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4500000009

第9章 陈子昂——拔剑起蒿莱「之柒」

陈、子、昂,这三个字,组合在一起,就仿佛寒夜里走动的征人或腰悬配剑的侠,或西方独立沙漠的牛仔或骑士,总让人感到苍凉中夹缠一丝峻切之美。他和张若虚一起,拔剑四顾,横刀立马,商商量量做了大唐诗歌的门神。此后,从此进出的诗人都有了周身萦绕着剑气的腰牌。

在崇尚汉风的唐朝,几乎每一个心里有些矜持的文人但凡出门都要佩戴一把剑,慷慨而多气。这种习俗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时达到鼎盛。因此,在唐朝诗人的行囊中,除了文房四宝用来安身立命,还有一种神器,始终温暖着诗人们漂泊的灵魂。它汲取天地五行的精粹,并饰以满天的星星,锋芒具备,见血封喉。神器所到之处,无人能置之不理。而与随身携带的笔墨纸砚不同的是,这种神器和诗人们的接近,更多是在精神里抵达。神器的名字是剑。

千古文人侠客梦。虽然在宋朝的时候,文人都改了习性,不再习武,但骨子里的那股豪侠气概其实并没减掉多少。看后来的岳飞陆游辛弃疾乃至李清照就知道了。这是后话。

在他之前,庄子是一个侠,陶渊明也是一个侠,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侠。应该说,他满足了怀春少女对心中白马王子所有的幻想。这样一个男人,虽没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有着昂然的精神,临风而立,不为风所摧。他有男人的胸怀,又有女人的细腻,还有着在三月里出走的孩子一样的单纯和冲动,有着一颗样样都能感受、样样都能控制的灵魂,并有着坚硬不可摧折的骨头,以及生涩的真实和豪勇——可弹铗而歌挺身报国,又柔情似水,能悄声细语作耳边情话……到哪里找这样好的人?他不怕流血,也毫不吝啬自己的眼泪。他只怕孤独。

此刻,他手按着剑柄,从风中走来,穿越所有沉迷的事物,站在那里,不像了侠,更如同一个灵魂,令人悲伤。他在长不出翅膀的地方,用剑锋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成为长在肉里的刺青。或许,他更像星空下的神,凛然,寂寞,让我们所有蜷缩在暗处的人感到卑微,不能长长地嘘出一口气。而他,只是安静地走来,带着衣袂的翻动,带着他所不能确定的怆然。此刻,所有的声音潮湿。

也许他只是活在每一个女子的梦里,是被我插在瓶子中的一枝梨花,在春天的时候早已把故事说完,也许他还意犹未尽的想说说那些远逝的年代。但是,不,此刻我只想与你安静的对视,就像一片灰烬,你着红,我褪颜,让所有怆然的本源静静升起。

其实,他也许只是天空放在尘土上的目光,悠悠深深地流动,含着所有烛火照耀的力量。当我们万念俱废,他却以肃立的姿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试图拦阻着所有的流逝。是这样的时刻,世界不再有人走动。

也许,一切都只因为他那首《登幽州台歌》,那首以鸟瞰的姿势雄视的诗歌。那是他用一生的气力拔出的闪着毫曹光芒的剑。

孤独有千百种姿态,真正匍匐于地的孤独,是那种哭不出声音的寂然,是那种壮志难酬的黯然,是那种悲情突来的“怆然”。

因为怀才不遇,因为壮志难酬,他像一条孤单的鱼儿,在宦海里寂寞地搁浅了,在历史里无奈地走远了,如同一个走得很慢很艰苦而镇定自若的旅行者,如同……这人世中的一类孤儿。一千三百多年前他在幽州台上那两行泪水一直流淌到如今。这个孤独的佩剑诗人,生在中国古代最繁华的朝代,身边却一片荒芜,没有知音;花儿不曾开,幸福不曾来,一手遮天的武则天消受不起他的忠言直谏,真正能够理解他的人,不是死得太早,就是生得太迟,他的生命与才华,眼睁睁地与那个时代失之交臂。这个人,也许只是上帝的调色板上用来浸润烘烤后世心灵的余烬?不知道。

他原本有令人艳羡的家世:出身天府之国中的豪门望族,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可见,在孩提时代他是不怎么喜欢读书的。那么,那个略长大些、还没有长成、修长白皙、眸子漆黑的少年做些什么呢?哦,他夜以继日地习武练剑,那锋利的剑刃闪着清冷的光弧在月亮下割裂空气,金属的鸣叫声音让他心醉不已。

然后,他会骑着一匹白色或红色的马四处走动,看到不平之事,立刻拔出手中的剑,并不吝惜流出自己的少年血;如果遇到老弱病残之人,他还会毫不犹豫丢下随身而带的所有银两,然后大步流星毅然离去,并不说出姓名。因此,在他还不到十八岁的时候,在家乡就赢得了“乐善好施,劫富济贫”的美誉。

其实他的武功并不见得有多高强,但与生俱来的傲骨与凛然正气往往使他不怒自威。他曾经与一个劫匪比剑,劫匪的允诺是,如果他赢了,劫匪就把所有劫来的钱财物归原主。他答应了。劫匪先拔出了剑,他也开始拔剑,所不同的是他拔剑的动作非常缓慢非常沉稳,他气宇轩昂,毫无畏惧。而武功比他高许多的劫匪看着他拔剑的动作,看着他的剑一点一点地露出它的锋芒,心里开始发毛,开始恐惧,他怀疑面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就在他剑出鞘的那一瞬间,劫匪扑通一下跪倒在他的面前。劫匪承认自己输了,愿意把劫来的财物全部归还,并发誓永生不再做劫匪。

这样的一种又辣又温存、一点就着、“劈啪”燃烧的气息,直接影响到了他成年之后的诗歌创作——不可能影响不到。

十八岁了,他突然再不回头地长大,一步步入人生的正常轨道——他开始闭门谢客,发奋读书。是有那样的时刻的,无论是哪一个,那有如神赐的时刻。

到底是大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他已经烂熟于胸,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陶渊明的诗歌,因为他骨子里同那位先贤一样,流淌着一种对自由的渴望。

二十岁是出发的年龄,那一年父母打算为他举行盛大的弱冠礼,他拒绝,就在他二十岁生日那一天,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收拾行装开始向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发。

那个陌生的地方就是长安。他告诉父母,他要考取状元。

长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这里,他是一个地方名人,一个才子,一个侠客。在那里,他什么也不是,因为长安有太多的名人,太多的才子和太多的侠客。初到长安,领略了京城的新鲜与刺激之后,他很快产生了一种被淹没的感觉,有那么一瞬间他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像人要睡下了,剑却无处安放。

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虔诚的文学青年一样,他把自己的诗文装进雪片似的信封,寄往长安各界的名流,企图得到上流社会的赏识和认可。可惜,在当时的长安,像他这样蹭蹬不遇的文学青年太多,他所寄出去的诗歌全部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可惜了那些鼓满充沛辞气和光芒之美的好诗歌。

于是,他用一百万钱买了一把琴,吸引来众多观赏者之后,却并不抚响,而是当场摔在地上,把自己的诗文散给了大家。一时间,颂赞无数,他一夜成名。这无可厚非——他并没有做杀人越货的勾当,只是用自己的钱买了一把琴、又把自己的琴摔坏了而已。而且,他想要人们了解他剑光凛凛的诗,其实还是想做成他倾身报国的侠。

然而,随之而来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日子并不是他想要的,黄金白璧也被他像丢一片腐败的菜叶似的丢在脑后。如此一来,人们看他,又如同当初人们看他摔琴,以为只是一次心血来潮的行为艺术,或者干脆是一次矫情。谁来?谁来理解他?这个一门心思、时刻想着拔出自己匣中剑的人?他知道,不管国家有多么富饶或贫穷,人民多么安居乐业或痛不欲生,真正主导国家命运的,永远是上层建筑。“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要实现自己为黎民苍生造福的愿望,上层,是最终目的地。

好在,武则天赏识他,破格提拔了他,不久以后他就做了右拾遗。但对于他思想新锐、锋芒毕露,尤其是批判的犀利,她也毫不留情予以打击——领导总是更喜欢乖乖听话的奴才,对此,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你若当了领导,和他(她)未必有什么不同。她当政期间,为镇压反对派,大力起用酷吏,他就直言明谏,她就大为光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看在眼里,设计陷害他入了狱。

出狱后的他依然不改骨子里那股侠气,锋芒不但不加以聚敛,反而发挥到淋漓尽致,较之当年的青涩少年游侠有过之而无不及。武则天对此采取的措施是不搭理他,不管他提什么意见,都不采用,但又不废掉他,于是他成了一个摆设,一个花瓶。其实,她从内心深处是很赏识他的男人气的,无论是从一个女人的角度还是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只不过他的做事方式她接受不了,她要磨平他的棱角,杀杀他的锐气。

被架空了的他过着身不由己的生活。在朝廷已经无所作为了,那么就出去吧,去过戎马生活吧,也不是没有机会——东北契丹族起兵南侵,很快便攻陷了冀州、幽州和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北上抗敌,任命他为武攸宜的军事参谋。

人生的意外随时都有。武攸宜的先头部队被契丹的铁骑践踏得落花流水,胆小怕事的武把部队驻扎在河北蓟县,不敢前进,刚一开战,先锋便全军覆没。身为参军的他,挺身而出,毫不留情地指责武攸宜畏首畏尾,不明军纪,视军国大事为儿戏,并请求武攸宜让自己率一万人马去抗击敌人,但武攸宜根本不予理睬,反而把他呵斥了一通,降为军曹。

军曹是个什么东西,大家在看《空城计》留下扫地的几个老兵时就差不多能明白。这对他是一个绝望的打击,意味着在武攸宜的军队里他又成了一个摆设,或者鸡肋。他不明白,他只是想好好工作,好好地为国家尽自己应该尽的职责,他不图什么,可是为什么总是得到这样的结果呢?要归去吗?归去自己的富贵之家,独善其身?可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谁又能做到真正的蓬庐之隐呢?

他只好收起剑,退回来,试着重新做一个诗人,只做一个诗人。

侠是没有家乡可退的,诗人也没有。如果这个人不幸同时是一名侠和诗人呢?或者,还竟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和……妄想者?

忽而半生。

那应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夕阳宁静得像一个思想者。心情沉重的他独自一人登上了幽州台,有着巨喙的斑头雁从他的头顶飞过。当登临幽州台的那一刻,一直以来被压抑在心中的情感和情绪像潮水一样奔突而出,又戛然而止——是有控制的,更没有夸张,悲怆是悲怆,愤懑是愤懑,甚至,哭泣是哭泣,然而,诗歌始终是诗歌。

他什么都没有说。可分明,他什么都说了。

他“呼啦啦”率领着他的汉字们,如同率领着他勇猛的士兵——其中还有不怎么听话的,左冲右突。而他和他的诗歌主体周身闪亮,还带着磁性,“当当当”地,把些铁质的东西全部吸附在了他的身上。

他流着泪疾风骤雨一般吟哦出了那首参差不齐、深沉流转、不像诗的诗,凛凛的光芒使得周围环绕的虚空而疲倦的细弱的虫吟倏忽都不见。前半段前后顾盼,扬眉出鞘;后半段涕泗奔流,低眉收势。

那当然是一把剑。

[原作欣赏]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小传]

陈子昂(约661—702),唐朝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在唐诗革新道路上取得很大成绩。宋刘克庄《后村诗话》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也说:“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都中肯地评价了他作为唐诗革新先驱者的巨大贡献。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着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其存诗共一百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手术刀下的墨香

    手术刀下的墨香

    《手术刀下的墨香》是一位美容外科医生的散文集,全书以作者与网友互动形式呈现给读者。作者作为一位整形医生,表达出与喧嚣保持距离,守住一方天地的安静释然。文字从技到艺创造一种灵修,一种价值。
  • 行走的中国

    行走的中国

    作品集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背景,从具体的城市、乡村撷取题材,视角独特,激情澎湃,气势恢宏地全方位展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画卷。
  •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浮石绘·话

    浮石绘·话

    喧嚣浮躁的社会里,总需要一种声音来针砭时弊,笑谈人生百态,恰如本书。30年沉浮彻悟,汇成50幅水墨画作,沉淀的是一种宠辱不惊、从容豁达的人生智慧。一面是恣情写意的浮世画卷,一面是睿智犀利的经典段子,雅俗共赏在这里得到完美的阐释。画中有故事,言语中有机锋,寥寥几字便说透事理,道尽人心。所谓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以一言而识万人心,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岂不尽在掌握之中?生活即段子,段子即人生。乘风破浪不畏艰难险阻,秋月春风不等闲度过,用水墨段子和这个世界谈谈,笑看云卷云舒的背后不是消极和无奈,而是一种自信和洒脱。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不正是如此吗?
热门推荐
  • 毛毛球之初恋青苹果

    毛毛球之初恋青苹果

    毛毛球是一个抢钱组织,身为其中一员的宇玲此次的任务很凑巧的与之要去当交换学生的学校相关,又很凑巧的重遇到寻找很久的白马王子,查案、爱情,她都要!宇玲告诉自己没有关系,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只是,为什么当她迷雾一层一层拨开,才发现事情远不是她当初想的那样?
  • 遗迹年荒

    遗迹年荒

    千昔。这个神圣而庄重的称谓,从一场大战,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禁忌。没有人知道原因。只知道各境之主严令:提千昔者,斩。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已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唯有四境之主还知晓一些讯息。于是,一切都成了传说。传说千昔是这个世界的守护者。传说千昔在存亡之际,定会出现。然,故事就是从这个传说开始的。
  • 巴顿

    巴顿

    本书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之一。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凡欲天劫

    凡欲天劫

    不知自己姓甚名谁,不知自己来自何方,醒来时除了遍体鳞伤外,身边就只有一把乌黑如墨的奇异折扇。仙途渺渺,凡尘茫茫,都市繁华,前路未知,且看天降之子如何寻回记忆,他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 QQ群:207865780
  • 黑山老猪

    黑山老猪

    一觉醒来,朱大喜懵逼了!他发现自己魂穿了。看这五短三粗的胳膊腿,圆滚滚的肚皮,黑黝黝还粗壮挺拔的猪毛,再三确认的朱大喜认识到自己是真的穿越了。瞧这皮肤,瞧这样貌,他懵啊!他怎么会穿越成了一头猪!怎么可能呢?喂?他穿越成了一头黑山老母猪你信不信?该灰咯!这叫人情何以堪啊!
  • 魔物娘图册

    魔物娘图册

    啪。从天而降的本子落在地上,整齐的合着,就像是在等待吴越的注意一样。“这是什么?”吴越茫然地看去,几步走了过去弯腰捡了起来。当看到本子的封面吴越茫然地嘀咕:“魔物娘图册?什么东西?”
  • 梦伊君期亦归人

    梦伊君期亦归人

    在一个秋叶落尽时,我遇到了那个所谓的情结。然而在秋叶落根时,我离开了他。那个为我放弃很多而又放弃了我的人,他叫谢君薄而他也是一个君薄之人,把我的爱唾弃的一文不值,我为他付出所有。而我唐沐雪是他最爱人的替身,足够的伤害把我伤的体无完肤。
  • 四季养生汤

    四季养生汤

    本系列图书汇集了上千款美味易做的家常菜肴,能极大地丰富您家的餐桌。“新口味”是本书的最大看点,就是利用同一种食材,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或用同样的烹饪方法,换以不同的食材烹制出新的菜肴。教您举一反三,变化创造出更多、更可口的菜肴。
  • 徐霞客探案录

    徐霞客探案录

    人心难测,欲壑难填,诡谋叠出,黑影重重——&&&&他游历四方,阅览世道人生,能洞察人心,性情却宽厚包容——他竭力寻求真相,却不随意评价真相。一日,他携着她的手,将记忆从最深处翻出,那是他的心魔——
  • 极魂武天

    极魂武天

    这个世界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他——霍影,一次次重生的改变了他,他俯视整个混乱世界,而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