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7900000002

第2章 近现代希伯来文学掠影

近现代希伯来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其文学中心并非像其他民族的文学那样,固定在某一地理疆域,而是随犹太民族的流亡而不断辗转。由于犹太人自公元2世纪以来便散居世界各地,希伯来语故而逐渐失去了作为日常交际语言的功能,只用于宗教圣殿与祈祷等神圣活动中,文学创作从属于宗教观念。到18世纪中后期,欧洲的犹太知识分子“马斯基里姆”受到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响应德国思想家门德尔松及其门生的倡导,首先在德国发起了犹太启蒙运动,即希伯来语所说的“哈斯卡拉”,亦称为希伯来启蒙运动。

多少年来,囚禁在“隔都”内部的犹太孩子们接受清一色的传统希伯来书面文化教育,用意第绪语进行口头交流。而在倡导启蒙时期,则首先需要进行自我启蒙,让犹太学生在研习宗教文化之际,接受一些世俗文化与科学教育,甚至学一些欧洲语言,以便使犹太人走出“隔都”,适应现代文明社会。教育的目的集中在启蒙思想上:用知识战胜愚昧,用理性战胜迷信,用现代文明之光驱走中世纪的黑暗。而“马斯基里姆”所要实现的自我启蒙愿望,就要求把大量的哲学、科学、地理、历史等书籍翻译成希伯来语。在这种背景下,启蒙倡导者呼吁用先知语言来振兴文化。采用希伯来语进行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一项审美活动,而且是意识形态的需求。一种表达新型犹太生活的新文学也因此应运而生。

一般说来,学术界把18世纪80年代初视作现代希伯来文学的一个起点。1782年,在德国用希伯来语进行创作的纳弗特利·赫茨·威塞利为奥地利犹太人撰写现代犹太教育理论,后被意大利犹太社区采纳。此后,希伯来文学在奥地利、加利西亚、意大利、俄国等地复兴并发展起来。

“把手指放在伤口上”:阅读希伯来文学与文化近现代希伯来文学掠影大体上看,从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80年代的100年间,可以称作现代希伯来文学的启蒙时期。这时期的希伯来语文学相继表现出支持启蒙主张,向往犹太世俗生活,并在传统与现实世界之间、在固守民族信仰和同化其他文明之间徘徊不定的复杂心态。1881年发生在俄国的集体屠犹事件、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反犹主义声浪的高涨,再到后来的大屠杀,这一切在犹太社区内部引起种种反响,犹太知识分子在启蒙时期所抱的同化幻想逐渐破灭,有些对希伯来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1882年第一次阿利亚(犹太移民运动)开始,犹太人不断地较有规模地向巴勒斯坦移民,希伯来文学创作中心也逐渐从欧洲转移到巴勒斯坦,从此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衍生,有了固定的栖居地。但当时活跃在文坛的主要是移民作家,他们笔下的希伯来语主要是一种深受经典文献束缚的规范的文学语言。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的文学可以被称为当代以色列文学。由于以色列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文学构成也表现出强烈的多元色彩。换句话说,在以色列国内用不同语言创作的文学成果均应属于当代以色列文学的范畴。但是,也由于以色列是个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占国家人口约百分之八十的犹太人无疑操纵着意识形态领域的霸权话语。希伯来语不仅是以色列的官方语言,而且是以色列缔造者在建国前后塑造民族身份的一个重要手段,绝大多数犹太作家当然要采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因此,希伯来语文学显然是以色列文学的主体,代表着以色列文学的成就与水准。

活跃在当代文坛上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作家主要有三代。第一代作家通常被称作“本土作家”,他们多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出生在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或自幼随家人移居巴勒斯坦,多在三四十年代登上文坛。这批作家人生体验中的历史性标志是大屠杀、以色列建国和1948年“独立战争”,其作品背景多置于巴勒斯坦地区,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与本土以色列人意识。更为重要的,在“本土作家”时代,希伯来语成为真正的自然的表达工具,作家们在作品中大量使用时下俚语和日常用语,形成典型的以色列话语特征。同时,“本土作家”也注重借鉴希伯来犹太文化传统中的叙事话语与叙事技巧,在主题、内容等领域拓宽了当代希伯来文学的视野。此外,为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与挑战,“本土作家”多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但有些作家也尝试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的表现方式。

第一批本土作家的代表人物有撒麦赫·伊兹哈尔(S。Yizhar,1916-2006)、摩西·沙米尔(Moshe Shamir,1921-2004)、阿哈隆·麦吉德(Aharon Megged,1926-)、哈努赫·巴托夫(Hanoch Bartov,1926-),诗人海姆·古里(Haim Guori,1923-)等。伊兹哈尔的长篇小说《在洗革拉的日子》被批评家谢克德称作“最后一部伟大的英雄作品”,它从虚构文类角度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进行研究,一举夺得“布伦纳奖”和1959年的“以色列奖”。并在2001年被收入“现代犹太文学百部杰作”中。这部作品虽然长达一千多页,却不像某些西欧文学、俄苏文学史诗性作品那样将人物命运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它的情节比较单纯,描写的是1948年夏天,一群以色列士兵攻打小山上一个具有某种战略要地性质的阿拉伯人哨所,坚持了六天六夜,最后终于获得成功。这部作品最早发表于以色列“独立战争”结束十年之后的1958年,是第一部公开描写战争残酷、毁坏阿拉伯村庄的希伯来文小说。年轻的士兵们开始对父辈所崇尚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发出质疑。小说的相当一部分篇幅由年轻战士们的内心独白构成,他们开始对自己攻击阿拉伯人哨所的行为和结果表示怀疑。

哨所坐落在洗革拉,这个名字出自《圣经·撒母耳记》。据《圣经》记载,当年大卫为免遭扫罗王迫害,逃到迦特,请迦特王亚吉在京外城邑中赐自己居所,“当日亚吉将洗革拉赐给他,因此洗革拉属大卫王,直至今日。”从这个意义上说,洗革拉与大卫人生中不走运的低谷时期联系在一起,他不仅脱离了自己的百姓,脱离了自己的使命,而且残暴地击杀亚玛力人,从而使得洗革拉本身失去了历史的辉煌与英雄主义韵光。小说巧妙地将现在与圣经隐喻所代表的过去并置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反讽色彩。但是,作为犹太作家,伊兹哈尔在表现出年轻一代在“独立战争”时期所产生的疑惑、焦虑、恐惧、失落的同时,也讴歌了在民族黎明、为自由而战的高昂热情。

奠定沙米尔希伯来语经典作家地位的是他以1948年“独立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其目的在于叙述以色列当代历史,叙述战后一代土生土长犹太人在以色列的生存状况,悲悼他们必然要经历的残酷命运。代表作《用自己的双手》,悼念阵亡沙场的弟弟,以色列大学的文学课上一般将它作为“本土作家”的代表性文本进行讲解与分析。小说背景发生在1947年以色列独立前夕,开篇写道“埃里克出生于大海。”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使用这句话起码具有双关意义,一是说明埃里克并非以普通方式出生在普通家庭的普通人,其身世具有一种神秘感;二是说明他同自然环境具有一种割舍不掉的关系。在庆祝1947年联合国宣布巴勒斯坦分制协议、犹太人即将建立自己的国家时,他预感到“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预感到自己的死亡。

死亡意识对那一代青年人来说,司空见惯。埃里克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体存在物,而是群体中的一名成员,在他身上,反映出一种普遍的情绪:战争,杀戮,在艰苦的环境中寻求生存,在某种程度上,概括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本土人”的生存状况。

第一代以色列“本土作家”,或者说第一代希伯来语作家表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尽管他们为新兴国家的文化构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从事创作的生涯相对来说比较短暂,又在履行“文以载道”的社会使命,其作品的审美内涵具有很大局限。与之同期活动在以色列文坛上的移民作家中,虽拥有阿格农(Shmuel Yosef Agnon,1888-1970)等世界级大作家,但他们并非在以色列的土壤上成长起来,孕育他们的往往是犹太文化,而不是以色列文化。而且,多数人在以色列建国之前便已经达到创作顶峰。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时的以色列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版图上,还只是一种区域文学,地方文学,行省文学,处于一种新文学的开端时期。

到了六七十年代,以色列人在建国前所表现的那种高涨的英雄主义情绪已经减退。对于许多以色列人,尤其是对开明的犹太知识分子来说,1956年的“西奈战争”不同于1948年的“独立战争”。如果说在“独立战争”中,以色列人为争取生存权利进行一场别无选择的战争的话,那么“西奈战争”则是人为的选择,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全副武装的以色列士兵曾经无情地杀害手无寸铁的阿拉伯村民,震惊整个犹太社区。战争所导致的心理矛盾为小说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带来了变化。出现了第二代以色列作家,即学术界所命名的“新浪潮”作家。这批作家在表现以色列人生存境况的同时,偏重探索人的心灵世界与内在生活空间,挑战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方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手法,把以色列文学推向高峰,出现了世界级的大作家。

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新浪潮作家“三杰”,即阿摩司·奥兹(Amos Oz,1939-)、素有“以色列的福克纳”之称的亚伯拉罕·B。约书亚(A。B。Yehoshua,1936-)和优秀的希伯来语大屠杀作家阿哈龙·阿佩费尔德(Aharon Appelfeld,1934-);其他著名作家有雅可夫·沙伯泰(Yaakov Shabtai,1934-1981)、约书亚·凯纳兹(Yehoshua Kenaz,1937-)、约拉姆·康尼尤克(Yoram Kaniuk,1930-)、女作家阿玛利亚·卡哈娜·卡蒙(Amalia Kahana Carmon,1926-)、露丝·阿尔莫格(Ruth Almog,1936-),以及20世纪最优秀的大诗人之一耶胡达·阿米亥(Yehuda Amichai,1924-2000)、获得以色列国家奖的女诗人(Dahlia Ravikovitch,1936-2005)等。

第三代以色列作家即八九十年代出现在文坛的年轻一代作家,该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倾向,并且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女作家,改变了一向以男性为中心的希伯来文学传统。在文学表现手法上,也实现了一场革新文学传统的革命。作家们不只像以前那样,专注于创造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严肃文学,而且还在文学体裁上进行多方尝试,用希伯来语创作侦探小说、恐怖小说和浪漫传奇,并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的各式表现手法。本时期的优秀作家有大卫·格罗斯曼(David Grossman,1954-)、梅厄·沙莱夫(Meir Shalev,1948-),以及萨维扬·利比莱赫特(Savyon Liebrecht,1948-)、奥莉·卡斯特尔-布鲁姆(Orly Castel Bloom,1960-)、利亚·艾尼(Leah Aini,1960-)、茨鲁娅·沙莱夫(Zeruya Shalev,1957-)、娜娃·塞梅尔(Nava Semel,1954-)、加布里埃拉·阿维古尔-罗泰姆(Gabriela Avigur Rotem,1946)、耶胡迪特·卡茨尔(Yehudit Katzil,1963-)等一批女作家。

同类推荐
  •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集

    百花文学奖创立至今,已在文坛引起广泛关注,成为颇具知名度的文学品牌。本书作为该奖项散文类获奖篇目及提名奖作品集,在出版之前的评奖过程中,因其较高的大众参与度,广为业界所注重。而植根于《散文》和《散文海外版》两本在具有较高认知度的文学期刊之上,亦为本书的出版打下了良好的读者基础。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堪称2017、2018双年度《散文》和《散文海外版》两本杂志所刊发作品中人气和精华之作,获奖及入围散文随笔作品共计二十篇,有于坚《治多采风记》、张炜《松浦居随笔》、熊育群《双族之城》、黄桂元《栖居于潮落潮起》、李万华《丙申年》、韩浩月《给某某的信,兼致故乡》等。这些作品均为近作,更贴近生活和时代脉搏,既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亦不乏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二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二辑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采取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同时还用短小精悍的话语把十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 初恋记忆

    初恋记忆

    钟跃民:“陕北这块地方很奇特,从表面上看,这是块贫瘠的土地,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表象后面隐藏着一种很深奥的东西。
  • 夏夜花事

    夏夜花事

    《夏夜花事》,一本走出佛系,拥抱人间烟火的散文集。作家黄爱东西,将时光刻印在她生活里的人、情、物、事倾注于文字,不做宣告,更无劝解,只以最自在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书中有买菜、做饭,讲述寻常日子的《生活基本款》,我们从作者自在不羁的笔下得以感受老城广州的日常,逛茶餐厅,品粤菜馆,仿佛走至街边巷里,领略那些人间烟火和妖娆风情,这些生活底色就是人生的基本款,让你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和遭遇,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第二章《情何物》对各种情事一针见血、直抵真相的另类探讨,是走过半生岁月沉淀出的洞见和智慧。《夏夜花事》则是作者的肺腑真情在不经意间的舒展呈现,凡人我辈,每一天都是余生,要好好过。
  • 松石斋诗文选

    松石斋诗文选

    许多年前有艺界师友曾鼓励结集。然余自觉拙作虽具诗词之形体,却远未得诗词之神髓,倘作为屐记或心感之回味犹可,而作为诗品实难示人。讵料癸巳之初,故乡旅厦乡亲联谊会诸友厚爱,将余之诗文编汇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难却,思之再三,确定以《松石斋诗文选》为名面世。
热门推荐
  • 爱情麻辣汤

    爱情麻辣汤

    她吃不吃摊上的麻辣汤,关他什么事啊?管得未免也太宽了吧!人长得帅又怎么样啊?啰嗦最吓人的好不好!哎!既然她喜欢吃麻辣汤,那就先泡到手再说吧,然后再让她慢慢改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间非常

    人间非常

    试凭年华多轻狂,一剑清风述云苍。君有壮志仍不忿,春秋日月我丈量。
  • 末世狼行

    末世狼行

    人性,在末世中沦丧,女人在痛苦的呻吟,血腥暴力充斥着大地每一个角落,狼崽子们,准备好了吧!(注:胆小或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甚入,未成人者慎入)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 不染匆匆遇昔年

    不染匆匆遇昔年

    曾经的她,因爱坠落,单纯的她,封锁内心,往后余生,不愿再爱,庆幸遇上了那个爱她的他,让她坠入爱河……某女:“老公~”某正在办公男:“嗯?”某女迷迷糊糊:“爱你^3^,木马~”某男:“……又不乖了”(后面省略1万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挑战女性弱点

    挑战女性弱点

    一本解析现代女人弱点的指导读本。要做一个美丽的、闪着的女人,首先也要从完善自己开始。女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以她和男人一样有着很多的弱点。诚然,女人的弱点是万众瞩目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女人当别人提醒她一些弱点、毛病时,就会大发雷霆,恨不得生生把那个提建议的人生吞活剥了。殊不知,有弱点的女人不可怕,但不知道自己的弱点是什么的女人是最要不得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君念槐

    鬼君念槐

    作者崩坏,主角也崩坏,配角随着崩坏。如果有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ps:能写完就厉害了。
  • 回到13岁之我有空间

    回到13岁之我有空间

    一无所有的谢小朵没想到自己居然重生回到到了十三岁,还拥有了一个神奇的空间。想到上辈子所经历的苦,谢小朵想,这辈子一定要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好好奋斗,不在投机取巧,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