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8700000037

第37章 日中昃,月盈亏

曾国藩自从“特开生面,赤地新立”,拉起一支从团练改编而成的军队——湘军时,便汹汹然地冲在对抗太平天国革命的最前列,此时他完全被维护皇朝的义务感和炫耀自己的功业心交融在一起。但在以后的征战生涯中,不仅战事棘手,屡屡受挫,而且也时常受到来自清政府内部的多方掣肘,真可谓身陷炼狱,艰难备尝,但他都竭蹶经营,“咬牙立志”地坚持下来。在咸丰七年(1857)回家守制时,他深深地反省了自己率湘军出征以来的经验教训。因此,当他在次年再次出山时,则变得十分注意自我克制,注意调整自己和清廷之间的关系,尤其注意历史上那些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结局。

曾国藩时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富贵常蹈危”这一残酷的历史教训,因为他十分清楚“日中则昃,月盈则蚀,五行生克,四序递迁,休旺乘除,天地阴阳,一定之理,况国家乎?况一省乎?况一门乎”这种古朴的变易观;他更清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封建统治术,因而,只有推美让功,才能持泰保盈。

当天京合围之后,李鸿章、左宗棠先后攻下了苏、杭,可五万大军陈兵于天京城外,却难以将天京攻下,来自于朝廷上下的各种议论纷起,这不能不引起曾国藩的注意和思考。

在攻克天京前,曾国藩对于如何处理大功后他所面临的政治危机,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天京陷落的消息传至安庆以后,他更是绕室彷徨,彻夜思考,对于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预测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这也就是曾国藩常说的“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曾国藩认为,家道的长久,不是凭借一时的官爵,而是依靠长远的家规;不是依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是凭借众人的全力支持。他告诉弟弟,我如果有福,将来罢官回家,一定与你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

家庭的盛衰取决于气象,气象盛则即使挨饿也很高兴,气象衰则即使饱食也令人忧愁!

同治元年(1862),曾氏家族处于鼎盛时期,曾国藩身居将相之位,曾国荃统领的人马达二万之众,曾国华统领的人马也达五千之多。曾国荃在半年之内,七次拜受君恩。尽管这还不是曾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期。面对如此恩威,曾国藩早已心满意足,甚至有点喜出望外,他禁不住喟然慨叹: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

他把自己的感觉和心情告知家人,又以自己的学识、阅历和权威规劝家人。

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削平)之,人满则天概之。”曾国藩告诫诸弟,天之平人原本无形,必然要假手于人。待到他人来平灭而后才悔悟,就已经晚了。我们家正处于丰盈的时期,不必等到天来平、人来平,我与诸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来平。自己平自己不是说自己消灭自己,而是自我限制、自我克制、自我钳制、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以逸代劳、以静制动。那么,自己平自己的方法有哪些呢?曾国藩以为不外乎三个字:清、慎、勤。

清。曾国藩将“清”字改为“廉”字。比如,曾国荃过去在金钱的取与予方面不太斟酌、遭至朋辈的讥议与菲薄,其根源就在于此。再比如,去年冬天买犁头嘴、粟子山两片地,他说,我就非常不以为然。我一再叮嘱家里,不要买地,不要造屋,就是怕引起猜疑、嫉妒和非议。今后应该不乱花一分钱,不寄钱回家,不多赠亲友。这就是“廉”字功夫。

慎。曾国藩又将“慎”字改为“谦”字。曾国藩以为,内在的谦虚是看不见的,而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这就是:脸色、言语、信函、仆从属员,以后兄弟们应该在这四个方面下大力气,痛加纠正。这就是“谦”字功夫。

勤。曾国藩再将“勤”字改为“劳”字。一是劳心,二是劳力。每天临睡之前,默想一下今天劳心的事情有几件,劳力的事情有几件,就会觉得为国家做的事情还不多,今后应当更加竭诚为国效劳。这就是“劳”字功夫。

曾国藩深悉“盈虚”之间的转换之理,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平稳退路。认为平定大功足以“千古”,其他则听之任之。而关键是怎样收场。他十分赞赏唐代郭子仪,认为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天京一打下,他即想息肩,回家安享天年,但清廷岂能放虎归山?一想到此,又勉强“视事”。至“剿捻”之令下后,他仍想回籍安养。

在大力推行河防之策的伊始,曾国藩觉得这确是“剿”捻的良策,同时他也预料到,失败必然会遭致来自各个方面的非议。此次,捻军冲过贾鲁河以北、开封附近的防线时,在曾国藩看来并非是河防之策的失败,同以往谋举大事一样,应需坚忍维持。

但当捻军从苦心经营的防线上呼啸而过时,曾国藩再次成为攻讦和参劾的中心,致使他寝食难安,“病盗汗舌蹇之症”,日益加剧。

朝廷的谴责使曾国藩心里大为不悦,僧格林沁“剿”捻四年有余,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而自己“剿”捻不满二年,胜负难分,捻军突破了贾鲁河防线,并不意味着河防之策不可行。仅凭这一点即遭严厉申饬,于情于理都令人难以服气。由此也不难看出清政府对他态度的冷淡,一时间曾国藩心灰意懒,他已做好了卸任的心理准备。他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曾说道:

余定于明日请续假一月,十月请开各缺,仍留军营,刻一木戳,会办中路剿匪事宜而已。

此前,曾国藩已请假一月在营调理,再行续假目的,主要是为了观望朝廷对他作出的反应,同时也为他或开缺或留任做调整法码。此时,他仍对清政府抱有一丝幻想,认为或许会像以往历次战败那样,朝廷降温旨以慰留,使其继续“剿”捻,直到将“剿”捻行动坚持到底。但当谕旨降下,却颇使曾国藩心寒,此次并非温旨,而是严厉地申饬。

朝廷冷硬的态度,使曾国藩且忧且惧。陈请开缺时,是以病体难支为理由,将钦差与两江总督一并开去的,因为他知道岂有不堪“剿”捻重任却可为两江总督一职的道理?但如果一旦不能回任两江总督,摆在曾国藩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回籍休养,一是驻京闲赋。这两处都不是曾国藩所愿去的。回家休养,这意味着他将从众人瞩目的位置上消逝,驻京养病,他将成为政客们的众矢之的,在仇人、政敌的攻讦之中,他将无法获得片息的安宁。一连几天,曾国藩瞑思苦想,百思不得善策。此时,他大有看破红尘之感,他的这种心态在一首名为《送梅伯言归金陵》的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门混迹发苍苍,从此菰蒲岁月长。

人世正酣争夺梦,老翁已泊水云乡。

自彳番素业衡轻重,久觉红尘可悯伤。

只恐诗名天下满,九州无处匿韩康。

同治五年(1866)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又接到了朝廷谕旨,暂缓赴京陛见,令其回两江总督任,由李鸿章接任钦差大臣,专办“剿”捻事宜。

对于清廷朝令夕改的做法,曾国藩颇有微词,可回任两江毕竟是他眼下最好的去处。虽然一再辞奏,但见清政府批驳了御史参劾自己的两份奏章,且令其回任的决定不改,于是便不再推辞,派人将钦差大臣的关防送至徐州,交予李鸿章。同治六年正月初六,曾国藩从周家口动身,接任两江总督职。

历经二年“剿”捻,曾国藩无功而回。经历了这诸多的坎坷,他有所省悟:“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吾亦不甘为庸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实处用功。非委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

同类推荐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古代哲学的智慧(译文经典)

    古代哲学的智慧(译文经典)

    “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世界范围内研究古代哲学的权威皮埃尔·阿多的代表作品,他是法兰西学院荣誉教授,法兰西学院大奖获得者。阿多是福柯欣赏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把维特根斯坦介绍到法国的主要人物。本书是皮埃尔·阿多畅销的作品,版权已销售至美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墨西哥等14个国家。哲学首先是一种活动,而不是静态的知识;哲学是对智慧的爱,而不是智慧本身;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学院被教授的学问。何为哲学?学院传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在理论和体系中演绎,而且往往在基督教蔑视“智慧”的偏见之下推理。阿多是一个利用古代哲学来阐述自己思想的哲学家,在他看来,哲学是一种生活的经验,而不是一堆教条。他对于“何为哲学”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回答: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甚至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以来,直到基督教初期,哲学总是来自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普遍世界观的方式,是对于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方式的主动选择。古代哲学因此不是一种体系,它是为“智慧”做的准备练习,是一种精神实践。
  •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家爱你

    独家爱你

    哪个男孩子不钟情?哪个女孩子不怀春?看吧,一个纯洁、温柔的女孩子情窦初开,两个富于热情的男孩子青春冲动不可遏止,他们都毫无抵抗的力量了,一齐燃烧。小说情节峰回路转,波澜起伏,年轻人青春期那种朦胧而强烈的情感,初恋的奇特、迷惑、甜蜜、幸福、失恋的无奈、困惑和难以磨灭的伤痛……
  • 霸道总裁之追妻太艰难

    霸道总裁之追妻太艰难

    第一次写,写不好,请见谅,不喜勿喷,谢谢了。
  • 你等等我呀

    你等等我呀

    夏季凉原本是端着铁饭碗的小护士,本来平平稳稳的想过完一生,不曾想一个人的出现给她的生命加了点糖
  • 鬼灭之刃之黯燣双生

    鬼灭之刃之黯燣双生

    时值日本大正时期。传说太阳下山后,有恶鬼出没吃人。亦有猎鬼人斩杀恶鬼、保护人们。失忆少女雪之曦雪羽,携带着鬼未消逝的灵魂,身怀惊为天人的恢复能力,习得摧枯拉朽的血鬼术、神秘莫测的呼吸之法,少女的人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命运的指引下,她踏上了猎鬼的道路!猎鬼人与鬼的双重指导,血鬼术与呼吸之法的碰撞!艰苦的修行让她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每一次杀戮都是为了拯救!每一次受伤都是她前进的动力!每一次濒死都将坚定她的意志!“冰之呼吸·鬼之终型·极霜血鬼饕!!!”漫天雪花飞舞,伶俐无比的刀刃呼啸而出,身影在雪花中起舞,恍如飞燕游龙,血鬼术与呼吸之法的融合最终型,这一型誓要斩天下之悲伤,除天下之罪恶,哪怕鬼舞辻无惨!!!乾坤未定,恶鬼啸,刀光剑影最终局!
  • 吞噬星空之洛一

    吞噬星空之洛一

    我叫洛一,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虚拟宇宙公司的成员。我的父亲是原始秘境的封侯不朽,母亲是太初秘境的界主。我现在正在为一百年后的宇宙天才战努力修行
  • 九星传记

    九星传记

    以武侠做类型,九星非九星,又何为九星。它有令人所追求的力量。但它的真正用途又是什么?_?让我们走进此中的世界来感受它的神秘。。。主角谭升带你来揭秘!
  • 快穿宇宙拯救你

    快穿宇宙拯救你

    若是真的爱一个人,哪怕高傲如颜少,也会低下骄傲的头颅,折下高贵的身子(超级甜相信我)
  • 心尖上的小青梅

    心尖上的小青梅

    “陆锦然,我把大鸡腿给你,你不要生气好不好?”夏筱冉把自己沾满饭粒的鸡腿放在他碗里。“不要。”“陆锦然,我给你糖,你不要生气好不好?”张开自己的小手,几颗糖果乖巧地躺在自己的手心里。“不要。”“陆锦然,原来你是我邻居呀!”“……”“陆锦然,我又来了哦~”“……”“陆锦然,梁老师说要找搭档,你跟我做搭档吧!”“……”“陆锦然,我好喜欢你啊!”三岁,她第一次说喜欢他。“陆锦然,你真好,谢谢你!”六岁,她第一次说谢谢。“陆锦然,你这么好,万一我真的喜欢你你怎么办?”十三岁,她第一次问他这种问题。“陆锦然,如果我跟你表白你会怎样?”十五岁,她又问了这个问题。“陆锦然,我只喜欢你!”十六岁,毕业考结束,她跟他说了这番话。感谢我的青春里,拥有你。感谢我的青春里,只有喜欢你这三个字。
  • 是爱无药可救

    是爱无药可救

    结婚后,她才明白,那些事情的种种。在一次次的苦难中,苏颜的心也渐渐变得冰凉。直到她生命尽头时,她却始终没能说出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