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200000176

第176章 戶政七賦役四(1)

浮糧變通議

王應奎

糧曷以浮名也。蘇州府現額三百五十萬石矣。松江現額一百二十萬石矣。然在宋時。蘇州府不過三十餘萬也。松江府不過二十餘萬也。即有元增定賦額。蘇州府亦八十餘萬而止。松江府亦七十餘萬而止。是今日之賦額。較之於宋。浮至七倍。比之於元。亦浮至三倍。不特此也。即如湖廣全省。額徵二百三萬。而蘇州一府之數浮之。福建全省。額徵一百萬有奇。而松江一府之數浮之。豈天下之田皆生粟。而二郡獨雨金歟。建文詔免。而復於永樂。文襄請減。而增於萬歷。豈非極重難反之勢哉。近世撫臣之請減浮糧者相繼。而事寢不行。大抵以蘇松財賦重地。為國家之根本。難議蠲卹耳。於是有為變通之說者。或曰。明時雖曰重額。而漕運贈米。即在正米之中。且平米一石。派本色五斗外。止徵折色銀二錢五分。周文襄巡撫江南時。重糧田納銀一兩。准米四石。輸布一疋。准米一石。正額如此。加耗可知。今則每米一石。除去本色。折色至五錢有奇。而加耗猶在外。既有五米十銀。復有浮數不貲。或致一畝之租。不能辦一畝之稅。此加耗之害非淺也。浮糧難豁。耗贈不可減乎。或曰。故明折色。於次年二月。然後分十限開徵。今則於本年正二月間。通行截票。其時宿土未翻。青苗未插。天時之水旱未卜。秋成之豐歉未定。遂以監司督之有司。有司督之里役。里役督之編戶。有不如限者。則虎吏即隨其後。苟非操券於債家。入衣於質庫。其將何以應之。此早徵之為禍最烈也。浮糧難豁。催科不可緩乎。或又曰。徵輸之法。減一分則小民受一分之惠。試以蘇松之田計算。如極重科則。每畝三斗以至四斗外者。每平米一石。請減一斗科則。二斗以外者。每平米一石。請減七升科則。二斗以內者。每平米一石。請減五升。其一斗五升以下地蕩山塗等。則不在議減之列。如是則於國計無虧。而三百年之痼疾。自此而有起色矣。全豁難議。遞減獨不可行乎。夫是三說者。皆變通之得其道者也。但減耗緩徵之說。可以救一時。非所以垂萬世。科則遞減之說。可以甦民困。非所以裕天儲。為今之計。莫若以蘇松之浮糧。攤之於天下輕額之田。每畝以一合為率。而兩郡所浮。便可以減其大半。是天下無加徵之苦。而兩郡有減賦之實。國用無毫釐之虧。而民生有再甦之樂也。昔宣德正統間。蘇州一府。逋稅七百九十萬石。巡撫周文襄察知其故。遂規畫便宜。令民田加耗一斗有差。以通融官田之虧欠。至嘉靖中。知蘇州府王儀。請盡括官田民田而裒益之。於官田之重額者。以其糧攤之輕額之民田。此攤之之說。昔人已有行之者。然以蘇松之糧。而即攤之於蘇松。何如以蘇松之糧。而攤之於天下。蓋普天莫非王土。率土莫非王民。固不應蘇松兩郡之黎庶。獨受此偏重之累也。語曰。仁不異遠。義不辭難。 皇帝清問。則大臣入告。庶南山復禹甸之疇。大東無饛簋之歎乎。謹議。

浮糧變通議

沈德潛

蘇松之困。莫甚於浮糧。其始也。賈似道倡買官田之說。而增其額。其繼也。明祖怒吳民之附強寇以守城。而重其賦。其後也。楊憲改一畝為二畝。趙瀛均官田於民田。而民益受其累。遷延至今。日積月盛。較宋時原額。七倍有餘。元時原額。亦二倍有餘。宋時蘇松稅額共五十餘萬元時共一百五十餘萬今共三百七十餘萬而民困遂不忍言。心經國者。不得不思有以甦之矣。顧一旦欲遽復宋元之舊其勢不能。何也。蘇松為天下財賦之區。軍需廩祿匪頒之類。仰藉日久。地方官惟恐度支不給。則必執祖制之說。出而爭之。爭之而勝。勢益牢固。而不可復減。就今日財賦言。惟有變通之說矣。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其在斯時乎。議者紛紜。迄無定論。愚輒先舉眾議之非。而後折衷之道。庶可舉行。議者曰。天下之稅。貴乎能均。蘇松之田。居天下八十五分之一。而所出之賦。任天下一十三分之二。比之他省。不均之甚。今於他處稍增。而蘇松可以全減。此其說非也。夫加賦之名。普天共畏。在此日可以稍增。在異日即同為故例。此端一開。有加無已。試思同為天家之赤子。乃移此之禍。置之於彼。譬猶剜臂之肉。補股之瘡。舊痛稍已。新痛又加。且蘇松之減者。後或緣他故而仍增。而他處之增者。定為規則。而不可復減。其弊何可勝窮。議者曰。時下蠲租之詔。雖多取於下。而實多赦於民。夫多赦云者。因逋久不貲。而後為此舉也。財無所出。因而征比。征比不已。因而逃亡。逃亡不已。因而賠累。與其追迫既窮而赦免之。何如追迫未加而善處之。且蠲租所及者。多包攬侵蝕。奸胥豪右之徒。於良民未必均蒙其惠。可以暫行。不可經久。議者曰。前明之世。有司寬於考成。完及七分者。即為上考。今宜倣其遺意。於州縣最重者。別立懲勸之典。不與小縣一例考成。則官可久任。而民得撫字之益。不知部議從寬。官既稍安。民亦懈怠。民之良者。或緩徵而不誤其期。民之黠者。遂沿而欺罔其上。徒有重賦之名。終鮮輸將之實。以云無弊。未之前聞。議者又曰。蘇松版荒。隨在多有。今於田之可耕者。招集窮民。量給牛車。兼予穀種。使之耕作。幾年以後。履畝陞科。新賦既增。舊賦可減。夫版荒非必不可耕之土地。特恐既已陞科。漸次增加。賦從上上 。官私交迫。力難任役。舊賦之累未去。新賦之累日滋。小民誰肯不顧身家。冒然承佃。此亦非救時之策也。然則變通之術奈何。曰計莫切於量減已。嘗考明宣宗時。周文襄忱撫吳。與知府況鍾。奏減官田之稅。因田則之多寡。酌量裁減。蘇郡減至八十餘萬。松郡減至三十餘萬。戶部責其變亂成法。而宣宗不之罪也。其時民因稍蘇。國家殷盛。今誠舉古人之善法。仿而行之。以救民窮。以培國本。書之簡冊。傳之千秋萬世。洵  聖朝盛典也。抑又有說焉。嘉湖常鎮諸郡。雖境分二省。與蘇松實接壤也。而賦之多寡輕重。難以較量。豈四郡之田額皆狹。而蘇松之田額獨寬。四郡之年歲皆歉。而蘇松之年歲獨豐。四郡之民俗皆貧。而蘇松之民俗獨富。為目前變通計。或準嘉湖常鎮中賦之重者。以定蘇松之則。使他郡之民亦免追呼。則民困漸除。民力漸裕。而亡身破家。鬻賣男女之患。不至復見於盛明之世。所謂先舉眾議之非。而後可行折衷之道者也。若夫因東南之重困。悉舉而更張之。使仍復寶祐以前舊額。此  聖天子之隆恩。而非草茅所敢妄論者矣。謹議。

書揚州田賦後

胡渭

今天下號為財賦之藪者。江東浙西數百里之地。蘇松常嘉湖五郡而已。或瀕太湖。或夾松江。自唐以來。其田日增。大率圍占江湖以為之者也。禹之治水也。空其旁近地以居水。故水潦大至而得所瀦。其於震澤。亦當若是。紹興二十三年。諫議史才言浙西民田最廣。平時無甚害者。太湖之利也。近年瀕湖之地。多為兵卒侵據。累土增高。長堤彌望。名曰壩田。旱則據之以溉。而民田不沾其利。澇則遠近泛濫。不得入湖。而民田盡沒。此上流圍田之害也。其下流。則吳南古有笠澤。在松江左右。春秋時此澤尚存。不知何代始變為田。其地即葉少蘊所云。平望八尺震澤之間。水瀰漫而極淺。與太湖相接。可隄而為田者也。在今吳江縣界。五代梁開平三年吳越於吳縣之松陵鎮置吳江縣故蘇子瞻云。若欲吳淞江不塞。吳江一縣之民。可盡徒於他處。上源寬闊。清水力盛。沙泥自不能積。何致有湮塞之患。單鍔云。松江漲塞。是以三春霖雨。則蘇湖常秀。皆憂瀰漫。雖增吳江一邑之賦。顧三州逋欠者不貲。笠澤既盡為田。僅存松江一衣帶之水。上源狹隘。水不清駛。故江尾之潮沙日積。茭蘆叢生。而太湖之水。入海逾緩矣。好利者。因其塞而堤土以為田。潮沙茭蘆之地。悉成隴畝。元潘應武曰。澱山湖中有山寺。宋時在水心中。歸附後。權勢占據為田。今山寺在田中。雖有港漊。皆淺狹潮水。湖水不相往來。歸熙甫云。傍江之民。積占茭蘆。指以告佃為名。所納升斗之稅。所占即百頃之田。而稅又多吏胥隱沒。昔宋時圍田。皆有禁約。今奸民豪右。占田以遏水道。更經二三年。無吳淞江矣。此又下流壅塞。以鄰為壑。五郡同菑者也。自江左偏安。限於一方。務盡地力。以給軍興。而不暇計久遠。此與戰國時大河隄內之地。利其填淤肥美。耕田築室其中。其弊正同。而後之論墾田者。謂人功之修。浙西最盛。不知揚州土塗泥。故田下下。而圍田之土。則塗泥之尤者。十年之中。不能五稔。而又累及於上流。得不償失。田之日增。民之所以日困也。烏足道哉。然宋時兩浙之田。每畝稅不過一斗。見杜實桓上巡撫周忱書按熙甯二年郟亶上書曰國朝之法一夫之田為四十畝出米四石此即杜說所自出民猶易辦。自景定公田之法行。丞相賈似道主其議浙西於是乎多官田。下逮元明。籍沒之田愈多。皆按其租簿以輸額。而浙西之稅糧。天下莫比矣。韓愈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九。以今觀之。浙西又居兩江十九也。即蘇州府計之。以準其餘。墾田九萬六千五百頃。居天下八百四十九萬六千餘頃田數之中。而出二百八十萬九千石稅糧。於天下二千九百四十餘萬石歲額之內。其徵科之重。民力之竭。可知也已。蘇州一府。無慮皆官田。而民田不過十五分之一。稅糧五郡之冠。夫奪民之產以為官田。而重稅之。殊非為民父母之道。然其所奪者。皆豪家富人之田。與小民無涉。小民佃官田。亦與輸豪家富人之租。不甚相遠。而私田之賦自若也。迨其後。版籍淆訛。逋租無算。國家有官田之名。而無官田之實。有司考成。坐此為累。至嘉靖二十六年。嘉興知府趙瀛創議。田不分官民。稅不分等則。一切以三斗起徵。蘇松常三府。從而效之。自官田之七斗六斗。始官田有多至一石以上者宣德五年詔遞減三分二分故止於七斗下至民田之五升。通為一則。而州縣之額。各視其所有官田之多少輕重為準。多者。長洲至畝科三斗七升。少者。太倉畝科二斗九升。顧甯人曰。國家失累代之公田。而小民乃代官佃無涯之租賦。事之不平。莫甚于此。嗟乎。田猶是下下之田也。而賦則不啻倍蓰於上上。三江震澤之區。昔之民溺於水。今之民溺於賦。有能惻然於東南民力之竭。而為之曠然一變其法。使水復底定之。而賦不失則壤之規。斯真所謂功不在禹下者矣。

同类推荐
  • LYSIS

    LYS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顺日录

    天顺日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肇论新疏

    肇论新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佛说圣最上灯明如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素女妙论

    素女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瞬间感悟·爱的智慧

    瞬间感悟·爱的智慧

    当一个人走到爱的时节,就觉得自身变成了舒展的绿叶,一种类似仙境的幸福来到你的身上。你可知道为什么?你可知道那种无边的幸福感是从哪儿来的?那都是因为想到自身已经不再是孤零零的……
  • 殿下未婚

    殿下未婚

    帝女殿下被一个十岁的小公子求婚了。这怎么能行?“怎么不行,你未嫁我未娶。天造地设的一对。”小公子眯起眸子,嘴角弯出一抹弧度。小公子,等你长大了,要不再考虑一下?帝女殿下觉得自己还能跑到哪儿呢。
  • 姜小姐有点坏

    姜小姐有点坏

    Thetimethatyouaremymostfatal!时光深知你是我最致命的爱人。
  • 帅气校草恋上拽丫头

    帅气校草恋上拽丫头

    女主:难道我就要这样败在他手里吗?男主:你不跟着我,谁会要你?女主:没有你我都可以创后宫啦!男主:你的意思是怪我咯?女主:拜拜,有事先走。内容轻松搞笑,不要错过_(:з」∠)_
  • 绝色甜宠:恶魔少爷你滚开

    绝色甜宠:恶魔少爷你滚开

    从小流落在外的富家女,突然被接回,又被送到高等学院进修!是世界末日到了吗?上学第一天就遇到一个煞星!老天不要这么逗我好吗!莫名其妙被风家的恶魔少爷盯上,试问有谁比她悲惨。又怎料掉入爱情深渊后竟然被告知与人联姻!爱情与命运相互纠缠,掉入阴谋陷阱,结果又会怎样?其实谁都没有错,只不过在错的时间遇到,无论时间前后,无论谁先到来都会是一个结果。 如果那天没有遇到 如果她不曾认识他 如果从未有过那份合同 如果她不是这个身份 如果她也可以选择 如果他没出现过 那这一切或许都会换个结局
  • 奇妃在上:王爷这厢有礼

    奇妃在上:王爷这厢有礼

    一朝穿越到青楼,她是将军府五小姐;天生废材难修炼,她的身世是惊天谜团。买酒楼,修赌坊,商城连锁,打造暗卫她样样拿手。大闹宫宴,完败渣男,没想到引来一堆狂热崇拜者。舍身救下了某只闷骚王爷后——王爷:“本王赏你黄金千两!”“王爷,民女有钱。”“赏土地千亩!”“民女有地……”“赏护卫千人!”“民女有人……”“什么!你胆敢背着我有人了!”“……”所以王爷,虽然你面表无情一本正经,但你的手乱摸什么?“本王赏你王妃之位,不得拒绝,不许反抗,否则拖出去斩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伯贤安然浅末

    伯贤安然浅末

    从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就注定命运的不凡;从我第一次接受这个赌约开始,就注定会身陷深渊;从我第一次见到你开始,就注定刻骨铭心。朋友,利益,爱情,宿命,我该如何抉择。在灰色地带里,我不敢善良。
  • 致命恐怖

    致命恐怖

    你我所面对的世界是否真的真实。每一天行尸走肉的生活黑幕下,流动着扭曲身躯隐藏在阴影的生物。就在你身边,而你毫无察觉。不知死亡将近。而我们不断活着。不断死去。所有信仰和理想都化作干枯和腐朽的尘末。———谨以此文致敬《致命武力》和《无限恐怖》的创作开端。聊以纪念Z·太监和兔姑娘的故事。
  • 粒神..more

    粒神..more

    主角问鼎天只是一名普通中学生,意外得到了十分强大的力量。但其年少无知,没有隐藏,反而抱着出风头的念头在人前卖弄自己的力量,在其校园掀起了强烈的动荡.以其傲然姿态立名全国,轰动世界!虽过足了一把“超人瘾”,却也因此引发了一场惊世卓绝,牵动整个人间界修真势力的旷世之战.大难不死,喜得突破.后踏上寻找传说中上古神兵,问鼎天下之路…上至九天下幽冥古上修真万魂泯神鬼伏星鸿羽惊
  • 楚汉大帝

    楚汉大帝

    啥?赵云修炼功法?先天风灵体?吕布血煞之体?......三国群英来到异世也是所向披靡滴,你问我是谁?朕乃异世楚汉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