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11800000010

第10章 雏鹰展翅,发兵东南

公元前140年,武帝以“建元”为年号,此为中国“年号”之始创。“建元”有“创始”的意思,表明了武帝革新改制的决心。

武帝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他刚刚登基,羽翼未丰,很需要帮手。于是诏令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行政长官推举人才,“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而满朝文武或许在“黄老之说”的气氛里待的太久,毫无奋发的劲头。所以武帝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换人,换上自己的人,他要“站得稳,行得动”。

景帝死前,留下卫绾做武帝的丞相。卫绾被景帝选中,是因为他是个仁厚的长者,勤恳任劳,从无怨言,与条侯周亚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卫绾原来是“代王”刘恒的车夫。因为卫绾膂力惊人,车技高超,很受刘恒的喜爱。后来刘恒被周勃迎立为皇帝,卫绾就跟着他进了长安,做了郎官,不久又升任中郎将。

刘启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做太子时,曾多次设宴招待文帝左右近臣,卫绾也在列。然而,每次接到太子的请柬,卫绾总是称病不前。虽然太子是将来的天子,但他现在仍只是太子,忠臣不事二主,卫绾觉得应该小心谨慎一些。

果然,此举得到了文帝的赏识。文帝临终前,对景帝说,要善待卫绾,他是长者,可以信任。不过景帝对卫绾不来赴宴一事始终耿耿于怀,所以一直没有起用他。后来,汉景帝游幸上林苑时,叫卫绾随车侍奉。景帝拍着他的肩膀问道:“从前我请你赴宴,为什么总是等不到你呢?”卫绾吓得伏地叩头:“当时臣确实是有病在身。”景帝看了一会儿伏在地上的卫绾,不再重提这件旧事。于是召左右来,要赏赐佩剑给他。

谁知卫绾再次拒绝景帝。原来,文帝曾赐给他六把宝剑,卫绾都供奉在家,皇恩浩荡,卫绾不能再接受景帝的赐剑,害怕无福消受。景帝问道:“人们时常更换、买卖佩剑,怎么你却一直留着这些宝剑?”于是命他从家里拿来。六把宝剑,剑鞘的颜色尚新,拔将出来,每一把都泛出闪闪寒光!景帝感动至深,从此对卫绾另眼相看。

后来,卫绾受命招纳河间猛士平定七国之乱,因战功升为中尉。三年后,又以军功封侯。卫绾是栗氏的亲戚,景帝废刘荣、栗姬,卫绾因而受到株连,但景帝怜他忠厚,只是将他免官归家。不久,景帝立刘彻为太子,于是任卫绾为太傅,不久又升为御史大夫,掌管刑狱。又过五年,卫绾就做了丞相。

卫绾信奉黄老政治,行事谨慎小心,他任丞相,只起上传下达之作用,“朝奏事如职所奏”,对于朝政大事,他却往往粗略不计。而汉武帝崇尚儒学,即位后结束了黄老政治的统治,卫绾遂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

国不可一日无君,国亦不可一日无相。武帝开始考虑新丞相的人选了。

汉初的官员很多是选自功臣贵族子弟,这些人很快就用尽了,到武帝时,可选择的空间就非常小了。最有机会的是两个外戚,窦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窦婴和王太后的弟弟田蚧,两人都好儒术,是儒家信徒。后来武帝拜窦婴为相,这都出自田蚧的运作。

景帝去世后,武帝封田蚧为武安侯,一时成为朝中红人。田蚧本想自己做丞相,却让管家籍福劝止。籍福说,如果皇上拜您为相,您也一定要推辞,把相位让给魏其侯。您现在刚刚发达,还无法与魏其侯相比。魏其侯是窦太后的侄子,显贵已经很久,况且他在平乱中立有大功,天下英才都归附他。魏其侯当上丞相,您至少也会坐上太尉。太尉与丞相同属三公,您也同时得到让贤的谦逊名声。

田蚧认为籍福说得对,于是入宫向王太后说明心意,太后再把话递给武帝,于是拜窦婴为丞相,拜田蚧为太尉。

但要行儒道,窦婴、田蚧都没有这个学问,于是窦婴向武帝举荐了赵绾和王臧,两人同是当时儒学巨擘鲁申公的弟子,从申公学《诗》。申公当时已有八十多岁了。武帝还是太子时,王臧便是他的老师。于是拜赵绾为御史大夫,拜王臧为郎中令。

首先就是立明堂。

上古时政教合一,所谓“明堂”,就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办大典、祭祀祖先的地方。

武帝迷信,对祭祀鬼神之事特别感兴趣。他本是个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人,外加少年心性,对立明堂这样的“形象工程”自然是直流口水。

可是明堂太遥远了,赵绾、王臧也不太知道明堂是个什么玩意儿。于是武帝派出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隆而重之地将申公从鲁地请过来。武帝对申公闻名已久,他见申公,大概就像是在困顿迷途之中瞧见了光亮,激动得不得了。

武帝问:“我该怎么做?”

申公满头白发,打呵欠似的说:“少说话,多做事。”

武帝掩住失望的神色,拜申公为太中大夫,“议明堂事”。

接着是令诸侯就国。这就比较难办了,因为各位诸侯都不愿意。原来,诸侯的食邑虽在外地,但他们多数娶了皇家的公主,别说他们自己不愿意回到穷乡僻壤,身娇肉贵的公主也不愿意。其实这件事很让人费解,因为这个“令诸侯就国”的诏令并没有什么实质利益,但它却表明了武帝改革的决心。

此外的各项政令分别是:

1.除关。武帝之前,各国各有关禁,武帝废除关禁,既是要装出一个“不设防”的盛世气象,更重要的是这对瓦解诸侯国的“占山为王”的状态很有助力。

2.仿周礼而创汉制。武帝欲行儒道,而儒道的源头在周,故这条诏令的颁布是理之所必然。

3.贬谪诸窦宗室,其“毋节行者”,削除爵位。这就直接涉及人事的调动、豪族的利益了。这个针对窦氏宗族的法令,是武帝对窦太后的一种挑衅,一种试探。窦氏家族的人果然暗中向太后抱怨。

这时候,闽越攻打东瓯,东瓯遂向汉朝告急。闽越即是今天的福建,东瓯即是今天的浙江、闽南地区,两国同属越人,风俗相近。自秦末大乱之际,闽越东瓯等纷纷独立复国,日益强盛。

原来,吴王刘濞的儿子刘子驹藏在闽越,他怨恨东瓯在父亲刘濞败逃投奔的时候将他杀害,所以总是怂恿闽越国王对东瓯用兵。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廷议时让群臣商略。太尉田蚧首先发言,他认为越人之间互相攻击,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根本无需奇怪,更不要说劳民伤财地发兵去救。越地多是蛮荒之地,就算我们打赢了,又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秦朝时就已经把它放弃了。

武帝正思索田蚧所说的话时,有个人站了出来痛斥田蚧的见死不救。这个人叫做严助。严助是严夫子严忌的儿子,武帝即位之初“举贤良方正”,严助是第一批人选之人,深受武帝赏识,常常替武帝与那帮他看不入眼的老臣当朝辩论,不久武帝擢升他为中大夫。

严助本名庄助,可是后人为了避汉明帝刘庄的讳,替庄助改了姓。严,庄严,二者本来互训。其实刘庄比严助晚生了一百多年,是晚的不能再晚的晚辈,庄助死后若地下有灵,知晓自己变成了严助,不知会有什么反应。

严助分析说,救人这件事,就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救援,恩德无法泽润到东瓯,如果有这个力量和本事,为什么不救?秦人放弃越地,我们就要放弃吗?秦人连咸阳都放弃了,何止区区越地!现在东瓯前来求救,若陛下不能救援,他们还能到哪里求告呢?我们大汉又如何统领万国呢?

严助言辞犀利,字字铿锵,武帝听了这么热血的议论,立即说:“太尉不足与计。”

于是武帝令严助带兵救援东瓯。战国以来的军制,是发兵必须有虎符作为凭信。虎符分为两半,一半在君主手中,一半在将帅手中,两半合在一起,才能发兵,所以当初信陵君要“窃符救赵”。

也许是因为虎符掌管在太皇太后那里,不在自己手里,也许是为了考验严助,具体的情况很难知晓。总而言之,武帝没把虎符交到严助的手中,这就要看严助的机变智谋了。

严助持着武帝所赐的旌节来到会稽郡。

严助对郡守说:“皇上刚刚登基,不想动用虎符,烦请你发兵。”

“没有虎符就想发兵,这形同谋反。”郡守援引汉朝法律拒绝了严助。

狠话都已经说了出去,如果无功而返,就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了。严助一咬牙,扯过郡守下的一个司马,抬手就是一剑。司马的人头沿着阶梯滚落,血痕斑斑。郡守看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严助之后大呼道:“有敢违天子命者,下场如是!”

于是郡守发兵火速救援东瓯,汉兵未至,闽越兵闻风而退。

出兵东瓯这件事,对错很难说清。按着田蚧的意见,闽越攻打东瓯确属越人的内部纠纷,汉朝派兵维和的确是拿自己的银子补别人的窟窿。但世事往往要从长远来看,才能得出一个较为清楚的结论。汉朝出兵,加大了对吴越的影响力,这对以后将之收入中华的版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抛却利益的计算,东瓯的危急,本来就是帮助汉朝杀掉刘濞引来的,汉朝不应该对此坐视不理。武帝的心中有个大大的版图,他要凭借自己的意志把它一点一点画出来。

同类推荐
  • 风潇潇鸳鸯错

    风潇潇鸳鸯错

    这是一个有关寻找的故事。这是个寻找有形的宝藏,同时也在搜寻着无形的关于精神、价值观与民族观的故事。本书将通过清末某部尚书成俞白出买路权与矿权给日本,贪污了一笔巨款藏了起来。辛亥年,革命党人向他索要巨款,日本人趁着中国政权的更迭,也来向他追索。老奸巨滑的成俞白把这笔巨宝藏得严实,要传给儿子,没想儿子竟然还不要……那么他当年贪财又是为了什么?他悲了,他蓦然发现,几十年前的贪婪,恰恰是他给自已挖了口深不见底的陷井,他正在朝里面坠落着,无以自拔。正此时,他又发现寄予无限希望的儿子,竟然还不是亲生的……怎么办啊?日本人此时逼上门来了,成俞白苦苦挣扎着,他手握藏有巨大秘密的“鸳鸯错刀”,是倒向日本人,还是爱他一回国,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想像不到的最后的绝择……该剧以寻宝夺宝为线索,围绕着几个家庭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展开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大起大伏,迂回曲折,荡气回肠。此书上通过正与邪,善与恶在成俞白这一典型人物身上的此消彼长,反复较量,也从一个角度揭示出发人深省的内涵。此作《鸳鸯错》是原作名,现改为《风潇潇鸳鸯错》是为了避免与那人撞车,但愿两作同名,而内容各异。
  • 韩信

    韩信

    无语中..........明史好混乱.......写了五万瓶颈......《韩信》不更新了额,新书存稿中......
  • 真龙志

    真龙志

    一个草根如何修炼成盖世帝王?人类历史上最理智的成功学规律,楚汉时期最强的战神其实不是项羽。他究竟是谁?人们都以为楚汉争霸最终汉高祖刘邦获得了胜利,可真正的过程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而且,刘邦胜利了,可是谁说项羽是失败了那?
  • 壬辰战争

    壬辰战争

    四百多年前,即公元1592~1598年,当时的中国大明王朝与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了一场为时超过六年战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汉家皇朝的最后一次扬威域外之战。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幸得以翻阅记录这场战争的古籍资料,中国的《经略复国要编》、《皇明经世文编》;朝鲜的《李朝宣祖敬昭实录》、《再造藩邦志》、《乱中杂录》、《燃藜室记述》、《东国名将转》、《宣庙中兴志》;日本的《日本战史?朝鲜役》、《豊臣秀吉の朝鮮侵略》、《日本外史》、《征韩伟略》等诸多文献;在此,让我们抛开误解与偏见,在史料的指引下,重现四百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 原始人攻略

    原始人攻略

    一条两尺长的蜈蚣从数米外爬过,发出沙沙的声音。几十人横七竖八的躺在一起,靠着体温和火堆的余烬取暖。四周传来此起彼伏的不知名兽吼。王伟看着澄净的夜空和那些陌生的星座长叹了一口气。移开了压在自己胸口的两条毛绒绒的大腿,他忍不住的打字道:“穿越到了原始社会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热门推荐
  • 王者的我

    王者的我

    没有的,别看了,以后再说呵呵哈哈哈哈哈哈
  • 凡本是仙

    凡本是仙

    六道,万界,轮回几世几生!爱恨,情仇,纠缠何去何从!凡尘,大道,何惧诛天弑地!这是坎坷的命运,这是宿命的轮回,这是纠缠的爱恨,这是一介寒士化腐朽为神奇的永世永生!穿万界,观六道,品轮回,尽在《凡本是仙》!
  • 被谁错过的青春

    被谁错过的青春

    总有那么些人遇见你就是为了错过你,然后不留遗憾的忘记你,直到他的生活里没有一丝丝关于你的痕迹,既然没有决定好好爱我,那为什么又要动了情
  • 谁主山河

    谁主山河

    历史的车轮缓缓的走到了崇祯七年,流贼乱起,异族入侵,权贵暴敛无道,大臣结党营私,政事纷乱,民不聊生,延续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垂垂暮已,整个华夏民族将要迎来最黑暗的三百年。一个陌生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一个普通的大头兵,是逃避?还是坚强的勇敢面对?没有外挂,一切只是依靠着一颗坚强勇敢的心。江山依旧,风景如画。试问这天下,由谁来主宰这山河?-----------------------------请朋友们放心点击,收藏,推荐!
  • 科技创世

    科技创世

    一个现代兵器工业的天才,因为一次研究被杀害,命丧黄泉,没想到,他却带着他的研究成果~~~一个载满人类工业文明人工智能,穿越到了修真世界,凭借着现代文明的主角如何立足在这凶险的修真界,且看《机械证道》
  • 完美的我与优秀的你

    完美的我与优秀的你

    李锦愿一位拥有盛世美颜的女神,在学校新活动课上遇见了自己的真命天子,两人从初次相见,英雄救美的那刻起,就签订了你我的红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诛逆记

    诛逆记

    他本是天境高高在上的帝君,却因众臣的背叛陨落凡间。他本是世家嚣张跋扈的公子,却因天资的平庸被迫出族。当足以燃尽三界的业火再次绽放!当足以苍生俯首的威严再次降临!当足以囊括八荒的力量再次展现!谁能抵抗这鲜血才能平息的暴怒?……当吾重临世界之时,诸逆臣皆当——死去!
  • 深秋一样忧伤的父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深秋一样忧伤的父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部释放怀旧情结的散文集。一个一个童年故事,传递出朴实的人生习俗、情操与道德规范。散文集有不少篇章写到了越剧,写到了与越剧相依的父亲,写到了与父亲相伴的二胡。作者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越剧迷”,越剧是她情理之中的创作源泉。这本集子里的文字,每一个字作者都是用了心写的。她排列文字,组合文字,调遣文字,让文字烙上自己的印记,散发自己的特质。
  • 总裁霸宠:许你一世情深

    总裁霸宠:许你一世情深

    她是离过婚的少妇,他是别人眼里的冷漠总裁,高高在上的他却只愿为她倾尽所有。她眼里含泪:你为什么总要揪着我不放?他用舌头一点点舔去她的泪水:宝贝不哭,如果有一天你亲口跟我说,我不爱琛子了,那么我一定会从你的世界消失。另注:谢谢支持和喜欢本文的亲,本文现在已设有书友群(许你一世情深)群号码:26.13.10.580欢迎亲的加入,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