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97800000013

第13章 中国人的优越感

广州是中国的一个商业中心,第一次到这里来旅行的欧洲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商业中心居然早在360多年以前就与欧洲有了贸易往来。而欧洲人在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这些年来,并没有感觉到有丝毫地引以为荣的方面。无论其他民族出于何种目的来到中国,中国人就像当初希腊人对待其他民族一样,他们把其他民族统统看作是野蛮人,甚至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也直接用“野蛮人”来称呼我们这些外国人。直到1860年,才在一份条约中专门补充了这一项规定,禁止中国人在正式文件中用“野蛮人”来指称“外国人”。

为什么中国人对待西方外族的态度会是这样呢?那是因为中国人的周边民族明显不如中国繁荣,而中国人也因为一直受到这些民族的奉承而变得自以为是。这些奉承自然是天花乱坠、不怀好意,但当中国人发现同自己有来往的外国人,可以在威胁哄骗之下遵循自己的意愿做事的时候,中国人就更加相信自己的民族具有毋庸置疑的优越。于是,他们就这样一直带着他们的优越感说话办事,直到北京被外国人占领。从那时起,短短的30年,中国却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最终认识到了外来文明和外国人的价值。但是,任何一位诚实的观察者只要接触了部分的中国人,他就会发现,无论官方和非官方的,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和给外国的感觉,都不够尊敬。即使中国人实际上并没有瞧不起我们,他们也会在交往中经常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恩赐的神情。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形。

外国人的服装是中国人觉得外国人最奇怪的地方。事实上,我们也没有说自己的服装有什么超凡之处。不过,在我们看来,各种东方服装都是臃肿的,摆来摆去地限制了“个性自由”,这是因为我们要求动作灵敏,不同于东方任何一个民族。我们也必须承认,东方人的服装式样非常适合他们。然而,当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他们在审视我们的服装时,看不出任何值得称赞的地方,甚至是毫不掩饰地批评与嘲笑。东方服装的特点就是宽松,宽松得可以遮住身体的曲线。中国稍微有身份的人都不会贸然穿件紧身短上装就出去抛头露面,但在中国的外国租界,来来往往的外国人都穿着紧身短上衣。这种短上衣,还有双排扣礼服(实际上一粒纽扣都用不着扣),最让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那些难看的、没有样式的“燕尾服”,而那些都不能遮住胸部的、露出内衣的服装,更是令中国人觉得惊讶。在中国人看来,外国人在衣服的尾巴上牢牢地钉着两个扣子,纯属多余,那里又没什么东西可扣,这样也不美观。

如果外国男子的服装对普通中国人而言是不可理喻的,那么,外国女子的服装就更是荒谬的。在很多方面,这些服装都违背了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更谈不上合乎礼仪了。事实上,正是西方两性的交往自由,才产生了西方的文明。而中国人对男女交往的限制,又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中国人只按传统标准评判是非,绝对会误解和曲解他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表象。

让中国人颇具优越感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外国人听不懂中国话。哪怕是一个会用现代欧洲每一种语言流利地进行交谈的外国人,只要他听不懂一个目不识丁的中国苦力讲的话,那么,甚至是这个苦力也会因此而轻视他。事实上,这样做只会更加证明苦力自己的无知,但他那不恰当的优越感却是真实存在的。如果这个外国人试图继续与这个环境相抗争,试图掌握汉语,那么,他会不断地受到讽刺,甚至他的佣人也会大声地说:“噢,他会听不懂的!”而造成听不懂的障碍,却恰恰是中国人自己没有讲清楚。但是,中国人意识不到这个事实,即使能够意识到,也丝毫不会削减他那天生的优越感。任何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永远不可避免这种情况,因为不管他知道的东西有多么的渊博,他总是还有很多不懂的东西。所以外国人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不会再因为对某物某事一无所知而羞愧了。用约翰逊博士的话来形容,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汉语和中国文学知识的评价,就好比是妇女唠唠叨叨的劝诫比作狗用两条后腿走路,虽说不可思议,但是能这样做好实在令人啧啧称奇了!

造就中国人优越感的另一个原因,是外国人对中国风俗的无知。如果有人不知道中国人一直知道的事情,中国人就会认为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外国人时常受到中国人的间接怠慢,而外国人还察觉不出来,于是,中国人更加有意地轻视他们浑然不知的受害者。我们不把“当地人”对我们的态度当回事,可以带给他们恰当的惩罚。

许多中国人喜欢半开玩笑地拿外国人逗乐,就像利蒂默先生看着大卫·科波菲尔,似乎心里一直在说:“幼稚,先生,太幼稚了。”当然,并非所有外国人都经历了这些阶段,只有那些敏感的观察者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不少经验,到那时,情况或许能有所改变。然而,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经历,肯定会有不明白和未曾听说过的事情。

另外,中国人看低我们的原因就是,普通中国人都能轻松地办到的事,外国人却办不到。我们无法吞咽他们常吃的食物,我们无法忍受太阳的暴晒,在拥挤、吵闹和气闷的地方我们根本无法入眠。摇船时,他们的橹我们用不习惯,也不会用“吁——吁——”使唤牲口干活。大家都听说过这件事,那年,英军的炮兵部队在去北京的路上,被当地马车夫扔在河西务附近,弄得叫天不灵、求地不应,因为英军中没有一个士兵有能力叫中国的牲口挪动一步。

外国人不能适应和遵守中国的观念和礼仪,也不能适应在我们看来是很重要的规矩,这使得中国人更加蔑视我们这些不懂“礼貌”或者根本没有“礼貌”的民族。外国人不是不会鞠躬,而是总的来说觉得难以用中国方式鞠一个中国的躬,身体上和伦理上的困难都很大。外国人的礼仪观念没有他们重,所以给人感觉举止轻浮,即使有精力,也不会有耐心花上二十分钟,耐心的把这些规矩做好,这样的结果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早就能够预见。外国人讨厌用“老半天”时间去空谈。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人则认为,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因为在中国,人人都有大量的时间,却很少人有钱。中国人应该要认识到,当他消磨时间的时候,这时间是他自己的时间,并非别人的。

外国人取消了任何令人厌恶的繁琐礼节,好把时间去用在其他有意义的地方。于是,同彬彬有礼的中国人相比,外国人显得格外不协调。比较一下中国官员与外国来访者的服装、风度、举止:前者是长袍飘逸、行为优雅,后者则是举止笨拙、跪拜生硬。出于礼貌,中国人只能拼命克制,不去嘲笑他们,却也难免忍俊不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中国人轻蔑外国人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忽视礼仪更能回应他们分外注重的礼仪了。设想一下,中国人得知将看到“美国的皇帝”,并且他们真的看到他身穿平民的服装,嘴叼一支香烟,行走在大街之上,他们会作何感想呢?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一位外国领事,职位相当于中国的道台,到一个省会城市去见巡抚大人,以便解决一项国际纠纷。成千上万的人会拥上城墙,想看一看这位外国大人的随行队列,却只看到两辆马车、几匹马、一个翻译、一个专门送信的中国人和一个中国厨师。看到这样的情形,中国人的看法一定会由好奇而冷漠,由冷漠而轻蔑,难道不会吗?

我们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都比中国人优越,却无法如愿以偿地让他们看到这一点。他们对我们在机械设计发明方面占有的优势赞叹不已,不过在他们看来,我们的设计就好比变戏法——妙不可言,却没有任何用处。他们说,我们的成就来自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还是要提醒人们注意,孔子曾经拒绝谈论魔力。许多来中国的承包商都非常失望,他们发现中国人对蒸汽机与电气化所创造的奇迹,完全不放在眼里。中国人甚至拒绝采用外国人的样本,也有例外,可能会被迫采用。关于卫生设备、空气流通,以及生理学,他们丝毫不关心。他们也会喜欢西方一些进步的产物,却不愿意采用西方的方法。如果一定要让他们采用西方的方法,他们宁愿愉快地放弃这些成果。无论何种进步,都有可能让中国进步,能让中国成为他们期盼已久的、令人敬畏的“强国”,这种趋势是直接而又明确无误的,可是,只要中国人见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这些成果都会被搁置一边。如果没有一种时代精神来胜过中国人,任何改良都会被抛弃。中国的一些学者和政治家,显然是意识到了中国所处的不利地位,然而,他们声称西方民族只不过是利用了古代中国人积累的数据,古代中国人就已经把数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不幸的是,现代中国人让西方人偷走了这些秘密。

外国人在应用领域中表现出来的毋庸置疑的能力,中国人不以为然。撒克逊人欣赏“能”人,就像卡莱尔喜欢人们称呼他为“王”。对中国人来说,外国人的技艺是有趣的,或许还是令人赞叹的。如果下一次有机会做什么事,他们绝不会忘记外国人会的这项技能。只是,这不能代表着他们就会把外国人作为模仿的榜样,他们之中甚至没有一个人会动这种念头。在他们看来,理想的“能”人应该是咬文嚼字的老学究,博闻强识,获得过好几个学位,废寝忘食。他们的手不会做任何事情(除非教书),依靠教书保持着身体与精神的一致,所以人们常常称他们不食人间烟火。

西方各国作为一个整体,没有让中国人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前任中国驻英大使郭大人曾经说着这样一段话,非常明确地证实了这个看法。理格博士认为,英国的道德状况要比中国的好。当他要求郭大人回答这个问题时,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认真地听取了这个评价,然后,带着饱满的情绪,回答说:“我深感震惊。”这种肤浅的比较确实不恰当,特别是从外交方面说来,这是不大成功的。这种比较涉及这两个民族的内部生活,还包括有能力去辨别各式各样的原因如何导致各式各样的结果。这里,我们并不打算进行这种比较,那样会脱离我们的目的。我们已经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的知识界是外国人的强劲对手。尽管外国人在机械方面的应用遥遥领先中国人,但是在中国的文人学士看来,他们依然无法欣赏中国道德的宏伟。这种既嫉妒又轻蔑的态度,体现在典型的中国学者身上,他们的“思想在宋代,人在今天”。近年来,这个阶层的人,写作并传播了竭力排外的文章,使得整个中国都充斥着排外的文章。

有人预言,西方的发明可能会占领中国的任何角落。刀、叉、长统袜和钢琴,会从英国运到中国,他们宣称,在这种力量作用之下,这个国家将被“欧洲化”了。假如说确实曾有一段时间中国受到了这种风暴的袭击,那也是远古时代的事情,而今天绝不可能发生。中国和中国人不是任何风暴可以吞没的,中国和中国人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国家与民族。要让中华民族对西方民族保持稳固持久的尊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事实来证明,证明基督教文明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成就,是中国现有的文明所不能企及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实例,那么,中国人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依旧会展现他们的恩赐和轻蔑。

同类推荐
  • 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甘肃社会科学年鉴2001-2005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高考向何处去

    高考向何处去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曾经令万众欢呼。无数怀才不遇、承受整整十年压抑的知识青年终于久旱逢春雨,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时至今日,高考已经进行了整整三十年,它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同时,以高考为轴心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也日益显露出其难以抑制的负面效应……
热门推荐
  • 洛华

    洛华

    这一千年,我爱的卑微可笑,从黄泉之主沦为三界笑柄,修为不复,心跳停止,只因为他要让那个凡人长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易笔年华

    易笔年华

    易笔年华这本书是我的个人自传,这本书,也是准备更新一辈子的书,它记忆流逝,它汇聚精华,它深痛反思,它带我沉默年华!
  • 花心藏在花蕊中

    花心藏在花蕊中

    这是一个爱情与治愈的故事,是关于几个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的“失落”青年男女,在错落的时光里,离开了自己原本固守的寂寞沙洲,最后找到心中那片不但能开出花朵,还能燃烧爱情的沃土。花艺师、大明星、知名作家、还有一个孤儿……等等(概括后面那些已经撸袖子比拳头,指天骂地瞪作者不配在出场名额里的人)当这些人因命运交织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慢慢撕开了他们身上最坚硬的壳,露出了皮肉之下的悲伤。
  • 天剑恩怨录

    天剑恩怨录

    江湖恩怨儿女情仇,一本江湖恩怨情仇的作品,请与我见证剑的故事。
  • 傅医生是醋缸

    傅医生是醋缸

    第一次见面相亲,季桑答应了傅以斯结婚的提议第二次见面两人便在民政局扯了证。第三次见面,刚回国的季桑看着来接自己的男人起了让他当自己的模特的心思季桑以为自己这位联姻结婚的老公,是披着绅士外套内里却极尽凉薄的人。可没有想到,男人竟然如此闷骚如此腹黑!傅以斯:“喜欢下颌线,嗯?傅以斯:“想摸?”傅以斯:“我行不行,你自己检查一下?”季桑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小矮子,被撩得毫无缚鸡之力。她幻想了无数次,终于在两人吵架后的某日,傅医生慢条斯理的脱掉自己的衬衫“不是想拍我么?让你拍个够”惧怕社交的高冷摄影师x冷面话少嘴毒心善傅医生
  • 一别如斯

    一别如斯

    ——我只想赢。——这是一生唯一的信念。十年光阴,叶简南大梦初醒。如果没有了江墨,赢了便也是输了北风三百里。花火人气连载天才围棋手X工科少女,我不动声色地永恒地爱你。“江墨,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你回到我身边。
  • 第一百零一次追爱霸道总裁

    第一百零一次追爱霸道总裁

    第一次见面就被他迷的神魂颠倒,陈蔓蓉一个二货富二代最喜欢看霸道总裁小说励志成功走上人生巅峰。
  • 斗罗之我有两个武魂
  • 妖尾之力量果实

    妖尾之力量果实

    新人,因为喜欢妖精的尾巴,所以大胆一试,写的不好请不要责怪,小五在这谢谢了!
  • 比较经济学

    比较经济学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刻怀念何匡同志。1999年春天,我们还在一起聚会,谁知同年夏天,他就永远离开我们了。遵照遗志没有开追悼会。但是,他对我的教诲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