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5000000006

第6章 文明之火――能源

有是一水种。循环不尽的自然能源,那就事实上水的能量是一种引力,是引力迫使水向下流,如湍急的山溪,巨大的瀑布和大河。

希腊人建造巨大的水轮,将其沉入河水,利用下面强大的水流,这些早期的水轮称为下冲式水轮,因为利用的是从下面通过的水流驱动轮叶,转动的轮叶带动机器运转。

很早以前,这种水轮机在埃及非常普遍。不久人们就开始寻找利用水能的更好方法。他们发现,水的落差越大,驱动轮叶的力量越大,落差越大,水冲下来时产生的能量也越大。

由高处下落的水冲着水轮机,因而我们称之为上击式水轮机。

为了确保在水流不足的情况下,水轮机也能运转,人们在河上筑起堤坝,造起人工水池。这种蓄水池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水驱动磨坊的水轮机。如果河水太大怎么办呢?水流过于湍急,水轮机有失去控制的危险。人们同样找到了答案,他们修建了有水闸的河道。这样就可以控制流经水轮机的水流量,多余的水改经第二条水道流出。水磨坊是第一个真正靠水力驱动的动力站,它产生的能量可精确地调节。

水的力量

最大的水利资源是大海,海浪和潮汐的运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要利用这种能量,必须建造巨大的潮水发电站,但费用非常大。

将水力转变为能量,有另一种方法,比如建造水力驱动的发电厂。

需要电的时候,水库的水沿着陡峭的管道直泻而下冲击水轮机,水的压力使水轮机飞速旋转,从而带动发动机。这种靠水力驱动的机器,并不是用来磨面粉的,而是用来发电的。从本质上讲,水轮机只不过是老式水轮在现代的翻版,不同的是,水轮机比老式叶轮转速更快。

水轮机的转速每分钟1000转,只有达到这个速度才能发电。

水电站发的电很便宜,必备的条件是大坝和充足的水。

还有一个优点是,能根据需要的发电量自由调节从水库流出的水量。有些水电站有两个蓄水湖,上面一个,下面一个。上面湖泊的水驱动水轮机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到了晚上,则利用富余的电能将下面湖中的水抽到上面的湖泊中去,所蓄的水以供再发电时使用。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堤坝限制了河流的天然通道,扰乱了鱼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那些地势平坦或者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就无法依赖水力发电了。

柴油汽油哪里来

人类利用能源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了。

中国在猿人的时候就知道利用火来烧熟食品,来取暖。那时主要的能源来自于木材。后来逐步发现了一种黑色的石头,它也可以烧,所以到了西汉的时候,在现在河南巩县一带,就有了开采一种黑色的石头来取暖和冶炼的历史,这就是煤。到了18世纪的中后期,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变化。从英国开始大规模地开采利用煤作为能源取代了木材。这次能源结构的变化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北宋有一个科学家叫沈括,他写了一本书叫《梦溪笔谈》,里面就描述了在陕西米脂那个地区,从地下挖出来一种褐色的油,当地的居民就用它来做饭、点灯,所以沈括就给这种油取了一个名字,叫石油。而且他还说“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由于石油是一种比较易于运输、贮存和燃烧效率比较高的能源,所以它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已经逐步取代了煤炭,成了占第一位的能源。

石油的历史非常久远。首先,它形成于200万到60亿年前,在那个时候,现在的许多陆地都被水覆盖着。水里充满了各种有机微生物,这些生物死亡以后,就会在海底分解,石油的来源就在这里。几个世纪,乃至数十世纪过后,这些有机物和水中的沉积物混合在一起,由于这层混合物相当重,它们深深地沉入地下,并且硬化。而在这段时期里,地面早已是沧海桑田,当混合层的深度达到4000米的时候,温度达到了120度,变化就开始了。石油残渣被禁锢在沉积岩中,被称之为母岩,残渣酝酿变成液体,石油就在4000米的深度形成了。

有了三维视觉效果图,人们就可以更容易地探测出油井的具体位置。地层下面存在着一个油库,三维地图能够迅速地计算出它的体积,这是得知含油量的基本要素。

有了三维探测技术,人们就能知道油井的大小,但是要知道它的含油量,还得依靠岩石样品。通过岩石样品,就可以研究岩石层结构颗粒的多孔空间,可以进一步知道这样的岩层究竟有多大,然后就能够估测石油的储量,还能够探测岩层的渗透性,这对石油的勘探工作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数据。

几年前,人们在钻杆上安装了自动摄像头,将它放入井里,首次拍摄出石油从岩层向地表移动的经过。抽出石油之后,人们用输油管将石油运往提炼厂,或者是终点站。在终点站里,石油被超级油船运往各地。如果把全世界的输油管加起来,有100万公里长呢。

原油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一定是黑色的,黏稠的,这要取决于它的构成,而它的构成又和它的产地有关。如有的来自高加索,有的来自澳大利亚,有的来自北海,这些石油都是由碳氢分子构成的。但是这些分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是线状的,有些是环状的,还有一些有很多分支。它们的重量也不相同,重量随着碳原子的数量而变化,碳原子越多,重量就越大,价值也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要对这些碳氢分子进行分类的原因。

柴油和汽油的区别在于它们在气缸里的燃烧方式不同,柴油是用于柴油式发动机,往气缸里面压入空气,再压缩空气产生热量。气缸温度达到600度,这个时候,注入微粒状的柴油,柴油就会立即燃烧,气体膨胀,散发出能量,推动活塞。汽油式发动机就不一样了,往气缸里面注入碳氢燃料、汽油和空气,压缩之后,是火花塞点燃混合物。气体膨胀,散发出能量,推动活塞,结论就是汽油燃烧和柴油燃烧不一样,汽油需要火花塞。

还有辛烷值,辛烷值可以让人们了解汽油的燃烧方式,因为汽油的燃烧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它们对压力的敏感度也不一样。而且一般来说,每种气缸都有自己合适的汽油,最好要遵守。

碳氢化合物燃烧时,会排出各种有害健康的污染物,近年来已经出台法规,强制石油公司生产更干净的碳氢燃料。比如说,铅以前被大量用于生产碳氢燃料,现在已经被无铅的碳氢燃料所代替。还有硫,新型的碳氢燃料中的硫含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今天所用的液化石油气,实际上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污染比汽油和柴油要小得多,但是还有一个很令人担忧的问题,地球变暖,在消耗石油和炭这样的能源的同时,人们往大气中排放了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这些气体形成一层覆盖层,阻止了地球的热量散发。人们担心,可能会引起各种自然灾难,例如冰川融化,气候失常等等,因此迫切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现在大部分工业化国家都承诺,到2010年,减少释放6%~8%的温室效应气体。

核电新能源

煤、石油这样一些能源会带来环境污染,而且总有用尽的一天。煤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还能用几百年。至于石油、天然气,大概只有几十年的储量。所以有一种新的能源,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核能。

核能是人类在20世纪发现的一种新能源,几乎从发现它的那天起,人们就梦想用它来造福人类,核电站就是和平利用核能的最好体现,更重要的是,核电站的燃料“铀235”储量十分丰富,这样一来,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解决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还可以节约地球上储量有限的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站具有明显的优势。除了对环境污染较小这一优点之外,核电站每年的运行成本很低,以100万千瓦核电站为例,每年补充的燃料只有30吨,而同样规模的火电厂,每年却需要标准燃煤330万吨,两者相差十多万倍。仅从运煤这一项就可以看出核电站的交通支出,远远小于火电厂。

核电也是目前人们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稳定,相对经济的能源。由于它几乎不受气候变化、季节变迁,以及地域差别的限制和影响,因此比起利用风能、水能、潮汐能或太阳能等其他绿色能源发电更受人们的青睐。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运行的核电站有440多座,在法国、美国、日本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核电已成为当地电网的主要核电也是典型的高科技集成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反应堆工程、核物理、机械、自动化控制、电子仪表、化工等专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1974年,中国国产核电站设计工作开始启动。1985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在浙江海盐开工建设,1991年建成并网发电。1994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并网发电。2002年,秦山二期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营。目前正在建设的还有秦山三期和田湾两座核电站。此外我国还向国外出口了一座核电站。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核领域中的地位,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助推器。

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依赖电力,充足的电力决定了我们能否以现在拥有的文明方式继续生存和发展,核电这种绿色环保能源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

核裂变

其实核能也并不都是环保的,如核废料的问题,就是很使人棘手的问题。核能的利用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核裂变,一个是核聚变,应该说核聚变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所谓核聚变,就是把两个比较轻的原子核合成到一起,形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在这个聚核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用于和平,如核电站,就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是如果用于战争,如用来制造原子弹,它就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美国国防部1945年7月16日对全世界正式宣告,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原子时代。

3周后,第二颗原子弹爆炸了。仅过了3天,第三颗原子弹装置又被引爆。1945年8月,原子弹摧毁了日本城市长崎和广岛,并加速了二战结束。

当1938年德国化学家沃特?哈恩发现了电子裂变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发现的重大意义。当时的科学界认为分裂原子核是不可能的事,然而沃特?哈恩铺就了一条通向原子时代的道路。

沃特?哈恩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在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他来到了英国伦敦。在大学工作时,他对放射能产生了兴趣,并且决定将它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后他又离开伦敦,来到蒙特利尔,在当时最著名的核科学家额耐斯特?卢瑟福指导下工作了几个月。1906年,沃特?哈恩返回德国,在柏林大学取得了一个职位。5年后,他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放射化学系主任。

哈恩是通过他的一个密友,来自维也纳的分析物理学家里斯?梅特涅加盟该系的。在其后的30年中,哈恩和梅特涅结成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小组。

1896年,德国物理学家汉瑞?巴克斯威尔发现了铀射线带有放射性。

1911年,因斯特?罗斯福德发现原子中有正电荷,而且几乎所有的物质都集中在位于中间的小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绕核运转。他同时发现核释放的射线包含三种物质,其中两种成分是由他命名的α和β射线粒子,第三种则是电磁射线。罗斯福德认为射线有一种特殊的能值,但是他并不知道这种能量从哪里来。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供了答案,他认为由于物质和能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们可以互相转化,根据他的相对论――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他准确地确定了两者的关系。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放射性原子的一部分质量必然转变为能量。例如,当铀分解为其他元素时,它有一部分质量转变为能量,并释放出辐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两种粒子被核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物理学家们想知道原子核的成分是否会改变。铀是自然界里最重要的元素,但能从铀中获得更重要的元素吗?当时没人想到核裂变的可能性。沃特?哈恩和里斯?梅特涅都未能意识到他们正站在伟大发现的边缘。这一发现将改变整个世界。这时他们的合作突然中断了。

1938年,德国吞并了邻国奥地利,这意味着里斯?梅特涅这位来自维也纳的犹太人,处在纳粹种族法律的统治下,她生存的惟一希望就是离开德国。沃特?哈恩利用他的影响力拿到了移民证,里斯?梅特涅从汉堡来到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建立了一个安全的新家。

从那时起,沃特?哈恩与他的同事之间只能勉强交流,很难有深入的探讨。在1938年写给里斯?梅特涅的一封信中,哈恩说他得到了一些奇怪的结果。与他的助手福里斯?斯特曼一起,哈恩一直在研究铀原子的性质。他们用质子去轰击铀原子,期待着质子的轰击将使铀原子不稳定,并蜕变为镭。作为铀的相邻元素,镭比铀少四个质子和四个中子。然而分析铀原子轰击后的结果得知,所得到的产物不是镭,而是钡。钡含有铀一半的质量。

哈恩认为他犯了一个错误,他不知道怎样解释他的实验结果。他被公认为是当时的首席放射化学家。哈恩不得不用其40年的工作经验去探索铀原子核的奥秘。

哈恩非常困惑,他在1939年12月20日写给梅特涅的信中说,也许你会想出一种神奇的解释,但或许是可行的。他问到,难道铀原子分裂了吗?当年的圣诞节,梅特涅的外甥――核物理学家沃特?福朗奇看望她,梅特涅和他一起试图解释沃特?哈恩的发现。原子核不是一个可以击碎的易碎固体,相反它更像一滴液体。梅特涅于是有了一种解释,她的理由是,一个铀原子核捕获了一个中子,变得不稳定,并形成了哑铃状,由于带相同电荷,两球之间以很大的力相互排斥,大核从中间分裂,并形成两个小核,但这么大的能量从哪里来呢?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如果两个小核的质量之和小于铀的质量,那么一部分质量必定转化为能量,因此核的质量本身就是能量来源。

哈恩的实验和梅特涅的理论不久被其他科学家证实了。1944年,哈恩因此项发现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但有一件事,哈恩和梅特涅都未能认识到,核裂变时,不仅产生能量,也释放中子,它们会击发更多的核裂变。如果中子大量复制,科学家称之为非受控链式反1942年,意大利科学家艾洛克?费米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可控链式反应。可控意味着每次裂变只释放一个中子。裂变进行缓慢,能量均匀释放。“芝加哥一号”是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

当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将核裂变作为能量来源时,二战仍在继续。在欧洲,希特勒打算不择手段地去赢得战争,因而美国人害怕德国人研制原子弹。

移民美国的德国科学家面临一次道义上的选择,难道他们应该将这样一种毁灭性武器交到同盟国的军事统帅手中吗?

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想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纳粹德国研制原子弹。1942年,他见到爱因斯坦,劝说他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一封信,阐明如果德国人拥有了原子弹,结果将十分可怕。

爱因斯坦的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罗斯福签署了《曼哈顿计划》,当时最庞大的科学和军事研究项目。在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指挥下,18万人参与了研制工作,其中包括14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项目的中心是位于芝加哥大学艾洛克?费米工作的实验室。要是在和平年代,原子弹的研制可能要花数年时间,为了打败德国,庞大的研究队伍齐心协力,研究进展异常迅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被战胜国分割。但太平洋战争仍在继续,日本空军垂死挣扎,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给美国军队造成严重伤亡。为了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采用一种比入侵伤亡少的办法,美国总统亨利?杜鲁门决定使用新的超级武器。

1945年8月6日上午,一颗名为“胖男孩”的原子弹落在了日本广岛,它的爆炸力相当于2万吨TNT,三天以后,第二颗原子弹投入了长崎。

两颗原子弹当场夺去了30万人的生命,几个月后,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放射性辐射。沃特?哈恩在英国居所里听到了原子弹轰炸日本的消息,他为原子弹的使用感到恐惧,认为自己对所造成的灾难要付一定的责任。

20世纪50年代,哈恩成为一名反对将核技术用于军事的坚强斗士。作为《格亭根宣言》的倡导者之一,他反对世界范围内的核试验。然而核武器发展已不可阻止,冷战导致了史无前例的世界军备竞赛。

同时工业发达国家看到了和平利用原子能,长久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希望。从化工原料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取得利用核材料的独立性成为国家目标。因为铀似乎是取之不尽的。1956年10月,第一座商业核电站在英国西北海岸的考尔德山动工兴建。

此后,各国对使用核能热情高涨,核电站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核电站原理与常规热电站基本相似。蒸汽推动涡轮转动,发电机将转动变为电能。

受控核裂变在反应堆内部进行,其所释放的热能使压力容器中的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涡轮。为了防止外界受到放射污染,反应堆内核用几米厚的混凝土封闭。

1979年,美国哈利斯堡的核反应堆第一次发生了严重事故,其原因是人为疏忽。所幸的是,核电站的安全系统阻止了灾难的发生。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核事故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安全系统失效和操作失误导致燃料棒熔化,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数千人被疏散,基辅附近地区几十年内都不宜居住。西欧的核安全标准要高得多,但人们仍存戒心,只要政府利用核能的政策不变,关于核安全的讨论就会持续下去。

沃特?哈恩的发现引起了一场变革,这是他从未想到的。1938年是核时代的起始,这一时代改变了整个世界。

风力发电

大自然赐给了我们很多的宝藏,风就是其中的一种。风可以用来提水灌溉,也可以发电,根据估算,现在的太阳辐射引起的风能,相当于每年全世界利用能源的总量。这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

风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似乎来无影,去无踪,但却无时不在,和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按照《物源》上的记载,“轩辕做舟楫,夏禹做舵,加以篷定帆墙。”如此看来,人类使用风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工业革命之前,风一直是人们在使用动力机械时所依靠的对象。但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风无法再与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抗衡,于是应用了许多个世纪的风帆遭到了淘汰,被工业巨大的发动机所取代。

但日新月异的工业化革命,带给我们的也并不全是喜悦。生活中80%的电是从煤炭的燃烧中得来的,可我国探明煤的储量仅够再使用一百多年,而且它在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了温室效应和环境的污染。从1990年开始,无论是各国的元首、学者,还是民众,都在忙于号召各种气候大会和环保大会,急切地寻找一种既无污染,又能取之不尽的能源。

于是,风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进入一个新的开发利用时期。当然,这种利用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把风的能量通过发电设备变成支撑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动力――电。风力发电机按照发电容量,一般分为大、中、小型,在我国10千瓦以下的是小型风力发电机,10~100千瓦的是中型风力发电机,100千瓦以上的被称为大型风力发电机。

“乘风计划”就是要将风的能量转变为电能,这确实非常复杂,它涉及空气动力、机械传动、电机、自动控制、力学、材料、测量、气象、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系统工程。

现在的风力发电机,台架的高度在30~50米之间,底部的直径都不少于3米。腰围有10米多粗,风轮由三截玻璃钢制作的叶片组成,最长的叶片能达到40米,如此风轮的直径就有80米了。

它们巍然耸立在山间、戈壁、海滩,就像葵花追逐着阳光,一刻不停地迎风舞动着臂膀。沿塔筒到达顶部,可以看到这些机器虽然体型硕大,但却非常精密。扇叶会在调向装置的控制下,自动调节角度,于是再不驯服的风也会变得俯首帖耳,用它们的力来推动叶片旋转。这种转动产生出来的机械能,再通过传动轴、齿轮箱等一系列传送装置增速加快,最终传递到发电机,由它转化出690伏的电能。控制器安装在塔身的底部,来自风力发电机整体运行的数据通过传感器输入计算机收集和处理,连接在主电脑的显示板上读出。

发出的690伏电,还需要经过塔架附近的地面变压器,将它升至1万伏电传输到变电站。在那里升到11万伏,就可以连接到大电网输送给千家万户了。

经计算,一台6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够满足一千户家庭的各项生活用电。别看风力发电机的身材巨大,其实只要有三级风,就能让它转动起来,而且还有能量输出。六级风时,发电机就会满功率地工作了。

在风期,风力发电机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自动运行的,工作时不需要人员管理,无论气候多么恶劣,这些巨人都会兢兢业业,恪守自己的岗位。风力资源好的地方,风力发电机能够达到99%的时间运行。几十台,几百台风力发电机同时运转,计算机统一管理,实现风轮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可靠性不亚于其他的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不向自

然界排放任何有害的残留物质,与火力发电相比,一台6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每年可以减少排放1500吨二氧化碳。所以被人们称为“绿色的煤”。

与水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占用的土地资源极少,一台风力发电机只需要4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并且能够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牛羊休闲地在风机下面吃草,水鸟依旧在湖旁筑巢,辽阔的田野里丰收在望。

风力发电装机规模非常灵活,它既可以按照当地的风力资源量体裁衣,也可以根据资金的状况,有多少米,做多少饭。风力资源好,资金又多,你可以安设百台千台,反之,你也可以只装上三台五台,算上运输的时间,一般风电厂的建设周期不超过一年,很快就能产生效益和收回成本。

近些年,我国先后建成了近20个风力发电厂,具备了从300千瓦到600千瓦的大型风电机组的组装和生产能力,已经形成了在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科研设计、制造、安装等各方面都过硬的队伍。小风机星罗棋布,大风机高耸林立。风力发电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形成了规模。正如世界能源战略所描绘的那样,21世纪是再生能源的世纪,而风力发电将成为世纪的宠儿。

太阳能

大自然赐给了人类太阳,我国古人在四千多年以前就知道利用阳燧从太阳那里取火。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奥运场馆的外壁,都要贴上太阳能电池板,那么在周围的80%~90%的路灯、照明都要利用太阳能,而运动员比赛完了后要洗澡,一些热水也要用太阳能的集散技术来取得能源。据科学家估算,每年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相当于我们人类现在利用能源总和的5000多倍,这个量是非常大的。

人类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不断追求的目标是,既开发和利用能源,又不污染环境,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太阳能是一种辐射能,不带任何化学物质,是最洁净、最可靠的巨大能源宝库。经测算表明,太阳能释放出相当于一万万亿吨优质煤燃烧后发出的能量,而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虽然只有它的22亿分之一,但也相当于全世界目前发电总量的数万倍。当今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专家们认为,用太阳能代替潜在的矿物资源是21世纪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速度很可能像计算机产业一样,得到迅猛发展。目前被国际上称之为阳光产业的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已快步进入商业化成长期,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与太阳光的能量相比,只是利用了它的九牛一毛,离人类大规模开发太阳能资源,还相去甚远。

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必须在地球以外做文章,于是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宇宙。即在离地球3万公里以外的太空中建立太阳能电站的构想。为什么不在地球上建站,而非要到遥远的太空呢?这是因为,阳光在到达地球时,由于受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使能量损失过半,再加上黑夜、阴、雨、云、雾等气象条件的限制,在地球上建站很难成为人类的主体能源,因此要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太空电站是最佳选择。

建太空电站有两个方案,一是建立太空卫星,在卫星上利用太阳能发电,另一种是将月球作为基地,在月球上建立太阳能电站。不管是卫星电站还是月球电站,其技术是相同的。

太阳能发电装置、空间微波转换和发射装置,以及地面的接收和转换传输装置,整个过程,经历了从太阳能到电能,到微波,到电能的这样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在太空建立太阳能电站,它的特点是发电量大,每一个发电装置的发电能力,都可以远远超过现在地面上电站的发电量。

但要做到这一点,光辐电池技术必须取得很大进步,还必须扩大太阳能电池帆板的面积,初步估计,电池帆板的面积可能要达到数十平方公里,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要把它送上太空,也不是一件易事,必须具有大功率、价格低廉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工具,航天飞机才能做到。同时还要把这种超大型的太阳能装置,电池帆板做成模块发射。为减少发射的阻力,电池帆板的设计像折扇一样,是活动的、可折叠的。帆板发射时,叠起收拢,分批放进航天飞机的舱内,当航天飞机进入太空预定位置后,航天飞机的舱门自动打开,电池帆板逐块与主机进行组装。太空电站工作时,安装在卫星电站上的激光器随时跟踪太阳,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聚集于电池帆板内,然后通过微波发生器,把电能转换成微波能,再通过发射天线,将微波送到地面接收站,太空卫星电站是一个宏大的空间能源开发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必须随着许多重大科学难题的攻克才能实现。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代表着21世纪能源科学发展的方向,尽管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空间太阳能电站这一伟大构想,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开发太阳能资源已经开始。

地球上还有很多能源,如地热能、生物能、氢能,现在又发现了在大洋深处还有一种天然气的水合物,叫可燃冰,这些能源都是有待于人们进行研究、开发的新能源。

同类推荐
  • 科学故事会

    科学故事会

    本系列分为三辑,共12分册,故事题材多种多样,有科幻小说、历史小说、冒险小说、惊悚小说等类型,书中穿插之科普点涉及热门科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如地球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充分满足不同口味的阅读爱好者。
  • 善待我们的家园

    善待我们的家园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探索发现炎帝陵

    探索发现炎帝陵

    本书作者用缜密的手法揭示了1994年在山西高平发现的炎帝陵,是探索中华远祖征服自然、创造中华文明的重要课题。
  • 绿色地球

    绿色地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人类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一直无情地索取着她的资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废气排放……我们的地球在哭泣。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共同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还给地球一个绿色的明天。
  • 巅峰地球:地球之最大观

    巅峰地球:地球之最大观

    本书讲述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事物的奇特景观,感受大自然中的神奇魅力,内容涉及海洋、自然、动物、生命、科学、建筑、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领域,展现了地理之最、海洋之最、旅游之最。
热门推荐
  • 仙帝的中年生活

    仙帝的中年生活

    传说中三千世界之主-叶昊,在地球上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二十年。风姿卓越的仙帝也顺应普通的人潮流,也变成了大腹便便,穿着白体恤、沙滩裤、人字拖的中年大叔。他现在最操心的不是极道魔尊,灭世魔王毁灭世界,而是来自普通家庭的一切烦恼。中二病儿子,才上班女儿的婚恋问题,天然呆老婆的第二十次创业。老叶时常感叹:“做普通人咋就那么难呢?”
  • tfboys之我要和你在一起

    tfboys之我要和你在一起

    夏沫和她的同学羽悠,紫林与tf的奇妙爱恋,希望大家支持
  • 英雄联盟之做幕后大佬

    英雄联盟之做幕后大佬

    世界第一打野竟错把惩戒按成闪现!国服最强中单竟频频闪现撞墙!欧洲霸王上单竟原地传送!那个男人到底是谁?……战队中的替补队员。某平台一姐背后的那个人?……(作者刚入坑的萌新,笔力很烂,勿喷!爽文我不会写,装逼文也不会,扮猪文也不会,言情文作者情商负数也不会,我人也没幽默感,搞笑的也不会写,钢铁直男都不知道是什么……小白文也不会水。随便乱ji儿写的,你们随便看看就行。)
  • 大海和鳄鱼

    大海和鳄鱼

    这是一个提醒自己要时刻清醒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涉及鬼怪、灵异以及女孩子的生命选择观。所之不支持灵异事件,因为及其痛苦。纵使愉悦,也如精神毒品,会使人身心皆丧,沦陷难回幼时纯粹。正是立夏,回转为人,一世狂热清纯。
  • 傲娇竹马住隔壁

    傲娇竹马住隔壁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一个少年,他生性薄凉,却为了你,渐渐有了情绪。他本可清新俊逸,为了你,成了他人眼中的如斯妖孽的少年。
  • 右手成魔

    右手成魔

    从魔界来的魔物,肩负着屠杀人类的使命,其中一个却阴差阳错的寄生在了一个平凡高中生沈天翼的右臂之中,从此他的命运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魔界的追杀永远不断,而他也在奋起反击.书中各种各样的能力,杀人手法应有尽有,情节铺设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相信大家会看的很爽快!小罪的第一部作品,但请大家不要担心,一定会完本,而且质量保证,所以请大家不要吝啬票票和收藏了。多多扶持新人。以后会为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小罪再次谢谢看客们了。由于大学开课的原因,小罪只能每天一更,定在下午或者晚上,请大家见谅!
  • 困惑年少青春

    困惑年少青春

    青春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打开那扇成长的大门,彷徨或是勇敢。面对那个横亘在青春与梦想之间的高考,我选择勇敢面对,不管环境有多么纵容我,我都保持自律。因为我坚信,曲折过后,别有洞天。
  • 趟天

    趟天

    一次飞机失事,小商人吴华也穿越了。吴华:“圣者是养父,天子是亲爹,女神倒贴追,仆人也逆天……这tm让我还奋斗个屁啊!”(走一走看一看啊!一天两更,速度有保障,不脱更不赖更,来了你就对了)
  • 电竞男神:风神,别发糖!

    电竞男神:风神,别发糖!

    【耽美】【电竞爽文+甜文】因为受伤无缘kpl的陆泽与无奈成为一名游戏主播。赵辰风怎么也没想到,他堂堂国服第一中单居然会被对面的脆皮小鲁班杀得不能自已。更没想到的是,这个人居然是他们新来的教练!撸好袖子,拿起家伙准备干架的赵辰风看到这张熟悉的脸...幸福的腿软了...“陆神,我是你的小迷弟~”“陆神,需不需要暖床~” “陆神,我活贼好~” 耽美,耽美,耽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能接受请走开。
  • 我终愿时光清浅

    我终愿时光清浅

    曾经,桦树再次披满了树叶。我望着已经转身离去的你,道:“嘿,真巧,我们俩个再也不会相互叨扰!”风起。刮痕无言、岁月不再。我摸了摸树身上的名字,起身离去,不再回头。我只记得,那时候的天很蓝、云很白、树很绿、门口的保安李师傅一直是笑呵呵的、食堂的刘师傅一直做饭很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