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叡的统治
曹丕,字子桓,生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做其父丞相操的副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为魏王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死,曹丕继位为魏王。十月,曹丕代汉为帝,即魏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曹丕先已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代汉后,又改是年为魏黄初元年。曹丕在位六年而死,寿四十岁。
曹丕在位六七年中的政治措施,值得注意的有以下数端:
(1)颁布有利或关心庶民的诏令。
(2)禁止妇人、宦官、外戚干预政事。
(3)下诏禁止厚葬、淫祀。
(4)尊孔崇儒。
(5)下诏选用贤智之士。
(6)制九品官人之法。
曹操对以上建议,已经表示“称善”,只是未及推行。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不过两三个月,即颁布了九品官人之法。
曹丕推行九品官人之法之目的与结果:第一,为了让世族官僚拥护他代汉为帝,故推行了有利于世族的仕进制度;第二,设中正官以品评人物,如选用后发现名实不副,尚可治以保举不实之罪,以避免选官好坏无人负责;第三,由吏部选用人才,即意味着减少公卿二千石辟用属员名额,有助于加强皇权;第四,从史料上看,九品官人之法推行后,旧有察举征辟等制度,并未因之废除。
曹丕统治魏国前后共六年余,在军事上无何建树。他的最大失策是未能乘刘备伐吴之际,挥师直捣吴国的江东心脏地区。他仅满足于孙权称臣纳贡的表面胜利,致使孙权安然度过受蜀、魏夹攻的危机。后来曹丕两次兴兵伐吴,均徒劳而返。曹丕远不及其父节俭,曾筑陵云台、东巡台及九华台,已开明帝兴建宫室的奢侈风气。曹丕纳袁熙之妻甄氏,索钟繇之璧,杀谏阻伐吴之霍性等,可以算是他轻佻骄贵的事例。但同其他封建帝王比较起来,诸如以上事例也还算不上什么大的缺陷。
曹叡,字元仲,曹丕长子。母甄氏,本袁绍第二子袁熙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后,熙出为幽州刺史,甄氏留邺。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操攻克邺,甄氏为曹丕所纳。叡生而操爱之,“每朝宴会同,叡与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学多识,特留意于法理。”延康元年(220年,即黄初元年),叡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六月,曹丕赐甄氏死。因母诛,未得立为太子。直至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始立曹叡为太子。曹丕死,曹叡即帝位,是为魏明帝。至叡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叡死,共统治魏国十二年半,寿三十四岁。
曹叡原来不曾交结朝臣,也不过问政事,平日只研读书籍。即位后,群臣想望风采。过了几天,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整整谈了一天。刘晔出来后,众人问他对皇帝的观感,刘晔回答说:“秦始皇、汉武帝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曹叡的最大缺点是奢淫过度。虽然他在位时期,魏国疆域比较大,总的来讲军事、政治、经济诸情况也不坏。但他统治的最后四五年,即自蜀相诸葛亮死后,魏西方大患解除,他的奢侈淫逸的本性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大修洛阳宫室,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高十余丈,使百姓“力役不已,农桑失业”。他“耽于内宠,妇官秩石拟百官之数,自贵人以下至掖庭洒扫,凡数千人,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可。”“又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既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其有姿色者内之掖庭”。
曹丕即位后,对于曾经帮助他当太子有功的臣僚贾诩、桓阶、陈群、司马懿等都予以重用,其中名士世族陈群甚至被任为镇军大将军、领中领军,录尚书事;另一世族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这样,便打破了已往非曹氏亲族不能充当军事大员的惯例。魏文帝黄初七年(226年)曹丕临死前,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并受遗诏辅曹叡。此后五年中,曹休、曹真相继死去,陈群只担任文职,统兵大帅唯有司马懿一人。司马懿南擒孟达,西拒诸葛亮,东灭公孙渊,有很高的威望。当时曹魏统治集团内部有权势的大臣,除了司马懿以外,应推掌管机要的刘放和孙资。刘放、孙资在曹操时即已为秘书郎,曹丕改秘书为中书,以刘放为中书监、孙资为中书令。曹叡对二人尤为宠任,当景初二年(238年)曹叡考虑是否派司马懿去讨伐辽东的公孙渊时,刘放、孙资曾加以赞助,故辽东平定后,放、资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侯。
曹叡本人没有生儿子,按理说,他应当从父、祖后嗣中择立贤而长者,可是他却收养了两个婴儿曹芳和曹询作为己子。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自己有“后裔”可以接替帝位,而不顾国祚之能否确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重,始正式指定齐王曹芳为太子。
对于选择辅政大臣,曹叡原来也曾产生过“使亲人广据权势”的想法,而且当他病重时,也曾拜少时与他同居相爱的曹操子燕王宇“为大将军,嘱以后事”。使燕王宇与夏侯献、曹爽、曹肇等共同辅政。这样,燕王宇等执政之后,必然要斥退久典机密的刘放和孙资。因此,引起了二人的激烈反响。他们以先帝遗诏藩王不得辅政的理由作为挡箭牌,并制造了毁谤燕王宇等的谣言。这时,曹叡头脑已经不大清醒,而且其父曹丕过去排斥亲兄弟的流毒也还在曹叡脑际作祟,所以听信了刘放、孙资的谗言,而免去燕王宇等人的官职。放、资接着就推荐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曹叡也表示同意。燕王宇的被斥退和曹爽、司马懿上台,是关系魏政权由谁领导的大事,以“凡品庸人”的曹爽而与“情深阻”、“多权变”的枭雄司马懿并肩共事,其危险性已为当时有识之士所料知。
曹爽专政
魏明帝景初三年(239年)曹叡死,曹芳继位。曹芳即位后,大赦;加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侍中衔,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曹爽、司马懿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值更,宿卫殿内。曹爽以司马懿年位素高,常父事之,每遇事均咨访,不敢专行。
曹爽周围之人认为,国家的重权不可以委之外人。丁谧、毕轨等屡次对曹爽说:“司马懿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诚委之。”丁谧为曹爽出谋,由曹爽上奏少帝曹芳,以司马懿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得以使自己先声夺朝议,制其轻重。曹爽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其余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盛极。曹爽所亲近的何晏(字平叔)、丁谧(字彦靖)、邓飚(字玄茂,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后)、毕轨(字昭先)、李胜(字公昭)等人,自然得到重用。升何宴、丁谥、邓飚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
尚书何晏系汉大将军何进之孙,在曹家长大——魏武帝曹操为司空时纳何晏之母尹氏为妾,收养之。魏文帝曹丕讨厌他,谓其“假子”。其妻金乡公主即何晏异父同母妹。曹爽使何晏典选举,掌官员之升迁。何晏等依势用事,附会者升官晋衔,违忤者罢退,于是,内外望风,莫敢提出任何异议。黄门侍郎傅嘏对曹爽的弟弟曹羲说:“何平叔外静而内躁,锸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何晏闻知此话,便找碴儿将傅嘏免官。毕轨枉奏虞毓,将虞毓免官,后因众论鼎沸,又复任为光禄勋。曹爽的倒行逆施,为司马懿日后把持朝政创造了条件。
尽管曹爽把持朝政,但在关键时刻仍须由司马懿充作擎天柱。魏正始二年(241年),吴大帝孙权出动十几万大军,同时对六安、樊城实施猛烈进攻。其西线尤为吃紧,吴车骑将军朱然以五万重兵强渡过汉水,围攻樊城,不得不派司马懿督诸军南下解围,迫使朱然撤退。
司马懿屡建大功,使曹爽颇不舒服。邓飚等为了使曹爽立威名于天下,倡言西征蜀汉。曹爽遂大发军队五六万人,另征集同等数量的夫役,共十余万人,集结在关中。司马懿反对西征,但曹爽执意发兵。
曹爽大军由骆谷进入蜀境后,关中及氐、羌转输供应不及,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于山路之中。大军行进数百里,前为蜀军在兴势等地乘险扼住进路,后面粮秣接济不上,渐渐陷入险境。参军杨伟(字世英)向曹爽陈说形势,劝曹爽尽早退兵。
太傅司马懿见形势不妙,急令人致信夏侯玄:“《春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邀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
夏侯玄见信后心中生惧,劝曹爽从速班师。曹爽出于不得已,引军北还。这时,蜀汉大将军费祎自成都出发,率领集结到涪县的诸军北上救援,已到汉中;安南将军马忠由南中到成都,平尚书事;邓芝仍旧留在蜀国的东部,与吴国搞邦交。费祎督率诸军据三岭,截击退却中的曹爽大军。魏军争险苦战,勉强得以通过。曹爽出征时所征发的转运用之牛马,损失殆尽,羌、胡怨叹,关右多年积储物资悉为之虚耗。
此次征蜀无功而还,使曹爽的威信大损。
曹爽西征失利后,行事仍不谨慎。丁谧、邓飚等随便更改法度,而腹中并无政治远见及既定目标。
此时,不是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没有必要从根本大变法度。而政策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即使变法,也要使法度有一定的稳定性,循序渐进。轻易变动法度,过于随意,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时,魏国存在一些弊端,需要稍变,如刑罚太峻,又如民屯也是一大苛政,议改、议废的应当是这些,可以大得人心。
太尉蒋济上疏称:“应天塞变,乃实人事。今二贼未灭,将士暴露已数十年,男女怨旷,百姓贫苦。夫为国法度,惟命世大才,乃能张其纲维,以垂于后,岂中下之吏所宜易哉?终无益于治,适足伤民。望宜使文武之臣各守其职,率以清平,则和气祥瑞可感而致也。”
曹爽哪里听得懂这种道理。久之,蒋济疏远了曹爽,而与司马懿接近。
先前魏明帝所指定大将军长史孙礼,助曹爽与司马懿抗衡。孙礼忠勤于事,遇事直言相劝,曹爽心中不悦,将孙礼外放为扬州刺史。如此自断臂膀,使自己陷于孤立。在芍陂击退吴将全琮后,又先后调孙礼为荆州刺史、冀州牧。冀州的清河、平原二郡争界八年,几任刺史不能解决。孙礼到冀州接篆任事后,根据曹叡初封平原王之地图,断定所争之地归平原郡。然而,曹爽相信清河的讼词,因此下书称:“图不可用,当参异同。”孙礼见所断被否决,上疏称:“此臣软弱不胜其任,臣亦何颜尸禄素餐!”随后,束带著履,驾车待放。曹爽见到孙礼的奏疏后大怒,弹劾孙礼怨望,结刑五年。
孙礼居闲在家年余,曹爽迫于舆论压力,使孙礼除城门校尉。为对付匈奴、鲜卑,又使孙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孙礼离开洛阳向司马懿辞行时,面带愤色,沉默无一言。司马懿问道:“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今当远别,何不欢也?”孙礼回话:“何明公言之乖细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司马懿安慰道:“且止,忍不可忍。”
魏正始八年(247年),根据何晏、邓飚、丁谧等人的建议,大将军曹爽迁太后于永宁宫。从此,曹爽专擅朝政,多树党亲,屡改制度。司马懿于五月间开始称疾,不再参与政事。
曹爽本不是从政的材料,身居高位,只知道为自己捞好处。所以,一旦得志,骄奢无度。其饮食衣服,拟于乘舆;方物、珍玩,充韧家中;妻妾盈满后庭,又私取魏明帝的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故魏明帝婕妤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多次与何晏等饮宴、会乐其中。曹爽之弟曹羲深以为忧,数次谏止,乃至泣涕,并著书三篇讽喻劝说,但曹爽听不进去。这为后来司马氏专权种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