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61100000031

第31章 注重积累,灵感自然来

名人导语

机会对勤奋者来说是均等的,为什么有的人没有得到呢?关键在于他缺少敏感。

有两个孩子自幼喜欢画画。

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所画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

另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所画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认为它画得好还是不好。

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得到许多人的赞扬。

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因为他所画的画全都扔进纸篓里,倒掉了。人们只看到他手里头尚未画完的那一幅。

30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一墙一墙的展览画渐渐失去兴趣,而第二个孩子的画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

人们把第一个孩子贴在墙上的画揭下来,扔进了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拿出来,贴在墙上。

成功的故事和传说常常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使一些人相信成功是突发的或偶然的。其实,每一个一举成名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前,有一个国王听说一位画家擅长水彩画,一天他专程去拜访那位画家。“请你为我画一只孔雀。”国王对他说。

一年后,他再次登门拜访画家。“我订购的水彩画在哪儿?我曾经要你为我画一只孔雀。”

“你的孔雀就要画好了。”画家说着拿出纸,不一会儿工夫就画了一只非常美丽的孔雀。国王觉得非常满意,但是价钱使他大吃一惊:“就那么一会儿工夫,看起来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就画好了,为什么要这么高的价钱?”国王问。

于是画家领着国王走遍他的房子,每个房间都放着一堆堆画着孔雀的画纸。画家说:“这个价钱是非常公道的,你看起来好像不费力而简单的事情,却花费了我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画出使您满意的孔雀,我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这幅画!”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成功是时间的积累,灵感是长期酝酿的爆发。有时看别人做事,一挥而就,好像简单,其实是长时间苦练的结果。

钓过鱼的人都知道,要想钓上一条欢蹦乱跳的鱼,鱼钩上必须有饵,这是众所周知的。“愿者上钩”,那是姜太公的事,凡夫俗子有几人能为?

我国古代诗人李长吉喜欢骑驴;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喜欢长时间刮牙;法国思想学卢梭喜欢在太阳下晒脑袋;德国剧作家席勒喜欢闻烂苹果,等等,古今中外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爱好,都在做一项工作:等待灵感的到来。这些爱好如同钓鱼的饵,香喷喷的引诱着灵感的到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赖特将军专门负责制定各种作战计划。战争越来越激烈,他不得不根据上级的指示和要求,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

一个长期从事严谨工作的人,经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做好创造性的工作呢?

他的助手泄露了这个秘密:他和我们一起轻松地进午餐,然后,独自关在办公室一小时,四肢展开平躺在沙发上,睁大眼睛胡思乱想,几乎每天和我们碰头时,他都会给我们带来至少一个这样的新设想。

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按理是不应该“睁大眼睛胡思乱想”的。他是用独特的方法诱发灵感的来临。

实际上灵感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神秘,也并非只有天才人物才具有,只要注意创造条件,灵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可遇且可求的。灵感产生所需要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灵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灵感的出现离不开知识素材的积累,积累是量变,灵感的产生是质变。

(2)灵感的产生需要对问题的长时间集中思考

灵感只青睐勤奋好学的人,而不去拜访懒惰的客人。必须对问题的解决抱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对问题和有关资料进行长时间的、反复的探索,从而把握问题的各个方面,才有可能产生灵感。

试想一想,如果诺贝尔的头脑不是因为几百次的试验而达到了“有准备”的境界,恐怕撞破几百个硝化甘油的坛子也产生不出他的灵感;同样,如果爱因斯坦不经过“十年深思”,恐怕也不可能忽然产生灵感而创立相对论。所以灵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

(3)灵感的触发需要一定外部信息

灵感往往需要外界信息的触发。触发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思想点化,形象体现,情景揭发等。由于触发信息与思考的问题具有某种相似性,因此可能将触发信息推移到正在思考的问题上去,从而得到创新成果。比如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荣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伦琴,从高压真空管造成的荧光现象中发现了x射线;我国数学家侯振挺送一位朋友去火车站,在看到排队上火车的队伍时,灵感忽然闪现,一年多来梦寐以求的答案清晰地出现在脑际,写成了《排队论中的巴尔姆断言的证明》,引起了数学界的重视。

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几何图形是形象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能不能将这两门数学统一起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用代数方程来解决几何问题呢?

如果真是这样,既可以避免几何学的过分注重证明的方法、技巧,不利于提高想像力;也可以避免代数过分受法则和公式的束缚,影响思维的灵活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将使几何图形的“点、线、面”同代数方程的“数”联系起来。

为了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他苦思冥想,寻找各种各样的办法。

有一天早晨,刚刚睡醒的笛卡儿无意中发现一只苍蝇正在天花板上爬动,他躺在床上耐心地看着,忽然脑子一转,计上心来:把爬动的苍蝇看成是一个移动的“点”,把墙和天花板看成是两个“面”,把墙和天花板的连接角看成“线”,苍蝇这个“点”距“线”和“面”的距离显然是可以计算的。

笛卡儿想到这里,立刻穿衣起床,迅速画出三条相互垂直的线,用它表示两面墙与天花板相连接的角,又画出一个点表示来回移动的苍蝇,然后用X和Y分别代表苍蝇到两堵墙之间的距离,用Z来代表苍蝇到天花板的距离。

后来笛卡儿对自己设计的这张形象直观的“图”进行反复思考研究,最终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只要在图上找到任何一点,都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表示它与另外三条数轴的数量关系。同时,只要有了任何一组像以上这样的三个数据,也都可以在空间上找到一个点。这样,数和形之间便稳定地建立了联系。

于是,数学领域中的解析几何学,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他的这套数学理论体系,引起了数学的一场深刻革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和科学技术上的许多难题,并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在长期紧张思索之中,将问题搁置起来,让思维忽然松弛,往往也有利于灵感的产生

由于灵感是未经有意识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出现在大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许多科学家、艺术家的经验表明,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紧张思索之后,身心会极度疲劳,思维显得非常迟钝,此时应设法转移注意,把正在思考的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去从事一些文体活动,也可以去散步、赏花、谈心、下棋、看电影,甚至睡觉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松弛下来,沉浸在一种漫无目的的遐想之中。在这种情形下,灵感常常会飘然而至。比如四元数的形式及其运算法则,是英国数学物理学家哈密顿在一个傍晚,与夫人在柏林皇家运河之畔的林阴道上散步时突然发现的;著名科学家杰克逊也一直劝说他的学生们,在一天工作完毕之后,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上,任思想围绕白天有趣的事物去遐想,并随时写下所产生的念头。

(5)应养成即时记录灵感的习惯

由于灵感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如果不及时记录,过后恐怕很难再回忆起来。所以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非常重视灵感的记录。

托尔斯泰说:“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想到一些美好的地方、语言都要把它记下来。”

果戈理有一本厚达四百多页的“万宝全书”,里面什么内容都有,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生活琐事。有时他外出散步,当听到或临时想起什么趣事,就快速跑回家,翻开这本“万宝全书”记下来。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习惯于记下他想到的每一个意念,不管这个想法多么微不足道。

科学家贝弗里奇认为随手携带纸笔是“捕捉灵感的一个好方法。”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说:“我把纸笔放在手边,便于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思想,以免被淡忘。”可见,要捕捉灵感,就要善于做灵感的“速记员”。

文学家茅盾曾告诫文学创作者:“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笔和一个本子,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警觉,把你所见所闻所想随时记下来。”

诗人臧克家在谈到灵感的捕捉时深有感触地说:“诗情不似潮有信,夜半灯花几度红。”捕捉灵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对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火花”,积极做好捕捉的准备。

爱因斯坦有一次在朋友家的饭桌旁与主人讨论问题时,忽然来了灵感,他快速拿起笔,迫不及待地把公式记录在桌布上。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有一次走在巴黎的大街上,忽然灵感油然而发,便在地上捡起小土块,在停在街边的一辆马车后板上演算了起来。

贝多芬有一次散步时忽然来了灵感,便蹲在地上写了起来,行人看见有人挡在路中央自然十分生气,但当大家看清是贝多芬时,便都停止了脚步,一直到贝多芬写完。

专家点评

认识和掌握灵感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对于我们充分利用灵感,拓展创新思路,以及在各个领域取得良好成效,会起到很大作用。

同类推荐
  • 逢凶化吉之道

    逢凶化吉之道

    本书总结出了人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即“意志脆弱,悲观失望”、“盲目冲动,三心二意”、“走不出自卑忧郁的阴影”、“囊中羞涩的尴尬”等。
  • 幽默改变人生全集

    幽默改变人生全集

    幽默是一种饱含情趣的人生智慧,它有一种能够引发喜悦、消弭冲突、转化情绪、带来欢笑的特性,令人解颐、畅怀、回味和神往。
  • 哈佛成长课:哈佛教授送给年轻73个智慧忠告

    哈佛成长课:哈佛教授送给年轻73个智慧忠告

    本书汇聚了众多哈佛大学教授的经典理论,从个人成长与成熟、事业发展、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对哈佛人的处世智慧和原则进行了总结与整理,并辅以生动丰富的故事。
  • 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

    震撼心灵的历史故事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乌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哈佛思想课:亲和力自测

    从性格、品质、情绪、仪表、异性、家庭、社交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解析亲和力,每个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体的生活行为测试告诉你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亲和力、轻松赢得好人缘。成功机会更多,成就层次更高。
热门推荐
  • 雨飘零

    雨飘零

    江南的小镇,风景优美,休闲而舒适。一对青年男女的缘分骤然降临……
  • 重生在守望先锋

    重生在守望先锋

    当一只死肥宅重生到所期盼的世界时。白言:“我去狂鼠给我把轮胎放下我们不是来抢劫的!!”:“??铁拳你在干甚么?黑影已经在破译了!”轰~“。。。你们真的是英雄而不是逗13么?”介是你从没玩过的新……我呸这是一个让你热(wu)血(li)沸(tu)腾(cao)的故事【新人新书,求支持~】
  • 龙坠九天

    龙坠九天

    堕落!只因一切都不在属于他了;浪荡!只因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
  • 爱情第98号奏鸣曲

    爱情第98号奏鸣曲

    温甜甜和李俊一起长大,陪他度过被人忽略的童年,十六岁发生的事却使两人产生隔阂,并最终天各一方。李俊背负着温甜甜的冷漠在异国他乡生活六年,他再次回国父母双亡。时隔多年两人放下误会,本以为能再度牵手的李俊发现温甜甜已有了男友许涅,为了不再度失去亲人只好祝福。然而温甜甜一直在等待李俊的回来,对许涅的用情竟从未察觉,只当自己是他的冒牌女友。命运并没有就此放过温甜甜和李俊。温甜甜的大学同学李芝追寻偶然结识的罗浩七多年未,却错失了自己的真爱,钢琴王子黄野名声大噪,她俩却无缘相见。以傍大款而闻名的付清清有幸做了明星,然而上天对她的厚待却并不在此。命运与爱情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 不似芳华

    不似芳华

    周子衿,一个后宫的女人,一朝父亲被冤,她因此被打入冷宫,母族一家原不至死,却遭幕后黑手暗害。幸而有晋王爷出手,救下了她的哥哥,周翰,保下周家一脉香火。冷宫中,她无意救下了慕容将军,他为答谢她的救命之恩,可许她一件事。而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出冷宫。她要与哥哥相聚,更要找出加害父亲之人!屡屡遇险,险象环生。殊不知,慕容将军早已对她暗藏情愫。只奈何,天不从人愿,此生错失错爱。是生是死?是离别是随愿?。。。。青青子衿,悠悠何人心。。。。。
  • 邪恶真仙

    邪恶真仙

    在这个充满欲望,邪恶的世界里,只有恶者,才能生存,走的更远……。
  • 墨白玺

    墨白玺

    古有绝世之宝和氏之璧,始皇赵氏制以镇国御玺,并立生死誓保千秋伟业。…时光流逝朝代更迭,千年宝物重现人间,带来的却是无情灾难。…家国天下,大义为重。普通儿郎,也有热血和担当。看一众少年,如何扭转乾坤,又如何救苍生于水火。
  • 想为阿然摘星星

    想为阿然摘星星

    他是为唱歌梦想奔波的辍学青年她是高中成绩一般的老实学生陈玖自诩不相信一见钟情,却在街头为那个乖张冷漠的纪然动了心从小不缺吃穿的女孩陪他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写下名为梦想的专辑。她用自己的青春下了一场豪赌。所以当纪然功成名就坐稳歌坛之时大肆对外宣布“陈玖是我的宝贝”
  • 贵妃今天折腾皇上了吗

    贵妃今天折腾皇上了吗

    “皇上,您看那新进宫的柳昭仪,杨柳细腰跳的一场好舞……”“瘦的像猴子,朕不喜欢。”“那武昭仪,十指葱白纤细如玉……”“白的如骨头,朕看着心里发怵。”闵姝秀脸发黑,继续善解人意:“那刘婕妤生了一张……”“狐狸精,误国。朕不能要!”帝王薄唇微勾,邪魅的嘴角却勾起一抹危险的笑。望着再一次落荒而逃的后宫娘娘们……闵姝:“……”对待闵姝时:“皇上,最近内务府那边送来了几件过冬的衣裳,妾身穿给您看。”“甚是好看。”“……皇上,妾身还没穿。”“人比花娇美,穿什么都好看。”“……”“皇上,夜里风寒有些大,妾身乱跑冻伤了手,你可别嫌弃妾身的手丑陋不堪。”英俊的帝王牵起她的手,轻吻她手背的冻伤:“甚美!美的朕控制不住。”“……”*闵家三小姐,空有一张倾国貌,怀有一颗黑如墨汁的心。唯独进了宫后,被皇上宠的,可贤良淑德了呢,主动为皇上选秀,主动为皇上翻牌。皇上不为所动,为了安抚那些后宫美人,更是主动替皇上宠幸。“……”“……”“……”(团宠流丶一对一丶宠文丶双洁。)
  • 论死篇

    论死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