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0600000006

第6章 火药与火器的西传对欧洲军事变革的推动

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样,军事技术则是引起军事领域诸方面发展和变革最具活力的因素。武器装备是军事技术的核心和集中体现,军事领域诸方面的发展和变革,往往都是由武器装备的发明创造和重大进步引起的,火药的发明与火器的发展,对此体现得尤为明显。

火药的发明与火器的发展是军事变革的强大推动力

在冷兵器时代,以刀矛弓矢为核心的军事技术,在从石兵器向青铜兵器,从青铜兵器向钢铁兵器的过渡中,曾经由于兵器材料性质的改变、数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品种的增多,多次推动军事领域诸方面的变革。从石兵器到青铜兵器和从青铜兵器到钢铁兵器,虽然在制造兵器的材料上发生了两次质的变化,但是在兵器赖以进行杀伤和摧毁所需要的能量上,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仍然是依靠人力和简单机械力,操作各种兵器,达到作战目的。因此,由它们的变化所引起的军事变革也相当有限。

火药用于战争后,导致兵器赖以进行杀伤和摧毁所需要的能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利用人力和简单机械能,跃变为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化学能。这次跃变的结果,使兵器的杀伤和摧毁效能成千成万倍地增长,并使军事技术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军队的编制装备、教育训练、作战方式、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等方面,也由此而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大变革。

中国的火药发明与火器的不断创新,不但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全面变革,而且在其西传后,也推动了欧洲军事的全面变革。

中国宋元两代,经过对初级火器使用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探讨,把火器的发展,推进到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的发展阶段。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1368~1424),又把火铳推进到高级发展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对军事进行全面的变革,这种变革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1644年)。

中国的火药与火器的制造与使用技术西传后,经过对14世纪使用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探讨,到15世纪发展成火绳枪炮,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技术革新,火器的威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欧洲的军事以此为基础,开始进行全面的变革,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由此可见,从14世纪80年代到17世纪4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军事变革中心:一个是以中国明朝为中心的东方军事变革中心;另一个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军事变革中心。两个军事变革中心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结果各不相同。中国的军事变革在当时的世界军事变革中,起着先导作用。欧洲的军事变革在当时的世界军事变革中,起着推动作用。中国军事变革的成果,被封建帝王作为其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使社会发展处于封建壁垒的封闭之中,失去了社会性变革的良机。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国家军事变革的成果,成为新兴的市民阶层手中推翻封建贵族统治的利器,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使社会的发展向着近代化的方向迅跑。东西方军事变革发展的方向性差异由此开始。

同中国的军事变革相似,欧洲的军事变革,大体也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军队编制装备的变革

火器的使用对军队编制装备的变革,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洪武至永乐年间手铳的大量制造,使明军装备的火铳达到了军队编制总数的10%,并在永乐七年底(1409年)至八年初,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器兵种神机营,水军舰船也装备了不低于10%的火铳。到嘉靖年间(1522~1566),戚继光创编的由车、步、骑、辎重等兵种合一的陆上合成军和水兵营,装备的火器已接近50%,从而使明军的编制装备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欧洲火器自15世纪进入火绳枪炮的发展阶段后,在军队的编制装备上也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1.火绳枪兵的建立与发展

15世纪后期,由于欧洲社会发展的变化与火绳枪的大量使用,使步兵的编制装备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出现了由雇佣兵编成的职业步兵。16世纪,西班牙组建了由火绳枪手编成的火绳枪兵。继西班牙之后,一些国家的步兵也由长矛兵与火绳枪兵合编而成,每一个步兵营的长矛兵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火绳枪兵不少于三分之二。曾经以大弓见长的英国步兵,大约在1630年前后,由于火绳枪的屡经改进,在性能和使用的方便上超过了大弓,于是大弓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使英国步兵率先摆脱子冷兵器而进入火器时代。之后不久,欧洲各国的步兵也都全部由火绳枪兵和燧发枪兵编制而成,使步兵的编制装备得到了全面的更新:

2.龙骑兵的创建与发展

自15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装备火绳枪的骑兵。到16世纪末,先是在法国,尔后又在欧洲其他各国,建立了一种兼有步骑兵特点的两用骑兵——龙骑兵。龙骑兵配备了火绳枪,在战场上视作战需要,既可作为骑兵实施快速突击,发挥火绳枪的射击威力,又可作为步兵同敌搏杀。骑兵最初装备的火绳枪枪身较长,不便使用。后来,法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的骑兵,便装备了适于骑兵使用的马枪,大大提高了骑兵的战斗力。

3.独立炮兵的创建与发展

14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国家虽然已经制造了火炮,但是由于炮身比较笨重而不便于射击,其优越性一时还没有显示出来。到了15世纪,欧洲火炮研制者对火炮的形制构造进行了初步的改进,并掌握了用精良的青铜整体铸造火炮的技术,火炮的口径也得到了相对的统一。于是一些国家的军队,开始为每门火炮编制一组炮手,专门负责火炮的射击与保养,炮兵的勤务也有了专门的组织,独立的野战炮兵随之组建。

野战炮兵在初创时期,因诸种条件的不同而显示出战斗力的高低。法国的野战炮兵因装备轻型的火炮而便于在战场上实施机动。意大利的炮兵则因装备比较笨重的火炮而只能在固定的阵地上进行发射。在同一时间内,法军炮兵发射的炮弹量,要比意军炮兵在一整天内发射的炮弹还要多。1495年7月6日,法意两军在意大利北部的福尔诺沃进行会战时,法军因拥有强大的炮兵火力而取得了胜利。法王路易十二(LouisXII,1498~1515年在位)及其后继者弗朗斯瓦一世(Franswa I,1517~1547年在位),基于对火炮与炮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重要性的认识,便在战后对野战炮兵及其装备的野战炮,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使火炮更加轻便灵活,并把炮兵组成一个特殊的部门,隶属炮兵总监指挥。这种改革的效果,又在新的战争中得到体现。1515年,法国弗朗西斯瓦的军队,在其威尼斯同盟者的支援下,在马利尼亚诺会战中,粉碎了人数众多而一向无敌的瑞士长矛兵队。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Gustav Ⅱ,1594~1632),在改革瑞典炮兵的编制装备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他创编了新型的团炮兵,每团除编制装备火绳枪步骑兵外,给野战炮兵装备2门发射4磅炮弹的火炮,并将野战炮兵分编为装备轻型火炮与重型火炮两部分。轻型炮兵随步兵协同作战,重型炮兵则作为预备队,或者在整个会战期间占领某一阵地,使之发扬火力突击的优势。1632年,古斯塔夫军队装备的火炮,已达到每千名士兵5~12门的高比例。经过这次改革,古斯塔夫创编的团炮兵,曾在欧洲风靡一时。

4.海军装备的根本性变革

这种根本性的变革,最明显地体现在大型战舰的建造、大量舰炮的装备方面。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海军战舰装备的舰炮,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在欧洲独领风骚。至17世纪3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前夕,英国海军装备的战舰和舰炮,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637年,英国建成了一艘大型战舰“海上霸王”号,不久又改名为“英王”号。该舰建有上中下三层甲板,上甲板备有26门6磅和30磅炮,中甲板备有30门18磅和9磅炮,下甲板备有30门42磅炮和32磅炮,在前甲板与后半部甲板上备有26门炮,全舰还备有20门臼炮,总计已达132门火炮。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在保持等量舰炮的条件下,增加了军舰的排水量。各海军强国之间的海上争霸战争,也随之愈演愈烈。

军事训练的变革

随着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大量使用和军队编制装备的改善,军事训练也开始发生重大的变革。

中国明朝军队在成建制地装备火铳和创建神机营后,即对步兵、骑兵、炮兵和水兵,进行个人射击技术和战术的训练。尔后又在单兵训练的基础上,对同一兵种内的队、旗、哨、营(其人数大致与现代军队的班、排、连、营各级的人数相对应)各级,进行集群士兵使用火器协同作战的训练。最后又对由各兵种编成的合成军,进行阵法和协同作战的训练。在军事训练的理论上,也有两次大的创新。

第一次是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皇帝朱棣在第四次亲征漠北途中,对明军在野战中采用以神机枪炮兵,同步骑兵进行协同作战的新的布阵原则,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要求布阵时要“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阵密则固,锋疏则达,战斗之际,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其意是说,在统领神机枪炮兵和步骑兵作战时,要将神机枪炮兵布列于战阵前面的中央位置,骑兵则布列于阵后。处于前锋位置的神机枪炮兵,互相之间要作疏开配置,间隔要大些,以便在射击完毕时退至队后。处于阵后的骑兵,互相之间的间隔不必太大而要密集一些。作战开始后,先以神机枪炮兵的火力射击敌阵,摧毁其锋,打乱其阵形,尔后密集的骑兵并气积力,实施快速突击,攻破敌军的坚阵,夺取作战的胜利。这是对古代以冷兵器为主的布阵原则,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第二次是明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72),戚继光在东海沿海抗倭与在蓟镇练兵时,编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两部专论作战训练的兵书。书中对由11名士兵组成的战斗队形“鸳鸯阵”的作战训练,以及由其演绎出的“二伍阵”和“三才阵”两种小分队的作战训练,由“鸳鸯阵”组合而成的各级编制序列的作战训练,都进行深入的论述,并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当时明军进行军事训练的“条令”,对后世的军事训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利用封建制度日趋崩溃,军队成分逐渐开始改变,火绳枪炮大量装备军队的良机,对由雇佣兵编成的军队,采用新的方法,进行统一的训练。这种训练虽然比明军起步稍晚,但是其进展却相当快,而且在步兵、骑兵、炮兵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1.步兵训练的变革

在采用新法进行训练之初,通常以装备火绳枪与弓箭等射远兵器的步兵,列于阵前,以便实施冲击。重装骑兵在后,待机实施突击。这种训练方法,同朱棣在1423年所阐述的新的作战布阵原则如出一辙,说明东西方在军事训练实施变革之初,所采取的训练方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世纪,荷兰军队的步兵训练,已采用由尼德兰总督莫里茨(Muritz,1567~1625)编写的第一部操典,进行统一的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是火绳枪兵与长矛兵在作战中的协同。在单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由150~200人编成的连级训练。每连的火绳枪兵占三分之一,分成5~8排,长矛兵排成2列作掩护。5~8排的火绳枪兵,主要是训练各排依次进行齐射的战术。这种训练的方式是:第一排火绳枪兵手持装弹待发的火绳枪,至队前规定位置,对目标进行齐射。射毕后,退至队后重新装弹,等待再射。与此同时,第二排火绳枪兵进至队前规定位置,对目标进行齐射。尔后各排火绳枪兵按照同样方法,依次进行齐射、退后装弹、等待再射等动作。这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将沐英在率领明军于云南麓川平定思伦发所部时,采用多排火铳兵进行齐射的战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长矛兵主要是训练掩护火绳枪兵进行齐射和白刃格斗的战术。

在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后,荷兰与西班牙之间于1621年又发生了战争。作战前,西班牙军队编制了一种称为“西班牙旅”的大方阵,进行作战训练。这个大方阵由4个大营编成。方阵的四周各布有1~2排的火绳枪兵,并在方阵的四角也布有侧防火绳枪队。4个营之间各有一定的间隙,成“十”字形分开,使火绳枪队的士兵都能面敌而射。有时也采用2个西班牙旅编成三线大方阵,第一线2个营,第二线3~4个营,第三线2个营,火绳枪队的士兵也都能面敌而射。17世纪下半叶,随着长矛兵的减少与火绳枪兵的增多,火绳枪兵也就有了步兵的真正攻击力量,于是训练火绳枪兵的技术和战术便成为步兵训练的主要内容。

上述情况表明,从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期,欧洲以荷兰与西班牙为代表的火绳枪兵,其训练的基本内容是多排火绳枪兵依次进行齐射。从时间上说,欧洲火绳枪兵的这种训练,大约要比明将沐英在战场采用的类似战术,晚一个世纪左右。这种战术训练一直沿续到19世纪中叶。

2.骑兵训练的变革

16~17世纪,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的骑兵,也都像步兵一样,训练骑兵使用马枪进行整行、整列的依次轮番齐射的战斗动作:射击时停止前进;接敌冲锋时,横队快速突击;距敌不远时又停止前进,并在马上对敌进行齐射;最后抽出双刃刀进行冲杀。但是,由于此时步兵火绳枪手的齐射战术已经相当成熟,步兵的齐射胜过骑兵的马上齐射,所以骑兵的马上齐射训练便告逐渐衰退。

3.炮兵训练的变革

在独立炮兵组建之前,火炮大多配属步兵进行作战,其训练内容则是在预筑的炮兵阵地上,进行固定发射。到16世纪后期,火炮已经较多地装备军队,其地位已日益提高,其战斗作用也日益明显,于是炮兵的作战训练也随之发生变革。由于在重大战役中,火炮的集中轰击已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将火炮成一线配置而布列于战阵的前列也常被采用。对炮手进行一线齐射的战术训练,已经成为炮兵训练的主要内容。

1618~1648年,在欧洲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一方,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战后,各国军方对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炮兵的战术训练进行了改革,一种新的以炮兵同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的训练方式开始出现。其法是将军队配置成两线,骑兵在两翼,步兵在中央,炮兵在这两个兵种的正前面,或两者之间的间隙上。于是对炮兵进行协同步骑兵作战便成为主要的训练内容。

1540年,对炮兵学和筑城学深有研究的意大利数学家塔尔塔利亚(Tartagia Niccolo Fontana,约1499~1557),揭示了炮弹在真空中,以45度的射角可达到最大飞行距离的事实,使炮兵射击术的训练提高了科学性。1690年,法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炮兵学校,开始对炮兵军官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训练。之后,炮兵便在更大的层面上,发挥其强大的威力。

作战方式的变革

这种变革最初是由中国宋代(960~1279)创制的火球、火药箭、火枪、铁火炮等初级火器,用于战争后引起的。到元明时期(1279~1644),由于火铳与火绳枪炮的广泛使用,使野战、攻城战、守城战与水战等作战方式的变革,向着更高的层面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战例,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双方的舟师,在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八月间,在鄱阳湖水域进行的水战,以及明将西平侯沐英所部,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在云南平定麓川宣慰使思伦发所部的野战。

在鄱阳湖水战前,朱元璋在察陈军水阵后,授以水军将士新的水战方式:“近寇舟,先发火器,次弓弩,近其舟则短兵击之”。作战开始后,朱军将士按部署首先用火器攻击陈友谅水军的战阵,将舰上装备的“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炮”等火器,一起发射和投掷至陈军战船上,焚毁敌军20余船,接着又用弓弩射杀敌船士兵,最后靠近敌船,采用接舷跳帮方式,跃上敌船,展开白刃格斗,取得了胜利。此战兼用三种方式:先在远距离上炮击敌舰,减杀其战斗力和机动力;其次以弓弩射杀敌军,再次减杀其战斗力;最后是接舷跳帮,短兵相搏,歼灭敌军,结束战斗。这是水战史上作战方式的重大变革。

明将沐英在同云南麓川宣慰使思伦发所部进行作战时,命火铳兵与神机箭兵排成三行,依次轮番对思伦发所部的象兵进行齐射,取得了作战的胜利。由此可见,我国明军的作战方式,在14世纪后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西方在14世纪开始使用火器后,作战方式也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和变革。经过步兵、骑兵在野战中以多排火绳枪齐射敌军,以及用枪炮进行攻守城战200多年经验的积累,到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这种作战方式已经达到了成熟的程度。

1.用火炮猛攻要塞

这种作战方式在以下两次会战中最为明显。其一是1630年12月,古斯塔夫率所部2万多人,拥80门火炮,逼近奥得河畔的格累芬哈根要塞(Grtyfenhagen)并将其包围。古斯塔夫所部用火炮进行两次猛烈轰击后,迫使守军放弃了要塞。其二是1631年4月,古斯塔夫所部2万多人,拥200门大炮,对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要塞实施猛烈轰击,将其占领。

2.线式战法的采用

线式战法在三十年战争中首次采用,最能体现这种作战方式的是布列敦费尔德(Brietenfeld)会战。

布列敦费尔德会战是三十年战争中,瑞典一萨克逊联军与天主教联盟军的一次会战。作战双方于1631年9月16日,在莱比锡以北8公里的布列敦费尔德遭遇。天主教联盟军统帅梯里(Johann Tserclaes Tilly,1559~1632)率部3.5~4万人,拥火炮26门,按陈旧的作战方式布成密集方阵,步兵居中,骑兵配置于两翼。古斯塔夫率瑞典一萨克逊联军4.7万人,拥火炮100门,首次采用新的两线配置的线式战法,在梯里军当面布阵,将主力7个骑兵团配置于右翼,并有火绳枪兵配履属;中央有6个步兵旅、2个骑兵团和部分火绳枪兵;萨克逊军的4个骑兵团配置于左翼;火炮集中配置在大阵前方中央,并留有预备队。次日晨,双方首先炮击对方战阵,在瑞典联军猛烈炮击下,梯里左翼骑兵难以支持,便不待命令而向瑞典军右翼连续7次发起冲击,均被击退。瑞典军左翼在梯里军右翼骑兵冲击下向后退却。古斯塔夫急调预备队增援左翼,组织火炮轰击对方阵地,并亲率骑兵实施反冲击。梯里军的阵线被突破,军队被击溃,损失万余人,梯里本人在作战中负伤。瑞典军乘胜追击至梅泽堡(Merseburg),俘敌3000人。瑞典联军仅伤亡2000余人。

瑞典军之所以在这次会战中取胜,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采用新的线式战法,将兵力作两线配置,作战队形和兵力部署得当,有利于发扬火炮集中轰击的优势,其火炮数量也多于敌军。其二,瑞典军的战术单位编成适当,既有突击力,又便于指挥,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其三,瑞典军的战阵成纵深配置,各战术单位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间,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便于活动。其四,瑞典军都配置了预备队,不但有总预备队,而且各战术单位也有预备队,指挥员可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随时指挥预备队增援薄弱环节。其五,瑞典军能充分发挥骑兵的冲击力与火炮的突击力,炮兵能随同步兵和骑兵一起机动,以及实施协同作战。总之,新的作战方式特别是炮兵性能的良好采用,是瑞典军获胜的重要原因。而古斯塔夫则成为新的作战方式成功运用的杰出统帅。

梯里军之所以在这次会战中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作战队形和兵力部署不当,火炮配置在长矛兵中间,难以发挥火力优势,其火炮数量又少于瑞典军。其二,采用陈旧的密集的步兵方阵布置兵力,既难以机动,又极易被瑞典军的猛烈炮击所重创。其三,采用陈旧的一线展开式阵线,没有作纵深配置,一旦被打开缺口便全线崩溃。其四,梯里军指挥员几乎没有留出预备队,因而无法对薄弱环节实施应急增援。其五,其炮兵力量单薄而又发挥不力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3.海战方式的变革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海军战舰已装备了较多的舰炮,海战方式也开始发生变革。陈旧的冲角战和接舷战的方式,逐渐被海上炮战方式所取代。英西海战是新战法取代旧战法最典型的战例。

英西海战发生于1588年。是年,英国同西班牙为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次海上决战。当年5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Felipell,1556~1598年在位),派麦地纳·西多尼亚(Medina Sidonia,1550~1615)公爵率领无敌舰队,从里斯本出发,企图与结集在尼德兰(约当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地区)港口的陆军运兵船会合,尔后掩护陆军横渡多佛尔海峡,在英国实施登陆。无敌舰队拥有水兵8000人、步兵1.9万人、战舰124艘、舰炮1124门。舰队出发不久即遭风暴袭击,被迫在拉科鲁尼亚避风和补给。7月22日,舰队再度起航,于29日到达利泽德角附近海区,进入英吉利海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I,1533~1603)派霍华德(Howard)勋爵,率领英国舰队,在普利茅斯附近海域待机歼敌。英国舰队拥有水兵1.45万人、步兵1500人、战舰172艘、舰炮1972门,在战舰和舰炮数量上超过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双方舰队几经交锋后,西班牙舰队多有损失。8月8日4时,又在格拉夫林附近海域进行决战。西班牙舰队采取过时的接舷战方式,但因舰体笨重,航速较慢,不便机动,难以靠近英舰,且舰炮射程较近,不能击中英舰。英国舰队司令指挥有方,舰船航速较快,机动性能好,舰炮射程远,且有基地作依托,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待西班牙舰船靠近,便以舰炮将其击伤击毁。战斗至18时方告结束,西班牙舰队损失惨重,于次日晨被迫返航。英国舰队也因风向突变和弹药将尽而未予追击。此战,西班牙舰队损失54艘舰船,从此一蹶不振;英国舰队损失甚微,从此成为海上强国。在英西海战中,舰炮装备的优劣(射程的远近),事实上是双方胜负的决定因素。此后,海上炮战的方式便取代了接舷战的方式。

城堡建筑技术的变革

中国宋代将火器用于战争后,为城防设施的改善和攻守城战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基础。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于大中型铳炮威力的增大,城防设施的建筑也随之发生变革。明廷采纳戚继光等将领的建议,在东南沿海修筑新型的墩台、堡寨,加强沿海的守备。之后又在长城沿线,增设大中型守城炮,增筑便于发挥火力优势的空心敌台和墩台,使相邻两台之间形成交叉火力,控制隘口、要道。

15~16世纪,欧洲国家的大中型火炮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轰击力不断增大,对欧洲古代建筑的城堡,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城堡的改建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1.城堡建筑形式的变革

欧洲的城堡建筑者为改善城堡的防御,采取了如下措施。其一,降低古城堡的高度,增加堡墙的厚度,并演变成内堤。其二,将护城壕加宽加深,并将外堤向前延伸,使城堡的核心处于攻城炮的射程之外。其三,将城塔的直径增大,高度降低,并演变成能安置数门火炮的圆形炮台,成为近世炮台的雏型。其四,为了克服圆形台堡的射击死角,又将其改为五角形棱堡式炮台,16世纪的意大利便正式建筑这类炮台,从而使要塞建筑从城堡式要塞体系进入了炮台式要塞体系的发展阶段。

2.城堡建筑学的发展

与城堡建筑发生变革的同时,欧洲的城堡建筑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创新的著作纷纷问世。其中有意大利的:数学家塔尔塔利亚的《各种研究和发明》第6册(1546年在威尼斯发行),阿尔吉西(Alghisi da Capi Galasso,约1523~1573)的《论筑城》(1570年在威尼斯出版),马吉(Maggi Girolamo,1523~1572)和卡斯特里奥托(Castriotto Giacomo?~1562)合写的《论城市筑城》(1564年在威尼斯出版);德国的军事工程师斯佩克尔(Speckle Daniel,约1536~1589)的《要塞筑城学》等。其中斯佩克尔曾在法国东部边境的斯特拉斯堡城建筑过棱式城堡,他的著作克服了意大利筑城学著作的缺陷而有不少创新和改进,提出许多新原则,成为后来所有棱堡式工事建筑体系的重要依据。斯佩克尔提出的原则主要有下列几条。

其一,构成要塞围墙的多角形的边愈多,要塞就愈坚固,因为边多了,要塞的各个正面就可以更多地互相支援;所以,需要相互掩护的各个工事配置得愈近似直线愈好。

其二,锐角棱堡不好,钝角棱堡也不好,棱堡的角应为直角(恩格斯认为,锐角确有不利之处,但钝角却非常有利而且不可避免)。

其三,意大利的棱角堡太小,棱角堡应当是大型的。

其四,每个棱堡内和中堤上都必须构筑封垛,这是当时守城战中得出的经验。

其五,棱堡的侧面或者至少是部分侧面,最好是整个侧面应同防守线垂直,并应从防守线和中堤相交之点筑起。

其六,棱堡必须构筑穹窖和暗廊,以为防守护城壕之用。

其七,三角形棱堡应尽可能构筑得大些,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守备作用。

其八,隐蔽路的防御应当尽量加强,其斜堤顶和外岸顶端应筑成锯齿形,使敌炮的纵射失去作用。

其九,棱堡的任何石砌部分都不应在敌人的视界以内,不应暴露在敌炮平射火力之下。这样,敌人的攻城炮在到达斜堤顶以前,便不能做好射击准备。

斯佩克尔的9条原则,对此后的棱堡式筑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恩格斯对他的评价是:

在整个近代筑城史中,人们在每一个著名工程师的杰出主张中,都能证明其中某些内容,都是从这位伟大的棱堡防御体系奠基人处抄袭来的。

恩格斯对中国发明的火药与创制的火器,在西传后所产生的巨大历史作用,作了高度的概括。他认为:

火器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式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要获得火药和火器,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

在火绳枪炮的猛烈轰击下,封建统治者的王冠纷纷落地,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各国或先或后地获得了成功。以工业和金钱为基础的火器,又在战争的推动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7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的火器研制者又把从中国学到的火器制造与使用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火绳枪已发展为燧发枪,并一直使用到19世纪初叶。火炮在17世纪末已开始发射榴弹;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法国炮兵总监格里贝伐尔,在提高火炮的机动性与推动火炮的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英法等国统一了火炮的口径,使火炮各部分的尺寸比例更为合理;17~18世纪,欧洲大型风帆舰的排水量已达1700多吨,备炮数量多达几十门至上百门。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欧洲各国的军事变革也日益深化,其中作战方式的变革尤为明显。

1757年12月5日,普鲁士军队与奥地利军队为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在西里西亚的洛伊滕(Leuthen)进行了一次决战。作战中,普军采用斜切战斗队形,对奥军实施斜向攻击,从而增强了主攻方向的兵力,大败奥军,使奥军伤亡近万人,被俘1.2万人。此战使传统的线式战术日臻完善。

1799~1815年,法国在拿破仑执政时期,与奥、普、俄、英为核心的反法同盟,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共延续了15年,结果是反法联盟取得了胜利,封建王朝复辟。但是它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唤起了欧洲各民族的觉醒,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拿破仑是善于使用火炮突击的统帅,他注重以歼灭敌军为作战目标,坚持在决定性时间与地点,集中优势兵力与火力,以急行军和快速运动达成突然性,力图通过一两次决战定胜负。他摒弃了传统的线式战术,创造了纵队与散兵相结合的战斗队形,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7~19世纪,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行了多次战争。在1790年7月19日的刻赤(kerch)海战中,俄国黑海舰队在F。F。乌沙科夫指挥下,不拘泥于传统的线式战术,采用机动的战术,集中火力攻击土耳其舰队的旗舰,用舰炮向其猛轰,将其击败。

上述作战方式变革之例说明,由中国火器西传后所引起的欧洲一些国家的军事变革,在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叶,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对整个西方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类推荐
  • 归藏赤血传

    归藏赤血传

    东晋年间,中夏残荒,五胡争雄。朝廷偏安江东,外有兵革之灾,内有士族弄权。然而乱世出英雄,谋臣良将有北复中原之志,枭雄奸佞有染指九鼎之心。正所谓:“胡尘散尽枭雄起,一枕黄粱霸业空。”
  • 逆战之无所畏惧

    逆战之无所畏惧

    警队辖下的特别任务连(SDU),俗称飞虎队,除了支援警队部门侦查刑事重案、潜水搜索,还肩负非一般重要任务,如对付持有重型军火、穷凶极恶的悍匪、恐怖分子、国际性活动的保安工作或出任政商要人的贴身保镖等,随时面对生死,而作为飞虎队精英的赵杰;却因为一场由恐怖集团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恐怖袭击;而让他的生活不但完完全全地改变了,甚至还让他卷进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阴谋里面。
  • 军旅之负重

    军旅之负重

    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从一个小兵的视角,写一些不一样的故事。有荣誉、有友情。有现实、有梦想。一个哈士奇的搞事之旅。
  • 复活军团之霸秦

    复活军团之霸秦

    夫天道之行,左阴右阳,付者已去,视之必然,无需心伤!穿越时空,回到另一个平行宇宙,未来和过去,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曾经黑旗漫天的霸秦,会不会金城千里,传子孙后代帝王万世之基?
  • 帝国统帅

    帝国统帅

    没有炫酷的斗气,没有璀璨的魔法,纯正军史文。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或是沙场上的运筹帷幄,且看一名底层士兵如何崛起于世间——致我们曾经做过的英雄梦
热门推荐
  • 精灵宝可梦之神级训练师

    精灵宝可梦之神级训练师

    在残忍的宝可梦世界中,他不甘堕落,奋力崛起,和他的搭档——至尊甲贺忍蛙(创世基因版)一起走向世界巅峰道路
  • 错爱惊婚:总裁的哑妻

    错爱惊婚:总裁的哑妻

    从第一次,他们的相逢到之后的每一次相遇,他总是有方法叫她来臣服,不管,他用的是如何的做法,或光明正大,或很下三滥。他唇映浅笑,明明儒雅,却只让林琅觉得心寒。婚礼上,突然出现的神秘人,将林琅幼时的噩梦重新揭开,而在司仪刚刚宣布礼成之际,有人在叫她的名字:“林琅……”她回头,看到那个曾给她一段最美好回忆的男子,被保安拦着,隔在教堂之外,她要向他走去,许墨白却暗中拽住她的身子,低语在她耳边,半哄半要挟:“你不管你弟弟了……”她知道他向来不是君子。偏他还在她耳边温柔蜜语:“我这样,只是让你断了对别的男人的念想,这一辈子,你只能是我的女人,我一个人的……”。
  • 零幻

    零幻

    灵异者频繁出现,究竟是和缘故?凡神作为灵异高手,为何流落人间。各个国家的灵异调查局,本来明争暗斗怎么突然组成了联盟。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夜之间,似乎太过突然。对此叶空凌展开了一场密查,这一场活动就称作——零幻。
  • 从摆地摊开始崛起

    从摆地摊开始崛起

    莫尘获得系统,从摆烧烤摊开始崛起!只是,他发现这系统有些奇怪!“叮,日常任务刷新,请在24点前卖出100件女性内衣!”系统,你是不是变态?对抗不了系统,又想要奖励。莫尘只好打出广告:“来来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内衣送烧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错过的曾经

    错过的曾经

    如果当时他能不纠结或者我能大胆一些,如果当时没有我丢手机他没有换号,如果留的号不被班主任弄错,不管是哪一件只要是做了我们也不至于错过,偏偏一切都是命定的。是呀!当我们走出校园,连道别都没机会讲,当再次遇见是,四目相视,留下的不过是淡然,说曾经爱过会怎样,说没爱过又会怎样,这只不过是年轻时命中注定的一场阴差阳错罢了.....
  • 始祖未成年

    始祖未成年

    姓张名鸢,年纪轻轻,依靠坑蒙拐骗成为了一门之开山始祖。收了数个弟子,夺了数个宝贝。占了一方土地,养了几个闲人。这开山始祖好当吗?大弟子力大无俦,却是个呆子;二弟子机巧过人,但脾气暴躁又玩早恋;三弟子轻功盖世,早出晚归天天浪个不停;唯有四弟子,聪明乖巧,惹人喜爱。可你,怎能与为师抢师娘?
  • 许诺诗

    许诺诗

    天涯何处不断肠云雨巫山换悲凉相逢若是尘缘错不教多情叹参商--许诺
  • 我从书里来

    我从书里来

    大三学长陈诺因喜欢大一新生李小柔而展开疯狂追求,而面对李小柔的遭遇他决定帮助她改变现状,与姐姐相见。直到一本书的出现让他与李小娜相遇,他经过一系列的举措让两个人重逢,最终自己也找到了所爱之人。
  • 收藏兴趣热线

    收藏兴趣热线

    本书主要有关青少年收藏兴趣爱好的知识内容,包括邮票、玉石、奇石、陶瓷、书法、古玩、印章、烟标、火花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