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18200000016

第16章 关于鱼,关于熊掌

只消提到鱼和熊掌,马上会想起孟老夫子这句名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我很赞成这种现实主义。

譬如,当文学家,就得舍去当政治家、企业家的念头,同样,当了政治家、企业家以后,还要当文学家,没有超常智慧,没有非凡才气,通常都是要出洋相的。所以,刘邦,一生只写一首诗,玩玩而已;乾隆,一生虽然写了四万首诗,其实等于什么也没写,同样也不过是玩玩而已。因此,一个文学家,去当官,去经商,去搞什么大文化,也只能是点到为止。忽然,他官越做越大,忽然,他钱越赚越多,忽然,他就秦砖汉瓦,唐彩宋瓷,在电视台大喷唾沫星子,那就大可怀疑他原来是否为文学家的料子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择其一,孟夫子两千三百年前的这番见解,至今仍具相当的真理性。一些同行所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无法两全的烦恼,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好,就是没有完全悟开这个道理而累心费力的缘故。

春秋战国时期的市场行情,已无法了解了;也许当时黄河流域还有大量的野生熊类活动,猎取比较容易,因而价格相对便宜。作为美味佳肴的熊掌,其成本之高,鱼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吃过鱼,但不见得都吃过熊掌。因为,前者易得,后者难求,除有钱有势有权者,有这口福外,一般小萝卜头是享受不着,也享受不起的。所以,凡是能坐在那儿坦然享用熊掌者,肯定都是大人物。

早些年,我认识一位不大也不小的干部,他说他就吃过熊掌。他之所以吃到东北名菜“冬梅玉掌”,是沾了他给当秘书的那位首长的光,那自然是大人物了,大得连整个饭店都有三 级地震那种晃荡感。当这道名菜端上来时,名厨跟进来了,餐厅经理也跟进来了。首长一尝,微笑,对身边作陪的省里负责人说,做得不错,味道也可以,就是,这只掌是冰箱货,怎么吃怎么觉得不如新鲜的入味,而且——喝一口茶,稍顿,才接着说下去——熊掌要想做得既劲道又滋润,非鲜货不可。遂放下筷子,表示兴味不大。

那名厨点头哈腰,对餐厅经理说,这位首长,是真正的吃家。

托了首长的福,我认识的这位朋友,得其所哉,大啖而特啖之,将那盘佳肴,一扫而光。讲完这段往事,他长叹一声,国文同志,我的首长得吃掉多少支熊掌,才能吃出那种细微差别的口感来呀!服了,服了!他赞佩不已。

孤陋寡闻的我,问他,那玩艺,吃在嘴里,到底是啥滋味?啥感觉?

他努力形容了半天,也不得要领。于是,我也就明白了,这位朋友为什么总是中间人物,就冲他这没水平的舌头,也休想爬得太高。

据我观察,在我们周围,这类能吃出熊掌是冰箱货的大人物,不多,也不大容易见到。而经常接触到的,多半是自己感觉到是大人物的人,张牙舞爪,神气活现,不知天多高,地多厚,看得你只闹心。在文坛上,此等货色,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比比皆是。或以其哄抬物价的文名,招摇过市;或以其炒作而成的身价,不可一世;或以其出过一部弄潮小说,受到赏识;或以其写过几篇投机文章,风头忽健;便认为自己成为既吃鱼,又吃熊掌的大人物了。

一个小萝卜头,有了这种大人物感觉,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他从此不必仰脸看人;坏事,当别人开始仰脸看他的时候,就不免要抖擞(读如dè se),要显白(读如xiǎn bai),要拿劲,要烧包。这时,若是戴着白色高顶帽的厨师,过来向他请示:“广先生,您看,先上鱼,后上熊掌,行不行?”他眼珠马上弹出老高:“不行,我就要一块上!”这等自以为是的大人物,其特点,就是敢“开牙”。

何谓“开牙”,这是一句颇流行于“愤青”口头上的北京话,意思是这家伙真敢张嘴,真敢大言不惭,真敢开条件索取,而且脸不红,心不跳。通常在说出这个词汇时,前面要加上“他妈的”这个定语,偶然也不力口,即使省略掉,那语气也听得出来,可见此等人颇招人恨。

事实摆在那里,什么都想得到,什么好处都不能将他拉下,要了“东”,还要要“西”,要了“东西”以后,接下来还要席卷“南北”,自然便是这样一个结果:蛋糕盒子在那里摆着,盒子里面的奶油蛋糕不翼而飞,全让那些真敢“开牙”的家伙瓜分殆尽,连碎渣也不剩。因此,不能怪“愤青”骂骂咧咧,因为,道理再简单不过,社会全部的利益、资源、机遇、幸运,总量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有了,别人就没有,别人有了,你就只好空手。“愤青”看着这只空空如也的蛋糕盒子,能不瞪眼?

由于这个新兴词汇,我不禁想起汝龙翻译的契诃夫小说《牡蛎》,那里面也有一个敢“开牙”的。

一对父子,在莫斯科的一条热闹的大街上行乞,儿子已经饿到神志昏迷的程度,他指着饭店门口的海鲜广告牡蛎!给我牡蛎!这时,有两位戴高礼帽的先生站在他面前,瞧着他:“小孩子,你吃牡蛎?真的吗?这可有趣,你怎么吃法呢?”

于是,他们把这个小要饭的,领进那家饭店,给他要了牡蛎。

他狼吞虎咽地吃,最后,连坚硬的外壳也吃了。

“哈哈,他吃壳了!”人群笑了,“小傻瓜,难道这也吃得吗?”

这个在莫斯科大街上要饭的小乞丐,自然也算“开牙”一族。不过,他是上海话所说的“热昏”以后的谵妄,和那些在神志很清醒的状态下“开牙”者不同,不过,他颇走运,他吃到了。尽管最后连壳都吃了,出了洋相,但他吃的确实是产自法国马雷纳的牡蛎,挤汁的柠檬,是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运来的。

也许你会笑话这个饿昏头的孩子,真是个妄想狂,也许你会悄皮一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是,千万不要以为所有患妄想狂的癞蛤蟆,都是可以嘲笑的。生活方程式之复杂性就表现在这里,变数是层出不穷的,不可能会成为可能,可能也会变为不可能,到嘴的鸭子会飞,而莫斯科街上的这个瘪三,当真地吃到了牡蛎。人间的许多天方夜谭,经过验证,倒并非全是虚无缥缈的神话。

这就是让你啼笑皆非的大千世界,这就是让你欲哭无泪的人间万象,在这个社会里,有的是对付你这等小角色的不变常规,但是,那些聪明的幸运儿,却总是能得到逸出常规的例外。昨天,他还坐在小板凳上,残羹剩饭,吮嘴舔舌,视人眼色行事;今天,扶摇万里,直上九霄,睥睨万物,不可一世。昨天,还像孔乙己那样寒伧,就茴香豆,捏个小酒,仰人鼻息;今天,嘴里嚼着肥美流汁的生蚝,成了什么都得到了的时代宠儿。

这都是我们大家目睹过的,像刚出炉的烧饼那样新鲜的天方夜谭。

故事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但是,欲罢不能,因为时来运转的他,得意忘形的他,酒足饭饱的他,表演出色的他,不知为什么,鞠躬谢幕时,却在那张幸运的脸上,流露出那么一点点失落,那么一点点心虚,他发现黑压压坐满了观众的剧场里,掌声稀稀落落,让他沮丧到了极点。尽管打他爷爷那辈儿起,从未得到如此之多的荣誉、名声、实惠、利益,可是,他现在明白了,即使在这剧场里,他也没有得到全部,而这没有得到的部分,正是他最想要的百分之百呀!

呜呼,这就是孟夫子所说的“二者不可得兼”了。你吃了鱼,就不可能再吃到熊掌,而你若是吃到了熊掌,也就别想再吃鱼。在文学世界里,百分百的满堂彩,那就更非易事。这些年来,多少红得发紫,能把人吓个跟头的作家,无一不在嘘声中落荒而去,不知所终。有的更惨,还没来得及轰轰烈烈,倒彩声一片,不得不偃旗息鼓,吹灯拔蜡。

是文学,就是文学,不是文学,说下大天来,也不是文学。即使将这些名公的应景之作,每一个字都镀上黄金,拿到当铺去,柜台里的朝奉,只认镀上去的贵金属,而那些镜花水月的文字,在坩埚里,不过灰烬而已。

于是,这位幸运儿像那个吃牡蛎最后连壳也嚼进胃里去的小孩一样,从别人的笑声里听出来轻蔑,从别人眼睛里看到了奚落。因此,爽然若失。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的遗憾,大概是永远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心态,“舍鱼而取熊掌”,得其一,就行了。

擅长写什么,不擅长写什么,你能够写什么,不能够写什么,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有的人,一出娘胎,就基本上定型了。即使求新图变,也不是吹一口气就成的事情。更有的人,一开始写,便是镜头一般地定了格,无可救药,只能永远依样画葫芦,直到寿终正寝。因此,稍有进展,不必封自己为写主旋律的种子选手;些许进步,也不必视自己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转世灵童;既然已经得到了超出想像的尽可能多的回报,关起门,偷着乐,也就行了。如果得了一,还不行,还要得二,要所有人无一例外地都齐刷刷地在剧场里站起来向你鼓掌,这就是北京人所说的“矫情”了。

这种“矫情”,这种一定要鱼和熊掌兼得的心理,拿官方的褒扬,得民间的赞同,有“下里巴人”的热烈拥趸,获“阳春白雪”的清名冷誉,银子大大进账,职位步步高升,佳人许以芳心,乡党视为英雄,放屁有人叫好,记者紧追行踪,小头梳得蹭亮,警车开道护行。于是,能得必得,能多得绝不少得,甚至连不该得的也要得,成其信奉不渝的宗旨。我每当碰到这类文学上的陡起来的大人物,总觉得他身后有一个影影绰绰的死灵魂跟随,细看那张面孔,一下子认不出是谁,但那顶毡帽,似曾相识。啊,原来这些同行全部的快乐与悲哀和未庄的那位阿Q先生如出一辙,大有如影随形般的相似之感。

这就让我奇怪了,然而,似乎又并不值得奇怪,我记得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其《走向起点的旅行》一书中,提到他30年代在上海对鲁迅的一次访问。他问过:“难道你认为现在阿Q依然跟以前一样多吗?”鲁迅大笑道:“更坏,他们现在管理着国家哩。”尽管他说的是30年代的社会状况,时过境迁,21世纪已经到来,谁能担保再没有人做着阿Q在土谷祠里的梦,幻想鱼和熊掌兼得的胜利,满足,开心。因此,那些同行,在谢幕时的不自在的背后,是有一个阿Q的影子在的。

那是阿Q一生中最快乐的夜晚,虽然不过是幻觉,但他眼中看到的,却是所有人都齐刷刷向他臣服,也是时下那些作家所期盼的辉煌场面——

……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另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你不能不为大师笔下阿Q的这场幻境,其内涵之丰富,其概括之全面,其挖掘之深刻,其批判之锋利而赞叹备至。以上331个字,是中国农民心中的一本永远的《圣经》。在中国全部农民武装革命起义的过程中,从造反有理到打砸抢拿,从毁灭文化到横扫一切,从掠夺财富到宣泄性欲,从暴力革命到大开杀戒,都是按照这331个字行事的。

为什么说鱼和熊掌统统都吃,是典型的阿Q式的小农心态呢?包括一些已成大人物的作家,也摆脱不了这种贪婪阴影呢?

因为小农经济,是既经不起天灾摧残,更经不起人祸折腾的落后生产力。春天播下种子,秋天能否收获,是看不到的。惟其看不到,短期行为就成为小农经济的特征;惟其短期行为,恨不得把能得到的所有一切,统统攫取在自己手中,成为其生存的全部目的。这种长期处于物质匮乏状态下所形成的占有欲,一旦可以张嘴,一旦可以“开牙”,那永无厌足的胃口,相当可怕,尤其碰上真他妈的大人物,确实很难侍候。不过,阿Q是可怜的,他不过做了个醒着的梦而已。

第二天,当他打算到静修庵去“革命”的时候,接下来的场面,却是他没想到的,有人早在他行动之前,先来“革”过“命”了。这对他来讲,太痛苦了,在尼姑庵门口站着的阿Q,不得不诧异,不得不六神无主了。

这位最早在未庄喊出“造反”二字的“革命”先驱,发现这一觉睡坏了,不但错过了“革命”时机,而且,也跟不上“革命”形势。这使得耽迷于昨夜幻想中的阿Q,很有一种被人家不把他当回事的冷落和被人家不带他一块玩的孤独,终于意识到,他的“造反”,其实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前清官场,不是从正途科举出身,而是靠金钱买来的“捐班”顶戴,作得数,也作不得数,可以作数,也可以不作数,因此,心底难免有些发毛。

写到这里,也就渐渐体会到那些吃到了鱼不满足,吃到了熊掌还不满足,更要等到全体观众向他鼓掌才满足的同行们,那种意犹未尽的缺憾。说穿了,不过是为了弥补自己那种作不得数的“捐班”心虚罢了。

鲁迅在《且介亭文集》中的《各种捐班》一文中,这样说过清朝的中叶,要做官可以捐,叫做‘捐班’的就是这一伙。财主少爷吃得油头光脸,忽而忙了几天,头上就有一颗水晶顶,有时还加上一枝蓝翎,满口官话,说是‘今天天气好’了。到得民国,官总算说是没有了‘捐班’,然而‘捐班’之途,实际上倒是开展了起来,连‘学士文人’也可以由此弄得到顶戴。

在一个物质社会里,拿钱堆,拿脸蹭,拿屁股拱,拿舌头舔,几乎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对于“捐班”文学,鲁迅建议:“我想,倘做历史的著作,是应该像将文人分为罗曼派、古典派一样,另外分出一种‘捐班’派来的,历史要‘真’,招些嫉恨也只好硬挺,是不是?”

其实,鲁迅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时至今日,不但弄潮派有“捐班”,先锋派有“捐班”,连罗曼派、古典派也不是没有“捐班”的。老实说,没有“捐班”,文坛还真是热闹不起来。近些年,一起一起的冲击波,无不由“捐班”炒作而弄得惊天动地。若有这个机遇,我也恨不能“捐班”一下的。

我觉得鲁迅也忒认真了些,也忒把文学当回事,看他的照片或者木刻、速写,多严肃、少笑颜,多正经、少悠闲,即便莞尔,也很有保留意味,即使轻松,也持战斗姿态。当然,应该有这种认真的、当回事的文学,这是中国文学的脊梁骨。但也不能全是这些,因此,偶有“捐班”文学助兴凑趣,谅亦无妨。

不过,大家若是重温孟夫子关于鱼、关于熊掌的古训,择一而从,知足常乐,也许文学的春天,便更加气象万千了。

同类推荐
  • 书海泛舟记

    书海泛舟记

    幼读唐诗,吟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禁不住问父亲:“万卷书有多少?”父亲指着书柜说.“没多少。一部《全唐诗》九百卷,一套二十五史三千七百八十二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一部小小的《古文观止》还十二卷呢。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万卷书其实并不多。
  •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

    《水样年华》是200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曹浩,讲述了快乐是自己给予的,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理由和自由,这里所需要的不仅是智慧、环境,更需要方式、方法中的技巧与资本。本书收集的文章,语言像散文诗,内容充满时代感,且都富含生活内涵和底蕴,并富有诗情画意,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心灵鸡汤,也是当今图书市场上少有的另类读物。
  • 休日趣味赛

    休日趣味赛

    大师们是怎样将“趣味”玩得认真又彻底正是认真对待“趣味”的精神,让日本人在各类“趣味”的领域发展得多采多姿。文豪们用笔记录各种“趣味”,有的记观战、有的记历史,有的写亲身体验、有的撰小说,让我们看大师是怎样将“趣味”玩得认真又彻底。他们用闲适的笔触告诉我们,“趣味”并非仅是娱乐或休闲,而是生命的另一种体现。
  •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佩索阿诗选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佩索阿诗选

    费尔南多·佩索阿是二十世纪伟大的葡萄牙语诗人,他用一百余个异名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在这些异名当中,“冈波斯”可能最接近佩索阿本人的真相:张扬恣肆的精神世界,只是他用诗歌和文字织就的一个梦;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出门时连旅行箱都永远收拾不好的平凡小职员。本书主要收录“冈波斯”的短诗,也收录了著名的长诗《烟草店》、《鸦片吸食者》等。这是“冈波斯”的第一个汉语译本,希望能为中文读者呈现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冈波斯”形象,为领略佩索阿庞大的写作世界提供一个入口。本书另收录《回忆我的导师卡埃罗》、《无政府主义银行家》。
  • 全本绘图山海经·海内外九经

    全本绘图山海经·海内外九经

    《海内经》是《山悔经》十八篇文字的最后一篇,它描述有39处人文与自然场景,既包括撰写者所处时代的内容,也涉及撰写者所了解的历史知识。从中不难发现,《海内经》的撰写者,对古代氏族、部落、民族的血缘传承关系,以及先人的科学技术发明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给予了突出的记述。
热门推荐
  • 怎舍

    怎舍

    简介书评何为仙?长生不朽为仙!何为人?土鸡瓦狗为人!你又为何弃人从仙?只为屹立绝巅!俯瞰人间。我笑世人愚蠢。纵为仙,天下无敌,举世无故,又与行尸走肉何异?纵屹立绝巅,俯瞰人间,实力通天,保不住亲人,又有何用?尔等踏天道,只为求一丝机缘,得大道一丝怜悯,欲成仙!而我,不求永生,只愿天下太平,亲人常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世之恋love邪魅王子冷公主

    倾世之恋love邪魅王子冷公主

    她,冷若冰霜;他,冷酷邪魅。他和她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面对爱请和仇人,她又该如何选择,是爱情,还是报仇?……当他得知这一切,他又会如何选择,是爱人,还是家人……两人最后能否走到一起?一切由你来揭晓
  • 木木叨叨

    木木叨叨

    林玉在一觉醒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逐梦历程
  • 那年,我们都很好

    那年,我们都很好

    不是不想在一起,却是不能在一起,如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幸福?如果当初我可以更勇敢,如果命运的齿轮没有指向我们,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更幸福?如果可以早些遇到你,如果我们彼此身份交换差异,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更幸福?
  • 微光:穿着礼服遇见你

    微光:穿着礼服遇见你

    染可馨,一个富家女孩,她单纯可爱,文静漂亮,是位可爱乖巧的女生,珍惜朋友,对于爱情异常执着。但她也有疯狂的一面,只是鲜为人知罢了。在她认为她已经找到了依靠,却没想到被甩了。她的执着却让她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把男友暴打了一顿。然后和异国闺蜜去炫魅酒吧买醉,却不经意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这是偶然还是巧合?看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他们的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清与清白

    清与清白

    【《清与清白》又名《清白》】顾少白掐着黎清清的脖子,恶狠狠的模样却没有吓到黎清清,反而是黎清清眼角的泪水让他憎恨自己,她那红着的眼眶让他心碎。“我……恨你……”
  • 战地医生秦恩

    战地医生秦恩

    秦恩只是一名普通的医学生,直到他得到了一个战地医生系统,让他不得不去面对那如同地狱般的战场,去抢救不断哀嚎将死的士兵。他救人无数,受人尊敬,只是没人知道,为什么明明身体健康的他,始终要拄着拐杖。书友群:109002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