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50800000013

第13章 丙部(4)

荐龙圳(即功力圳),在大竹里,县城西南隅(即澄澜炮台角),源由内濠沟(即武洛塘下游之水,仍在第三支额内)分支,西行四里许,入五块厝下陂,灌田五十六甲。

柑宅瓣圳,在大竹里,县城西南隅(即柑宅园边),源由内濠沟分支,西南行里许,分注新甲、篱仔内、七番等圳,灌田六甲。

新甲圳(亦名冈山仔圳),在大竹里,县西南三里,源由柑宅瓣分支,西北行四里许,至鸭母寮庄,汇篱仔内圳合流,灌田三十五甲。

篱仔内圳,在大竹里,县西南五里,源由柑宅瓣分支,西行四里许,汇新甲、七番二流,分注南、北畔圳,灌田四十甲。

北畔圳,在大竹里,县西南六里,源由篱仔内圳分支,北行五里许,分注两堰(能雅寮后、大林尾顶),灌田五十四甲。

南畔圳,在大竹里,县南六里,源由篱仔内圳分支,南行七里许,下注前镇港,灌田五十四甲。

七番圳(亦名柑宅圳),在大竹里,县南里许,源由柑宅瓣分支,西行四里许,汇篱仔内圳合流,灌田三十五甲。

七老爷圳,在大竹里,县城南门桥右边,源由内濠沟分支,南行二里许,分注庙后、陂仔尾、大路中、中仑瓣四圳,灌田在下。

庙后圳,在大竹里,县南三里,源由七老爷圳分支,西行四里许,入篱仔内洋,灌田九十甲。

陂仔尾圳,在大竹里,县南三里,源由七老爷圳分支,西南行三里许,汇林边中圳,入大路中圳合流,灌田三十甲。

大路中圳,在大竹里,县南三里,源由七老爷圳分支,西行四里许,汇陂仔尾圳合流,入五甲庄洋,灌田一百二十甲二分五厘。

中仑瓣圳,在大竹里,县南二里,源由知高滥(地名),分七老爷圳旁支,东南行里许,分注林边中(圳名)、林边圳(灌田在下)。

林边中圳,在大竹里,县南三里,源由中仑瓣分支,南行三里许,汇陂仔尾圳合流,灌田二十八甲。

林边圳,在大竹里,县南三里,源由中仑瓣分支,南行四里许,下注规仔寿陂,灌田一百十二甲。以上十四条,在内濠沟额内,仍属旧圳第三支。

二十四甲圳,在凤山里,县东二里,源由过路窟瓣(此瓣即由新陂瓣过五空〈石函〉而至者),受旧圳第四支(右支),西南行,兼纳大草陂水尾合流,入园尾洋,长三里许,灌田四十三甲。

青埔圳,在凤山里,县东三里,源由草陂瓣,分旧圳第五支(右支),西行二里许,至田中央庄边,汇大嘉棠圳合流,灌田八十五甲。

涂库圳,在凤山里,县东六里,源由涂库瓣,分旧圳第六支(左支),东行里许,人外旷地陂,灌田二十甲。

三台瓣圳,在凤山里,县东南七里,源由五瓜瓣,分旧圳第七支(右支),西行二里许,分注大嘉棠、大令、二令等圳(灌田在下)。

大嘉棠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八里,源由三台瓣分支,兼汇青埔圳尾,西行四里许,下注规仔寿陂,灌田五十甲。

大令圳,在凤山里,县东南九里,源由三台瓣分支,西南行三里许,至四块厝仔庄止,灌田四十七甲四分。

二令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里,源由三台瓣分支,南行四里许,入本庄洋,灌田四十甲。以上四条,在旧圳第七支内。

大人宫瓣圳,在凤山里,县东南七里,源由五瓜瓣,分旧圳第八支,西行二里许,分注鹿窟、大人宫两圳,灌田四十甲零七分五厘。

鹿窟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八里,源由大人宫瓣分支,西行三里许,至二令社前止,灌田六十五甲。

大人宫圳,在凤山里,县东南九里,源由大人宫瓣分支,西南行二里许,汇北圳尾下注新堰,灌田八十甲。以上三条,在旧圳第八支内。

大桥头瓣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里,源由五瓜瓣,分旧圳第九支,南行五里计,分注东、西、南、北四圳,灌田三十八甲八分。

北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一里,源由大桥头瓣分支,北行二里许,汇西圳入大人宫圳合流,灌田四十九甲九分。

西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二里,源由大桥头瓣分支,西行二里许,汇北圳合流,灌田三十五甲二分。

南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三里,源由大桥头瓣分支,南行三里许,下注顺兴堰,灌田六十二甲五分五厘。

东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四里,源由大桥头瓣分支,东行里许,汇规仔寿陂第六支水合流,又南行二里许,下注凤山港,灌田六十五甲。以上五条,在旧圳第九支内。

外旷地圳,在凤山里,县东南七里,源由五瓜瓣,分旧圳第十支(左支),东行二里许,至内旷地洋止,灌田十二甲四分。

沙滥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二里,源由中廍瓣,分旧圳第十一支(右支),兼纳一陂(外旷地)、两沟(大坪顶、中廍),北行二里许,下注沙滥陂,灌田三十甲。

中廍西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三里,源由中廍瓣,分旧圳第十二支(右支),西北行二里许,下注大桥头陂,灌出三十甲零二分五厘。

二桥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五里,源由廍中瓣,分旧圳第十三支(右支),南行二里许,下注大草厝陂,灌田四十甲。

石尖仔圳,在凤山里,县东南二十里,源受旧圳第十四支(左支),东南行五里许,至凤鼻山麓止,灌田一百甲。

石牛椆圳,在凤山里,县东南二十里,源受旧圳第十五支(右支),西南行三里许,下授下石桥沟,灌田一百甲。

右曹公旧圳,凡四十四条,计溉田二千五百四十九甲五分。按此圳系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前邑侯曹公(讳谨字怀朴,河南人)开筑。自是而后,踵行者众。凤山水利之兴,实肇于此。

附录:曹公圳记

朝廷建官千百,皆以为民也。而地与民近,情与民亲,周知其利病,而权足以有为者,莫如县令。县令主持一邑,鳃鳃于期会簿书,而不知民之本计;知民之本计,而行以苟且,不能有强毅之力、真实无妄之心者,皆不足以图久远。是故得俗吏百,不如得才吏一;得才吏百,又不如得贤吏一也。予于道光甲午,出守台阳,莅官之始,问政于先事诸君,而求其要。佥曰:治台之法,惟在弭盗而已。询以民生衣食之原,则曰:台地沃饶千里,户有盖藏,民食不待筹也。予是时甫莅斯邦,见闻未悉,无以胜言者之口,而心窃不能无疑焉。

丙申秋,台、凤、嘉接壤之区被旱百有余里,闾阎待哺,宵小跳梁;觉向所谓弭盗者,询为急务,而所谓民食不待筹者,犹未得治台之本计也。予于议食、议兵之后,循行田野,察其被旱之由。窃谓:饥馑之患,独在此百余里内,实由民之自取,而不得委为天灾。盖稻为水榖,自播种以至秋成,皆须深水浸之。周礼稻人之职,所谓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者,乃农家不易之经也。台地惟山泽之田,有泉引灌,可期一岁再收。其平原、高阜之田,往往行数十里而不见有沟渠之水耕者。当春夏阴雨之时,仓皇布种,以希其获;及至数日不雨,而水涸矣。又数日不雨,而苗槁矣。前此被旱之百余里,皆此类也;又安可委为天灾而不思所以补救乎?予为劝兴水利,教以凿陂开塘之法,而愚民狃于积习,不能奋然行之。论治者又或目为迂远,而不肯实为其事,则予第托诸空言而已,莫由收实效也。

丁酉春,凤山大令曹君怀朴,奉檄来台。予于接见之初,首言及此。大令颔之而不轻诺。予疑其事或未谙,抑所闻治台之法犹夫向者之言欤?固不能强以必行也。数月后,人有言其度地鸠工将为民开水利者。大令于继见时,言不及之,亦不形诸简牍,则又未见其必能行也。戊戌冬,大令果以水利功成来告,且图其地形以进。凡掘圳四万三百六十丈有奇,计可灌田三万一千五百亩有奇。于是,廉访姚公,亟奖其劳,将其上事于大府,而为之请于朝。檄予亲往视之。

予于己亥仲春,躬临其地,士民迎马首者,千数百人。予令董役之若干人,随行泷畔,向其一一询之,乃知圳之源出淡水溪,由溪外之九曲塘决堤引水于塘之坳,垒石为门,以时蓄泄。当其启放之时,水由小竹里而观音里、凤山里,又由凤山里而旁溢于赤山里、大竹里。圳旁之田,各以小沟承之。上流无侵,下流无靳,咸听命于圳长,而恪守其官法。向之所谓旱田者,至是皆成上腴矣;岂非百世之利哉?吾观从政之士,有以才能自诩者,当其述职长官,往往累数十纸不能尽,观者咨嗟太息,谓古循良无以过之。及核其政之所就,则皆饰词邀誉,自为功利之谋。而所谓泽被生民者,曾不可以终日;此其居心尚可问乎?若大令者,未为而不轻诺,未成而不轻言。可谓务为实事,先行后从者矣。自经始以迄蒇事,不辞劳瘁、不惜厚资,历二载而如一日,庶几知民之本计,而有强毅之力、真实无妄之心者欤?廉访嘉其续而特彰之,岂非体国爱民、用贤若渴之大君子哉?凤之士民,从大令之教而合力成之,所谓民情大可见者。今岂异于古耶?予进士民而奖之,皆曰:是惟吾邑侯之仁贤劳苦,始克臻于有成,众何力之有焉?然则,大令之得于民者,不既深乎?予将归报廉访,众复请予名其圳,以刊诸石。予曰:汝曹以是为邑侯功,即名之以「曹公圳」可乎?众曰:诺。于是乎书。

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十月日勒。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天夫、钦加道衔、知台湾府事、前署台澎等处地方海防兵备通、兼提督学政熊一本撰并书。

二令东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里,源受规仔寿陂第一支,东南行四里许,下注汫水堰,灌田一百一十甲。

竹仔脚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里,源受规仔寿陂第二支,东南行三里许,汇港仔墘圳合流,灌田八十甲。

港仔墘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里,源受规仔寿陂第三支,东南行,汇竹仔脚圳合流,下注汫水堰,长五里许,灌田一百一十甲。

草衙圳,在凤山里,县东南十里,源受规仔寿陂第四支,东南行三里许,下注竹仔港,灌田一百二十甲。以上四条,在规仔寿陂额内,计灌田四百二十甲。

右全邑圳道凡一百四十四条,综计溉田一万零五百八十一甲。

陂泽(水利二)

桥头陂,在港西里,县东二十三里,周四里许,源引西势溪,南行五里许,下注东溪,灌田一百二十四甲。

万丹陂(有桥),在港西里,县东十八里,源受雨水,西南行,兼纳本县廍圳,下授冷水坑沟,长四里许,溉田八甲。

玲珞陂(粤陂),在港西里,县东二十七里,周六里许,源引番仔寮溪,西南行,过四十分(去声。溪名),下注西势溪,溉田二百甲。

王爷陂(粤陂),在港东里,县东四十一里,周里许,源受头沟水溪上游,西北行,六里许,下注万峦陂,溉田三十六甲。

万峦陂(粤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五里,周里许,源受王爷陂,西北行三里许,分注犁郎崎、罗广牵二陂,溉田二百甲。

犁郎崎陂(粤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四里,周里许,源受万峦陂,西南行三里许,下注东溪,溉田一百八十甲。

罗广牵陂(粤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四里,周五里许,源受万峦陂,西南行四里许,下注顿物潭,溉田一百甲。

沙仑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八里,周二里许,源引九甲溪上游,西行十二里,下注东溪,溉田十四甲。

陂内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四里,源引九甲溪上游,西北行三里许,分注梓潼圳、石头陂,溉田一百甲(后查实仅六十五甲)。

石头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一里,源由陂内陂分支,西北行三里许,下注七块厝陂,溉田二百四十甲(后查实仅八十二甲)。

七块厝陂,在港东里,县东二十八里,周二里许,源受石头陂,西南行三里许,下注九甲溪,溉田四十五甲。

石陂仔,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三里,周半里许,源引九甲溪上游,西北行三里许,下注滥林陂,溉田十二甲。

滥林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二里,周二里许,源受石陂仔,西行里许,下注汉沙陂,灌田十四甲。

汉沙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一里,周二里许,源受滥林陂及上下二池(均在北势廍庄),西行里许,下注南门陂,溉田三十七甲二分。

南门陂,在港东里潮洲庄南门桥下,县东三十里,周半里许,源受汉沙陂,西行里许,下注加钓陂,溉田六十甲零六分。

加钓陂,在港东里(八老爷庄地),县东二十九里,周里许,源受南门陂,西行二里许,下注东溪,溉田二十四甲。

什华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七里,源引九甲溪上游,南行十里许,下流后寮溪,溉田二十甲。

三仙庄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八里,源引后寮溪上游,西南行五里许,下注姜围溪,溉田二十四甲三分。

下廍陂,在港东里(车路墘庄东),县东三十七里,源引后寮溪上游,西行四里许入陂,周里许,溉田四十甲。

〈石函〉仔口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七里,源引后寮溪上游,南行二里许,入本庄洋,溉田一甲二分。

巷仔内陂,在港东里,县东三十七里,中有活泉,西行半里许,入本庄洋,溉田二十甲。

甘棠门陂,在港东里后廍庄西,县东三十一里,源受东溪,南行五里许,水分两支:一东南行五里许,至大潭新庄,下注大潭堰;一西南行四里许,至三叉河庄西,分注田内堰后寮溪。溉田四百十六甲。光绪六年副将衔叶清标修筑。

大武丁上陂,在港东里,县东南四十一里,由摆律溪上游筑堤为陂,溉田二十二甲。

大武丁下陂,在港东里,县东南四十里,由摆律溪下游筑堤壅水,分注八甲头陂,溉田七十六甲。

八甲头陂,在港东里,县东南四十里,源受大武丁下陂,西南行里许,入本庄洋,溉田十甲。

嘉礼陂,在港东里(番仔寮庄北),县东南四十三里,周长五里许,中有活泉,西南行里许,入番仔寮洋,溉田四十甲。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夙意缘

    夙意缘

    十四岁那年相遇,许她终身,待他上了皇位许她皇后“芸熙!朕已经给你皇后之位了你还要怎样?”皇后之位,芸熙并不想要,“原来,这就是皇后的位子啊,如此肮脏,不要也罢。”18岁生辰那天被贬为婢女任人欺负,“司徒烨,你知道吗,烨代表的是火盛,明亮,而你带给我的却是黑暗…………
  • 方圆大智慧

    方圆大智慧

    谁都渴望人生幸福、凡事成功,每个人也都在倾一生之光阴去无怨无悔地追求幸福与成功。也正因为如此,世界充满了激烈竞争,人们愈发疲惫忙碌。人生到底是什么?成功是否可望不可及?成功是否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成功真的要付上很大的代价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能够巧妙带来成功?
  • 多么舍不得

    多么舍不得

    洛家小姐洛晚吟失忆后一年,与所爱再次相遇,失去的记忆被找回,家族被灭,到底是何人所为?
  • 國初事蹟

    國初事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奇侠探案

    奇侠探案

    丝丝入扣;环环相连;且看姬子歌怎么抽丝剥茧;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但看姬子歌如何突出重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墨社

    灵墨社

    如果,我没有看那本校刊,事情会怎样?——就不会去给文学社提建议,就不会遇见文学社社长,就不会闹得让文学社社长辞职,就不会内疚,就不会突发奇想自己去建一个社……——不过,如果不这样,我的高中生活,会多几分遗憾呢……
  • 梦晶

    梦晶

    村落、村人、物、畜生,以及其中离合悲欢事。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