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66500000030

第30章 作品相关

武器解答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电浆炮(Plasm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按照大陆的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笔者个人认为“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生物则会瞬间碳化,参阅刘慈欣《球状闪电》),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就利用与目标构成物质中的电子产生反应时电子之间的湮灭来破坏目标的武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ray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eV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与电子相撞时,两者都要消失(湮灭)而产生出能量和新的粒子——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炮与激光炮对目标打击时的效果十分近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激光是以集中、大量的光子作为武器,以直接照射打击目标的表面,使之温度骤然升高,溶解、蒸发目标做为打击方式。但是这样的攻击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对耐高温、反射率、折射率高的物体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阳电子炮则是以阳电子作为武器,从物质的本质原子着手,与带负电的电子湮灭而后转换成光、能量、伽马射线,以崩溃原子结构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缺陷是因为能与所有负电电子发生反应,所以阳电子炮发射时因为与空气反应,在中近距离下会明显看出一道光线,会泄露阳电子炮的攻击强度及方向,并且会因地球磁场、自转等诸多因素而偏离轨道,目标周围架起强磁场亦可改变弹道轨迹。武器解答

武器解答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电浆炮(Plasm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按照大陆的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笔者个人认为“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生物则会瞬间碳化,参阅刘慈欣《球状闪电》),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就利用与目标构成物质中的电子产生反应时电子之间的湮灭来破坏目标的武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ray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eV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与电子相撞时,两者都要消失(湮灭)而产生出能量和新的粒子——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炮与激光炮对目标打击时的效果十分近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激光是以集中、大量的光子作为武器,以直接照射打击目标的表面,使之温度骤然升高,溶解、蒸发目标做为打击方式。但是这样的攻击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对耐高温、反射率、折射率高的物体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阳电子炮则是以阳电子作为武器,从物质的本质原子着手,与带负电的电子湮灭而后转换成光、能量、伽马射线,以崩溃原子结构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缺陷是因为能与所有负电电子发生反应,所以阳电子炮发射时因为与空气反应,在中近距离下会明显看出一道光线,会泄露阳电子炮的攻击强度及方向,并且会因地球磁场、自转等诸多因素而偏离轨道,目标周围架起强磁场亦可改变弹道轨迹。武器解答武器解答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电浆炮(Plasm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按照大陆的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笔者个人认为“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生物则会瞬间碳化,参阅刘慈欣《球状闪电》),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就利用与目标构成物质中的电子产生反应时电子之间的湮灭来破坏目标的武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ray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eV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与电子相撞时,两者都要消失(湮灭)而产生出能量和新的粒子——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炮与激光炮对目标打击时的效果十分近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激光是以集中、大量的光子作为武器,以直接照射打击目标的表面,使之温度骤然升高,溶解、蒸发目标做为打击方式。但是这样的攻击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对耐高温、反射率、折射率高的物体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阳电子炮则是以阳电子作为武器,从物质的本质原子着手,与带负电的电子湮灭而后转换成光、能量、伽马射线,以崩溃原子结构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缺陷是因为能与所有负电电子发生反应,所以阳电子炮发射时因为与空气反应,在中近距离下会明显看出一道光线,会泄露阳电子炮的攻击强度及方向,并且会因地球磁场、自转等诸多因素而偏离轨道,目标周围架起强磁场亦可改变弹道轨迹。武器解答武器解答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电浆炮(Plasm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按照大陆的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笔者个人认为“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生物则会瞬间碳化,参阅刘慈欣《球状闪电》),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就利用与目标构成物质中的电子产生反应时电子之间的湮灭来破坏目标的武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ray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eV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与电子相撞时,两者都要消失(湮灭)而产生出能量和新的粒子——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炮与激光炮对目标打击时的效果十分近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激光是以集中、大量的光子作为武器,以直接照射打击目标的表面,使之温度骤然升高,溶解、蒸发目标做为打击方式。但是这样的攻击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对耐高温、反射率、折射率高的物体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阳电子炮则是以阳电子作为武器,从物质的本质原子着手,与带负电的电子湮灭而后转换成光、能量、伽马射线,以崩溃原子结构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缺陷是因为能与所有负电电子发生反应,所以阳电子炮发射时因为与空气反应,在中近距离下会明显看出一道光线,会泄露阳电子炮的攻击强度及方向,并且会因地球磁场、自转等诸多因素而偏离轨道,目标周围架起强磁场亦可改变弹道轨迹。武器解答武器解答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电浆炮(Plasm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按照大陆的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笔者个人认为“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生物则会瞬间碳化,参阅刘慈欣《球状闪电》),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就利用与目标构成物质中的电子产生反应时电子之间的湮灭来破坏目标的武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ray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eV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与电子相撞时,两者都要消失(湮灭)而产生出能量和新的粒子——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炮与激光炮对目标打击时的效果十分近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激光是以集中、大量的光子作为武器,以直接照射打击目标的表面,使之温度骤然升高,溶解、蒸发目标做为打击方式。但是这样的攻击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对耐高温、反射率、折射率高的物体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阳电子炮则是以阳电子作为武器,从物质的本质原子着手,与带负电的电子湮灭而后转换成光、能量、伽马射线,以崩溃原子结构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缺陷是因为能与所有负电电子发生反应,所以阳电子炮发射时因为与空气反应,在中近距离下会明显看出一道光线,会泄露阳电子炮的攻击强度及方向,并且会因地球磁场、自转等诸多因素而偏离轨道,目标周围架起强磁场亦可改变弹道轨迹。武器解答武器解答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电浆炮(Plasm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按照大陆的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笔者个人认为“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生物则会瞬间碳化,参阅刘慈欣《球状闪电》),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就利用与目标构成物质中的电子产生反应时电子之间的湮灭来破坏目标的武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ray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eV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与电子相撞时,两者都要消失(湮灭)而产生出能量和新的粒子——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炮与激光炮对目标打击时的效果十分近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激光是以集中、大量的光子作为武器,以直接照射打击目标的表面,使之温度骤然升高,溶解、蒸发目标做为打击方式。但是这样的攻击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对耐高温、反射率、折射率高的物体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阳电子炮则是以阳电子作为武器,从物质的本质原子着手,与带负电的电子湮灭而后转换成光、能量、伽马射线,以崩溃原子结构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缺陷是因为能与所有负电电子发生反应,所以阳电子炮发射时因为与空气反应,在中近距离下会明显看出一道光线,会泄露阳电子炮的攻击强度及方向,并且会因地球磁场、自转等诸多因素而偏离轨道,目标周围架起强磁场亦可改变弹道轨迹。武器解答武器解答

中性粒子炮(NeutralParticleBeam)

与粒子团带电的荷电粒子炮相对的,是粒子团不带电的中性粒子炮。由于弹药是用中性粒子,因此没有弹道受磁场影响而偏转的问题,也没有荷电粒子炮的互斥问题,使威力随距离下降的扩散效应也几乎不会发生。

中性粒子炮的原理为利用对原子进行加速的方法制造出中性粒子(中子、光子等),然后聚集成高能定向束流,以亚光速发射出去,击毁目标或使其失效。

电浆炮(PlasmaBeam)

电浆炮属于中性粒子炮的亚种(按照大陆的译法应该叫“等离子炮”,但笔者个人认为“电浆”更好听一些)。等离子体是继固体、液体、气体之后的第四中物质形态。由于等离子体本身的温度可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度,任何物质在其面前也会被瞬间蒸发(生物则会瞬间碳化,参阅刘慈欣《球状闪电》),因此其破坏力相当惊人。但问题在于,利用托卡马克装置(苏联科学家在6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固然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带正电、负电的粒子,有时还有少数的中性粒子。用磁场加以约束时,不仅不同电性粒子的运动方向不同,带电粒子的轨迹也会因粒子间库仑力作用及相互的碰撞而变得不稳定,所以若想把等离子体“发射”出来,射出的粒子只会像放烟火一样地四散逃逸,而且等离子体的能量越高,这种现象就越严重,因此电浆的武器化运用十分困难。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Pulse)

电磁脉冲炸弹,简称EMP,是一种专门针对电子设备的非杀伤性武器。它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放射出数十亿瓦威力的微波,将攻击半径内的电子设备烧毁。高强度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独特破坏力,是美国进行核试验时无意发现的。1962年7月,美军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海盘车”的高空核试验,结果这次140万吨*当量的核试验,竟造成1400千米之外的夏威夷檀香山地区的供电网发生跳闸,连高压线的避雷装置都被全部烧毁。

电磁炮(ElectricGun)

说起电磁炮,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射电磁波的武器(就象《红色警报》里苏联的磁暴线圈)”。其实则不然,电磁炮实际上指的是“用电磁力(洛仑兹力)推动弹丸的武器”。由于弹丸的速度远远高于传统火炮,电磁炮除了可以用来打击军事目标外,更可以结合先进的火控系统来拦截导弹。当然,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电磁炮已经接近实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能算SF兵器,而是新概念兵器。

轨道炮(RailGun)

轨道炮,一译导轨炮,是电磁炮最常见的式样。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仑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当然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DD(X)对陆攻击驱逐舰。

线圈炮(CoilGun)

1831年,英国科学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后,各国军事专家深受启发,随即考虑利用电磁力发射物体的原理来制造武器。最早研究的电磁炮的是线圈炮,也称高斯炮(GaussGun)。线圈炮的工作原理是:炮管由许多个同轴同口径线圈构成,炮弹上嵌有线圈。当向炮管的第一个线圈输送强电流时形成磁场,炮弹上的线圈感应产生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相互作用,推动炮弹前进;当炮弹到达第二个线圈时,向第二个线圈供电,又推动炮弹前进,然后经常第三个、第四个线圈……直至最后一个线圈,逐级把炮弹加速到很高的速度。

线圈炮的优点是炮弹与炮管(线圈)间没有摩擦,能发射较重的炮弹,电能转换成动能的效率较高,但供电比较复杂。1845年已有人用线圈炮将金属棒抛射出约20米;1898年美国一位发明者断言线圈炮可将炮弹射出230公里。但同样由于技术上无法突破的瓶颈,使线圈炮的开发陷入停滞。而进入20世纪以后,结构简单的轨道炮逐渐成为电磁炮研究的主流。

质量加速器(MassDriver)

严格说来,质量加速器并不是兵器,它原本是一种利用电磁投射原理开发的航天运输器械。简单地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多段轨道炮,以洛仑兹力将航天载具逐级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再由卫星轨道上的人员进行回收。这与传统的火箭运载相比,不但高效,而且还廉价。

阳电子炮

阳电子炮就利用与目标构成物质中的电子产生反应时电子之间的湮灭来破坏目标的武器。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ray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eV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与电子相撞时,两者都要消失(湮灭)而产生出能量和新的粒子——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阳电子炮与激光炮对目标打击时的效果十分近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激光是以集中、大量的光子作为武器,以直接照射打击目标的表面,使之温度骤然升高,溶解、蒸发目标做为打击方式。但是这样的攻击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对耐高温、反射率、折射率高的物体难以进行有效的打击。阳电子炮则是以阳电子作为武器,从物质的本质原子着手,与带负电的电子湮灭而后转换成光、能量、伽马射线,以崩溃原子结构来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缺陷是因为能与所有负电电子发生反应,所以阳电子炮发射时因为与空气反应,在中近距离下会明显看出一道光线,会泄露阳电子炮的攻击强度及方向,并且会因地球磁场、自转等诸多因素而偏离轨道,目标周围架起强磁场亦可改变弹道轨迹。武器解答

同类推荐
  • 主神的自我修养

    主神的自我修养

    番外小品,一名主神的崛起之路。======主神建设流======书友群:335436049
  • 心光修神录

    心光修神录

    旧文明陨落,新文明诞生。主角宁尨是新一代的人类,生活简单机械,唯一的朋友是智能管家,喜欢的异性是投影明星,直到某天,他看到了陌生的天花板,身边则躺着陌生的……
  • 末世之基因进化

    末世之基因进化

    天灾突降,动植物们开始疯狂变异,人类只能龟缩在角落苟延残喘!单薄少年偶然融合怪物基因,在末世中行走!
  • 归途末世

    归途末世

    五个少年,五种不同能力,神秘组织五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引发整个世界的格局变化,从空战到海战,从地球到太空,战斗一直在持续,然而以为自己解开了所有的秘密,实际上,另一个秘密再次出现,五个人能否金蝉脱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星际传播二次元

    我在星际传播二次元

    陈安晴,一个可爱的二次元主播。竟因业余写小说弃坑,被“神通广大”的读者,强行绑定系统,送到星际。#星际无二次元,人生怎么活#于是乎,可爱晴被迫营业,且一家人逼迫产粮。培养人才,画番剧,然后撒手不管;培养人才,做coser,然后撒手不管;培养人才......不,她肝不动了。
热门推荐
  • 特工重生之许你全世界

    特工重生之许你全世界

    前世她一界金牌特工,却不料深情错付,在利义面前被弃如敞履,永沉大海。一朝重生,竟成为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冷月汐定要今生好好为自己活一次。玄妙的身世之谜+暗杀他人又被他人暗杀前世与今生的种种联系+奇妙的四大灵石不断增加的异能+越来越多的神秘人环环相扣千丝万缕迷雾绕的灵石线索表面和谐却暗中较劲的五大家族明面是好好学生,风云校花暗里则暗杀不停,任务不止。与各路人物周旋斗智斗勇新的特工之旅中,美若天仙的外表为她带来了很多便利,当然络绎不绝的桃花也接踵而至。面对霸道总裁的强势追求,早已对爱情心如死灰的她又将做何选择
  • 欢乐英雄

    欢乐英雄

    一座穷的只剩下一张床的房子偏偏叫富贵山庄;四个经常饿肚子穷得叮当响的江湖客却号称自己最快乐;他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又彼此把对方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一方豪杰却情愿守在一起过穷日子。当理想照进生活,看欢乐英雄,如何英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心理学博士认为家庭冲突通常由两种因素引起:1.无法给对方带来快乐;2.令对方不快乐。在第一种情形中,家庭成员因需要未能得到满足而感到失望。在第二种情形中,家庭成员则是故意伤害对方。导致第一种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相互关怀不够”,第二种冲突在于“相互保护不够”。
  • 污力小青梅:竹马太呆萌

    污力小青梅:竹马太呆萌

    他三岁上山治病,遇见她。初见时,她一脸呆萌地叫他哥哥,后来,他看到满嘴跑火车的她,悔不当初。【1v1,宠文,新人新文,文笔不好勿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桑榆入繁景

    桑榆入繁景

    他说:孟繁宇我就是那个王子,现在我在你的身边,你且慢慢走过来吧。孟繁宇从未想过,会有那么一个人,他微微抬头看你,你的世界便会徐徐崩塌,山崩地裂,而你甘愿将自己的黑暗交出,走向有他的光亮。这是一本治愈系的青春小说,缓缓道来的光景,如果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拌着快乐慢慢咽下即可。
  • 青色往事之灰泡

    青色往事之灰泡

    青春现实题材作品,分为两个篇章,此为下篇。希望能够得到读者喜欢。
  • 群仙之巅

    群仙之巅

    一位出身匪夷所思的少年,因无法修炼武功内力,阴差阳错的修炼了一本神秘秘籍,没想到这本秘籍竟然是一位修仙者为了炼制分身灵躯所创…他该如何化解被抹杀意识之危,并踏上修仙之途?开灵失败?那就继续炼体!看我手握时空之力,诛群仙,创纪元!
  • 此间仙客

    此间仙客

    醉饮红尘酒,梦登白玉京。仙人抚我顶,凡世觅长生。此间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