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59000000024

第24章 从皇史到图书馆

北京最早的图书馆是什么模样?

紫禁城西南侧(南池子南口路东),红墙围护着一组叫做“皇史”的古建筑群,即明清时期的皇家档案馆。始建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初名“神御阁”,两年后竣工,皇帝亲自将其命名为“皇史”,主要收藏皇家档案文献。总面积达8400多平方米,先不提其中的东西配殿等附属建筑,仅其中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拱券式砖石结构的正殿,就面阔九间;室内有座近一人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置雕云龙纹铜皮樟木柜152个,俗称“金匮”,恐怕算最豪华的书架了。除了存放圣旨、玉牒等宫廷资料,还藏书,如《永乐大典》副本(及后来的《大清会典》)等。

皇史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档案馆,却非严格意义上的图书馆。直到清朝,乾隆皇帝出面修集共3460种,计75854卷的《四库全书》,曾缮写七份,建阁藏庋,先后置内庭四阁、江浙三阁。“大内曰文渊,圆明园曰文源,热河曰文津,盛京(沈阳)曰文溯,并于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京口(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亦各庀一份。”若干年后,文源阁毁于英法联军入京之役:火烧圆明园,园内的图书馆也难逃此劫。文渊阁在紫禁城内,所藏《四库全书》后归故宫博物馆,今存台北。文津阁所藏《四库全书》,民国初年由热河避暑山庄运回北京,充实京师图书馆的馆藏。

据史树青先生讲解:“京师图书馆是在宣统元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后所设立,馆址在今地安门外什刹海广化寺。当时全部藏书不到十万册,其中包括国子监南学藏书、内阁大库藏书以及敦煌写经八千余卷。至民国四年六月,全部藏书迁移至安定门内方家胡同南学旧址。”馆内少数罕见善本可以推溯到南宋绢熙殿所藏书,恰在此时获得文津阁《四库全书》,如虎添翼,今非昔比,“民国十五年,租用北海公园内庆霄楼、悦心殿、静憩轩等处建筑。十七年成立北海图书馆,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民国十八年两馆合并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并选定北海西岸兴建馆舍。其地为元兴圣宫、明玉熙宫、清御马圈旧址。”就因为馆内藏有文津阁《四库全书》,其街也摇身一变,易名为文津街。“文津街馆全部建筑于民国二十年落成,同年七月一日,正式接待读者,公开阅览。”

京师图书馆,是位于北京白石桥的今国家图书馆(旧称“北图”)之前身,那套来自热河避暑山庄的《四库全书》,至今仍在白石桥安营扎寨。由此可见,书和古玩、玉玺、权杖、人心一样,是无价之宝,代代相传。书和帝王将相一起搬家,一起迁都。一座图书馆(譬如圆明园的文源阁)毁于天灾人祸,也和阿房宫焚之一炬同样损失惨重,令人扼腕叹惜。书的命运就是历史。书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同时又可构成其内容。譬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篝火熊熊。譬如司马迁《史记》中的结绳记事。譬如……乾隆创立的七大图书馆大相径庭的命运,本身就可以写一部书。

圆明园文源阁,系乾隆下令仿照宁波范氏天一阁之格局建造的,是皇帝在御苑的藏书楼。可惜,英法联军点的一把火,成了其最后的读者。北海金鳌玉桥西侧的文津街,今北京图书馆分馆门前,蹲踞着一对石狮,正是圆明园长春园大东门之遗物,该馆还收藏有华表两根,御碑数尊,及石象、铜仙鹤、蟠龙石刻台阶等,皆是从圆明园的灰烬里刨出来的。算是对文源阁的怀念?

汪曾祺曾描述北京这块地面上图书馆的兴衰变迁:“国子监,现在已经作为首都图书馆的馆址了,首都图书馆的老底子是头发胡同的北京市图书馆即原先的通俗图书馆——由于鲁迅先生曾经襄赞其事,并捐赠过书籍的图书馆,前曾移到天坛,因为天坛地点逼仄,又挪到这里了。”

鲁迅时为北洋政府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员,后改任教育部佥事兼第一科科长,专门负责图书馆、博物馆的管理事务。应该说专业还挺“对口”的。他除了对中国历史博物馆等之建立有汗马功劳,及为头发胡同的通俗图书馆捐赠个人藏书,还花了大力气促成京师图书馆的改组、搬迁、建立分馆、健全借阅制度、拓宽使用功能。“这些事务性工作占用了他大量时间,却为他借阅图书,继续完成《唐宋传奇集》的纂集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苦闷和沉郁之中,南京清凉山下的江南图书馆曾经给过他几许安慰,而今的京师图书馆更是他聊以慰藉苦闷心灵的最后家园……他把这些画谱、杂记、诗话、史典,以及收藏它们的散发着陈旧气息的图书馆譬作一座古代的荒冢,将自己掩埋,以免自己抬起头来便会听见外面令人厌恶的嘈杂的尘嚣。”(钮岱峰语)看来北京的图书馆,曾经是这位未来的斗士蛰伏时期的“避难所”或避风港。

似乎应该提一提北京大学图书馆。“五四”运动前后,馆址在沙滩红楼内(今五四大街29号),主任是李大钊。周作人等北大教授,去红楼讲学,下课后常去图书馆主任室找李大钊谈今说古。1918年,有个叫毛泽东的新青年,从湖南来,穿着灰布长衫,频频进出北大图书馆,在担任助理管理员期间,不仅博览群书,而且孕育了最初的思想——就像卡尔·马克思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构思出《资本论》一样。几十年后,他微笑着回到北京,在中南海住下来,读书、写诗、批阅文件。据传说,北京图书馆还专门为他办过一张特殊的借书证。

新中国成立后,位于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接待了无数读者,对几代人的成长产生过非同小可的影响。可由于面积有限、设备陈旧,加上置身于闹市,很难拓展,因而显得较局促。大约在1975年,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批准了北京图书馆扩建方案,作出“原址保留不动,在城外找一个地方,解决一劳永逸的问题”的决定。“1980年5月26日中央书记处讨论图书馆工作的同时,讨论了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决定按原来周总理批准的方案,列入国家计划,由北京市负责筹建,并作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1983年9月23日在北京西直门外白石桥新址举行了隆重的新馆奠基典礼,现已落成。”(引自史树青《北京图书馆新址考略》一文)

在我印象中,北京至少拥有两座颇具王者之气的宫殿。其一众所周知,乃皇帝们住过的紫禁城(又叫故宫);其二则是位于白石桥的北京图书馆(现称作国家图书馆)。在读书人心目中,遍搜天下籍典的巍巍北图,堪称精神上的朝廷,踏进其门槛真恨不得焚香净手,顶礼膜拜。一朝天子一朝臣,紫禁城最繁华的时候,也不过驻扎着文武百官、嫔妃三千,而今皆被雨打风吹去。而堪称中国一号的北京图书馆藏书之丰、读者之广,足以倚仗半壁江山,雄峙九州方圆。

多少年了,有多少卷牍泛黄的古籍藏在深宫人未识,又有多少才子与名流曾经在图书馆的翘檐下进进出出?这已然和历史一样,浩如烟海了。图书馆是书的别墅,使书享受到贵族的待遇。而读者则是永远的香客,永远的朝拜者。北京图书馆乔迁白石桥,坐北朝南,层楼叠嶂,水磨石墙面,绿琉璃瓦,落地玻璃门窗,就建筑风格而言,是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至于它的前身、它的渊源,则如老树虬枝,盘根错节。于是,我想到了写这篇文章。

我对北京图书馆很有感情的。有那么个夏天,一位穿文化衫的外省青年,几乎每个星期日都出现在二楼阅览室临窗的座位,和一本书相对,就像日常生活中和世界相对一样放松而自然。休憩的时候,餐厅里供应5块钱1份的盒饭,而馆前的大理石台阶上坐满了表情悠闲的烟鬼,犹如放风的囚徒,彼此借火、套话、交换眼神。我曾经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建筑能像图书馆那样,安抚知识分子的灵魂。它是我们朴素的皇宫、清贫的教堂。先知的声音在这里活着,鱼在水里活着,历史在纸上活着甚至呼吸着,我们的眼镜片上弥漫一片水雾。花园还是花园,假山还是假山石。高耸的廊柱下,我还是昨天的我吗?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坐在阳光灿烂的大理石台阶上,抽烟、辩论、思考,沉默或呐喊——他们这是在向岁月借火呀,用双手笼络住风中摇曳、硕果仅存的一根火柴,做一次炊烟袅袅、神曲悠扬的深呼吸……读书也会上瘾的。谁能说,读书不是一种瘾?所谓的知识分子,即思想的瘾君子也。

由于经常泡北京图书馆,爱屋及乌,我对其南侧的白石桥也颇感兴趣。据说北图所占之地,为元大护国仁王寺遗址。“至元七年十二月,建大护国仁王寺于高良(粱)河。”《元史·世祖纪》香火好像还很旺盛。可有一条高粱河(通惠河之上游)相隔,南岸的朝拜者,需向左或右绕一段路,借广源桥或高粱桥过河,往返极是曲折。至元二十九年,便在大护国仁王寺门外以白色石块砌筑一跨河小桥,俗称白石桥。桥北有路,可达魏公村——时称畏吾村,为元朝色目人中维吾尔族营寨。白石桥与魏公村之间,有明代一位姓万的驸马所造庄园,也以白石为名:“驸马都万公白石庄,在白石桥稍北,台榭数重,古木多合抱,竹色葱茜,盛夏不知有暑,附郭园庭,当为第一。”(《燕都游览志》)看来这位驸马爷,很沾了皇帝(及公主)的光。可惜他靠裙带关系获得的别墅,今已夷为平地。魏公村一带,不仅有维吾尔族集市,湖南人也很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乡亲们的公墓(义园)。1957年,大画家齐璜(白石),就安葬在这里。齐璜是1913年由湖南闯北京的。跨车胡同13号,有这一代宗师的故居,今仍住着其第三代嫡孙齐秉颐等8户齐氏后人。院中的三间北屋,即其自题的“白石画屋。”

从白石桥北望,我首先会想起九泉之下的白石老人。看来老人和白石桥,还是挺有缘的。我想,他一定能遥遥地听见桥下的流水声,不会感到寂寞的。

我刚来北京时,白石桥尚存,很结实的样子。我甚至怀疑:它是否确为元世祖时期修建的那一座?若是的话,那它可太经得起时光的消磨了。从忽必烈算起,(元明清)换了多少代皇帝,可白石桥纹丝不动,只是眼睁睁地看着,看着人间上演无数的闹剧——却依旧沉默无语。沉默是金。

可惜,前几年扩建白颐路(白石桥至颐和园),把白石桥拆了。我的诗友高星,感到有点心疼,问海淀文物所为何不就地保留。人家很为难地回答:谁给出钱呀?高星说:“这就是冷酷的现实。”唉,有什么办法呢?像我等这样两袖清风的书生,只能对消失的白石桥报以一叹了。

这已经算是很有良知的了。

同类推荐
  • 走进定西

    走进定西

    本书侧重于收集人文方面的背景资料,在定西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通过它的景观、民俗和民间艺术,给读者展示了定西简明的历史脉络。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求实创新(下)

    求实创新(下)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热门推荐
  • 杯酒予君

    杯酒予君

    我有一壶酒,可品人间味。一家开在街边小巷的酒馆……
  • 花心王爷的挂名妻:冷妃妖娆

    花心王爷的挂名妻:冷妃妖娆

    一朝穿越,成为护国大将军的掌上明珠,无奈奉旨嫁给本朝最嚣张的王爷。王爷虽帅,却花名在外,且另有爱妾,对她冷酷无情!他娶她,只是为了折磨她!只是为了报复她的哥哥,占有了他最心爱的女人……她的苦日子,从嫁给他的那天起,才刚刚开始……这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漂亮女孩,能不能在异时空的古代,找到自己的真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董卓之子

    我是董卓之子

    (本书又名:大汉第一权臣!)“董卓祸国大汉倾,王允暗施连环计!”董杭穿越成为董卓之子,搅动风云,逐鹿天下!(本书群号:945435734)
  • 田园渡君

    田园渡君

    药房小咸鱼苏昭一朝穿越结束咸鱼生活,于是一条田园咸鱼新鲜出炉。田园日常:种菜,进山,串门,苏昭一边串门一边佛系微笑:人生得意须尽欢,知心姐姐家串门欢这般美貌与才华集一身的小姐姐,也太好了吧,串门Ing...男主:呵呵,转身把隔壁家咸鱼抱回自个屋里
  • 有凤临世王爷接招

    有凤临世王爷接招

    苏羽,二十一世纪特工,一次任务使她意外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大陆。穿了就算了。什么,她是废材,好吧,她接受。什么,太子要退婚,她还看不上她好不好。轩辕燚玖,传说他心狠手辣,冷血无情。那么,请问每天跟在她后面无耻卖萌的是谁。某男:小羽,本王饿了,给本王做饭饭吃……某男:小羽,本王要沐浴了,给本王搓背……某女气绝,王爷你的节操呢,还做饭饭。
  • 超凡宅男

    超凡宅男

    相貌普通,家境普通,成绩普通的高二男生刘明,是个性情冷漠的人,一直过着低调的宅男生活,唯一的朋友是同样喜欢宅文化的陈海。可是有一天一个拥有绝美容颜的神秘美少女却在大庭广众下向他表白,从此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 异域纪年

    异域纪年

    在不甚遥远的未来,生物智能科技蓬勃发展,“仿生人”作为一款集大成者日益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拥有可匹敌人类的智慧之后,仿生人却并不甘于受人类支配。通过一场针对人类的反叛,仿生人得以由人类的控制下独立,在“光明星”建立了自己的仿生帝国。而人类针对它们的剿杀战,业已拉开序幕。
  • 我携秋风揽星河

    我携秋风揽星河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原此间山有木兮卿有意昨夜星辰恰似你眼中唯有一个你
  • 英龙天下

    英龙天下

    公元208年,中国大地正处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这时的天下,三分鼎势初见端倪,北方曹操举兵南下鲸吞襄阳,长坂坡后,孙刘联手,火烧赤壁,曹兵北败。烽烟纷飞不止、百姓盼望和平,自此后面的故事将走向全新、不同的结局。江陵城中的刘备,久怀统一大志。眼望黎民百姓疾苦,英龙人才散匿。他和他的文武们坚定了要让天下永保和平、让英雄都能得到明君伯乐赏识、尽释才华、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信念,便齐心朝着这个共同的大汉梦想一步步扎实迈进。驻足西川、恩义对待刘璋,广纳星灿良杰;北定汉中、称王兵向洛阳,大志汉奠基业;中原逐鹿、英雄难免迟暮,混沌天下纷乱;为民共治、仁风涤荡九州,开立创世泰平...张任、文聘、庞德、田豫...一众曾和刘玄德擦肩而过的英雄,在这个舞台上还是成为了大汉不可或缺的力量;魏延兵出子午谷、孔明实现隆中对...曾经的千古遗憾,也将在英雄的手中得以实现,终成梦圆。大汉的军队,一路向着梦想前进,他们始终认为天下从来不缺英龙,魏、吴之中也尽是能者英雄,于是在未来的天下争霸中时刻牢记,为了英雄的汇聚、天下的平等、苍生的安和,一步步地向着梦想坚实地前进,最终实现了天下昌隆、人民富足的九州中华梦。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