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7000000003

第3章 马云创业18招

1.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阿里巴巴的宗旨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阿里妈妈的宗旨则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

2007年8月12日,阿里妈妈正式开始上线运营。之后,在中国原本平静的网络广告市场中,多了一个“搅局者”。对于竞争者来说,可能用这个词语来形容阿里妈妈最为恰当。不过,对另一个群体——众多个人网站与博客主们而言,他们更愿意用另外一个词语“救世主”来形容阿里妈妈。

阿里妈妈在上线当天便公开了网站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在宣传片中,阿里妈妈更是直接喊出了“再少的钱也能结算”、“再小的网站也能卖广告”的口号。它第一次引入了“广告是商品”的概念,让广告首次作为商品呈现在交易市场中,让买家与卖家都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对方,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交易。

自早年进入B2B领域起,马云便说过这样一句话:听说过捕龙虾致富的,没听说过捕鲸致富的。之后,他又将“龙虾理论”发扬光大,如法炮制到淘宝与阿里妈妈的身上。很明显,他又开始撒网“捕虾”了。

理解了马云的这种逻辑,也就不难理解阿里妈妈的“二八原则”了。从全球范围来看,网络广告投放始终遵循“二八原则”。在中国,最受广告主欢迎的就是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与徐静蕾这种明星博客,也就是“二八现象”中的“二”。

阿里妈妈的出世就是为了挖掘“二八原则”中的“八”,解决大部分的市场问题,即小类群体间广告互通的问题。阿里妈妈打通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令渠道更加畅通。它根据庞大的市场需求建立了一个整合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机会,将潜在的需求转换为现实的交易。

在早期,阿里妈妈提供的支付宝中介、自订价格、自由买卖等服务令个人站长蜂拥而至,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便汇聚了数万家个人网站,为后期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这些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马云对团队精神的重视,还有对个人站长群的重视。

如今,阿里妈妈论坛的每日发帖量已经超过了5000帖,在中国,即使最火的站长论坛,每日的帖数也不到2万帖,先不说商业运作,单就阿里妈妈论坛那种服务到底的精神,就很值得许多网络企业好好学习。但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阿里妈妈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遭到竞争者的猛烈攻击。由于竞争者始终依靠关键词广告,不过,因为搜索结果页面空间的限制,他们的利益还是要依赖于自身的联盟站点。但是阿里妈妈却打破了这种传统广告联盟体系的权力结构,它正是要在这样的体系里领导“穷人”(个人站长)起来“闹革命”。由于网络广告市场伴随着精准的要求稳定前行,任何一点技术上的进步也许都会给整个市场局面带来巨大的调整,这让竞争者非常不满,想尽一切办法“扼杀”阿里妈妈。

“既来之,则安之”,阿里妈妈不但一心一意地进军广告领域,而且还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而“广告聚合体”这种概念,也让网络广告市场首次形成了买家与卖家共同分享的“欢乐大结局”。

阿里妈妈凭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广告”这一设想,在网络广告界及整个广告市场上掀起了惊天巨澜。

在马云的办公室里,高高悬挂着金庸先生的亲笔题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细细研磨马云的成功轨迹,这个题词切中要害,这也正是马云步步成功的秘诀。

马云认为自己必须成功才能证明一切,他是个彻底的行动主义者。因为如果自己不用成功来证明,无论怎么说或者如何策划,别人都无法相信,那么就只有成功。

面对未来,马云豪气万丈。中国互联网从广告市场的争夺到短信息市场的争夺,再到网络游戏市场的争夺,他相信很快就要进入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争夺。一直以来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客户和原厂商创造新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引发更大规模化的企业活动。

中国电子商务产业格局将发生巨变,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人群正在形成主流,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作为网商的代言人,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

2.胆量:成功创业的“第一资本”

创业是最容易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前提是创业者必须拥有足够的创业胆量。对此,马云多次在青年创业论坛上发表演讲,强调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的重要性。创业不仅需要商业眼光,而且更需要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因此,胆量决定一个创业者成功与否。

1995年4月,马云辞掉了教师的工作,拿着借来的2000美元启动资金,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同年中国黄页上线。

在1995年和1996年之交,杭州电信模仿马云,也做了一个中国黄页。因为竞争问题,马云于1996年3月和杭州电信合并。1997年,马云持有中国黄页21%的股份,放弃了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

接下来马云带着5个兄弟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苦干了15个月,由于股权问题,马云再一次选择了放弃。

1999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在马云的家中成立。“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马云掏出身上的钱往桌上一放,“启动资金必须是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拳王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这就是马云的战前动员。

从1999年到2003年阿里巴巴的成长过程,看似顺利,其实坎坷无比。这一次,马云已经确定了自己要做“鸡头”的雄心,他需要的是追随者和执行者,但是从中国黄页开始跟着马云的合作伙伴因为意见相左,而离开了团队。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崩盘,网络泡沫破灭,阿里巴巴又一次遇到了空前的危机……

2001年12月,阿里巴巴当月冲破收支平衡线,赢利达几万美元。阿里巴巴注册商人会员突破100万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2003年5月,提前实现当月每日收入100万元人民币目标。阿里巴巴成功了。

4年之内连续两次放弃,这是一种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就像马云最开始选择离开那个神圣的教师岗位一样。然而胆量和雄心总是成正比的,就如同陈胜、吴广当年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如果没有当王侯将相的雄心,又何来揭竿而起的胆量?从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这个概念开始,创业的雄心就开始蠢蠢欲动,接下来就有了两次揭竿而起,正是这份雄心支撑着他连续两次的放弃,让他成为了领军的人物。

马云是电子商务方面的权威人士,同时也是成功学方面的专家。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创业论坛上,马云询问了几个想创业的人对于他们的未来有没有打算,预想一下自己能在几年内达到自己所设定的成果。以此为青年人讲述该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妨碍青年成功的因素为无目标,无胆量,无毅力,无责任感。成功需要胆量和气魄,就像他当初创建阿里巴巴一样,能创造阿里巴巴这个大集团就是目标加胆量加毅力。

事实上,创业仅仅只有智慧是永远不够的。而现代社会里,教育的发达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让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眼光”,但胆量却绝非是人人都能具有的。从这层意义上说,智慧,只是胆量的一个组成部分。确实,马云如果没有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那么马云不可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在创业者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第一个要素就是要有敢想敢干的胆量。确实,成功需要敢想敢干,要有突破现状的勇气。任何组织和个人发展都常出现这样一个规律:在初期往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改造能力,但是当工作一旦上手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时,就很容易有抗拒心理,反对任何改变,即使自己也有试图改革与创新的想法,但怕麻烦,怕失去原有优势而不想改变。

创业,最需要的就是胆量与勇气。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你要有梦想,你还要有胆量、毫不妥协的信念和实现梦想的决心和行动,才会赢,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马云的成功是中国诸多创业者比较成功的一个,究其原因就是胆量让马云发现了自己经营企业的潜力,而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则无疑彰显了他非凡的胆量和超人的能力。创业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难就难在很多人只有创业的想法,而没有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事实上,创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比如创业环境、投资政策、创业时机、好项目有限、启动资金筹集难等,这些都是理由。数据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国内的创业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有创业意向的年轻人不能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呢?创业环境、投资政策等因素绝对不是有创业冲动的人不去实现梦想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理由只有一个:没有敢想敢干的创业胆量。

创业的成功之道是:一胆,二力,三功夫。即第一是胆量,第二是力量,第三才是功夫。这是创业时期的方法排序。

创业环境再好,也是有一定的风险,有多少人能够战胜自己对稳定的渴求而去冒险呢?可是,不冒险,便没有创业的成功,也就享受不到创业成功的快感。

从马云的创业历程可以看出,胆量其实是成功创业的“第一资本”。因此,没有超人的胆识,就没有超凡的事业。创业要求有志者具备超人的胆识,勇于承担多数人望而却步的风险。如果没有创业的胆量,那就最好不要创业。

3.给创业插上梦想的翅膀

创业者首先要有一个梦想,这很重要。你没有梦的话,为做而做,别人让你做是做不好的。第二要有毅力,没有毅力也做不好。

1995年,马云开始创办黄页,然后又开始创业做阿里巴巴,他觉得自己反正已经倒霉,这个不成,那个也不成,那么再做10年倒霉也无所谓了,毅力很重要。所谓的毅力就是你期望的可能是失败,你不要寄希望于自己成功,这个可能跟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他经常提醒自己这句话,就是他创业是为了经历,而不是为了结果。

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1995年马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他看见了、发现了互联网。他不是一个技术人才,他对技术几乎不懂,到目前为止,他对电脑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页面上,到现在为止他还搞不清楚该怎么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的梦——到底梦想干什么。

马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把石头不停地往山上滚。不过,西西弗斯滚动的是石块,而马云追逐的是自己的梦想。他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追逐自己的梦想,是他一生的宿命。他一旦被理想所包围,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阻拦他。

马云作为杭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被留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一个本科生能够留在大学任教,在许多人眼里,这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在20世纪90年代,能够有一份大学教师的工作,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这要看在谁眼里了。在追逐梦想的人眼里,还有什么能够阻挡自己追逐梦想呢?小小的校园是锁不住那颗向往更高天空的心的。马云开始琢磨着办了个海博翻译社,这应该是杭州最早的专业翻译机构,也是马云的第一个梦想,他觉得这件事情挺好的,这个翻译社是有前景的,可以成为杭州最大甚至是浙江最大的一个翻译社。但是,一个翻译社远远不能满足一个追梦者的梦想,但是正是这家小小的海博翻译社锻炼了马云的经商能力,也让马云的梦想变得更大,眼界变得更高。

20世纪90年代,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讲话,这是一系列对于中国的改革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讲话”。于是,在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地上,一大批“追梦者”开始了追寻梦想的征程。此刻,马云的内心深处也是心潮汹涌,热血澎湃。一个理想主义者,正在被自己心中的梦想激励得热血高涨。

但是,马云在事业上已经是一帆风顺,小有成就。刚过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之一,还是学校驻外办事处的主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马云还是怀着一股“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心情,坚定地走进了校长的办公室,递上了自己的辞职信。

校长十分惊讶,在吃惊之余进行了挽留,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他对马云留下了一条后路:“你什么时候想要回来,这里永远都欢迎你!”马云也对校长的一片深情表示感谢:“我要回来那也是10年之后的事情了!”就这样,追逐心中梦想的马云,放弃了在学校中所有的地位、身份和良好的待遇,毅然决然告别了朝夕相伴6年的校园,踏上了追逐梦想的征途。

当时马云已经30岁了,他就是要去做一家公司,不管做什么公司,只要有一个行业他就会跳下去。就这样,在梦想的呼唤下,教师队伍中少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而中国却多了一个杰出的商人,多了一个世界级的网络公司。在中国人的观念中,30岁正是而立之年。对于今天许许多多在路上奋斗的创业者来说,这个年龄有一种“界线”的意义。在这条界线的两边,有人向左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有人向右走,追求稳定但平淡的生活。

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追逐梦想”的过程。今天,“创业教父”马云不停地追逐着自己一个又一个梦想,我们的创业者还在等待什么?拿出你的勇气,开始追梦吧!创业是追寻自己梦想的征途。但是,只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有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能力。

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马云的确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见过马云或者在电视上看过马云的人,都会被马云的激情所感染。事实上,马云也正是因为激情才获得极大的成功。正是由于激情,马云挥手与6年的教师生涯告别,投身商海。正是由于激情,在阿里巴巴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时候,马云就宣称要做一家80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的前10名。后来,马云更是“激情四溢”地宣称: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的前3名。马云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马云做不到的。

为什么马云能够义无反顾地抛弃一切前去创业,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却反对他人去创业呢?

其实,创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追逐梦想也需要一定的资本。如果自己不具备创业的条件,非要“下海”,那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呛了几口水后,无奈地爬上岸来,甚至连上岸的机会都没有。

4.市场定位:创业成功的钥匙

准确的市场定位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马云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抓住了商人关心的焦点——买与卖,让商人把求购及要销售的商品信息免费“贴”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这样的做法,很快引起一些商业企业的关注,通过口碑相传,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他们的网站,使之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其所开创的为商人与商人之间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被认为是符合亚洲尤其是中国发展特点的B2B模式。

有关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马云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做门户网站。事实证明,雅虎的门户模式是成功的,可那时中国的新浪与搜狐已经成了气候,再加入进去只有面临残酷的竞争,而且想到要面向亿万大众提供服务时,谁都会觉得不知所措。正是因为这一点,马云所说的电子商务既非亚马逊的B2C横式(企业对个人),也不是eBay(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拍卖平台)的C2C模式,而是采用B2B模式。这种模式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业内将这种B2B模式称为继前三种模式后的第四种电子商务模式。

作为B2B模式的始作俑者,亚洲的电子商务市场与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有本质的区别,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这一市场是“虾米市场”。特别是中国的企业,有98%都是中小型企业。中国乃至亚洲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每个人都想当小老板,都想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因此各个城市的店面房都卖得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家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网站一定能广受欢迎。

而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2B模式则是针对大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可以被称为“鲸鱼市场”。在市场经济成熟的美国,各行业前三大公司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市场与资源。

面对两种市场不可能采用同样的商业模式,所以阿里巴巴的模式与美国现有模式不同。中国其他的模式在美国都可以找到,但阿里巴巴模式在海外是没有的,阿里巴巴是完全开放的,并不是为特殊人群设计的,它的操作手法非常简单,用户范围广。阿里巴巴对电子商务的切入点与美国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它不是从大企业入手,而是根据中国企业现状对症下药,更具针对性。这个创新的方式就是阿里巴巴帮助中国企业打开网络未采之门的咒语,而阿里巴巴将来是什么样?马云希望他可以改变全球商人的工作方式,让他们每天清早一起床就访问阿里巴巴网站,在上面处理商务事宜,而不用再到办公室去上班。

所以,马云给阿里巴巴网站的定位是:面向中小企业,做数不清的中小企业的解救者。很多朋友都觉得这个决定是“疯子的想法”。因为按照著名的“二八定律”,20%的大客户可以为企业带来80%的利润。当时著名的亚马逊网站就是主要为20%左右的大型企业服务的。

马云思考的结论是: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这些中小型企业产权明晰,是最没有钱可“烧”但最需要做生意的。进一步想,这些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智,他们上网并非为了浏览网页或聊天,而是为了学习与赚钱,当他们觉得这个平台有价值时就会果断地掏钱付费,这个费用并不是为购买一箱可乐付出的几十块钱,而是为了做成几万单买卖而心甘情愿投入的作为沉没成本的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对于大型企业,马云是不太看好的,因为他认为,大型企业做电子商务可能是由于其他人做了,他们也要做,只是当作一个门面摆摆样子罢了,究竟如何做却没有丝毫的想法。而中小型企业资金有限、资源有限,他们做电子商务的目的只有一个——生存。

对于这个问题,马云说过一句十分耐人寻味的话:听说过捕龙虾致富的,没听说过捕鲸致富的。况且,他还有大量实践支撑着自己的思维与认识:当初,不管是在做中国黄页时,还是在国家外经贸部做客户宣传时,要想说服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领导,得去13次才能成功,但是在江浙一带寻找中小型企业合作伙伴,只要跑3次就行了。这让马云相信: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更有希望,更容易做。

这时,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汇集全世界中小型企业的进出口信息。小企业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石子,通过网络可以将它们全部粘在一起,粘起来的石子将威力无穷,最终可以与巨石相抗衡,而网络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世界最大的出口供应基地就在亚洲,这里中小型企业密集,许多中小型企业都由于渠道不畅被大型跨国企业控制。在亚洲为这些中小型企业服务,将非常有潜力,而一旦这些中小型企业上了阿里巴巴的网站,就可以被带到美国、欧洲……这种设想,让阿里巴巴一起步就显得别具一格,非同一般,并最终一飞冲天!

作为全球第一家拥有超过千万网商的电子商务网站,现在阿里巴巴的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它每天向世界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上千万条商业供求信息,已成为全球商业网络推广的首选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B2B网站”。各国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曾两次入选哈佛大学商学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连续多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eBay、AOL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获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功。

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源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全球管理大师拉姆·查兰曾指出: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企业的盈利之基。市场定位是你业务的核心理念,也是你能否赚到钱的基础。真正检验你的定位的是这个真实的世界。如果他们对你提供的东西很迷惑,或是根本就不喜欢,那你就赚不到钱。这一点是所有创业者务必要牢牢记住的。

5.从小公司开始做起

许多创业者一开始就希望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他们缺乏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小企业的兴趣。然而,与众多的创业者不同,马云就喜欢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小公司,然后再做一个大公司。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问题,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20世纪90年代,马云创建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数年之后,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第一品牌,同时也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支付宝和淘宝网一样狂飙突进。推出至今,短短数年间,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占有率已达50%以上,支持“支付宝”的银行则已增加至十多家,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主流商业银行。除淘宝和阿里巴巴以外,支付宝已普及至几十万家网上商店使用,是国内应用最广泛、最安全的网络支付工具。

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马云靠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几驾马车的爆发式增长,实际上已经上演了网商时代的传奇故事。一个企业家和一个企业应该有一个梦想,马云自己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把阿里巴巴做好,踏踏实实地做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阿里巴巴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一家百年企业,并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像通用电气、微软或IBM那样。

在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即使在目前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马云仍给阿里巴巴定位为“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的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马云,首先明白阿里巴巴是一家小公司,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如果将自己定位为跨国公司、非常厉害的公司,阿里巴巴真的是越走越狭窄。管理团队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价值观,运营大的企业要有小企业的思考,但是要有大企业的眼界。

马云就公司的战略结构,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制定战略目标永远不能超过三个,超过了三个就记不住了,员工也记不住了,每年定目标,将重要的一、二、三确定下来,第四个就要关闭掉。而对团队来说很重要的就是7,一个人最多只能管7个人,超过7个人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阿里巴巴是创业者,培养的是中国本土的老板,理念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

马云强调先踏踏实实做一个小公司。然而,中国大部分创业者却喜欢做多,结果大多都是死在做多上,他们不喜欢踏踏实实做一个小公司,而是始终迷恋做多。

一些初创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进的员工对自己的职务和权责不清。企业员工的招聘也缺乏细节。还有,一些创业者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循,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大多数创业者所受的文化熏陶和他们的成长路径直接相关。作为一个团队,大多数创业者不可避免地被打上自己所处时代甚至是先前历史的印痕。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的实施必须精细化。要在竞争中取胜,一流的管理风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

当然,要想把企业做强做久,创业者必须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还必须明白,先让自己的企业生存下去,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个小企业,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问题,必须根据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

6.吝啬有理,抠门无罪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减少浪费恰恰能够直接增加利润。因为每节省的一分钱,都是实实在在的纯利润。

在创业之初,阿里巴巴有个传统,就是在用钱上比较抠。当时钱很少,所以每一分钱都很珍惜,可以用抠门来形容。一直到第一笔融资——500万元美元到位之后,阿里巴巴还是保持着这个传统。那时候他们每个人只有500块钱的工资,但是他们真的非常开心。这样的传统一直保持在阿里巴巴的每一个阶段,直到现在。

在阿里巴巴的发展史上,处处留有“勤俭持家”的痕迹,也有很多值得传颂的佳话。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持续下跌以及世界互联网泡沫的渐渐破灭,中国的网络行业不仅仅是处于“寒冬”,更是处于“寒冬”中的“腊月”。国内网络经济一片萧条,阿里巴巴也处于以生存为目标的危险阶段。此时马云认为:被投资者和媒体遗忘都没事,只要不被客户遗忘就行。因此,一向不懂财务的他开始思考一项“货币紧缩”政策。马云最害怕的就是被客户遗忘。于是有了“西湖论剑”等一系列经他一手策划的“江湖”盛会,有了一整套使人瞠目结舌的“马氏”理论。通过这些活动,阿里巴巴没有花很多钱,就让人们认识并记住了这个小个子马云,也记住了他描述的要创造“芝麻开门”神话的阿里巴巴。

当然,在阿里巴巴的危机时期,以上所说的“零预算”政策只是马云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策略,有一点“战时共产主义”的色彩。在那个“勒紧腰带过日子”的时期,我们可以理解作为“一家之长”的马云的良苦用心。不过,现如今的“和平年代”,阿里巴巴已可以“日入斗金”——“每天收入100万”时,马云与其带领下的团队是否就变得财大气粗了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在下面这个“5分钱自觉投币”的政策里,我们将再次领教江浙商人马云勤俭持家、不浪费每一分钱的“大家风范”。

在阿里巴巴办公大厦的2楼办公室门口,放着一台复印机。这台复印机上放着一个存钱罐,而其背后的墙上贴着一张公告——公司复印机使用详细规定和说明。公告上写了一份很长的使用规定,在此我们选取了其中几条规定细则:

个人因私复印每张5分,请自觉投币;

复印公司内部文件要双面使用;

复印数量多于150份的要外包交由前台处理;

这就是阿里巴巴公司最真实的一面。

此外,马云还尤其重视培养员工“艰苦奋斗”的意识,他要让员工明白“江山打下来并不容易”。阿里巴巴曾在宁波招聘员工,一个女孩到公司应聘,在接到面试通知以后,她非常高兴,因为终于有机会看一看自己心目中的“阿里王子”了。

女孩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向往来到公司。在阿里巴巴招聘负责人的指点下,她找得晕头转向,最终找到了当地一个非常偏僻、又黑又破的居民区单元房的5楼,门牌上写着“阿里巴巴”。

这个女孩非常惊讶,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阿里巴巴会在这个鬼地方设分公司。因此,她又跑下楼去打电话给自己的男友,吩咐说:“如果半个小时以后,我还没有给你打电话的话,你就到这来找我,如果找不到我,就打110……”

就当时的情况来说,阿里巴巴并不缺钱,而他们大多数分公司的办公地点,却都是在居民区的单元房里。不要说是宁波,就是在东京、纽约,阿里巴巴都有能力租用当地最好的办公地点,而他们没有。为什么呢?马云要让所有的员工知道,你来,就是要把公司做大,把分公司的办公室从小单元房搬到当地最高级的写字楼去!

可能我们真的不能理解与想象马云这样一个充满了矛盾色彩的CEO。他让自己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孩子”——淘宝网,成为了客户几年来的免费午餐,而且还向外界宣布将“继续免费”;为了拍几个广告片,他却动辄就出手3000万,为了能够获得黄金时段广告烧钱8000万……不过,在自己的公司里,他又是这么一个“吝啬”甚至“抠门”的老板。

其实,这正是马云令人钦佩的地方,也是他作为CEO最值得广大创业者学习的地方。早在2000年首次融资成功,孙正义提出要帮助阿里巴巴变成第二个雅虎的时候,马云就说过,“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大手大脚。我们每天考虑的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但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更需要靠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去执行,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最终形成一种开源节流、勤俭节约的企业文化。马云在创业初期就将自己定位为“做小企业出身的”,几乎做到了沃尔玛式的“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企业做到了一定规模之后,他也不肯浪费5分钱。钱无大小之分,只有勤俭节约和铺张浪费之别。很明显,他的身上始终保持着江浙商人那种勤俭、务实的风格。与很多挥霍无度的企业家、CEO、职业经理人相比,马云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证实:他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创业者不但要懂得“开源”,更要学会“节流”。特别是在创业的初期阶段,启动资金原本就不宽松,此时通过“节流”还能为日后的企业运营省下一笔不小的资金。在世界经济发展缓慢的今天,开源节流早已成为创业者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甚至被奉为企业持久经营的法宝。

一个看不上小钱的创业者,永远也赚不到大钱。几乎所有的企业领袖为了避免浪费,都会想方设法节省开支,他们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甚至在外人眼里是个“吝啬”的人。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厉行节俭,才成就了企业的辉煌,达到了个人事业的巅峰。

7.创业就是享受痛苦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创业的经验告诉人们,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

在创建阿里巴巴时,马云经历了很多困难,克服了很多困难,他认为困难是自己走过来的。没有自己经历过困难的人,就不会克服更多的困难,因而也绝不会取得成功。创业的过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断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百年以后,当你死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快乐;人的一生,我奋斗过了,我得到了快乐。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每天要思考自己未来的10年、20年要面对什么。要记住,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困难中,只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外人看到的往往都是企业家光辉灿烂的时候,其实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我们所经历的,大家看到辉煌的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80%,五六年以来我们都是一路挫折走过来,没有辉煌的过去可谈。每一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是很艰难的。

要创业必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在创业之前有没有足够的抗打击能力、抗失败能力、承受各种挫折和委屈的能力,只看到光明的未来,还是不要开始的好。

2001年互联网的“寒冬”时,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持续下跌,全球网络泡沫的逐渐破灭,国内大批的IT企业都倒下去了,国际上很多知名企业也遭遇了很大的打击。然而,阿里巴巴这个“年幼体薄”的“孩子”却以“活下去”、“赢利一元钱”为目标而硬撑了下来。马云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做的事情就是拿起自己的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给自己一点温暖,给自己一点鼓励,还有就是永不言弃!

面对困难,马云看得很开,他认为创业就像人生一样,最重要的是你经历了什么,而不是获得了什么。人生是一种经历。成功是在于你克服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灾难,而不是取得了什么结果。

这么多年来,他已经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所以就不在乎后面更多的痛苦,反正来一个我灭一个。这是一个心态,有这个经历我的心态就会很平衡。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企业必须要跟着市场去变化,否则就要被淘汰。但是企业如果仅仅追随市场,而不能创造市场,最终也要被市场抛弃。因此真正能在市场胜出的企业,应该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可能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改变,但原则性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在变与不变之间,马云掌握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这种统一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中庸智慧,马云就非常擅长用这种智慧来做事业。

首先,要根据市场变化来不断调整企业的策略,这是变化的智慧。

其次,坚持住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以此凝聚住团队的激情,这是不变的智慧。

变是生存所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市场永远充满着机会,必须主动地去捕捉,否则就会淹没在竞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免费推广淘宝网,每一个变化策略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变的作用。别人收费,他就免费;别人抢占城市,他就发展农村,结果就是因变而生存。但要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就要有不变的愿景和价值观,这些不变的要素要沉淀成一种文化,来凝聚住团队。

在困难的时候,要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在开心的时候,把开心带给别人;在不开心的时候,别人才会把开心带给你。

开心快乐是一种投资,你开心就要和别人分享,然后有一天别人会回报于你。做一份工作,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创业。

如果你在创业第一天就说,我是来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会变得很开心。马云1992年做销售的时候,他说创业的乐观主义很重要。销售10次10次为零,出去以后,果然是零,说得真对,要奖励一下自己。

快乐不是一个概念,概念永远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创业者,永远要把自己的笑脸露出来,很难想象一个痛苦的脸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所以快乐需要展示出来,你要把自己的快乐展示出去。创业者是快乐的,创业者是有团队的。黑暗之中一个人走是可怕的,但那么多人手拉着手走的时候那是快乐的,那是勇往直前。创业者没有先,没有后,没有大,没有小,每个人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8.团队至上,核心为王

对于团队建设,马云非常重视,他多次谈到团队竞争的重要性。马云非常欣赏《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唐僧团队是一个凝聚力非常强的取经团队。尽管人物是虚拟的,事情是虚构的,可师徒四人历尽艰辛求取真经的故事,不但人人皆知,而且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个团队最大的优势就是互补性很强,领导有权威、有目标,可是能力较差;员工虽然有能力,可自我约束力差,目标也不够明确,有的时候还会开小差。不过,从总体上看,这个团队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团队,尽管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可最终还是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马云就是借着《西游记》的故事提出了“唐僧团队”的概念。他认为唐僧团队是世界上最好的创业团队。因为尽管唐僧本人并没有任何非凡的本领,然而意志却十分坚定,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取不到真经就绝不罢休,因此他是一个好领导。另外,唐僧团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关键在于其团队成员能够优势互补、有统一的目标,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效用,因此形成了一个愈来愈坚强的团队。

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靠团队。团队力量不是若干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体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只有优秀的团队,才有优秀的个人。没有优秀的团体,就没有优秀的个人。一个团队的业绩取决于最薄弱环节的改善程度与改善速度。企业的业绩是所有部门工作结果的累积,一个部门的业绩为零,相乘之后的结果仍为零,不要让你或你的部门成为公司的零因子。

马云说过,没有人能挖走阿里巴巴的团队。基于公司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垒”,人就很难被挖走了。这就像一个在空气很新鲜的环境中生存的人,你突然把他放在污浊的空气里面,工资再高,他过两天还会跑回来。

阿里巴巴在2000年就推出了名为“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包括群策群力,教学相长,质量,简易,激情,开放,创新,专注,服务与尊重。而现在,阿里巴巴公司又将这9条精练成目前仍在使用的“六脉神剑”。阿里巴巴正是在这种认识的高度中不断地完善其企业文化建设的。

成功的企业都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落实,而不仅仅作为墙壁上的口号那样流于形式。阿里巴巴每年至少要把1/5的精力和财力用在改善员工办公环境和员工培养上。阿里巴巴人事部经理陈莉介绍,阿里巴巴对员工的工作时间没有严格的打卡要求,只要完成工作任务随便什么时候上下班。像IT业,研发性的工作用脑量大,员工处于紧张繁忙的状态。提供优雅一点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舒畅,开心工作。

这可能就是一般企业人才流动率高达20%左右,而阿里巴巴连续数年的跳槽率仍然能控制在3%左右的根本原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团队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如果每个团队成员只顾发挥自己“以一当十”的干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整个团队才能发挥出“以十当一”的功效。也只有这样,三个臭皮匠才能胜过诸葛亮。对此,马云非常强调团队的力量,他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中曾告诫过创业选手:没有什么忌讳的,你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和你的团队,不要有什么难为情。在这里,我推荐三只老鼠一块儿去偷喝牛奶的小故事,相信创业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启示。

有三只老鼠一块去偷牛奶喝,由于牛奶缸太深,牛奶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牛奶的香味,根本就喝不到牛奶,愈闻愈垂涎。喝不到牛奶的痛苦令它们十分焦急,但焦急又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它们就静下心来集思广益,终于想到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到缸底去喝牛奶,它们取得一致的共识:大家轮流喝牛奶,有福同享,谁也不可以有自私独享的想法。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牛奶,它想:牛奶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一点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痛快喝个饱。夹在中间的第二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牛奶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岂不是白出力了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独自享受一切呢!我看还是把它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第三只老鼠则在上面想着:牛奶是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一解口福。

“于是第二只老鼠放了第一只的尾巴,第三只也迅速放了第二只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浑身湿透,一个个都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它们从此再也逃不出牛奶缸,最后死在牛奶缸里。”

马云对这个故事评价说:“也许每一只老鼠都不希望有这样的结局,但是在这一结局之前它们为何就没想到这样的结局呢?这就是自私的心理造成的后果。它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想求得片刻个人的满足,不顾及整体局面,这样只会断送自己的前程和生命,而不可能有更好的结局。在很多公司中同样如此,团队信任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而自私是团队信任的天敌。对于公司员工而言,也有不少员工目光短浅,为了个人私利,不顾公司和集体的利益,利用公司的资源‘炒单’或是收取回扣和贿赂,而失去公司的信任,断送了大好前程。因此,优秀的团队精神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将成为一盘散沙;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也将无所作为。相反,如果重视团队的力量,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很多场合,马云在讲述团队精神的时候经常提到这个故事,相信能给那些正在创业,或者即将创业的人更多的启示,那就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环境,都无法脱离其他人对你的支持而一个人去完成所有的事情。因此,在创业途中,你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团队。可以说,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队的力量已经越来越为企业和创业者所重视,因为这是一个团队的时代。所以,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创业团队,才可能创业成功。

在一个团队当中,人人都应该集中全力才能把整个团队调整到巅峰状态,并且永久保持这种状态。如果没有团队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个人的计划再详细,也难以圆满实现。任何公司的发展和壮大,都依赖员工的有效合作。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大局为重,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这个竞争的时代,集体主义比个人主义更有效,公司的成功依赖更多的是团队的力量。尽管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但需要明确的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为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而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一个企业仅靠创业者个人的能力显然是难以生存的,唯有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一个好的团队可以把企业中不同职能、不同层次的人集合起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可以说,团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企业员工不能形成团队,而是一盘散沙,就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更不会有战斗力和竞争力。

确实,在创业途中,实现个人的“以一当十”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实现团队的“以十当一”。因为“以一当十”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力就行了,而“以十当一”则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10个人的潜力,并且使这些潜力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很多企业在建立初期处于市场追随者的地位,这时候企业更多的是采取“以一当十”的策略,因为这个时候企业的规模有限,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处于市场挑战者和领先者地位的时候,企业就开始注重制度和文化的建设,这时候企业追求的是团队的“以十当一”,通过绩效考核、培训等方式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协调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整体。

世界精英的梦幻团队是阿里巴巴大厦的基石,完美坚固的组合,坚定不移的目标信念,使阿里巴巴每天都在实践着自己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在自己的团队里是一个教父级的人物。他用自己教父般的魅力,孜孜不倦地在他的团队中传播着一种伟大的使命感和价值观,让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牢牢地凝聚在一起。而一旦形成这样一种像磁场一样的强大凝聚力,马云就敢大胆地说:天下没人能挖走我的团队成员!

团队创业具有的创业优势显而易见。我们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齐心协力,各自拿出自己的优势来共同创业,所产生的群体智慧和能量,自然会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

在组建创业团队时,充分考虑成员之间知识、资源、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是很重要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优势,这种互补将有助于强化团队成员间彼此的合作。通常而言,团队成员的知识、技术、能力结构越合理,团队创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9.创业一定不能浮躁

浮躁不仅会让创业者急功近利,而且还会促进创业者走向迷途。对一个创业者来说,创业的艰辛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创业者可能经常遇到诸如资金、人事、市场、环境、处理问题的经验等各种困境。创业过程中可能会有无数障碍和困难,只要有一个问题不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很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浮躁心理就成了创业者在解决这些困难时最大的障碍,如能很好地把握,脚踏实地,创业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因此,马云提醒创业者,时刻保持冷静的心,这样才能杜绝浮躁。

2000年,马云把阿里巴巴的摊子铺到了美国、韩国,并在伦敦、香港快速拓展业务。而且马云还将阿里巴巴的英文网站放到硅谷,时值互联网的冬天,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阿里巴巴的硅谷中心也陷入生存危机之中。如不果断采取措施,整个阿里巴巴将就地阵亡。2000年年底,马云宣布全球大裁员。2001年,马云开展了阿里巴巴的“整风运动”。如果你心浮气躁,请你离开。这句话,马云不仅是对员工讲的,也是对自己讲的。

静下心的马云开始考虑阿里巴巴的核心是什么?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帮助中小企业赚钱,这是马云得出的结论。于是,马云频频飞到世界各地,联系买家。而后,马云又开始考虑:什么才是决定B2B交易成败的关键?在分析当时国内电子商务环境后,马云将目标锁定在安全支付问题上。2002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了诚信通计划,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对网商进行信用认证。结果显示,诚信通的会员成交率从47%提高到72%。于是,从2002年开始收费,年付费用2300元的诚信通成了阿里巴巴赢利的主要工具,45000个网商的营业收入让阿里巴巴日进斗金。冷静下来的马云终于摸准了阿里巴巴的脉。

面对金钱的诱惑不要动心,面对快速扩张不要动心,冷静地记住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冷静地去发现有价值的核心是什么,正如马云自己说的:一个企业家经常要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到底想做什么。

确实,阿里巴巴能够做到今天这样的业绩,对于马云来说,不仅拒绝了许多充满陷阱的诱惑,而且还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想做强做大,那就必须拒绝诱惑,当然,这句话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实际做起来非常之艰难,因为浮躁是源于人性中的浅薄和急功近利。上天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了每个人才华和缺陷,而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踏踏实实向前走,放下一口吃个大胖子的心理,放下急功近利,紧紧盯住目标,一步一步走,这才是创业者真正的成功之路。

青年人朝气蓬勃,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但是,马云却对刚毕业的学生创业感到忧虑,对于一些大学刚毕业或是还未走出学校大门就开始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有很多的原因导致其创业失败,总结一下原因,主要还是浮躁心理在作怪。该读书该学习的时候不认真掌握理论知识,该上班该积累经验的时候又想法多多、好高骛远,导致急功近利、功亏一篑。

无数的成功创业案例让很多创业者按捺不住寂寞,因为根基不牢固,准备不够充分,面对挫折时急于求成,使得一些创业者往往盲目自信,处于非理性状态,失败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也就不足为怪。所以,浮躁的心态,是其创业成功的大敌。

10.最大的失败是放弃

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很多人比我们聪明,很多人比我们努力,为什么我们成功了?难道是我们拥有了财富,而别人没有?当然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坚持下来了。创业、做企业,其实很简单。一个强烈的欲望就是:你想做什么事情?你想改变什么事情?你想清楚之后,就永远坚持下去,绝不回头。

为什么马云的座右铭是“永不放弃”?因为这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放弃其实是最容易的,活着就是胜利。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坚持,而最快乐的也是坚持。马云一直认为人一辈子都在创业。以前深圳有一个口号叫做“二次创业”,马云不太同意这个口号。同一批领导是没有办法二次创业的,因为从第一天创业起你就一直在创业。

互联网进入冬天的时候,阿里巴巴第一没有品牌,第二可以用的资金非常少,整个市场形势不是非常好,大家听到互联网转身就跑。当时很多人进来,也有很多人出去。有一位年轻人,刚刚进入公司马云跟他说希望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不放弃。这个年轻人说:你记住,5年之内我绝对不会走。这5年来他们一起来的人都先后走掉了,现在他坚持下来,无论他的做事风格还是他的财富都已经非常成功了。

在长城上马云说要建立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所以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永远要回忆这句话。

马云不知道该怎么样定义成功,但他知道怎么样定义失败,那就是放弃。如果你放弃了,你失败了;如果你有梦想,你不放弃,你永远有希望和机会。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马云希望等他七八十岁的时候,他跟他孙子说的是:“你爷爷这一辈子经历了多少,而不是取得了多少。”生活很美好,不断地努力,不放弃,我们才有机会。

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做电子商务不容易,今天有这么多人在,马云非常高兴。从事网络的人,尤其是这几年生存下来的人,经历的事情太多。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马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马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有的人熬不住了,马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马云很少固执己见,100件事里难得有一件。但是有些事,马云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凡是觉得自己有道理的,马云一定要坚持到底。并不是阿里巴巴有多了不起,也不是马云有多了不起。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不看好马云,不相信B2B模式能赚钱。可他一直看好这个行业,始终没有改变。2002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许多做B2B贸易的网站一个个相继倒下,最后只剩下阿里巴巴。无论是互联网的冬天也好,泡沫期也好,马云都始终坚定地一路走来。有些人是晚上想试多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注定成功不了。

11.专心做好一件事

人要有专注的东西。人一辈子走下去挑战会更多,你天天换,肯定非常可怕。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李嘉诚讲过,他的多元化经营一定等有一到两个永远赚钱时,才进行第三个。长江实业是他的旗舰,有了长江实业他才有今天。

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好像理念是挺不值钱的东西,真正值钱的整合的东西,就是你创造的价值。我们现在可以出去找工作,可以一个月拿三五千的工资,但是3年后你还要去为这样的收入找工作。而我们现在每个月只拿500元的工资,一旦我们的公司成功,就可以永远不为经济所担心了!以后阿里巴巴什么样子马云不知道,但是在未来的3年到5年,他仍然会围绕电子商务发展他的公司。马云觉得他绝对不能离开这个中心。10年的创业告诉他,他永远不能追求时尚,不能因为什么东西起来了就跟着起来。

梦想不足以使我们达到远方,但到达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马云觉得他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他不会因为谷歌和百度的股票上涨,就也想做什么。就像四五年前他不相信短信会改变互联网,也不相信游戏会改变生活;他不希望他的儿子玩游戏,他也不想别人的儿子玩游戏。

马云坚信电子商务会影响中国经济,中国正因为缺乏诚信体系,缺乏网络基础的建设,所以它会有一个蛙跳式的发展。建立自我、追求忘我。你有自己的个性,但你必须忘掉自己。不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有时候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更为重要。星巴克并不在纽约,在西雅图;肯德基不在纽约,肯德基在全世界都有。企业在定位过程中要明白自己的产品能不能走那么远,是不是可以走那么远。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换了另外一个产品,换新地方、换新产品,这是很大的挑战。因此,不一定做大,但一定要先做好。星巴克的咖啡卖了二三百年,15000家店开到全世界。一定要有独特想法,等你有独特想法再推广也来得及。

创业,要真正想清楚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独特价值。概念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卖钱了,它必须变成具体的东西,哪怕很小,很具体,很细节,大家都会欣赏。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必须把自己的计划说得清清楚楚,大家都能听懂。

从现在起,马云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他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这三四年以来他改变了很多,但是他有一样东西希望跟大家分享,就是越困难的时候,越要勇往直前。大家都很困难的时候,你就要再往前熬一熬,再熬半天就熬过了,熬过了之后路就开了。

什么是品牌和企业?你比别人活得长。你活着人家死了,你就是品牌,就是这么简单。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马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他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

12.创业者要有大胸怀

男人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一个企业领导人也应这样。马云甚至认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用委屈撑大自己的胸怀。

如今的马云,俨然以“创业教父”的姿态风光无限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辛酸和泪水,都有委屈和痛苦,马云也不例外。

马云在创立中国黄页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而其中最艰难的还是刚刚起步的时候。曾经,马云在最困难的时候,全身上下只有200元钱。但除了生活上的拮据,更让马云步履维艰的是,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还不普及,大多数企业几乎都没有听说过互联网,对于互联网自然是半信半疑,哪里还会相信什么中国黄页。所以,不论马云如何宣传、如何推广,中国黄页的业务都迟迟不能打开局面。

虽然一段时间之后,马云在朋友的帮助下,先后接到钱江律师事务所、望湖宾馆等一些单位的合作意向,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中国国内还没有开通互联网,验证是否成功只能靠美国寄过来的打印纸和一个越洋电话。换句话说,马云出售的商品在别人眼中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哪个商人能够轻易相信这种几乎不存在的商品呢?此时的马云,在很多人看来,就如同一个骗子。

但马云没有放弃,他在等待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1995年7月,上海开通了互联网专线,马云相信这就是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8月,马云请来望湖宾馆老总等客户以及杭州电视台的记者,从杭州打长途电话到上海连通网络、下载网页,当“望湖宾馆”的网页在三个半小时的漫长等待之后,终于出现在了电脑屏幕上的时候,客户兴奋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兴奋了。当然,马云没有忘记让记者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

在创业的道路上,马云除了遇到误解还有欺骗。那是在1995年的时候,有几个自称是深圳大老板的人找到马云,说愿意出资两万元,做中国黄页的代理商。这让马云喜出望外,因为当时的中国黄页正处于资金困境之中,深圳大老板对马云来说无疑是大救星。于是,马云毫无保留地将中国黄页的核心模式和机密技术和盘托出,并且派出技术人员亲赴深圳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系统。中国黄页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深圳大老板很是满意,他们对就要返回杭州的马云说:“我们3天后就到杭州签合同!”

可是这份合同马云至今也没有等到,而更可恨的是,这几位深圳老板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拿出来的东西和马云的中国黄页一模一样。在创业初期,在马云最艰难的时候,这简直就是当头棒喝,但是马云忍了下来,“当时真的受不了,但是我还是把它扛下来了。”这种胸怀,恐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的。

苦尽甘未必就会来,马云所遭受的磨难还远远没有结束。到1996年,互联网终于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许多人都参与到互联网的开发中,马云的中国黄页虽也蓬勃开展着,但难免遭遇强劲的竞争对手。

当时,马云最主要的对手是杭州电信。这显然不是一场公平的竞争,不要说企业,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出谁强谁弱。杭州电信的注册资本达3亿多元,拥有非常好的社会和政府资源;而马云的注册资本只有区区2万元,社会和政府资源是一片空白。

杭州电信利用马云中国黄页chinapages。com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同样的中国黄页,不过英文名字叫做chinesepages。com。

如何才能寻找一条出路呢?面对这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马云决定改变策略,改竞争为联合,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他决定和杭州电信合作。1996年3月,两家中国黄页宣布合并,马云的中国黄页占30%的股份,而杭州电信占70%的股份。可是两家终究不是同路人,不久之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杭州电信急于利用中国黄页来赚大钱,而马云则认为做互联网公司就如培养自己的小孩,不到时候不能够挣钱。双方分歧日益加深,资本和权势高的一方自然拥有决定权。马云觉得委屈,心里觉得不甘。但是,最后他还是硬起心肠,将自己当时拥有的21%的中国黄页股份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内心无比激愤地离开了重组后的中国黄页。

虽然这是马云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失利,但他从来没有为哪次失败而掉泪。马云说过:“这些事太多太多。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值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更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么样?来吧,我能够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就这样,马云将这些委屈深深地压在心底,以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迎接更大的挑战,才最终迎来了辉煌。

13.诚信最重要

晚清巨商胡雪岩常说: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了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这是他一生始终秉承的诚信理念,也是他的经营之道。同样,马云也是一个将诚信看得很重的人。他信守诺言、为人坦荡。为了自己对老校长的一句诺言,马云在学校里教书一教就是6年。马云就读的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在他之前,该校从来没有学生毕业后就进入高校任教的,但马云却破了这个先例。大学毕业时,马云被破格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老师。500多名毕业生中,他是唯一被分到高校任教的。当时母校校长要马云5年内不准离开分配去的那所高校,马云答应了。马云对自己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他明白校长要他这么做的原因:如果他走了的话,以后母校毕业生可能永远没有人能被分配到大学里去。

就是因为当时对校长的一句承诺,马云一直没有离开那所学校,直到承诺期满。这就是马云对诚信、信用的认识,它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正因为这样,才有那么多的人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愿意与他并肩作战,共同进退。

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财富,就是诚信。

马云在《赢在中国》现场曾经这样点评一位参赛选手:人不能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里面。所以我给你一个建议,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成功。不能走到后面以后又改回来。

作为一个信守承诺的人,马云曾经因为一个“君子协定”而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他一向为人坦荡,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亲人、朋友和伙伴,他们甘愿和他“生死相随”;马云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并凭借这个理念“征服”了许多素昧平生的大人物……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自创业起甚至在创业以前他们就已经开始为自己创“品牌”了。这个品牌就是“诚信”两个字。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行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不过,永远不能因为急功近利而牺牲自己的信誉;否则,我们失去的将是一生的机遇。

在创业初期,阿里巴巴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及调查发现:有87%的公司最担心的就是诚信问题。诚信似乎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中国在过去的数千年来,都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保持诚信的。在互联网上,诚信的建立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课题。

阿里巴巴针对自己的网上会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中国的“9·19诚信日”的支持率高达98%。“信用”同时也是阿里巴巴商人会员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天天都要到阿里巴巴的网站上进行商务活动与交流。

在商务活动中,能否取得可靠的“信用”预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条件。以传统方法去了解信用,不但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倘若一个要卖棉纱的供应商遇到一个要购买棉纱的商人,双方如何才能够彼此了解呢?如何知道求购者不是竞争对手派来调查价格的人呢?同理,求购者如何才能够相信卖方的承诺?如何才能相信他们产品的质量呢?其中肯定有很多顾虑。在电子交易中,这是一个再普遍不过的问题。

在我国,欠发达的在线支付系统,滞后的邮政网络,尚不普及的PC基数,相对低水准的人均GDP,让安全支付问题更加困难。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马云的阿里巴巴其实是采用了一些传统的手段,而不是技术手段。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诚信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诚信是要以消费者成熟的消费心理为基础,以法律与技术为保障的。从阿里巴巴提供的资料来看,诚信通主要是通过第三方认证、证书、荣誉、阿里巴巴活动记录、资信参考入与会员评价五个方面来审核申请服务的商家诚信的。

阿里巴巴为了在互联网上建立好诚信商务社区,做了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将传统的认证服务和网络上的互动特性相结合,二是将以前的与未来的手段相结合。阿里巴巴不但要建立信用,还要展示产品,这两点在商业活动中都是必需的。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对方知道你是做什么生意的,为商人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活档案,从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生意。所以,阿里巴巴开发出了一个诚信软件,命名为诚信通。

诚信通是一个互动式的诚信管理平台。如果商人想知道合作方有无信誉,可以在诚信通上看到其信用记录。当然,阿里巴巴也需要第三者来验证一些最基本的情况,例如,是不是真的有这家企业,这个人是否属于该企业,他是否会打着该企业的幌子做自己的生意等等。阿里巴巴把这些事情交给著名的合作者:ACP、邓白氏和华夏,由这三家强有力的合作者负责检测企业最具价值的商誉。企业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证件,认证各种实力。商誉评估还可以由合作伙伴推荐,由他们提供与哪家公司合作过生意,做过多少美元的生意,是否出现过问题等资料。当然,提供商家信誉情报的一方不能够恶意损坏他人的声誉,因为提供方在给他人写内容的同时,他自己的记录上也会有显示,这就是他的信用活档案。

2001年8月,阿里巴巴开始在国际站第一次推出诚信通服务。它和工商银行以及另外几家商业调查机构合作调查会员的信用,此举使通过阿里巴巴达成的交易更加令人放心。由于加入诚信通的会员比普通会员成交量大10倍,许多会员争相支付2300元的费用诚请加入。之后,阿里巴巴还推出了英文版诚信通,商人的反映非常好,两个星期里的订单就超过了200份。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订单是因为阿里巴巴覆盖的地域范围极广,包括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都购买了诚信通。

由于网络商务先天性的缺陷难以保障诚信,在这种情况下,诚信通的出现,就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甚至可以说,诚信通就如同免疫疫苗一样,保证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健康成长。

经朋友介绍,上海美逸礼品有限公司开始使用阿里巴巴网站,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通过阿里巴巴结识了一家美国客户,做成了一笔10万元的象棋生意。

李先生是深圳市金凯鹏公司的经理,该公司是一家贸易型专业电脑系统集成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研制的产品,但主要通过厂商来获得代言,给网络设备经销商与系统集成商提供全新或者一些二手产品的代理,其经营范围涉及品牌电脑销售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对于李先生所在的这种小公司来说,实行的是现货交易,资金比较充裕,在网络贸易上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正式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接触阿里巴巴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先生有许多属于他自己的成功故事。如今,在李先生的公司中,每天都会有工作人员负责到网上发布供应信息,这已经成为金凯鹏公司每天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关于诚信通,李先生说:“诚信对商人很重要,它能够提高成交的可行性。我希望我们的客户是有信誉的客户,同时,客户也希望我是有信誉的供应商。虽然说诚信是自己写就的,但如果不去证明自己是有诚信的商家,你在寻找客户的过程中就需要付出额外的劳动。现在我加入了阿里巴巴的诚信商务社区,别的商家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我们。我觉得阿里巴巴创建诚信商务社区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今后定会有我们这种小公司不断地加入。”

作为诚信的倡导者,马云率先坚守诚信,这也是诚信通得以顺利实施的原因。马云在召开公司会议时,曾做出过这样一个决定:如果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就要愿意去接受诚信通的考核,即使阿里巴巴只有两个诚信通的会员,它自己也要去做其中的一个。后来阿里巴巴的会员愈来愈多,许多会员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诚信通的标志。结果表明,诚信通会员的成交率由47%上升至72%。因此,自2002年起开始,每年收费2300元的诚信通变成了阿里巴巴盈利的主要工具,数万网商的营业利润,让阿里巴巴每天的盈利轻易超过百万之巨。

14.最怕不犯错

网络公司一定会犯错误,而且必须犯错误,网络公司最大的错误就是停在原地不动,最大的错误就是不犯错误。关键在于总结反思我们犯过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当初,马云的内心有些想法,头脑也有些膨胀,既然阿里巴巴要做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就必须站到全球的制高点。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马云就把公司总部设在了中国香港,把研究中心设在美国硅谷,并且在韩国和欧洲成立了合资企业,只是自己还栖身于西子湖畔。这样,表面上看,一个所谓的跨国公司的模型初步具备。

在1999年的时候,马云给阿里巴巴制定的策略是迅速打出去,在海外抢占市场,为亚洲的中小企业、为出口企业打开海外市场。很显然,这个时候海外市场上使用互联网的商人已成规模,阿里巴巴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网址进入这些人的视线中并让他们天天点击,从而用这个平台把亚洲的企业带到欧洲和北美市场。阿里巴巴的口号是:不管你们的企业在哪儿,你只要学会上我的网站,我就能把你带到美国,带到欧洲去。

马云把这个战略比喻为足球比赛避开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足球赛。但那时阿里巴巴毕竟还不是一支实力雄厚的球队,在世界杯踢球有视野广、升值快的一面,但也有成本高、管理难的一面。

马云的风格是说干就干。第二年,阿里巴巴果然把摊子铺到了美国硅谷、韩国,并在伦敦、香港快速拓展业务。摊子的急速扩大,使得马云突然觉得管理起来有些手长袖子短,力不从心。加之自己手下的员工都是些世界级的精英,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以至于一时内部产生了分歧。最大的分歧,是公司的方向之争。比如,阿里巴巴美国硅谷研发中心的员工认为技术是最重要的,认为要发展技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为大企业解决交易的问题。而曾经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副总裁现在坐镇香港总部的总经理认为向资本市场发展是最重要的。香港员工建议公司改型,并偏重于走电子商务的模式,以中华网为模板,为别的公司建设大网站。他们称,虽然中华网自己赚钱并不多,但是美国华尔街却很是看好,而阿里巴巴应该迎合他们。这些全球精英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此时,学历不高、经历不深的马云反而没了主意,他们说的似乎都在理,到底听谁的?不知道!未来向哪里发展?不知道!马云为此彻夜不眠,忧心忡忡——阿里巴巴成立一年就成了跨国公司,员工来自13个国家,究竟该如何管理?

问题远远不止这些,马云实际上犯了一个战略性的失误。他将阿里巴巴的英文网站放到硅谷,但是在美国硅谷里面的全是技术精英,而阿里巴巴网上交易需要的贸易人才却要从纽约、旧金山空降来硅谷上班,这就平添了一大部分无谓的成本。大环境上又恰逢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持续下跌,造成大片互联网公司倒闭,阿里巴巴的硅谷研究中心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这些意料之外的变故,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整个阿里巴巴将很可能早早地夭折。马云已经意识到:当时阿里巴巴所采取的策略是全球的眼光,阿里巴巴的拳头打到海外的每一个位置。到这个时候,再打下去已经没有力量了,需要迅速撤回来,回来后采取在当地制胜。然后,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势力再打出去。如果不在中国制胜的话,就会漂在海外。何况,他们要防止的对手是在全球,而非中国内地。

在紧要关头,马云决定收缩战线,先是撤消了欧洲、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办事处,另外上海、昆明、重庆、大连的办事处也被裁掉。

几个月后,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即告崩盘。马云这一强硬果断的决策,挽救了阿里巴巴,使之摆脱了失败的命运。2001年初,阿里巴巴才对外公布了这个收缩战略,当时有很多跟在阿里巴巴后面的竞争对手,起初都学着他们打到海外去,结果还来不及回头,就稀里糊涂地死掉了。

事实证明,中国大陆特别是杭州这一大后方,确实是阿里巴巴的命脉所系,当阿里巴巴会员总数超过100万时,却有54万客户来自中国大陆,在遍及202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中,中国大陆的会员数排第一,美国排第二,欧洲是第三,接下来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可见,马云做出这样一个惊人的决策,绝不是简单地拍脑袋瓜子,而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和实际数据的反馈。

阿里巴巴的老用户都能感觉到:2000年10月上旬,阿里巴巴的中文网站和英文网站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改变。

阿里巴巴以前每当访问量剧增的时候,网站就会死机,就进不去,这是由于阿里巴巴发展得太快了,而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却跟不上发展的形势。他们确实创造了奇迹。但CTO吴炯说,不能再这样下去,阿里巴巴要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建立像Oracle、像微软这样的企业,技术平台就必须彻底改写,从底层数据库的改变,从平面结构的改变开始。

可以说,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和中国所有的互联网一样,阿里巴巴也一样经历了最痛苦的阶段。他们承担了投资者要求赢利的压力,承担了媒体对他们的批评,也承担了所有会员对他们的抱怨和投诉。

阿里巴巴在努力寻找突破口。接连几天里,马云和阿里巴巴CTO吴炯,还有CFO蔡崇信等所有高层都坐下来,没日没夜地分析、探讨。

最后,马云下了命令,停止所有正在开发的项目。接下来的4个月时间里,他们没有出台任何新的服务,所做的就是把阿里巴巴的技术平台从最底层开始彻底重写了一遍。他们为了给会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很多正在开发的项目突然一下全部停掉,这使得很多的网站建设人员都流下了眼泪。他们一大批人员在那里干等了4个月。

这期间,阿里巴巴公司还召开了一系列员工大会,马云帮助员工分析阿里巴巴创建一年半中所犯过的种种错误。马云也自我检讨说,因为自己没有经验,犯了很多错误,很多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没有做好。犯了错误并不要紧,阿里巴巴以后还会犯错误,但最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

15.金钱面前要冷静

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的机会,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处于市场经济之中,盈利就是企业的使命,挣钱就是企业存在的价值。钱的魅力实在是大得不得了。但这并不是说钱越多越好,这要分什么情况,在不需要的时候,人要对钱有一种敬畏感,面对诱惑要理智要清醒。

在阿里巴巴的初创时期,作为网络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的问题,他们一共有大家伙凑来的50万块钱,所以他们每买一样东西的时候都要讨价还价。最便宜的家具市场他们去过不知多少次,买一张桌子都是从180块钱杀到135块钱,还要让人家免费给他们送回来,因为他们付不起10块钱的三轮车费。这时的马云的确很缺钱,他深知钱的重要性。后来经过努力,在公司做得有点眉目的时候,各路的风险投资资金纷纷送上门来,但马云没有为此就忘乎所以。他说:我并不看重钱,我看重钱背后的,我看重这个风险资金能够给我们带来除了钱以外的东西,这是我最关注的。而且风险资金到底能够帮助我什么,它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是不是有这样的人专门为我们服务,这个我很关心。所以我挑剔风险资金的程度绝对不亚于风险资金挑剔项目,我可能比它们还过分一点。

第一个找马云的是浙江的一家企业,这家投资商说我们可不可以合作一下,我给你100万元人民币,明年你还我们110万元人民币。马云说你比银行还黑。那时国有企业对风险投资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有些风险资本进来,他们考问马云很多,你们现在怎么做,将来怎么做。等他们考问完以后,轮到马云考问他们了:你倒说说看,除了钱以外,你还给我带来什么东西?他们如果说不出来,马云就会把他们拒绝掉。

很多人认为钱越多越好,而马云认为,很多人经营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有太多的钱,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网络公司这两年就是因为钱太多了,他们必须把这些钱花出去,投资者也在发疯,大家都这么做。

后来由于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引起了香港投资界很大的震动,香港的汇亚基金是最早到阿里巴巴来考察的,汇亚基金考察阿里巴巴时差点把阿里巴巴的地毯一寸一寸地检查一遍,他们的考察包括马云的历史、马云的现在、阿里巴巴员工素质怎么样等。

汇亚基金的确是一个传统的投资企业,非常谨慎。以前有人跟马云说要找香港汇亚投资可能性不是很大,他们光调查就要半年时间。马云想半年以后公司早就没了,但来了总是客,就跟他一点一点谈,最后马云也烦了。全部谈好了以后,他们说,马云你得到香港给我们董事会去作一次报告,如果你不能说服我们董事会的话,你的投资是没有希望的。

当时阿里巴巴需要的投资是300万美元,这300万美元恐怕今天马云听起来也是挺怕的,他说自己最怕的就是钱,他这个人没钱惯了,一下子有钱了心里面却满慌的,300万美元在那个时候对他来说是很多很多钱了。汇亚投资方面说要他去香港,马云也脑袋一拍就去了香港。记得他们在香港这次投资申请报告是一天下午五点半开始的,马云壮着胆子想,谁怕谁呀,最多弄不到钱就是了,随后他就慷慨激昂地讲起了阿里巴巴的现在和未来。马云讲了大约30分钟,底下的人一点声音都没有,然后他们的董事长走过来,笑着对马云说:马云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我给你500万美元。当时,500万美元可是个天文数字。

但最后,由于双方合作的条件没谈好,马云还是拒绝了。马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一概拒绝。说来也怪,这件事以后,谈判的条件就开始发生了转变,阿里巴巴越来越主动,直到他们可以控制局面。

第二天,马云就飞往硅谷,在美国硅谷很多基金组织跟马云表示要投资阿里巴巴,可马云却一直板着脸说不,这是最牛气的一个礼拜。

1999年10月26日,拒绝38家风险投资企业后,马云接受了以高盛公司为首,包括富达和新加坡的政府科技发展基金,向阿里巴巴注入了首期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在此之前,高盛公司从不投第一轮,更不在第一轮中占大股。高盛公司认为:阿里巴巴是高盛公司在亚洲开展投资以来的第一家一流的投资对象。他们曾经帮助IBM、微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这第一次对亚洲公司投资,高盛公司3分钟之内就决定了。

戏剧化的阿里巴巴第一轮融资,终于在1999年10月划上圆满句号。当时互联网很热,很多人都想要给阿里巴巴注入资金,但许多投资者都被马云婉拒。马云对他们说对不起,因为他的资金够了。

搞定融资后,马云于10月7日在香港正式宣布推出阿里巴巴。由高盛公司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到了公司账上。马云用这笔钱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工商管理硕士)担任的时候。这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已经全部来自海外。

因为有钱,马云当时希望有高手进来。他坦承,自己其实犯过很多错误,把钱用错了地方,而花钱买人才,买智力,永远不会错。

传奇的融资经历仅仅是个开始,它还需要传奇的人去续写。马云有几点经验支撑他的整个互联网创业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曾经没有钱,正是因为曾经没有钱,所以才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在他看来,融资的目的不是学习花钱,而是要学习怎样花钱来做事。

2000年八九月份,马云在北京接到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的资深分析师印度人古塔的一个电话,询问了马云有关阿里巴巴想做的事情和融资的一些情况。然后,古塔说我们有没有机会投资你们?马云说我已经接受高盛公司为首的投资集团的投资了,不可能再去找一家投资公司,但是我们可以保持一定的朋友关系。一个月后,古塔给马云发了个电子邮件,说有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古塔语气非常肯定。

就在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到位的第二天,马云飞赴北京前去会见一位神秘人物。见面才知,那人是IT财团大亨、雅虎最大的股东、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Soffbank(软银公司)的主席兼行政总裁孙正义。

当时,双方约定在四点半会谈半个小时。秘密约会远不是马云原来想象的一对一的见面。马云穿得也很随便,结果进去以后发现满满一屋子人看着他,马云心里当然也不是很高兴——说好是秘密会见,他却叫了那么多人来。

孙正义这位亚洲首富说他还没听说过阿里巴巴,工作人员马上用投射机调出阿里巴巴网站的页面。

马云开门见山,便说:我不需要钱,我只想谈谈对阿里巴巴的理解。马云站起来做了几分钟的演讲,介绍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和想做什么。

谁知马云刚讲了6分钟,孙正义这位互联网投资公司之王就对马云说:我也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但是我如果投资一定要30%的股份,你可以继续谈。你要多少钱?

马云说:我昨天刚拿到钱,我不要你的钱,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网络的方向。

孙正义说:你不要钱你来找我干什么?

马云说: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据说,孙正义事后判定阿里巴巴会成为一家和雅虎一样知名的公司。马云也断定孙正义就是他要与之合作的人。

马云当时的处境是孙正义投资的盘子太大,阿里巴巴网站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多大的出息,怎么养才会有出息,实在难以估计。对于孙正义伸出的橄榄枝,马云不知如何应对……当所有在场的人都劝马云接受孙正义的投资时,孙正义说,马云是个聪明人,给他一段时间,让他考虑一下。

要知道软银公司每年会收到超过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而他们只能选择其中的70家公司进行投资,而孙正义本人呢,只会与其中一家最有潜力的公司亲自谈判。

这次,孙正义选择了马云。孙正义决定投资给阿里巴巴,他的理由是:我坚信,一切成功都是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

此后的第三天,软银公司派了一个小组到马云的家里来。双方谈了一个回合之后,马云觉得软银公司并不是很理解他们,而且马云自己也没把握好到底什么时候需要资金,于是便把软银的人打发掉了。后来软银又派了几个人来。

马云与孙正义的第二次见面是二十多天后在日本,马云和他的CFO蔡崇信一起去的。双方用了大概五六分钟就把事情解决了。

事情的经过是,一见面孙正义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怎么成交?马云当时回应了三个条件:第一,希望孙正义本人能够亲自做这个项目。孙正义说:我从来不做任何公司的董事,我就做你的顾问吧。在软银投资的120多家互联网公司中,孙正义亲自参与个中事务的只有很少几家,阿里巴巴是其中之一。第二,马云希望用软银自己的基金,孙正义答应用自己的闲钱——软银有很多基金,并且很多基金都是贴上软银的名字,但不是软银的钱。第三,就是金额多少的问题,马云接受孙正义3000万美元的投资。6分钟内,双方就达成协议。

最终孙正义说:记住,今天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团队。

可是一回国,马云又反悔了。对于风险投资,马云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互联网公司需要足够的钱,但不需要太多的钱。许多公司倒闭就是因为钱太多了。这次,他竟然觉得3000万美元太多了,他不需要这么多钱,只需要2000万美元。他说:做互联网,我是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2000万美元我是管得了的,钱再多就失去了价值,对公司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因此,马云只愿意接受2000万美元。

于是,马云写电子邮件向孙正义解释说: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我们确实只需要2000万美元。15分钟后,马云收到孙正义的回复说:谢谢你提供的机会。我们将使阿里巴巴像雅虎一样成功。放心去做吧。马云这种对钱所保持的理智和尊重,更赢得了孙正义对他的尊重。

马云对钱的这种清醒认识值得效仿。我们见过这样一些人:创业之初资金雄厚,这也许来自父辈的遗产,也许得到了友人的大笔资助。可他不会花。于是盲目购置房屋、汽车,不切实际地招兵买马,轻率地实施项目,却忘记了学习、掌握干一番事业的真本领、硬功夫。结果,几年过去了,才发现自己并未创造任何价值,只是把原有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甚至负债累累。相反,只有那些白手起家、艰难起步的人,才有望收获大发展、大兴旺、大辉煌。

16.一切为了客户

做任何网站,做任何事业都是为客户服务,而不是为投资者服务,也不是为媒体服务。我们坚信一点,新经济也好,旧经济也好,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改变,就是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如果没有有价值的服务,网站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今日的市场已不同于往昔,当买方市场成型之后,商人的观念也应随之变化,把为顾客着想放在首位。因为在今天,无论哪个行业,顾客才是市场的“主角”、老板的“上帝”。

顾客的需求可能多种多样,但从本质上讲,他们都希望更方便地得到产品带来的价值,体验到更具人性化的服务,这一点是相同的。如果某种商品的操作难度极大,服务态度恶劣,即使它具有比同类商品更大的价值,顾客也不愿购买。所以,商品都变得越来越简单,无论是照相机还是计算机,都达到了让外行很快学会的程度;对待顾客的态度越来越好,服务也越来越完善,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宾馆,顾客几乎不用操心就可以享受到全程服务。俗话说得好,“予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你让顾客更方便地得到产品的价值,自己也会更方便地赚到钱。

但是,如何给顾客带来方便呢?这需要时时关注顾客使用产品或享受服务的情况下,发现其中的不便之处,及时予以解决。总之,一定要用“心”做生意,把你的灵魂倾注于你的创造性工作中。

只有真心为客户着想,企业才有利可图。以后的事实证明,马云是真正参透了这一铁律。

客户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马云和他的公司有一个宗旨,就是和中小型企业一起成长,只有客户成长了,自己才能够成长。

阿里巴巴这么多人在一起,最终是为解决会员的问题。正是那么多会员的支持,才使得阿里巴巴有了美好的今天和未来。因此,马云每一次见客户的时候,都想听一听会员们的声音,从他们那里了解情况。

早在1999年阿里巴巴首轮融资的时候,马云就跟股东讲,投资者是阿里巴巴的娘舅,客户才是阿里巴巴的父母。为了让“父母”满意,阿里巴巴是非常尽心的。

阿里巴巴的会员都是实实在在的商人会员,商人是没有时间上网的,他更不会在没获取一点好处时就花时间注册成为会员。诚信社区的服务还包括协助客户解决贸易争端。比如:阿里巴巴就妥善地处理了一家以色列公司与一家中国扬州公司之间的误会。这家以色列公司要在阿里巴巴网页上贴出一条消息说,中国扬州一家单位是欠款单位,请不要相信它等等。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发现这条消息后马上同他们取得联系,告诉他们说这条消息阿里巴巴不能发,原因是希望对方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来处理。然后,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又马上写Email给这家扬州公司,跟他们核实是否有人投诉他们。扬州公司马上反馈说,事情其实是他们跟我们买二手鞋,我们也准备好了,可是出口时给有关部门扣住了,不让出口。我们确实收到他们开过来的信用证,我们也说了对不起,可他们就是不理解不相信我们,阿里巴巴能不能帮我们做个解释?然后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就跟以色列公司做解释,经过四五封Email通信,这两家公司成为了朋友,并且现在都是阿里巴巴的忠实会员。

类似事情阿里巴巴经常在做。阿里巴巴是跟市场一起成长的,他们没有认为阿里巴巴是阿里巴巴人自己做出来的,而是认为它是全球商人一起做出来的。他们只不过是形成了一个规范,做一些服务罢了。

现在阿里巴巴的网上社区,尤其是中文站点人气极旺。论坛按行业合理分类,比如:五金、矿产、农业、工业、机械等,各个行业里的问题都可以探讨。此外还有情感世界、商海沉浮、旅游天地……八方信息,穿插其间,方寸之地,琳琅满目。阿里巴巴把商界称为一个社会,网上虽是一个虚拟世界,而从中透露出的主办者的情怀却是真挚的。因此,马云觉得他们做这个事情,每天都很动情,都很投入,当然也很累。他们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觉得很正常,也很有意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能为全世界商人服务,他们感到骄傲。

阿里巴巴还规定,成为阿里巴巴的客户后,必须接受培训,这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服务,最终达到阿里巴巴与客户共同发展的目的。他们还成立了阿里巴巴学院,培训公司干部,培训客户,公司和客户一起成长。现在每个月都有客户到阿里巴巴公司来接受培训,或者阿里巴巴组织人员到各个城市,把客户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光是对阿里巴巴的使用,还有管理艺术、中小企业的成长等等,在这些课程上他们已经具备开办阿里巴巴学院的条件。

经过一系列极具“诱惑力”的服务举措,阿里巴巴的会员数量与日俱增,再加上背后投资者的支持,马云的电子商务之路是越走越宽。

17.有舍有得,大舍大得

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

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世间绝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也绝没有无回报的付出。

就像马云的淘宝网,在过去5年里,他从来没有收过一分钱,也从来没想过怎样去向用户收钱。“所以很多人经常担心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邮件告诉我淘宝该怎样赚钱,感谢所有人对我的关心”。

阿里巴巴集团新确立的未来5年规划中提出,要把淘宝网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因此未来5年,阿里巴巴集团将追加20亿元人民币投资淘宝网。“追加的20亿人民币5年内必须花光,而且必须投入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生态链建设上面”。

这20亿元投资是继2003年淘宝网成立后,阿里巴巴集团对淘宝网的第三次投资。淘宝网由阿里巴巴集团于2003年5月10日投资4.5亿元创办,2005年10月第二次投资1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阿里巴巴集团累积对淘宝网投入资金达34.5亿元人民币。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马云如此舍得?在马云看来,自己只对能改变世界、影响世界的事情感兴趣。几年前他产生创办淘宝网的念头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专注点还在娱乐、门户站点、游戏方面。因此他的想法一提出来,不仅投资人不看好,客户不看好,甚至连阿里巴巴内部也有很多人不看好。

但是马云坚信,中国一定会有这么一个电子商务的市场,他也坚信如果他踏踏实实地做,电子商务肯定能改变世界。“毕竟我不太相信游戏能改变世界,也不太相信每天看新闻能改变世界。”马云说。立定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就创办了淘宝网。

5年后,淘宝网已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拥有6200万会员,每天有超过900万消费者在淘宝网上“逛街”,日成交金额达到了2.5亿元人民币。

这几年马云看着淘宝网的飞速成长,以及它给各个行业带来的冲击,对许多行业的完善,这种快乐远远超过赚了多少钱。成立之初淘宝网就提出5年内不赚钱,给中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截至今年一季度,淘宝网直接或间接给社会带来的就业机会已经超过100万个。

淘宝网一定会有大收成的。

“舍”是种子,“得”则是收成,有些种子发芽早,有些则发芽晚,但总是会发芽、会有收成的。从古至今,有难以计数的著名人物,取得了名垂史册的丰功伟绩抑或巨大成就。他们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舍得”二字的把握和了悟。

抉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让人夜不成寐,辗转反侧。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有舍才有得,大舍才能大得。

人事如此,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蛇是在蜕皮中长大,金是在沙砾中淘出。就是在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围绕着舍与得、得与舍,演绎着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故事吗?

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战车车辕与车轭之间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许多自信称王的人试图解开此结都以失败告终。当亚历山大也兴冲冲地跑来试图解绳结时,才发现并非轻易之举。但是他凝视绳结,猛然间拔出宝剑,手起剑落,绳结被砍断。在场的人先是惊讶,转瞬间一阵欢呼,人们与其说佩服亚历山大的智慧,不如说佩服他的果敢。亚历山大的勇敢和果断似乎使一切问题变得简单了,不舍得如麻一般的绳结,怎么能快刀斩乱麻,一举夺得亚细亚王的宝座?

要成功创业,就要去做多数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舍得丢面子,到更多人面前去赚钱。只有舍掉你所谓的颜面,你才会摆脱贫穷,才会与多数人不一样。

天道有衡,不舍不得。非有放弃,岂能得到。所得所弃,权衡由心。得时无喜,弃不足惜。无忧无惧,功乃天成。

18.创业没有不可能

对于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来说,世界上没有所谓“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敢想,并且付诸于行动,那就“一切皆有可能”。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不靠谱”。因此那些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多被人称作“疯子”、“狂人”,但正如马云所说,被称作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你认为正确的、有意义的事情。

2002年,马云很低调地给阿里巴巴定的盈利目标是:赚1元钱。他对全体员工说:要赚100万元钱,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但要赚1元钱,谁都知道怎么去做。每个人都多做一个客户,对客户做好一点,让成本减少一点就可以了。2002年,赚1元钱就实现目标,赚2元就超过了目标的100%,赚3元就超过目标200%……这就是可以预期的目标和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的区别。所谓志在蓝天,脚踏实地也是这个道理。2002年12月底,经过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努力,阿里巴巴终于实现了1元钱的盈利。

但在2002年的年终会议上,马云“狂”性大发,竟然提出了2003年的计划——阿里巴巴全年盈利1亿元。从1元到1亿元!有人站起来拍桌子说不可能,马云纯粹是异想天开。然而马云的个性是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目标提出的同时,马云也相应地调整了阿里巴巴公司的组织结构,目的是使其变得更加灵敏和高效。在此之前,公司由事业部主导,设有工程部、销售部和网络部。调整之后,马云把这几个部门合并为两个部门,一个做外贸,一个做内销。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供应商和贸易通产品,也都改由配备专业的队伍及时跟进。另外,马云还在公司成立了一支针对大客户的直销队伍。这在许多互联网公司,基于有网站作为平台的理解,都忽略掉了。

阿里巴巴推出了专注于中小企业网上交易的中国供应商服务网。中国供应商会员可以分享50万海外买家和进出口商的有关信息,阿里巴巴帮助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全球化竞争。企业想做国际贸易,阿里巴巴协助在国际网站推广,服务费从2万元到6万元,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应地提高价位。

2003年,如马云所料,阿里巴巴轻松完成了1亿元的盈利,阿里巴巴报告日收入100万元。在所有收入中,主要来源是中国供应商会员服务费和诚信通会员服务费,前者占70%的收入,诚信通的收入占到20%多,其他为广告收入占到2%~3%。

在2003年年终会议上,马云又抛出了一个更疯狂的目标: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盈利100万元;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元。每天盈利100万元!这再次引起了阿里巴巴管理层的轩然大波。反对的声音更激烈,马云充耳不闻。他仿佛是上帝的宠儿,一切都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手里,2004年,阿里巴巴再次实现了马云的梦想,马云再次征服了他的部下,让当初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谈到“不可能”这个观念,不禁想起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使用的“疯狂”的方法。年轻的时候,希尔抱着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为实现这个梦想,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而字就是他的工具。但是,由于家境贫穷,希尔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因此,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雄心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立志实现雄心壮志,他存钱买了一本最好、最完整、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立志要完全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字。但是他首先却做了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他找到“不可能”这三个字,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此后,他把所有的事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对一个渴望成长、想超越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当然,并不是建议你也从你的字典中把“不可能”这三个字剪掉,只是建议你从你的头脑中把这个观念铲除掉。谈话中不要提到它,想法中要排除它,态度中要去除它。无情地抛弃“不可能”,不再为它提供各种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各种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抛开,用光明灿烂的“可能”来代替它。而“可能”这两个字的意思也就是——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世间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要你认真去做,它将山重水复变成柳暗花明,只要你主观上去努力,去实现,没有什么不可能。

同类推荐
  • 公司靠制度打天下 企业靠落实定江山

    公司靠制度打天下 企业靠落实定江山

    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任何一家公司都注定是一盘散沙——不论是地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上市公司,还是坐落在偏远县城的小乡镇公司,一旦失去制度的约束力,那么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破产。当然,若公司有制度而没有强有力的落实能力,那制度只是一个美丽的花瓶,是一件华美的摆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基业常青,就必须在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的同时,以强大的执行力将制度落在实处。
  • 易经战略

    易经战略

    历史上的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这些著名的战略家,都精通《易经》,并利用易经的智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实也暗合着易学规律之道。《易经战略》,是张松先生穷十几年之精力,寻师问道、潜心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本书的精要所在,是阐发了易学规律的精华,将之用于战略实践的指导。
  • 联想风云三十年

    联想风云三十年

    “以柳传志为师,以联想为镜”是众多中国企业一直追求的梦想与目标。《联想风云三十年》通过透视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式企业三十年兴衰历史,给大家一个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本书并总结了联想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经验和教训,是一部最能让我们领悟企业经营得失的教科书。
  •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

    《麦肯锡的团队管理》是一本新颖全面的关于企业管理的书,本书以麦肯锡的思维方法重新审视工商企业营销问题,涵盖了关于市场营销、产品策略、建立团队、促销策略等广泛话题的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 和谐领导

    和谐领导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人类如果去除邪恶,回复本性,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各种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可以实现,万物之间就可以达到最和谐的程度。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单纯的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说,什么都放任自流,仿佛一盘散沙,这样达不到无为而治的目的。真正的无为而治,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为于无为之中,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这就是做事的辨证法。
热门推荐
  •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咒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人间无觅

    人间无觅

    人间有爱,情可待,心无觅,这是一个平凡人的凄美人生传奇。
  • 天国皇朝

    天国皇朝

    那一年,母死父崩,子灭妻亡。那一月,血染黄沙,前路茫茫。那一日,剑指长空,天国称皇。低调发展,高调做人。银锤在手,何人能敌?
  • 梦影长空

    梦影长空

    平凡的爱情中若没有曲折离奇的别离,可能这段爱情很难长久吧
  • 隔墙山有眼

    隔墙山有眼

    二一三〇年,一艘携带未知病毒的飞船坠落在巴拿马东部海岸。三周后病毒扩散至全世界,人类大量死亡,四周后病毒产生变异,感染者失去自我意识变成了嗜血如命的怪物,五周后灾难彻底失控鲜血染红大地。
  • 我和僵尸有奇缘

    我和僵尸有奇缘

    我是僵家独苗。老爹死后,给我留了一点财产,一间文玩店铺。日子过的还算富足。有这么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背着一个包。就是包里的这个东西,改变了我的一生……
  • 春宵债

    春宵债

    无天资,无背景,无家世,就连金手指也欺负她?苏小堇表示,她不悲伤,不心急,因为逆袭总会有的。蹭着仙人睡一觉也能升级?妖丹什么的遇到熟人也能有?一路飞升,无上仙路,她以为世人负了她,不想是她欠了别人。
  •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参观欧洲“豪宅”(全集)

    《浮云流水间:欧洲庄园》,本书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尘世闲影中:欧洲庄园》,本书介绍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葡萄牙法鲁、爱尔兰、德国海德堡、希腊林佐斯、意大利、英国等地的7个庄园。《英国人家:家园尽自由》,充满柔和色彩的墙壁,有伊特鲁里亚式花纹,地板是华丽的大理石,以亚当名字命名的壁炉由小型柱子支撑,而屋外是风景如画的花园,室内则配上碎花或条纹图案的布艺。《眷然归与情:法国人家》,本书作者在法国采访数个家庭后的感悟和体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珠澜

    珠澜

    我想做个好人,但我不能!!!一路相随,却立场不同;一起拼命,又各怀鬼胎;一次说谎,次次圆谎。情有千种,难有善终;道路万千,难有归途。神器齐聚,真相浮起,扑朔迷离。话不多说,一起雅俗共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