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0000000005

第5章 《汉书》历校辨疑

班固《汉书》一书中,汉高帝元年至武帝太初元年之间的纪日干支,共有三百七十二项(同日干支出现多次的,仍以一项计)。

按照《颛顼历表新编》一文所附表二(以下称简《历表》)逐项检核,结果是:有二百九十二项与《历表》符合,有八十项与《历表》不符。

如果《历表》确定无误,那么《汉书》中和《历表》不符的这八十项纪日干支就必然是错误的。这就是说,用《历表》可以校出史书记载上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凡是不符合《历表》的纪日干支,在《史记》和《汉书》中,往往记载互有歧疑。或在一书的前后各篇中不相一致。经过分析辨别,也往往能找到致错的原因并加以订正。

以下对这八十项纪日干支资料,按《汉书》一书的次序,逐项加以具体说明。《史记》、《汉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为准,引用时注明页数,以便翻检。

1、《汉书·高帝纪》(63页):“(高帝七年)十二月……辛卯,立子如意为代王。”

[历校]《历表》高帝七年十二月朔日辛亥,本月无辛卯。

[辨疑]《汉书·诸侯王表》(404页):“赵隐王如意,高帝子。(高帝)九年四月立”,《史记》、《汉书》其它各篇无如意立为代王的资料。《历表》九年四月朔日戊辰,辛卯为二十四日。

[订正]七年十二月应改为九年四月。

2、《汉书·惠帝纪》(91页):“(惠帝五年)秋八月己丑,相国参薨。”

[历校]《历表》惠帝五年八月朔日己酉,本月无己丑。

[辨疑]《汉书·百官公卿表》(750页):“(惠帝五年)八月己丑,相国参薨。”同误。《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3页):“(惠帝五年)八月乙丑,参卒。”惠帝五年八月朔日己酉,乙丑为十七日。

[订正]己丑误,当为乙丑。

3、《汉书·惠帝纪》(91页):“(惠帝)六年冬十月辛丑,齐王肥薨。”

[历校]《历表》惠帝六年十月朔日戊申,本月无辛丑。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3页):“(惠帝六年)七月,齐悼惠王薨。”《历表》惠帝六年七月朔日甲戌,辛丑为二十八日。

[订正]十月误,当为七月。

4.5、《汉书·高后纪》(102页):“(吕后八年)八月庚申,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辛酉,斩吕禄,笞杀吕媭。”

[历校]《历表》吕后八年八月朔日壬午,本月无庚申、辛酉。

[辨疑]《史记·吕太后本纪》(409页):“(吕后八年),八月庚申旦,平阳侯窋行御史大夫事,见相国产计事……辛酉,捕斩吕禄,而笞杀吕媭。”同误。《史记·孝文本纪》(413页):“(吕后八年)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0页):“(吕后)八年九月产以吕王为汉相,谋为不善。大臣诛产,遂灭诸吕。”《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5页):“(吕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诛诸吕。”《历表》吕后八年九月朔日辛亥,庚申为十日,辛酉为十一日。

[订正]八月误,当为九月。

6、《汉书·文帝纪》(130页):“(文帝后)四年夏四月丙寅晦,日有蚀之。”

[历校]《历表》文帝后四年五月朔日丁巳,四月晦日当为丙辰。

[辨疑]《汉书·五行志》(1501页):“(文帝)后四年四月丙辰晦,日有食之,在东井十三度。”

[订正]丙寅误,当为丙辰。

7、《汉书·景帝纪》(142页):“(景帝三年)二月壬子晦,日有食之。”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三月朔日癸未,二月晦日当为壬午。

[辨疑]《汉书·天文志》(1501页):“景帝三年二月壬午晦,日有食之,在胃二度。”

[订正]壬子误,当为壬午。

8、《汉书·景帝纪》(143页):“(景帝四年)十月戊戌晦,日有蚀之。”

[历校]《历表》景帝四年十一月朔日己卯,十月晦日当为戊寅。

[辨疑]《汉书·五行志》景帝四年未载日食。

[订正]待考。

9、《汉书·异姓诸侯王表》(377页):“(高帝五年)十二月乙丑(张)耳薨。”

[历校]《历表》高帝五年十二月朔日癸巳。本月无乙丑。

[辨疑]《汉书·张耳陈馀列传》(1839页):“(高帝)五年秋,耳薨。”《史记·秦楚之际月表》(798页)载张耳死于高帝五年七月。《历表》高帝五年七月朔日庚申,乙丑为六日。

[订正]十二月误,当为七月。

10、《汉书·异姓诸侯王表》(381页):“(吕后二年)十月癸丑,王义始,故襄城侯。”

[历校]《历表》吕后二年十月朔日辛酉,本月无癸丑。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17页):“(吕后二年)七月癸巳,初王义元年。”《历表》吕后二年七月朔日丁亥,癸巳为七日。

[订正]十月癸丑误,当为七月癸巳。

11、《汉书·异姓诸侯王表》(383页):“(吕后七年)十一月丁巳,王大始,故平昌侯。”

[历校]《历表》吕后七年十一月朔日壬戌,本月无丁巳。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23页):“(吕后七年)二月丁巳,王太元年。”《历表》吕后七年二月朔日庚寅,丁巳为二十八日。

[订正]十一月误,当为二月。

12、《汉书·诸侯王表》(403页):“淮南厉王长,高帝子,(高帝)十一年十月庚午立。”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十月朔日己丑,本月无庚午。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11页):“(高帝十一年)十二月庚午,厉王长元年。长,高祖子。”《历表》高帝十一年十二月朔日戊子,本月无庚午,亦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3075页):“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庚午为十六日。

[订正]十月误,当为七月。

13、《汉书·诸侯王表》(404页):“赵共王恢,高帝子,(高帝)十一年三月丙午,为梁王。”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三月朔日丙辰,本月无丙午。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11页):“(高帝十一年)二月丙午,初王恢元年。恢,高祖子。”《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丙午为二十日。

[订正]三月误,当为二月。

14、《汉书·诸侯王表》(405页):“河间,孝文二年三月乙卯,文王辟彊以幽王子立。”

[历校]《历表》文帝二年三月朔日壬申,本月无乙卯。

[辨疑]原作三月乙卯。校点本《校勘记》(425页):“朱一新说《文纪》作‘三月’,汪本亦作三月,此作‘二月’误。”据此,校点本改三月为二月。《历表》文帝二年二月朔日癸卯,乙卯为十三日,二月不误。校点本误从朱一新说,实际上把正确的二月改成错误的三月。《汉书·文帝纪》(117页):“(文帝二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同时立为王者除河间王辟彊外,还有城阳王章、济北王兴居、代王武、太原王参、梁王揖。《汉书·诸侯王表》皆作二年二月乙卯立,二月有乙卯,三月不当再有乙卯。《汉书·文帝纪》三月应据此改为二月。

[订正]三月误,当为二月。

15、《汉书·诸侯王表》(412页):“赵敬肃王彭祖,景帝子。(景帝二年)二月甲寅,立为广川王。”

[历校]《历表》景帝二年二月朔日己未,本月无甲寅。

[辨疑]《汉书·景帝纪》(141页):“(景帝二年)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39页)六王立皆在三月甲寅。三月有甲寅,二月不当有甲寅。《历表》景帝二年三月朔日己丑,甲寅为二十六日。

[订正]二月误,当为三月。

16、《汉书·诸侯王表》(413页):“膠西于王端,景帝子。(景帝)三年六月乙巳立。(六月乙巳以下共二见)。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巳。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0页):“(景帝三年)六月乙亥,于王端元年。”《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乙亥为二十四日。

[订正]乙巳误,当为乙亥。

17、《汉书·诸侯王表》(414页):“膠东王,景帝子。(景帝)四年四月乙巳立。”

[历校]《历表》景帝四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乙巳。

[辨疑]《汉书·景帝纪》(143页):“(景帝四年)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徹为膠东王。”《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2页):“(景帝四年)四月己巳,初王元年。是为孝武帝。”《历表》景帝四年四月朔日丁未,己巳为二十三日。

[订正]乙巳误,当为己巳。

18、《汉书·诸侯王表》(415页):“临江愍王荣,景帝子。(景帝)七年十一月己酉,以故皇太子立。”

[历校]《历表》景帝七年十一月朔日辛酉,本月无己酉。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5页):“(景帝七年)十一月乙丑,初王闵王荣元年。”《历表》景帝七年十一月朔日辛酉,乙丑为五日。

[订正]己酉误,当为乙丑。

19、《汉书·诸侯王表》(416页):“六安,(武帝)元狩二年七月壬子,恭王庆以康王少子立。”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二年七月朔日庚午,本月无壬子。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61页):“置六安国,以故陈为都。(武帝元狩二年)七月丙子,初王恭王庆元年。”《历表》武帝元狩二年七月朔日庚午,丙子为七日。

[订正]壬子误,当为丙子。

20、《汉书·诸侯王表》(417页):“常山宪王舜,景帝子。(景帝)中五年三月丁巳立。”

[历校]《历表》景帝中五年三月朔日辛酉,本月无丁巳。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849页):“(景帝中五年)四月丁巳,初王宪王舜元年。孝景子。”《历表》景帝中五年四月朔日庚寅,丁巳为二十八日。

[订正]三月误,当为四月。

21、《汉书·王子侯表》(428页):“合阳侯喜,帝兄,为代王。匈奴攻代,弃国,废为侯。(高帝)八年九月丙午封。”。

[历校]《历表》高帝八年九月朔日辛未,本月无丙午。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46页):“合阳,高祖兄。兵初起,侍太公守丰,天下已平,以六年正月立仲为代王。高祖八年,匈奴攻代,王弃国亡,废为合阳侯。(高帝)八年九月丙子,侯刘仲元年。”《历表》高帝八年九月朔日辛未,丙子为六日。

[订正]丙午误,当为丙子。

22、《汉书·王子侯表》(457页):“武始侯昌,赵敬肃王子。(武帝元朔三年)四月甲辰封。”(四月甲辰以下共三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三年四月朔日庚午,本月无甲辰。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094页):“武始,赵敬肃王子。(武帝元朔)三年四月庚辰,侯刘昌元年。”《历表》武帝元朔三年四月朔日庚午,庚辰为十一日。

[订正]甲辰误,当为庚辰。

23、《汉书·王子侯表》(467页):“樊舆节侯脩,中山靖王子。(武帝元朔五年)二月癸酉封。”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五年二月朔日己丑,本月无癸酉。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05页):“樊舆,中山靖王子。(武帝元朔)五年三月癸酉,节侯刘条元年。”《历表》武帝元朔五年三月朔日己未,癸酉为十五日。

[订正]二月误,当为三月。

24、《汉书·王子侯表》(474页):“陆元侯何,菑川靖王子。(武帝元鼎元年)七月辛卯封。”(七月辛卯以下共四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本月无辛卯。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4页):“陆,菑川靖王子。(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戊寅,侯刘何元年。”《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四月朔日丁未,本月无戊寅,亦误。《汉书·王子侯表》(470页)载武帝元鼎元年四月戊寅,同日封城阳顷王子二十人为列侯,《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08页)失载皎靖侯云,故只有十九人。但记始封年月栏仍有二十项四月戊寅,所以菑川靖王子刘何误入城阳顷王子名列中,致误为四月戊寅。菑川靖王子共四人,同日封,《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4页)记为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辛卯,所以刘何始封按《史记》也应当为武帝元狩元年十月辛卯。《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十月朔日庚戌,本月无辛卯,亦误。《史记》年次误而月份不误,《汉书》年次不误而月份误,所以当为元鼎元年十月辛卯。《历表》武帝元鼎元年十月朔日乙亥,辛卯为十七日。

[订正]七月误,当为十月。

25、《汉书·王子侯表》(475页):“甘井侯光,广川缪王子。(武帝元鼎元年)七月乙酉封。”(七月乙酉以下共二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鼎元年七月朔日辛丑,本月无乙酉。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5页):“甘井,广川穆王子。(武帝元狩)元年十月乙酉,侯刘元元年。”《历表》武帝元狩元年十月朔日庚戌,本月无乙酉,亦误。《汉书》年次不误月份误,《史记》年次误而月份不误,所以当为元鼎元年十月乙酉。《历表》武帝元鼎元年十月朔日乙亥,乙酉为十一日。

[订正]七月误,当为十月。

26、《汉书·王子侯表》(475页):“皋虞煬侯建,膠东康王子。(武帝)元封元年五月丙午封。”(五月丙午以下共三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封元年五月朔日丁卯,本月无丙午。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1116页):“皋虞,膠东康王子。(武帝元鼎)元年五月丙午,侯刘建元年。”《历表》武帝元鼎元年五月朔日壬寅,丙午为五日。

[订正]元封元年误,当为元鼎元年。

27、《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55页):“东武贞侯郭蒙……(高帝六年)正月戊午封。”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本月无戊午。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05页):“东武……(高帝)六年正月戊午,贞侯郭蒙元年。”同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88页)有高帝六年正月丙戌、丙午、丁未、戊申、壬子等顺沿的纪日干支,则戊午当在二月。

[订正]正月误,当为二月。

28、《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63页):“柳丘齐侯戎赐……(高帝六年)六月丁亥封。”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六月朔日甲寅,本月无丁亥。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15页):“柳丘……(高帝)六年六月丁亥,齐侯戎赐元年。”同误。

[订正]待考。

29、《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79页):“阳河齐侯其石……(高帝七年)十一月甲子封。”

[历校]《历表》高帝七年十一月朔日壬午,本月无甲子。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30页):“阳河……(高帝)七年十月甲子,齐哀侯元年。”《历表》高帝七年十月朔日壬子,甲子为十三日。

[订正]十一月误,当为十月。

30、《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0页):“宁严侯魏遬……(高帝八年)四月辛卯封。”

[历校]《历表》高帝八年四月朔日甲辰,本月无辛卯。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43页):“宁……(高帝)八年四月辛酉,庄侯魏选元年。”《历表》高帝八年四月朔日甲辰,辛酉为十八日。

[订正]辛卯误,当为辛酉。

31、《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3页):“襄平侯纪通……(高帝八年)九月丙午封。”

[历校]《历表》高帝八年九月朔日辛未,本月无丙午。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47页):“襄平……(高帝)八年后九月丙午,侯纪通元年。”《历表》高帝八年后九月朔日辛丑,丙午为六日。

[订正]九月误,当为后九月。

32、《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3页):“龙阳敬侯陈署……(高帝八年)九月己未封。”

[历校]《历表》高帝八年九月朔日辛未,本月无己未。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47页):“龙……(高帝)八年后九月己未,敬侯陈署元年。”《历表》高帝八年后九月朔日辛丑,己未为十九日。

[订正]九月误,当为后九月。

33、《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4页):“平严侯张瞻师……(高帝)九年十二月壬寅封。”

[历校]《历表》高帝九年十二月朔日庚午,本月无壬寅。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48页):“繁……(高帝)九年十一月壬寅,庄侯彊瞻元年。”《历表》高帝九年十一月朔日庚子,壬寅为三日。

[订正]十二月误,当为十一月。

34、《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4页):“陆量侯须无……(高帝九年)三月丙戌封。”

[历校]《历表》高帝九年三月朔日戊戌,本月无丙戌。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48页):“陆梁……(高帝)九年三月丙辰,侯须毋元年。”《历表》高帝九年三月朔日戊戌,丙辰为十九日。

[订正]丙戌误,当为丙辰。

35、《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96页):“义陵侯吴郢……(高帝九年)九月丙子封。”

[历校]《历表》高帝九年九月朔日乙未,本月无丙子。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0页):“义陵……(高帝)九年九月丙子,侯吴程元年。”同误。《史记》前此为离侯邓弱九年四月封,后此为宣平侯张敖九年四月封,此九月夹于两四月之间,当为四月之误。《历表》高帝九年四月朔日戊辰,丙子为九日。

[订正]九月误,当为四月。

36、《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1页):“长脩平侯杜恬……(高帝十一年)三月丙戌封。”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三月朔日丙辰,本月无丙戌。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6页):“长脩……(高帝)十一年正月丙辰,平侯杜恬元年。”《历表》高帝十一年正月朔日丁巳,本月无丙辰,亦误。《史记》此条前后皆为正月,故正月不误,而丙辰为丙戌之误。高帝十一年正月朔日丁巳,丙戌为三十日。

[订正]三月误,当为正月。

37、(甲)《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4页):“临辕坚侯戚鳃……(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封。”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乙酉。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59页)“临辕……(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坚侯戚鳃元年。”同误。

[订正]待考。

(乙)《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5页):“汲绍侯公上不害……(高帝十一年)二月乙酉封。”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乙酉。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60页):“汲……(高帝)十一年二月己巳,终侯公上不害元年。”《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本月无己巳,亦误。

[订正]待考。

38、《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6页):“汾阳严侯靳彊……(高帝十一年)三月辛亥封。”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三月朔日丙辰,本月无辛亥。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61页):“汾阳……(高帝)十一年二月辛亥,侯靳彊元年。”《历表》高帝十一年二月朔日丁亥,辛亥为二十五日。

[订正]三月误,当为二月。

39、《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07页):“衍简侯翟盱……(高帝十一年)七月己丑封。”

[历校]《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本月无己丑。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63页):“衍……(高帝)十一年七月乙巳,简侯翟盱元年。”《历表》高帝十一年七月朔日乙卯,本月无乙巳,亦误。

[订正]待考。

40、《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13页):“成阳定侯奚意……(高帝十二年)正月乙酉封。”

[历校]《历表》高帝十二年正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酉。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70页):“成阳……(高帝)十二年正月乙酉,定侯意元年。”同误。

[订正]待考。

41、《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614页):“高梁共侯郦疥……(高帝十二年)二月丙寅封。”

[历校]《历表》高帝十二年二月朔日辛巳,本月无丙寅。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972页):“高梁……(高帝)十二年三月丙寅,共侯郦疥元年。”《历表》高帝十二年三月朔日辛亥,丙寅为十六日。

[订正]二月误,当为三月。

42、《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37页):“南奅,(武帝)元朔五年四月丁卯,侯贺以将军击匈奴得王,侯。”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五年四月朔日戊子,本月无丁卯。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32页):“南奅……(武帝元朔)五年四月丁未,侯公孙贺元年。”《历表》武帝元朔五年四月朔日戊子,丁未为二十日。

[订正]丁卯误,当为丁未。

43、《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39页):“桓侯赐……(景帝中三年)十二月丁丑封。”(十二月丁丑以下共六见。)

[历校]《历表》景帝中三年十二月朔日甲辰,本月无丁丑。

[辨疑]《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9页):“垣……(景帝中三年)十二月丁丑,侯赐元年。”同误。

[订正]待考。

44、《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2页):“特辕侯乐……(武帝)元朔元年后九月丙寅封。”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元年无后九月。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28页):“持装……(武帝元光)六年后九月丙寅,侯乐元年。”《历表》武帝元光六年后九月朔日乙卯,丙寅为十二日。

[订正]元朔元年误,当为元光六年。

45、《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4页):“昌武侯赵安稽……(武帝元朔)四年七月庚申封。”(七月庚申以下共二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四年七月朔日癸亥,本月无庚申。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31页):“昌武……(武帝元朔)四年十月庚申,坚侯赵安稽元年。”《历表》武帝元朔四年十月朔日丁酉,庚申为二十四日。

[订正]七月误,当为十月。

46、《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8页):“宜冠侯高不识……(武帝元狩二年)五月庚戌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二年五月朔日辛未,本月无庚戌。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39页):“宜冠……(武帝元狩)二年正月乙亥,侯高不识元年。”《历表》武帝元狩二年正月朔日壬申,乙亥为四日。

[订正]五月庚戌误,当为正月乙亥。

47、《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9页):“下摩侯謼毒尼……(武帝元狩二年)六月乙亥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二年六月朔日庚子,本月无乙亥。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1页)“下麾……(武帝元狩)二年六月乙亥,侯呼毒尼元年。”同误。

[订正]待考。

48、《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49页):“湿阴定侯昆邪……(武帝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七月壬午以下共四见。)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三年七月朔日甲午,本月无壬午。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1页):“漯阴……(武帝元狩)二年七月壬午,定侯诨邪元年。”《历表》武帝元狩二年七月朔日庚午,壬午为十三日。

[订正]三年误,当为二年。

49、《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54页):“骐侯驹几……(武帝元鼎五年)五月壬子封。”

[历校]《历表》武帝元鼎五年五月朔日戊寅,本月无壬子。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49页):“骐……(武帝元鼎)五年六月壬子,侯驹几元年。”《历表》武帝元鼎五年六月朔日戊申,壬子为五日。

[订正]五月误,当为六月。

50、《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657页):“缭嫈侯刘福……(武帝元封元年)正月乙卯封。

[历校]《历表》武帝元封元年正月朔日己巳,本月无乙卯。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52页):“缭嫈……(武帝元封)元年五月己卯,侯刘福元年。”《历表》武帝元封元年五月朔日丁卯,己卯为十三日。

[订正]正月乙卯误,当为五月己卯。

51、《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0页):“建成康侯释之……(高帝)六年四月丙戌封。”

[历校]《历表》高帝六年四月朔日乙卯,本月无丙戌。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89页):“建成……(高帝)六年正月丙戌,康侯释之元年。”《历表》高帝六年正月朔日丙戌。丙戌为一日。

[订正]四月误,当为正月。

52、《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1页):“汉阳侯禄,种弟,高后元年九月丙寅封。”

[历校]《历表》吕后元年九月朔日壬辰,本月无丙寅。

[辨疑]《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89页):“胡陵,(吕后)元年五月丙寅,封则弟大中大夫吕禄元年。”《历表》吕后元年五月朔日癸巳,本月无丙寅,亦误。

[订正]待考。

53、《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2页):“昌平侯大……(吕后元年)二月癸未封。”

[历校]《历表》吕后元年二月朔日乙丑,癸未为十九日。

[辨疑]此条二月癸未前无年次,遂併入元年,虽与《历表》相合,但其后之四月丙申亦随之併入元年,乃与《历表》不合。《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6页):“昌平……(吕后)四年二月癸未,侯太元年。”《历表》吕后四年二月朔日戊寅,癸未为六日。

[订正]吕后元年误,当为吕后四年。

54、《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2页):“赘其侯吕胜……(吕后元年)四月丙申封。”(四月丙申以下共三见。)

[历校]《历表》吕后元年四月朔日甲子,本月无丙申。

[辨疑]《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986页):“赘其……(吕后)四年四月丙申,侯吕胜元年。”《历表》吕后四年四月朔日丁丑,丙申为二十日。

[订正]吕后元年误,当为吕后四年。

55、《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5页):“魏其侯窦婴……(景帝)三年六月乙巳封。”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本月无乙已。

[辨疑]《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1012页):“魏其……(景帝)三年六月乙巳,侯窦婴元年。”同误。《史记·孝景本纪》(440页):“(景帝三年)六月乙亥,赦亡军及楚元王子艺等与谋反者。封大将军窦婴为魏其侯。”《历表》景帝三年六月朔日壬子,乙亥为二十四日。

[订正]乙巳误,当为乙亥。

56、《汉书·外戚恩泽侯表》(686页):“长平烈侯卫青……(武帝)元朔二年二月丙辰封。”

[历校]《历表》武帝元朔二年二月朔日丁丑,本月无丙辰。

[辨疑]《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1029页):“长平……(武帝元朔)二年三月丙辰,烈侯卫青元年。”《历表》武帝元朔二年三月朔日丙午,丙辰为十一日。

[订正]二月误,当为三月。

57、《汉书·百官公卿表》(751页):“(惠帝六年)十月己丑,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曲逆侯陈平为左丞相。”

[历校]《历表》惠帝六年十月朔日戊申,本月无己丑。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3页):“(惠帝六年)十月己巳,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曲逆侯陈平为左丞相。”《历表》惠帝六年十月朔日戊申,己巳为二十二日。

[订正]己丑误,当为己巳。

58、《汉书·百官公卿表》(754页):“(吕后八年)九月丙戌,(审食其)复为丞相。”

[历校]《历表》吕后八年九月朔日辛亥,本月无丙戌。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5页):“(吕后八年)九月壬戌,(审食其)复为丞相。”《历表》吕后八年九月朔日辛亥,壬戌为十二日。

[订正]丙戌误,当为壬戌。

59、《汉书·百官公卿表》(756页):“(文帝四年)十二月乙巳,丞相婴薨。”

[历校]《历表》文帝四年十二月朔日壬戌,本月无乙巳。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6页):“(文帝四年)十二月己巳,婴卒。”《历表》文帝四年十二月朔日壬戌,己巳为八日。

[订正]乙巳误,当为己巳。

60、《汉书·百官公卿表》(759页):“(文帝后二年)八月戊戌,丞相苍免。”

[历校]《历表》文帝后二年八朔日丁卯,本月无戊戌。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28):“(文帝后二年)八月戊辰,苍免相。”《历表》文帝后二年八月朔日丁卯,戊辰为二日。

[订正]戊戌误,当为戊辰。

61、《汉书·百官公卿表》(761页):“(景帝二年)八月丁未,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

[历校]《历表》景帝二年八月朔日丙辰,本月无丁未。

[辨疑]《史记·孝景本纪》(439页):“(景帝二年)八月,以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为丞相。”未载日。

[订正]待考。

62、《汉书·百官公卿表》(765页):“(景帝后元年)八月壬辰,卫尉直不疑为御史大夫。”“八月壬辰,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

[历校]《历表》景帝后元年八月朔日丁未,本月无壬辰。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32页):“(景帝后元年)八月壬辰,御史大夫建陵侯卫绾为丞相。”同误。《史记》未载卫尉直不疑为御史大夫事。《汉书·五行志》(1502页):“(景帝后元年)七月乙巳,先晦一日,日有食之。”八月朔日实为丁未,八月壬辰,必误。

[订正]待考。

63、《汉书·百官公卿表》(767页):“(武帝建元二年)三月乙未,太常许昌为丞相。”

[历校]《历表》武帝建元二年三月朔日丙辰,本月无乙未。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33页):“(武帝建元二年)二月乙未,太常柏至侯许昌为丞相。”《历表》武帝建元二年二月朔日丙戌,乙未为十日。

[订正]三月误,当为二月。

64、《汉书·百官公卿表》(774页):“(武帝元狩三年)三月壬辰,廷尉张湯为御史大夫。”

[历校]《历表》武帝元狩三年三月朔日乙未,本月无壬辰。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38页):“(武帝元狩二年)御史大夫湯。”《历表》武帝元狩二年三月朔日壬申,壬辰为二十一日。

[订正]元狩三年误,当为元狩二年。

65、《汉书·百官公卿表》(777页):“(武帝元鼎二年)二月辛亥,太子太傅石庆为御史大夫。”

[历校]《历表》武帝元鼎二年二月朔日丁卯,本月无辛亥。

[辨疑]《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1139页):“(武帝元鼎二年)御史大夫庆。”未载月日。

[订正]待考。

66、《汉书·天文志》(1303页):“(景帝)二年七月丙子,火与水晨出东方,因守斗。占曰:‘其国绝祀’,至其十二月,水、火合于斗。”

[历校]《历表》景帝二年七月朔日丁亥,本月无丙子。

[辨疑]先有七月,后有十二月,与以十月为岁首的制度不合。十二月之前只有十一月和十月。此七月显是十月之误。《历表》景帝二年十月朔日辛酉,丙子为十六日。

[订正]七月误,当为十月。

67、《汉书·天文志》(1304页):“(景帝)四年七月癸未,火入东井,行阴,又以九月己未入舆鬼,戊寅出。”

[历校]《历表》景帝四年九月朔日乙亥,本月无已未,亦无己未后之戊寅。

[辨疑]东井三十三度,舆鬼四度。(《淮南子·天文训》)癸未至己未为三十六日,己未至戊寅为十九日。火星三十六日行三十三度,平均约一日行一度,然后又十九日行四度,平均约五日行一度,与天象殊不合。文字必有误。

[订正]待考。

68、《汉书·天文志》(1304页):“(景帝中)二年正月丁亥,金木合于觜觿,为白衣之会。”

[历校]《历表》景帝中二年正月朔日己酉,本月无丁亥。

[辨疑]原作景帝中三年。校点本《校勘记》(1314页):“王念孙说中三年在下文,则此‘三年’当作‘二年’。据此,改三年为二年。但改为二年后,全年纪日干支均不合《历表》,且使《天文志》所述前后几年之天象亦皆大谬。例如:“(二年)五月甲午,金、木俱在东井。”“四年四月丙申,金、木合于东井”。木星在东井达两年之久,于理不合。但如按原本作三年,木星在东井徘徊一年,实为可能。全年干支与《历表》均合。校点本据王念孙说改三年为二年,实误。《历表》景帝中三年正月朔日癸酉,丁亥为十五日。

[订正]景帝中二年误,当为景帝中三年。

69、《汉书·天文志》(1304页):“(景帝中二年)三月丁酉,彗星夜见西北,色白,长丈,在觜觿,且去益小,十五日不见。”

[历校]《历表》景帝中二年三月朔日戊申,本月无丁酉。

[辨疑]见68[辨疑]。《历表》景帝中三年三月朔日壬申,丁酉为二十六日。

[订正]景帝中二年误,当为景帝中三年。

70、71、《汉书·五行志》(1304页):“(景帝中二年)五月甲午,金、木俱在东井。戊戌,金去木留,守之二十日。”

[历校]《历表》景帝中二年五月朔日丁未,本月元甲午,戊戌。

[辨疑]见68[辨疑]。《历表》景帝中三年五月朔日辛未,甲午为二十四日,戊戌为二十八日。

[订正]景帝中二年误,当为景帝中三年。

72、73、74、75、76、《汉书·天文志》(1304)页:“(景帝中二年)六月壬戌,蓬星见西南,在房南,去房可二丈,大如二斗器,色白;癸亥,在心东北,可长丈所;甲子,在尾北,可六丈;丁卯,在箕北,近汉,稍小,且去时,大如桃。壬申去,凡十日。”

[历校]《历表》景帝中二年六月朔日丁丑,本月无壬戌、癸亥、甲子、丁卯、壬申。

[辨疑]见68[辨疑]。《历表》景帝中三年六月朔日辛丑,壬戌为二十二日,癸亥为二十三日,甲子为二十四日,丁卯为二十七日。惟壬申当入七月。《历表》景帝中三年七月朔日庚午,壬申为三日。

[订正]景帝中二年误,当为景帝中三年。

77、《汉书·天文志》(1305页):“(景帝)中三年十一月庚午夕,金、火合于虚,相去一寸。”

[历校]《历表》景帝中三年十一月朔日甲戌,本月无庚午。

[辨疑]《汉书·天文志》无景帝中二年,而有两个景帝中三年。前中三年不误,则此重出之中三年显为中二年之错简。《历表》景帝中二年十一月朔日庚戌,庚午为二十一日。

[订正]景帝中三年误,当为景帝中二年。

78、79、《汉书·五行志》(1330):“惠帝四年十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丙子,织室灾。”

[历校]《历表》惠帝四年十月朔日庚寅,本月无乙亥、丙子。

[辨疑]《汉书·惠帝纪》(90页):“(惠帝四年)秋七月乙亥,未央宫凌室灾,丙子,织室灾。”《历表》惠帝四年七月朔日丙辰,乙亥为二十日,丙子为二十一日。

[订正]十月误,当为七月。

80、《汉书·荆燕吴传》(1909页):“孝景前三年正月甲子,(吴王濞)初起兵于广陵。”

[历校]《历表》景帝三年正月朔日甲申,本月无甲子。

[辨疑]《史记·吴王濞传》(2828页):“孝景帝三年正月甲子,(吴王濞)初起兵于广陵。”同误。《汉书·五行志》(1501页):“景帝三年二月壬午晦,日有食之。”二月壬午晦,甲子必在二月。正月不当有甲子。

[订正]待考。

关于《汉书》纪日干支的错误,清人多有考证。其中,王念孙、朱一新、周寿昌等人各有发明。夏燮《读汉书十表》也纠正了其中的若干错误。王先谦《前汉书补注》则大量汇集了前人研究的成果,是《汉书》研究的一次总结。关于汉初纪日干支问题,王先谦指出某些条目《史》、《汉》记载不同,但因为他不明历校的方法,所以只能存异,而不能正误。

本文对《汉书》中八十项不符合《历表》的纪日干支,分别做了考证。可以证明,凡和《历表》相矛盾的记载,必然有错误。其中部分条目虽然能检核出问题,但如何订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应该指出,校点本《汉书》以王先谦《前汉书补注》本为底本,但有妄改(或误排)《补注》本的地方。例如,《诸侯王表》(412页):“赵敬肃王彭祖,景帝子。(景帝二年)二月甲寅,立为广川王。”此前一条,江都易王非三月甲寅立,此后一条长沙定王发三月甲寅立。三月有甲寅,则二月甲寅必误。据《历表》景帝二年二月朔日己未,本月无甲寅,三月朔日己丑,甲寅为二十六日,参见本文15[辨疑]。故《汉书补注》本原作三月甲寅,不误。校点本改为二月,显系有误。

(此文未刊)

同类推荐
  • 和珅狂想曲

    和珅狂想曲

    我的钱财够偿付大清万民十五载的辛劳,我的权势一度令新皇嘉庆折腰,最幸运还是有霁雯一生相伴。纵横朝堂驰骋天下几十载后,我难道会不懂“怀璧其罪”的道理吗?笑话!我可是忠臣!
  • 征战唐朝

    征战唐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的时间节点是从宇宙中的地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是一部独具韵味的世界史,从人类文明的起源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把人类文明各种滋味的旅程都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本书中,对于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等,作者都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描绘,还涉及到了像儒家和道家这样的东方文化。作者没有用枯燥堆砌的文学史料进行陈述,而是用剥离的方式对繁冗的文学史料进行简炼,把这段历史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称为世界史的代表作品。
  • 蜀汉必得天下

    蜀汉必得天下

    我来到三国时期,正直赤壁之战,风火连绵,战事不断,这个悲惨的时代,最后因为我的协助蜀国一统华夏
  • 开元情诗与剑榜

    开元情诗与剑榜

    大唐开元、天宝年间,流行“三大诗榜”,一旦诗榜上有名,好处数之不尽!进可进士及第,封侯拜相!退可闻名江湖,天下风流!陈成的目标,便是在三大榜单全部拿下第一!虽然我不会写诗,但我可以抄别人的啊!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那我就“五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那我便“十三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为啥,就要压他俩一头!只可惜……“世人穿越都抄诗,我因抄诗误一生。”熟读穿越小说的小陈同学自认为可以凭借后世的诗词,击败各路大神,在未婚妻和小郡主面前倍有面儿。可现实是,即便你拿出后世最好的诗,盛唐的大神们依然可以轻松吟出胜你十倍的作品!当场啪啪打脸!七绝圣手王昌龄!襄阳隐士孟浩然!边塞高适与岑参!旗亭画壁王之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当然,少不了还有永远屹立于华夏诗歌巅峰之上的李杜!李杜!李杜!那我还是……从头开始学吧……大神们轻虐哦!
热门推荐
  • 剑来飞仙

    剑来飞仙

    主角把一个铁棒锤磨成了剑,却突然穿越了。未婚妻前来拜访不是为了退婚,目的究竟是什么?测验出的垃圾天赋,到底是不是废柴流的开始?主角表示,阅读网文三千,仿佛看的都是假小说。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我居然转生成了龙

    我居然转生成了龙

    当人类的铁骑踏破河山当精灵的箭刃刺穿幽兰当矮人的铁锤重击石环十方巨龙,六族争锋在这个世界转生为龙的人,是否也是带来和平的神如人心不善,便由我亲自矫正若天地不仁,便由我建立新的秩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樱色青春你在哪里

    樱色青春你在哪里

    前女友的背叛,随后被未知的未婚妻绑架,大变特工小时约定的新娘竟然是个女优失落的时候遇见了她,原来几年前的一切,都是误会,原来彼此,都还深爱着对方,只不过…一个神秘项链,引发了一场战争,爱情保卫战,究竟谁能胜利?一片痴心竟换来如此回报。一个狼王手环,狼王再次回归,能否拯救一切?一种留恋,一片痴心,一种奢望。为了心与心的交融,去寻找,一段寻找的旅程,留下一路白色的斑斓,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她。
  • 万兽龙帝

    万兽龙帝

    【热血不断,万字更新】这是修炼者的世界!强者为尊,肉弱强食,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他本是战神之子,风光无限!怎奈遭受族人算计,被迫出走。他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同学心中的拖油瓶。强者们为了变强,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异能兽体内能量源,殊不知在他的体内封印着万兽之首——龙帝!他叫萧璋,人如其名,嚣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之位面商人

    末日之位面商人

    赵海意外得到位面商人交易器,可是没有想到被最爱的女人出卖,受到几乎所有人的追杀,最后被炸的粉身碎骨,居然穿越到了一个末日世界,在这里赵海的位面交易器将是他生存、崛起的最大资本。本书刚刚起点签约,大家多多支持,票票、收藏都来吧!
  • 我是一个武神

    我是一个武神

    从小被坑到大的人,19岁发现自己是个神,是你,你会怎么做?装逼啊,放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