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23300000019

第19章

论假立非得名异生性者。此异生性三门分别。一释名。二出体。三明差别。言释名者。先离后合。异者有二。一别异名异。谓圣唯生人天二趣。此通五趣。不同于圣。此约趣异。亦摄四生。四生不同。二变异名异。此转变为邪见等故。圣者皆同有正见故。此约见异。此亦摄境缘境有别。生谓生起生类。即趣见类别异生起。性者体性。由此性故令趣.见异。上离释也。异圣之生类名为异生。生者是总。性者是别。异生之性名异生性。并依主释.又新婆沙四十五大同此说。故彼尊者世友作如是说。能令有情起异类见。异类烦恼。造异类业。受异类果。异类生故。名为异生 二出体者。初叙异说。后叙大乘。叙异说者。犊子部说。欲界见道所断十烦恼以为体性。一切有部别有体性唯是无记。通三界系。不相应。经部不立有别体性。但于曾未生圣法相续分位差别。假立名异生性。大乘虽亦在不相应。非异色.心有别体性。但于是断二障种上未永断位。假立异生性。不是唯约能障自乘所有圣法不生现位立异生性。无种姓人无别障故。但约未断见惑种立。由不成就于圣法故。若用若体。俱得云不成。有种姓人不成功用。无种姓者亦不成体。故瑜伽五十二说。三界见所断种子。唯未永害量名异生性 即通二障种上假立。此论亦云。而于三界见所断种未永害位。假立非得名异生性。亦不言各障自圣种现。但云于诸圣法未成就故 差别者。一五乘差别有二。初立差别。后问答辨。且决定大乘。具依二障未永断位分别种。立大乘异生性。若所知障毕竟不可害非烦恼者。依此烦恼。一分立为声闻定性异生性。一分立为独觉定性异生性。以乐观谛.十二因缘。悟证.依待二性别故。若俱不可断。依斯立为无性乘异生性 不定者。若有具待观谛.缘起得出世者。依此所有分别烦恼立为不定二乘异生性。若有观待四谛.六度得出世者。依此立为不定声闻异生性。若有观待缘起.六度得出世者。依此立为不定缘觉异生性。若具观待有下中上无漏根性者。立为不定声闻.缘觉异生性 以楞伽说五种乘姓入法。瑜伽复云立为不般涅槃性.声闻性等。故相翻立有此差别 准此义为四句分别。有唯有异生性不成圣性。谓无性人。有唯成圣性非异生性者。大乘见道已去。有亦成圣性亦成异生性者。据种三乘见道前。有无漏种亦成圣性。已未起现名为不成。不据种说。或唯依彼能生现用立为圣性。以相翻故。不尔唯种异生成圣。若唯现说。圣者无漏不起现时。应非异生亦非圣者。若依此说。三乘定性见道已前。亦是唯成异生性句。二乘得圣及回趣大乘未入初地。名亦成异生亦成圣性。二乘无余是俱非句 问答辨者 问定性大乘及不定性能趣大者。依二障种立异生性。定性二乘为依二不 答有二解。一云但依烦恼种立。以彼不断及不障故 问若不障断即不依立。无性之人二障不断不障彼乘应不依立 答极重障故 若尔二乘定性之人不得趣大。彼所知障亦名极重不。若名极重亦应依立。若不名重以不障彼自乘果故。无姓亦尔。答定姓可得圣。虽有所知不名重。无姓不得圣故二障名重 问烦恼可断得自乘。烦恼不名重。所知非断不得大。所知之障亦名重。若以所知不障小。二障不障凡 答但有圣法名圣性。定性所知不障轻。无姓毕竟无圣法故。彼二障名为重 问若望一切圣法名圣性。以不障故得名轻。亦应一切障法名异生。随获圣性应皆舍 答二智俱能证于理。但有圣法名圣性。所知定姓无断时。不障圣法非异生。若依彼立得圣许断。即违诸论说所知障唯大独断。若不能断既许障在宁得圣性。由此故知。但依一立。如所知障在二乘身不名为障。不碍彼果名无覆故 若尔无性所有二障。亦不障彼应不名染 答人天同异生。不障可不染。对圣名异生。不得故名染 又解虽不障人夫。感生故名染。所知不障小。不招生不染 又解定姓二乘亦依二障立异生性。文无简故。能障于大必不得故。如无姓障必不得圣依二立故 若尔二乘断此所知异生性不 答有二解。一云亦断 若尔即应断所知障 答许亦无过。如断定障 此亦不尔。定障除现不断于种。此依种故 答虽依种立。不即取种。依种假立。言不断所知者据种体说。言断异生姓者据假功能。假实既殊故不相反。若依此解不定二乘但亦名圣。以异生性得圣舍故 一云不断。望自乘说名得圣性。所知未断彼姓犹存 若尔应名亦凡亦圣 许亦何过 有杂乱过 答若以圣性为异生性可有杂乱。二性各别何成杂乱 二性虽不杂。凡圣是相杂 答望义有别。亦不为过。如不定性二乘圣者。未至初地亦名异小。故后释为正 问何不通依俱生障立 答约全能障见.修无漏。俱生立全障二无漏故不依立故。瑜伽论五十六云。依未生起一切出世圣法分位。建立异生性。此论亦言见所断种未永害位。假立非得名异生性 问依见断种立异生性为。总依三界见断种立为。不尔耶 答有二解。一云唯取第八现行。同地见断种立。不依一切分别种立。不尔一界成三界。应名三界异生。若取生现行种。即已得上定起上地惑。亦名三界异生。一云通依三界见所断种。文无简故。同是异生。故无杂乱。不同界.趣.生等体性。界.趣.生等显界.趣别。此异于圣故不杂乱。前释为正。瑜伽五十六云三界异生性故。性属生故。生既界别。故生亦别 问以圣望于凡。无漏皆圣性。以凡望于圣。有漏皆凡性 答有漏圣犹起。但漏非异生。无漏准凡皆无。故总名圣性 二对小乘辨差别。且对有部六门差别 一依处差别。有部唯依于众同分及与命根。大乘即依二障种立 二假实差别可知 三舍位差别。有部三说。一云世第一法舍。一云苦法智忍生相时舍。即彼灭时断烦恼故。一云二****舍。如断烦恼无间。解脱二道断惑。若大乘师真见无间起时正灭。即苦法智忍有相见道假说为舍。实真见道。依障种立故 四能得差别。有部别立得得非得。以异生性是非得故。别有得得。大乘即此异生之性望于圣性名为非得。据异生性即名为得。如三成就不异于三别立成就 五性差别。有部唯是无覆无记。大乘通三。不善有覆及以无覆。以定性二乘所知望彼是无覆故。通三界故。依二障故 六非得差别。有部非得望一切圣法。俱舍第四云。不获何圣法名异生性。谓不获一切。不别说故。此不获言表离于获若异此者诸佛世尊亦不成就声闻.独觉种姓圣法应名异生 若尔彼论应说纯言 不要须说。此一句中含纯义故。如说此类食水食风。又得圣已更不回心作余乘故。故望一切。大乘不尔。望不能得二空智说。以声闻等虽名圣者。望回向大未入见道亦名异生。以未得法空所知在故。至于初地又云得圣性故。又彼有部三乘唯断烦恼障故。若所知障小不断故。既依障立。入初地时断二分别。虽不得成二乘圣性。而不名异生。已断二障故。获二空智故。且略辨此。

破同分中。叙外救云。外法非趣生故不立同分者。应难云。趣是趣向义。外法可非趣不以趣向解同分。何得以趣例同分。趣是趣向义。外法无同分。同分相似义。外法相似立同分。又难汝本云。内法是趣生。有情立同分。外法非情趣。外法无同分。汝本以有同智故。内法有同分。外法有同智。何得无同分。何得救言外法非趣生故不立同分。此上难古。下难正理师。余转难救皆如疏述 述正中。问大乘同分依外非情立不 答据相似义假立同分故通内外。十门分别如枢要说 问若通一切立同分者。何故所引经云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不云余耶 答经据显胜且说有情。既约相似假施。通外立有何失。准此既破于他。翻彼故外假立。

论。又若命根异识实有应如受等非实命根。比量如文 问既以异识为因。难非实命根。他以不离识因。难非假命根者。何理能遣 答大乘命根非如名定。纵将生等难非假命亦是相符。以大乘立但假名字有此功能故 又有释云。与他为违教失。说住灭定等寿不离识者 亦不成难。他亦许寿不离识故。由此论文但云异识实有应非命根 西明云。他若难大乘云。论主所说受等应非实受等。离识实有故。如相等。解云外违教失。彼许受等是实有故者 不尔。以离识实有故因两俱不成过。小大同许受等不离识故。喻无能立过。上虽云应比离识无别命根者。是设遮破。非他所许命离色.心有实自体。他只言异色.心有体。不言离故 西明又云。萨婆多量云。命根实有。能持身故。如业者 不尔。此因有他随一不成过。以大乘师不许命根能持身故。若许持身。下破经部识类受熏。假不能持。有不定过 要集云。应云汝命离识不能持身。即无违宗。大乘命根许持身故。共许同分不持身故者 亦不尔。同前过故。诸论但说能令相续住时决定。于此分位假立命根。不说能持故。设有处言能持识者。由业引种能生现识相续不断功能差别能建持义假名命持。非是摄受执持之持。亦不即取正能生用。下破假持据摄受执持。今他云命能持身者。即摄持义。故住前破。

论。如四正断义别说三者。如四正断约义说四体是精进命等虽三约义差别体是一识者 外难云。寿等约义说。一体分三蕴。正断据义分。一进通多蕴 答命根约义别有别胜故三处分。正断约义分无别胜故一处摄。又虽不全相似取少分喻。

论云彼灭转识非阿赖耶者。外难云。厌心入无心。别有于细心。厌色入无色。别有于细色 答细心非所厌。灭定心不无。定色非所厌。无色界中有 难。厌色入无色别有于细色。厌依入无依别有于细依 答有舍无常色获得常色 难二乘俱厌粗心.色入无心色同大有。二乘厌依入无依。应同于佛非不有 答菩萨厌粗不厌细。有悲智故有细身。二乘粗细俱所厌。无悲入寂身非有。更有两番。如枢要说。

命根述正。大乘诸教有六不同 一唯说第八识种。如此论是 二通说现。瑜伽决择云。八根种.现定成。命根在中 三唯内六处。显扬第一云。命根者谓先业所引异熟六处住时决定性 四通五蕴。集论第一云。何等命根。谓于众同分业引决定。杂集论释云。同分者于一生中诸蕴相续等 五者依总相说。瑜伽五十二说。云何命根。根于彼彼处所生自体所有住时限量势分说名为寿 六依异熟说。五十六云。于业所引异熟住时决定位建立命根 会显扬文如疏中解。决择八根如枢要会。自余诸文不违前三 然显扬文更有解云。虽相.见别不离识故。此识相分总名此识 又云彼意根能持。五根所持。能所别说云六处。此论能.所合说名此识种亦不相违 虽有诸释。疏断唯取识见分种名为命根。不取相分。此释为正。

释应无色时至此云何然。疏自往覆乃至云。我义心法通能厌。即说心法名无色。色法唯所厌。故说心种名无心。此所加答应云。心法通能厌故。说心种名无心。色法唯所厌。即说心法名无色。即是心法通能厌。唯有心种名无心。色法唯所厌。唯有心法名无色。此更次述重显前文 更助解。厌色入无色。心为能厌名无色。厌心入无心。能厌心种名无心。汝既厌心入无心。不于能厌名无心。别立非色非心名无心。厌色入无色。不于能厌立无色。别有非色非心名无色。厌色入无色。即于能厌之心名无色。厌心入无心。即于能厌心种。名无心。

论。微微心时熏异熟识成厌心种。何不即于此位立无心定。待后刹那方名无心定。前后等故 西明云。真谛三藏但云依种立。不离前难。今说二定依种假立。故虽成种缘未具故。不立二定。要待心灭方立二定。如律仪无表初成种时。缘未具故不成无表 今谓真谛解亦无难。无心依种。初有能熏未是无心故云依种。本为厌心。有心未立。后位方立。

论。无想定前求无想果故所熏成种招彼异熟识。本疏二解。自断前正。虽无想异熟假非实感。然为求彼果修无想定。若有心时是能感彼无想果者。修有心定何假无心。以无心定前微微心所熏成种。防心不起方名无心定。即说假法能防实心。后得果时彼虽是假。然由厌心功能力故。想等不起假说为感。于理何违。若俱实种为能感者。应同第八不名无心。又复此论但云故所熏成种招彼异熟识。依之粗动想等不行假立无想。不言成种招彼无想。又复是假。如何种感 问得果之时微微心种即久已灭。但有相续无心种子。无二种种。如何可说有心感有心 答虽无别种。即最后心与种俱时修。有能感彼总异熟力。以未熟故果不得起。后熟生果时将现就种。望得果时说有心感。故亦不违 西明云。准知此因加行时种微及微微。皆感总果有心异熟。正无心位根本实种招无心别果。无心定力遮心不生其理决然。无劳致惑 此虽异释据时能感不越本解。然复有过。何者自许彼天非所生果假无别体。故不应说为实种感。若许实感。何故复言无心定力遮心不生。其理决然。徒设劬劳 要集云。有说二解后说违五十六者 本疏自判后释非正。何烦重述 然云彼天总报第八。及彼生得心等。必为微微有心种感。若无现思。种不能独取果。彼假异熟无想别报。即随所依一时说感。不可分拆有心无心二位种子别感二果者 既一时感如何一有心一无心。又俱时感即应无心与总异熟俱时而得。何故前后 若云谁说前后。即违论说心.心所灭。既言心.心所灭。明知初起现行。亦不可云。伽五十六既云起者谓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异熟果。明是一时。不更别分总别二果 此亦不尔。若直执论说。亦应但现思不得通种子。彼云谓能引发无想定思。能引即现思。复不说种子。若云以义通种子者。亦以义取说感总报。依此总报六识不行假立无想。故此论云。故所熏成种招彼异熟识。依之粗动想等不行假立无想。

论云无想定前至招彼异熟识。明所依。依之粗动至假立无想。明能依 问无想异熟灭几识立 答灭一识立。以鼻.舌二识但在欲界。眼.耳.身三识但在初定。在第四定粗但第六。不可起于下地异熟眼等三识。故唯第六 问出彼异熟心缘何地 答随所生地以为所缘。以润生爱必与所生同一地故。不说异地爱润异地生故 问无想异熟即依所厌以立。二定何故依能厌立 答异熟是所求故。于所求立异熟。一定亦所求。即于二定之上立二定。故无过难。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蓬

    天蓬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故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凡人又如何?懒惰又如何?只要有一颗修仙悟道的心,谁都有可能成为传说中的仙人。但......为什么要成为仙人?凡人死后为何要进入地府,经受轮回转世?始皇陵下,是谁在低低忏悔,不肯转世轮回?《天蓬》,讲述一个凡人的修仙史,讲述一段叫做神话的历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花,烟雨江湖

    剑花,烟雨江湖

    花里剑,酒中歌,一袭白衣人如画,入红尘,踏江湖,恩怨阴谋八方起,奈何,奈何……百花谷中遇佳人,意相随常伴,爱难求,千里孤影……战群雄,破宿命,不求剑道独尊,不为世人敬仰,只想好好活下去,与你长厮守,谁曾想情路千波折、万劫难,奈何,奈何……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 阴差通灵

    阴差通灵

    他本是地府一阴差,没有灵,没有想,更没有意识。因为她的偶然一笑赋予了他的灵。他转世为人只为她,可是却因为妖皇的残魂入体化身成妖……。他将何去何从?他和她的最终结果会如何?(本书有着搞笑情节,更有对命运的反抗以及爱情的忠贞)
  • 雪断销魂

    雪断销魂

    一段错乱的爱恨情仇,我明知你要我死,却甘愿喝下你送来的毒酒!
  • 万灵的恶女

    万灵的恶女

    巨坑沙雕文。穿越,那是别人;重生,那是别人;被宠爱的,是别人;开后宫的,是别人;称王称霸,是别人;惹了一大堆麻烦的人,嗯,是她。
  • 英雄联盟之逗比的世界

    英雄联盟之逗比的世界

    在英雄联盟的世界中,总有很多逗比,你懂得,这是一部讲述逗比是怎样炼成的作品。不求多福,只为一乐
  • 屠夫王爷俏佳人

    屠夫王爷俏佳人

    一曲怒江词,她遇到了他。她是敢说敢做的俏丽少女。他是飞扬跋扈的狂妄男子。火与火的爱情注定绚烂无比。只可惜,她猜对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他亦然。是什么阻断了他们的姻缘?逼的她万劫不复,又逼的他要谋反弑父?不可一世的皇二子,战无不胜的燕王,却最终输了一生的爱情。
  • 九州朱玄录

    九州朱玄录

    我在黑暗中走来,带来黑暗的愤怒。有光的地方也会有我,我活在真理的另一面,掌管另一个伟大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