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8700000022

第22章 兄弟盟和攻守有术

一个人通向大成就是把被动化为主动,把受制变成控制。曾国藩就是这么做的。

被动,是一种暂时的不利或轻量级的失败。在剿捻不利的艰难时期,曾国荃不识时务,不知事情利害,参劾官文给曾氏兄弟带来了极大的被动。

曾国荃为什么会参劾势力强大的满族贵族官文呢?起因由曾国荃出山任湖北巡抚开始。

官文坐镇湖广,是朝廷插在长江上游的一颗钉子。湘、淮军在长江流域的崛起,清朝满族权贵是不放心的,利用官文控扼长江,是朝廷对付湘、淮的一个筹码。胡林翼做湖北巡抚时,知道其中原由,一直对官文采取笼络政策,督抚同城,关系融洽,官文对胡林翼也是有求必应。胡林翼死后,官文与湘军的矛盾暴露,湘军进攻安庆时他不发兵,不供饷;曾国荃兵驻雨花台,在急需救援时他奏调多隆阿去陕甘“剿回”。但当时清廷用得着湘军,曾氏兄弟与他也无多大干系,所以矛盾也没有公开爆发。可是,如今曾国荃做了湖北巡抚,又在那里组建“新湘军”,加上曾老九其人锋芒毕露,目空一切,不把他这个满洲贵族看在眼里,他就决心想法整整这个不可一世的曾国荃。

官文与湖北按察使唐际盛商量对策,唐为官出谋划策,让官文出面给皇帝上奏折,保奏曾国荃为“帮办军务”,让他率军去鄂北“剿捻”,离开武昌,驻兵襄阳,拔去这个眼中钉。官文依计而行,谕旨很快批复,正如官文所请。

曾国荃不知是计,一直带兵打仗也不知“帮办军务”的官衔有多大,应不应该专折谢恩,只好写信给大哥。曾国藩回信说,帮办军务属毫无实权的空名,如李昭寿、陈国瑞等降将,刘典、吴棠等微品职衔时,都曾得到过“帮办军务”之名目。因而不必谢恩,但也不可推辞或气恼,权当没有此事,以后公牍上也别署这个头衔,不然会惹人笑话。

恰在此时,湖北粮道丁守存向曾国荃拨弄是非,说湖北“新湘军”组建,所需粮草由粮台筹集,但官文却不让给“新湘军”供粮。原来这个丁守存曾因贪污公款被官文发现,敲诈他大部分家产才没有参劾他,他这次想借曾氏兄弟之手报复官文。曾国荃把这两事合起来考虑,大为恼火,决定向皇帝告发官文。

曾国荃幕中无文吏,恰在此时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来湖北,遂同侄子商量拟稿。曾纪泽时年27岁,由于父亲的熏陶,已知官场之险恶,叔父之鲁莽。所以,当即提出官文是满洲贵族,为太后和皇上所宠信,要弹劾他实非小事,最好先同父亲商量后再定。然而,曾国荃却认为自咸丰八年复出后,哥哥的胆子越来越小,反而办不成大事,这次弹劾官文不该让哥哥知道,免被阻挠。曾纪泽只好按九叔提供的内容拟稿,最终稿成,列举了官文贪庸骄蹇、欺罔徇私、宠任家丁、贻误军政、笼络军机处、肃顺党孽等多款罪状,奏折随后在襄阳郭松林营中发出。

曾氏叔侄不甚明了弹劾官文的利害,写奏折的水平也无法与曾国藩相比,因此奏折过于草率,文字虽洋洋数千言,但语言欠斟酌,参劾内容尽管多是事实,但疏奏多不中肯。曾国藩听闻九弟具疏弹劾官文,深恐此举会遭大祸,赶紧从曾国荃手中要来底稿,看看奏言是否立得住脚,或可设法补救。看罢底稿,曾国藩认为所奏虽是事实,但言辞涉及军机处和“肃党”,怕是要引出更多麻烦。于是,立即写信给九弟,让他忍隐、克己、修身而自保自强,不要“在胜人处求强”,不要“因强而大败”,信中对儿子反复责怪,不该做出此等招非惹患之举。

曾国荃读罢哥哥来信,方知事情的利害,但后悔已迟,只能等着事态发展。曾纪泽受责,赶紧离开武昌,避开是非圈子。

正如曾国藩预料,曾国荃的奏折在清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折中牵连军机处,说官文笼络军机处,军机处“故意与鄂抚为难”等,立即引起军机处的不满。军机大臣胡家玉面禀慈禧太后,说曾国荃诬告官文,指责军机,存心不良,所奏情事亦多不合,要求拟旨驳之。还说曾国荃指官文为“肃顺党孽”,更是凶险之词,要求照例反坐,治其诬陷之罪。这一参劾,给曾氏兄弟带来了极大的被动。

慈禧只得让军机处派人去湖北调查,并给调查者一个钦差头衔。调查湖北督抚纠纷的钦差回到北京回奏时,把奏折所列各条全部驳回,要求朝廷下旨治曾国荃之罪。慈禧对此颇感为难,她一见奏折,就知事出有因,表面上是曾、官督抚相争,实则是满洲权贵与湘、淮头领发生矛盾。曾国荃背后有一大批湘、淮军阀,官文背后有一大批仇视汉官的满洲贵族。她既不愿惩处官文,也不想在需要湘、淮军为她打仗之时开罪这些军阀。

在慈禧犹疑之际,曾国藩为解救被动局面,来了一个弟弟唱黑脸、哥哥唱白脸的策略,上密折保官文。

正在慈禧太后思考如何处理之际,忽然接到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两个奏折;一折密保官文,是曾国藩所上;一折说曾国荃劾官文一疏,是当今第一篇好文章,以自己在湖广多年所见为证,指责官文种种劣迹,要求太后、皇上对官文惩处,以示朝廷公正。原来,曾国荃折劾官文之后,湘、淮诸大员频繁交换意见,大多认为曾国荃鲁莽,不该得罪权贵。李鸿章为曾国藩出一策,让他在此时拟折密保官文,请求清廷不要深究官文之罪,这样做可以挽回满贵对湘淮的仇恨,或可息事宁人。曾国藩本也痛恨官文,但迫于形势,只好照此办理了。但远在西北镇压回民起义的左宗棠,手握兵权,处于清廷不得不重视之地位,听到曾国荃疏劾庸劣卑鄙的官文,大感称心,于是在西北战场给朝廷上了那篇词气亢厉的奏疏。

慈禧见湘、淮大将都表了态,只好从中维持“和局”,按照督抚同城不和的成例处理:把官文内调京师,以大学士掌管刑部,兼正白旗蒙古都统。官文调走,未加任何惩处。曾国荃仍为湖北巡抚,未加指责,使此事宣告结案。官文调走后,湖广总督由李鸿章担任,因苏抚一职暂不能脱离,调其兄李瀚章暂署湖督,让淮军首领李氏兄弟从中拣了大便宜。经曾国藩这一举动,暂时地度过了这一危机。

通向大成没有速成秘诀,但有方法可循。“不求速成”并不是说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可以不紧不慢没有紧迫感,而是说要稳健、成熟地做好成功前的准备,创造好成功的充分条件,使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曾国藩平生以稳健著称,即使泰山压顶也不为所动。在行军打仗上,曾国藩一如其做人做事,也主张求稳,他的座右铭是:“宁可几个月不开一仗,开仗必有准备。”

曾国藩常常告诫诸将说:

宁可好几个月不开一仗,决不可以开仗而毫无安排、准备和算计。凡是用兵的道理,本来力量强而故意显示懦弱的多半会打胜仗,本来力量弱小而故意显示强大的多半会打败仗。敌人向我进攻,一定要仔细考究衡量而后应战的多半会打胜仗。兵者是不得已而用之,应常常存留着一颗不敢为先之心,必须让对方打第二下,我才打第一下……与强悍敌人交手,总要以能看出敌人的漏洞和弊病为第一要义。如果在敌方完全没有漏洞、弊病的情形下,而我方贸然前进,那么我方必有漏洞和毛病,被对方所识破,不要为大家的议论所动摇,自然能够瞄准可破敌方的漏洞。

在围攻天京城时,曾国藩给前线的九弟曾国荃写信,叮嘱稳妥地考虑自保,应能确保无忧: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我军出壕一战,我现在回想起来还觉着心里直扑腾,大约是我一向气魄胆量不够的缘故吧。连日阴雨,寒冷阴森,气象不佳,深望老弟一定不要追求出人意外的功绩,只求稳妥的着法。这是最重要的嘱咐。

当攻打金陵的各种方略集中到曾国藩手上时,他一概拒绝,而只用稳着。最初,李续宜向胡林翼建议,用船载陆师直下焦山,出其不意,急捣苏、常。这是兵法上的出奇制胜。胡林翼对此十分欣赏,建议曾国藩采取。曾国藩用兵不讲“出奇制胜”,自然不会采纳。于是胡林翼又提出放胆放手之方策:

思虑再四,竟须放胆放手乃可有济,非加募四万人不为功,若仅就现有兵力,抽拨调遣,不仅无补于吴,亦且先损于楚。吴人越人之怨不必问,其毁誉,其悲怜之怀,与吴越人仰望之苦,最难为情也。是待三省协防而后谋吴,非一年不能到江苏之境,舍三省协防而遽谋吴,吴已失不可救,而楚又继失。此时惟有破格请将,放胆添兵,倾湘中之农夫以为兵,秋冬之际,陆续取齐。则江西之后防不失,皖北之大局不失,武惠(宋曹彪谥号武惠,借指曾国藩)之声名不失。

随后,胡林翼专门会晤曾国藩,面谏采纳他的计策,并指出曾国藩的“稳着”缓不济急,说“急脉缓受,大题小作,或恐不济”,劝他“毋专取丞相谨慎之为”。曾国藩除了接受胡林翼扩张湘军、多募勇兵,即“倾湘中之农夫以为兵”之外,仍拒绝采纳胡的进兵计策。曾国藩认定稳扎稳打,这也是围攻天京历时三年之久才终将其攻克的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老子新读

    老子新读

    本书在历代前辈方家《老子》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文一些具体字句进行了有别于前人的全新考据与校订。在注释上更加注重联系上下文,追溯关键字句在《老子》成书时代的原义,并对每章进行了题解与阐释,尽可能还原《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与观点。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老子》与《庄子》占有很重的份量,它们产生的时代,正是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最为发达自由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与《庄子》代表着道家思想,文字境界洒脱、空灵,气势超凡脱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颇深。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却是将自己置身于快节奏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之中,每天忙于争名逐利,而不是修养自身。然而这样的生活却很难给人们带来幸福,为什么我们不能找回那种从容的幸福,而一定要为着虚浮的假象而碌碌终生呢?
  •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本书作为戈国龙先生日记随笔的第二本,主要记录了作者自2005年至2010年期间的学术研究,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记悟的过程和心得。
热门推荐
  • 崛起六界

    崛起六界

    有些人,他们骄傲的活着,为理想奋斗,为保护身边的人而战。但是,他们孤傲,而且强大。然而,这些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他们有想要保护的人,有自己的理想与爱。他们会死,但是不会输。这,或许就是他们的信仰吧。
  • 快穿之男配恋爱

    快穿之男配恋爱

    翟九言醒来的时候,就只见到四周白茫茫的一片,他下意识往四边看了看,才发现这里只有他一个。不喜欢的不要喷,我又没逼你看。欢迎各位小可爱们入坑!!!
  • 囚凤锁宫鸾

    囚凤锁宫鸾

    剑风扫过,桃花纷落,女子手执长剑于桃林中,她面容姣好,最令人过目不忘的是那双清澈的眸子,如泉水般清澈;剑风扫过,血液飞溅,硝烟弥漫,满眼的凄惨,她屹于战场上,眸子里充斥着杀意,从前的天真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坚毅,是无情,是威严;剑风扫过,空荡的大殿,一段丝绸落到地下,她执剑指着他,你我夫妻,割袍断义,恩断义绝,仰头便喝下毒药,呵,果真从一开始就错了么?命运轮回,她重获新生,前世的仇,前世的怨,还有她的孩子的性命,她要一并讨回来。笛声凄厉,环绕着硝烟,白杨树上的翩翩少年,挑着眉毛听着这笛曲,“皇后娘娘,可否教我吹笛?作为交换,我教你奏琴,如何?”不论前世今生原来我早已对你动了心
  • 龙族五王血之殇

    龙族五王血之殇

    血统赋予我们力量,同时又剥夺我们的友情。我们在太阳的眼睛里拯救世界,又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舔舐伤口!我们不敢相信任何普通人,普通人也不会信任我们!我们因为身份相同而结伴,在寂寞中依靠彼此的温度取暖!血统!注定了我们生活的不平凡,也注定了我们不能普通的生活下去!这就是血之哀!也是血之殇!但是这只是最肤浅的认知,血之哀是深刻的,它牢牢的锁在人的血统里,血统的等级不同,程度也不同。当人类和龙王的身份混杂在一起,路明非很痛苦,但是他并不知道,他其实并不是第一个这么痛苦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他其实,有同类!
  • 庆轲

    庆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妃寻亲路:王爷好腹黑

    魔妃寻亲路:王爷好腹黑

    小恶魔为兄报仇,却遭人算计,再次睁眼,身在异世,生活却也幸福,不料,被告知人生已经安排好了,得,一怒之下,决定隐藏天赋,扮猪吃老虎。。。路漫漫,其修远兮!且看恶魔训夫,寻亲来也!!!
  • 流夜当歌

    流夜当歌

    我不知道结局在哪,不过我会尽自己的努力给大家最一个最好的结局。结局其实为没有结局,结局最后的主角还是会努力着。看遍人情冷暖,才知沧海桑田。《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 非烟因你而亦宸

    非烟因你而亦宸

    “曲非烟,我不喜欢你”沈亦宸说。“好,我知道就当我高中三年看错了人,从此路归路桥归桥,你我互不相干,谢谢你沈亦宸让我练就了百毒不侵的心”曲非烟的泪水打在了沈亦宸的手背,转身而去。为什么我会这么心痛?“沈亦宸你会后悔的”!
  •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坪内寿夫是一个相当特异的事业家。第一,他不象一般事业家,一心只追求“创业”的成就与名誉。来岛集团180家公司,除了二三家以外,大部分都是他人创业后,面临倒闭或业绩不振的状况下,由他接收重建的。第二,他所接收的公司职业种类不胜枚举。第三,他超越了一般性概念,忏然以独裁者自居,并以其个人的“人性”与“金钱”支配集团。第四,他置身于当代经济的褒贬漩涡,却愈见其毅力。第五,他同时拥有经营大战略的头脑,及注意细节小事的敏锐。这样特异的企业家是如何造成的呢?其特异所具意义如何?这种特异的创意与手法,是否可以运用在一般的企业上?这正是本书将解开的疑惑。一般人视坪内为重义理的“四国大将”,但在同业、同时代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无视于达官显要、看法见解不同于常人的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