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81800000041

第41章 南方平定百越

初期南征百越受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就着手制定北讨匈奴、南征百越的战略。

越,泛指古中国东南沿海和岭南地区的各土著居民。他们以部落的形式散居于丘陵河谷之间,生活习性与中原不同,语言也不与中原相通,族属繁多,种姓各异,所以称为百越。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之际,越国崛起于东南,越名始为中原所知。百越之越是族名,越王勾践之越是国名。他们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至大海之间的华南丘陵地区。按照今天的地理划分,华南丘陵地带系指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构成的广大山地,以武夷山、罗霄山、雪峰山、南岭、大瑶山、九万大山、十万大山为主体山脉。该地气候炎热,环境潮湿,丛林密布,水量丰沛,江河纵横,不便车马,而利舟船。

以地理为界,百越大致可分为五部:于越、东越、闽越、南越、西瓯。于越指吴越旧地的居民,以绍兴平原为活动中心。东越和闽越指武夷山以东、今日浙南与福建的土著居民,东越以温州为中心,闽越以福建为主要活动区域,有时两者又混同。此三越主要活动在浙闽丘陵,即武夷山丘陵及沿海地区。南越和西瓯则以南岭为界,与中原不相往来。南岭由五岭构成,从东往西分别为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五岭以南,为南越。越城岭、都庞岭往西,为西瓯(含骆越)。南越、西瓯大致等于今日广东、广西两省。还有学者把西瓯所属的骆越,划分于今日越南境内。

以地理为界而严格区分于越、东越、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的所属关系,看起来整齐,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把百越直接分成三个部分,似乎要简洁一些:一是越国所在之越人,与中国交往频繁,一度还称霸中原,有学者称为于越;二是活动在武夷山丘陵的越人,主要集中于今日浙江南部和福建全省,分别称东越和闽越,有时可以互通,所以这里都称东越;三是活动在岭南的越人,以今日广东、广西两省为主,称南越(含西瓯)。

百越的历史贡献可谓巨大。百越所在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7000年前的稻谷堆积,是稻谷的主要发源地。越人也制造了最早的船,先是独木舟,后是木板船。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开运河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所以越人又是京杭大运河的最早开凿者。

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另外,还从中原向岭南地区大批移民。留守的将士和移民,除少数与中原移民女子结婚外,其余多娶越女为妻。他们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为岭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秦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始皇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从吞并六国开始,加上北逐匈奴、南定百越两战,分三个阶段完成了统一事业。其中以吞灭六国最为巨伟,以南定百越最为艰难。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灭楚,不仅征服越国故地,置会稽郡,也与南越发生军事接触。这部分越人,应该是岭北的越人,而不是岭南的。楚国所属的黔中、长沙、九江三郡,在长江以南、五岭以北,为楚人、越人杂处之地。王翦的任务是灭楚,当不会贸然深入五岭与南越作战。王翦所征的百越之君,是越国子孙及洞庭湖以南的越人,东越和南越不在其中。

秦始皇二十六年,六国虽然已经吞并,但南方的百越,北方的匈奴,都还没有统一。秦始皇在北部取守势,派蒙恬驻防北地郡,戒备匈奴,在南方取攻势,集中50万大军,兵分五路,齐并南下,欲一战而定两越。

具体部署是,以尉屠睢为统率,兵分五路,向南推进。一路在湖南靖县,二路在湖南宁远,三路在广州,四路在江西南康,五路在江西余干。一路由越城岭突进,二路从萌渚岭突进,分别借漓江、贺江之便,从北面、东面两个方向攻击进入广西。三路由骑田岭突进,四路由大庾岭突进,借连江、北江之便,从两个方向攻击进入广东,在广州会合(第四路也可能包含有阻隔东越向南越逃窜的目的)。五路在江西余干,由信江东去,经江西鹰潭进入武夷山脉,沿闽江直入闽越腹地,攻取福州。

简单说来,秦兵的攻击方向就是,一、二路合击西瓯,三、四路合取南越,五路直取闽越。

第五路进军似乎很顺利,没遇到什么困难。秦设闽中郡,估计就在这次军事胜利以后。南越、西瓯的战斗却很艰难。战斗初期,帝国兵团携战胜六国的军威,迅速猛插,很快夺得河谷平川等战略要地。西瓯、南越各部,在秦军的凌厉攻击之下,纷纷溃散,不得不撤离中心地带,退入两侧的山地丛林。他们没有服输,也没有退却,很快就组织起来,依托有利地形,以原始的游击战、麻雀战、扰袭战等形式,对敌人进行了顽强抗击,致使秦军三年不得解甲休息。双方的攻防一定很精彩,战斗也很艰难,谁都无法彻底战胜谁。

越人的抵抗意志如此坚强,这可能是秦始皇事先没有想到的,他所期待的速战速决没能实现。又因为粮草运转困难,速决战打成了持久战,由此转入艰苦的相持局面。于是秦人开始修建灵渠,好运送粮草,争取来日再战。秦始皇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绝不会因为三年攻不下来,就要放弃南征。

毫无疑问,南越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墓葬发掘等考古资料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但由于地理阻隔的缘故,语言不与中原相通,政治传统和民俗习惯也与中原不同,并长期自立于中原文明之外。他们要殊死保卫家园,也在情理之中。虽然比秦军弱,但他们有自己的办法。秦军远道而来,后勤供应困难,他们就坚壁清野,同时日伏夜出,不断袭击秦军粮道。秦军饿着肚子,无法深入丛林追剿,一时间也无可奈何。

在此过程中,秦人想到了修建一条水渠,先解决粮草供应再说。他们已经占领五岭南北各战略要地,也有条件来考虑水渠问题。

于是,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人开始修建著名的灵渠,也是继都江堰、郑国渠之后,秦人修建的第三大水利工程。这时已经是南征百越的第三年,与《淮南子》说的“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相合。

在灵渠建造过程中,帝国军队与被占领者之间展开了更加激烈的较量。

西瓯的君长译吁宋——显然是一个音译词——被秦军杀死,越人退入丛林之中,朝夕与禽兽相处,也不肯屈服。他们推选出新的首领,坚持战斗。《淮南子》粗略地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说越人采用夜间偷袭战术,不断骚扰秦军驻地,大败秦军,杀了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秦兵有50万,分驻西瓯、南越、闽越各地,西瓯越人如何能够靠夜间偷袭,让数十万敌人丧命?也许真实的情况是,在一次夜间偷袭战中,一小股越人武装闯入秦军总部,在混乱中杀死了尉屠睢。秦军折了统帅,群龙无首,又缺乏粮食,于是大溃逃,越人乘胜追击,“伏尸流血数十万”。即便如此,《淮南子》一书所说的“五十万”和“数十万”,似乎都不可靠。这一部书,把南平百越和修长城,都说成是“发卒五十万”。

秦始皇任命了新的统帅,以领导幸存下来的军队。灵渠还没有凿通,物资运转仍然困难,秦军对南越的战斗暂时取了守势只等灵渠修通以后再说。

灵渠凿通,征服百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经过数年等待,灵渠终于修通了。

鉴于先前的失败和帝国当前的兵力分布,秦始皇调整了部署,决定采用新的南征谋略,其主要内容就是“发谪戍以备之”,改变先前的单纯的军事主义,把军事占领、移民实边和文化渗透结合起来,以求长久、稳固地统治占领区。最初修灵渠,就是为了运输粮草,后来由于战事急剧变化,连尉屠睢都战死了,秦人开始深入思考南征问题。才想到军事占领与文化渗透相结合,武力占领以后,就移民实边,把中原的人口、物资和文化带过来,与南越人杂处,彻底同化南越。这样一来,灵渠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2200年后,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句口号“要想富,先修路”,与灵渠比较,道理似乎相通。

秦始皇把那些逃亡者、奴仆和小商人招集起来,组成一支杂牌军,准备再次南征。用杂牌军去打南越,秦始皇本人也不想那么做。按照原来的计划,可能是等灵渠凿通以后,先集中兵力,彻底征服南越,再挥师北上,打击匈奴。可是,因为一句谶语,他临时改变了决策,在上一年秋天就把主力部队都调到北边去了,现在不得不匆匆组建部队,用两个拳头同时打人。

但他并不担心。岭南的幸存者都是老战士,经验丰富,以老战士为骨干,以杂牌军为辅佐,不怕打不赢。以前担心部队攻击过快,后勤跟不上,现在不必担心了,由于灵渠的关系,中原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广州、南宁来,甚至可以运到遥远的云南玉溪和越南境内,这是其他任何文明都无法比拟的内河水系。对比一下西汉人的夸张说法,就知道灵渠的伟大作用:“使天下百姓飞刍挽粟,转运粮草,启程时装满三十钟,到达时仅剩一石,运送率只有百分之一(有人说只有一百九十二分之一或二百四十分之一,疑莫能定)。”

尉屠睢失败之时,秦军虽然做了短暂的战略退却,但可以推知,一些主要的交通孔道,以及大江河谷、平川原野便利之处,大概都还控制在秦军手中。山区丛林则是越人的游击区,那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优势。两军就这么耗着,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灵渠凿通了,帝国军团的斗志和信心再次唤醒,他们知道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有饭吃。因此勇敢向前,节节推进,逐一攻占越人的山寨,略取“陆梁地”,分置为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大致与广西、广东两省相当,当然还有云南及越南的部分地区。

这个“陆梁地”,大概就是越人长期盘踞的山区丛林。灵渠修通以前,秦军后勤供应靠陆路运转,运输里程长,运送效率低,横穿五岭之时,还要处处提防越人的袭击。后勤没有保障,就无法远距离、大规模进军。于是,越人依托山区丛林以及惊人的耐力,“莫肯为秦虏”,对入侵者做了最顽强的抵抗,陆梁地因此而得名。

在军事占领的同时,秦始皇也开始移民实边。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略定陆梁地、分置三郡以后,政府谪遣一批囚徒来守南越,但数目不详。这批囚徒,加上原有驻军,还有那支杂牌军,总共有50万人,除少部分职业军人以外,都是犯了罪的百姓,所以大都在岭南定居下来。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又有一批人被遣送过来戍边。这一批人,成分特殊,是秦始皇的官场成员,因为渎职、贪污或别的罪名而被判刑,也遣送到南越来。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被遣送到北方修长城去了。如此看来,秦帝国的法律还是比较公正。因为这种法律上的平等主义,国家的行政效率显著提高,为秦国崛起、剪灭六国、开拓边疆做出了贡献。他们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会读书习字。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益发谪徙边”。这一批人,成分不清楚,数量也不清楚,去向无外乎北边的长城和南边的瓯、越。

此外,《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还记载说,郡尉赵佗逾五岭而攻百越,知道中国疲惫,战士辛苦,让人上书,请求朝廷派三万名女子过来,为士卒缝补衣服。这三万女子,司马迁说她们都没有夫家。秦始皇答复道,三万人太多,能给一万五。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之中就有七家。由于这条记载与《史记·南越列传》自相矛盾,所以不采为证据,而可当做读资。这些人移居到南越来,中间还有不少知识分子,自然就把中原的生活方式、语言、书籍、物种、律令等带过来了,中原的文化就在荒僻的南越扎下了根。而南越的肥沃土地,也能给中国以显著的经济支持。这一点,在两汉及南北朝的经济变化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秦朝末年,天下纷乱,南越也割据自立。但到汉武帝时,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南越终于融入华夏,成为汉族的一部分,再也不能分开。

同类推荐
  •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重返三国之辅佐诸葛亮

    历史是什么?三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五胡乱华的悲剧?诸葛的蜀汉精神能否带动两千年中国历史走向更强盛更理性的轨道?一位诸葛亮的粉丝回到三国,辅佐心中的偶像。在三国历史的舞台沉浮奋斗,在熟悉的历史中反思创新,在战火中成长壮大。谱写儒家精神的新篇章,书写热血沸腾的新三国历史!
  • 医鉴清心

    医鉴清心

    手持刀,能斩杀。口言心,得情生。脚踏足,历万程……当所有的都在随心而动时,它将是命运?还是劫难?无论是什么,都是一个在为实现自我而闪光的人生,不会是悲伤,亦不是可笑,不是迷茫,而方向的道路会走的快些。
  • 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本书分百年皆客、治乱因缘、文成经纬、渔樵评弹四部分。从平民百姓的视角,读史论世、品评人物。
  • 一本看懂中国史

    一本看懂中国史

    历史是一部书卷,记录的是王朝的兴衰,写下的是将相的勇懦;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忠奸善恶,照出成败兴亡;历史是一面筛子,筛除的是枯木朽枝,留下的是粲花之精。哪怕当时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名闻天下,在历史的网眼里,他也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尘埃,无声无息地淡化在岁月的长河里。也许他一世清贫、两袖清风,但在历史的网眼里,他却变得分量十足、光彩夺目。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原非一本书籍所能详尽囊括其中。那么,如何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清晰地掌握历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成为编纂本书的出发点。
  • 汉风扫胡尘

    汉风扫胡尘

    这是一个极度动乱的时期,也是一个“疯子”皇帝辈出的年代:后燕慕蓉熙,刘宋刘骏、刘子业、刘彧,北齐高洋、高纬、高绰等。他们是一个比一个变态,一个比一个荒唐;这也是一个奇人争霸的舞台:这里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奴隶的皇帝石勒,也有骁勇善战、百战不殆的冉魏国开国皇帝冉闵,还有南朝在位时间最长,却三次舍身出家,又被大臣赎回,最后却被活活饿死的梁武帝萧衍。就是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皇帝:有人说他是盖世英雄,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有人说他聪明睿智,有人说他是精神病人……
热门推荐
  • 《十块钱》

    《十块钱》

    故事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杨因为十块钱的心结迟迟不答应女友小婷婚事,导致两个人感情出现危机。后来小杨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告诉小婷事情的原委,但是他能等来小婷吗?
  •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生存与竞争压力不断增长、日常困扰及突发事件逐渐增多,个体的适应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心理健康问题也由此突显为当代社会最为关注的健康话题之一。心理健康状况与人们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也是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的基本前提与保障。对于年轻一代的中职学生群体而言,身心发展正处于最具可塑性的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在此阶段逐渐形成和完善,因此,通过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来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学习维护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人改善心理状况,具有重要的发展性意义,也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 至尊狸颜

    至尊狸颜

    千年前,天界与龙狸一族为享太平,皇子灵蓬与龙狸落颜结盟联姻,传为佳话。不料,狸后却趁此良缘,意图谋反,女娲后人重瑶,奉命镇压龙狸族,此灵蓬落颜从此殊途...千年后狸后之女落颜转世为小龙狸,为灵蓬转世宁如书收做小徒弟。此后三年如书执掌仙笔峰,从此与小狐狸一别一百年。一百年后小狐狸化为人形,下山寻找师傅,可师傅记忆物是人非,全然不记得小狐狸....师傅说“初遇我于大雪里,故而给我取名雪里。师傅师傅,你不记得我了吗?我是雪里....”大师傅忘记我了,二师父却对我疼爱有加,可是他们一个天雷,一个地火,注定水火不相容……两个对我最重要的人,你们别打了……
  • 触事

    触事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欣子开始了触事?开始了不懂事的触事。欣子不是乖乖巧巧的孩纸吗?怎么了!欣子,你怎么唱反调呢?欣子,放下触事,不要继续啊!欣子,你是期望,你是人生中的天使呀!还在干嘛。挫折本就是人生中所最常识的,欣子不要因为这个而丧失了你的所有理智与情感。欣子。你本就是幸运的,放下吧……
  • 我的斑马水性颜料

    我的斑马水性颜料

    一个叫晨诺的女孩在青春中认识了她的斑马水性颜料,不同性格的人成为了最好的闺蜜。一起奋斗,上了自己向往的大学,走向自己的爱情故事。上演着人间喜悲乐,她们......
  • 穿越之这个女人我要了

    穿越之这个女人我要了

    “什么,我穿了,以前想穿穿不了,现在到让我穿了,你奶奶的,我要回去啊,我的电脑,我的炫舞啊,有帅哥,到可以考虑考虑”一名叫夜梓冰的女生大叫着,穿越后又会怎样呢如过不喜欢看,那就不要看,因为没什么想法,所以草草结束
  • 卡耐基教你幸福心经

    卡耐基教你幸福心经

    全球幸福女人首选智慧书。一部全面提升女性内涵、心智、魅力的经典之作。献给所有热爱生活、渴望幸福的女人们,告诉女人怎样做、怎样爱、怎样获得幸福,做淡定、平和、从容的幸福女人!
  •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为叙写的基本依据,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为主线,其场面之宏大、时间跨度之大、事件之复杂、人物之多、描绘之深刻,后世史书难以望其项背。一个个以时间为顺序串联起来的故事,蕴含着强军富民的政治策略、纵横捭阖的外交智慧、为人处世的人生哲理,使人获得高屋建瓴的全局思维和深厚纯正的文化滋养,影响深远。
  • 叶上为初

    叶上为初

    后来有人问她,叶竹,你爱陌云初吗。她仔细想了很久,也许,也算爱过吧。若是不爱,为什么知道他的目的后,还是会帮他,还是会待在他身边那么久。一个将军最无奈的是什么,降书上,狼烟灭,血流成何,城门破。一个戏子最后悔的是什么,戏生情,错付真心,一丈红,了残此生。一个奴婢最无奈的是什么,尊严随践,命随取,听主令,得苟且。一个暗卫最无奈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我护得了别人毫发无损,却护不了你一丝一毫。一个公主最无奈的是什么,爱错人,遇乱世,别国和亲,平战乱。一个和尚最不该的是什么,动凡心。一切的一切所发生的悲催命运,全都葬送在皇权之中,全都拜陌云初所赐。她一直以为她看的透所有人,其实她一个也没看透,没看透陌云初,没看透肖侍卫,没看透太子陌云深,没看透,凉晓白。她没看透太子陌云深,本该是这场争夺皇权的最后赢家,为什么会放弃了。她没看透向来忠心的肖侍卫,为什么会为了她背叛陌云初。她没看不透凉晓白,那么刺骨的爱从何而来,那一面的你才又是真实的你。
  • 妃不爱你:爱妃哪里逃

    妃不爱你:爱妃哪里逃

    脱险后,他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聪明~谁有你这样的妻子都倒霉!”她毫不客气“那个人貌似是你!”她受伤,他衣不解带,“快醒醒吧,不要再睡了”“我要吃鱼!水煮鱼!”“好,你想吃什么都行。我去给你做?”他摸了摸她的头。一日“老公,你不稀罕我了”“对!”要哭“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就像香烟爱火柴!”.......