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81800000002

第2章 父母——制造恐惧的主角

现在的孩子多半比较脆弱,虽然在家里是小霸王,对家人可以横行霸道、说一不二,但出门之后却畏首畏尾、怕东怕西。许多孩子怕猫怕狗、怕黑怕人、怕孤独怕热闹、怕竞争怕失败、怕被批评指责、怕面对不完美的自己……由此所产生的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封闭抑郁的情绪及行为问题,都是童年恐惧的表现。

一般说来,所谓童年恐惧,就是指儿童面对巨大压力时,因为不能理解和承受,而产生的较强烈和持久的焦虑心态。所以孩子能不能理解和承受是面对压力时是否产生恐惧的重要因素。

恐慌的孩子总让我们感到无能为力,而更令人忧心的是,他们的存在仅仅折射出了那冰山的一角。目前,有许多孩子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与学习、成长有关的压力。这使孩子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在紧张不安中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时代。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件事的责任简单地归咎于父母,这样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压力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形成的,但我们还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作为父母是否失职?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起决定性的。当孩子面临生命之初的压力和恐惧时,我们提供的到底是无条件的支持,还是变相的施压呢?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孩子恐惧的原因,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鼓励,不再给孩子施加成长压力,就一定能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话不假。恐惧和焦虑是一种社会性的情绪,它建立在宝宝认知系统和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之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重大。

恐惧本身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它是儿童最初趋利避害的最佳保护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不可能每天看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但如果让他们了解诸如刀、火、电及陌生人的危害,他们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这些恐惧感在最初对儿童的成长是有利的。

但这类社会性情绪也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小时候怕东怕西、小心翼翼的孩子,可能会比较懂得保护自己,开始的时候让人很放心,慢慢却表现得比同龄孩子更加胆小、退缩,反而变成了让人操心的“小麻烦”。

妈妈的困惑

媛媛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妈妈怎么说就怎么做,从不顶嘴,乖巧极了。那个时候的媛媛,简直就是同龄孩子的榜样,妈妈对她也总是赞不绝口。可慢慢地,媛媛乖巧的优势不见了。在幼儿园里,其他的孩子都能踊跃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和同伴们很好地相处,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媛媛好像有些不适应,她在幼儿园总是显得很不开心,既不爱跟小伙伴讲话,也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她总是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角落里,闷闷不乐的。媛媛还很胆小,因为害怕老师不喜欢她,她想要做什么都会闷在心里而不敢讲出来,小伙伴欺负她也从不吭声。媛媛变得越来越不开心,见到人也不爱打招呼,这让妈妈觉得很没面子,也不爱带媛媛出去了,媛媛也因此变得更加内向。妈妈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与媛媛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究其原因,还是我们不当的教育造成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近乎苛刻,这样的精神压力自然会干扰孩子无畏探求的脚步,再加上家长本身对前途的忧患,那种恐慌和迷茫也会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信心。“你要多参加活动,多学些知识”与“既然学习了,为什么拿不到好成绩”这样自相矛盾的要求构成了充满恐惧的童年。

童年时期是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早期教育的绝佳时机,来塑造、规划孩子,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想法从正面理解并没有错,问题是,早期教育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才是真正科学的教育?

童年时期是儿童学习的黄金时期,而性格、习惯的养成也多半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因此,童年阶段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父母,当然要抓住这个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塑造,帮助他们开发潜能、锻炼思维,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和机会。请注意,这仅仅是奠定基础和创造机会而已。如果急于求成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取得什么成就或事事拔尖、不输人后,那就会大大地影响孩子成长的积极性,反而会限制孩子今后的发展。

还有一些父母错误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知识教育,于是让幼儿园的孩子学这学那,甚至比小学生还忙碌,使孩子失去了本应愉快的童年回忆。殊不知,知识教育的提前入侵反而会造成儿童智力上的“偏瘫”。注重知识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是中国教育的显著特色,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出现了“下移现象”。过去可能是中学生压力大,现在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能感觉到明显的成长和竞争的压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貌似正确的话,早已变成了制造童年恐惧的宣言。

早期教育的观点是正确,问题是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童年时期决不能接受少年时期的教育,也就是幼儿园教育决不能小学化。现在很多幼儿园大面积地“移植”小学课程,孩子们可能学会了一些知识,在上重点小学的时候多了一点保障,但他们的“内伤”却没人知道,他们可能很早就开始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不行,每天生活沉闷,心情抑郁,也过早地接受着残酷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孩子们拥有了知识的丰富却换来了性格的缺陷,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我们身边胆怯、退缩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害怕失败、害怕遭到父母批评、害怕和同龄人比较,不敢尝试、不愿接受挑战、不愿付出任何努力……童年恐慌是我们强加给孩子的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也越来越严重地扼住了父母的咽喉。

01 当期望变成扭曲的价值观

我问过很多父母,“你们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希望他今后能有好的前途,生活得比较富足”;“希望他能找到好工作,不要为生计奔波”;“希望他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希望他能有出息,光宗耀祖”……概括起来,父母们的期望无外乎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确,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以上三点是每个家庭的渴望,但恰恰是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这种高标准不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实现。这样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多数孩子实际水平的要求,特别容易导致童年恐惧。

中国孩子的悲剧在于,在成长过程中别人的声音总是大于自己的声音,即成长的主动权较低;而中国教育的悲剧就在于,父母、老师、社会都不由自主地夸大了学习的压力和学习不好可能导致的后果,让孩子将学习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需要。

我们常常能听到父母这么“吓唬”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学习的话,连扫马路的工作都找不到!”,“你现在不听话,不努力,以后怎么办?睡马路、喝西北风吗?”稍一犯错误,甚至还不知自己犯了何种错误的孩子,一下子就被说成是没有前途、连生计都成问题的没用的人,难怪孩子也觉得自己毫无希望而想要放弃自己了。

事实真是如此吗?一个不聪明的人,可能热情勤劳、能吃苦、很踏实;一个不会琴棋书画的人,也可以是很好的手工业者、很好的服务人员、很好的管理人才;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可能更愿意参加社会实践,从事与运动技能有关的职业。孩子生来具有不同的天赋和能力倾向,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既不科学,也不人道。

在美国,童年恐惧发生的概率要比我国低得多,因为美国的父母愿意教育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希望成为的人。他们告诉孩子要活出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开花店、当售货员、学习美容美发、饲养动物……这些都是有前途的工作;不像中国的父母只允许孩子作“非凡”的人。这样片面的价值观不仅无法实现,最终只会害了孩子。

片面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导人行动的思想观念。追求成功和胜任感是一种价值观,而一定要出人头地就是一种片面的价值观;希望体现人生价值是一种价值观,而过分重视名利则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这种种片面的、扭曲的价值观,正是出现童年恐惧的思想根源。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幼儿园的集会上,上主席台讲话的都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被选为家长代表的也都是各界的成功人士、知识分子,平凡的工人、农民阶层是不被瞩目的。日本的幼儿园要求小朋友们尊敬一切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比如吃完饭要向厨师鞠躬,感谢他们做了那么好吃的饭;放学的时候要向门卫叔叔说再见;要对打扫卫生的阿姨问好等等。而我们的幼儿园,孩子们只对教自己的任课老师、主任和校长表示尊敬,对其他人一概视而不见。这种轻视底层劳动者、一味追求高社会地位的价值观,就是片面的价值观。

我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观念,其实也很有问题。为什么非要当状元呢?如果说因为爱一行而干一行,那种对事业的热爱已经足够了,那为什么一定要当状元呢?为什么一定要向上爬,才是好士兵呢?我们的家长就常常被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左右。当孩子对我们表达“妈妈,我喜欢弹钢琴”这个愿望时已经很好了,我们只要鼓励他们,充分享受音乐的美好也就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好呀,那你要争取当最优秀的钢琴家!”这样的要求不就是在制造恐惧吗?

还有士兵与将军的价值取向问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照样是好士兵,甚至可以说,太想当将军的士兵应该不是好士兵,非当将军不可的士兵就一定不是一个好士兵。非要当将军的士兵们在一起一定是一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军队。因为如果每个士兵都这么想,这个军队就没办法和谐,非但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会被自己打败。人都是有差异的,不是每个人都有领袖才能,不是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都是一流的,有领袖才能的人是少数。而且,只有具备领袖才能的人当了将军,军队才有希望,大家才有平安幸福;不具备领袖才能的人,一心要当将军,一旦他当了将军就是军队的灾难。

现在有句话叫“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说得很好。人的潜能和特长是有差异的,谁都不应该和别人比,也不需要和别人比,只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或者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就应该感到很愉快。要避免那种一做什么就要当状元的想法,因为状元意识就是悲剧意识。

学会赏识孩子

片面的价值观强调唯一的出路,在唯一的出路下,苛责在所难免。父母们都十分爱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勇敢、最完美无缺的人,这样在同事和朋友面前才有面子,这样孩子的将来才能有出息。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一来孩子们的天赋各有不同,二来孩子们由于缺少自控能力,往往会存在许多阶段性的缺点,如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讲卫生、说谎等等。于是一些父母就觉得很失望,责罚孩子,严厉地教导孩子,希望他们能很快改正缺点,希望他们能够尽善尽美,结果孩子越管越糟,他们会更失望。

一位家长沮丧地找到孩子的老师:“老师,您帮我好好管管晓杰吧,他怎么这么不争气啊?说谎、打小朋友、不听话,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坏的孩子,这样下去我还有什么指望啊?”老师惊讶地看着这位家长:“你就是这样看待晓杰的吗?”老师随手拿起一张被墨水弄脏了的白纸,“你看到了什么?”“什么?”家长不明所以地回答,“不就是一块墨迹吗?”老师笑了,“为什么你就只看见了墨迹而看不见这张白纸呢?脏了的只是一小块,可他还有更多的优点呢!他聪明、会画画、动手能力强、热心……”家长笑了:“我可真是个粗心的父亲啊!竟然忽略了孩子的优点,谢谢您,老师!”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放,就如同只看到墨迹而看不到大张的白纸,这种情形对教育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家长只看到缺点,就会不停地责备孩子,责令孩子改正。而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是越骂越糟,越夸越好的。只有运用“赏识”的手段,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优点,才能帮助孩子战胜缺点,不断进步。

一个孩子在奶奶家和父母家判若两人。每次在奶奶家,奶奶都对他赞不绝口:“这么好的小孩子真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得礼貌,还知道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一份给奶奶!而且呀,我的宝贝孙子都知道帮奶奶干活了,真了不起,奶奶要做你最喜欢吃的鸡蛋糕奖励你!”

可回到自己家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一进门,妈妈开始数落:“像你这么调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要多捣蛋有多捣蛋,看衣服脏的,多讨厌啊!”爸爸也跟着骂他:“一天游手好闲,不爱学习,什么也不知道做,我怎么会有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着,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这是什么原因呢?奶奶总夸奖他的优点,于是越夸越好,在奶奶家,他就是好孩子;父母老是训斥他的缺点,于是越骂越糟,在自己家里,他就是坏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千百次的实验与观察发现:小孩子总是在无意识中按大人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父母奖励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因此家长们应掌握赏识的策略,不要只顾批评孩子的缺点,而是要反过来对孩子的优点进行肯定。这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正缺点,成为父母所期望的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有缺点的孩子被呵斥与责骂是件毫不奇怪的事,因为父母们认为,这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不骂孩子怎么会改正错误呢?然而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会认为,大人们这些无休止的唠叨与责骂,简直就是黑暗统治,特别是对一些有缺点的孩子来说,更是一场灾难。父母们也许并不知道,没完没了的唠叨与责骂,会彻底击垮孩子的自信,会促使孩子更加沉沦。

有时候,许多孩子丧失上进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求上进,而是因为他们在取得一些进步并表现出自己的上进心的时候,被父母、老师所忽视。而当他们不经意地表现出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却会遭到父母们不分场合、不讲分寸、不论方式、无休止的呵斥打骂,或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唠叨。

其实,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与其揪住孩子的缺点和毛病不放,不如多下些功夫,多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加以赞扬和肯定。用肯定优点的方法纠正缺点,会逐步将他们引导到积极上进的道路上来。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了不起的地方,都有闪光点。作为父母,应该抓住这些闪光点,通过鼓励使它成为孩子进步的启动点,用这小小的星星之火,点亮孩子智慧的火炬。每个孩子都能迸发出点亮智慧火炬的火花,认真对待每一颗心灵迸发出的火花,抓住它,强化它,也就是说努力去发现、鼓励、扩大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把每一个优点都当作潜在的启动点。

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家长们应该多肯定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那么孩子一定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向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02 当生活处处是课堂

在众多的教子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时时留心,处处教育”的理论,可能会使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父母应该尽量淡化教育痕迹,减少功利目的。

有些父母总是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变成教育活动,就像学校的活动之后总要写作文、写感想、开班会一样。的确,孩子的一切都是成长,父母的一切都是教育。所谓教育也就是影响,父母的一切对孩子都会产生影响。不过,父母应该淡化教育痕迹,教育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道理要少而精,要多做少讲。比如,带孩子出去钓鱼,父母给孩子讲钓鱼要专心等要领,听上去是在讲玩,实际上玩里面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父母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说教,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就变成了教育过度。所谓教育过度,就是一个本来很自然的活动,变成一堂活动课了,父母把很多人生道理都通过活动讲出来,回来后告诉孩子:你这次活动是不是有很多收获,写一篇作文吧。这样“沉重”的游戏,谁还愿意做第二次呢?

淡化教育痕迹

要尽量淡化教育痕迹,要减少功利的目的。钓鱼后要写日记,孩子可能会反感,说:“那我还是不去了,因为我不想写作文。”淡化教育痕迹,不等于没有教育。比如在钓鱼过程中,肯定要告诉孩子钓鱼的方法,这些都是常识。父母要让孩子尽情地玩,不提出学习任务,因为那样做孩子会紧张的。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总把教育挂在嘴上。比如孩子一次做事不小心,父母就说:“你将来要是管理一个工厂,就会造成大损失。”这样孩子在家里就会精神紧张。父母不要让孩子过于敏感,不要无根据地联系。例如:你不好好写作业,就找不到好的工作等等。把一个很小的细节和未来找不到工作联系到一起,这是一种牵强附会。孩子的教育还是要就事论事,不要过度联系,也不要制造恐慌。父母很容易犯的一种毛病就是高、大、全,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

身体力行地塑造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把这种观点应用到儿童教育中就是,要想塑造孩子的人格,父母就要先严格自律,通过自己的良言善行熏陶孩子,这样父母根本不必向孩子说教,孩子自然就品行优良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年纪大了,身体极其虚弱,生活难以自理。于是,就搬去与儿子、儿媳及5岁的小孙子同住。由于中风留下的后遗症,老人的手经常不由自主地颤抖,步履蹒跚。刚开始,全家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可是很快地,儿子儿媳就发现上了年纪的老父亲摇晃着的手与衰弱的视力使他无法顺利进餐。比如米饭会经常从父亲拿着的汤勺上抖落下来;当他握着杯子时,牛奶会泼到桌布上。儿子儿媳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对老人白眼相对,有一天,儿子甚至因为老人弄翻饭碗而呵斥老人。

没过多久,夫妇俩就在墙角设置了一张小饭桌。在那个角落,父亲一个人孤独地吃着饭,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另一边享用着美食。再后来,当父亲打了两个盘子之后,他的食物就被盛在一个木碗里面——饭和菜被拌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老人的眼里总是含着泪,他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奈。然而,这对夫妇所能够给予老人的唯一话语仍旧是警告他不要弄翻食物。

这一切,5岁的孩子都默默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晚饭前,孩子在地板上用小刀削小木块,父亲见了,觉得好奇,就走过去,柔声问道:“你在做什么呀?”也许是被父亲特别的语调所感染,孩子回答道:“哦,我在做木碗,等我长大以后好拿来给你们用。”5岁的孩子一边说一边开心地削他的小木块。

父母一下子呆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大滴大滴地从面颊上滚落。虽然都没有说什么,他们却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了。那晚,丈夫小心地扶着老父亲的手,将他带到饭桌上,从此后,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没有再在意诸如菜掉到桌子上、牛奶泼出来、或者桌布被玷污了之类的事了。

父母的所作所为在很多方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原则往往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植根于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将来人生态度中的一部分。因此家长如果想塑造孩子的人格,就必须先以自己的人格感召孩子,让孩子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获得好的影响。

有的父母不断地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听话,要乐于助人,要尊老爱幼,要……可是他们自己做起事来却无所顾忌。等到发现孩子的品行出了问题,就会说:孩子在外面学坏了,在家里我们给他的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熏陶。其实这是父母对熏陶的错误理解,熏陶不仅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辅以身教,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不能不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做某一件事说某一句话,本不是有意做给孩子看、说给孩子听的,但事情往往很奇怪,做者、说者无心,而看者、听者却是有意,看到、听到了就会跟着学。

要熏陶孩子,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不看书,说一套做一套;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要讲道德、守纪律、求上进,自己却不学无术,整日沉浸在吃喝玩乐之中,即使再苦口婆心,孩子也很难接受。一位母亲平时不断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可是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老人摇摇晃晃在她身边站着,她却一点也没有起身让座的意思,那么坐在身旁的孩子该怎么想呢?他到底该接受母亲语言熏陶还是行为熏陶呢?

因此,为人父母者要熏陶孩子,就要先严格自律,切莫让自己的不良言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人格。

03 一味顺从的“好孩子”

好学生、好孩子就一定会成为人才吗?从现代化教育的眼光看,是否应当有新的评价标准呢?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得最多的词便是“听话”,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就是“淘气不是好孩子”。因此,中国孩子明显的特点是“独立性差”和“胆小”。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是否应当重新评估“听话”二字呢?

听话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

著名女作家冰心先生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同时还提出,“听话”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据说,这个观点在上海曾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为什么说“听话”儿童可能是问题儿童呢?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所谓“听话”儿童,一般他有问题也不提出来,更不与长辈争论。不与长辈争论的孩子,可能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但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可言,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致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媒体经常报道的某某模范人物自杀或犯罪之类,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但是,这些案例至今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

解放头脑、实事求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十分精辟。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假如所有家庭都能实施陶先生的“六大主张”,培养新型人才便有了保障,因为未来人才的旗帜上最鲜明的两个大字是“创造”,而带着锁链是难以创造的。可是,为什么“假如”呢?因为过了半个多世纪,情况依然没有改变,我们还在“假如”。我建议父母们不要期待上帝施恩,从自己做起吧,从自家做起吧,最先解放者必定是最先觉醒者。

当然,作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孩子,接受成年人的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许多道理和忠告是要听的。但是,一句“听话”过于含混笼统,因为不少腐朽的毫无道理的观念,也往往夹杂于成人的说教之中,难道这些“话”也要“听”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要求孩子“听话”常常是命令式的,甚至剥夺了孩子思考与选择的权利。譬如说:“听话!你还犹豫什么?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说的还有错吗?听我的没错,你这个小毛孩儿懂什么?听话!”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人们意识不到的。习惯于“听话”的孩子容易失去思想与辨别力,更谈不上自主性,甚至会安于任人摆布。

北京大学的一位尖子生,从小极为“听话”,从不招惹是非,更不顶撞师长。进北大后,因交友出现挫折,竟不声不响地往朋友的牛奶杯里投毒,被判刑11年!北京某市重点中学一位保送生——连年的三好学生、少先队大队长,因老师的一句批评,先割腕后跳楼……当这些悲剧发生时,父母与老师普遍感到不可思议。

儿童也应该被尊重

讨论“听话”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儿童观。依照《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生来就是一个权利的主体,他对一切能够发表意见的事物都可以谈个人见解,并应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因此,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家长的话不应该是命令式的,不应该是强加于人的,而应该是讲明道理,友好协商式的。家长应允许孩子独立思考与选择,也应允许孩子反驳。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人格健康的儿童,逐步减少问题儿童。

看来,真正的隐患是意识不到的危险,而“听话”儿童身上真正隐藏着这样的危险。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民主的家庭里,他可能变成一个有主见、善自由表达的人;若生活在专制的家庭里,孩子就可能变成一个自卑且顺从的人。

有一句话叫童言无忌,孩子是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后来为什么不敢了?是因为父母和老师讨厌这样的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特别任性,实际上是父母在任性。家里要有民主气氛,要让孩子谈自己的想法,如果鼓励孩子了,孩子就愿意提问题。武汉有一个小学生叫江典帅,三年级时发现数学教材有问题,便大胆地向老师质疑。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来的勇气呢?因为他从小就爱提问题,妈妈回答不了就把孩子提的问题记下来再去查资料。孩子看到妈妈这么认真,就愿意多提问,这样的妈妈就能培养健康的孩子。总之,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内在品性,要给他们表达的权利。

04 家庭应该是港湾

家庭是生活的场所,而生活是无所不包的。一个人要发展成心灵丰富的人,需要家庭这种亲情融融、滋养心灵的场所。不要把家庭变成教室,因为家庭和教室有本质的不同。

家庭的精神作用

学校是特定的场所,学生有目的地到这里学习,有计划地按部就班地学习,是儿童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做知识准备和道德准备的最集中的一个场所。家庭则不然,家庭是生活的场所,而生活是无所不包的。一个人要发展成心灵丰富的人,需要家庭这种无需言语而心领神会的场所。为什么家庭是一个港湾呢?心灵可以放松,精神需要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各种微妙的感觉、细腻的体验都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是家庭的功能。一个人之所以由一个幼稚无知的人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家庭的作用是起决定性的。看一个人心理是不是健康,首先要看他的家庭是不是健康,采用的是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家庭越来越像个教室,家庭的港湾功能在日渐弱化,家庭的教学功能在日渐强化。

父母在家里给孩子出智力题,给孩子请家教,然后再报各种班。家庭越来越像教室,这样做的危险后果在于让孩子由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变成一个单调机械的人,变成一个不懂得情感、不懂得生活、只知道学习的学习机器,这是很可怕的。所以,父母不宜成为“二老师”,父母不是老师的助教,父母只是生活之师、人格之师。孩子特别需要掌握的是什么呢?是如何与别人相处!这方面,孩子有大量实际的体会要和父母讨论,怎么去交朋友,怎么化解和朋友的矛盾等,都是需要在家庭交流中解决的。还有,孩子特别需要一种生活的情趣,比如养花、养小动物等。孩子有什么爱好,都受家庭的影响。孩子的着装、运动方式全都与家庭有关。家庭不能给孩子套上枷锁,应该给孩子情感的熏陶。孩子要知道父母的辛苦,两代人之间如何表达关爱等等,这些都是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懂得的,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功课。

不要嫌弃你的孩子

中国有一句话:“母不嫌子丑”。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欣赏自己的孩子,热爱自己的孩子,包容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这样做,那天下就没有不成才的孩子。

在一间产房里,一位产妇生下了一个婴儿,等产妇清醒过来时,她向医生要求抱抱孩子。医生沉痛地看着她:“夫人,我们希望你能挺住,虽然这难以令人接受。”“他死了?”产妇吃惊地问。“不,但是孩子有缺陷,他的发育不完全,他没有下肢!”产妇愣了一下,然后坚决地说:“把他抱过来。”医生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给了她,几乎不忍看她的表情。“天啊!他多漂亮啊!我一定要把他教育成最优秀的孩子!”产妇惊喜地叫了起来。时间一年年过去了,那个孩子坐在轮椅上踢足球、演讲,还上了重点大学、出书……他果然成了一个优秀的青年,他的名字叫乙武洋匡,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

做父母的没有不爱孩子的,可能正是由于这种爱与忧虑使他们对孩子的某些缺陷更加感到无奈与怨恨,因而在生气或孩子不听话时,就将这种怨恨发泄出来。在父母看来,他们并不是真正地嫌弃自己的孩子,所说的话也不过是一时的气话,但这些气话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有天生缺陷的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的心理都比较脆弱,因此,父母更应该包容他们,使他们时时感到鼓励和帮助,并且克服和战胜那些缺陷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同时,作为父母,为了给予孩子奋斗的勇气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还应该更加细心和热情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使其得以发挥。

因此,请父母们记住,不论是头脑,还是性格、容貌等方面的缺点,都不应成为你责骂孩子的理由。最可悲的是这样一种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她们深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生活上关心备至。孩子在外面如果受了顽皮孩子的欺负,她们会心疼得说不出话来,总要去讨一个公道。孩子受伤生病时,她们会不眠不休地照顾孩子。但是当孩子不读书或不听话时,她们却一点包容之心也没有了,好像要骂了才痛快。她们时常会骂些过头的话:“怎么会有你这么笨的孩子?什么功课也做不好,你真是蠢死了!这么没用,还不如死了的好!”骂过,自己气消了,对孩子又爱护如前,但是她却不知道也从未认识到,她这种刀子嘴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有多大!

每位父母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面对自己的孩子,父母总是容易期望过高,有时候期望孩子能像自己一样有成就,甚至希望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并没有权力替他决定什么!就像诗人纪伯伦说过的那样:“孩子来自于你的身体,但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

包容就是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哪怕孩子有身体上的缺陷或能力上的欠缺,亲情的力量是伟大的,用心包容你的孩子,你也可以创造出奇迹!

05 接纳自己[训练]

训练目标 学会接纳自己是勇敢起来的第一步,接下来这个活动将帮助孩子了解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特点,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

训练分析 在这个游戏中应力求把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群体的共性结合起来。让孩子懂得某些方面并非只有他独自拥有。孩子在游戏中应尽情交谈,然后大人要帮忙把活动结果张贴出来。

训练方法共同之处

准备好纸和笔,4人或5人为一小组,大家围坐在一起,用文字、图画等方式把大家的共同之处画在一张大纸上,记录下来。比如说:我们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我们都爱吃的食物是什么,我们都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我们都曾到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等等。约定好一定的时间,共同点找得最多的小组是优胜组。

讨论:

1.你从其他小朋友那里学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2.什么是全班小朋友共同拥有的?

3.你们小组是如何共同工作的?

4.你喜欢与他人相同还是与众不同?

同类推荐
  • 孕产保健与胎教全书

    孕产保健与胎教全书

    本书为每一位父母和即将做父母的夫妻提供了全面、准确、科学、系统的怀孕、胎教知识,从安胎、养胎、胎教,有重点地给予新手妈妈、新手爸爸们详细的优生指导,科学的早教指导,详细地介绍了怀孕关键时期年轻父母需要掌握的各种科学知识,条理清楚,语言简洁,现查现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它能使你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也会使你的孩子成为最出色最优秀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开始领先别人。
  •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一个困扰千千万万学子的热点问题;一个关乎每个家庭幸福的热门话题;一部历经十年读书炼心的生命感悟。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以独特的视角撰写的这部关于有效家庭教育问题的著作,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既朴实又艳丽的鲜花。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倡导的借助心智修炼驯服精神、培养智感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通过列举家庭生活中亲子沟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阐明了父母的言语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书中用温馨暖人的亲切话语向天下父母们传递家教正能量,引导做父母的应当用积极的、正面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来终止亲子间的言语伤害,走出自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交流误区,从而促进亲子感情,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心灵距离,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最终培养出期望中的最优秀孩子。
  • 成功家教经典故事全集

    成功家教经典故事全集

    年轻人尤其应该懂得处世的道理。生活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的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等决定了我们一生的成败。青少年时期对人生意义有初步理解,孩子们总想找到一个公式,为他们指明自己生活的意义。他们想弄明白自己的活动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想了解这种活动对于个人的意义。200个经典小故事,写给父母教子的经典读本!本书所收集的故事,都包蕴着丰富的哲理内涵,每篇故事都以精练的文字道出了故事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学生们对故事进行理解和吸收。这也正是家教故事最鲜明的特点。
  • 没经验准妈妈研究“生”笔记

    没经验准妈妈研究“生”笔记

    一年前,她还是懵懂无知的大龄未婚少女,一年后,她修炼成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彪悍辣妈。在中西方莫衷一是、浩瀚无边的孕产理念中兜兜转转了一圈后,她认真细致地总结了从备孕、怀孕到生产、育儿每个阶段的心得体会和实用经验,全程知识点都经过协和孕产专家张羽大夫的逐条验证和支持,内容科学、周到、实用、便捷,务必让你以最轻松快捷的方式接过繁衍人类下一代的重棒。
热门推荐
  • 花田锦绣

    花田锦绣

    常言道: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裴妍深信,穷苦无依的生活只是暂时的,即使没有大人的庇护,他们也能凭借勤劳的双手,相互扶持,创建出属于自己的锦绣庄园。
  • 狂暴的矮人

    狂暴的矮人

    21世纪的机械工程师穿越到异界,成为了矮人一族族长的孙子。不一样的矮人,不一样的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墓缘

    鬼墓缘

    有鬼的地方就有墓有墓的地方就有鬼家传偏门术的白家,好不容易出了个有天眼的人,父亲不让学,自己偷着学。兄弟有难跑去救,陌生人有难跑去救,作为一个外行,老和墓纠缠不清,自己有难谁来救?小白带你去冒险,不一样的鬼墓,不一样的鬼墓缘(读者群号:481626168)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宋之大魔头

    大宋之大魔头

    手握秦始皇的泰阿剑,微风啊……你为啥要来撩拨我帅气的发梢?“桀桀!……”江湖,你别发抖!大地在我脚下震颤,天穹为我变得黑暗!“不要再问我是谁,江湖人称大魔头!小的们,你们可以叫我白魔!”唐浩双手叉腰霸气侧漏,俯视着围在脚下打转的一群嘎嘎叫着的小黄鸭傲然道。“哥,你在干嘛呢?让你喂个鸭子都做不好,再不喂它们就该饿死了!”“哥,辽国又兴兵伐宋了!萧太后……呸呸呸,萧燕燕说了,一日见不到你,就一日兵戈不止!”“哥,给我讲讲那天晚上的事呗!”“哪天晚上?”“烛光斧影啊!”“这是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的秘密!”“呐!给你酒,行了吧?快说快说呀!”“嘿嘿,那我就将这个秘密告诉你!你且来听……”
  • 成大事必藏于心的9种真经

    成大事必藏于心的9种真经

    一个已经借到强大智能的人,在追求成大事的道路上,还应学会“隐藏才智”。因为,在未得势时,若锋芒太露,则易遭到攻击。在得势时若锋芒太露,也易脱离大众,成为孤家寡人。谁都不期望别人太耀眼,你太夺目,其他人就会更黯淡无光,就会变得更加自卑。因此,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学会掩藏自己的才智。
  • 魔焰遮天

    魔焰遮天

    正道修士,修不灭妖身,成一代魔神!当时年少,风云激荡,美人如玉,一根驯龙鞭,一柄无极剑,笑看天下少年英豪!三千魔门,血雨腥风,天才辈出,山高绝顶我为峰!神,魔,妖?自我林宇后,便已不再重要,我的魔焰已遮天!提供一个书友群283348808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