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200000031

第31章 學術五文學(3)

萬充宗墓誌

黃宗羲

五經之學。以余之固陋。所見傳註詩書春秋皆數十家。三禮頗少。儀禮周禮十餘家。禮記自衛湜以外。亦十餘家。周易百餘家。可謂多矣。其聞而未見者。尚千家有餘。如是。則後儒於經學可無容復議矣。然詩之小序。書之古今文。三傳之義例。至今尚無定說。易以象數讖緯晦之於後漢。至王弼而稍霽。又以老氏之浮誕魏伯陽陳搏之卦氣晦之。至伊川而始明。又復以康節之圖書先後天晦之。禮經之大者。為郊社禘祫喪服宗法官制。言人人殊。莫知適從。士生千載之下。不能會眾以合一。由谷而之川。川以達於海。猶可謂之窮經乎。自科舉之學興。以一先生之言為標準。毫秒摘抉。於其所不必疑者而疑之。而大經大法。反置之而不道。童習自守。等於面牆。聖經興廢。上關天運。然由今之道。不可不謂之廢也。此吾於萬充宗之死。能不慟乎。充宗諱斯大。吾友履安先生之第六子也。其家世詳余先生誌中。充宗生逢喪亂。不為科之學。湛思諸經。以為非通諸經不能通一經。非悟傳註之失則不能通經。非以經釋經則亦無由悟傳註之失。何謂通諸經以通一經。經文錯互。有此略而彼詳者。有此同而彼異者。因詳以求其略。因異以求其同。學者所當致思者也。何謂悟傳註之失。學者入傳註之重圍。其於經也無庸致思。經既不思。則傳註無失矣。若之何而悟之。何謂以經解經。世之信傳註者。過於信經。試拈二節為例。八卦之方位載於經矣。以康節離南坎北之臆說。反有致疑於經者。平王之孫。齊侯之子。證諸春秋。一在魯莊公元年。一在十一年。皆書王姬歸於齊。周莊王為平王之孫。則王姬當是其姊妹。非襄公則威公也。毛公以為武王女。文王孫。所謂平王為平正之王。齊侯為齊一之侯。非附會乎。如此者層見疊出。充宗會通各經。證墜緝缺。聚訟之議。渙然冰泮。奉正朔以批閏位。百法遂無堅城。而老生猶欲以一卷之見。申其後息之難。宜乎如腐朽之受利刃也。所為書。曰。學禮質疑二卷。周官辨非二卷。儀禮商二卷。禮記偶箋三卷。初輯春秋二百四十卷。燼於大火。復輯。絕筆於昭公。丁災甲陽草各一卷。其間說經者居多。萬氏家譜十卷。噫。多矣哉。學不患不博。患不能精。充宗之經學。由博以致精。信矣其可傳也。然每觀古人著書。必有大儒為之流別。而後傳遠。如蔡元定諸書。朱子言造化微妙。唯深於理者能識之。吾與季通言而不厭也。故元定之書。人皆敬信。陳澔之禮記集說。陳櫟之禮記解。吳草廬曰。二陳君之說禮。無可疵矣。故後皆列之學宮。自蕺山先師夢奠之後。大儒不作。世莫之宗。牆屋放言。小智大黠。相煽以自高。俱有講章而無經術。充宗之學。誰為流別。余雖嘆賞。而人亦莫之信也。充宗為人剛毅。見有不可者。義形於色。其嗜義若饑渴。張蒼水死國難。棄骨荒郊。充宗葬之南屏。使余誌之。春秋野祭。不異西臺之哭焉。父友陸文虎。甬中所稱陸萬是也。文虎無後。兩世之喪。皆在淺土。充宗葬其六棺。凡所為皆類此。不以力絀隻輪而自阻也。崇禎癸酉六月六日。其生也。康熙癸亥七月二十六日。其卒也。娶陸氏。子一人。經。諸生。能世其學。

與陳扶雅書

汪家禧

扶雅孝廉閣下。近世雅重漢學。妄論真漢學亦不盡傳。孟氏之學。當時已有微論。況歷久至虞氏。其中條例。斷不能無增設。而必謂商瞿之傳即此。閣下試思易經四聖人手定。道冠諸經。必如虞氏云云。則按例推文。直如科曹檢牘。比擬定詳。恐經旨不如此破碎也。鄭荀同學費易。何以立說又不同。鄭從馬學。何以與馬又不同。焦京同原。而卦林災異何又不同。道無二致。一是必有一非。出奴入主。究何定論。尚書力闢古文。妄謂今時伏鄭本文。久已放失。近世復古者。所本仍用偽孔。不過一二補綴。如交廣人嵌螺鈿盒。其本質仍漆也。即鄭注無有者。仍不得不用孔義以通之。用其說而闢其書。何足令人心服。詩四家同本荀卿。何以詩旨殊。作詩之人殊。篇章次第又殊。閣下試思一堂受業。縱有異同。又何至大相楚越。恐今世所傳。未必盡經師本旨。而或出陋儒附益也。必欲一一信之。真所謂陳已棄之芻狗矣。妄謂漢儒經學。以適用為貴。董子明陰陽五行。究天人之原。賈生明體達用。盡通變之術。劉更生敷陳七略。辨官禮之條分。通立言之本旨。許叔重詁字義。而六書之用彰。鄭司農究典章。而三禮之要。諸大儒之書。皆當各存其宗旨。而不必割裂以附遺經。又不必曲說以添膠結。至於唐宋以來。名儒接踵。各有精微。亦當一一參稽。斷不可概為抹殺。如必限代讀書。則太倉歷下用其說於詩文者。今復用之於經學。恐千秋定論。斷不能廢程朱而但遵伏賈也。高明試思狂言。亦可擇否。且今時最宜亟講者。經濟掌故之學。經濟有補實用。掌故有資文獻。無經濟之才。則書盡空言。無掌故之才。則後將何述。高冠衣。臨陣誦經。操術則是。而致用則非也。班史無韋賢。鄴都無王粲。精專則是。而閎覽則非也。矢臆狂談。幸勿以荒唐罪我。

文解

張望

文者何。匪文其文而已。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也。昔者聖人嘗為文矣。如日月之照耀。爛然天地而不渝。然天之予德。不惟聖人。而天下之人從乎同。天下之人從乎同。有不為文。為則必同其能。人之生也渾然耳。已而孩。未幾而能言矣。未幾而能謳矣。由是授之以古之經。自茲以往。卒然有遇於家國天下之故。萬事萬物之紛紜而不能抑。遂能取之心而注之手以為文。然則自孩言謳以至於能為文也。天下之人無弗同。喜慍憂樂同其情。抑揚抗墜同其節。疾徐趨舍同其容。一唱三歎同其音。觸而發之。不知孰為予。凝而永之。不知孰為。優優乎德之固有而不外而求。故曰有不為。為則必同其能。是故敷榮暢遂其言藹如者。有仁之意焉。優游不迫動中規矩者。有禮之容焉。明重大。舉紀綱。鉤元達奧。無之不入者。有知之用焉。發潛德之幽光。誅姦佞於既死。字若狹秋霜。辭足貫金石者。則非信與義而孰與之存焉。是故可以格豚魚。可以感鬼神。可以懾姦邪。可以動仇怨。布之遐方。傳之異代也。好古之士。諷于口而悠于神。平者使澹泊。深者使杳冥。高者使激昂。沉者使幽抑。哀者使涕洟。樂者使舞蹈。有不知其然者矣。然而卒有能有不能何也。則于德有消長。於為有勤暇。盛衰之數。存乎其間者。非一世矣。人之至於聖。務修德而事學。修德事學以至聖。於為文何如也。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而文乎。

非文

唐甄

古有文。典禮威儀辭命皆是也。不專以名筆之所書。筆之所書謂之言。若書傳之言謂之文者。數之曰文成幾何。指六書而言。六書有義。故謂之文。非緣飾其辭。而謂之文也。說如其事。辭如其說。善說者有倫有。博徵曲喻。聽盈耳焉。善辭者有倫有。博徵曲喻。書之於策。五采絢焉。是言也。不謂之文也。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書於策簡。釆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帶。以此述功。功在耳目。故可尚也。漢乃謂之文。失之半焉。唐以下盡失之。迨乎近世之言文者。妄謂有體。妄謂有法。妄謂有繩墨規矩。二十三代之編籍。閼塞其心。序論傳志之空言。矯誣其理。是以秦以上之言如臠肉。唐以下之文如菜羹。秦以上之言。雖少也重於金。唐以下之文。雖多也輕於車羽。是何也。務炫於文。朿於俗格。而不遂其言也。文必有質。今世求文之弊。盡失其質矣。技巧而非真。心勞而無用。可以娛目前。而不可以傳久遠也。物有象。象有滋。取則為書。有蝌蚪篆籀之文。迨于末世。變為俗書。媚容佻姿。盡亡其制矣。圖畫者。鑄于鐘鼎以垂法。繪于衣裳以明尊。施於屏壁以示戒。迨于末世。為川巖。為草木。為羽毛。為士女。以取悅于人。盡失其意矣。古之言變為今之文。亦猶是也。彼二者。雖失也無與于治亂。若夫文流為曲。工流為末技。以取悅諧俗。使人心輕氣佻。竊譽失真。道喪于此。其亦百十之十一也。

論文日知錄

顧炎武

詩云。巧言如簧。顏之厚矣。而孔子亦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又曰。巧言亂德。夫巧言。不但言語。凡今人所作詩賦碑狀。足以悅人之文。皆巧言之類也。不能。不足以為通人。夫惟能之而不為。乃天下之大勇也。故夫子以剛毅本訥為近仁。學者所用力之途。在此不在彼矣。

文以少而盛。以多而衰。以二漢言之。東都之文。多于西京。而文衰矣。以三代言之。春秋以降之文。多于六經。而文衰矣。如惠施五車其書竟無一篇傳者記曰。天下無道。則言有枝葉。

二漢文人所著絕少。史於其傳末。每云所著凡若干篇。惟董仲舒至百三十篇。而其餘不過五六十篇。或十數篇。或三四篇。史之錄其數。稱之。非少之也。乃今人著作。則以多為富。夫多則必不能工。即工亦必不皆有用。於世其不傳宜矣。

李因篤語予。通鑑不載文人。如屈原之為人。太史公贊之。謂與日月爭光。而不得書於通鑑。杜子美若非出師未捷一詩。為王叔文所吟。則姓名亦不登於簡牘矣。予答之曰。此書本以資治。何暇錄及文人。昔唐丁居晦為翰林學士。文宗於麟德殿召對。因面授御史中丞。翼日制下。帝謂宰臣曰。居晦作得此官。朕曾以時諺。謂杜甫李白輩為四絕。問居晦。居晦曰。此非君上要知之事。嘗以此記得居晦。今所以擢為中丞。冊府元龜如君之言。其識見殆出文宗下矣。

唐宋以下。何文人之多也。固有不識經術不通古今。而自命為文人者矣。宋史言。歐陽永叔與學者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於潤身。政事可以及物。黃魯直言。數十年來。先生君子。但用文章提獎後生。故華而不實。明朝嘉靖以來。亦有此風。而陸文裕所記劉文靖告吉士之言。空同大以為不平矣。

舜曰。詩言志。此詩之本也。王制。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此詩之用也。荀子論小雅曰。疾今之政以思往者。其言有文焉。其聲有哀焉。此詩之情也。故詩者王者之也。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曰。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又自其詩。關於美刺者。謂之諷諭詩。自比於梁鴻五噫之作。而謂好其詩者。鄧魴唐衢俱死。吾與足下又困躓。豈六義四始之風。天將破壞不可支持邪。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聞於上邪。嗟乎。可謂知立言之旨者矣。

孔稚珪北山移文。明斥周容。劉孝標廣絕交論。陰譏到溉。袁楚客規魏元忠有十失之書。韓退之諷陽城作爭臣之論。此皆古人風俗之厚也。晉葛洪抱樸子曰。古詩刺過失。故有益而貴。今詩純虛譽。故有損而賤。

子書自孟荀之外。如老莊管商申韓。皆自成一家言。至呂氏春秋淮南子。則不能自成。故取諸子之言。彙而為書。此子書之一變也。今人書集。一一盡出其手。必不能多。大抵如呂覽淮南之類耳。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後世之所不可無而後為之。庶乎其傳也與。

宋人書。如司馬溫公資治通鑑。馬貴與文獻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後人之書。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傳。所以然者。其視成書太易。而急於求名故也。伊川先生。晚年作易傳成。門人請授。先生曰。更俟學有所進。子不云乎。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後已。

言公

章學誠

古人之言所以為公也。未嘗矜於文辭而私據為己有也。志期于道。言以明志。文以足言。其道果明於天下。而所志無不申。不必其言之果為我有也。虞書曰。敷奏以言。明試以功。此以言語觀人之始也。要在試功而庸以車服。則所貴不在言辭也。誓誥之體。言之成文者也。苟足立政而敷治。君臣未嘗分居立言之功也。周公曰。王若曰。多方誥四國之文也。蓋聖臣為賢主立言。是謂賢能任聖。是即賢主之言也。曾氏鞏曰。典謨之文。豈止載堯舜之功績。併其精微之意而亦載之。是豈尋常所及哉。當時史臣載筆。亦皆聖人之徒也。由是觀之。賢臣為聖主述事。是謂賢能知聖。是亦聖人之言也。文與道為一貫。言與事為同條。猶八音相須而樂和。不可分屬一器之良也。五味相調而鼎和。不可標識一物之甘也。故曰。古人之言所以為公也。未嘗矜于文辭而私據為己有也。

夫子曰述而不作。六藝皆周公之舊典。夫子無所事作也。易有大傳。夫子之言也。然用古人成說。而未嘗有所識別焉。元善之訓。先誦於穆姜是也。誦易之言而不標為易。恒三之辭。証義於巫醫是也。不忮不求之美季路。誠不以富之歎夷齊。未嘗言出於詩也。允執厥中之述堯言。元牡昭告之述湯誓。未嘗言出於書也。論語記夫子之微言。而詩書初無識別。亦述作無殊之旨也。夫子之言。見於諸家之稱述。而論語未嘗兼收。亦詳略互託之旨也。夫六藝為文字之權輿。論語為聖言之薈萃。創新述故。未嘗有所庸心。取足以明道而立教。而聖作明述未嘗分居立言之功也。故曰。古人之言所以為公也。未嘗矜其文辭而私據為己有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命之女又懵了

    天命之女又懵了

    她是天道之女,沉睡数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尽然身处它域,还莫名其妙成了王后。自己到底该怎么回家,还有这个男人自己跟他一点也不熟,为什么他好像跟自己认识很久了,自己对他还有种莫名的熟悉感,难道是睡太久记忆退化了?
  • 愿不为梦:霸道王爷绝世妃

    愿不为梦:霸道王爷绝世妃

    “不就一穿越么?姐姐我自称一世英名,却不想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咋就遇上这非人哉的妖孽了呢?真是上辈子孽造多了啊!”某女扶额高呼。“话不能这莫讲,咋们这叫缘分天注定,天命不可违,必尊!”某男一本正经的瞎掰道。某女无语的翻了个白眼,拂袖离去。某男见美人儿怒去,这还了得,竟丝毫不顾及形象的屁颠屁颠追了上去……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我真是炼妖师啊

    我真是炼妖师啊

    这是一个拥有各种神奇职业的平行世界。妖灵师,炼器师,剑修师,古武师……魂穿过来的秦风成为了一名学渣,被挂科折磨他,只想补考通过,好好当一名强大的妖灵师。一个快递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秦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史无前例的炼妖师,然后在这个世界创造了属于他的神话……冰蟒妖灵+飞熊妖灵+冰魄妖灵=冰蛟熊妖灵 赤焰貂妖灵+黑雾蜘蛛妖灵+蝰蛇妖灵=黑焱八爪蝰蛇
  • 护花妙手

    护花妙手

    率真质朴的农家少年为偿还父母生前欠下的债务带着小妹来到繁华都市打拼,乐观上进,不向命运低头。一次意外让他拥有了一双神奇妙手,从此开始了一段逍遥人生,数不尽珍玩奇宝、品不完世间百味、理不清儿女情长,异能无双都市纵横,古武玄奇叱咤风云……一样的精彩,谱写出不一样的都市传奇。
  • 十年樱花漫舞曾经的微笑在何方

    十年樱花漫舞曾经的微笑在何方

    这些年哭过笑过,十年之后才发觉,原来这一切都是你精心设计好的一场戏.池曦原来就是一场梦啊,拿出匕首刺向你,也刺痛了自己的心,不,错了,我醒了,樱花她会永远笑我不会在像十年前那样纯洁.这场爱情不是纯爱而是一场噩梦,梦醒了,我们还可以重来吗?
  • 世说人语·人物编

    世说人语·人物编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豪门之莫少的掌上妻

    豪门之莫少的掌上妻

    她,私生女,父辈一手遮天,她却“软弱无能”,人前她忍让讨好、伪装顺从,人后她肆意不羁、爱恨分明!他,身份神秘,商界帝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前他谪仙优雅,令人折服,人后他霸道凶残,仿若魔鬼,令人臣服!他们会有怎样的爱恨情仇?
  • 魂归来兮雪人偶

    魂归来兮雪人偶

    天子一怒,一朝族灭,亲人尽皆魂飞魄散,得故人相救使得魂魄栖身于雪人偶之中,故人用尽全力使得魂魄保全,奈何恨意难消,这已然化为冤魂的孤鬼只得踏上复仇之路。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