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79300000020

第20章 何止“秋白茫茫”——读李辉的《沧桑看云》系列

评价一位作家,特别是那种颇具成就的作家,无论如何得恰如其分。但我读李辉,总有一种心悦诚服的感觉,且越是读得仔细,这种感觉也就越强烈。李辉沉得住气。他可以站在穿着各种时装的作家流行队伍之外,置轰轰烈烈而不顾,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李辉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他既是学者,又是作家,既是报告文学作家、传记作家,又是名副其实的散文作家。他有他的领域;他的领域便是文化或文学的历史,但读罢李辉,这“历史”又何止于“文化或文学”?他于沧桑间看着自己的云;他是一位以痛苦与睿智静静透视历史的作家。他或多或少显示出一种思想家的气质,大胆而又谨慎,但他的思想,绝不是行而上的逻辑演绎,而是对构成历史奇观的具体人事变迁的穿越与把握。在他的笔下,历史与感悟、人物与思想,因撞击而被从容地契合或熔铸在了一起,从而呈显出一种风云突变的起伏,一种斑斓驳杂的丰厚,一种滴血滴泪的生动,或一种苦苦求索的苍茫之感。我想,他的那些以真实构筑起来的记叙,那些从回溯中截获的思考将会随岁月的流逝而增添价值的光彩。

我读李辉的作品,始于八十年代末的长篇报告文学《文坛悲歌一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之后又读到他的《浪迹天涯一一萧乾传》、《刘尊棋传》、《恩怨沧桑一一沈从文与丁玲》、《人生扫描》《随笔选集》等。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刊载于《收获》杂志的专栏系列《沧桑看云》,一九九四年始、一九九六年终,读了整整三年。如今,《沧桑看云》的专栏文字已成为两本书的主体构成:它们就是《秋白茫茫》(天津教育出版社)、《沧桑看云》(上海远东出版社)。

《秋白茫茫》之所以成为一本书的书名,李辉在《沧桑看云》专栏结束时的“跋”中说,那是因为专栏系列中曾经有一篇关于瞿秋白的随感,题为《秋白茫茫》,我很偏爱这个题目,也“珍爱这种茫茫”。他的“跋”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茫茫,当然不是混沌一片,更不是面对历史人物时的无所作为。”

“茫茫,这是悠悠岁月中的回望。如同伫立秋风里,凝望飘然而下的落叶,你无法理清思绪,也无法准确地寻找到表述的语言。但是,就在这样一种感觉中,历史烟云中许许多多的人与事、是与非,呈现于我的面前,诱使我去寻找它的本来意义。”

“历史与现实,在茫茫的感觉里合为一体。”

李辉所说的“现实”,可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现实映照下的理性及情感,也是今人审视历史人事现象的眼光,另一是作为历史延伸的现实:现实不仅仅是现实,历史的惯性总与现实相关。历史与现实的相撞,也就产生了李辉的“茫茫”。我无法想象李辉是如何踏入这“茫茫”的。但如今,我们已从“茫茫”中窥见了一系列与中国现当代历史息息相关的、或可以传达这一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及其文化或文明变迁的人物,如翟秋'白、冯雪峰、胡风、郭沫若、夏衍、周扬、丁玲、萧乾、田汉、老舍、聂绀弩、梁思成、许地山、沈从文、巴金、刘尊棋、梁漱溟、施蛰存、吴晗、邓拓、赵树理等等。甚至还有******。我们熟悉这些名字,但真正了解他们的人可有几何?我们确实只是知道了他们的名字,而他们作为现当代历史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的存在及际遇所可能体现的意义或不幸中的省悟、乃至启示,也就难有深刻的了解。今人的感觉已被“向前看”的现成模式弄得肤浅麻木,少有痛定思痛的求探,也少有为何如此这般的沉重诘疑,以致有意无意地丢弃了“向前看”的前提是“往后看”。世俗中的我们,不是患了健忘症,便是阿Q般地讳说“癞”、讳说“亮”、讳说“光”、乃至讳说“灯”、“烛”之类……而实际上,正是这“往后看”的前提,才可能保证前行的清醒与踏实,且不至于在懵懂之中重蹈覆辙、重演悲剧。依我看,无论是“沧桑看云”还是“扫描人生”,李辉所探索所祈求的,便是一层层地抹去历史的尘埃,于“茫茫”中寻找到出口,从而把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奉献给读者,以期引起前行者的再思考、再回味。为历史而又不仅仅为历史,为人事而又不仅仅为已经逝去的人事。这,才是李辉含辛茹苦抒写这些文字的真谛。

即便是为了收获“茫茫”,也得一步步地走进历史的深处,直到点点滴滴地理解历史曲折中的人的心灵旅程。李辉的耕耘已有十几个年头,少不了大量地读书、大量地走访,乃至尽可能地瞻仰或亲自感受抒写对象生活过的地方……这一系列费心劳神耗体力的程序,用不着李辉诉说也能从他的文字中见出。这些“看云”的随想或随感,虽则每篇超不出两万字,但他的掌握足可以让眼下的一些传记作家或报告文学作家写上厚厚一本书一一这同样无须李辉诉说,读者亦可从文章的记叙或议论中感受到。当然,这是李辉的兴趣,也是李辉自己给自己赋予的责任。更让人感慨的是,李辉是五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作家,当他起步踏进茫茫历史时,只是不足三十岁的青年,可他担当起了回溯历史人物崎岖足迹及精神磨难的重任。这,需要何等的心智,何等的劳苦,何等的孜孜不倦!就连以批判社会时弊为能事的杂文家邵燕祥先生也称道“难得”(见《人生扫描——序》我想,这就是李辉的学风与文风,一种自甘寂寞的扎扎实实、勤勤恳恳。

李辉的《沧桑看云》系列中出现的人物,从新文化运动至“**********”告终之后,他们的生命旅迹及煌煌光芒,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或者说,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足以构成一部可歌可泣或可悲可慨的历史。他们之所以被誉为“名人”或“名家”,成就与功绩自然是首当其冲,但诉不尽说不清的冤屈、苦难、血泪、烦恼,乃至彼时彼刻的难言之痛,也作为代价而相随终生。他们的经历是复杂的,而那种共同中的明显或微妙的差异,更添增了复杂中的扑朔迷离,甚至造就了一些永远的不解之谜。我想,即便是把这些人物介绍一遍,亦可构成浩大的工程,更何况,李辉的“看云”,最终的目标还不止于此。当然,读李辉的作品,可以充实或完整我们之于历史轮廓的了解,且收到具体形象的实效(即不至于囿于历史的抽象而如今,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却是作品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心史”的探索,尤其是特定情景中的精神状态的剖析,或是尽可能可靠地揭示命运际遇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原因,如与政治动荡、文化蜕变、明显时隐的人事纠葛(包括宗派情绪及私人恩怨等)之间的关系,其中有困惑、有茫然、有诘疑,有合情合理的联想,也有由此及彼的慨叹……的确,李辉是富有见解的,绝非“茫茫”中的“无所作为”。出于良知与胆识的驱使,他一次次地触摸了一些长期被人避讳的史实或人物的精神区域,以独到的思路开辟了把握历史及理解人物性格的新的视野。

譬如中国革命史上的瞿秋白,他既是革命家又是文人,两种身份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他的《多余的话》传达了他的低落情绪,而这种情绪来自何处?在生命的最后时辰,其精神的独特高尚到底完成了一种怎样境界?读《秋白茫茫》,大约是可以感受到一些与众不同的理解的。又如,既是长征干部又是鲁迅挚友的冯雪峰,他的命运历程究竟是怎么造成的?是个人性格?还是客观情势的变化(如鲁迅的逝世)?或是积怨久深的宗派对立情绪?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可谓节外生枝,枝外生枝。但李辉的《凝望雪峰》,尽可能地拨开了种种长期遮掩的迷雾,作出了入情入理的把握及令人信服的诠释。再如,既从政又从文、且集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于一身的郭沫若,从“五四运动”到“**********”浩劫,奉献过也辉煌过,与******的感情,亦自互相敬慕而发展到诚挚的诗词唱和,可也没有逃脱厄运的降临一他晚年的凄楚心境及对******的崇仰如故,天下可有几个知晓?读一读《太阳下的蜡烛》,我想是会产生诸多联想或无尽的感慨,直至仰天长啸。

的确,中国的当代文人,尤其是那些由现代步入当代的文人,他们的曲折与不幸所构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但又耐人寻味的长卷式的精神风景。而“茫茫”则是这一风景的最重要的特征。无论是从政还是不从政,李辉笔下的这些文人的精神踪迹,既是可以理解的,但又往往是难以理解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特别是他们自己,即便是以惨烈的或尚可欣慰的方式离开了尘世,最终也不见得彻底明白这个世界怎么会是这样?它究竟得了什么病,病灶在哪里?然而,同样的“茫茫”,终究还存在着某些独特或某些差别。在这里,很容易使人想起《沧桑看云》系列中的那篇《风雨中的雕像》一作为“关于胡风的随感”,作品真实可靠地触摸到了胡风的品格,即那种义无反顾地护卫自己观点的真挚,那种做人的正直与始终如一,那种寂寞而不失热忱及责任的坚忍。说起胡风,也很容易让人想到周扬一他更是一位独特的、极能传达当代中国社会(或政治文化)底蕴的人物。李辉曾有“摇荡的秋千”的形容,既不贬也不褒,只是企图捕捉到周扬内心的影子,但很难。如李辉所言:“在延安之后的许多时间里,他的自我已经消失在报告的后面,人们只能从历史风云的变幻中看出他自己生活的蛛丝马迹”(见《扫描人生,摇荡的秋千》)。从精神演变或感觉心灵景况的角度,读周扬、读胡风、读郭沫若、读冯雪峰,读现当代史上“众神”的命运或遭际,无疑如掀开了一部博大而苍凉的史书,曲曲折折,深深浅浅,斑斓驳杂而应尽应有,绝不是如“不公正”、“受迫害”之类常用语所能概括的一就看你“用心”不“用心”。

李辉的作品虽不乏学术气息或论证的因素,但就《沧桑看云》系列而言,它们毕竟是“随想”或“随感”,其中,真正牵引这些作品的,是作者的良知,思考,或与明天相关的责任感;他只是为了启示或感动今人与后人,而不是作出某种结论。人是他求索的中心,而人的命运所可能提供的感悟,将必然地大于理论的或简单因果关系的逻辑规范。《沧桑看云》系列中的《风落谁家》,写的是那位嚣张一时的******。写******什么?写他的发迹史,写那种造就了******的绝不是偶然的时代缘由?******的产生,同样是无可回避的历史现象,或者说,******的发迹或“存在”(绝不止于姚),可以成为我们进入历史深层的一条通道,或一种有效的契机。

“沧桑看云”已看过,可其中的话题是不会终结的。所谓“茫茫”,何止“秋白茫茫”?或许,新的“茫茫”还会产生一一无论是何种角度,大约都如此。

一九九七年十月

同类推荐
  • 十年救赎生命如花

    十年救赎生命如花

    14岁时,她不幸患上一种被称作“不死的癌症”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被迫辍学,瘫痪在床。18岁时,为了不连累家人,她选择割腕自杀,但死神没有收留她。经历了死亡之后,面对年轻又黑暗的人生,她暗暗发誓要打破重重枷锁,要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寻找一片自由的天空。他通过网络求职就业,自食其力,帮家里还债,供妹妹上学,筹集医疗费,还帮助病友,和他们亲如一家……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本书讲述了一个重残女孩自我救赎的心灵历程,她用十年的时间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了另一个高度。
  • 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描写沪士集团共产党党委书记陈惠芬在台资企业中通过行为引导、融合渗透、主题教育、典型塑造、和谐互益等具体工作方法,发展党员、做好党的建设工作,服务企业、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故事,使企业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抗击风险,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一家台资企业在大陆的上市公司。
  • 去日安然

    去日安然

    本书为作者日常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积累,其创作意在表达其个人的生活情怀、感悟及经验心得,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立足于个人生活和经历的所思所感,有生活体悟,有内心独白,有历史兴叹,有社会批判,内容丰富多元,情感真挚细腻,富有诗意,文字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 总有一次相遇让你永远铭记

    总有一次相遇让你永远铭记

    陈志宏所著的《总有一次相遇让你永远铭记》,作者取材于身边的点滴细节,以感悟为经,以感情为纬,以爱与关怀为材质,精心编织一张张细密的心网,抒发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对成长的关爱、对爱情的守望、对亲情的呵护、对未来的乐观,以及为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这是作家陈志宏的感悟文字,书中的故事取自于作家身边的点滴细节,以感悟为经,用感情作纬,以爱与关怀为材质,精心编织一张细密的心网,抒发对人生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对成长的关爱、对爱情的守望、对亲情的呵护、对未来的乐观,以及为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芒,一篇文章伸出柔软的触角感知世风的凉热。本书里的文字写尘世中的乐见,悟语为平凡生活里的甜蜜素,期待每一个善良而挑剔的目光,在此留驻。
  • 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此刻的你正在做什么?在情感的漩涡中,不能自拔,还是被亲朋好友催婚,焦头烂额?或者被工作折磨得痛不欲生,恨不得对着老板说fuck?信用卡过期却忘记还款,电视机终于在被敲了N次之后彻底罢工,好不容易从超市买回来的榴莲回家发现烂了一半,连平时3分钟一趟的地铁也等了半个小时才来……的确,生活很多时候并不总是如人所愿。可难道因为这些就要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吗?真正懂得生活的女人,脸上始终会带着柔和的微笑。将世俗中种种不堪与险阻,在微笑中稀释、溶解。她知道如何在独自一人时享受一杯红酒,也知道如何为爱人下厨做一碗羹汤,越是懂得生活的女人,越接近朴素的生活真理。
热门推荐
  • 左右流之

    左右流之

    清末民初是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江南农村的府第生活方式如何瓦解、土地资本怎样向城市转移的故事和中国民族资本家创业的艰难历程。小说主人公、羌府上门女婿壮壮出身于穷苦人家,十岁时辍学做工,受到货栈大先生、壮壮母亲的同学与初恋情人周子通的爱怜,在其倾力打造下,壮壮入赘羌府,并且不负众望,依靠一批幼时结识的伙伴,将羌府财产成功转移至城里乃至上海。小说另一主人公羌府太太思想开明,手段巧妙,竭尽全力帮助女婿创业,最终使整个家族挣脱封建世俗的束缚,于国家部分地区沦陷之前,举迁到重庆谋求发展。抗战结束后,她又支持女婿奔赴香港,晚年,她则同壮壮一起热心回报家乡。
  • 我的城池

    我的城池

    当患上绝症的少年,因为替换了莫名而来的心脏,拥有了远超常人的身体素质,卷入激烈的黑帮斗争中,是一步步走上至高,还是不变初心......我建立一个属于我的城池守护我所想守护的东西,干戈必犯,即便我鲜血淋漓。
  • 玫瑰战争

    玫瑰战争

    王宫舞会上,拉尔法初遇罗拉。一个是摄政王约克公爵的继承者。一个是敌对家族领袖的护卫官。以“蔷薇战争”为背景,剑与爱情,掀起血雨腥风。层层深入的阴谋与背叛,血统的桎梏中,理智与情感矛盾重重。说着“我只要你一人”的青年,有着真挚脆弱的面影。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倾清余生

    倾清余生

    阿妩发誓,她真的是失足落水的,当时在水里挣扎的时候她就在想自己死的可真憋屈。不过,没想到是她竟没死成,一睁眼还成了靖国公府的小姐……额,身边的丫鬟,她缓了一个月,终于做出一个伟大的决定——抱大腿,不仅要抱还要有力量有智慧的抱!江余第一次见清妩的时候差点杀了她,不过后来他就傻了,他没想到自己在不久以后会对眼前这个黑不溜秋、语出惊人、演技拙劣、胡言胡语的勉强能称之为女人的女子情根深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逾越节之夜

    逾越节之夜

    颜熙是个十分好看的十八岁女生。和她的样貌不相称的是满房间的垃圾。吃完的包装袋随手扔在地上。蛋糕底部托着的纸盒也摊在那里。这个仅有十平方米的空间里,因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而显得更加拥挤。她没有形象的坐在沙发上,感觉坐着的地方有东西搁着,随手一拿。“一定要醒来,这不是真实的世界。“————逃生,搭档阮绪时。
  • 守护甜心之机械重生者

    守护甜心之机械重生者

    【敢开我就敢咕】正经简介以后再补。写着玩,随缘更新,随缘下架,莫要在意。本文暂定无男主,内容有可能引起不适,请自行避雷。祝食用愉快~
  • 我们这代人

    我们这代人

    人生就像站台,我们不记得自己走了多少路,但我们记得自己曾经经历的那些人和事,它们就像根扎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不会被岁月所磨灭。当涌动的记忆成为文字,更能触动我们的回忆,本书旨在纪念“我们这代人”曾经的经历,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无论是失还是得,无论是值还是不值,它们都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 三国武林群侠传

    三国武林群侠传

    二十年前天心集团挖出了一台神秘的上古机器,这台拥有史前文明的机器可以让玩家自由穿越虚拟时空。萧羽凡,天心集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策划总监;楚狂歌,天心集团天赋最高的程序工程师。一台揭开上古神仙失踪之谜的神秘机器,野心勃勃的楚狂歌妄图长生不老,一统天下。萧羽凡意外卷入神秘的三国世界,只是这个三国为什么有那么多武侠高手乱入?萧峰和郭靖的降龙十八掌到底谁更厉害?金庸和古龙小说谁的武侠人物武功更高?吕布能否捍卫三国第一猛将的位置?是楚狂歌一统天下,而是萧羽凡力挽狂澜与即倒?更多精彩,尽在《煞血三国》
  • 已成往事逝

    已成往事逝

    温故轩昂火琉华容你纵舞,严寒韶华尽无伤浅笑如初。你永远不会孤独,总有人是你的心腹。爱,总是你的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