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9100000004

第4章

伤寒,外感之总名也;《伤寒论》,统论外感之书也。

(注)《难经》云:伤寒有五。则五种外感,昔人皆谓之伤寒矣。《伤寒论》有治风、治温、治喝。治湿诸法,则非专论一伤寒矣。

《伤寒论》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是正伤寒病也。

(注)伤寒无不发热者,此云或未发热者,乃身热未发之时,先见恶寒等证,所谓“无热恶寒发于阴”。

寒为阴邪,故往往先恶寒而后发热也。脉阴阳俱紧,即尺寸皆紧,紧为坎中满之象,坎为寒水之卦,故伤寒之脉必紧。若已发热,紧必兼浮可知已。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是正伤寒治法。

(注)寒邪凝冱,表气塞实,故无汗气喘而恶风寒。麻黄汤温散发汗之方,设非正伤寒而误用之,则有亡阳之祸。

伤寒四时皆有,有是脉,有是证,即用是药。谚云:“对证发药”,旨哉言乎!病势较轻,体气稍弱者,则羌、防、苏、芷皆可代麻黄用也。若寒伤于外,热伏于内者,温散方中须佐清凉之品,仿长沙大青龙之制可耳。

(注)四时皆有伤寒,然冬三月乃寒水司令,较三时之寒为独盛,故昔人以冬月感寒即病者为正伤寒,非谓春夏秋并无伤寒也。医者苟能辨证清楚,用药自不泥于时令矣。

伤寒者,寒伤于外而邪客于表也。若其人阳气素虚,无以捍御,则外寒得以直入于内而犯脏,名曰中寒,盖阳衰则阴盛也。阴虽盛,却忌温散之法,因阳气既衰,其汗易出,误投温散,更速其危。亟用姜、附回阳破阴,是为治法。

(注)阳衰则阴盛,可见阴未尝盛,只缘阳衰,故阴盛耳。是以中寒不必隆冬之令,虽盛暑之时亦有之。

昔人有治此而愈者,乃不谓其阳衰饮冷、夏月中寒,而以为静得之阴暑,自误误人,可为叹惜。姜、附回阳破阴,即兵家强主弱客之法。

《伤寒论》之中风,为《难经》五种伤寒之一,即后世之伤风是也。盖“伤”与“中”字义无殊,如云风伤卫、寒伤营是矣。后人以寒邪在表者为伤寒,寒邪入里者为中寒,遂疑伤轻而中重,然此不过分别邪之在表、在里耳。夫入里之寒,何必重于在表之寒耶?实因本阳既衰,故客寒得以直入。发表以取汗,是治标也,其邪不得为轻;温里以回阳,是治本也,其邪不必较重。病分标本,则本为重而重之,非邪较重而重之也。明乎此,则越人、长沙之谓风为中,即谓寒为伤之意矣。

(注)后世以外感风邪为伤风,虚风卒倒为中风,庶二病之名目不相混也。然“伤”、“中”二字之义,弥觉轻重悬殊矣。故昧者泥于越人、长沙之谓风为中,而不知即是伤风,竟与卒倒扑击互相引证者,误矣。

风之伤人也,既为五种伤寒之一,夫岂小病者!且风无定性,不但四时有异、四方不同也。燥湿不齐,雨迥判,风寒风热,顷刻变迁。感之于人,施治有别。长沙桂枝证,风寒病也;发汗已身灼热者,风热病也。

然昔人往往知有风寒而不知有风热。《伤寒论》又云: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合而观之,岂非误以风寒药治风热病之变证哉?汉代且然,况后人乎!(注)今人视伤风为轻小之病,其头疼发热者,则曰重伤风,是未知伤风即越人、长沙所谓之中风也。病源不清,无怪乎有过服温燥以夺其液,早投滋补以锢其邪,延久成劳,尚诿为伤风不醒。噫,医实不醒也。

风热即风温也,四时皆有,冬春为甚。长沙云:若发汗已身灼热者,风温也。盖言风寒为病,可以桂枝汤发汗而愈,若发汗而热反灼者,乃风温病,温即热之谓也。后人不为详玩,而谓风温为汗后坏病,抑何固耶?夫病本热也,加以桂枝之辛热,故液为热迫而汗大出,液去则热愈灼,故大烦渴而脉洪大。二条似论一证,主以白虎加人参汤,正《内经》风淫热淫治以甘寒之旨也。惟香岩先生独窥其微,谓风温首必犯肺,先卫后气。

治法初用辛凉,继以甘寒。超超元箸,万古开群蒙也。

(注)《伤寒论》病患藏无他病条,发汗则愈,病常自汗出条,复发其汗则愈,并主桂枝汤。可见桂枝汤是风寒发汗之剂,不过较麻黄汤为和缓耳。《内经》明言辛甘发散为阳,岂可以治风热之病乎?更有谓桂枝汤止汗者,尧封先生已辨其误矣。

(校)近见淮阴吴氏《温病条辨》一书,以桂枝汤为治温首方,更属可议。

(刊)《医林改错》云:发热有汗之证,从未见桂枝汤治愈一人。杨素园明府大不以为然,谓尝治风伤卫证,桂枝汤半剂辄愈。雄按:《改错》所云者,乃温热证也。若风寒伤卫,岂可不遵圣法?即叶案咳嗽门首列伤风数条,皆从《伤寒论》变化。

至于中风,《内经·生气通天论》谓之虚邪,是本先虚而后邪中之也。《通评虚实论》谓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此后贤主痰、主火、主气、主虚诸说,皆本于此,细绎经文,则真中风本虚邪中,不可竟以为实证,类中风肥甘酝酿,未可概以为虚证。必也随其证之虚实而调剂之,治百病无余蕴矣!中风云乎哉?(注)凡证有大虚者,有大实者,有虚中实、实中虚者,有虚多实少、实多虚少者,诸家之说皆有精义,既不可废,亦不可执,贵乎用之者适其当耳。

冬春感受风热而病者,名曰风温,前已辨之矣。若冬伤于寒,至春令发泄之时,伏气化热而出,名曰春温,亦曰温病。其邪自内达外,故发热而渴,不恶寒也。然亦有挟新感之风寒而发者,虽恶风寒而口必渴,若误汗之,祸不可言。长沙而后知此义者,惟郭白云、刘守真、王安道、张石顽、周禹载、叶香岩数君而已,其书皆不可不读也。

(注)温者,热之渐也。伏寒化热,口燥而渴,故谓之温。一切温散燥热之药,皆不可犯。奈何以喻氏之贤,而误指《金鉴》春月伤寒为温病,治虽合法,立论大谬,在泾先生非之是矣,而俞惺斋、毛达可佥极口赞颂,未免贻误将来。

冬伤于寒,伏于少阴,夏至前发出者,名曰温病矣;若夏至后发出者,名曰热病。以夏至前天气尚温,夏至后天气已热,皆随时令以名其病也。其名虽异,其病相同,故温热二病,古人往往互称。《内经》则云后夏至日者为病暑,亦以夏至后炎暑司令,故曰病暑。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是暑即热之谓也。第此之病暑,因于伏寒化热,与吸受暑邪而病者,其名虽同,其因则异也。

(注)以温热二字命为病名,似不过分其时令之气耳。然名曰温者,凉之可愈,名曰热者,寒之乃瘳。顾名思义,治法已无余蕴,故不嫌与感冒之温、吸受之暑同名者,正示人以殊途同归之旨,岂非古圣析义之精耶?夏令属火,日光最烈,天时乃热,人感其气,名曰伤暑,亦曰中暑。暑字从日,曰炎暑,曰酷暑,皆指烈日之火而言也。盖日为众阳之宗,日出则爝火无光,阳燧承之,火可立至。《内经》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若三冬久霁,则生燥火之病,况夏月之暑乎?而长沙名中热曰 ,不曰暑者,所以别于夏至后发之伏气暑病也。且《说文》: ,伤暑也。故暑、热、 三者,皆烈日之气也。后人昧此,遂多歧说,可谓不知冷热之人矣。暑为离火,离中虚,故暑脉亦虚。暑伤气,故气虚身热为伤暑,所谓壮火食气也。暑为阳邪,天气通于鼻,鼻为肺窍,肺合皮毛,故暑邪由鼻入肺,肺受火烁则多汗,与风伤卫证相似,亦以渴不渴辨之。渴者燥也,燥万物者莫 乎火,故温热病长沙皆揭“渴”字以为准鹄。嘉言先生云:古人以燥热为暑,得其旨矣。

(注)暑从日,日为天上之火,故日字在上;寒从 , 为地下之水,故 字在下。暑为阳邪,易入心经,寒为阴邪,先犯膀胱。霄壤不同,各从其类也,或有以暑为阴邪者,岂非坐井观天、不见日面之语耶?湿土分旺四季,长夏是其正令,土润溽暑,故暑湿二气最易相合。人受其感,名曰湿温,亦曰湿热,即暑湿相兼之病,为五种伤寒之一,《难经》已详其脉证。而昧者逞其臆说,谓湿与热合,始名为暑。然则湿与寒合,又将何名乎?天夫寒地冻,天暑地热,阴阳之对待也。暑必湿热相合而始为暑,寒将何气相合而始为寒乎?若亢旱之年,流金烁石,禾苗欲槁,河裂井枯,不名酷暑而何名乎?盖湿无定体,风也寒也暑也,无不可合,故治湿者须察其相合,治暑者亦必审其有无兼湿,庶无遗憾也。然湿热之病为独多,而变证甚易,疗治颇难。惟香岩先生之法,可谓空前绝后,学人宜奉为金科玉律也。

(注)暑也湿也,皆五气之一也。暑属火,湿属土,各居五行之一。火土合德,故暑湿每易相兼,亦理之常也。若谓暑中有湿,是析一行为二也;若谓湿热合而始为暑,则并二气为一也。岂五行之理未知,而五气之名未闻乎?自误误人,莫此为甚。

温病、热病、湿温病,治不得法,皆易致死。流行不已,即成疫疠。犹之治盗不得其法,则贼党众而为流寇也。因热气、病气、尸气互相胶葛,即成毒疠之气而为疫,岂真天地之间另有一种异气哉?故疫之流行,必在都会人烟繁萃之区,若山乡僻壤、地广人稀之处,从无大疫。如果另是一种不正之气,何必择地而行哉?其盛行于兵荒之后者,兵荒之死亡,亦在人烟繁萃之区也。盖人气最热,纪晓岚先生杂诗云: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自注曰:迪化自设郡县以后,婴儿出痘与内地同。盖彼处气候极寒,数载以来渐同内地,人气盛也。于戏!纪氏此言可谓先得我心。夫上古无痘,至汉始有,今则罕有不出痘者矣。何也?生齿日繁,地气日热,所以古人最重伤寒,今世偏多温热也。费建中以治疫之法治痘,岂非千古只眼?治疫之法,惟清热、解毒、宣气六字为扼要,而宣气尤为首务,未有气不宣而热能清、毒能解者,质诸宗匠,然乎否耶?(注)温病虽能成疫,而治温治疫有殊。吴又可混同论治,未免粗疏,且不知暑热亦能成疫。乾隆甲子,都中暑疫,热死者无算。徐后山《柳崖外编》尝言之。嗣有余师愚专论热疫,惜其书未甚流行耳。

(校)宣气之法,不但用药为然,如衣被宣洁净,饮食宜澹泊,卧房宜宽绰,窗户宜开爽,侍人勿杂,灯火少燃,清风徐来,疫气自然消散,反是则热气、浊气益为疫气树帜矣。病家医家,皆宜识此。

(刊)痘为疫气。万密斋、王勋臣皆知之;疹为疫气,惟余师愚知之,故所着书名曰《疫疹一得》。治疫专用大剂石膏,晓岚先生目击其技之神,加载《阅微草堂笔记》。道光间,归安江笔花宗其法,《医镜》载尝治一时疫发斑,用石膏至十四斤而斑始透,因叹师愚之道为不孤。曩客东瓯,适多温证,而彼处风俗,病戒谷食,专啖番薯。余谓温邪初发,如何可食实脾补气之物。土人以为相传如是,不之听也。且医者用药,辄尚温补,遂致死亡接踵,百无一生。人皆谓之天行时疫,余叹曰:此药酿为疫,非天有不正之气,乃人有不正之治耳。当名其病曰药疫。比至宜黄。杨素园明府述江西飞尚亦类是。然则天下之大,疫疠之频,吾恐酿成于药者,不止所见所闻之两地也。比之养成寇患,的是确喻。

寒暑燥湿风,乃五行之气合于五脏、行于四时者也。惟火旺于夏,特以暑称。暑字从日,明其为烈日之气炎炎在上也。然三时之暖燠,无非离照之光,因不可以暑称,故有六气之名焉。其实火即暑之焰,犹水即寒之质耳。非五气外另有一气也。而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悉能化火,五志过动无不生火,何报之先生论之甚详。愚谓此皆不可以暑称者,故圣人于五气之下赘一火字,其旨深矣。若以五行论,言暑则火在其中矣,而医者往往不知,故反复述之。

(注)何氏论火云:丹溪谓气有余便是火,此一火也,治宜清凉;气不足亦郁而成火,东垣所谓阳虚发热也,又一火也,治宜甘温以补其气,少佐甘凉以泻其火,外感暑热燥气,增助内气成热,此一火也,治宜甘润清凉,外感风寒湿气,闭郁表气成热,亦一火也,治宜辛温发散;内伤饮食辛热之物,致火得热愈炽,此一火也,宜用苦寒之剂消导之;内伤饮食生冷之物,致火彼遏愈怒,又一火也,治宜辛热之剂消导之,肾水虚,致令下焦之火上炎,此一火也,治宜六味丸之类补水制火,此水涸火炎之证,上下皆热,医者动用桂、附,辄云引火归元,不知引归何处,以致酷烈中上,烁涸三阴,杀人如麻,为祸甚火;肾阴盛,逼其浮游之火上升,又一火也,治宜八味丸之类引火归元,此下寒上热之证,故用附、桂补火,不可误投于阴虚证也。

(校)上论六气。

同类推荐
  • 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

    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戒子通录

    戒子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陆贾新语

    陆贾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

    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癸辛杂识

    癸辛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清空向昼伏夜出

    清空向昼伏夜出

    一个神奇世界的神奇奋斗之路。见证故事的诞生。
  • 最丑的我居然属性无敌

    最丑的我居然属性无敌

    2025年第一款虚拟游戏勇者oline正式开始公测,身为死肥宅的王寒准备在游戏开拓第二人生,阴差阳错下被系统默认真实颜值,因为颜值太丑,被游戏世界厌恶,幸运值最低的王寒反而得到了系统奖励获得隐藏神圣职业,成为了公测玩家属性最强之人
  • 星之龙枪

    星之龙枪

    一个因任务而生的电脑,一名本来只能平淡生活的少年命运因此改变。在这个世界里,因龙而战的被称之为龙士,他们以独特的能力而战,不停的怒力向着巅峰前进。少年以他的努力、奋斗最后成就了大陆最强者的传说。若是大家喜欢,有多多推荐,多多收藏。只有你们的支持才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 古神纪元

    古神纪元

    混沌血脉,妖狐传承,剑帝认可,恶神镇压!当这些都集中于一人身上。这凌霄位面又将掀起怎样强大波澜!当成为最强者言浩又怎样突破桎梏,破虚飞升!“既然这天抹我命格,我便覆灭了这一方天地!”“大道三千楼中停,诛天灭地任我行!”!!!!!(既然想要写书,就从未想过停止。)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 火影同人之宇智波言陌

    火影同人之宇智波言陌

    一个骨灰级火影迷在第N次许下自己穿越到火影世界的愿望后,穿越大神终于和他见面了,并在他的“口遁”下屈服,给了他10个愿望,看重生在火影世界的他怎样玩转火影,改变那些该死的悲剧。。啦啦。。男主刚开始不会太强,但实力还是说的过去的......为了改变悲剧而来到火影的他,能用自己的实力改变这个虚虚实实的忍者世界吗?
  • 霜骨录

    霜骨录

    上古时代,九州大地战乱四起,皆因一神石——冰霜之心。《神石志》曾记载:“女娲补天,余一神石,谓之'冰霜之心'。”传说得之者得天下,冰霜之心现世,各方争夺,生灵涂炭,雪域初代圣女叶璇,以自身血躯献祭,将其封印,终还万世太平。自此,冰霜之心由雪域叶氏一族守护,深入极北之地,设九重结界,与世间隔。本以为可天下太平,宁静却在几万年后重被打破……
  • 冥冥有姻

    冥冥有姻

    蜜月之旅撞见丈夫出轨,想要一探究竟却接到诡异电话。电话里传来丈夫熟悉的声音,而身边这没有温度的人又是谁?他们的脸在我眼前交织,我看见丈夫正在和别的女人抵死缠绵,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他?是谁在背后布局,是谁步步为营请君入瓮,我深陷阴谋的沼泽不可自拔!精神崩溃到极点,偏偏发现自己怀孕了。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是人……还是鬼……
  • 血色恐慌

    血色恐慌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向暗念的女神表白,最后却无辜的惨死在一场阴谋中。结果死后后进入一个神秘的空间,这里出现的都是一群本该死去的人类。杀人犯、职场女、女主播、傲娇女、老板、农民甚至军人和杀手。黑暗的人性上演,生死挣扎的残酷。一场场游戏尽显着丛林法则,但是风险总有着高额的回报。财富、美女你唾手可得。力量、能力也不再是虚无缥缈。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得用性命来拼搏,到最后除了死亡也只剩下死亡。
  • 神灭九重天

    神灭九重天

    神州大陆,以武称王。九天之上,以神为尊。武者可移山海,动乾坤,斩因果,神者可渡苍生,破琼宇,灭九天,超脱生死而达永生。且看乞丐林休如何走出南荒之地,纳灵入体,千锤百炼,超凡入圣,搅神州,修神域,上九天,走上那至上至强的武神之路。弱者往往是多言的,只有努力者才拥有沉默的权利——林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