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6500000015

第15章 母爱

爱有许多种,但,母爱,是最无私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爱。母爱,是每个母亲对孩子一种本能的爱。自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母爱就从母亲身体中苏醒了。说它无私,是因为母亲为了儿女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付出一切;说它平凡,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得到过母爱,母爱无处不在;说它伟大,是因为母爱可以创造出任何不可思议的奇迹。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对幼儿生命的肯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关心幼儿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以维护和发展弱小生命。另一方面则超出了维护生命的范围,那就是要使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活着是多么好!

“当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有多么好!在这个世界活着有多么好!母爱的这两个方面在圣经的《创世纪》里表现得很明显。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这符合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但上帝所做得还不仅仅于此。在上帝创造人和世界以后的每一天里上帝都要了解情况,要知道一切是否都好。

“同样母爱的第二个方面也是要给孩子一种‘诞生在这个世界是多么好’的感受。母亲要赋予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下来的愿望。同样的思想也表达在圣经的另一个象征性故事里。

“上帝所许之地里(土地始终是母亲的象征)流着乳汁和蜂蜜。乳汁象征母爱的第一个方面: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生活的甘美,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大多数的母亲有能力给予‘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乳汁外还能给予‘蜂蜜’。为了能给予‘蜂蜜’,她不仅应该是一个好母亲,同时也应该是个幸福的人-但这一目标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恐惧都具有传染性,两者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在孩子身上,也可以在成人身上看到,哪些人只得到‘乳汁’,而哪些人既得到‘乳汁’,又得到‘蜂蜜。’”

公元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鲜有欢乐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宫廷的一个乐师,但因为怀才不遇,性情暴躁,喜怒无常,还沾有酗酒的恶习。与父亲形成极大反差的是,贝多芬的母亲却非常慈祥可亲,善解人意。

小贝多芬一出生就长着一张红颜色的、奇特的麻脸,父亲对他嗤之以鼻,而母亲则疼爱地亲吻着他的脸庞说:“我可怜的孩子,上帝是不会忘记照顾你的。”贝多芬成长为一代乐圣与他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分不开的。

贝多芬的母亲出身寒微,但心地善良,对丈夫粗暴的教育方式非常反感。为了温暖儿子备受伤害的心,母亲尽最大的可能给予小贝多芬更多的母爱。在贝多芬的心中,母亲的形象是至高无上的。母亲除了艰辛地负担起家里所有的生计之外,还给了他无限的爱。

有一次母亲把郁郁寡欢的贝多芬叫到她的房里,问:“孩子,你觉得委屈吗?”

“是的,母亲!”

“孩子,妈妈的爱会让你永远不自卑。”

“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可怜的孩子上帝一定会眷顾我的孩子即使有一天妈妈不在了。”

“母亲,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不可以没有母亲。”

“是的,我的儿子,母亲总是永远的。母爱使你永不自卑。”

11岁时,贝多芬跟着宫廷风琴师聂费学习风琴演奏。聂费看出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就主动教他作曲的技巧,并且介绍贝多芬在乐团中担任风琴手。从此,贝多芬正式迈向音乐之路。

1787年,贝多芬离开慈爱的母亲,前往维也纳。他试图投入莫扎特的门下学习作曲。无奈当时莫扎特正忙于歌剧的创作,无暇指导贝多芬。

不久,贝多芬的母亲因患肺结核病危,贝多芬得到消息,马上回到波恩他的家。此时母亲已经神志不清了。母亲在弥留中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人世。

母亲离世时,贝多芬才17岁,已是一家之主了。他必须照顾弟弟们,负担整个家计,还必须满足酒鬼父亲的需求。在他内心深处铭记着母亲曾经给他的温柔和母爱。这种爱支撑了他的全部精神,也是这种爱使他日后的音乐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公元1792年,贝多芬再度前往维也纳,跟随海顿学习作曲,逐渐走上他伟大而坎坷的音乐创作之路。

但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就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颂千古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爱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却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意,后来与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支持不住了。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在这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他活下去的勇气是来自母亲的巨大鼓舞。在那段时期,贝多芬只要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母亲慈祥和蔼的目光,想起母亲殷切的期望。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这些作品在表现了生命、爱、痛苦、绝望、死亡的同时,也流淌着对母爱的丝丝追思。

基于母爱的这种忘我无私的特点,母爱一直被看作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但是看起来母爱中值得赞美的东西还不是母亲对婴儿的爱,而是母亲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

大多数的母亲在她们的孩子尚还幼小,而且完全依赖她们的时候,她们确实很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的妇女希望生孩子,由于孩子的诞生而感到幸福,而且急不可待地希望自己来照料孩子,尽管她们除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满意的表情外一无所得。看起来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这种本能同样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

但是不管这种本能的作用有多大,比这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另外一个根源也许是母亲的权力欲和占有欲。一个软弱无能,完全服从母亲的孩子不言而喻是一个专制并有占有欲的母亲的自然对象。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即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

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正因为男子不能通过生育来满足超越自己的要求,所以他只能通过用双手创造物体和创造思想来证明他的创造能力。)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反过来,我们自身对母亲的共生固恋也是内在于人的最基本的情欲之一,它的旨向大致包括人寻求保护的欲望、人自恋的满足;逃避责任、逃避意识等负担的渴求;对无条件的爱的希求等。并不是只有婴儿才渴求母亲,一个成年人跻身于社会在人生的风险和担负中同样渴望一种确定性、保护和爱恋的力量,母亲自然成为这力量的第一化身和切实的保证者。

主题链接:

母爱:母爱是对儿童的生活和需求做出的毫无保留的肯定。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是两个不平等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有一个人需要帮助,而另一个人给予这种帮助。

相关阅读:《爱的艺术》

名家简介:

弗洛姆:艾瑞克?弗洛姆(1900-1980),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迫害,逃亡美国,于一九三四年加入美国籍。他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心理学中,他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在哲学中,他又是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爱的艺术》等。

§§4.爱的语言

爱的语言无须说出就能使人心领神会。诗人艾依?波斯说:“爱有自己的语言,只有爱才能读懂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传递的神秘之语。”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不是浪漫的诗人,而普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恋人之间的浓情蜜意。当我们想倾吐心中那强烈的爱意时,我们才发现,自己的语言是多么的贫乏,根本传递不了我们心中那炽热的情感。

这或许是多少世纪以来,恋人们苦苦追寻,试图用其他方式来表达爱意的原因吧!他们寻求具有个性、甚至是不为第三者知晓“神秘”方式来传递爱的信息。通常只有恋人才能理解他们互赠的一本书、一首曲子、一件纪念品、一枚戒指、一束花或者一个爱称之中蕴含的深深的爱意。

同类推荐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的作者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他把一切事情都不看成是恶,认为痛苦和不安仅仅是来自内心,并且可以由自己的内心加以消除。书中记录了他摆脱激情和欲望、希望获得冷静而达观的生活态度,阐述了理性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德行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求人们常常自省,并付诸行动。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心灵故乡

    心灵故乡

    故乡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躯壳自我的故乡,另一种是心灵自然本性的故乡。躯体的故乡是生我、育我、长我、成我的地方;心灵的故乡是自然本有、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的归依处。本书集结证严系列演讲中的精华文稿,完整呈现出证严诠释事理的用心,在人人追求感官物质享受的今天,让迷失在滚滚红尘中的自性重现,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事。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热门推荐
  • 造物主妄想录

    造物主妄想录

    因为不太懂操作,加上创世这边删除我章节后未给具体原因,暂定删除此书
  • Apocalypse

    Apocalypse

    傲慢(Pride),妒忌(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淫欲(Lust)——从古代天主教流传下来的七原罪,它们是罪恶的代名词,它们的背后是七位恶魔。数千年前,他们从襁褓中挣脱而出,在世间肆虐,七位贤者挺身而出,他们拼尽全力终于将恶魔们封印,但他们知道,再过七百年,恶魔们将再度破壳而出,他们将使命与能力封存在血脉之中,当恶魔们苏醒时,他们的血脉会产生共鸣,也许是在一次意外中,也许是不经意间,也许是在情绪波动时,他们的后代会觉醒,并将恶魔们再度封印,这份力量与使命将永远流传下去,他们称自己为Apocalypse——天启。
  • 独宠倾世毒妃

    独宠倾世毒妃

    前世的她,是世界第一,无人能比,杀手,特工,医学,每样她都会!可是,她却为情所伤,就此陨落!异世界穿越重生的她,是个无能的草包,人人都欺负她,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里,她根本没法生存,可是,她却活出了自己的一条强者之路!这个世界的他,本身就是一个顶尖的天才,更是一个强者,他却为了她,甘愿陪伴在她的身边,甚至放弃自己的强者之路!当冷酷的他,遇上腹黑的她,会发生什么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幻灵缘

    魔幻灵缘

    一个关于追求自由,勇敢和友谊的故事。写给高中时的朋友们,她们是这故事的灵感来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羽落云起

    羽落云起

    王朝覆灭,异族突起,战火从西北蔓延整片世界,背负命运的少年,与一对白羽的新皇,终有一人要离去。相遇时是知己,再相见,是以刀光,还是以泪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全球大导演

    全球大导演

    “叮!恭喜宿主,成功解锁全能导演系统!”“恭喜苏小凡喜提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两座小金人!”“等等,请苏导请留步,最佳男演员也是您的……请问苏导有什么想说吗?”“呃……首先,我想感谢考电影学院时,因为紧张上的那间厕所……”从此,电影学院表导楼的那间男厕,就成了著名旅游景点,所有考生无论男女都势必一上,试图沾沾这位全球巨导的才气……【书友群:689609105】欢迎加入~
  • 指玄贰

    指玄贰

    如果可以,我宁愿那个受伤的人是我,也要为你遮挡那穷凶极恶的眼,如果可以,我愿化茧成蝶,就算飞蛾扑火,也要为你阻挡那铁骨铮铮的拳,如果可以,我愿为你服下N枚灵丹,只为那句,不让别人伤我分豪,就算粉身碎骨,我也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