敌,关闭东北大门创造条件。

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构想,尽管在当时是一种设想,但是这种设想是建立在对全国战局和东北战场进行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从全国战局来看,战局正向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蒋介石的各个战略集团正处在被人民解放军的分割之中,如果不封闭东北大门,而让东北国民党的几十万军队撤入关内华北、华东地区,就会使国民党的军队相对集中,使这些地区国民党军队所占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会增大这两个地区人民解放军作战的难度,从而延缓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如果关闭东北大门,不仅分割蒋介石战略集团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也缓解了华北、华东地区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困难。

从东北战局来看,东北人民解放军有足够的力量关闭东北大门,将国民党东北军队予以各个歼灭。尽管东北我军的力量并没有占绝对优势,或许战场情况还有新的变化,但毛泽东的这一构想,体现了作为战略家的战略眼光,从毛泽东在电报中的分析来看,也体现了他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军事原则。

林彪为何执意要攻打长春?

哈尔滨往南火车第一个停车站,是一个叫双城的小镇。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就设在双城的一个青堂瓦舍、古色古香的大宅院里。东西两个跨院,西院为参谋长,东院住林彪。

林彪面对墙上地图,视线从长春移到锦州,再从锦州移到长春。然后背起手,在室内踱步沉思。每次大战之前,林彪都要在地图前长久地踱步沉思。

作为军事指挥员,他要把每一个细节都想清楚。

长春距北满根据地较近。先打长春便于集中兵力,便于解放区支援,如果敌人增援或突围,在漫长的300公里范围内,也便于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打下长春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更便于集中兵力向南作战。

但是,早在冬季攻势尚在进行的时候,毛泽东就指出“要预见敌人撤出东北的可能性。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国民党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为此,要考虑南线作战,首先控制北宁路锦州、山海关段,以及山海关、滦县段。此方案,即关闭了东北大门,切断了东北敌人与关内的联系,在战略上又是中间突破,使两翼的卫立煌和傅作义均相互孤立。

毛泽东作为战略家,总是从全局高度观察问题,站得高,看得远。此时他已不满足于东北,他想到华北,想到全中国。他的思路沿着连接东北、华北的北宁线铁路大动脉运动。

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的咽喉要地,是其与华北联系的战略要冲。

可林彪对到敌人要害打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有顾虑,如果久攻不下,敌人援兵上来,再像1947年攻四平一样,定将影响战局。如果打长春,可拖住沈阳的敌人。

四平攻坚失利的阴影,像噩梦一样缠绕着林彪。

林彪在东北打的较大的败仗,一是二下江南攻德惠不下,二是夏季攻势中的西平攻坚战。

锦州有重兵把守,且工事坚固,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四平?

林彪认为锦州城防工整坚固,又有15万重兵把守,如果像夏季攻打四平那样,久攻不下,敌人援兵上来将造成被动。四平撤退之所以安然无恙,是因为部队基本上是轻装。要打15万人设防的锦州,必须有大规模的重武器和六七十万人的后勤供应,这样庞大的供给需要大量汽车和油料,如果油料耗空或遭空袭,大批机械化装备将要丢给敌人,部队就难以安全撤离战场,而陷于危险境地。

同类推荐
  • 步枪科技知识(上)

    步枪科技知识(上)

    枪械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单兵作战武器。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枪械的种类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第一支左轮手枪的诞生,到为了适应沟壕战斗而产生的冲锋枪,从第一款自动手枪的出现,到迷你机枪喷射出的强大火舌,等等,枪械正以越来越完美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展示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揭开现代枪械的神秘面纱,让你简直大开眼界!
  • 血影兵魂

    血影兵魂

    主人公参军入伍,机缘巧合下进入一神秘组织。从此开始了双面生活。
  • 都市之恶魔帝王

    都市之恶魔帝王

    【绝品、无敌爽文】有朝一日虎归山,定叫血染半边天。有朝一日龙抬头,长江黄河水倒流!十年前,罗家灭门,双亲遭遇惨死。十年后,地狱归来,我为魔主,一切都应有个了断。地狱,由我说了算。人间,规则我来定。
  •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德国在法、比、荷的胜利,不仅将英国的势力逐出西欧,同时也大大地削弱它在东南欧的影响。东南欧诸国在现代军备方面都很落后,因此竭力避免与这个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发生冲突。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德意两国(没有苏联参加)于1940年8月30日在维也纳强行裁决而趋于缓和。这个裁决使罗马尼亚损失最大。尽管如此,它却寻求和德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它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已不复存在,德国便成了能保卫它的剩余领土和对付苏俄威胁的唯一强国。希特勒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罗马尼亚的愿望,因为首先他对普洛耶什蒂油田感兴趣,德国继续作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赖它。
  • 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之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大写一

    大写一

    我对自己的安慰每次都要花很大很大的力气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小心翼翼的探索,可也用不对方法
  • 田园兽语:妻控相公溺宠妻

    田园兽语:妻控相公溺宠妻

    【正文已完结】人倒霉了,喝凉水都会塞牙;夏初柒倒霉了,走在大街上都会遇上晴天霹雳,一劈,还把她给劈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好在她的能力还在,古代也没什么大不了古代就古代吧,好在她家靠近大山,她还可以打猎养活自己打猎就打猎吧,这位汉子你要作甚?我们当初不是说好的吗?某位汉子:我记性不好,我们说好什么了?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不小心被腹黑狼扑倒的故事。【1v1宠文,架空,内容纯属虚构,拒绝考据】
  • 秦时明月之密匙

    秦时明月之密匙

    守护着历史的发展,不让未来者破坏的姜姒,永远不会死去,永远活在世上,看着昔日的好友一个个死去,她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
  • 古炎修魂记

    古炎修魂记

    逆天武魂,吞噬天地,四大兽王,伴我同行。所有武魂任我挑,五湖四海任我游,一剑斩断尘世恨,快意恩仇度一生!这本书只有一个女主,这本书只有一个位面,这本书少了些套路,多了些善美,我写的不是小说,而是自己童年的梦想。
  • 三生三世碧海长青

    三生三世碧海长青

    “向古荒古海为誓,羽化也好,此生被天劫渡身也罢,甘赴玄妄海取回最爱的人一丝魂魄。”玄妄海下那些不归地府收往轮回的孤魂,有人为所此所爱逆天而行。命运早已注定!
  • 幻域归汐

    幻域归汐

    一个平静的镇子突然被妖怪袭击,有人说这是因果循环。原本应该待在幻域里的妖怪为何会来到人界,是妖皇失踪,还是有人蓄意谋划...
  • 天龙战皇

    天龙战皇

    江山如画,群雄并起!有武道神话,修为通天,一人守一国,无怨无悔!有盖世天骄,横扫八方,意气风发。有禁区之主,坐看万古沉浮,谈笑间天翻地覆。苏尘,以平庸之资,崛起于北极战场,沐浴敌血,逆天成龙,踏上荣耀之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未央梦之落日余辉

    这是承接《未央梦》的故事,讲述的是汉宣帝刘询成为手握权力的实权皇帝后到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刻,但这本书是小说,并不是历史真实,讲述了一个来自民间的睿智皇帝的后半生的故事,赵广汉之死,外戚的崛起,解忧公主的回归,在大汉帝国最强盛的后半段时间的故事。容我慢慢写。
  • 岁月深处有涟漪

    岁月深处有涟漪

    记录一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