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75600000006

第6章 痈疡已溃

1.集剪散

【主治】适用于一切溃烂痈疽。

【药物】白芷、川芎、藿香、防风、木香、甘草各15g 葱1大把

【制法】煎水去渣。

【用法】外洗患处。

【来源】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2.花液

【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生肌收敛。适用于各种疡疮溃破后久不收口,缠腰火丹,脱疽溃破期。

【药物】金银花30g 生地15g 乌梅肉30g 当归15g 黄柏9g 五倍子9g

【制法】将上诸药用45%酒500ml,浸泡24小时,加水煎熬至300ml,经过高压消毒备用。

【用法】用纱布浸泡金银花液,湿敷患处,每日换2~3次。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

3.千锤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收口时。

【药物】松香(熔化倾入清水内,片时捞白)500g 蓖麻子300g 桐油100g 白蜡100g 大黄、银珠各100g 牡蛎(煅)100g

【制法】先在光平青石上,将松香100g、蓖麻100g用锤打碎,再入余药,干则加草麻,湿者加松香,锤至细腻为度。

【用法】外敷患处。

【注意】遇无名肿毒,摊贴时用麝香少许,若已溃者用阿魏少许。此膏忌见火,须隔汤炖软摊。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公选良方》)。

4.回阳生肌散

【主治】回阳生肌,止痛收敛。适用于结核性溃疡(鼠疮),慢性顽固性溃疡及属于阴疮久不收口者。

【药物】人参25g 鹿茸25g 雄黄2.5g 乳香50g 琥珀12.5g 京红粉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薄撒于疮面上,或制药捻用。

【注意】火毒疮疖属于阳证脓毒未净者及汞过敏者禁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5.全蝎膏

【主治】活血通经,解毒开瘀,疏风止痒,祛腐生肌。适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溃疡期,肢端动脉痉挛症的溃疡期,压疮日久不愈,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及一切癣证。

【药物】蜈蚣9条 全蝎63个 梅片20g 凡士林1 000g

【制法】先用凡士林炸蜈蚣、全蝎至焦枯后去渣,入梅片成膏。

【用法】外贴溃疡处,皮炎、癣等,可外擦患部,每日1~2次。

【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

6.七星丹

【主治】提脓,解毒,生肌。适用于溃疡脓不尽,肌不敛者。

【药物】煅石膏31g 朱砂9g 银朱9g 寒水石31g 轻粉9g 硼砂9g 冰片3g

【制法】先将煅石膏、寒水石分别研细,用甘草水浸5~7次,晒干后与其他药物共研极细末过100目筛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罗禹田。

7.马氏拔毒散

【主治】适用于一切痈疽,疖肿,骨结核溃破。

【药物】轻粉10g 红粉10g 冰片2.5g 生乳香15g 樟丹5g 炙石膏45~75g

【制法】共为细面,过罗,混合均匀备用。

【用法】用醋调敷患处。

【来源】长春中医学院,马云楼。

8.五宝散

【主治】定痈,化腐生肌。适用于痈疽溃烂,肌肉不生。

【药物】人指甲、象皮、长发各25g 麝香50g 冰片1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9.神异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疮疡溃脓者,不长肌肉不合口者。

【药物】归尾25g 川芎25g 赤芍10g 生地20g 羌活25g 白芷25g 玄参25g 黄芪25g 官桂15g 桃仁49个 杏仁49个 木别子14个 首乌15g 牛蒡子25g山甲20g 蜂房15g 蛇蜕10g 大黄10g 黄柏10g 乱发1团 柳槐枝49节(每节3cm)

【制法】上药麻油1500g浸3~7天,煎枯去渣,加樟丹520g,滴水成珠时再下,乳没各15g、血竭15g、降香15g、麝香10g,搅匀摊膏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0.三神膏

【主治】适用于痈疽发背已溃烂者。

【药物】蓖麻子仁150g 陈醋1碗 盐1撮

【制法】三味加热,用槐条搅成膏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红玉膏Ⅰ

【主治】适用于溃疡。

【药物】乳香100g 没药100g 蓖麻子仁400粒 木鳖子24个 当归200g 血余25g 儿茶、血竭、白黄蜡各5g 嫩柳枝50g 黄丹20g 麻油400g 檀香200g

【制法】上药用油熬去渣,加黄白蜡成膏,入黄丹离火,下乳香、没药、儿茶、血竭末,搅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宋·严用和,《济生方》,人民卫生出版社。

12.红玉膏Ⅱ

【主治】适用于溃疡。

【药物】蛇蜕、蜈蚣各1条 头发、黄蜡各100g 香油200g

【制法】同煎去渣,黄丹收膏后下黄蜡,搅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疡医大全》)。

13.绛珠膏

【主治】去腐,定痛,生肌。适用于溃疡诸毒。

【药物】麻子肉8粒 鸡子黄10个 麻油500g 血余25g 黄丹100g 白蜡150g 血竭15g 朱砂10g 轻粉15g 乳没各15g 儿茶15g 冰片5g 麝香2.5g 珍珠15g

【制法】麻油加血余、鸡子、麻仁肉熬枯去渣,再加蜡入黄丹,搅匀后入细药摊膏备用。

【用法】贴敷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14.黑色疽疮膏

【主治】回阳生肌,化腐提毒。适用于慢性溃疡,结核性溃疡。

【药物】白芷15g 当归25g 玄参25g 黄芪25g 防风25g 甘草15g 生地25g 蛇蜕10g 血余15g 蜂房25g 穿山甲15g 杏仁25g 樟丹15g 乳香25g 轻粉15g 红粉10g 冰片10g 米珠5g 麝香5g 没药25g 血竭10g 儿茶25g 龙骨15g 松香175g 黄蜡100g 香油500g

【制法】将前12味放在香油内浸泡约1周后,置文火煎熬滚开,炸成焦黄色时,过滤去渣,加入松香、黄蜡,待熔匀后离火,稍冷却后入樟丹等11味药面,搅拌均匀,冷凝即成。

【用法】敷于患处。

【注意】阳证疮面慎用,对汞过敏者禁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15.化腐紫霞膏

【主治】适用于腐烂瘀肉,穿溃脓毒,瘀肉不腐者。

【药物】金顶砒2.5g 潮脑5g 螺蛳肉(同研)100个 轻粉15g 血竭10g 巴豆仁25g

【制法】上各为末后合一处调匀备用。

【用法】取药适量,用麻油调搽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16.生肌玉红膏

【主治】祛腐生肌收口。适用于各种急慢性溃疡,久不收口者。

【药物】白芷7g 甘草39g 当归身67g 血竭13g 轻粉13g 白蜡67g 紫草7g 麻油500g

【制法】先将当归、甘草、紫草、白芷4味入油内浸3日,锅内慢火熬药微枯色,滤清,将油复入锅内,煎滚下整血竭化尽,次下白蜡,微火亦化。待油膏冷却,再投轻粉细末,搅匀备用。

【用法】做成油膏纱布,视疮口大小剪。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17.生肌膏

【主治】去瘀生新,生肌止痛。适用于小腿溃疡及溃疡久不收口者。

【药物】锅烈10g 血竭10g 没药15g 紫草25g 白蜡50g 豆油500g

【制法】将豆油熬开,放入紫草,熬枯去渣,放入上药,搅匀冷后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王家忠,长春中医学院。

18.生麻膏

【主治】适用于毒疮腐烂,久不收口。

【药物】木鳖100g 蓖麻100g 巴豆50g 白芷100g 乳没各25g 丹皮50g 金银花100g 天花粉150g 白蜡25g 赤芍50g 大黄50g 知母100g 凤仙花根叶1500g 轻粉15g 铅粉375g 鲜鲫鱼400g 鲜大力子根叶1 500g 麻油7 500g

【制法】除乳香、没药、铅粉、轻粉为末外,将余药浸油中3~5日,熬枯去渣,待滴水成珠时加药末,搅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马云楼,长春中医学院。

19.去腐生新膏

【主治】活血化瘀,解毒祛腐,生肌敛疮。适用于一切溃疡脓腐较少而新肌生长迟缓者。

【药物】丹参、当归各30g 制没药、血竭、甘草、轻粉、蜈蚣各10g 紫草、白芷、煅龙骨、熟石膏各15g 枯矾3g 冰片、珍珠粉各1.5g 白腊60g 香油500ml

【制法】先将当归、丹参、紫草、白芷、甘草浸入香油中24~36小时,文火煎熬至药焦枯,过滤去渣,再将没药、血竭及白蜡置入上药油中,取文火加温溶水后过滤。最后将余药研细末(120目筛),徐徐加入并时时搅拌隔水冷却成膏备用。

【用法】先将溃疡面洗净,视其范围大小,摊布于香油纸或消毒纱布上盖贴。一般1~2日更换1次。

【注意】本膏以生肌长肉为主,对腐肉死肌未脱或脓腐较多者,应酌选相应的去腐之品,对下肢溃疡(伴静脉曲张)者,应配合绷缚法,可提高疗效。凡下肢溃疡伴有湿疹、静脉炎者,可选止湿痒剂粉、火丹散(简称“两种药粉”)撒布或黄柏液调敷。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

20.玉红膏

【主治】生肌长肉收口。

【药物】川椒50g 松香400g 黄丹150g 枯枫125g 轻粉37.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以茶油调敷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疡医大全》)。

21.白玉膏Ⅰ

【主治】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疮口不敛。

【药物】熟石膏4.5g 炉甘石0.5g

【制法】上药为面,加麻油少许,调凡士林成70%软膏。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2.白膏药

【主治】适用于诸疮肿毒,破溃流脓。

【药物】巴豆肉600g 蓖麻600g 香油1 500g 蟾蜍5个 活鲫鱼10尾

【制法】先将巴豆肉、蓖麻浸油3日,将蟾蜍浸1日,熬时入鱼,待焦去渣,滴水成珠时加官粉1 400g,乳香末25g,搅匀摊纸上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23.红油膏

【主治】防腐生肌。适用于溃疡不敛。

【药物】凡士林300g 九一丹30g 车丹4.5g

【制法】将凡士林烊化加上二药调匀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4.收干生肌膏

【主治】活血止痛,收敛生肌。适用于疖、痈破溃后,水火烫伤,女阴溃疡(阴蚀),下肢溃疡(臁疮)等的清洁肉芽疮面。

【药物】收干生肌药粉200g 祛湿药膏(或凡士林)300g

【制法】上药混匀成膏。

【用法】外敷患处。

【注意】疮面毒未净者勿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25.南通生肌散

【主治】生肌敛疮。适用于一切溃疡,脓腐去尽,肉芽新鲜而生肌不速者。

【药物】煅龙骨24g 煅人中白12g 煅石膏120g 轻粉1.5g 赤石脂20g 另加珍珠粉10g(即珍珠生肌散)

【制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取上药末4份,加凡士林6份调和为膏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注意】溃疡表浅,渗出少者,以本散撒之,防止堆积,消毒纱布保护,每日1次,压疮初起者可取本品拍之,腐未净忌用。

【来源】倪毓生,南通市中医院。

26.祛腐膏

【主治】去腐解毒,散瘀生肌。适用于压疮及慢性溃疡等疮面尚浅,肉芽色暗,脓腐未尽尚少者。

【药物】升丹、明雄黄各3g 轻粉、制乳香、没药各6g 血竭9g 制甘石、煅龙骨各12g 煅石膏30g 甘草3g

【制法】将上药分别研极细末,再混合研磨,过120目筛,取药末4份,加入凡士林6份调和为膏备用。

【用法】视疮面大小,将药膏摊贴于纱布敷贴,隔日1次。

【注意】本膏具有有腐则去、无腐则生之效,并以散瘀生肌为主,对脓腐较多而渗液者,应加去腐之品。疮面清洁,肉芽较健而生肌不速者,应取生肌法。

【来源】陈鸿宾、倪毓生,南通市中医院。

27.铁桶膏

【主治】适用于发背,疮久不收口者。

【药物】铜绿25g 明矾20g 胆矾15g 五倍子50g 白及25g 轻粉、郁金各10g 麝香1.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用陈醋调敷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28.银粉散软膏

【主治】去瘀收敛,去肌固皮。适用于肉芽水肿或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者。

【药物】银粉散50g 水飞甘石粉50g 祛湿药膏400g

【制法】上药调匀成膏。

【用法】外敷患处。

【注意】大面积使用时注意防止汞中毒。汞过敏者禁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29.紫金膏

【主治】活血解毒,排脓生肌。适用于一切疮疡,溃腐成脓不脱,烧伤冻伤,刀伤,创伤,昆虫咬伤。

【药物】紫草100g 当归250g 生地250g 姜黄250g 黄柏250g 冰片25g 凡士林2500g

【制法】用凡士林油炸紫草、当归、生地、姜黄、黄柏去渣,再将冰片研细撒入,调匀成膏。

【用法】外用贴疮口,每日1换。

【来源】黑龙江中医学院。

30.乌梅散

【主治】收敛,平胬。适用于各种疮疡胬肉突出,久不愈合。

【药物】乌梅(去核焙干)30g 轻粉1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撒于患处。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

31.生肌桃花散

【主治】生肌。适用于疮疡。

【药物】轻粉、血竭、密陀僧、干胭脂各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2.生肌散Ⅰ

【主治】适用于疮疡后不敛,溃疡。

【药物】乳香、没药各50g 海蛸25g 黄丹20g 石脂35g 龙骨20g 血竭15g 熊胆20g 轻粉25g 冰片5g 麝香4g 珍珠1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清·张璐,《张氏医通》,锦章书局。

33.生肌散Ⅱ

【主治】适用于疮疡溃后不敛者。

【药物】人参、牛黄、珍珠、琥珀、熊胆、乳香、没药各10g 炉甘石、海蛸、石膏轻粉各25g 蛤粉5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疡医大全》)。

34.生肌散Ⅲ

【主治】适用疮疡后不敛。

【药物】红升丹、血竭、海蛸、象皮、黄丹、轻粉各15g 赤石脂、儿茶、紫河车、乳香、没药各1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清·顾世澄,《疡医大全》。

35.生肌散Ⅳ

【主治】适用于疮疡后不敛。

【药物】鲜鹿腿骨适量

【制法】煨黄为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清·顾世澄,《疡医大全》。

36.生肌散Ⅴ

【主治】适用疮疡后不敛。

【药物】珍珠5g 炉甘石400g 琥珀3.5g 龙骨2g 赤石脂2g 钟乳石3g 朱砂2.5g 血竭1g 象皮2.5g

【制法】共研细末每5g入冰片1g和匀。

【用法】搽于伤口上。

【来源】清·张璐,《张氏医通》,锦章书局。

37.生肌散Ⅵ

【主治】适用于外症溃烂不长肉。

【药物】珍珠、黄连、黄柏、轻粉、花粉、象牙、五倍子、儿茶、没药、乳香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38.生肌散Ⅷ

【主治】去腐生肌。适用于各种疮疡脓腐已尽时的患者。

【药物】制乳香9g 血竭9g 龙骨9g 朱砂15g 炒鸡内金15g 制没药6g 儿茶3g 煅甘石3g 海螵硝9g 月石9g 梅片1.5g 珍珠9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撒于患处。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

39.生肌散Ⅸ

【主治】生肌收口。适用于腐肉脱落,新肉难生,久不收敛之溃疡。

【药物】石膏、轻粉、赤石脂各33g 飞黄丹7g 龙骨、血竭、乳香、朝脑各10g

【制法】上药共为极细末。

【用法】先洗净患处再将药末撒于疱面上,外以纱布包扎。

【注意】脓腐未脱者不宜早用。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40.圣灵丹

【主治】化毒去腐生肌。适用于溃疡。

【药物】珍珠、牛黄、冰片各5g 乳香、琥珀各20g 壁河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清·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41.化腐紫霞膏

【主治】适用于发背已成,瘀肉不腐及不作脓者或有脓不外出者。二次即有效。

【药物】轻粉、草麻仁各15g 血竭10g 巴豆25g 朝脑5g 金顶砒2.6g 螺蛳肉2个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以辣油调搽敷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42.珍珠散Ⅰ

【主治】生肌收敛。适用于各种疮疡溃后脓腐已尽,生肌收口。

【药物】石脂15g 轻粉9g 乳香、没药各3g 肉苁蓉10g 龙骨、海螵蛸、象皮、珍珠、梅片各1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干撒患处。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

43.海漂散

【主治】生肌止痛止血。适用于疮疡溃后脓尽,乳癌溃后等。

【药物】乳香、没药各等量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搽于患处。

【来源】清·程国彭,《外科十法》。

44.海升散

【主治】去腐平胬,提脓,拔毒长肉,生肌敛疮。适用于疔疖痈疽,瘰疬,流痰等溃后脓腐未尽或将尽,瘘管,慢性溃疡,压疮及烧伤感染等。

【药物】海巴拔毒生肌散、升丹

【制法】上药分别研为极细末(过120目筛)后,按临床需要,配制不同比例含升丹浓度的制剂,即为海升散,收贮备用。常用浓度为30%~80%。

【用法】外敷患处。

【注意】

1.研制时注意个人防护,可在研缸上加盖1张纸,防止药末飞扬引起中毒。

2.使用时,疮口小而深者,常制成药线、药条等剂型。

3.含丹浓度高者偏重于去腐,低浓度则以生新为主。原则上,脓腐多少与含升浓度成正比。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陈鸿宾、倪毓生。

45.腐尽生肌散

【主治】适用于痈肿,诸疮破烂不敛者。

【药物】儿茶、乳香、没药各15g 冰片5g 麝香1.5g 血竭15g 三七15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撒于患处。如欲收口加珍珠50g、蟹黄10g共为细末撒之。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46.海马拔毒散

【主治】拔毒去腐生肌。适用于各种疮疡溃后,腐肉不久脱落。

【药物】海马1对 儿茶9g 葶苈子9g 紫草9g 琥珀3g 白刀花9g 乳香3g 没药9g 冰片3g

【制法】先将海巴、葶苈子、紫草放在煤火上焙一宿,次日取下研细面,再加入其余药物,共为细末,最后加入己研好的冰片,调匀备用。

【用法】干撒或药捻纳入溃孔。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

47.海马拔毒生肌散(附:海凡膏)

【主治】拔毒,生肌,敛疮。适用于一切溃疡脓腐尚尽或已尽,生肌不速者。

【药物】大海马、全蝎各60g 炮甲片、姜黄、生黄柏、广丹各30g 明雄黄、甘草各45g 蜈蚣40条 生军15g 冰片9g 麝香6g

【制法】

(1)上药分别研成极细末,过100目筛最后加入麝香和研均匀,收贮备用。勿令泄气。

(2)取海马拔毒生肌散4份,加凡士林6份调和为软膏,盒装备用。

【用法】外敷患处。

【注意】

(1)本品具有有腐则去,无腐则生之效,并以拔毒生肌为主,是升降二丹较好的赋型剂。

(2)脓腐未尽而多者,应配升丹去腐之品,否则有助恋邪毒,反转腐烂之弊。

(3)使用时,应均匀撒在疮面,防止堆积,外贴膏药或细纱布,以防疮面干结。

(4)疮疡溃后腐尽而生肌不速者,可选海凡膏涂布疮面或纳入疮面。

【来源】陈鸿宾、倪毓生,南通市中医院。

48.赵氏平胬散

【主治】祛湿收敛,平胬肉。适用于各种疮面水肿肉芽增生。

【药物】乌梅15g 煅石膏5g 轻粉5g 月石1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直接撒布水肿胬肉的疮面上,纱布压扎。

【注意】新鲜疮面脓毒未净者勿用。对汞过敏者禁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49.黄水疮药

【主治】祛湿拔干,消肿止痛。适用于湿毒疮疡,红肿溃烂流黄水。

【药物】黄板、枯矾各等量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适量,以麻油调敷患处。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制剂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50.藜芦膏

【主治】适用于胬肉凸起。

【药物】藜芦

【制法】上药适量为末备用。

【用法】搽于患处。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1.黄柏水

【主治】清热解毒。适用于慢性下肢溃疡,指趾骨髓炎等。

【药物】黄柏50g 硼酸7.5g

【制法】将黄柏浸于500ml无菌水中,40小时后,过滤去渣,隔水煮沸30分钟,再加无菌水500ml,趁热加入硼酸,使之熔化。待冷备用。

【用法】洗涤疮口或浸泡患处。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

52.提毒散Ⅰ

【主治】化腐拔毒,生肌收口。适用于痈疽,无名肿毒,久不收口。

【药物】煅石膏175g 红粉7.5g 黄丹20g 冰片6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中国中医研究院编,《中药制剂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53.提毒散Ⅱ

【主治】提毒拔脓,祛腐生肌。适用于一切痈疽已溃,脓流不畅。

【药物】延胡索500g 皂角100g 公丁香10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搽入疮口,外贴膏药。每日1换。

【来源】白郡符,黑龙江中医学院。

54.冰片鸡蛋油(蛋黄油)

【主治】消肿止痛,固皮生肌。适用于慢性溃疡,烫伤疮面,各部位之瘘管。

【药物】鸡蛋、黄油、冰片各适量

【制法】取鸡蛋10个(或更多),煮熟去蛋白,用蛋黄干炸炼油,每鸡蛋黄油50g加入冰片2.5~5g,密闭储存备用。

【用法】外搽皮损疮面或滴入瘘管内。

【注意】化脓性疮面及有腐败组织之疮面勿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55.紫色疽疮膏

【主治】化腐生肌,煨脓长肉。适用于淋巴结核(鼠疮),下腿溃疡(臁疮),慢性溃疡(顽疮),扁平疣(疣症),手足胼胝等。

【药物】轻粉15g 红粉15g 琥珀粉15g 乳香粉15g 血竭15g 冰片1.5g 蜂蜡50g 香油200g 煅珍珠粉1.5g

【制法】锅内盛油,在火上数开后离火,将前5种药粉入油内溶匀,再入蜂蜡使其完全熔化,将冷却时对入冰片、珍珠面搅匀成膏。

【用法】贴敷患处。

【注意】急性炎症性皮损、新鲜肉芽勿用。此药膏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大面积皮损面使用时,应注意汞剂吸收中毒。对汞过敏者禁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56.紫色溃疡膏

【主治】化腐生肌,煨脓长肉。适用于淋巴腺结核(鼠疮),下肢溃疡(臁疮),女阴溃疡(阴蚀)。

【药物】轻粉15g 红粉15g 琥珀15g 血竭15g 乳香75g 青黛15g 黄连50g 蜂蜡150g 香油500g 煅珍珠面0.5g

【制法】以上药物前8味共研细末待用,将香油置于火上见数开后,加入蜂蜡搅匀离火冷却再加药粉,搅匀成膏。

【用法】直接涂抹在疮面部位。

【注意】对汞过敏者慎用。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

57.平胬散

【主治】祛除胬肉。适用于各种疮面的胬肉。

【药物】乌梅肉(火煅存性)10g 月硌4.5g 轻粉1.5g 冰片0.9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搽于疮口上,纱布覆盖包扎。

【来源】颜开明、徐福松,南京中医学院。

58.生肌散Ⅶ

【主治】生肌收口。适用于痈疽后期,溃疡。

【药物】制炉甘石15g 滴乳石9g 滑石30g 川柏9g 朱砂3g 冰片0.3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搽于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9.密陀僧散Ⅰ

【主治】适用于恶疮臭烂,久不生肌。

【药物】密陀僧、雄黄、淀粉各25g 腻粉1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0.蛇床子散

【主治】适用于脓窠疮。

【药物】蛇床子、大枫子、松香、枯矾各50g 黄丹、大黄各25g 轻粉1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适量,以辣油调敷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61.蛤蟆散Ⅱ

【主治】适用于黄水疮。

【药物】蛤粉、煅石膏各50g 黄柏25g

【制法】共为细末。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62.解毒雄黄散

【主治】适用顽疮、紫黯瘙痒者。

【药物】雄黄200g 硫黄400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取药末适量,以油调敷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63.九一丹Ⅰ

【主治】祛腐清热生肌。适用于各种疮疡病溃后。

【药物】熟石膏9份 升丹1份

【制法】研极细末备用。

【用法】搽于疮面,纱布包扎。

【来源】清·吴谦,《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64.八宝丹

【主治】生肌收口长肉。适用于疮疡。

【药物】珍珠5g 牛黄2.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5g 冰片1.5g 炉甘石15g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搽于患处。

【来源】顾伯康,《中医外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疡医大全》)。

65.三仙丹

【主治】提脓长肉。适于疮疡脓出不畅腐肉不脱。

【药物】水银50g 明矾、火硝各60g

【制法】备小锅一口,青花细瓷碗一只,需厚而无破纹者。先将硝矾二物加酒精100~150ml于火上炖化,俟酒精干后,硝矾水分已消失,然后取出研细,同水银再研,研均,放入丹锅铺匀。用笔杆于药上戳数个小孔。即将烧红木炭钳入炉中,但火势宜小,不宜过大,将丹锅轻轻端至炉上烧胎,烧至锅中药化。如火大时,锅中药必开涨起泡。如有此现象,急速将锅移开,以竹签插之,不宜插至锅底,恐水银布心,一面将炉火用水点小,一面将锅端上,使丹胎结齐。签之不软时,即胎已烧成,不得过老过嫩,即复上丹碗用盐泥扎紧碗口,随撒白矾末,将结合周围做平,然后用河沙盖上(赤石脂亦可),至碗底为止,拍紧并放白米数粒于碗底中,再以石头压定碗底,然后烧文火1炷香,武火1炷香,炉中不再加炭火1炷香,三炷香完后去碗底上石头,米变黄即成,将丹锅端下,冷透时去覆盖物,手要轻,防止丹下坠,轻揭开碗,用刀刮,备用。

【用法】外搽于患处。或用他药配合外用。

【来源】张觉人,《外科十三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6.三打灵药

【主治】止痒定痛,长肉生肌。

【药物】水银、白矾、火硝(去水)、食盐、皂矾各50g 朱砂25g

【制法】先将矾、硝、盐、砂拯细加水银又研,不见水银珠星为止。分作三份备用。以0.5g研于小铁锅内,上以大碗覆之,用醋调石膏粉(熟)将碗锅连接处涂封,以砂与黄土(赤石脂更好),将碗围住,须露出碗底,以重物压碗底,同时置一棉花团,以微火烤,第1炷香尽,再文火升炼第2炷香尽,以武火第3炷香尽。看碗底棉花是否由湿变干,由干而成黄黑色,如已成黄黑色离火待冷。冷后丹锅去黄土、石膏揭开碗炙药即碗底上。色白者嫩,色紫者老,色红则恰到好处(如碗有水银不可使用)此为1打。取第2份药末同1打扫下丹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3炷香,冷取药为2打。取第3份药末同3打炙药调匀如前,冷取药为3打。

【用法】丹底可搽诸疮。

【来源】张觉人,《外科十三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67.追毒丹

【主治】适用于黑陷漏疮,四周死败肉不去,不生肌者。

【药物】蟾酥5g 蜈蚣、硇砂各5g 雄黄10g 轻粉5g 白丁香5g 巴豆7粒去壳 朱砂10g为衣

【制法】调水为丸如麦粒大备用。

【用法】入于针破口内,后用膏药,追出脓血毒物。

【来源】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书店影印,(《公选良方》)。

68.九一丹Ⅱ

【主治】适用于溃疡,结核。

【药物】熟石膏4.5g 白降丹0.5g

【制法】共研细末备用。

【用法】外搽患处。

【来源】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

同类推荐
  • 怎样保养你的肾

    怎样保养你的肾

    本书为“健康快易通系列”丛书之《怎样保养你的肾》分册,由王元松、陈志强等主编。全书分两篇,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肾病的病因、症状、检查方法、治疗措施及调养技巧等,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为了增强本书书的可读性、实用性,本书尽量做到文字通俗易懂,方法简便实用,内容充实全面,希望对广大读者保持健康的身体有所帮助。
  •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分为新生宝宝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营养失衡性疾病、婴幼儿常见心理性疾病四个章节,讲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宝宝常见病,如何观察症状、了解病因,并进行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宝宝常见病的种类介绍全面,而且大部分饮食调养都列出了相应的调养菜谱,让妈妈们全面了解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 臧平立医案

    臧平立医案

    本书介绍作者的身世、男女不孕不育的中医理论及治疗方案、妇科杂症及治疗方等疾病。
  • 疼痛科疾病漫谈

    疼痛科疾病漫谈

    本书概述了头面部疼痛、脊柱源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骨关节炎性痛及软组织疼痛等相关疾病,介绍了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体外冲击波诊疗技术、影像(B超、CT或C臂机)引导下神经卡压松解和射频治疗技术、椎间孔镜辅助介入治疗等先进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同时将各种慢性疼痛疾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保健康复知识相融合,既有专业的临床微创治疗简介,又有无创的家庭理疗建议,并附有典型病例解析作为参考理解。全书兼有专业教材的严谨性和科普读物的趣味性,通俗易懂,十分适合非专业读者。
  •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现代产科急危重症诊疗学

    产科急危重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危及母婴安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问诊、体检,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如何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对患者进行正确救治,对预后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产科医生,除了掌握相关的高、精、尖医学仪器的使用及监测技术外,还要求掌握不同急危重症诊治要点,积累临床诊治经验,以进行规范化的处理,最终达到急救与治疗的双重目的,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提高救治效果。这就要求产科医生知识面广,具有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同时要对疾病的诊治反应迅速,这对于在第一线工作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热门推荐
  • 秘恋:娇妻太娇不得不宠

    秘恋:娇妻太娇不得不宠

    秘恋:从校服走到婚纱直至······没有直至/没有期限/我会牵着你的手到你我生命的尽头,我会用我一生证明我只爱你/=-=-=-=-=-=-=-=“你这个王八蛋!”“给你胆了是不是!啊!”“哎!你儿子奶粉尿布没了!懂!”“哎!你儿子都能打酱油了,我们······什么时候把婚礼办一下!”“哎!·····”-=-=-=-=-=-“我的错!”“哎!好咧!”“我这不是怂,是爱和宠,把她宠刁了,谁还要呢!啧啧!这是智慧!“我其实很强势的,不过那啥,我老婆有时比我更强势!”“羡慕不!有票子,有房子,有车子,有妹子,有儿子!还有从妹子进化成的老妈子(感觉要被打了)!就问你羡不羡慕!”
  • 冷帝毒医

    冷帝毒医

    为活命,她隐匿山林,医毒双修武功绝世。一朝风云狂涌,她素手轻扬震慑天下却又突然消失。他,千里追寻只为不离不弃;他,默默付出只为那倾城一笑;而他,相思成灾却不知她就在身旁。三个男人爱她成狂,可谁能笑到最后,得她一句,“生死相随永不弃!”
  • 快穿之各路大神带带我

    快穿之各路大神带带我

    璐瑶终于熬到了出头的时候,她的专属灵力终于被挖掘出来了不容易啊哈哈哈哈哈但是好景不长,璐瑶苦逼的发现她不会用啊?!刚进入学校就被拐骗到一个奇奇怪怪的班级,还被各路导师各种“器重”各种苦逼任务,各种变态测试璐瑶为了保住自己的一条小命,不得不努力修炼强大。璐瑶:说好的美好生活呢,说好的前景无限的前途呢?#我感觉我太难了##谁来帮我脱离苦海#
  • 摄政王独宠:非卿不娶

    摄政王独宠:非卿不娶

    宋秋凝重生后的最大梦想是休了宁则,舒舒服服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只是新婚之夜被人掳走,这人还是摄政王,宋秋凝只得打碎牙齿忍下去。在她嫁过去的某一日,宇文拓脸色发黑地说:“你说我是断袖?”宋秋凝掩面逃跑!
  • 白毛萝莉的无限之旅

    白毛萝莉的无限之旅

    莫名变成了一只受大众“关爱”的白毛萝莉,并且得知了这是“书里的世界”。“但是我并没有反抗。”“因为你只能享受~”“咱......无话可说。”(变身、无限流、单身(可能百))
  • 限时宠婚:老公太撩人

    限时宠婚:老公太撩人

    他们有过一次以外的相逢。再见时,她,不认识他,面对他,她局促,退缩,隐忍。而他,一再地步步紧逼。“北先生,请离我远点”她带着哭腔,对他说道。他冷笑,“以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金公主修仙记

    千金公主修仙记

    身逢乱世,一个公主的命运将会如何?尽享荣华富贵,或国破身灭成为另一群门阀贵族的玩物?倾国倾城的北周千金公主自小被剑道鬼谷宗掌门收为弟子,后又得剑道玄女宗长老青睐授一成功力。入骷髅洞与双龙互戏,得龙珠护体,内力大涨,几与剑道尊主并列。无论是冷漠如铁,眼高盖天,20年不近女色的混沌教黑法王白无伤;还是一代情魔,痴心妄想,20年情钟一女的混沌教白法王黑无垢,无不拜倒石榴裙下,甘当护花使者。造化弄人,私定终身、风流倜傥、以荡平南陈为己任的男主身残情废,沦为乞丐,最终被亲如姊妹的发小美姬所夺。和亲突厥,不久便惨遭国家倾覆、家族灭门之祸,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因缘际会,得长孙晟相守终生,无数危机化解,终以完璧之身得传玄天椒尊主之位,成为江湖领袖,开创大唐盛世基业。得道升仙日,终于明白王道霸道皆虚妄,唯溪边那朵莲花清香永恒。词云:琴音袅袅无男色,剑气冲天余铿锵。玉碟令下,人间正道沧桑。帝君恭候,扫尽天下魑魅魍魉。修仙迢迢有歧路,得道长生唯大唐。《广陵散》尽,千回百转凄凉。君子临轩,望断昆仑风雪迷茫。小说将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仙侠世界,演绎剑道诸弟子与北周千金公主的精彩人生……
  • 万古厄运

    万古厄运

    王子轩重生了。没有绝世的体质,只有绝烂的体质——万古厄运。这一世他要大海漫尽苍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牌捉妖师:相公你别跑

    王牌捉妖师:相公你别跑

    一心捉鬼降妖的二十一,竟偏偏遇上了天生煞气的他!原本对二十一的好友求婚不止的他,却偏偏一路上与她越走越近,从此恩怨纠葛,情仇难分。“喂!那个想追求我家仙若的公子,不要以为跟我套近乎就能如愿所偿!”“呵,本公子之前审美还是不错的,最近出了点问题,竟看上了一个男人婆……”二十一怒:“你说谁是男人婆!”他摇着折扇,勾唇一笑:“自然是……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