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00400000034

第34章 喜红安

红安县是鄂东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古老县城,历史上名黄安,新中国建立后正式改名红安。这红字是经过革命斗争而来的,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安的历史永远值得回忆。

大家知道,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黄麻起义,它是1927年11月13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武装暴动一举夺取了黄安县城;它是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在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之后的又一壮举;它占领了黄安县城21天,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成立黄安县农民政权,早期的共产党人曹学楷同志为县农民政府主席;同时正式建立了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举行了浩浩荡荡的声讨蒋介石的游行示威和开展了庆祝革命胜利的各种活动。黄麻起义鼓舞了全县人民与蒋匪不共戴天的坚强革命斗争意志,使黄(安)麻(城)地区革命进入了高潮。

1930年,红军第二次攻打黄安县城未成功,但革命人民未放弃攻下黄安县城的决心,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卫队经常袭击到县城近郊,同敌人周旋搏斗。

1931年11月,工农红军势力扩大了,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红军和革命地方武装,在革命群众的有力支援下再次围攻了黄安县城。因县城内驻扎的敌人是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心腹大患,是革命的障碍,人民积极要求红军打下县城,消灭住城的敌人已是革命发展趋势之必然。为此,军民同心协力实现了这一重要战役的计划。红军围住县城后,蒋介石从武汉几次调遣援兵,妄图挽救其控制的县城,都被我英勇的红军一次又一次地击溃了。盘踞在县城内的敌人六十九师被我红军围得水泄不通,围了40多天,敌人地上援救无望,就从空中投粮、投弹,仍然无济于事;倒是我们的红色飞机从天空飞来了,在县城上空盘旋,把敌人吓得屁滚尿流,到处躲藏。我们发起攻城战,一举攻进城内,打得敌人无可招架,乱作一团;敌人企图乘着夜晚突围外逃,在城郊,敌六十九师被我全部消灭,俘敌5000余人,敌六十九师师长赵冠英亦被我红军活捉;缴敌枪5000余支,从而武装了我们自己。顿时,全县人民热烈欢呼这一巨大胜利,群众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打着红旗,敲着锣鼓,吹着唢呐,抬着整猪整羊、鲜鱼、鸡蛋、糍粑、花生等物资来犒劳红军。此时,县工农政府又迁进了县城;接着,在人民群众的要求下,将县城的城墙全部扒掉了,这是为着革命斗争的长期性,不让敌人再来利用这个乌龟壳残害人民的举措。

革命人民有改天换地的革命意志,要彻底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因而,就把旧黄安县的黄字剔除掉了,改成鲜艳的、人民最喜爱的红字,即为现在的红安了。红安这个可歌可泣的名字,她永远印在人民的心坎里。

但是,在革命的艰苦、错综复杂的斗争过程中,1932年,敌人第四次向革命根据地围攻时以及后来一个相当长时期,根据地的县城又被敌人占领了。敌人占领县城后,又复名黄安,到新中国成立后,县城又回到人民的怀抱了,1952年仍恢复了红安这个有历史意义的县名。

红安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是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代价的,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当时有一首民谣广为流传: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的打仗,女的送饭。反映的就是这个历史事实。当时,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安人民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多次大肆调遣匪军进剿。红安县的人民群众吃尽了苦头。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坚强不屈,长期的同敌人周旋搏斗。号称四十八万的人民,到全国解放时,据不完全统计,仅有三十来万人了,可见红安人民为了革命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红安一批又一批的青、壮、少年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卫队、守备队、少先队、工会、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日日夜夜,没有停止同敌人搏斗。在那万恶的白匪军长年累月的包围进攻中,敌人实行残酷的野兽般的烧、杀、抢的三光政策,对红安血洗、火烧,致使红安大片土地荒芜,有的地方成了无人区。但是,红安县的人民和共产党没有被杀绝,没有被吓倒,他们宁死不屈,前赴后继,始终坚持顽强的斗争。他们坚信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他们以大地为床,山洞为房,野果、草根为粮,树叶做衣裳,顽强坚持在大别山这个根据地,同敌人长期斗争,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整个革命形势大发展,人民解放军大军南下,驰骋大别山地区,红安人民又和人民解放军携起手来,共同作战,直到全国解放。当年参加红军和地方武装及苏维埃政权,从事各方面革命工作的同志,有10万人以上。一大批参加红军的同志,后来还经历过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解放全中国。据红安县解放初期的统计(除牺牲者外),知道名字的,有在部队的各兵种中工作的和在地方各条战线工作的,共计360多人(20世纪60年代统计知道有400多人)。他们是革命的宝贵财富之一,是革命精华之一。有人称红安县为将军县,这不假,据确切统计,除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以外,在部队中工作的都是师级以上的干部,大多数是军级以上的军事、政治指挥员,还有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

出生在红安县,曾战斗在大别山区故乡的同志,是无不关心老根据地家乡的变化的。我这次回家乡,看到红安的变化更大了。

从县城来说,它过去长期遭到敌人极其严重的摧残、破坏,刚解放时,整个县城几乎是一片废墟,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间破垮的土房,董必武同志老家的房屋也只剩下一块残垣旧迹;县城不见街道,到处杂草丛生,豺狼鼠兔出没无常,凄凉景象一言难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人民重建家园,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的红安县城,已建设成繁华的街市,四五层的新式楼房林立,平整的水泥马路两旁的人行道已是绿树成荫,街上行人来来往往,商店各种货物琳琅满目,日用杂货花色品种繁多。

红安县有丰富的物产,自制的各种糖果糕点,烟酒副食品和布匹、衣料、毛巾、鞋袜、书籍、文具等,样样具有。更为有名的是利用自产的著名花生加工制成的许多名贵佳肴食品,畅销各地,有的已行销国外。

县城郊外不远,有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建立的高耸入云的黄麻起义五十周年纪念塔和革命历史博物馆,还有绿树葱葱的烈士陵园,供人们瞻仰、参观游览,这些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

在外省工作的红安和大别山区的老同志,时有探亲访友,看望革命故乡,走访老根据地等活动。为此,中共红安县委、县人民政府除建有一般招待所外,还专门建起一幢较高级的接待宾客的新式楼房;他们继承革命老根据地的光荣传统,对来往参观宾客招待热情周到,使人感到亲切无拘。

忆往昔,看今朝,面貌改,更自豪。我几度探望过革命故乡,目睹了家乡不断发生的巨大变化。

早些时日,刚回到久别的家乡,登上村头,周览四方,旧迹可见,保卫革命根据地的情景历历在目:赤卫队肩负着来复枪,手提着大刀,佩戴着赤卫队袖章,站在山冈上,警惕地监视四面八方。

再次回家乡,登上村头,周览四方,不由得更是感慨万千:一切都变了。当年,这里设有岗哨,现在没有了;立有敌标的高山上,修起了蜿蜒曲折的水渠,能够保住山下的稻田年年丰收。一位当年担任过贫协委员的七旬老人,高兴地对我说:革命总算是胜利了,全托共产党的福。如今真是高山也低头,河水也让路。过去是神话,今天是现实了。人们在山头上,还能听到村子里机器的马达声、高音喇叭不时传来的北京的佳音;还能够隐隐约约看见村子里的墙壁上的大幅大幅的宣传画。此时,我心潮起伏,走下山冈,信步来到田野。

走在田野里,金黄色的稻谷的芳香扑面而来,看到男女社员积肥、送肥的劳动景象,我即兴写了四句:

稻海千重浪,遍地谷花香。呵嗬冲天际,社员积肥忙。

1981年9月,我重返故乡红安,计划作些走访调查,收集些资料。9月26日,到了中共红安县委,县里的领导同志说:今年我们全县受旱,从4月8日以来到现在没有下过大雨、透雨,全县双季稻不平衡,有的收成好,增了产,也有差些的,总的看来收成还是好的,略有增产。花生收成也可以,天旱这么长的时间,不下雨,我们就是靠檀树岗、烟宝地、尾斗山、金沙河、火连畈等几大水库的水灌溉解决干旱的问题……我听了这个介绍后,又惊又喜,惊的是五个多月干旱没有下大雨,要是在旧社会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多少人要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喜的是水利灌溉解决了问题。这个不平常的问题,它充分说明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说明党中央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世时就提倡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说明水利建设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性。我带着这个问题,到了农村社员家,跑了几个公社,尽是山区丘陵,没有看见哪个村庄有乞讨要饭的。特别是这几年,社员日子越过越好,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有位四十来岁的社员对我说:我长这么大,没有见过今年这样的天旱年成的庄稼有这样好。从县南走到县北,我看到的是,庄稼长势喜人,稻穗齐整,颗粒饱满,一片金黄,真是可爱。人们都知道,如果是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战胜大的旱灾是不可能的。有个100多家的村子,现在家家有余粮,户户有钱花,还有千元户。据大队干部说:全大队1800多口人,1980年产粮170万斤(1斤=0.5千克,后同),去年人平均口粮900多斤,有的队有千斤以上;人平均食油和花生油一般在10斤左右,有的10斤以上。可以说比我们在外当干部的食油还多。当时见到,家家户户挑花生到油榨房去榨油,少则百十斤,多的有两三百斤;每户喂养两三头猪。我到过一家,他家有两头大肥猪,每头有三百来斤重。他说:我计划过年用一头,春节后盖房子用一头。(他准备拆旧土房盖新包青房)像他家这样的情况是不少的。村子里大肥猪比比皆是(当地是放敞猪),家家鸡鸭成群,鸡蛋只要六七角一斤。青年人的穿着有的与城市里的青年人差不多,不像过去衣衫褴褛的乡巴佬,很多人穿普通时装、料子衣服、胶鞋、皮鞋、带跟的鞋等。雨天,男女很多人穿长筒防水鞋,打雨伞(过去披蓑衣);半导体收音机很普遍,电灯、电话多起来,电视机、缝纫机多起来,拖拉机也多起来;中小学教师装束与城市里的人无异,许多青年人穿着时装,背上时髦的小提包进城、赶集、买东西、看戏,是常事,进城去都是搭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结婚时,办喜酒,花钱不少。这一方面说明农民是富起来了;另一方面也表明旧习惯、讲排场没有完全改过来。更可喜的是,塆塆盖起了排排青砖瓦房。旧社会里,住青砖瓦房的只有地主土豪,现在社员盖青砖瓦房已成风气,而且社员还安玻璃窗,在青砖瓦房的屋檐上勾上花边,绘上人物、花鸟、古画等。当然,现在的发展还有一定条件的限制。据大队干部说:像他们这样的大队,全县还有很多,有的更强,当然也有差一点的。大队和大的村庄都设有代销店,买一般日杂品不用进城了;许多大队有库房,有打米机房、油榨房、小型加工厂等,用牛拉着碾米的大石坨碾米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各地建起了学校、托幼所,学龄儿童都上学了,初高中毕业生也多起来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丰富,皮影戏到处演出,电影巡回放映,有的社员乘汽车或拖拉机进县城看楚剧。

社员群众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很高。在红安地区的土地分两种,一种叫田,是种水稻、麦子和油菜的;一种叫地,是种麦子、花生、棉花、红苕、芝麻和豆类的。为了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田地都划分到户承包,社员都觉得比过去好。社员有生产管理自主权,出工干活非常灵活,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种好田地,逐渐富起来。农忙时,社员家家户户成天是全家出工,早出晚归,把自家耕种管理的田地搞好,将田边地角修得齐齐整整、杂草锄得干干净净。真像个做庄稼的样子。

据悉,红安全县天大旱的1981年,粮食总产量比1980年还增长了7.25%;油料增长了25.98%;其他作物如烟叶等增长更大些。群众的实际收入也增加了。大家都从心眼里明白,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各种政策,从而提高了社员群众的思想觉悟,发挥了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的结果。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力争上中学,中学生力争考上大中专学校。总之,农村一片新气象,经济发展了,教育发展了,社会大变化,人民群众都在为社会主义更美好的前景而努力奋斗。当然,按照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步子还太慢,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很低,全体人民还要作更大的努力,还要迈出更大的步伐才行。

(1982年初)

同类推荐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派系之争为线索,考察20世纪中叶以来有重大影响的印第安批评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学的历史演变。本书通过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力求呈现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权、土著社区、民族性、世界主义,文学典律、美学范畴、印第安文学的性质与功用及其知识化、学科化和机构化等重大议题。
  • 洪灵菲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蚯蚓和羽毛

    蚯蚓和羽毛

    年轻时,我练过长跑。这几年,我作为一个观众,几次立在长跑竞赛的终点,望着向我冲来的冠军。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热门推荐
  • 冷酷只为你融化

    冷酷只为你融化

    本书正在修改中,请从100章以后开始阅读,非常感谢
  • 白凤舞传奇

    白凤舞传奇

    这是我心里的一个故事,第一次尝试,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把他写完。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奇的爱情故事凤舞,是一个有神奇身世的女子。这里面,也许体现的是我向往的爱情观。她没有顺风顺水的生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苦难,苦难过后也不见得会是美好人生。我不欣赏大女主,女人终究是弱势的,她要依靠很多力量才能成长。我的爱情观,就是本书的爱情观。爱情,不是彼终日此相视,而是共同瞭望远方,相伴前行。人和人最舒适的关系,需要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一味的付出和道德绑架式的自我感动。哈哈哈,这好像不是作品介绍,而是我情感的宣泄。成长,总之是很难的,该我们经历的,根本逃不掉,承受必须承受的,终会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 人类与希伯之光

    人类与希伯之光

    如果人因生而为人而悲哀,像狗一样卑贱的活在世上,那还会有希望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无论有多忙,只要善于激发,照样能让孩子的潜能完整发挥和快速提高。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才能,而所有的好父母都要有一种善于发掘孩子潜能的本领。
  • 带着作者去自救

    带着作者去自救

    她,一个小说世界的资深恶毒前任,传说中男女主角之间的绊脚石!在她身上,各种死法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死不到。可能是上帝觉得她死的次数太多,于是,小说作者从天而降,帮她开启了自救之路。这个男主黑化?别别别,我帮你刷低黑化值!那个男主被暗杀?停停停,我帮你挡刀!还有男主被下毒?OMG,我帮你试毒!终于,在她的良苦用心下,男主们不杀她了,只是…………
  • 系统者联盟

    系统者联盟

    虚空深处,飘浮着一座巨大城池,这里的每个人,都拥有一套各自的系统。蓝枫偶然诞生沙包系统,穿越到系统基地,从此踏上了一条探索诸天万界的道路,各种凶猛诡异的生物,以及千奇百怪之事接踵而至,且看蓝枫如何死里逃生,化解一桩桩诡异莫测之事。(成立了书友群,欢迎大家加入:319363908)
  • 噬魂日记

    噬魂日记

    噬魂,食掉灵魂,不管你是人是兽,只要你变化害人即可被噬魂者噬魂噬魂者到底是什么?是道士?法师?巫师?其实他们都是也都不是他们等于是一批被外派到人类来的外派清道夫,来维持人界的和平与生态他们看灵根多过于看修为,后天的努力对他们来说只是修身养性的东西这些人被原本的噬魂者发现,被开发灵性,学习,然后被赋予使命左灵芸本是个普通的女生,却因为一块玉慢慢的揭露出自己不平凡的命运身边不但不断刷新各种极其丑陋的恶鬼以及惊险的故事各种噬魂者接踵进入自己的生活未婚夫、丈夫、男朋友...各种称呼也随之而来她到底是谁,她身上的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无法解开?谁又是她的真命天子?
  • 海贼之最强家族

    海贼之最强家族

    家庭教师和海贼王的融合将会对各自的世界造成怎样的改变?彭格列家族变成了海贼团?成为海贼王的不止有哥尔·D·罗杰,还有沢田家康带领的彭格列家族?最终,当主角带领着自己的家族和草帽一伙争夺海贼王时,将爆发怎样的战争?山本武vs索隆,狱寺隼人vs乌索普,笹川了平vs弗兰奇,云雀恭弥vs山治,蓝波vs乔巴又将爆发怎样的激烈碰撞?看主角带着必死的决心怎样在海贼的世界中闯荡吧!!!
  • 左道江湖

    左道江湖

    沈秋魔头无视礼法,狂悖无道!忘川宗人更是颠倒黑白,倒行逆施!与这样的左道妖人不用讲什么江湖道义!诸位武林同道,正道豪杰,大伙是为除魔卫道而来,舍生取义便在此时...并肩子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